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能望著父親逐漸流逝的生命,咽下喉嚨哽澀,凜聲道:“兒子一 定誓死效忠王爺!”
朱亮呢喃了一聲“好”,閉著眼睛喘息良久,方又睜眼道:“為 人不可以背信棄義,我與宋兄有八拜之交,更不可以背信。等宋小姐養 好傷,你得娶她!”
“父親!”朱能猛叫一聲,在朱亮渙散的眼光下,他忽又低了聲 音,隻是自語道:“兒子不能,不能。”
“孽子,到了現在你還——”朱夫人滿目痛心的望著朱能,卻不及 一語了,忽然吐出一口血。
“朱夫人!”儀華大驚失色,忙扶住朱夫人。
“母親,我……”朱能雙目赤紅,漸有絕望之色流露。
想起徐增壽常在她麵前,提起朱能的瀟灑豪邁,再見他此刻的樣 子,儀華有心相勸,何奈這是別人的家務事,她隻一側首,不去看地 上跪著的朱能。
朱能眸光一黯,眼底痛苦之色,一閃而逝。
這時,朱棣驀然出聲道:“歷來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 言,豈是你願不願意?而作為男兒,更不能背信棄義,是為不義!作為 子女,不可忤逆父母,是為不孝!作為屬臣,不聽命令,是為不忠!本 王欲命你與宋氏女成婚,你又是願不願意?”
不忠不義不孝,朱棣竟然用這三重重罪,指責朱能!
儀華不可置信,目光難掩震驚的望向朱棣。此時天色微黯。隔著 灰色的薄紗,卻看不清朱棣的神色。
正待她驚詫之際,隻見朱能如遭驚雷轟頂,臉色瞬間死白,直跪的 身軀微晃動了幾下,艱澀的開口道:“兒子不孝,願與宋小姐成婚。”
朱亮聞言大慰,感激的看了一眼朱棣,又對朱能道:“好,你知錯 就行。記住,決不可做妄為的小人……以後這個家就交給你了,你要孝 順你母親,照顧你兄弟……這次隨軍,你要奮勇殺敵,報王爺之恩, 建立功勳,光耀門楣……”
遺言仿佛說不盡道不完一樣,但生命已走到了終點,朱亮終是永遠 閉上了眼睛。
那天晚上,在朱亮逝後,朱棣讓朱能自己選擇,是留在北平給朱亮 送終,還是隨他北征,朱能深深地看一眼亡父,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北 征。朱棣聽了朱能的迴答,並沒有過多表示,隻讓朱能做好明日出征的 準備,便離開迴府。
儀華將一切看在眼裏,在迴去的路上,她猶豫再三,到底忍不住, 沉默了一下道,“……他才經父喪,又在婚事上頗有變故,可說是連逢 驚變,明日就讓他隨軍北征,不免有些……有些……”
一時找不到適當的措詞,半晌凝結時,靠在車壁上閉目假寐的朱 棣。已接口道:“不近人情。”
儀華秀眉輕顰,話中略帶幾分辯駁:“王爺,臣妾不是這個意思。”
朱棣豁然睜眼,瞥了下儀華,沒糾結上個話題,隻闔眼道:“不經 歷一些事,不足以成長。”
儀華一怔,細品著朱棣的話,漸明他意思的同時,由此及彼,漠然 憶起朱棣身世尷尬,不難想像他是在怎麽樣漠視的環境下成長,又歷 經了多少事,才會說出這樣一番話來。
一念之下,儀華心中一軟,迴首看了眼朱棣,雙手捂著手爐,望 著窗幔捲起時,路上匆匆的行人,緩緩地道:“王爺,臣妾曾讀過一 首唐詩,詩雲:
北風捲地白糙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澹萬裏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此時的關外,比起詩中所述的八月,情形艱難的有過之而無不及。 王爺要在這廣漠酷寒的漠北,征討根本不知所蹤的敵軍,實非易事,還 望王爺多多保重。”
一語方落,忽感身後一暖,後背抵上了一個堅實的胸膛,隨即就 聽一個低沉淳厚的嗓音輕“嗯”了一聲,目光亦望向華燈初上的北平大 街。
儀華彎唇一笑,順勢偏頭,枕著身後之人的胸膛,享受著此刻的平 靜。
第193章 首戰
迴到府裏,一夜纏綿,疲乏睡去。快天亮的時候,心裏念著起 身,卻好似聞了安神香一樣沉睡不醒。隻在模糊間,仿佛聽到朱棣在 耳畔說,等他凱旋之日出城迎接的話。她恍惚是點頭應了,也想著為 他穿戰甲,送他出征,豈料再次睜眼時,室內一片陽光明亮。
儀華驚醒,猛然坐起,朱棣已不在屋子裏。
此驚非小,她披了件外袍就下塌,一步未跨出,卻聽外間傳來一陣 說笑聲,其中赫然有徐增壽的聲音。
她腳步瞬間僵住,隨即衝到門攔口,一把撩起錦幔:“他已經走 了?!”詢問聲剛落,凝目就見徐增壽一身寒氣的立在那裏,由阿秋為 他解裘衣暖帽。
冷不防儀華霍然出現,兩人皆是一愣。
徐增壽茫然點頭,道:“是走了。見王爺和朱大哥走了,我才迴 城的。”
走了,就這樣走了……
儀華好像忽然被抽走了全身力氣,沉默不語。
兩人不解,麵麵相覷,心下惶急。
“他們走多遠了,可還追得上?”短暫沉默後,儀華驀地抬眸問 道。
徐增壽不明所以,故而如實迴答:“出北平前,大軍行進緩慢,此 刻應該在五十裏之內。若是快馬加鞭,趕也能趕上。”
“好,我們立刻走!”一聽這話,儀華立馬做下決定。
徐、秋二人驚愕,失聲低唿。
儀華隻作未聞,讓阿秋去馬廄牽出傲雲,便徑直迴裏間換衣。
不及梳妝,僅一身秋香色連帽鬥篷從頭裹下,在眾人的掩護中,匆 匆出了王府,便見一株參天大樹下,六名帶刀侍衛騎馬護在一輛青帷小 馬車周圍。
登上馬車,豐速疾馳,路旁景物飛一般的向後逝去。
車廂內寂靜無聲,直到快出城門時,徐增壽終是忍不住腹內疑惑, 道:“大姐,前幾日都辦了送行宴,您這會兒追趕去,是有什麽重要的 事?”
什麽重要事?
儀華一下子懵了。
她也不知道有什麽重要事,值得她甘願冒他人詬病之危,也要私自 出府。
她隻知道當時一睜眼,不見朱棣,第一個念頭就是找他。
也許,這是因為他首次上戰場,意義非同尋常。
而她隻是不願錯過。
“停車!”沒有迴答徐增壽的話,儀華撩開青布窗帷,見馬車駛近 城外一處官道樹林旁,她驟然嬌叱道。
一聲令下,馬車停住。
儀華率先下車,讓車夫解下傲雲,翻身上馬,猛揚一鞭,向北方 駕馬而去。
徐增壽見儀華一言不發駕馬離去,忙不迭也騎上一馬,帶著六名 侍衛打馬趕上。
一個時辰的快馬加鞭,遠遠就見迤邐向北的大軍。儀華勒僵駐馬 ,從腰間荷包內取出一塊奶糖,俯身支手過去,待傲雲吞下奶糖,在它 耳畔低聲數語之後,隨即反手一拍,傲雲昂首長嘶。
片刻,另一道馬嘶聲從北前方迴應傳來。
儀華大鬆了口氣,喘息著蜷手吹哨一聲,即調轉馬頭,揚鞭向路 旁的一處山坡飛馳駛去。
少時,耳邊漸漸傳來一陣響亮的馬蹄聲,胯下傲雲也興奮的掀蹄撒 螞蟻手打團第一時間章節手打 歡。
儀華迴首看去,目光微震。
身後騎追風緊追的那人,依然是熟悉的,卻又有些不一樣,至少這 是她從未見過的。
他頭戴黑盔紅纓,身穿黑金甲冑,外披玄色氅衣,腰佩一方長劍, 氣勢凜然的隨她而行。
寒風獵獵,吹動他大氅衣翻卷,亦吹得她披風兜帽落下,一頭未綰 的長髮霎間散於空中。
髮絲隨風迷晃人眼,她看不清他此時的神情,也揣摩不出他此刻的 心思。這讓她心裏沒來由的緊張,盡管依稀從他投來的目光中,感受 到他滿目的震驚與喜悅,卻仍然惴惴的,膽怯於今日任性衝動之舉。
她轉迴頭,不去想這些,隻專注駕馬,目的地山坡頂。
追風神駒良馬,朱棣騎術了得,很快的兩馬漸漸並駕齊驅。
山坡頂,狂風疾嘯,即使停下速若驚電的傲雲,依舊衣袂翻卷,長 發飛揚。
儀華輕晃首,捋了捋麵頰鬢髮,一側首,驚見朱棣一瞬不瞬地看著 她。到底是底氣不足,他隻是這樣麵無表情的看著她,她就心下恍 然,再無私自出府追來的氣焰,不知覺得避開他雙目。
“哈哈!”朱棣突然仰首朗笑,笑聲伴著疾風遠遠飄散。
儀華驚愕,抬眸訝然的望向他。
朱棣笑容緩緩斂下,隻是眼睛凝望她不變,問道:“怎麽就這樣追 來?”
他目光火熱似烈焰,尤甚纏錦時刻,儀華忽覺耳後發熱,熱發承 受不住他看來的視線。正又有迴避之際,心下卻是一橫,她都這樣大膽 的駕馬追來,難道還羞於他的目光不成?索性仰壽任由寒
風吹來,迎上他灼灼目光,落落大方道:“王爺走時未吱一聲,就不聲不響的走了,臣妾才會這樣一身狼狽的追來!”
理直氣壯的一句話,令朱棣微詫,下一瞬卻是心情大好,反問道:“焉知不是你今晨累得人事不知,才錯過本王離開之時?”
一語雙關,聽得儀華麵紅耳赤,即使是寒冷的風拂麵,也降不下頰上的燙熱。但她心下卻極為不甘,咬唇看著朱棣一副她為他來的篤定神情,忽生一計,勒韁向山坡邊崖徐徐前行。
至邊崖,傲雲驚揚前蹄,數顆碎石滾落坡下。
朱棣驚怒,躍馬前行,探身拽過傲雲脖上韁繩,暴喝道:“不要命了!你私自追來,就是為了再受一次墜崖,啊?!”
“當然不是!”任由朱棣拽迴數步,夥華暮然抬頭,巧笑倩兮:“臣妾私自出府前來,是為了予王爺送行,祝王爺旗開得勝!”
朱棣一愣,繼而朗笑不止。
這一笑,沖淡了離別愁緒。
兩人相視而笑,目光投向坡下。
坡下旌旗蔽日,矛戈如林,身穿鴛鴦戰襖的大明將士,如一條橫艮的巨龍行徑在黃土官道上,捲起滾滾塵埃。
儀華收迴目光,舉目眺望北方那白雪皚皚的深山,仿佛望見了綿延無際的沙丘荒原;亦望見了大明將士如何在地廣人稀,四野未見人影的漠北,如同大海撈針一樣,搜尋糙原霸主蒙古軍,並一麵躲避外族的偷襲,一麵忍耐雪虐風饕的惡劣天氣。
</br>
朱亮呢喃了一聲“好”,閉著眼睛喘息良久,方又睜眼道:“為 人不可以背信棄義,我與宋兄有八拜之交,更不可以背信。等宋小姐養 好傷,你得娶她!”
“父親!”朱能猛叫一聲,在朱亮渙散的眼光下,他忽又低了聲 音,隻是自語道:“兒子不能,不能。”
“孽子,到了現在你還——”朱夫人滿目痛心的望著朱能,卻不及 一語了,忽然吐出一口血。
“朱夫人!”儀華大驚失色,忙扶住朱夫人。
“母親,我……”朱能雙目赤紅,漸有絕望之色流露。
想起徐增壽常在她麵前,提起朱能的瀟灑豪邁,再見他此刻的樣 子,儀華有心相勸,何奈這是別人的家務事,她隻一側首,不去看地 上跪著的朱能。
朱能眸光一黯,眼底痛苦之色,一閃而逝。
這時,朱棣驀然出聲道:“歷來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 言,豈是你願不願意?而作為男兒,更不能背信棄義,是為不義!作為 子女,不可忤逆父母,是為不孝!作為屬臣,不聽命令,是為不忠!本 王欲命你與宋氏女成婚,你又是願不願意?”
不忠不義不孝,朱棣竟然用這三重重罪,指責朱能!
儀華不可置信,目光難掩震驚的望向朱棣。此時天色微黯。隔著 灰色的薄紗,卻看不清朱棣的神色。
正待她驚詫之際,隻見朱能如遭驚雷轟頂,臉色瞬間死白,直跪的 身軀微晃動了幾下,艱澀的開口道:“兒子不孝,願與宋小姐成婚。”
朱亮聞言大慰,感激的看了一眼朱棣,又對朱能道:“好,你知錯 就行。記住,決不可做妄為的小人……以後這個家就交給你了,你要孝 順你母親,照顧你兄弟……這次隨軍,你要奮勇殺敵,報王爺之恩, 建立功勳,光耀門楣……”
遺言仿佛說不盡道不完一樣,但生命已走到了終點,朱亮終是永遠 閉上了眼睛。
那天晚上,在朱亮逝後,朱棣讓朱能自己選擇,是留在北平給朱亮 送終,還是隨他北征,朱能深深地看一眼亡父,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北 征。朱棣聽了朱能的迴答,並沒有過多表示,隻讓朱能做好明日出征的 準備,便離開迴府。
儀華將一切看在眼裏,在迴去的路上,她猶豫再三,到底忍不住, 沉默了一下道,“……他才經父喪,又在婚事上頗有變故,可說是連逢 驚變,明日就讓他隨軍北征,不免有些……有些……”
一時找不到適當的措詞,半晌凝結時,靠在車壁上閉目假寐的朱 棣。已接口道:“不近人情。”
儀華秀眉輕顰,話中略帶幾分辯駁:“王爺,臣妾不是這個意思。”
朱棣豁然睜眼,瞥了下儀華,沒糾結上個話題,隻闔眼道:“不經 歷一些事,不足以成長。”
儀華一怔,細品著朱棣的話,漸明他意思的同時,由此及彼,漠然 憶起朱棣身世尷尬,不難想像他是在怎麽樣漠視的環境下成長,又歷 經了多少事,才會說出這樣一番話來。
一念之下,儀華心中一軟,迴首看了眼朱棣,雙手捂著手爐,望 著窗幔捲起時,路上匆匆的行人,緩緩地道:“王爺,臣妾曾讀過一 首唐詩,詩雲:
北風捲地白糙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澹萬裏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此時的關外,比起詩中所述的八月,情形艱難的有過之而無不及。 王爺要在這廣漠酷寒的漠北,征討根本不知所蹤的敵軍,實非易事,還 望王爺多多保重。”
一語方落,忽感身後一暖,後背抵上了一個堅實的胸膛,隨即就 聽一個低沉淳厚的嗓音輕“嗯”了一聲,目光亦望向華燈初上的北平大 街。
儀華彎唇一笑,順勢偏頭,枕著身後之人的胸膛,享受著此刻的平 靜。
第193章 首戰
迴到府裏,一夜纏綿,疲乏睡去。快天亮的時候,心裏念著起 身,卻好似聞了安神香一樣沉睡不醒。隻在模糊間,仿佛聽到朱棣在 耳畔說,等他凱旋之日出城迎接的話。她恍惚是點頭應了,也想著為 他穿戰甲,送他出征,豈料再次睜眼時,室內一片陽光明亮。
儀華驚醒,猛然坐起,朱棣已不在屋子裏。
此驚非小,她披了件外袍就下塌,一步未跨出,卻聽外間傳來一陣 說笑聲,其中赫然有徐增壽的聲音。
她腳步瞬間僵住,隨即衝到門攔口,一把撩起錦幔:“他已經走 了?!”詢問聲剛落,凝目就見徐增壽一身寒氣的立在那裏,由阿秋為 他解裘衣暖帽。
冷不防儀華霍然出現,兩人皆是一愣。
徐增壽茫然點頭,道:“是走了。見王爺和朱大哥走了,我才迴 城的。”
走了,就這樣走了……
儀華好像忽然被抽走了全身力氣,沉默不語。
兩人不解,麵麵相覷,心下惶急。
“他們走多遠了,可還追得上?”短暫沉默後,儀華驀地抬眸問 道。
徐增壽不明所以,故而如實迴答:“出北平前,大軍行進緩慢,此 刻應該在五十裏之內。若是快馬加鞭,趕也能趕上。”
“好,我們立刻走!”一聽這話,儀華立馬做下決定。
徐、秋二人驚愕,失聲低唿。
儀華隻作未聞,讓阿秋去馬廄牽出傲雲,便徑直迴裏間換衣。
不及梳妝,僅一身秋香色連帽鬥篷從頭裹下,在眾人的掩護中,匆 匆出了王府,便見一株參天大樹下,六名帶刀侍衛騎馬護在一輛青帷小 馬車周圍。
登上馬車,豐速疾馳,路旁景物飛一般的向後逝去。
車廂內寂靜無聲,直到快出城門時,徐增壽終是忍不住腹內疑惑, 道:“大姐,前幾日都辦了送行宴,您這會兒追趕去,是有什麽重要的 事?”
什麽重要事?
儀華一下子懵了。
她也不知道有什麽重要事,值得她甘願冒他人詬病之危,也要私自 出府。
她隻知道當時一睜眼,不見朱棣,第一個念頭就是找他。
也許,這是因為他首次上戰場,意義非同尋常。
而她隻是不願錯過。
“停車!”沒有迴答徐增壽的話,儀華撩開青布窗帷,見馬車駛近 城外一處官道樹林旁,她驟然嬌叱道。
一聲令下,馬車停住。
儀華率先下車,讓車夫解下傲雲,翻身上馬,猛揚一鞭,向北方 駕馬而去。
徐增壽見儀華一言不發駕馬離去,忙不迭也騎上一馬,帶著六名 侍衛打馬趕上。
一個時辰的快馬加鞭,遠遠就見迤邐向北的大軍。儀華勒僵駐馬 ,從腰間荷包內取出一塊奶糖,俯身支手過去,待傲雲吞下奶糖,在它 耳畔低聲數語之後,隨即反手一拍,傲雲昂首長嘶。
片刻,另一道馬嘶聲從北前方迴應傳來。
儀華大鬆了口氣,喘息著蜷手吹哨一聲,即調轉馬頭,揚鞭向路 旁的一處山坡飛馳駛去。
少時,耳邊漸漸傳來一陣響亮的馬蹄聲,胯下傲雲也興奮的掀蹄撒 螞蟻手打團第一時間章節手打 歡。
儀華迴首看去,目光微震。
身後騎追風緊追的那人,依然是熟悉的,卻又有些不一樣,至少這 是她從未見過的。
他頭戴黑盔紅纓,身穿黑金甲冑,外披玄色氅衣,腰佩一方長劍, 氣勢凜然的隨她而行。
寒風獵獵,吹動他大氅衣翻卷,亦吹得她披風兜帽落下,一頭未綰 的長髮霎間散於空中。
髮絲隨風迷晃人眼,她看不清他此時的神情,也揣摩不出他此刻的 心思。這讓她心裏沒來由的緊張,盡管依稀從他投來的目光中,感受 到他滿目的震驚與喜悅,卻仍然惴惴的,膽怯於今日任性衝動之舉。
她轉迴頭,不去想這些,隻專注駕馬,目的地山坡頂。
追風神駒良馬,朱棣騎術了得,很快的兩馬漸漸並駕齊驅。
山坡頂,狂風疾嘯,即使停下速若驚電的傲雲,依舊衣袂翻卷,長 發飛揚。
儀華輕晃首,捋了捋麵頰鬢髮,一側首,驚見朱棣一瞬不瞬地看著 她。到底是底氣不足,他隻是這樣麵無表情的看著她,她就心下恍 然,再無私自出府追來的氣焰,不知覺得避開他雙目。
“哈哈!”朱棣突然仰首朗笑,笑聲伴著疾風遠遠飄散。
儀華驚愕,抬眸訝然的望向他。
朱棣笑容緩緩斂下,隻是眼睛凝望她不變,問道:“怎麽就這樣追 來?”
他目光火熱似烈焰,尤甚纏錦時刻,儀華忽覺耳後發熱,熱發承 受不住他看來的視線。正又有迴避之際,心下卻是一橫,她都這樣大膽 的駕馬追來,難道還羞於他的目光不成?索性仰壽任由寒
風吹來,迎上他灼灼目光,落落大方道:“王爺走時未吱一聲,就不聲不響的走了,臣妾才會這樣一身狼狽的追來!”
理直氣壯的一句話,令朱棣微詫,下一瞬卻是心情大好,反問道:“焉知不是你今晨累得人事不知,才錯過本王離開之時?”
一語雙關,聽得儀華麵紅耳赤,即使是寒冷的風拂麵,也降不下頰上的燙熱。但她心下卻極為不甘,咬唇看著朱棣一副她為他來的篤定神情,忽生一計,勒韁向山坡邊崖徐徐前行。
至邊崖,傲雲驚揚前蹄,數顆碎石滾落坡下。
朱棣驚怒,躍馬前行,探身拽過傲雲脖上韁繩,暴喝道:“不要命了!你私自追來,就是為了再受一次墜崖,啊?!”
“當然不是!”任由朱棣拽迴數步,夥華暮然抬頭,巧笑倩兮:“臣妾私自出府前來,是為了予王爺送行,祝王爺旗開得勝!”
朱棣一愣,繼而朗笑不止。
這一笑,沖淡了離別愁緒。
兩人相視而笑,目光投向坡下。
坡下旌旗蔽日,矛戈如林,身穿鴛鴦戰襖的大明將士,如一條橫艮的巨龍行徑在黃土官道上,捲起滾滾塵埃。
儀華收迴目光,舉目眺望北方那白雪皚皚的深山,仿佛望見了綿延無際的沙丘荒原;亦望見了大明將士如何在地廣人稀,四野未見人影的漠北,如同大海撈針一樣,搜尋糙原霸主蒙古軍,並一麵躲避外族的偷襲,一麵忍耐雪虐風饕的惡劣天氣。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