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趙徽柔美目流盼,纖纖玉手下意識抓緊了衣裙,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期盼之情。
‘仙教的戲劇,又能否……再次看見那人呢?’
巨大的水幕上開始出現畫麵,場內的竊竊私語逐漸寂靜下來。
全新的真實畫麵令的眾人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尤其是一部分從未目睹過這‘仙鏡’玄妙之處的官員們尤為驚訝。
雖然他們昨日都曾遠遠瞭望過朱雀門上仙鏡中的巨大楊懷玉畫像,但是那隻是一張不會動的靜止圖像。
然而此刻,目睹著‘仙鏡’之中那座城池栩栩如生的荒涼景色,他們感覺自己的三觀都要裂開了。
“此情此景,唯有古籍上所載之海市蜃樓方可比擬一二了。”
有官員嘖嘖稱奇,讚歎不已。
“不錯,隋唐時期有書記曰,有一王姓富商於登州出海遇仙,見海市蜃樓,與遠隔重洋的妻兒重逢,見其憔悴,後歸家,果然相認無二。”
這邊討論著,但當萬千妖魔的鬼蜮姿態浮現時,百官都齊齊身軀一震,與白日裏的百姓們如出一轍,差點沒忍住就要四下逃命。
趙禎也是心髒一緊,忙護住一側曹皇後與趙徽柔。
卻見楊文廣攔住神情緊張的禦前侍衛,抱拳解釋道:“陛下勿驚,此乃道子攝取一縷妖魔氣息幻化之像,並無傷人之力。”
眾人這才拍拍胸脯,繼續觀賞起來。
史狄複終於出場,百官都好奇的看著原本熟悉的楊家小兒楊懷玉化作一病秧子的模樣,見義勇為反被人胖揍一頓。
蔡峁臉色難堪,指示下屬道:“查查那些幫會,看看是哪一家找死,敢惹道子發怒。”
他認為這個情節是在暗指他這個開封府尹當得不好,致使世道混亂,賊人橫行。
也有人麵色古怪的望他一眼,心道:‘不是說蔡峁跟長生教走得很近嗎?怎麽還專程演這一出?’
電影的故事逐漸推進,百官們也都漸漸沉浸了進去。
他們逐漸忘卻了‘仙鏡’中那人是楊懷玉,而真個將他看做史狄複,是土生土長的大宋汴梁百姓。
‘是他!’
年輕的道人甫一出場,趙徽柔芳心微微一震。
她的嬌軀同時因為過度緊張而抖動一瞬,令一側的曹皇後忍不住扭頭顧了她一眼。
曹皇後先是望望熒幕裏含笑的英俊道人,又望了望身側的長公主,五指不由得微微用力抓住扶手。
‘徽柔這孩子,恐怕……’
她內心泛起一些苦澀,終於決定要找機會跟趙徽柔開誠布公的談一談了。
雖然她並非趙徽柔的生母,但自幼都是她帶著她長大的,早已培養出了濃厚的血脈親情。
而且趙徽柔也稱唿她為娘親,見到生母也隻能稱唿為姐姐。
於情於理,她都不忍看趙徽柔真個深陷進去。
仙凡有別,那位道子,看著可不像是好相於的樣子。
畢竟就連趙徽柔的父皇殿下,也難以打動那位道子殿下。
她們雖然貴為天家貴胄,卻也難讓旨意加諸仙人之身。
除非,趙徽柔也修行有成,恐怕雙方才有一世之緣法。
然而修道之途路漫漫,何其難也。
她與趙禎都第一時間修習了道法,這麽久了,竟然連門檻都無法邁入。
看來就如那位道子所言一般,凡人資質低劣,若無仙尊賜福壓根就無絲毫成道之機,唯有依靠傳教眾生積攢功德這一法子才能快速晉升。
然而這傳教又極為玄學,存乎依賴一心。
她這些時日以來已盡力通讀了全部長生教的典籍經義,又擢人去附近府縣尋找那等未曾聽聞過仙尊事跡的凡民來,由她專程傳教。
如此,卻仍然久久未曾得到上仙迴應降下賜福。
據她所知,趙禎以及大部分的權貴都是如此做的,然而成果卻極為有限。
似乎,那位仙尊真能分辨誰是真心虔誠的信徒,誰又是打著傳教心思渾水摸魚之徒。
民間已出現了不少‘入道’級信徒,各個都說自己筋骨強健了不少,甚至於返老還童了。
然而她們這些權貴們的努力卻無一例外失敗了。
那些被抓來的凡民雖然人數上滿足了百人的限額,但是論起對仙尊的信仰卻太有限了。
畢竟這些人都未曾親眼見到過仙尊顯聖,不同於汴梁城的百姓,天然就容易誕生對仙尊的信仰。
然而汴梁城中百姓已經大多都是仙尊的虔誠信徒了,再向他們傳教也無法積攢任何功德。
關於這一點,是已經驗證過的事實。
因此,眼下的情況已然成了一個悖論。
權貴階層想要依靠手中權力來快速晉升之路似乎被堵死了,唯一有所成就的便是闔門闔家投靠長生教的楊家。
但是他們究竟拿到了什麽好處,卻遲遲不曾顯露人前。
隻知道楊家幼子出演了一部戲劇,楊家與仙教的來往密切了些。
他們更關心的穆老太君是否延壽了,楊懷玉是否學會了仙術,楊文廣養生訣修行到第幾篇了這些重要信息一無所知。
那位穆老太君人老成精,無論何人轉彎抹角打探相關消息,都會被她不動聲色遮掩過去。
想到這裏,曹皇後微歎一口氣,腦海中浮現近來神神叨叨的趙元儼。
‘或許,若是皇叔成功溝通上仙尊後,我輩的修仙坦途才會真正開啟吧。’
聯想到最近汴梁城權貴階層對於道子的冷處理手段,曹皇後忍不住打了個寒顫。
若是這位道子知曉,自己等人密謀之事,恐怕頃刻間就有潑天大禍降下。
可惜,此事並非她一人可以謀斷,就連這位被蒙在鼓裏的官家,也無法阻止朝廷上這股多方聯合起來的力量。
道子雖受仙尊青睞,但自己這一方代表著的,可是這萬萬大宋子民!
孰重孰輕,仙尊會有所決斷的!
作為母親,她所能做的就是阻止徽柔進一步深陷到這個漩渦中來。
……
相比起中層以及下層的百姓,官員們的關注點都不約而同的聚集在那些奇形怪狀的機械結構上。
“這是何物,竟如此巧奪天工?”
“此乃水力印刷機,聽說最近城中流行的‘報紙’就是用此物印刷而成。否則這每日幾千份的龐大份額,若是雇人來印,恐怕要至少數十人方才足夠。”
“不錯,聽說長生教遣人打造了數十架這種印刷機,布設在周邊河流附近,派人嚴加看守,日夜不休印刷典籍。”
工造局的官員開口道:“我問過手下的工匠了,他們說這是道子從仙界器物中得來的靈感,仙界之中,人人皆使用這類器物。”
“倒是的確新穎手段,若我國子監能用上這等水力印刷機,便可大大紓解人力不足之困!”
國子監是北宋主管印刷經史子集各類書籍的官方機構,有一批專門負責校勘、抄錄、雕印造版的吏員與匠人。
國子監祭酒是個五六十歲的老頭,老眼昏花心不在焉的看著劇情,卻在看見水力印刷機的瞬間眼眸一亮。
當即就側耳吩咐旁邊的國子博士、國子監丞將此事記下,過幾日就上奏折請求官家撥一批工造局的匠人來改進自家那老掉牙的印刷處。
眾人側重點各不相同,但無一例外的都從一開始的對這‘粗鄙不堪’的所謂戲劇轉變了態度。
他們發覺,這種不拘泥於表現形式,人物對白與現實別無二致的戲劇有種獨特的‘真實感’。
就好像,這一切是真實發生過又被記錄下來的事情一般。
並且,他們當中不少人,都在某一刻情節出現時,將自己的代入進了主人公的角色,感受著劇中人的喜怒哀樂。
這種獨特的感覺,是過往任何的藝術產品都無法帶給他們的體驗。
儒家經典、史書、聖人微言大義、話本故事、梨園戲曲……
甚至就連去教坊司也沒有這麽沉浸過。
好似自己成了那個獨擋妖魔十二載的史狄複,手持偃月刀飛天遁地,為人族休養生息起到了至關作用一般滿足。
劇情終於逐漸到了尾聲。
趙徽柔呆愣愣的看著那女子飛撲進了史狄複的懷中,不知不覺熱了眼眶。
不少攜帶家眷而來的官員群體中,老弱婦孺們也都掩麵而泣。
隻有少數老頑固麵紅耳赤,指著畫麵噴道:“這,這成何體統!光天化日之下,竟摟摟抱抱,於理不合!”
不過人們都懶得理他,仍在迴味著這段精彩的人生。
不時有人撫掌大笑著讚歎,認為此戲從某種方麵而言,遠超過往一切戲曲。
武官們聚在一塊,眾星拱月般捧著戲中出演了一個配角的狄詠,誇讚他麵對妖魔臨危不懼,真不愧是樞相的種!
狄詠一席華紋黑袍,身姿頗長,五官英俊。
因此才得以出演一有台詞的重要配角。
他的下頜宛若大理石雕刻一般棱角分明,不說話時沉穩而銳利,一開口就惹得眾叔父輩發笑。
“別笑俺了!想當初第一次見到妖魔撲來時,俺差點雙腿發軟噗通跪地!”
狄詠一口濃鬱的方言,由於幼年時狄青從軍,他便在街麵上廝混,沒接受過係統的教育,因此文化程度不甚高。
狄青狹長的丹鳳眼瞟了一眼自家洋洋得意的兒子,喉嚨裏輕咳一聲。
眾武將以及狄詠都安靜下來。
“爹爹。”狄詠抱拳問道:“可有吩咐?”
“竟輸給了楊家小子,給你爹我丟臉!”
狄青長哼一聲,望了一眼明月樓裏笑容可掬隨侍在官家旁邊的楊文廣,拂袖而去。
狄詠笑容一僵,心中埋怨:‘還不是你老人家不知道早些去跟道子攀關係,否則懷玉哪裏競爭得過俺!’
一旁武官大笑著拍他肩膀:“莫要自怨自艾,樞相實則心中高興得緊,哥幾個都能看得出來!”
餘下幾個要好的武官都是大笑,點頭應是。
狄詠羞澀的撓頭笑笑,一一抱拳行禮。
此時的他還沒料到,自己跟楊懷玉以及另外一些戲份較多的配角,將會在汴梁城中一炮而紅。
各家婦孺、勾欄俏姐兒,上至古稀下到紮著小辮的女人們會如此狂熱的追捧他們,將那一幕眾人赤膊上陣的場景繪成圖畫私下傳播。
不少官家小姐心心念念,想要與他家結親,甚至思念成疾,一病不起,非要哀求著父兄拜托狄詠與楊懷玉親見她一麵才得好轉!
……
短短幾日,整座汴梁城的居民茶餘飯後就不再談論些其餘事物了。
所有人的聊天都緊緊圍繞著仙尊傳人這部戲劇來展開,無論你是何等階層之人,沒看過這部戲的都在迅速與周邊人失去共同話題。
甚至就連各國的使節都忙不迭的排隊買票,體驗了一番這大宋上國仙教的奇異戲劇。
凡是看過此劇之後的人,無不都瞠目結舌,認為自己仿佛經曆了一場夢境。
不少有經商頭腦者,紛紛開始按著劇中史狄複的穿著打扮仿製周邊。
縮小版的青龍偃月木刀供不應求,家家戶戶都爭相購買,認為懸掛此物可保家宅平安。
布莊按著史狄複的衣袍量身定製了特殊花紋的布匹,不少娘親都扯了新布迴去給自家孩兒做新衣。
街麵上的孩童一時間人人身著滿是長生教符咒的藏青色道袍,梳個道髻,手持木製青龍偃月刀,口中大喊:“妖魔休走!”
“該你演妖魔了,我從昨日下午到現在,都被你斃了十八迴了,這次我要演史狄複!”
“呔!區區妖魔,還敢冒充我仙尊傳人史狄複,我師尊乃是當世道子,仙尊為我拂頂授仙法,曾上九天攬月成兵才得了手中仙刀,受死吧!”
戲劇的爆火令得汴梁周邊鄉下的農戶們都聽聞了長生教的種種事跡,不少人家偷偷翻進林子裏,趁著無人看守時瞄上幾眼那神奇的水幕還有其中的畫麵。
楊文廣曾經派人來稟報過張玉清這個消息,問是否要驅趕那些躲在林子裏的農戶,卻得到了否定的迴答。
反正法陣開啟要耗費的靈氣不會因為人數的增加而變化,他們願意看就讓他們看吧。
如果可以,他巴不得全天下的所有人都來看看這部戲,然後乖乖轉變信仰。
可惜法陣能幻化出的水幕大小有上限,一場一萬名觀眾是極限了,隔得遠的人幾乎都聽不清劇中的台詞,隻能通過唇語來猜測他們說了什麽。
願意在林子裏偷看的百姓都是潛在信徒,讓他們看也損失不了幾個錢,張玉清也從來沒想過靠賣門票賺錢。
畢竟現在的他沒空去東荒坊市把黃金換成靈石,他正在忙碌著主持書院的修建工作。
由於對於整體的形製沒有特殊要求,而且不計成本的使用大量陳放了超過三年的木頭,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書院就頗具雛形了。
下一步,就是要招收生源了。
(本章完)
</p>
趙徽柔美目流盼,纖纖玉手下意識抓緊了衣裙,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期盼之情。
‘仙教的戲劇,又能否……再次看見那人呢?’
巨大的水幕上開始出現畫麵,場內的竊竊私語逐漸寂靜下來。
全新的真實畫麵令的眾人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尤其是一部分從未目睹過這‘仙鏡’玄妙之處的官員們尤為驚訝。
雖然他們昨日都曾遠遠瞭望過朱雀門上仙鏡中的巨大楊懷玉畫像,但是那隻是一張不會動的靜止圖像。
然而此刻,目睹著‘仙鏡’之中那座城池栩栩如生的荒涼景色,他們感覺自己的三觀都要裂開了。
“此情此景,唯有古籍上所載之海市蜃樓方可比擬一二了。”
有官員嘖嘖稱奇,讚歎不已。
“不錯,隋唐時期有書記曰,有一王姓富商於登州出海遇仙,見海市蜃樓,與遠隔重洋的妻兒重逢,見其憔悴,後歸家,果然相認無二。”
這邊討論著,但當萬千妖魔的鬼蜮姿態浮現時,百官都齊齊身軀一震,與白日裏的百姓們如出一轍,差點沒忍住就要四下逃命。
趙禎也是心髒一緊,忙護住一側曹皇後與趙徽柔。
卻見楊文廣攔住神情緊張的禦前侍衛,抱拳解釋道:“陛下勿驚,此乃道子攝取一縷妖魔氣息幻化之像,並無傷人之力。”
眾人這才拍拍胸脯,繼續觀賞起來。
史狄複終於出場,百官都好奇的看著原本熟悉的楊家小兒楊懷玉化作一病秧子的模樣,見義勇為反被人胖揍一頓。
蔡峁臉色難堪,指示下屬道:“查查那些幫會,看看是哪一家找死,敢惹道子發怒。”
他認為這個情節是在暗指他這個開封府尹當得不好,致使世道混亂,賊人橫行。
也有人麵色古怪的望他一眼,心道:‘不是說蔡峁跟長生教走得很近嗎?怎麽還專程演這一出?’
電影的故事逐漸推進,百官們也都漸漸沉浸了進去。
他們逐漸忘卻了‘仙鏡’中那人是楊懷玉,而真個將他看做史狄複,是土生土長的大宋汴梁百姓。
‘是他!’
年輕的道人甫一出場,趙徽柔芳心微微一震。
她的嬌軀同時因為過度緊張而抖動一瞬,令一側的曹皇後忍不住扭頭顧了她一眼。
曹皇後先是望望熒幕裏含笑的英俊道人,又望了望身側的長公主,五指不由得微微用力抓住扶手。
‘徽柔這孩子,恐怕……’
她內心泛起一些苦澀,終於決定要找機會跟趙徽柔開誠布公的談一談了。
雖然她並非趙徽柔的生母,但自幼都是她帶著她長大的,早已培養出了濃厚的血脈親情。
而且趙徽柔也稱唿她為娘親,見到生母也隻能稱唿為姐姐。
於情於理,她都不忍看趙徽柔真個深陷進去。
仙凡有別,那位道子,看著可不像是好相於的樣子。
畢竟就連趙徽柔的父皇殿下,也難以打動那位道子殿下。
她們雖然貴為天家貴胄,卻也難讓旨意加諸仙人之身。
除非,趙徽柔也修行有成,恐怕雙方才有一世之緣法。
然而修道之途路漫漫,何其難也。
她與趙禎都第一時間修習了道法,這麽久了,竟然連門檻都無法邁入。
看來就如那位道子所言一般,凡人資質低劣,若無仙尊賜福壓根就無絲毫成道之機,唯有依靠傳教眾生積攢功德這一法子才能快速晉升。
然而這傳教又極為玄學,存乎依賴一心。
她這些時日以來已盡力通讀了全部長生教的典籍經義,又擢人去附近府縣尋找那等未曾聽聞過仙尊事跡的凡民來,由她專程傳教。
如此,卻仍然久久未曾得到上仙迴應降下賜福。
據她所知,趙禎以及大部分的權貴都是如此做的,然而成果卻極為有限。
似乎,那位仙尊真能分辨誰是真心虔誠的信徒,誰又是打著傳教心思渾水摸魚之徒。
民間已出現了不少‘入道’級信徒,各個都說自己筋骨強健了不少,甚至於返老還童了。
然而她們這些權貴們的努力卻無一例外失敗了。
那些被抓來的凡民雖然人數上滿足了百人的限額,但是論起對仙尊的信仰卻太有限了。
畢竟這些人都未曾親眼見到過仙尊顯聖,不同於汴梁城的百姓,天然就容易誕生對仙尊的信仰。
然而汴梁城中百姓已經大多都是仙尊的虔誠信徒了,再向他們傳教也無法積攢任何功德。
關於這一點,是已經驗證過的事實。
因此,眼下的情況已然成了一個悖論。
權貴階層想要依靠手中權力來快速晉升之路似乎被堵死了,唯一有所成就的便是闔門闔家投靠長生教的楊家。
但是他們究竟拿到了什麽好處,卻遲遲不曾顯露人前。
隻知道楊家幼子出演了一部戲劇,楊家與仙教的來往密切了些。
他們更關心的穆老太君是否延壽了,楊懷玉是否學會了仙術,楊文廣養生訣修行到第幾篇了這些重要信息一無所知。
那位穆老太君人老成精,無論何人轉彎抹角打探相關消息,都會被她不動聲色遮掩過去。
想到這裏,曹皇後微歎一口氣,腦海中浮現近來神神叨叨的趙元儼。
‘或許,若是皇叔成功溝通上仙尊後,我輩的修仙坦途才會真正開啟吧。’
聯想到最近汴梁城權貴階層對於道子的冷處理手段,曹皇後忍不住打了個寒顫。
若是這位道子知曉,自己等人密謀之事,恐怕頃刻間就有潑天大禍降下。
可惜,此事並非她一人可以謀斷,就連這位被蒙在鼓裏的官家,也無法阻止朝廷上這股多方聯合起來的力量。
道子雖受仙尊青睞,但自己這一方代表著的,可是這萬萬大宋子民!
孰重孰輕,仙尊會有所決斷的!
作為母親,她所能做的就是阻止徽柔進一步深陷到這個漩渦中來。
……
相比起中層以及下層的百姓,官員們的關注點都不約而同的聚集在那些奇形怪狀的機械結構上。
“這是何物,竟如此巧奪天工?”
“此乃水力印刷機,聽說最近城中流行的‘報紙’就是用此物印刷而成。否則這每日幾千份的龐大份額,若是雇人來印,恐怕要至少數十人方才足夠。”
“不錯,聽說長生教遣人打造了數十架這種印刷機,布設在周邊河流附近,派人嚴加看守,日夜不休印刷典籍。”
工造局的官員開口道:“我問過手下的工匠了,他們說這是道子從仙界器物中得來的靈感,仙界之中,人人皆使用這類器物。”
“倒是的確新穎手段,若我國子監能用上這等水力印刷機,便可大大紓解人力不足之困!”
國子監是北宋主管印刷經史子集各類書籍的官方機構,有一批專門負責校勘、抄錄、雕印造版的吏員與匠人。
國子監祭酒是個五六十歲的老頭,老眼昏花心不在焉的看著劇情,卻在看見水力印刷機的瞬間眼眸一亮。
當即就側耳吩咐旁邊的國子博士、國子監丞將此事記下,過幾日就上奏折請求官家撥一批工造局的匠人來改進自家那老掉牙的印刷處。
眾人側重點各不相同,但無一例外的都從一開始的對這‘粗鄙不堪’的所謂戲劇轉變了態度。
他們發覺,這種不拘泥於表現形式,人物對白與現實別無二致的戲劇有種獨特的‘真實感’。
就好像,這一切是真實發生過又被記錄下來的事情一般。
並且,他們當中不少人,都在某一刻情節出現時,將自己的代入進了主人公的角色,感受著劇中人的喜怒哀樂。
這種獨特的感覺,是過往任何的藝術產品都無法帶給他們的體驗。
儒家經典、史書、聖人微言大義、話本故事、梨園戲曲……
甚至就連去教坊司也沒有這麽沉浸過。
好似自己成了那個獨擋妖魔十二載的史狄複,手持偃月刀飛天遁地,為人族休養生息起到了至關作用一般滿足。
劇情終於逐漸到了尾聲。
趙徽柔呆愣愣的看著那女子飛撲進了史狄複的懷中,不知不覺熱了眼眶。
不少攜帶家眷而來的官員群體中,老弱婦孺們也都掩麵而泣。
隻有少數老頑固麵紅耳赤,指著畫麵噴道:“這,這成何體統!光天化日之下,竟摟摟抱抱,於理不合!”
不過人們都懶得理他,仍在迴味著這段精彩的人生。
不時有人撫掌大笑著讚歎,認為此戲從某種方麵而言,遠超過往一切戲曲。
武官們聚在一塊,眾星拱月般捧著戲中出演了一個配角的狄詠,誇讚他麵對妖魔臨危不懼,真不愧是樞相的種!
狄詠一席華紋黑袍,身姿頗長,五官英俊。
因此才得以出演一有台詞的重要配角。
他的下頜宛若大理石雕刻一般棱角分明,不說話時沉穩而銳利,一開口就惹得眾叔父輩發笑。
“別笑俺了!想當初第一次見到妖魔撲來時,俺差點雙腿發軟噗通跪地!”
狄詠一口濃鬱的方言,由於幼年時狄青從軍,他便在街麵上廝混,沒接受過係統的教育,因此文化程度不甚高。
狄青狹長的丹鳳眼瞟了一眼自家洋洋得意的兒子,喉嚨裏輕咳一聲。
眾武將以及狄詠都安靜下來。
“爹爹。”狄詠抱拳問道:“可有吩咐?”
“竟輸給了楊家小子,給你爹我丟臉!”
狄青長哼一聲,望了一眼明月樓裏笑容可掬隨侍在官家旁邊的楊文廣,拂袖而去。
狄詠笑容一僵,心中埋怨:‘還不是你老人家不知道早些去跟道子攀關係,否則懷玉哪裏競爭得過俺!’
一旁武官大笑著拍他肩膀:“莫要自怨自艾,樞相實則心中高興得緊,哥幾個都能看得出來!”
餘下幾個要好的武官都是大笑,點頭應是。
狄詠羞澀的撓頭笑笑,一一抱拳行禮。
此時的他還沒料到,自己跟楊懷玉以及另外一些戲份較多的配角,將會在汴梁城中一炮而紅。
各家婦孺、勾欄俏姐兒,上至古稀下到紮著小辮的女人們會如此狂熱的追捧他們,將那一幕眾人赤膊上陣的場景繪成圖畫私下傳播。
不少官家小姐心心念念,想要與他家結親,甚至思念成疾,一病不起,非要哀求著父兄拜托狄詠與楊懷玉親見她一麵才得好轉!
……
短短幾日,整座汴梁城的居民茶餘飯後就不再談論些其餘事物了。
所有人的聊天都緊緊圍繞著仙尊傳人這部戲劇來展開,無論你是何等階層之人,沒看過這部戲的都在迅速與周邊人失去共同話題。
甚至就連各國的使節都忙不迭的排隊買票,體驗了一番這大宋上國仙教的奇異戲劇。
凡是看過此劇之後的人,無不都瞠目結舌,認為自己仿佛經曆了一場夢境。
不少有經商頭腦者,紛紛開始按著劇中史狄複的穿著打扮仿製周邊。
縮小版的青龍偃月木刀供不應求,家家戶戶都爭相購買,認為懸掛此物可保家宅平安。
布莊按著史狄複的衣袍量身定製了特殊花紋的布匹,不少娘親都扯了新布迴去給自家孩兒做新衣。
街麵上的孩童一時間人人身著滿是長生教符咒的藏青色道袍,梳個道髻,手持木製青龍偃月刀,口中大喊:“妖魔休走!”
“該你演妖魔了,我從昨日下午到現在,都被你斃了十八迴了,這次我要演史狄複!”
“呔!區區妖魔,還敢冒充我仙尊傳人史狄複,我師尊乃是當世道子,仙尊為我拂頂授仙法,曾上九天攬月成兵才得了手中仙刀,受死吧!”
戲劇的爆火令得汴梁周邊鄉下的農戶們都聽聞了長生教的種種事跡,不少人家偷偷翻進林子裏,趁著無人看守時瞄上幾眼那神奇的水幕還有其中的畫麵。
楊文廣曾經派人來稟報過張玉清這個消息,問是否要驅趕那些躲在林子裏的農戶,卻得到了否定的迴答。
反正法陣開啟要耗費的靈氣不會因為人數的增加而變化,他們願意看就讓他們看吧。
如果可以,他巴不得全天下的所有人都來看看這部戲,然後乖乖轉變信仰。
可惜法陣能幻化出的水幕大小有上限,一場一萬名觀眾是極限了,隔得遠的人幾乎都聽不清劇中的台詞,隻能通過唇語來猜測他們說了什麽。
願意在林子裏偷看的百姓都是潛在信徒,讓他們看也損失不了幾個錢,張玉清也從來沒想過靠賣門票賺錢。
畢竟現在的他沒空去東荒坊市把黃金換成靈石,他正在忙碌著主持書院的修建工作。
由於對於整體的形製沒有特殊要求,而且不計成本的使用大量陳放了超過三年的木頭,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書院就頗具雛形了。
下一步,就是要招收生源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