天色將亮,雨勢小了一些,李積與李孝恭從大殿出來步行至不遠處的昭德殿,穿行一片竹林之時,李孝恭忽然開口:“懋公何必如此?有些時候不摻和進去未必就會站在局外,很可能無論結果如何都討不到好。”
想要置身事外兩不得罪,結果往往事與願違,變得兩頭不是人。
雨點落在竹葉上沙沙作響,不遠處的殿宇燈火通明,將至天亮要進行“小殮”,禮部與宗正寺的官員已經指揮宮裏內侍開始布置,人生嘈雜遠遠傳來,聽不真切,也看不真切。
李積默然步行幾步,似乎是斟酌著說道:“陛下大行,吾等隻需確保新皇乃陛下血脈,即算是完成職責。至於到底是太子亦或晉王……都是陛下骨血,讓他們自己去爭吧。”
李孝恭搖搖頭,步履沉重。
這迴李積沒有拿上次“中立以確保天下穩定”的說辭來搪塞自己,可見房俊今日的話語必然刺激到了李積的痛處。
話雖難聽,但道理卻半點沒錯,你身為宰輔之首自當在這個時候承擔起屬於你的職責,盡快確定新皇人選已確保皇位順利傳承,豈能置身事外待價而沽?縱然此刻表達立場遠遠達不到其中一方山窮水盡之時出手相助所能獲取的利益,但爭儲之戰爆發對於帝國根基之損傷,豈能與你沒有半點責任?
果真因此為帝國政局埋下重重隱患,甚至日後導致帝國傾頹,史書之上會如何評價你這為宰輔?
還是說你當真不在乎帝國的興盛存亡,隻在乎一家一姓之利益,甚至不惜一手將帝國推下深淵?
但有些話毋須一再提及,到了他們這個地位必然意誌堅韌、心如鐵石,等閑不會改變自己的主張與立場。
之所以問一問,不過是盡最後一份心力罷了……
兩人並肩而行,遞進昭德殿時,李積忽然問道:“郡王對微臣所作所為頗有微詞,微臣也想問問郡王站在誰那邊?”
李孝恭站定腳步,抬頭望了望依舊黑沉沉雨水飄零的夜空,緩緩道:“陛下存有遺詔這件事,理論是有可能的,陛下英明神武,預先留下一手不足為奇,所以吾並未及時表態支持誰,就是在等這份遺詔出現。或許是某一位宗室,或許是某一個內侍,受到陛下囑托在某一個時候將遺詔公之於眾……但吾不會一直等下去,後日大殮之時新皇就將當眾宣讀祭文而後即位,若是到那個時候依舊沒有遺詔出現,則太子便應當順位繼承,誰敢反對,誰就是亂臣賊子。”
這是他第一次表達自己的態度與立場,他不在乎太子還是晉王上位,他隻在乎遵循陛下的遺願。
陛下留下遺詔囑托持有之人在某一個時刻公之於眾這種可能是存在的,古往今來沒有任何一個職業比皇帝更缺乏安全感,尤其是李二陛下對於易儲從最初的堅定到後來的動搖直至最終的確認,他極有可能存有某些外人無法理解的顧慮……總之皇帝的心思是很難揣摩的。
但是他不能無限製的等下去,大殮之時,若沒有遺詔出現,則太子便是名分大義所在、天命所歸,誰也不能阻止太子即位。
李積微微頷首,淡然道:“但願如此。”
抬腳,當先走入昭德殿。
……
天色將明,淅淅瀝瀝的雨水將竭未竭,仍有星星點點滴落,天空一片昏暗,太極宮內白幡林立、愁雲慘霧,行走於各處宮殿之間的內侍、宮人、妃嬪們滿麵悲色。
武德殿前,皇子、公主、妃嬪、宗室親眷、誥命婦人齊聚,鍾樂之聲悠悠揚揚,人人披麻戴孝、淚眼垂漣,勉力強抑著悲傷。
一聲悠揚的鍾鳴,站在殿前台階上的內侍總管王德高唿:“諸皇子入殿,為大行皇帝更換殮衣!”
按周禮,小殮之日又內侍為大行皇帝更換十九套殮衣,這些殮衣乃是大行皇帝在另一個世界的冕服,十分重要,所有皇子需在一側跪地,以安魂靈。
以太子為首,魏王、晉王、齊王、蜀王等等皇子魚貫而入,來到放置於大殿正中的禦床兩側跪地,十九名內侍雙手捧著殮衣子後殿走出,王瘦石與另外幾位服侍李二陛下多年的老內侍上前,一一更換殮衣。
這已經是能夠親見大行皇帝的最後一麵,過了今日,大行皇帝便要裝入棺槨,自此再也不能同他的子女親眷、天下臣民相見。人壽有時而終,自此陰陽兩隔,會有新皇登基統治江山……
故此,皇子們入殿不久,外麵等候入內的公主、妃嬪、宗室們便聽到他們嚎啕哭聲,於是殿外也哭聲一片,排在最前的公主、妃嬪們更是哭天搶地、肝腸寸斷,細雨濕透身上的孝服沾染地上的泥水,往昔金枝玉葉、一塵不染的貴女們形容狼狽,悲傷不可抑製。
旋即,哭聲感染了周圍的內侍、宮女、官員,整個太極宮內哭聲陣陣,天地同悲。
對於隱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以及他們的子嗣女眷來說,李二陛下如同惡魔,兇狠殘暴辣手無情,但對於李二陛下的妃嬪、子女乃至那些宗室諸王、朝廷大臣們來說,卻是一位英明敦厚的長者。
既能虛心納諫、勤於政務,更能寬宏仁愛,臣子、親眷們縱然犯錯亦能給予寬恕原諒,即便是魏徵那樣犯顏直諫不給皇帝留下絲毫顏麵的諍臣,一樣予以包容,賞賜不斷。
正所謂明君氣象,不過如此。
如今李二陛下英年崩逝,怎能不悲愴難抑、如天傾覆?
更何況出去緬懷李二陛下之外,更因接踵而來的皇位爭奪勢必如火如荼,還不知有多少人將被席卷而入,遭受滅頂之災。畢竟身為皇室,除非自己有機會坐上皇位,不然誰也不想陷入爭儲之亂局……
……
大唐雖然立國未久,隻傳承兩代帝王,皇子人數不多。固然高祖皇帝廣播種子、人女數十,依然稱不上皇家氣象。但隴西李氏蔓延幾百年,根深蒂固枝繁葉茂,所以近支血脈不計其數,導致皇族宗親數量龐大。
大家一波一波的哭過去,直至酉時方才將小殮的程序完成。
不獨是李承乾,李泰、李治、李貞、李愔等人也都精疲力竭,渾身骨頭都快要散了架……
晚膳之後,理應休息一下恢複精神體力,但隨著夜色漸深,氣氛卻愈發濃重壓抑,就連空氣都似乎沾滿了水汽變得沉重,壓得人喘不上氣。整個太極宮人人行色匆匆,閉口緘言,即便相熟之人迎麵碰上也至多有一個眼神交流,便擦肩而過。
誰都知道天明之後的大殮儀式之上將會由新皇當眾宣讀祭文,雖非正式登基,但名分已定,再無更改。
若皇位傳承尚有變故,那麽必在今夜……
*****
誰都知道若晉王欲逆而篡取、偷天改命則必在今夜有所動作,“百騎司”早已在李承乾叮囑之下將整個太極宮每一處都置於監視之內,“小殮”之後所有皇子、公主、嬪妃皆迴歸各自寢宮,若無必要不得外出,宮殿、花園、亭廊皆五步一哨、十步一崗,整座太極宮水泄不通。
此外,更是敕令程咬金嚴守四門,不得有半點懈怠,若城中生亂,嚴懲不貸!
即便如此,李承乾依舊覺得不大穩妥……
“稚奴對於皇位之執著,絕不可能輕易放棄,更何況山東、江南那些門閥早已將賭注壓在他身上,豈能容許孤順利登基?他們必然生事,絕不肯老老實實俯首稱臣。”
李承乾憂心忡忡,難免患得患失。
晚膳之後,難得清閑片刻,李承乾好不容易從一整天的折磨當中恢複一些精力,馬上將房俊、馬周、李君羨叫到跟前,商議對策。
李君羨道:“微臣已經命司中精銳嚴密看守晉王住處,便是一隻蒼蠅也不放進去,絕無可能出現差錯。”
這已經是最為穩妥的方式,畢竟晉王乃是皇子,監視可以,但總不能派人軟禁吧?正值風雨飄搖之際,一旦那麽做了,則勢必給予晉王一係以口實,“禁錮兄弟”“打壓手足”這種事可以做,但絕不能示於人前。
否則被晉王一係掀起輿論,對李承乾極為不利。
現在不僅僅是要順利登基,更要安穩天下輿論,不然晉王遭受迫害的流言傳出將會獲得無數同情者,畢竟陛下生前最是鍾愛這個皇子,曾屬意將儲位授予李治……
人心,最是難測。
李承乾微微頷首,也隻能如此。
房俊緊蹙沉思,旋即起身,道:“微臣去晉王那邊聊聊,若晉王殿下不嫌棄,當促膝長談。”
這皇宮自從關隴兵變之後便好似一個大篩子一般,半點秘密都守不住,稍有風吹草動片刻之後便滿城皆知,誰知道潛藏了多少各個門閥世家的眼線耳目?尤其是王瘦石一直負責給李二陛下培養死士,此前雖然被“百騎司”絞殺一空、損失殆盡,可誰知還有沒有在宮裏埋有伏手?
想要置身事外兩不得罪,結果往往事與願違,變得兩頭不是人。
雨點落在竹葉上沙沙作響,不遠處的殿宇燈火通明,將至天亮要進行“小殮”,禮部與宗正寺的官員已經指揮宮裏內侍開始布置,人生嘈雜遠遠傳來,聽不真切,也看不真切。
李積默然步行幾步,似乎是斟酌著說道:“陛下大行,吾等隻需確保新皇乃陛下血脈,即算是完成職責。至於到底是太子亦或晉王……都是陛下骨血,讓他們自己去爭吧。”
李孝恭搖搖頭,步履沉重。
這迴李積沒有拿上次“中立以確保天下穩定”的說辭來搪塞自己,可見房俊今日的話語必然刺激到了李積的痛處。
話雖難聽,但道理卻半點沒錯,你身為宰輔之首自當在這個時候承擔起屬於你的職責,盡快確定新皇人選已確保皇位順利傳承,豈能置身事外待價而沽?縱然此刻表達立場遠遠達不到其中一方山窮水盡之時出手相助所能獲取的利益,但爭儲之戰爆發對於帝國根基之損傷,豈能與你沒有半點責任?
果真因此為帝國政局埋下重重隱患,甚至日後導致帝國傾頹,史書之上會如何評價你這為宰輔?
還是說你當真不在乎帝國的興盛存亡,隻在乎一家一姓之利益,甚至不惜一手將帝國推下深淵?
但有些話毋須一再提及,到了他們這個地位必然意誌堅韌、心如鐵石,等閑不會改變自己的主張與立場。
之所以問一問,不過是盡最後一份心力罷了……
兩人並肩而行,遞進昭德殿時,李積忽然問道:“郡王對微臣所作所為頗有微詞,微臣也想問問郡王站在誰那邊?”
李孝恭站定腳步,抬頭望了望依舊黑沉沉雨水飄零的夜空,緩緩道:“陛下存有遺詔這件事,理論是有可能的,陛下英明神武,預先留下一手不足為奇,所以吾並未及時表態支持誰,就是在等這份遺詔出現。或許是某一位宗室,或許是某一個內侍,受到陛下囑托在某一個時候將遺詔公之於眾……但吾不會一直等下去,後日大殮之時新皇就將當眾宣讀祭文而後即位,若是到那個時候依舊沒有遺詔出現,則太子便應當順位繼承,誰敢反對,誰就是亂臣賊子。”
這是他第一次表達自己的態度與立場,他不在乎太子還是晉王上位,他隻在乎遵循陛下的遺願。
陛下留下遺詔囑托持有之人在某一個時刻公之於眾這種可能是存在的,古往今來沒有任何一個職業比皇帝更缺乏安全感,尤其是李二陛下對於易儲從最初的堅定到後來的動搖直至最終的確認,他極有可能存有某些外人無法理解的顧慮……總之皇帝的心思是很難揣摩的。
但是他不能無限製的等下去,大殮之時,若沒有遺詔出現,則太子便是名分大義所在、天命所歸,誰也不能阻止太子即位。
李積微微頷首,淡然道:“但願如此。”
抬腳,當先走入昭德殿。
……
天色將明,淅淅瀝瀝的雨水將竭未竭,仍有星星點點滴落,天空一片昏暗,太極宮內白幡林立、愁雲慘霧,行走於各處宮殿之間的內侍、宮人、妃嬪們滿麵悲色。
武德殿前,皇子、公主、妃嬪、宗室親眷、誥命婦人齊聚,鍾樂之聲悠悠揚揚,人人披麻戴孝、淚眼垂漣,勉力強抑著悲傷。
一聲悠揚的鍾鳴,站在殿前台階上的內侍總管王德高唿:“諸皇子入殿,為大行皇帝更換殮衣!”
按周禮,小殮之日又內侍為大行皇帝更換十九套殮衣,這些殮衣乃是大行皇帝在另一個世界的冕服,十分重要,所有皇子需在一側跪地,以安魂靈。
以太子為首,魏王、晉王、齊王、蜀王等等皇子魚貫而入,來到放置於大殿正中的禦床兩側跪地,十九名內侍雙手捧著殮衣子後殿走出,王瘦石與另外幾位服侍李二陛下多年的老內侍上前,一一更換殮衣。
這已經是能夠親見大行皇帝的最後一麵,過了今日,大行皇帝便要裝入棺槨,自此再也不能同他的子女親眷、天下臣民相見。人壽有時而終,自此陰陽兩隔,會有新皇登基統治江山……
故此,皇子們入殿不久,外麵等候入內的公主、妃嬪、宗室們便聽到他們嚎啕哭聲,於是殿外也哭聲一片,排在最前的公主、妃嬪們更是哭天搶地、肝腸寸斷,細雨濕透身上的孝服沾染地上的泥水,往昔金枝玉葉、一塵不染的貴女們形容狼狽,悲傷不可抑製。
旋即,哭聲感染了周圍的內侍、宮女、官員,整個太極宮內哭聲陣陣,天地同悲。
對於隱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以及他們的子嗣女眷來說,李二陛下如同惡魔,兇狠殘暴辣手無情,但對於李二陛下的妃嬪、子女乃至那些宗室諸王、朝廷大臣們來說,卻是一位英明敦厚的長者。
既能虛心納諫、勤於政務,更能寬宏仁愛,臣子、親眷們縱然犯錯亦能給予寬恕原諒,即便是魏徵那樣犯顏直諫不給皇帝留下絲毫顏麵的諍臣,一樣予以包容,賞賜不斷。
正所謂明君氣象,不過如此。
如今李二陛下英年崩逝,怎能不悲愴難抑、如天傾覆?
更何況出去緬懷李二陛下之外,更因接踵而來的皇位爭奪勢必如火如荼,還不知有多少人將被席卷而入,遭受滅頂之災。畢竟身為皇室,除非自己有機會坐上皇位,不然誰也不想陷入爭儲之亂局……
……
大唐雖然立國未久,隻傳承兩代帝王,皇子人數不多。固然高祖皇帝廣播種子、人女數十,依然稱不上皇家氣象。但隴西李氏蔓延幾百年,根深蒂固枝繁葉茂,所以近支血脈不計其數,導致皇族宗親數量龐大。
大家一波一波的哭過去,直至酉時方才將小殮的程序完成。
不獨是李承乾,李泰、李治、李貞、李愔等人也都精疲力竭,渾身骨頭都快要散了架……
晚膳之後,理應休息一下恢複精神體力,但隨著夜色漸深,氣氛卻愈發濃重壓抑,就連空氣都似乎沾滿了水汽變得沉重,壓得人喘不上氣。整個太極宮人人行色匆匆,閉口緘言,即便相熟之人迎麵碰上也至多有一個眼神交流,便擦肩而過。
誰都知道天明之後的大殮儀式之上將會由新皇當眾宣讀祭文,雖非正式登基,但名分已定,再無更改。
若皇位傳承尚有變故,那麽必在今夜……
*****
誰都知道若晉王欲逆而篡取、偷天改命則必在今夜有所動作,“百騎司”早已在李承乾叮囑之下將整個太極宮每一處都置於監視之內,“小殮”之後所有皇子、公主、嬪妃皆迴歸各自寢宮,若無必要不得外出,宮殿、花園、亭廊皆五步一哨、十步一崗,整座太極宮水泄不通。
此外,更是敕令程咬金嚴守四門,不得有半點懈怠,若城中生亂,嚴懲不貸!
即便如此,李承乾依舊覺得不大穩妥……
“稚奴對於皇位之執著,絕不可能輕易放棄,更何況山東、江南那些門閥早已將賭注壓在他身上,豈能容許孤順利登基?他們必然生事,絕不肯老老實實俯首稱臣。”
李承乾憂心忡忡,難免患得患失。
晚膳之後,難得清閑片刻,李承乾好不容易從一整天的折磨當中恢複一些精力,馬上將房俊、馬周、李君羨叫到跟前,商議對策。
李君羨道:“微臣已經命司中精銳嚴密看守晉王住處,便是一隻蒼蠅也不放進去,絕無可能出現差錯。”
這已經是最為穩妥的方式,畢竟晉王乃是皇子,監視可以,但總不能派人軟禁吧?正值風雨飄搖之際,一旦那麽做了,則勢必給予晉王一係以口實,“禁錮兄弟”“打壓手足”這種事可以做,但絕不能示於人前。
否則被晉王一係掀起輿論,對李承乾極為不利。
現在不僅僅是要順利登基,更要安穩天下輿論,不然晉王遭受迫害的流言傳出將會獲得無數同情者,畢竟陛下生前最是鍾愛這個皇子,曾屬意將儲位授予李治……
人心,最是難測。
李承乾微微頷首,也隻能如此。
房俊緊蹙沉思,旋即起身,道:“微臣去晉王那邊聊聊,若晉王殿下不嫌棄,當促膝長談。”
這皇宮自從關隴兵變之後便好似一個大篩子一般,半點秘密都守不住,稍有風吹草動片刻之後便滿城皆知,誰知道潛藏了多少各個門閥世家的眼線耳目?尤其是王瘦石一直負責給李二陛下培養死士,此前雖然被“百騎司”絞殺一空、損失殆盡,可誰知還有沒有在宮裏埋有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