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辟謠
當不成贅婿隻好去做儒聖了 作者:倚樓望明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ttp://.biquxs.info/
</p>
小院,涼亭裏。
寧月坐在石桌前,修長玉指拈著棋子,閑閑的下著棋。
身旁的茶壺在炭火上煮著水,咕嚕咕嚕地冒著煙。
“涇州煉丹案如今在京都發酵得更加厲害了,你當日一怒之下射殺五萬黑水軍,遭到了不少文人的抨擊,其中有孔家大儒抨擊你心如豺狼,毫無儒家仁義之心,得到了不少人的附和。”寧月表情清冷的閑談道。
“涇州官員以百姓煉丹孔家那些人卻一點聲音也沒有,我隻要稍微做了什麽就盯著我抨擊,孔家那些人還真是惡心。”江寒冷笑道,他將棋子放迴竹篾中。
原本他是想跟寧月再下盤五子棋一雪前恥的——之所以這麽有信心贏是因為昨晚在開竅文宮中找到了五子棋的禁手。
結果寧月不想跟他下五子棋,隻跟他下圍棋。
對於圍棋江寒通了九竅——一竅不通,下了片刻就大覺沒有意思。
看了看江寒收棋的動作,寧月笑了笑,說道:“你應該學一學圍棋,若你想學,我可以教你。”
“再說吧!”江寒興趣缺缺,正經人誰下圍棋啊,還不如鬥獸棋。
江少爺的棋藝水平局限在五子棋,鬥獸棋,飛行棋上麵。
寧月慢慢收起棋盤上的棋子,悠悠說道:“想來你還不知今日朝會上發生的事情,今日群臣對於涇州煉丹案又有了不同的聲音。”
“哦,什麽不同的聲音?”江寒雖然是駙馬都尉,但還不夠資格上朝,朝會上的事情也隻能等大哥迴家跟他說,又或者從秦奮,姬闕他們口中得知——他們當然也沒資格上朝,但能從趙國公、燕國公口中聽到。
寧月在朝中應該有眼線吧,這麽快就知道朝會上發生了什麽事……江寒心想。
“今日朝會上原本是諸公爭論對你的處置,但左督禦史張華卻突然提出了一個法子,那便是將涇州煉丹案偷天換日,改為瘧疾所致,以消除此案對大夏社稷的影響,既不對薛慕白進行批判,也不對你進行處罰,雖然有部分武將反對,但大部分文官卻以穩定社稷為由,讚同此事。”
寧月笑了笑,笑容甚是譏諷:“畢竟在當權者看來,百姓的性命遠遠沒有社稷穩固重要,倘若涇州煉丹案、屠城案曝光,朝廷顏麵大損,畢竟夔國公乃大夏開國的大功臣,一位大夏功臣竟做出這等殘暴不仁之事,隻怕百姓會對朝廷出現信任危機,致使社稷不穩。”
江寒臉色一沉,沉聲道:“怕此事曝光影響朝廷威嚴便掩飾此事,但難道堵得了涇州城活下來的百姓之口嗎?”
寧月端起茶壺,衝泡了兩杯茶,端起一杯吹開茶沫,淺淺飲著,道:“父皇沉默了,並沒有作出決定便散朝了,但相信離決定已經不遠了。在朝廷當權者看來,事情的對錯並不是那麽重要,大局的穩重才是重要的。”
江寒冷聲道:“為了大局的穩重就可以罔顧事實,掩埋真相嗎?那些被狗官殘忍折磨的百姓就必須為了所謂的大局而犧牲?甚至連討個公道都做不到?”
“是啊,將涇州發生的血案改為瘧疾所致,改為天災人禍,如此一來百姓就不會對朝廷失去信任,局勢便依舊穩定是不是?對與錯便不重要了?”
江寒忽然覺得這種做法很眼熟,如果有一件事可能導致朝廷出現信任危機時,那麽不管這件事是對是錯,朝廷都會盡力掩飾,犧牲少部分人也在所不惜。
“陛下會怎麽做?”江寒問道。
寧月望著江寒,說道:“對於當權者而言,帝國的穩定最為重要。犧牲少部分人,維持帝國穩定的局勢,有何不可呢?為什麽朝中文臣都沉默了,因為他們都看到了這件事曝光的弊端,而這個弊端會損害更多的利益。”
江寒笑了,笑有很多種,這種笑是冷笑。
“這件事已經鬧得這麽大,朝廷還想怎麽掩飾?朝廷掩飾得了嗎?別忘了,涇州城的百姓都是經過這件血案的,多少人因為煉丹案喪妻喪子,他們又如何堵得住這些人的口?”江寒滿臉都是冷意。
寧月輕輕歎息了一聲,說道:“依我看來,等父皇點頭後,朝廷下一步便會發表報紙,澄清此事為謠言,再對部分人許於承諾,進行封口,裹挾大勢,將此事徹底變為謠言。”
“也許短時間內有人質疑,但幾個月後,質疑的聲音就會減少,半年過後,提及這件事時大多數人都會搖頭嗤笑,認為不過是謠言罷了。一年過後,就沒人再想起這件事了。想起的,不過是那些經曆喪妻喪子之痛的無辜百姓罷了,但那些人又能做什麽呢?”
江寒久久沉默。
寧月低聲道:“這件事已不是你能改變的了,在滾滾洪流中,一個人是擋不住的,甚至隻想抵擋,便會被洪流衝得粉碎。”
江寒明白寧月這是在提醒自己,這件事朝廷最後會選擇掩飾,如果自己妄想曝光,就會成為朝中大部分人的敵人,到時候不管他是對是錯,都會被當作阻礙大局而處理掉。
就算是父親,可能也保不了自己。
因為到那時,朝中諸公都是他的敵人。
江寒長長吐出一口氣。
事實上,這一切又跟自己有什麽關係呢?
這樣不是更好嗎?
自己不用被問罪,也不必丟失了爵位。
自己一個人,又如何阻得了那洶湧的大勢?
反正,薛慕白已經死了,黑水軍已經滅了,是不是討個公道,還有重要性嗎?
隻是,想起涇州那些送行自己的百姓,江寒卻覺得心中如此的沉重。
如果他們發現黑白被顛倒,罪犯變成了功臣,該如何的絕望啊?
……
……
誠如寧月所預料的那樣,這件事並沒有持續太久,在次日朝會上,讚同掩飾這件事的大臣越來越多,連最開始堅持要為百姓討公道的那些人也動搖了。
薛慕白都死了,黑水軍也被江寒射殺了,涇州百姓的仇也報了,確定薛慕白的罪名,為涇州百姓討公道還有這個必要嗎?
若堅持為百姓討公道,除了使局勢動蕩,社稷不穩還有什麽好處?
別忘了南蠻,北妖都在虎視眈眈,隨時都有可能侵犯大夏國土,這時候曝光了這麽一件事,隻怕朝廷穩固多年的局勢便要從此動蕩。
反之,若以瘧疾定義此事,雖然涇州百姓會有怨言,但朝廷卻不會出現信任危機,處理得當的話,這件事很快就能平息下去。
畢竟,百姓再重,能重得過朝廷的顏麵,能重得過江山社稷嗎?
隨著更多的官員動搖,即便是少部分人覺得該為百姓討個公道,但也於事無補。
朝會上,夏啟帝沉默許久,還是作出了決定:“掩飾涇州案,封鎖信息,迴收已然發表的報紙,由《大夏日報》發表報紙,辟謠此事!”
皇帝的旨意下到了《大夏日報》,主編楚靖之久久沉默,文人的風骨告訴他不應篡改此事,但忠君愛國的思想卻告訴他皇帝的命令最重要。
天地君親師,君王的地位隻排在天地之後。
身旁,儒官左戚低聲道:“楚大儒,當真要如此撰寫文章登報嗎?”
左戚本是翰林院學士,但在《大夏日報》創建後,他就被調到此處作為一名編修學士。
涇州之事鬧得沸沸揚揚,左戚自然知道此案內情如何,但如今朝廷的旨意卻是要他們扭曲事實,掩蓋真相。
楚靖之歎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舍生而為大義,忠孝義節,忠排在最前。”
左戚沉默的低頭,他知道楚靖之這句話的意思,那就是按照陛下的意思去編纂這份報紙。
儒家以人為本,但自孔聖之後,忠君思想上升到一個極高的高度。
哪怕是大儒,也被這種思想所禁錮。
這不是人的局限,而是時代的局限。
就在《大夏日報》準備撰寫辟謠文章的同時,國子監的周祭酒也是被皇帝召見。
在禦書房裏跟夏啟帝下了一盤棋,喝了一會茶後,周鴻雁走出禦書房,迴到國子監,叫來了程萬裏,沉聲道:“萬裏,替為師書寫一篇公告。”
“老師,要寫什麽?”程萬裏興致勃勃道。
老師向來嫌棄他的字寫得醜,沒想到今日竟然要他執筆,看來是自己最近的表現讓老師甚是滿意。
當即,程萬裏來到案前,鋪平宣紙,執筆在手。
周鴻雁道:“一篇辟謠公告,涇州之案,並非坊間傳聞之煉丹案,而是天降瘧疾所致。國公屠城之事,實屬坊間謠言。”
程萬裏抬起頭來,滿臉都是茫然失措的神色:“老師,你在說什麽?”
“涇州之案,並非坊間傳聞之煉丹案,而是天降瘧疾所致?國公屠城實屬謠言?”
“老師,你在說什麽啊?我去過涇州,到過郭縣,那根本不是謠言!”
這個老實巴交的漢子頭一次對老師的話提出了質疑。
周鴻雁冷冷道:“朝廷需要它是謠言,它就是謠言。”
程萬裏張了張口,毛筆從手中脫落,砸在了宣紙上麵。
“謠言?難道涇州城百姓的死也是謠言嗎?難道郭縣地底囚禁百姓的煉丹地也是謠言嗎?”
“老師,我們是國子監啊!我們說出去的話會影響到天下一大部分的儒生,就連我們也扭曲事實的話,天下還有是非嗎?”
周鴻雁歎息一聲,說道:“國子監先是陛下的國子監,然後才是儒生的國子監。為了社稷穩固,一些事的是非並不重要。”
程萬裏沉默不語。
……
太學府後山。
鍾府君站在山巔,俯瞰著山下的光景,輕輕歎息:“終究是為了穩固社稷而選擇掩埋涇州案嗎?”
這個結局,鍾離猜到了。
讓江寒前往涇州查案,是他的布局,借機逼薛慕白現身,也是他的布局。
過程中唯一出錯的是,薛慕白的屠城出乎了他的意料。
而最後這個結果,似乎也在鍾離的猜測當中。
“江寒,你可以改變這個結果嗎?”
鍾府君望著山下,望著京都方向,目光悠遠。
忠君報國的思想局限著大夏的讀書人,幾乎所有讀書人都被這個思想所禁錮。
唯一一個沒被禁錮的,或許隻有一個人。
在鍾府君眼中看到的江寒不是一個忠君的人,而是一個忠於百姓的人。
若說有誰能改變這件事,或許隻有不受思想禁錮的江寒。
但,這件事還是太難了些。
畢竟,在朝廷看來,什麽都不如社稷穩固重要。
而若想改變這件事,就必須改變朝廷,改變那位的看法。
……
忽然之間,坊間又多出了一種說法。
那就是涇州案並沒有屠城一說,也沒有所謂的煉丹,事實上,涇州之所以死去那麽多人,是因為瘧疾引起的。
夏日傷暑,秋必病瘧。
在這個世界上,瘧疾每一次出現,都必將奪走無數人的性命。
這個說法的出現,瞬間就引起了很多人的質疑。
“胡說!明明就是涇州官員拿百姓煉丹,什麽瘧疾才是謠言!”
“簡直胡說八道!數日前《大夏日報》還說涇州出現煉丹案,誰在這裏胡說八道?”
不過有一些人則是相信了這個說法。
“什麽煉丹案也太過胡扯了點,動動你們的腦子想想,大夏怎麽可能出現那種事?明明就是瘧疾導致。”
“瘧疾的可信度才高,據我了解,南方不少地方都出現了瘧疾。”
就在坊間因為這件事而爭辯不休時,朝廷也即將發表辟謠公告,由工部,戶部,太醫署三個部門聯合發布。
工部管全國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
戶部管全國土地、賦稅、戶籍、軍需、俸祿等等。
而太醫署則是掌醫政。
都是權威部門。
三個部門的官員聚在一起商議過後,便決定一起發表公告,聲明此事。
三個權威部門一起聲明,不由得百姓不信。
之後再配合《大夏日報》,向大夏百姓昭示此事。
為迅速降低影響,在擬定公文後,工部尚書便拿著公告,前往京都最熱鬧的東門,準備張貼告示,澄清涇州之事。
而與此同時,《大夏日報》的辦公處,楚靖之看著手中的報紙,久久沉默。
他知道,這份報紙扭曲了事實,一旦印發全國,將掩蓋住涇州的血案,掩蓋出薛慕白,涇州官員的罪行!
或許今後再無人知道,涇州血案的真實情況。
</p>
小院,涼亭裏。
寧月坐在石桌前,修長玉指拈著棋子,閑閑的下著棋。
身旁的茶壺在炭火上煮著水,咕嚕咕嚕地冒著煙。
“涇州煉丹案如今在京都發酵得更加厲害了,你當日一怒之下射殺五萬黑水軍,遭到了不少文人的抨擊,其中有孔家大儒抨擊你心如豺狼,毫無儒家仁義之心,得到了不少人的附和。”寧月表情清冷的閑談道。
“涇州官員以百姓煉丹孔家那些人卻一點聲音也沒有,我隻要稍微做了什麽就盯著我抨擊,孔家那些人還真是惡心。”江寒冷笑道,他將棋子放迴竹篾中。
原本他是想跟寧月再下盤五子棋一雪前恥的——之所以這麽有信心贏是因為昨晚在開竅文宮中找到了五子棋的禁手。
結果寧月不想跟他下五子棋,隻跟他下圍棋。
對於圍棋江寒通了九竅——一竅不通,下了片刻就大覺沒有意思。
看了看江寒收棋的動作,寧月笑了笑,說道:“你應該學一學圍棋,若你想學,我可以教你。”
“再說吧!”江寒興趣缺缺,正經人誰下圍棋啊,還不如鬥獸棋。
江少爺的棋藝水平局限在五子棋,鬥獸棋,飛行棋上麵。
寧月慢慢收起棋盤上的棋子,悠悠說道:“想來你還不知今日朝會上發生的事情,今日群臣對於涇州煉丹案又有了不同的聲音。”
“哦,什麽不同的聲音?”江寒雖然是駙馬都尉,但還不夠資格上朝,朝會上的事情也隻能等大哥迴家跟他說,又或者從秦奮,姬闕他們口中得知——他們當然也沒資格上朝,但能從趙國公、燕國公口中聽到。
寧月在朝中應該有眼線吧,這麽快就知道朝會上發生了什麽事……江寒心想。
“今日朝會上原本是諸公爭論對你的處置,但左督禦史張華卻突然提出了一個法子,那便是將涇州煉丹案偷天換日,改為瘧疾所致,以消除此案對大夏社稷的影響,既不對薛慕白進行批判,也不對你進行處罰,雖然有部分武將反對,但大部分文官卻以穩定社稷為由,讚同此事。”
寧月笑了笑,笑容甚是譏諷:“畢竟在當權者看來,百姓的性命遠遠沒有社稷穩固重要,倘若涇州煉丹案、屠城案曝光,朝廷顏麵大損,畢竟夔國公乃大夏開國的大功臣,一位大夏功臣竟做出這等殘暴不仁之事,隻怕百姓會對朝廷出現信任危機,致使社稷不穩。”
江寒臉色一沉,沉聲道:“怕此事曝光影響朝廷威嚴便掩飾此事,但難道堵得了涇州城活下來的百姓之口嗎?”
寧月端起茶壺,衝泡了兩杯茶,端起一杯吹開茶沫,淺淺飲著,道:“父皇沉默了,並沒有作出決定便散朝了,但相信離決定已經不遠了。在朝廷當權者看來,事情的對錯並不是那麽重要,大局的穩重才是重要的。”
江寒冷聲道:“為了大局的穩重就可以罔顧事實,掩埋真相嗎?那些被狗官殘忍折磨的百姓就必須為了所謂的大局而犧牲?甚至連討個公道都做不到?”
“是啊,將涇州發生的血案改為瘧疾所致,改為天災人禍,如此一來百姓就不會對朝廷失去信任,局勢便依舊穩定是不是?對與錯便不重要了?”
江寒忽然覺得這種做法很眼熟,如果有一件事可能導致朝廷出現信任危機時,那麽不管這件事是對是錯,朝廷都會盡力掩飾,犧牲少部分人也在所不惜。
“陛下會怎麽做?”江寒問道。
寧月望著江寒,說道:“對於當權者而言,帝國的穩定最為重要。犧牲少部分人,維持帝國穩定的局勢,有何不可呢?為什麽朝中文臣都沉默了,因為他們都看到了這件事曝光的弊端,而這個弊端會損害更多的利益。”
江寒笑了,笑有很多種,這種笑是冷笑。
“這件事已經鬧得這麽大,朝廷還想怎麽掩飾?朝廷掩飾得了嗎?別忘了,涇州城的百姓都是經過這件血案的,多少人因為煉丹案喪妻喪子,他們又如何堵得住這些人的口?”江寒滿臉都是冷意。
寧月輕輕歎息了一聲,說道:“依我看來,等父皇點頭後,朝廷下一步便會發表報紙,澄清此事為謠言,再對部分人許於承諾,進行封口,裹挾大勢,將此事徹底變為謠言。”
“也許短時間內有人質疑,但幾個月後,質疑的聲音就會減少,半年過後,提及這件事時大多數人都會搖頭嗤笑,認為不過是謠言罷了。一年過後,就沒人再想起這件事了。想起的,不過是那些經曆喪妻喪子之痛的無辜百姓罷了,但那些人又能做什麽呢?”
江寒久久沉默。
寧月低聲道:“這件事已不是你能改變的了,在滾滾洪流中,一個人是擋不住的,甚至隻想抵擋,便會被洪流衝得粉碎。”
江寒明白寧月這是在提醒自己,這件事朝廷最後會選擇掩飾,如果自己妄想曝光,就會成為朝中大部分人的敵人,到時候不管他是對是錯,都會被當作阻礙大局而處理掉。
就算是父親,可能也保不了自己。
因為到那時,朝中諸公都是他的敵人。
江寒長長吐出一口氣。
事實上,這一切又跟自己有什麽關係呢?
這樣不是更好嗎?
自己不用被問罪,也不必丟失了爵位。
自己一個人,又如何阻得了那洶湧的大勢?
反正,薛慕白已經死了,黑水軍已經滅了,是不是討個公道,還有重要性嗎?
隻是,想起涇州那些送行自己的百姓,江寒卻覺得心中如此的沉重。
如果他們發現黑白被顛倒,罪犯變成了功臣,該如何的絕望啊?
……
……
誠如寧月所預料的那樣,這件事並沒有持續太久,在次日朝會上,讚同掩飾這件事的大臣越來越多,連最開始堅持要為百姓討公道的那些人也動搖了。
薛慕白都死了,黑水軍也被江寒射殺了,涇州百姓的仇也報了,確定薛慕白的罪名,為涇州百姓討公道還有這個必要嗎?
若堅持為百姓討公道,除了使局勢動蕩,社稷不穩還有什麽好處?
別忘了南蠻,北妖都在虎視眈眈,隨時都有可能侵犯大夏國土,這時候曝光了這麽一件事,隻怕朝廷穩固多年的局勢便要從此動蕩。
反之,若以瘧疾定義此事,雖然涇州百姓會有怨言,但朝廷卻不會出現信任危機,處理得當的話,這件事很快就能平息下去。
畢竟,百姓再重,能重得過朝廷的顏麵,能重得過江山社稷嗎?
隨著更多的官員動搖,即便是少部分人覺得該為百姓討個公道,但也於事無補。
朝會上,夏啟帝沉默許久,還是作出了決定:“掩飾涇州案,封鎖信息,迴收已然發表的報紙,由《大夏日報》發表報紙,辟謠此事!”
皇帝的旨意下到了《大夏日報》,主編楚靖之久久沉默,文人的風骨告訴他不應篡改此事,但忠君愛國的思想卻告訴他皇帝的命令最重要。
天地君親師,君王的地位隻排在天地之後。
身旁,儒官左戚低聲道:“楚大儒,當真要如此撰寫文章登報嗎?”
左戚本是翰林院學士,但在《大夏日報》創建後,他就被調到此處作為一名編修學士。
涇州之事鬧得沸沸揚揚,左戚自然知道此案內情如何,但如今朝廷的旨意卻是要他們扭曲事實,掩蓋真相。
楚靖之歎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舍生而為大義,忠孝義節,忠排在最前。”
左戚沉默的低頭,他知道楚靖之這句話的意思,那就是按照陛下的意思去編纂這份報紙。
儒家以人為本,但自孔聖之後,忠君思想上升到一個極高的高度。
哪怕是大儒,也被這種思想所禁錮。
這不是人的局限,而是時代的局限。
就在《大夏日報》準備撰寫辟謠文章的同時,國子監的周祭酒也是被皇帝召見。
在禦書房裏跟夏啟帝下了一盤棋,喝了一會茶後,周鴻雁走出禦書房,迴到國子監,叫來了程萬裏,沉聲道:“萬裏,替為師書寫一篇公告。”
“老師,要寫什麽?”程萬裏興致勃勃道。
老師向來嫌棄他的字寫得醜,沒想到今日竟然要他執筆,看來是自己最近的表現讓老師甚是滿意。
當即,程萬裏來到案前,鋪平宣紙,執筆在手。
周鴻雁道:“一篇辟謠公告,涇州之案,並非坊間傳聞之煉丹案,而是天降瘧疾所致。國公屠城之事,實屬坊間謠言。”
程萬裏抬起頭來,滿臉都是茫然失措的神色:“老師,你在說什麽?”
“涇州之案,並非坊間傳聞之煉丹案,而是天降瘧疾所致?國公屠城實屬謠言?”
“老師,你在說什麽啊?我去過涇州,到過郭縣,那根本不是謠言!”
這個老實巴交的漢子頭一次對老師的話提出了質疑。
周鴻雁冷冷道:“朝廷需要它是謠言,它就是謠言。”
程萬裏張了張口,毛筆從手中脫落,砸在了宣紙上麵。
“謠言?難道涇州城百姓的死也是謠言嗎?難道郭縣地底囚禁百姓的煉丹地也是謠言嗎?”
“老師,我們是國子監啊!我們說出去的話會影響到天下一大部分的儒生,就連我們也扭曲事實的話,天下還有是非嗎?”
周鴻雁歎息一聲,說道:“國子監先是陛下的國子監,然後才是儒生的國子監。為了社稷穩固,一些事的是非並不重要。”
程萬裏沉默不語。
……
太學府後山。
鍾府君站在山巔,俯瞰著山下的光景,輕輕歎息:“終究是為了穩固社稷而選擇掩埋涇州案嗎?”
這個結局,鍾離猜到了。
讓江寒前往涇州查案,是他的布局,借機逼薛慕白現身,也是他的布局。
過程中唯一出錯的是,薛慕白的屠城出乎了他的意料。
而最後這個結果,似乎也在鍾離的猜測當中。
“江寒,你可以改變這個結果嗎?”
鍾府君望著山下,望著京都方向,目光悠遠。
忠君報國的思想局限著大夏的讀書人,幾乎所有讀書人都被這個思想所禁錮。
唯一一個沒被禁錮的,或許隻有一個人。
在鍾府君眼中看到的江寒不是一個忠君的人,而是一個忠於百姓的人。
若說有誰能改變這件事,或許隻有不受思想禁錮的江寒。
但,這件事還是太難了些。
畢竟,在朝廷看來,什麽都不如社稷穩固重要。
而若想改變這件事,就必須改變朝廷,改變那位的看法。
……
忽然之間,坊間又多出了一種說法。
那就是涇州案並沒有屠城一說,也沒有所謂的煉丹,事實上,涇州之所以死去那麽多人,是因為瘧疾引起的。
夏日傷暑,秋必病瘧。
在這個世界上,瘧疾每一次出現,都必將奪走無數人的性命。
這個說法的出現,瞬間就引起了很多人的質疑。
“胡說!明明就是涇州官員拿百姓煉丹,什麽瘧疾才是謠言!”
“簡直胡說八道!數日前《大夏日報》還說涇州出現煉丹案,誰在這裏胡說八道?”
不過有一些人則是相信了這個說法。
“什麽煉丹案也太過胡扯了點,動動你們的腦子想想,大夏怎麽可能出現那種事?明明就是瘧疾導致。”
“瘧疾的可信度才高,據我了解,南方不少地方都出現了瘧疾。”
就在坊間因為這件事而爭辯不休時,朝廷也即將發表辟謠公告,由工部,戶部,太醫署三個部門聯合發布。
工部管全國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
戶部管全國土地、賦稅、戶籍、軍需、俸祿等等。
而太醫署則是掌醫政。
都是權威部門。
三個部門的官員聚在一起商議過後,便決定一起發表公告,聲明此事。
三個權威部門一起聲明,不由得百姓不信。
之後再配合《大夏日報》,向大夏百姓昭示此事。
為迅速降低影響,在擬定公文後,工部尚書便拿著公告,前往京都最熱鬧的東門,準備張貼告示,澄清涇州之事。
而與此同時,《大夏日報》的辦公處,楚靖之看著手中的報紙,久久沉默。
他知道,這份報紙扭曲了事實,一旦印發全國,將掩蓋住涇州的血案,掩蓋出薛慕白,涇州官員的罪行!
或許今後再無人知道,涇州血案的真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