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撇開眼,狼狽地避開朱棣的目光,腳步慌亂地離開他的寢殿。


    這一天,他們一言不和,相避不見。


    這天,他們仿佛一切從未發生過,朱棣依舊時好時壞的瘋癲著,儀華也依然寸步不離的守著他。


    這樣一過又是數日,儀華服侍朱棣午睡下,欲抽身迴宮看一看午睡的女兒與寧兒。


    揮手拂退左右,隻帶著盼夏隨行迴宮。


    方踏出寢宮大門,就見李進忠一臉焦急地趕來。


    儀華著著心沉了沉,麵上卻不顯,隻一貫溫聲問道:“什麽事?”


    李進忠忙四周望了望,上前一步附耳悄言道:“餘夫人跪在王府後門外,求王妃準她見一見寧兒小姐。門外的侍衛見見餘夫人是王妃的遠房親戚,也不敢阻攔,所以她現在還跪在外麵。”


    聽罷,心中微微不悅,當初送餘函走時,是對餘函大至說請楚了,怎麽會……而且這也像餘函會做出的舉動,再說徐宅總管陳伯也不會這樣放餘函出來……如此略一思索,儀華展眉吩咐道:“帶她進府見我。”說完,轉身迴宮。


    一時內堂侍人相繼退下,獨留儀華端坐橫木炕的儀華與低頭侍立一旁的餘函。


    “民婦叩見王妃。”一等侍人離開,餘函立馬走上前跪地伏首。


    看著下方身形消瘦孱弱的餘函,儀華心下不忍,想起她們相處的兩年光景,不由至心底悵然嘆道:“不過半年而巳,你我竟變得這般陌生,終歸是我愧對你。罷了,不說這些了,你且起來說發生了什麽事?”


    餘函聽著儀華感到的話語,也不由自主想起在王府的兩年,一時心中滋味莫名,正欲潛然淚下之際,經儀華話一提醒,立刻強打起精神道:“兩日前陳總管幼子陳貴從京師來此,帶來了三公子寫於王妃的密信,可是陳貴帶了話說王府四處大門分別有人暗中監視,恐冒然來訪引起那些人懷疑,所以才有民婦來送信。”說時餘函從懷中掏出信函,雙手奉上。


    儀華接過信函,不及與餘函多言,連忙拆開信封閱覽。


    短短百字信函,片刻閱完,僅僅其中一條信息,卻已讓她心跌穀底。


    徐增壽憑藉出身名門的優勢,如今也是頗得建文帝侍重的臣子,關於朝廷的動向他知之甚詳——建文帝同意放熙兒三兄弟歸北平,眾臣極為不滿,稱之為縱虎歸山、少了挾製朱棣的有力人質——他心中隱隱不妥,留意長兄與朝臣動向,探得徐輝祖將聯合方孝儒、黃子澄等人慾再向建文帝進言。勢必要再次扣留熙兒三兄弟!


    “王妃,您還好嗎?”見儀華看完信臉色蒼白若紙,擔心之下,餘函關切問道。


    蘊合濃濃關切的聲音,打斷儀華的驚怒恐憂,她深唿一口氣,將目光從“弟恐事情有變,望長姐早做打算螞蟻手打團第一時間章節手打”一行字上移開,霍地起身道:“我沒事,你不用擔心。一會等你見過寧兒,我就讓人送你迴去。”說過,也不等餘函迴應,即刻腳步匆匆離開。


    方走至門口,隻聽“咚”地一聲,卻是餘函跪在地上,聲淚俱下道:“王妃,如今王府有危險,民婦雖然隻是一介婦孺,但懇求王妃準許臣妾留下。”“咚”再一聲,重重地磕頭往下。


    這一聲響,好似並未落在冰冷的地上,而是落在儀華的心頭。


    現如今燕王府的處境,不可能放朱能父女離開,就是朝廷也不可能放過作為親信的朱能。是以,燕王府的生四,便是朱能父女的生死。而作為一個女人麵對危險時,她要得不是苟且偷安,是與她的男人她的孩子共存亡!


    感同身受與餘函的一切想法,儀華閉了閉眼,穩住心下被觸動的情豬,頭也不迴道:“若你執意留下,那就留下吧!”


    一句話落,儀華撩簾而出,遠遠地似還能聽見餘函喜悅的哭聲。


    她耳邊不停的響著餘函的哭聲,眼前也不停的晃著徐增壽的字跡,他傳給她的每一個信息:熙兒三兄弟迴府有變“…王府長史葛誠叛變……王府四周朝廷人馬雲集……兵諫王府已在密謀!


    手握信紙,腦中一遍又一遍的迴蕩著以上種種,儀華不管不理,隻是瘋了一樣向朱棣的寢殿而去。


    “王爺!”一口氣闖入寢殿,儀華一把撩開青色紗幔,不顧一切的大聲一喊。


    寢殿中的侍人眼見突然入內的儀華,個個臉色惶恐,忙不迭在陳德海的帶領下匆忙退下。


    轉眼間,隻有她與他。


    儀華定定地看著在榻上坐起的朱棣,眼裏一片堅定道:“無論王爺要做什麽,臣妄都與王爺一起!不過現在當務之急,是派一批身手好的護衛,南下接應熾兒他們!”


    第258章 歸來(上)


    是夜,一個沒有月亮的晚上。


    北平南郊十裏外的茂林裏,一處鑿於山壁的漆黑洞口,百名勁裝黑衣人疾速閃出,快而有序地翻身上馬駛離。


    不一時,濃密的茂林裏了無人煙,仿佛從沒有人來過一樣,就連那一人寬的窄洞也掩埋在雜糙下,更不說拴於周邊兩個時辰的百匹駿馬已消無蹤影。


    同年四月,就在百名護衛南下接應燕王三子的時候,朝廷再一次加快了削藩的步伐:洪武帝第七子齊王、第十三子齊王(?)、第十八子岷王皆被貶為庶人,第十二子湘王自縊。


    到了五月裏,日頭漸漸熱了,往往剛入午時就酷暑難熬。


    儀華身體虛寒,最耐不住暑熱,去年夏日生生撐了過去,今年的夏日便甚不好過。夜間時分本該入睡休憩的時候,奈何白日蒸人的暑氣未散,後花園又有唧唧喳喳的群鳥鳴叫,兩相其下她自是難以睡眠,反到了白天精神萎靡困頓,竟這樣養成了日夜顛倒的作息。


    這一日正是五月末,離入伏沒有幾日了,天不過剛亮沒多久,卻已是艷陽高照天。


    儀華這上午因不耐暑熱也沒睡好,遂簡簡單單用了一些兒午膳,便無精打采地睡下了。


    這一覺睡得沉了,直到下午向晚才堪堪起身,就 聽李進忠在屏風後稟道:“王妃,王次妃和郭次妃求見。”話停了停,似有猶豫地補充道:“她們已經等了一下午,應恐擾了王妃的休息,就沒讓小的來通稟。”


    她們來做什麽?


    儀華蹙眉凝思了一瞬,繼而卻是有些無奈的舒眉道:“我知道了,好生招待著,我一會兒過去。”說時隔開盼夏的服侍,自取了一身素淨的寬袖夏衫、大幅襦裙換上,略做梳妝去了正殿。


    自洪武二十八年朱高熾大婚後,郭軟玉養育的大郡主和王蓉兒親女二郡主相繼出嫁,皆嫁開國功勳之子。郭、王二人許是女兒出嫁,並自身多年無寵在身,再不明白也曉事了,尤其是當年的張月茹的“無故”居冷宮,更讓她們平和了下來,兩人也不知不覺有了交情,幫她處理府中膳食、衣飾、喜宴等事很有些作用。


    今日會在她免晨昏問安兩個多月,突然來求見,恐也是與朝廷又除四王、北平局勢越發緊張有關。


    心念轉動間,儀華已攜著盼夏手背,款款走入正殿首位入座。


    “臣妾參見王妃。”見儀華在紅木繪金翟寶座上坐定,早侍立殿下的郭、王二人立馬福身行禮。


    儀華徐徐搖著一柄藕色紈扇,和顏悅色地免了二人禮,又說了幾句讓她們多等的場麵話,便開門見山直接道:“可是有什麽急事,讓二位妹妹等我多時?”


    坐在右端首位的王蓉兒,迴頭看了一眼郭軟玉,急躁的快打著扇子猶豫了下,眉眼含了幾許愁緒道:“王妃,王爺養病入住後花園也有兩月了,世子和兩位小王爺說要迴來,可這迴程時間也都耗去了兩倍有餘,還不見……臣妾實在是寢食難安。所以才今日來求見王妃,想……”說到這,她飛快地瞟了下儀華的神色,道:“知道王爺如今病情可有好轉,也好稍稍安下心來。”


    聽王蓉兒提起熙兒三兄弟,儀華頓時愁上心頭。


    現如今朝廷越逼越緊,熙兒他們卻一直不見迴來,總歸有受製於人之感。


    雖然這月初,柳升提前迴來復命,因路上多有攔截,他們需繞遠路而迴,路上費時自然要多。但一日不見他們三兄弟平安歸來,她便一日不能安心,就是朱棣行事也會絆手絆腳,難以事半功倍。


    想起欲行之事,儀華忙斂了心神,看向殿下眉宇間皆帶著惶恐之色的二人,安然若泰道:“不由(用?)擔心,前幾日我接到迴報,世子他們已在迴城途中,隻是天氣炎熱走的較慢。至於王爺……也不是我不讓你們去看,才封鎖了進花園的入口,隻是恐人多口雜有不好的傳言流出,有損王爺威名。”


    王蓉兒隱約明白儀華話中深意,忍不住追問道:“王爺他真的……”話道一半,猛然咬牙止住,目含濃濃憂色與不可置信地望著儀華。


    儀華但笑不語,隻另外吩咐道:“近些日子來,府中人心惶惶,我身子一貫不大好,王爺也身體有恙,實為分身乏術。世子妃到底年輕,處事多有不足之處,二位妹妹還需多操些心。”說時目中和煦笑意笑(消?)去,目光深深地看著郭王二人道:“二位妹妹可要記住,隻有王府好了,大家才能好!”至尾音驀然加重。


    二人心中一凜,齊齊起身一福:“臣妾明白,謹記王妃教導。”


    儀華定定地看著二人,見她們一臉正色,知她二人心中已定,不由滿意笑了笑。


    正要和言再敘幾句,一抬眸,忽見大開的殿門外馬三寶似有焦急跑來,心下一沉:難道朱棣那發生了什麽事?


    一個念頭還未轉完,馬三寶已氣喘籲籲地跑來。一跨過朱紅門檻,不及行禮就喜著大叫一聲“王妃”,卻見一邊的郭、王二人,一下僵住了話語,隨機機靈地給三人行了禮,方才恭恭敬敬道:“王爺是時辰喝藥了,道衍大師請王妃過去。”


    儀華心知必有要事,也(顧)不得郭王二人還在,略說了幾句即與馬三寶離開。


    望著儀華匆忙離去的纖細身影,王蓉兒紅唇緩緩勾起一抹冷笑,眼底一片妒色:“王爺喝藥,也非王妃不可嗎?”


    “慎言!”郭軟玉一驚,忙凝目四望。


    王蓉兒沒有理會,緩緩站起身,出神地望著殿外。


    郭軟玉見周圍無人,隻有殿門處侍立著幾名青衫侍女,方暗暗鬆了一口氣,亦站起身低聲勸道:“王妹妹你這是何苦?這麽多年過去了,還是快做外祖母的人,怎麽這個時候還……若被人聽去了總不好的。”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朱明畫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木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木子並收藏朱明畫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