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江寒再作詩,設立百草園
當不成贅婿隻好去做儒聖了 作者:倚樓望明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陋室銘》乃無價之寶,然而江寒卻麵色不改的捐獻給了太學府,一幹學子心裏的怨言也直接消散了。
這《陋室銘》即便對江寒已然無用,也能租出去賺錢,而且租文者還會對江寒感恩戴德,換作他們可未必能做得到。
“這兩日我一直對江夫子有怨在心,還請江夫子受我一拜。”
一位學子走出來,俯身一拜。
而後又有學子出來致謝江寒捐贈鎮國文章。
江寒說道:“聖人曰: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學子們一齊拱手稱謝,江寒微微頷首。
這時,禇雲棲出聲道:“江寒,這兩日之事甚是繁雜,你做出鎮國文章,又打擊了京兆府尹,這件事有很大的幾率會傳揚後世,不如你作一首詩吧!”
眾人聽到這話,情緒都高漲起來,一個個眼光緊緊盯著江寒。
江寒的詩才他們均是耳聞過的,今日已見證了鎮國文章的誕生,若是還能見證鎮國詩詞的誕生,那就此生無憾了。
這小老頭就是想蹭我詩的吧……江寒微微沉吟片刻後,說道:“那我便作一首詩,記錄這伐木燒炭之事。”
聽到要做詩記錄伐木燒炭之事,眾人更是興致勃勃,記錄伐木燒炭之事說不定就會將他們寫進去,一不小心可能就會跟著名揚後世。
禇雲棲親自動手,擺正文房四寶。
江寒站在桌前,醞釀片刻,筆鋒一揮,一首《賣炭翁》便寫了出來。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麵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迴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綃一丈綾,係向牛頭充炭直。”
看到江寒擱筆,眾人都是一愣,咦,竟然沒有異象出現?
就連禇雲棲也是微微一怔,隨後反應過來,作詩填詞沒有異象出現方為正常。
隻是江寒作詩文時出現過多次異象,導致他們發現沒有異象出現時,竟然反而感到詫異。
禇雲棲往紙上看去,數目後,臉色變得凝重起來,看完後,更是沉默不語。這首詩語言平白通俗,辭藻亦不顯華麗,然而所刻畫的賣炭翁的心酸卻讓人不由得生出不忍之心。
尤其最後的兩句,更是充滿了諷刺!
學子們見到禇雲棲沉默,還以為江寒寫得不行,好奇的湊上前去,看過之後,所有人都是麵麵相覷,沉默不語。
好辛辣的諷刺!
好尖銳的諷刺!
半匹紅綃一丈綾,係向牛頭充炭直!
這種現象並不少見,甚至在場之人都見過,然而也隻有江寒方敢寫出來。
禇雲棲讚道:“好詩,此詩語言平白,然而卻含有大義。最難得的是此詩真正的意義,道盡了窮苦人家的辛酸。”
“是啊!這首詩不如‘雲想衣裳花想容’那般讓人浮想聯翩,亦不像‘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那般讓人拍案叫絕,然而卻使人深思。“
“如今我總算理解江寒要我們伐林燒炭了,他不僅是為了磨煉我等的意誌,亦想讓我們明白賣炭之人的辛酸。”
“好詩!雖無異象出現,才氣亦是薄弱,然而卻引人深思天下貧苦百姓的不易……”
“我明白了!江夫子必定親身體驗過百姓之苦,知道窮苦百姓飽受權貴剝削,然而他卻也是權貴之人,心中雖然怨憤,卻始終無法發泄,故借這次授課,讓我們知道賣炭人的苦楚,而後借心中憤怒,寫出此詩,以此警醒我們。江夫子用心良苦,我等實在愧疚。”
“諸位過譽了。”江寒嘴角微微一抽,你們是不是想多了?擱這做閱讀理解呢!
禇雲棲撚須微笑,看著江寒:“寒兒,此詩也歸入太學府如何?”
“全憑老師做主!”江寒道。
禇雲棲笑道:“甚好!老夫忽有一意,我欲在太學府中樹一堂,以置放你的首本原稿。當然,太學府中若有其它出色作品,由老夫審閱過後,亦可同置此堂。”
話落,學子們一個個眼中生光。
立一堂,置放首本原稿?
若有其它出色作品,亦可同置此堂?
要知道江寒那首本原稿就有《陋室銘》,設立一堂也主要為了置放《陋室銘》。
可以想象得到,以後置於此堂的詩文都是萬裏挑一的。
若能自己有作品能置於此堂,那就是極大的榮譽了!
當然,想要進入此堂,也絕對沒那麽簡單。
“老師做主便好。”江寒此時隻想趕緊迴家,今天連做一篇文章,一首詩,他感覺才氣已經消耗一空。
身體都被掏空了,此刻隻想躺在床上。
“此堂為你的《陋室銘》而立,你認為當取何名?”禇雲棲繼續開口。
不是吧還要我來取名?江寒思索了一下道:“那便取名百草園吧!”
“百草園……詩文如春發之草,生命頑強,自強不息,寓意太學府未來詩文有如百草齊發,好寓意!取得好名字!”禇雲棲情不自禁的讚歎。
江寒麵露微笑,老師你也在做閱讀理解嗎?
……
聆月宮!
長公主從司棋口中聽了《陋室銘》這篇文章,眼波微動,聲音宛如清泉落石:“好文章!如此佳作,怕是當朝狀元也做不出來。”
司棋又講了《賣炭翁》。
寧月公主神色依舊恬靜,微微蹙眉,陷入沉思。
“半匹紅綃一丈綾,係向牛頭充炭直……”
當今大夏小額交易所用的貨幣為銅板,又稱為通寶。
而大額交易所用的貨幣除銀兩外,也以絲織品當貨幣。
這便是大夏民間所說的錢帛兼行。
因此以綃和綾付賬,並無不可。
像《賣炭翁》中的紅綃一丈綾,便是非常精美的絲織品,價值約兩百文錢,然而百姓貧苦,要紅綃一丈綾能做什麽?
再者綃綾不易長存,價值也是固定的,而柴火價值卻是隨著天氣變化而變化。
這是錢帛兼行的弊端。
沒想到江寒竟是看出了這個弊端。
“江寒這首詩,令本宮甚是驚訝,他生於國公府,卻能體悟貧苦之人的辛酸。”
寧月公主輕歎,秀美的蘭花指拿起筆,將這一篇文章,一首詩都抄錄了下來。抄寫時神色恬靜,姿態優雅,實在讓人沉迷。
這《陋室銘》即便對江寒已然無用,也能租出去賺錢,而且租文者還會對江寒感恩戴德,換作他們可未必能做得到。
“這兩日我一直對江夫子有怨在心,還請江夫子受我一拜。”
一位學子走出來,俯身一拜。
而後又有學子出來致謝江寒捐贈鎮國文章。
江寒說道:“聖人曰: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學子們一齊拱手稱謝,江寒微微頷首。
這時,禇雲棲出聲道:“江寒,這兩日之事甚是繁雜,你做出鎮國文章,又打擊了京兆府尹,這件事有很大的幾率會傳揚後世,不如你作一首詩吧!”
眾人聽到這話,情緒都高漲起來,一個個眼光緊緊盯著江寒。
江寒的詩才他們均是耳聞過的,今日已見證了鎮國文章的誕生,若是還能見證鎮國詩詞的誕生,那就此生無憾了。
這小老頭就是想蹭我詩的吧……江寒微微沉吟片刻後,說道:“那我便作一首詩,記錄這伐木燒炭之事。”
聽到要做詩記錄伐木燒炭之事,眾人更是興致勃勃,記錄伐木燒炭之事說不定就會將他們寫進去,一不小心可能就會跟著名揚後世。
禇雲棲親自動手,擺正文房四寶。
江寒站在桌前,醞釀片刻,筆鋒一揮,一首《賣炭翁》便寫了出來。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麵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迴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綃一丈綾,係向牛頭充炭直。”
看到江寒擱筆,眾人都是一愣,咦,竟然沒有異象出現?
就連禇雲棲也是微微一怔,隨後反應過來,作詩填詞沒有異象出現方為正常。
隻是江寒作詩文時出現過多次異象,導致他們發現沒有異象出現時,竟然反而感到詫異。
禇雲棲往紙上看去,數目後,臉色變得凝重起來,看完後,更是沉默不語。這首詩語言平白通俗,辭藻亦不顯華麗,然而所刻畫的賣炭翁的心酸卻讓人不由得生出不忍之心。
尤其最後的兩句,更是充滿了諷刺!
學子們見到禇雲棲沉默,還以為江寒寫得不行,好奇的湊上前去,看過之後,所有人都是麵麵相覷,沉默不語。
好辛辣的諷刺!
好尖銳的諷刺!
半匹紅綃一丈綾,係向牛頭充炭直!
這種現象並不少見,甚至在場之人都見過,然而也隻有江寒方敢寫出來。
禇雲棲讚道:“好詩,此詩語言平白,然而卻含有大義。最難得的是此詩真正的意義,道盡了窮苦人家的辛酸。”
“是啊!這首詩不如‘雲想衣裳花想容’那般讓人浮想聯翩,亦不像‘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那般讓人拍案叫絕,然而卻使人深思。“
“如今我總算理解江寒要我們伐林燒炭了,他不僅是為了磨煉我等的意誌,亦想讓我們明白賣炭之人的辛酸。”
“好詩!雖無異象出現,才氣亦是薄弱,然而卻引人深思天下貧苦百姓的不易……”
“我明白了!江夫子必定親身體驗過百姓之苦,知道窮苦百姓飽受權貴剝削,然而他卻也是權貴之人,心中雖然怨憤,卻始終無法發泄,故借這次授課,讓我們知道賣炭人的苦楚,而後借心中憤怒,寫出此詩,以此警醒我們。江夫子用心良苦,我等實在愧疚。”
“諸位過譽了。”江寒嘴角微微一抽,你們是不是想多了?擱這做閱讀理解呢!
禇雲棲撚須微笑,看著江寒:“寒兒,此詩也歸入太學府如何?”
“全憑老師做主!”江寒道。
禇雲棲笑道:“甚好!老夫忽有一意,我欲在太學府中樹一堂,以置放你的首本原稿。當然,太學府中若有其它出色作品,由老夫審閱過後,亦可同置此堂。”
話落,學子們一個個眼中生光。
立一堂,置放首本原稿?
若有其它出色作品,亦可同置此堂?
要知道江寒那首本原稿就有《陋室銘》,設立一堂也主要為了置放《陋室銘》。
可以想象得到,以後置於此堂的詩文都是萬裏挑一的。
若能自己有作品能置於此堂,那就是極大的榮譽了!
當然,想要進入此堂,也絕對沒那麽簡單。
“老師做主便好。”江寒此時隻想趕緊迴家,今天連做一篇文章,一首詩,他感覺才氣已經消耗一空。
身體都被掏空了,此刻隻想躺在床上。
“此堂為你的《陋室銘》而立,你認為當取何名?”禇雲棲繼續開口。
不是吧還要我來取名?江寒思索了一下道:“那便取名百草園吧!”
“百草園……詩文如春發之草,生命頑強,自強不息,寓意太學府未來詩文有如百草齊發,好寓意!取得好名字!”禇雲棲情不自禁的讚歎。
江寒麵露微笑,老師你也在做閱讀理解嗎?
……
聆月宮!
長公主從司棋口中聽了《陋室銘》這篇文章,眼波微動,聲音宛如清泉落石:“好文章!如此佳作,怕是當朝狀元也做不出來。”
司棋又講了《賣炭翁》。
寧月公主神色依舊恬靜,微微蹙眉,陷入沉思。
“半匹紅綃一丈綾,係向牛頭充炭直……”
當今大夏小額交易所用的貨幣為銅板,又稱為通寶。
而大額交易所用的貨幣除銀兩外,也以絲織品當貨幣。
這便是大夏民間所說的錢帛兼行。
因此以綃和綾付賬,並無不可。
像《賣炭翁》中的紅綃一丈綾,便是非常精美的絲織品,價值約兩百文錢,然而百姓貧苦,要紅綃一丈綾能做什麽?
再者綃綾不易長存,價值也是固定的,而柴火價值卻是隨著天氣變化而變化。
這是錢帛兼行的弊端。
沒想到江寒竟是看出了這個弊端。
“江寒這首詩,令本宮甚是驚訝,他生於國公府,卻能體悟貧苦之人的辛酸。”
寧月公主輕歎,秀美的蘭花指拿起筆,將這一篇文章,一首詩都抄錄了下來。抄寫時神色恬靜,姿態優雅,實在讓人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