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看著,右手緩緩地伸迴,與左手一起慢慢緊猩成拳,垂在身側。眼睛如能噬人的盯著儀華,雙唇傲微嚅動,半晌,終於有聲音發出,可那聲音竟是沙啞的可怕:“我說過不許有第三次,你卻一次一次的挑釁!若你是因為五年前,你生辰那日,我對你不敬重。那現在我明白的告訴你,我不知道你從哪聽來的,但這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的事!”
儀華震驚,她耿耿於懷多年的事,竟從沒有發生過。
朱棣見儀華似有動容,再看著她蒼白的麵色,目中隱痛一閃,他不由走上去,坐在床頭,語氣微援:“我沒想過那婢女會怯孕,若你介意她與你懷孕可子相仿……”他頓了頓,目光更深的看著她,道:“那個孩子,不要就是。”
他子嗣艱難,為了她,甘願棄親子。
儀華閉上眼,淚水順睫而落。
朱棣抬起手,動作笨拙的為她拭淚,聲音又沉下去丁:“本王曾答應過你,決不讓你再受傷。這一次你冒生命之險生子,本王斷不會讓一個婢女的庶子,同你我的孩子一起出生,讓你受委屈。”
淚,若斷線之珠,滴落不盡。
淚,若黃連苦果,澀入心扉。
儀螞蟻手打團第一時間章節手打華睜開溢滿淚水的眼,深深地望著朱棣,苦澀的笑了,亦是知足的笑了。
原來曾動過心的人,不止有她一人,也有他。
隻是他與她終究是兩個世界的人,於他,他做得巳足夠;於世人眼中,他做得也足夠;於她,他做得卻遠遠不夠。
他是皇子,是藩王,將來更可能是帶王,這註定他不能隻有她一人。
也許是她苛求了,從一開始她明明就知道一切。卻偏偏一次次的作繭自縛。
這一次,就容她自私一次,在迷途深陷之前,斬斷一切!
儀華偏頭,避開了朱棣為她拭淚的手,以袖一把抹掉臉上的淚痕,神情一凜,道:“王爺,容臣妾問一句,您可以為臣妾遣走府中所有妃妾,隻有臣妾一人嗎?”
朱棣錯愕一瞬,隨即定定地看著儀華,似要從她臉上尋出什麽。
儀華知道這一番話說出,朱棣將會有多麽震驚,可真當她親眼所見,心還是再一次的痛了。她極力忽視這抹痛,隻是仰著麵,亦定定的迴望著朱棣,決然道:“臣親天生善妒,越來進無法忍受與他人共侍一夫。但臣妾也知道,王爺不可能隻有臣妾一人c所以請王爺者在曾共患難的情分上,給臣妾一備生路。”
她正說著,朱棣忽然一下扣住她的肩胛,臉色鐵青:“你知道你在說什麽?!你究竟想要什麽?!”
“既然王爺無法隻有臣妾一人,就請王爺給臣妾一條生路。”忍住肩上疼痛,儀華鏘然重複道:“從今往後,我隻是燕王妃,螞蟻手打團第一時間章節手打而不是朱棣的妻子!”
望著神色堅毅的儀華,朱棣全身一震,目中湧起驚濤駭浪。
良久,朱棣一身氣烙緩和,目中波瀾不驚,平靜鬆開儀華的肩胄,起身站在床頭,居高臨下的俯瞰儀華。
他身形高大,這樣背光站著,遮住了所有的光,剛硬的臉龐籠在一片暗影裏。
許是沉獲太久了,許是難辨朱棣麵容,儀華竟心跳如雷,隻覺緊張異常,雙手不知覺地緊攥了被褥,手心裏有汗沁出。
兩人就這樣隔了陰影凝望著,不知是過了多久,朱棣輕笑了一聲,笑聲聽著有些恍惚:“你憑什麽認為本王會答應你?讓你做有名無實的燕王妃。”
這一聲略帶嗤笑的反問,令儀華心如刀割。
她原以為斬斷了一切,她不會再痛了,可是這抹痛是這般的明顯,難以忽視。
儀華伸出一手按住胸口,一手撐在被褥上,垂著頭,喘息著。蓬鬆的髮簪,隨著她喘息輕晃,終於髻中白玉簪一落,如絲綢的黑髮散落,傾瀉肩頭。那一隻白玉簪也在床沿上一擱,“嘣”的一聲清音脆響。在朱紅色的腳踏上斷成兩截。
一紅兩白,是那樣的醒目。
儀華置在半空中的手,僵硬住了,目光一眨不眨的看著那隻碎開的白玉簪,移不開視線。
白玉簪,亦是白玉鳳首笄,乃朱棣送她的十五歲生辰禮。
如今簪斷,笄頭雕刻的鳳首,己與通體雪白透亮的細長笄身,一斷兩截!
還未幹的眼睛,漸漸又濕潤了,儀螞蟻手打團第一時間章節手打華仰起頭,望著同樣僵住的朱棣,止住了眼角淚。
她憑什麽以為朱棣會答應她,讓她做有名無實的燕王妃……那是她在賭,賭與朱棣共患難之情,賭朱棣念著她生育之苦,亦賭朱棣自尊自傲之心……
她,相信朱棣終會答應於她;而屆時,她與他,也將形如此簪,一刀兩斷!
這斷裂的玉簪似給了儀華力量,她重新揚起了笑,正欲迴應朱棣方才的話,卻見他彎腰撿起了斷簪,仿若呢喃自語道:“斷了,也好……”
聞言,儀華笑容一僵,繼而卻又是笑了,也對,斷了確實是好。
“本王讓阿秋進來收給。”袖子一番,朱棣斂了斷簪,已然恢復如常的看著儀華,仿佛無事人一般,道:“你好生休息吧。本王明早再來者你。”說罷,他深深地看了一眼儀華,即轉身而去。
朱棣走之後,儀華不知他是否答應了,很是一番輾轉。不過她身體虛弱,又說了這麽會兒的話,心裏雖情緒難平緩,卻也很快的入了睡眠。第二天,她見了熙兒三兄弟,待他們去上課後,在一大個上午她都有些心不在焉。
巳時將盡,外麵日頭漸盛的時候,道衍才姍姍來遲。
診脈施針畢,侍人收了診囊,道衍坐在臨窗的炕前與儀華品茗。他放下手中杯盞,對窗子外一看,那株參天的槐樹,密密麻麻的墨綠葉子,宛如一把扇子支在宮殿上空,擋住了大片大片的火熱驕陽。階沿上的白玉石麵,隻有破碎斑駁的光影,讓人望史心生清涼感螞蟻手打團第一時間章節手打。
道衍轉迴頭,不掩讚賞的目光,道:“王妃殿邦這株槐樹,怕是己有百年。酷暑夏日:靠這抹古襯遮陽,正好避暑。不過到底生在喧囂塵世中,人多聲鬧,自也燠熱,遠不如山間清幽。趁在入伏之前,王妃行至山間避暑養身,的確不錯。”
那日雖與道衍起了爭執,就 算她心意難平,可道衍畢竟是年長者,又為她者診固胎,心中那股氣,早已消了。這會兒聽道衍如此說,想起朱棣昨夜模稜兩可的態度,儀華隻當道衍是朱棣說客。
於是,儀華也不委婉,直言拒絕道:“我知大師心向王爺,但我心意已決。若非要去燕山別莊,我寧願就在府中。”
道衍微挑眉,似有詫異道:“貧僧聽王爺說,王妃不是要去秋山別莊嗎?”說著仿若未見儀華錯愣的神色,繼續道:“貧僧還欲今日就潛了人,收給行裝,幾日後隨王妃同去。”
變化太快,儀華一時轉不過思緒,欲言又止道:“那王爺他……”
道衍慈然含笑道:“今晨王妃尚在睡眠時,王爺巳率駐紮在城外的歸降蒙軍,去了燕山。”
朱棣就這樣走了,想來是答應她了吧。可這不是她一心期望的嗎?為什麽聽道衍說的時候,一時她竟不知自己心裏是何般滋味,有鬆了一口氣的輕鬆,也又有莫名的失落……
儀華搖了搖頭,晃去心頭紛雜的思緒,隻聽著道衍問:“差不多五日後,王妃的身子就可遠行,可是那時啟程去秋山別莊?”而她是笑著點頭,道好。
第207章 窺見
一連幾天過去,離入伏日將近,儀華的身子也漸漸好了些許,明日便要動身去秋山別莊。在這幾日裏,朱高熾因不能隨儀華去避暑,每日在上午天未熱時分,領著兩位幼弟上書堂,下午學習燉理藩國事物後,皆會寸步不離的陪著儀華。
儀華怎不感念其心,一想此去就是數月,也是不舍朱高熾,但無法帶他同去,隻好格外細心他的飲食起居。
朱高熾乃母胎中帶病,生下來就體弱,多年精心調養,仍落得脾胃不好。猶到了盛夏時節,飲食不調,內虛空乏,小病時患。儀華認為夏日暑氣蒸鬱,易染疫病,一旦身虛,惡疾更易襲身。於是想著從飲食調節,就交代了侍人做了梅子醬、烏梅醬、酸梅醬等解暑生津之物,又恐他貪涼食冷物而傷脾胃,便取了生薑在烈日下幹曬,製成伏薑,留做備用的胃藥。
是日午睡醒來,見陽光透過竹簾隙fèng,絲絲縷縷灑進屋內,可知外麵日頭正烈,不由想起已在中庭石桌曝曬了四天的伏薑,遂斂衣整容,去了院子裏。
走到石桌前,儀華俯身拈起一片伏薑,見薑片已幹癟無薑汁,是覺曬得差不多了,卻又不敢確定,便迴身問陳媽媽。
陳媽媽也指起一片看了看,爾後笑道:“這幾日日頭尤其大,本是要多曬一兩日,現在著著已可以了,等再曬個下午,晚間就拿了裝罐。”
。這兩兄弟平時飲食都得注意,萬不可隨了他們的性子,到時真有脾胃不好,可不是一兩片伏薑能好。我一走幾月,無人管束他們,阿秋你可多得留意。”
立在一旁的阿秋聽了,忍不住再次勸道:“三王子還小,王妃真要將三王子留下?”
這一問,儀華心裏一酸,放下手中薑片,重執紈扇一邊輕搖,一邊看向阿秋笑道:“王爺不在,熾兒在府中主事,燧兒跟在熾兒身邊,也是學習早日獨立,總比留了整日胡鬧的熙兒,在府裏不安生。再說有你照顧他們兄弟兩,我有何不放心?”
阿秋知儀華有多不舍隧兒,隻是一來本就是去養身固胎,身邊孩子多了恐照應不過;二來卻是顧慮朱高熾一人留府。此時,雖見儀華笑著再說,心裏卻自悔失言,想了想就岔開話道:“王妃您半個月未出院門走走了,明日就要去別莊,不如這會兒去花園逛一會兒。奴婢早上聽盼夏說,地塘裏的夏荷開得甚好,正好去看看。”
儀華無奈身拘屋室,也覺煩悶,便也允了,攜阿秋一同去花園。
申時正許,陽光不若正午炙人,園中依舊少有人煙。
一路,儀華由阿秋扶著手徐徐而行,竟未遇見一個過往之人。
儀華自覺這樣方好,她自有孕以來,一向深居簡出,幾日前朱棣又下命不許人探擾她。但世間人多是好奇心重,越是這樣遮遮掩掩,他們越是有一探究竟之心。
與阿秋說說笑笑,不覺已到了池塘邊。
燕王府前身為元宮,當年雖被中山王徐達一舉攻破,宮中大多地方卻是保留下來。
</br>
儀華震驚,她耿耿於懷多年的事,竟從沒有發生過。
朱棣見儀華似有動容,再看著她蒼白的麵色,目中隱痛一閃,他不由走上去,坐在床頭,語氣微援:“我沒想過那婢女會怯孕,若你介意她與你懷孕可子相仿……”他頓了頓,目光更深的看著她,道:“那個孩子,不要就是。”
他子嗣艱難,為了她,甘願棄親子。
儀華閉上眼,淚水順睫而落。
朱棣抬起手,動作笨拙的為她拭淚,聲音又沉下去丁:“本王曾答應過你,決不讓你再受傷。這一次你冒生命之險生子,本王斷不會讓一個婢女的庶子,同你我的孩子一起出生,讓你受委屈。”
淚,若斷線之珠,滴落不盡。
淚,若黃連苦果,澀入心扉。
儀螞蟻手打團第一時間章節手打華睜開溢滿淚水的眼,深深地望著朱棣,苦澀的笑了,亦是知足的笑了。
原來曾動過心的人,不止有她一人,也有他。
隻是他與她終究是兩個世界的人,於他,他做得巳足夠;於世人眼中,他做得也足夠;於她,他做得卻遠遠不夠。
他是皇子,是藩王,將來更可能是帶王,這註定他不能隻有她一人。
也許是她苛求了,從一開始她明明就知道一切。卻偏偏一次次的作繭自縛。
這一次,就容她自私一次,在迷途深陷之前,斬斷一切!
儀華偏頭,避開了朱棣為她拭淚的手,以袖一把抹掉臉上的淚痕,神情一凜,道:“王爺,容臣妾問一句,您可以為臣妾遣走府中所有妃妾,隻有臣妾一人嗎?”
朱棣錯愕一瞬,隨即定定地看著儀華,似要從她臉上尋出什麽。
儀華知道這一番話說出,朱棣將會有多麽震驚,可真當她親眼所見,心還是再一次的痛了。她極力忽視這抹痛,隻是仰著麵,亦定定的迴望著朱棣,決然道:“臣親天生善妒,越來進無法忍受與他人共侍一夫。但臣妾也知道,王爺不可能隻有臣妾一人c所以請王爺者在曾共患難的情分上,給臣妾一備生路。”
她正說著,朱棣忽然一下扣住她的肩胛,臉色鐵青:“你知道你在說什麽?!你究竟想要什麽?!”
“既然王爺無法隻有臣妾一人,就請王爺給臣妾一條生路。”忍住肩上疼痛,儀華鏘然重複道:“從今往後,我隻是燕王妃,螞蟻手打團第一時間章節手打而不是朱棣的妻子!”
望著神色堅毅的儀華,朱棣全身一震,目中湧起驚濤駭浪。
良久,朱棣一身氣烙緩和,目中波瀾不驚,平靜鬆開儀華的肩胄,起身站在床頭,居高臨下的俯瞰儀華。
他身形高大,這樣背光站著,遮住了所有的光,剛硬的臉龐籠在一片暗影裏。
許是沉獲太久了,許是難辨朱棣麵容,儀華竟心跳如雷,隻覺緊張異常,雙手不知覺地緊攥了被褥,手心裏有汗沁出。
兩人就這樣隔了陰影凝望著,不知是過了多久,朱棣輕笑了一聲,笑聲聽著有些恍惚:“你憑什麽認為本王會答應你?讓你做有名無實的燕王妃。”
這一聲略帶嗤笑的反問,令儀華心如刀割。
她原以為斬斷了一切,她不會再痛了,可是這抹痛是這般的明顯,難以忽視。
儀華伸出一手按住胸口,一手撐在被褥上,垂著頭,喘息著。蓬鬆的髮簪,隨著她喘息輕晃,終於髻中白玉簪一落,如絲綢的黑髮散落,傾瀉肩頭。那一隻白玉簪也在床沿上一擱,“嘣”的一聲清音脆響。在朱紅色的腳踏上斷成兩截。
一紅兩白,是那樣的醒目。
儀華置在半空中的手,僵硬住了,目光一眨不眨的看著那隻碎開的白玉簪,移不開視線。
白玉簪,亦是白玉鳳首笄,乃朱棣送她的十五歲生辰禮。
如今簪斷,笄頭雕刻的鳳首,己與通體雪白透亮的細長笄身,一斷兩截!
還未幹的眼睛,漸漸又濕潤了,儀螞蟻手打團第一時間章節手打華仰起頭,望著同樣僵住的朱棣,止住了眼角淚。
她憑什麽以為朱棣會答應她,讓她做有名無實的燕王妃……那是她在賭,賭與朱棣共患難之情,賭朱棣念著她生育之苦,亦賭朱棣自尊自傲之心……
她,相信朱棣終會答應於她;而屆時,她與他,也將形如此簪,一刀兩斷!
這斷裂的玉簪似給了儀華力量,她重新揚起了笑,正欲迴應朱棣方才的話,卻見他彎腰撿起了斷簪,仿若呢喃自語道:“斷了,也好……”
聞言,儀華笑容一僵,繼而卻又是笑了,也對,斷了確實是好。
“本王讓阿秋進來收給。”袖子一番,朱棣斂了斷簪,已然恢復如常的看著儀華,仿佛無事人一般,道:“你好生休息吧。本王明早再來者你。”說罷,他深深地看了一眼儀華,即轉身而去。
朱棣走之後,儀華不知他是否答應了,很是一番輾轉。不過她身體虛弱,又說了這麽會兒的話,心裏雖情緒難平緩,卻也很快的入了睡眠。第二天,她見了熙兒三兄弟,待他們去上課後,在一大個上午她都有些心不在焉。
巳時將盡,外麵日頭漸盛的時候,道衍才姍姍來遲。
診脈施針畢,侍人收了診囊,道衍坐在臨窗的炕前與儀華品茗。他放下手中杯盞,對窗子外一看,那株參天的槐樹,密密麻麻的墨綠葉子,宛如一把扇子支在宮殿上空,擋住了大片大片的火熱驕陽。階沿上的白玉石麵,隻有破碎斑駁的光影,讓人望史心生清涼感螞蟻手打團第一時間章節手打。
道衍轉迴頭,不掩讚賞的目光,道:“王妃殿邦這株槐樹,怕是己有百年。酷暑夏日:靠這抹古襯遮陽,正好避暑。不過到底生在喧囂塵世中,人多聲鬧,自也燠熱,遠不如山間清幽。趁在入伏之前,王妃行至山間避暑養身,的確不錯。”
那日雖與道衍起了爭執,就 算她心意難平,可道衍畢竟是年長者,又為她者診固胎,心中那股氣,早已消了。這會兒聽道衍如此說,想起朱棣昨夜模稜兩可的態度,儀華隻當道衍是朱棣說客。
於是,儀華也不委婉,直言拒絕道:“我知大師心向王爺,但我心意已決。若非要去燕山別莊,我寧願就在府中。”
道衍微挑眉,似有詫異道:“貧僧聽王爺說,王妃不是要去秋山別莊嗎?”說著仿若未見儀華錯愣的神色,繼續道:“貧僧還欲今日就潛了人,收給行裝,幾日後隨王妃同去。”
變化太快,儀華一時轉不過思緒,欲言又止道:“那王爺他……”
道衍慈然含笑道:“今晨王妃尚在睡眠時,王爺巳率駐紮在城外的歸降蒙軍,去了燕山。”
朱棣就這樣走了,想來是答應她了吧。可這不是她一心期望的嗎?為什麽聽道衍說的時候,一時她竟不知自己心裏是何般滋味,有鬆了一口氣的輕鬆,也又有莫名的失落……
儀華搖了搖頭,晃去心頭紛雜的思緒,隻聽著道衍問:“差不多五日後,王妃的身子就可遠行,可是那時啟程去秋山別莊?”而她是笑著點頭,道好。
第207章 窺見
一連幾天過去,離入伏日將近,儀華的身子也漸漸好了些許,明日便要動身去秋山別莊。在這幾日裏,朱高熾因不能隨儀華去避暑,每日在上午天未熱時分,領著兩位幼弟上書堂,下午學習燉理藩國事物後,皆會寸步不離的陪著儀華。
儀華怎不感念其心,一想此去就是數月,也是不舍朱高熾,但無法帶他同去,隻好格外細心他的飲食起居。
朱高熾乃母胎中帶病,生下來就體弱,多年精心調養,仍落得脾胃不好。猶到了盛夏時節,飲食不調,內虛空乏,小病時患。儀華認為夏日暑氣蒸鬱,易染疫病,一旦身虛,惡疾更易襲身。於是想著從飲食調節,就交代了侍人做了梅子醬、烏梅醬、酸梅醬等解暑生津之物,又恐他貪涼食冷物而傷脾胃,便取了生薑在烈日下幹曬,製成伏薑,留做備用的胃藥。
是日午睡醒來,見陽光透過竹簾隙fèng,絲絲縷縷灑進屋內,可知外麵日頭正烈,不由想起已在中庭石桌曝曬了四天的伏薑,遂斂衣整容,去了院子裏。
走到石桌前,儀華俯身拈起一片伏薑,見薑片已幹癟無薑汁,是覺曬得差不多了,卻又不敢確定,便迴身問陳媽媽。
陳媽媽也指起一片看了看,爾後笑道:“這幾日日頭尤其大,本是要多曬一兩日,現在著著已可以了,等再曬個下午,晚間就拿了裝罐。”
。這兩兄弟平時飲食都得注意,萬不可隨了他們的性子,到時真有脾胃不好,可不是一兩片伏薑能好。我一走幾月,無人管束他們,阿秋你可多得留意。”
立在一旁的阿秋聽了,忍不住再次勸道:“三王子還小,王妃真要將三王子留下?”
這一問,儀華心裏一酸,放下手中薑片,重執紈扇一邊輕搖,一邊看向阿秋笑道:“王爺不在,熾兒在府中主事,燧兒跟在熾兒身邊,也是學習早日獨立,總比留了整日胡鬧的熙兒,在府裏不安生。再說有你照顧他們兄弟兩,我有何不放心?”
阿秋知儀華有多不舍隧兒,隻是一來本就是去養身固胎,身邊孩子多了恐照應不過;二來卻是顧慮朱高熾一人留府。此時,雖見儀華笑著再說,心裏卻自悔失言,想了想就岔開話道:“王妃您半個月未出院門走走了,明日就要去別莊,不如這會兒去花園逛一會兒。奴婢早上聽盼夏說,地塘裏的夏荷開得甚好,正好去看看。”
儀華無奈身拘屋室,也覺煩悶,便也允了,攜阿秋一同去花園。
申時正許,陽光不若正午炙人,園中依舊少有人煙。
一路,儀華由阿秋扶著手徐徐而行,竟未遇見一個過往之人。
儀華自覺這樣方好,她自有孕以來,一向深居簡出,幾日前朱棣又下命不許人探擾她。但世間人多是好奇心重,越是這樣遮遮掩掩,他們越是有一探究竟之心。
與阿秋說說笑笑,不覺已到了池塘邊。
燕王府前身為元宮,當年雖被中山王徐達一舉攻破,宮中大多地方卻是保留下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