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究竟是個什麽玩意?對於這個問題,自古就有無數有識之士進行過詳細的探討。有人說政治就是坑蒙拐騙,也有人說政治乃是“眾人之事”,最廣為流行的說法則是源於戰國末期的韓非子,他認為政治乃是利益的鬥爭。而在所有的說法當中,關於政治最令人匪夷所思和智商瞬間歸零的說法卻是來自西方世界,一個叫做漢娜阿倫特的著名學者認為“政治其實代表真、善、美”。
當然,楊翼現在對以上的說法完全嗤之以鼻。在他看來,政治的實質就是“開會”。開會作為人類的一種無聊行為存在了很多年。無論你遇上什麽事情,最好都先開個會研究一下,若是你什麽事情都沒遇到,那也可以開個會總結或是展望一下。以至於到了大宋朝,開會已經成為政治的主要形勢和傳統。
隻不過事物總有正反兩麵的特性,盡管開會有解決問題的功能,可是開會有時也會把簡單問題搞複雜,起碼現在楊翼覺得,元佑三年的這次集英殿朝會,就重新把本已經明朗的政治局麵再度導向難以預測的方向之中。
事實上,在朝會開始之前,楊翼還是有相當強的信心的,他認為自己已經做好了麵對可能出現的局麵的準備。按照楊翼原先的分析,今天的朝會不外乎會出現兩種局麵,一是向太後自己放棄權利,自動退到台下。又或者朝中各派空前團結,力壓向太後下台。二是向太後心思細密舌燦蓮花,硬是能自圓其說顛倒黑白,滴水不漏的把責任完全推到李憲的頭上。這樣一來,原先團結一致的各派就有可能當即出現分裂的局麵。畢竟在向太後沒有責任的情況下,舊黨中的許多人還是希望能由向太後出來訓政的。
無論出現哪一種局麵,楊翼都有應對的策略。假若出現第一種情況,楊翼就會立即在這次朝會上帶頭請求皇帝親政,到了那個時候估計其他人都會順勢跟進,畢竟誰也不想在這種關鍵時刻給小皇帝留下不好的印象。假若出現第二種情況,楊翼就決定帶領蔡汴為首的新黨,在朝堂上直接跟向太後死掐,一方麵盡力爭取舊黨中的蜀、洛兩黨支持,動搖向太後的執政根基,更或通過洛黨中的劉安世,動用禦史台的力量來質疑向太後訓政的合理性。另一方麵積極向小皇帝吹風鼓動,讓小皇帝自己出來與向太後鬥爭。總的來說,楊翼還是自認為勝算是相當大的。
隻可惜,計劃沒有變化快。在朝會正式開始之後,楊翼就發現事情完全出乎了自己的預料……
“眾位卿家!京城動亂之後,太皇太後娘娘病體沉苛!兼又宦官作亂,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幸得各位卿家乃我大宋砥柱,連日來大顯忠貞之色聲討宦賊,哀家方才借此浩然之正氣誅滅李憲一黨!我大宋幸甚啊!”向太後一上來就首先肯定了大臣們這幾天的行為,把自己的立場擺在了人民群眾之中。
“太皇太後病重之初,曾親自語及朝局,說是國事日艱,官家年紀還小,是以讓本宮暫且訓政。然或是天意如此,那大太監李憲在宮中日久禍心包藏,勾結同黨將太皇太後娘娘的宮寢重重圍困。不但致使娘娘陷入昏迷,還哄騙官家侍奉娘娘塌前,終不得出。李憲甚至以娘娘和官家的安危脅迫本宮,讓哀家投鼠忌器不能向外間告知詳細情形!好在連日來眾卿家的討逆之舉聲勢浩大,讓李憲惶惶不可終日,終於被哀家尋得機會一舉鏟除!”緊接著向太後說明了自己訓政的合法性,把責任一故腦的全部砸到李憲的頭上,還順便把討逆的功勞攬到了自己身上。
“此次誅滅賊黨,除黨首李憲畏罪自殺之外,另有參與作亂的太監、內侍、宮女共計一百八十七人,哀家已經於昨夜一並賜其死罪!隨後著大理寺追查賊子餘孽,料來此等罪過當誅九族!”向太後最後這一段話的意思明白得很,意思是告訴大家她已經殺人滅口了。不但李憲完蛋了,其他知情的人也一並掉了腦袋,這幾天宮中發生的事,真相也隻有從她向太後一人的口裏才能說得清楚。
當向太後的三段論才一說完,楊翼就知道情形有點不妙。照向太後描述,敢情小皇帝一直就待在寢宮哪也沒去,根本就搞不清外麵發生的事。難怪此時坐在向太後斜對麵的小皇帝,從近來到現在都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這樣一來倒好,自己想鼓動小皇帝出來質疑向太後的計劃算是泡了湯。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完全證明了楊翼的擔憂。在向太後不容置疑的邏輯推理加解釋下,朝中各派的短暫團結就有如大江東去,一去不迴。舊黨中有人感到機會來了,直接跳出來對李憲大加指責,並對向太後的英明偉大高唱讚歌。
所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當有人帶了頭後,局麵迅速朝著對向太後有利的方向發展,大批官員開始附和向太後的言語,紛紛表示向太後訓政一事確實是高太後的意思,宛如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聽一般,全然不記得就在昨天自己還在聲討向太後的縮頭政策。
由於今天來的人實在太多,舊黨之中總有那麽幾個愣頭青,本來是在說支持向太後的話,說著說著就有點控製不住,轉而開始攻擊起新黨來。支持向太後用的是讚揚之語,而攻擊新黨當然就沒什麽好話,罵到激動之處,有人甚至開始挖新黨的祖墳,從蔡確一直罵到王安石為止,好像王安石才是這次李憲作亂的罪魁禍首。
新黨人數雖然少,可是早對舊黨的打擊心懷怨恨。朝堂上別人不但開罵,還把王安石老祖宗都牽扯進去,新黨自然不甘心,在蔡汴的帶領下全力反擊。於是乎,集英殿變成了街頭,許多平素斯文無比的讀書人們都變成了街頭的潑婦,破口大罵起來……..
“搞什麽呢?”一開始楊翼被眼前的場景搞得目瞪口呆,接著就是哭笑不得。直到他迴過神來看到了向太後、小皇帝、以及幾位元老重臣的臉色,方才醒悟過來。
向太後雖然依舊正襟危坐,但臉上還是難掩有一種喜氣。而小皇帝的臉色雖然蒼白,卻低垂著眼簾,似乎在壓抑著心中的某種憤怒。而王存兩眼看著大殿的房頂,麵目波瀾不驚。對麵劉摯等人則緊皺著眉頭不發一語。趙瞻則是緊盯著下麵正在爭吵的人,臉色凝重得很。
“原來一切都在向太後的算計之中啊!”楊翼立即反應過來究竟發生了什麽事。想來向太後早就料到新黨會成為阻擋她訓政的力量,所以暗中安排了人挑撥新黨出來與舊黨爭吵,故意把爭吵的重點往新舊之爭上引,然後就再也沒有人會把她訓政的合法性作為本次朝會的重點了!待到再過些時候宣布朝會結束,她向太後訓政就成為了定局。
劉摯等人不說話,當然也有苦衷。現在朝堂上爭吵的內容乃是變法,而不是向太後訓政一事。以劉摯這樣的舊黨領袖,當然不能說出支持新黨的話,否則將來類如劉摯這類人還怎麽領袖舊黨?當然以劉摯的聰明,他不會看不出向太後使出的這招乾坤大挪移,隻不過苦於沒法開口,是以隻有緊皺眉頭了!
而趙瞻乃是牆頭草派的總代表,是以他當然緊張的看著殿內的爭吵,隻要發現風向徹底倒向哪一邊,說不定趙瞻就會馬上跳出來跟進。
至於王存,雖然他深明高太後當初要平複新黨怨氣的用心,反對向太後訓政,可是王存是個老狐狸啊!中庸!隻有中庸才是他的招牌。他絕對不會第一個開口重新把話題引到向太後訓政這個問題上來。
“一窩狐狸精!難怪王存跟我胡扯什麽信佛教,還不可說!說不得!”楊翼心中暗罵:“原來還是要扮縮頭烏龜!這烏龜什麽時候成了咱大宋朝的寵物了?人見人愛的!”
“奶奶的!你們不幹,老子自己上!”楊翼看著大殿裏的局麵亂作一團,而主要的大臣全部都默然不語,心知這樣下去可就不太好玩了,也唯有自己出來重新主導朝會的話題。
“住口!”楊翼運足力氣大喊一聲,洪亮的聲音宛若驚雷,頓時讓大殿安靜下來。剛才還在聲嘶力竭麵紅耳赤的兩黨,全都停下來愕然看著楊翼。王存本來站在楊翼旁邊兩眼望天的,被楊翼突然吼上這麽一嗓子差點沒嚇得摔倒在地……
“集英殿上!怎如市井一般?”楊翼厲聲嗬斥:“斯文在哪裏?體統在哪裏?社稷的尊嚴在哪裏?國事日非,皆為你等之過!眼下太皇太後尤在病中,各位不思重整朝鋼,卻在這裏爭擾不休!實屬大不敬之罪!實屬辜負天下乃至社稷之厚望!”
楊翼是什麽人?反正據傳說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家夥,京城平叛那次更是讓全京城都見識了他的兇悍,現在經過這幾天的風波,楊翼的威名更是如日正中天。集英殿上這樣的大喊一聲,換作別人是誰也不敢的,估計誰喊誰就倒黴,光是彈劾就能把你彈劾到尿褲子。可是楊翼敢喊,他不但敢喊,還真沒有人敢直接頂撞上來。大殿中刹那間鴉雀無聲,所有人都迴到了自己的位子上。
嗬斥完畢,楊翼出列站立在大殿之中,環顧四周一圈。他高大的身形、悍厲的眼神借助著先前的一吼,在整個大殿裏都造成了一種無形的威勢。被他看到的官員無不低頭掩麵,連帶座上的向太後心中都是一驚。當然,在向太後側麵那個不太引人注意的角落裏,小皇帝趙煦卻忽然睜開了眼睛,眼角處竟然有一絲笑意。
“臣!敢請問目下太皇太後病況如何?”楊翼第一句話就直指高太後的病情。你不是說是高太後讓你出來訓政的麽?隻有高太後才是關鍵。
“這位卿家便是楊翼吧?”向太後深居宮中多年,對近幾年才崛起的楊翼自然沒有見過。隻不過這麽年輕卻站在王存的身邊,料來滿朝之中也就隻有楊翼這麽一人了。適才楊翼大聲一吼,向太後的目光就沒有從楊翼的身上移開過。是的!向太後覺得有點冷,這個高大的年輕人帶給她某種危險的感覺:“楊翼忠心耿耿,此次哀家能平定宮中之亂,楊卿家當居首功啊!哀家日前有聞楊卿家入仕以來,於我大宋功勳卓著,今日見到,真是天降棟梁之材!”
向太後的話有兩個意思,一來給楊翼送個高帽,二來也是賣個順水人情,說你楊翼闖宮那件事咱就不計較了,俺夠寬宏大量了吧?你也別跟我對著幹:“太皇太後雖抱病宮中,然福澤深厚,老天也必定保佑!如今李憲一黨盡除,諸位卿家當然可去探視。隻不過為了確保太皇太後娘娘的安靜,哀家以為當集體安排一兩次探視便好!過多則憂驚擾鸞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恕臣鬥膽!”楊翼朗聲說道:“太皇太後娘娘說及訓政一事,為何不傳朝中重臣以詔之?為何不見手喻明證之物?臣愚孥,敢請娘娘釋臣之疑!”
楊翼此言一出,全殿嘩然!大宋朝開國以來從未有過的事啊!居然直接在大庭廣眾下質疑皇太後的當政合法性,也隻有楊翼敢這麽幹了!
向太後霎時變色,楊翼實在是太不識抬舉了!實在是欺人太甚!她的手緊緊的抓住了椅子的扶手,掌心裏竟然滿是汗績。她很想現在手裏就有一把刀,直接朝麵前這個可惡的人身上捅過去。當然,向太後非常清楚自己沒法這樣幹,幾天來朝局的發展使她深受教育,不說楊翼在軍隊中擁有著無上的影響力,單看前些天那場聲勢浩大的衝擊皇城的風潮,眼前的這個人絕對不是說殺就能殺得了的。自己手裏有什麽?看似有幾個舊黨官員在為自己說話,其實說白了百無一用是書生,自己要兵沒兵要啥沒啥!
向太後深吸一口氣,臉色平複下來,她不看楊翼,轉而目注劉摯、範祖禹和王存。這個時候的向太後,最迫切需要的就是有忠心重臣,能夠大喊一聲“楊翼逆賊!膽敢質疑天聽!頂撞娘娘!實乃大逆不道!”
然而向太後無疑是失望了。幾個元老重臣依舊保持了沉默。
其實王存乃是目下朝中最有實力的人物,他在文彥博之後不但德高望重冠絕全朝,他還掌握著京輜禁軍的最強大力量。王存有絕對的能力去撲滅楊翼的進攻。但是王存不願意這麽做,不是因為他素來相信楊翼不是玩弄權力的奸臣,而是因為他知道高太後當初調迴蔡京張商英的用意,而信奉中庸的他,更希望的是朝廷徹底的擺脫新舊黨爭,不要再相互傾軋!
其實範祖禹乃是目下朝中強大文官集團的首腦人物。大宋朝的政治體製,保證了文官集團的絕對權威,絕非一兩個武人可以撼動!他有能力和條件號召整個文官集團來對付任何的個人!但範祖禹是這樣一個人,對皇室的忠誠乃是他立身之本!高太後在病中究竟說過什麽話?在他的心裏也有著疑問,他甚至覺得楊翼做得對,大宋朝的江山絕不能落入擅權者手中。
其實劉摯乃是整個舊黨的領袖人物,以洛黨的勢力,在朝堂之上隻要他願意,幾百官員的口水都可以把楊翼淹死!但他也不願意,因為他的洛黨,乃是高太後的死黨。幾天來發生的事,就是瞎子也能看出來,李憲的一個巴掌拍不響啊!
而立場接近中間派的蘇軾兄弟,還有新黨的蔡汴等人,更是一心想著小皇帝上台,這陣子不幫著楊翼說話就已經是開恩了!至於其他那些舊黨的部分頑固分子,無疑都是蝦兵蟹將,這裏哪有他們說話的份?
楊翼狠狠的盯著向太後,再度大聲問道:“敢請娘娘釋臣之疑!”
向太後知道不迴答不行了,不止是楊翼在盯著她,整個大殿上的所有人都在等著她的迴答。緩緩說道:“那日高娘娘方才蘇醒,哀家聽聞便急忙前往探視!高娘娘親口所說,官家年幼,然時局艱險,先有女真入寇,後有殿前司作亂!高娘娘實在不放心得很,是以讓哀家暫且代為訓政!其後高娘娘再度昏厥,是以也來不及召喚朝臣!”
楊翼冷笑道:“太皇太後娘娘昔日曾讚陛下聰慧過人!陛下先有範純仁相公和文彥博太師侍讀多年,後有軍中功勳卓著之武將講讀武學!更是跟隨太皇太後娘娘治政三年之久!如今陛下虛歲十六矣!如此,太皇太後娘娘竟出不放心之語,天下士人百姓將來何能相信陛下的能力?陛下將來以何威信可掌朝鋼?”
“這…..”向太後竟一時語塞。你說你硬是賴著說反正這是高太後的意思,那麽總會給人感覺你是貪戀權利。可你要真是高風亮節,為了陛下的威信馬上自動退位讓陛下親政,那不是之前白忙活了麽?
要說人都有急智的,向太後在這緊張時刻,腦中竟然浮出一件事來,思慮半晌,終於長歎一口氣道:“半年前,高娘娘曾經對哀家說過,官家年紀漸長!卻遲遲沒有立後妃,實在令人憂心得很!”
整個大殿幾百號人包括楊翼在內刹那間全部傻眼!居然還有這個理由?
向太後繼續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官家乃九五至尊,天下之表率!官家不立後妃,如何能成天下表率?哀家以為此為正理!高娘娘定是因為這個緣故,才說出不放心之語!”
楊翼一下子還真沒想到這一茬!好像這個理由多少也能算個理由啊!高太後擔心小皇帝的性生活問題那是舉朝皆知啊!不然千裏迢迢的把我楊翼弄去江南幹嘛?向太後這又是在玩扮烏龜!那高太後也不知要病到什麽時候,小皇帝一天不結婚,難道你向太後就一直訓政下去?
大殿裏這時很寂靜,楊翼一時無語,向太後也不說話,氣氛有點僵持!而出人意料的是,王存這個時候卻決定站出來說話了。沒錯,王存覺得天色好像也不早了,你倆這樣糾纏下去根本就不是辦法!向太後說一切都是高太後的意思,她賴著不走,你楊翼又能怎麽辦?真衝上去動手那天下沒誰能饒得了你!還是俺借著這個機會出來當和事佬!幹這個俺專業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太皇太後這一病,牽涉天下人心!”王存站到殿中,緩緩說道:“病!自有太醫去治!而我等臣子,也該盡心!我等不會醫術,隻能為太皇太後娘娘祈福。自古便有衝喜一說。值此關頭,陛下的喜事才能帶來最大的喜氣。臣議為陛下選後!不日大婚!即可以讓陛下早為天下表率!又可以向天下彰顯陛下之仁德孝心。願這喜氣一衝,我大宋江山從此太平!太皇太後娘娘早日康複!”
殿中群臣頓時動容,這或許也是一個暫且撂置爭議,解決當且僵局的辦法了!再說陛下虛歲十六,宮中也沒有個皇後好像是不太合適,加上大婚也能為娘娘衝喜,當下眾口一詞的讚成。更有甚者當即表了忠心,提議天下能結婚的都結婚,反正喜氣不嫌多!
楊翼差點沒氣暈過去,我說你王存扮烏龜你就扮到底啊!你出來瞎攪和啥呢?佛祖跟你說的話你全忘記了?我管你高太後的死活?我要的是陛下親政啊!向太後可沒有親口迴答說陛下大婚之後她就退位啊!
楊翼認為自己有必要讓向太後確定一下是否皇帝一結婚她就讓位,而向太後當然機警得很,現在有了拖下去的理由,哪能明確表態呢?不等楊翼開口,再不猶豫高聲道:“陛下選後一事,便交給王存、趙瞻負責!退朝!”說罷起身就往後走去…….
元佑三年秋天的這場盛大朝會,就這麽落下了帷幕!向太後沒有馬上就被趕下龍椅,楊翼也沒有得到確切的答複!而皇帝的婚事,則像一個模糊不清的分水嶺,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能從此把混水分開!
當然,皇帝陛下要結婚了!這個消息注定要引起天下的轟動。隻不過楊翼在散朝迴家的路上,一直覺得不太對勁。不知為什麽,他有一種預感,皇帝的婚事會和他有那麽一點關聯。
當然,楊翼絕不甘心就這麽讓向太後糊弄過關!隻有陛下親政,自己的改革才有可能實行,這是不可改變的事實!不管皇帝陛下結不結婚,他都要另想辦法,就是動手拽,也要把向太後這個老無賴從高高的座位上拽下來!……..
當然,楊翼現在對以上的說法完全嗤之以鼻。在他看來,政治的實質就是“開會”。開會作為人類的一種無聊行為存在了很多年。無論你遇上什麽事情,最好都先開個會研究一下,若是你什麽事情都沒遇到,那也可以開個會總結或是展望一下。以至於到了大宋朝,開會已經成為政治的主要形勢和傳統。
隻不過事物總有正反兩麵的特性,盡管開會有解決問題的功能,可是開會有時也會把簡單問題搞複雜,起碼現在楊翼覺得,元佑三年的這次集英殿朝會,就重新把本已經明朗的政治局麵再度導向難以預測的方向之中。
事實上,在朝會開始之前,楊翼還是有相當強的信心的,他認為自己已經做好了麵對可能出現的局麵的準備。按照楊翼原先的分析,今天的朝會不外乎會出現兩種局麵,一是向太後自己放棄權利,自動退到台下。又或者朝中各派空前團結,力壓向太後下台。二是向太後心思細密舌燦蓮花,硬是能自圓其說顛倒黑白,滴水不漏的把責任完全推到李憲的頭上。這樣一來,原先團結一致的各派就有可能當即出現分裂的局麵。畢竟在向太後沒有責任的情況下,舊黨中的許多人還是希望能由向太後出來訓政的。
無論出現哪一種局麵,楊翼都有應對的策略。假若出現第一種情況,楊翼就會立即在這次朝會上帶頭請求皇帝親政,到了那個時候估計其他人都會順勢跟進,畢竟誰也不想在這種關鍵時刻給小皇帝留下不好的印象。假若出現第二種情況,楊翼就決定帶領蔡汴為首的新黨,在朝堂上直接跟向太後死掐,一方麵盡力爭取舊黨中的蜀、洛兩黨支持,動搖向太後的執政根基,更或通過洛黨中的劉安世,動用禦史台的力量來質疑向太後訓政的合理性。另一方麵積極向小皇帝吹風鼓動,讓小皇帝自己出來與向太後鬥爭。總的來說,楊翼還是自認為勝算是相當大的。
隻可惜,計劃沒有變化快。在朝會正式開始之後,楊翼就發現事情完全出乎了自己的預料……
“眾位卿家!京城動亂之後,太皇太後娘娘病體沉苛!兼又宦官作亂,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幸得各位卿家乃我大宋砥柱,連日來大顯忠貞之色聲討宦賊,哀家方才借此浩然之正氣誅滅李憲一黨!我大宋幸甚啊!”向太後一上來就首先肯定了大臣們這幾天的行為,把自己的立場擺在了人民群眾之中。
“太皇太後病重之初,曾親自語及朝局,說是國事日艱,官家年紀還小,是以讓本宮暫且訓政。然或是天意如此,那大太監李憲在宮中日久禍心包藏,勾結同黨將太皇太後娘娘的宮寢重重圍困。不但致使娘娘陷入昏迷,還哄騙官家侍奉娘娘塌前,終不得出。李憲甚至以娘娘和官家的安危脅迫本宮,讓哀家投鼠忌器不能向外間告知詳細情形!好在連日來眾卿家的討逆之舉聲勢浩大,讓李憲惶惶不可終日,終於被哀家尋得機會一舉鏟除!”緊接著向太後說明了自己訓政的合法性,把責任一故腦的全部砸到李憲的頭上,還順便把討逆的功勞攬到了自己身上。
“此次誅滅賊黨,除黨首李憲畏罪自殺之外,另有參與作亂的太監、內侍、宮女共計一百八十七人,哀家已經於昨夜一並賜其死罪!隨後著大理寺追查賊子餘孽,料來此等罪過當誅九族!”向太後最後這一段話的意思明白得很,意思是告訴大家她已經殺人滅口了。不但李憲完蛋了,其他知情的人也一並掉了腦袋,這幾天宮中發生的事,真相也隻有從她向太後一人的口裏才能說得清楚。
當向太後的三段論才一說完,楊翼就知道情形有點不妙。照向太後描述,敢情小皇帝一直就待在寢宮哪也沒去,根本就搞不清外麵發生的事。難怪此時坐在向太後斜對麵的小皇帝,從近來到現在都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這樣一來倒好,自己想鼓動小皇帝出來質疑向太後的計劃算是泡了湯。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完全證明了楊翼的擔憂。在向太後不容置疑的邏輯推理加解釋下,朝中各派的短暫團結就有如大江東去,一去不迴。舊黨中有人感到機會來了,直接跳出來對李憲大加指責,並對向太後的英明偉大高唱讚歌。
所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當有人帶了頭後,局麵迅速朝著對向太後有利的方向發展,大批官員開始附和向太後的言語,紛紛表示向太後訓政一事確實是高太後的意思,宛如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聽一般,全然不記得就在昨天自己還在聲討向太後的縮頭政策。
由於今天來的人實在太多,舊黨之中總有那麽幾個愣頭青,本來是在說支持向太後的話,說著說著就有點控製不住,轉而開始攻擊起新黨來。支持向太後用的是讚揚之語,而攻擊新黨當然就沒什麽好話,罵到激動之處,有人甚至開始挖新黨的祖墳,從蔡確一直罵到王安石為止,好像王安石才是這次李憲作亂的罪魁禍首。
新黨人數雖然少,可是早對舊黨的打擊心懷怨恨。朝堂上別人不但開罵,還把王安石老祖宗都牽扯進去,新黨自然不甘心,在蔡汴的帶領下全力反擊。於是乎,集英殿變成了街頭,許多平素斯文無比的讀書人們都變成了街頭的潑婦,破口大罵起來……..
“搞什麽呢?”一開始楊翼被眼前的場景搞得目瞪口呆,接著就是哭笑不得。直到他迴過神來看到了向太後、小皇帝、以及幾位元老重臣的臉色,方才醒悟過來。
向太後雖然依舊正襟危坐,但臉上還是難掩有一種喜氣。而小皇帝的臉色雖然蒼白,卻低垂著眼簾,似乎在壓抑著心中的某種憤怒。而王存兩眼看著大殿的房頂,麵目波瀾不驚。對麵劉摯等人則緊皺著眉頭不發一語。趙瞻則是緊盯著下麵正在爭吵的人,臉色凝重得很。
“原來一切都在向太後的算計之中啊!”楊翼立即反應過來究竟發生了什麽事。想來向太後早就料到新黨會成為阻擋她訓政的力量,所以暗中安排了人挑撥新黨出來與舊黨爭吵,故意把爭吵的重點往新舊之爭上引,然後就再也沒有人會把她訓政的合法性作為本次朝會的重點了!待到再過些時候宣布朝會結束,她向太後訓政就成為了定局。
劉摯等人不說話,當然也有苦衷。現在朝堂上爭吵的內容乃是變法,而不是向太後訓政一事。以劉摯這樣的舊黨領袖,當然不能說出支持新黨的話,否則將來類如劉摯這類人還怎麽領袖舊黨?當然以劉摯的聰明,他不會看不出向太後使出的這招乾坤大挪移,隻不過苦於沒法開口,是以隻有緊皺眉頭了!
而趙瞻乃是牆頭草派的總代表,是以他當然緊張的看著殿內的爭吵,隻要發現風向徹底倒向哪一邊,說不定趙瞻就會馬上跳出來跟進。
至於王存,雖然他深明高太後當初要平複新黨怨氣的用心,反對向太後訓政,可是王存是個老狐狸啊!中庸!隻有中庸才是他的招牌。他絕對不會第一個開口重新把話題引到向太後訓政這個問題上來。
“一窩狐狸精!難怪王存跟我胡扯什麽信佛教,還不可說!說不得!”楊翼心中暗罵:“原來還是要扮縮頭烏龜!這烏龜什麽時候成了咱大宋朝的寵物了?人見人愛的!”
“奶奶的!你們不幹,老子自己上!”楊翼看著大殿裏的局麵亂作一團,而主要的大臣全部都默然不語,心知這樣下去可就不太好玩了,也唯有自己出來重新主導朝會的話題。
“住口!”楊翼運足力氣大喊一聲,洪亮的聲音宛若驚雷,頓時讓大殿安靜下來。剛才還在聲嘶力竭麵紅耳赤的兩黨,全都停下來愕然看著楊翼。王存本來站在楊翼旁邊兩眼望天的,被楊翼突然吼上這麽一嗓子差點沒嚇得摔倒在地……
“集英殿上!怎如市井一般?”楊翼厲聲嗬斥:“斯文在哪裏?體統在哪裏?社稷的尊嚴在哪裏?國事日非,皆為你等之過!眼下太皇太後尤在病中,各位不思重整朝鋼,卻在這裏爭擾不休!實屬大不敬之罪!實屬辜負天下乃至社稷之厚望!”
楊翼是什麽人?反正據傳說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家夥,京城平叛那次更是讓全京城都見識了他的兇悍,現在經過這幾天的風波,楊翼的威名更是如日正中天。集英殿上這樣的大喊一聲,換作別人是誰也不敢的,估計誰喊誰就倒黴,光是彈劾就能把你彈劾到尿褲子。可是楊翼敢喊,他不但敢喊,還真沒有人敢直接頂撞上來。大殿中刹那間鴉雀無聲,所有人都迴到了自己的位子上。
嗬斥完畢,楊翼出列站立在大殿之中,環顧四周一圈。他高大的身形、悍厲的眼神借助著先前的一吼,在整個大殿裏都造成了一種無形的威勢。被他看到的官員無不低頭掩麵,連帶座上的向太後心中都是一驚。當然,在向太後側麵那個不太引人注意的角落裏,小皇帝趙煦卻忽然睜開了眼睛,眼角處竟然有一絲笑意。
“臣!敢請問目下太皇太後病況如何?”楊翼第一句話就直指高太後的病情。你不是說是高太後讓你出來訓政的麽?隻有高太後才是關鍵。
“這位卿家便是楊翼吧?”向太後深居宮中多年,對近幾年才崛起的楊翼自然沒有見過。隻不過這麽年輕卻站在王存的身邊,料來滿朝之中也就隻有楊翼這麽一人了。適才楊翼大聲一吼,向太後的目光就沒有從楊翼的身上移開過。是的!向太後覺得有點冷,這個高大的年輕人帶給她某種危險的感覺:“楊翼忠心耿耿,此次哀家能平定宮中之亂,楊卿家當居首功啊!哀家日前有聞楊卿家入仕以來,於我大宋功勳卓著,今日見到,真是天降棟梁之材!”
向太後的話有兩個意思,一來給楊翼送個高帽,二來也是賣個順水人情,說你楊翼闖宮那件事咱就不計較了,俺夠寬宏大量了吧?你也別跟我對著幹:“太皇太後雖抱病宮中,然福澤深厚,老天也必定保佑!如今李憲一黨盡除,諸位卿家當然可去探視。隻不過為了確保太皇太後娘娘的安靜,哀家以為當集體安排一兩次探視便好!過多則憂驚擾鸞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恕臣鬥膽!”楊翼朗聲說道:“太皇太後娘娘說及訓政一事,為何不傳朝中重臣以詔之?為何不見手喻明證之物?臣愚孥,敢請娘娘釋臣之疑!”
楊翼此言一出,全殿嘩然!大宋朝開國以來從未有過的事啊!居然直接在大庭廣眾下質疑皇太後的當政合法性,也隻有楊翼敢這麽幹了!
向太後霎時變色,楊翼實在是太不識抬舉了!實在是欺人太甚!她的手緊緊的抓住了椅子的扶手,掌心裏竟然滿是汗績。她很想現在手裏就有一把刀,直接朝麵前這個可惡的人身上捅過去。當然,向太後非常清楚自己沒法這樣幹,幾天來朝局的發展使她深受教育,不說楊翼在軍隊中擁有著無上的影響力,單看前些天那場聲勢浩大的衝擊皇城的風潮,眼前的這個人絕對不是說殺就能殺得了的。自己手裏有什麽?看似有幾個舊黨官員在為自己說話,其實說白了百無一用是書生,自己要兵沒兵要啥沒啥!
向太後深吸一口氣,臉色平複下來,她不看楊翼,轉而目注劉摯、範祖禹和王存。這個時候的向太後,最迫切需要的就是有忠心重臣,能夠大喊一聲“楊翼逆賊!膽敢質疑天聽!頂撞娘娘!實乃大逆不道!”
然而向太後無疑是失望了。幾個元老重臣依舊保持了沉默。
其實王存乃是目下朝中最有實力的人物,他在文彥博之後不但德高望重冠絕全朝,他還掌握著京輜禁軍的最強大力量。王存有絕對的能力去撲滅楊翼的進攻。但是王存不願意這麽做,不是因為他素來相信楊翼不是玩弄權力的奸臣,而是因為他知道高太後當初調迴蔡京張商英的用意,而信奉中庸的他,更希望的是朝廷徹底的擺脫新舊黨爭,不要再相互傾軋!
其實範祖禹乃是目下朝中強大文官集團的首腦人物。大宋朝的政治體製,保證了文官集團的絕對權威,絕非一兩個武人可以撼動!他有能力和條件號召整個文官集團來對付任何的個人!但範祖禹是這樣一個人,對皇室的忠誠乃是他立身之本!高太後在病中究竟說過什麽話?在他的心裏也有著疑問,他甚至覺得楊翼做得對,大宋朝的江山絕不能落入擅權者手中。
其實劉摯乃是整個舊黨的領袖人物,以洛黨的勢力,在朝堂之上隻要他願意,幾百官員的口水都可以把楊翼淹死!但他也不願意,因為他的洛黨,乃是高太後的死黨。幾天來發生的事,就是瞎子也能看出來,李憲的一個巴掌拍不響啊!
而立場接近中間派的蘇軾兄弟,還有新黨的蔡汴等人,更是一心想著小皇帝上台,這陣子不幫著楊翼說話就已經是開恩了!至於其他那些舊黨的部分頑固分子,無疑都是蝦兵蟹將,這裏哪有他們說話的份?
楊翼狠狠的盯著向太後,再度大聲問道:“敢請娘娘釋臣之疑!”
向太後知道不迴答不行了,不止是楊翼在盯著她,整個大殿上的所有人都在等著她的迴答。緩緩說道:“那日高娘娘方才蘇醒,哀家聽聞便急忙前往探視!高娘娘親口所說,官家年幼,然時局艱險,先有女真入寇,後有殿前司作亂!高娘娘實在不放心得很,是以讓哀家暫且代為訓政!其後高娘娘再度昏厥,是以也來不及召喚朝臣!”
楊翼冷笑道:“太皇太後娘娘昔日曾讚陛下聰慧過人!陛下先有範純仁相公和文彥博太師侍讀多年,後有軍中功勳卓著之武將講讀武學!更是跟隨太皇太後娘娘治政三年之久!如今陛下虛歲十六矣!如此,太皇太後娘娘竟出不放心之語,天下士人百姓將來何能相信陛下的能力?陛下將來以何威信可掌朝鋼?”
“這…..”向太後竟一時語塞。你說你硬是賴著說反正這是高太後的意思,那麽總會給人感覺你是貪戀權利。可你要真是高風亮節,為了陛下的威信馬上自動退位讓陛下親政,那不是之前白忙活了麽?
要說人都有急智的,向太後在這緊張時刻,腦中竟然浮出一件事來,思慮半晌,終於長歎一口氣道:“半年前,高娘娘曾經對哀家說過,官家年紀漸長!卻遲遲沒有立後妃,實在令人憂心得很!”
整個大殿幾百號人包括楊翼在內刹那間全部傻眼!居然還有這個理由?
向太後繼續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官家乃九五至尊,天下之表率!官家不立後妃,如何能成天下表率?哀家以為此為正理!高娘娘定是因為這個緣故,才說出不放心之語!”
楊翼一下子還真沒想到這一茬!好像這個理由多少也能算個理由啊!高太後擔心小皇帝的性生活問題那是舉朝皆知啊!不然千裏迢迢的把我楊翼弄去江南幹嘛?向太後這又是在玩扮烏龜!那高太後也不知要病到什麽時候,小皇帝一天不結婚,難道你向太後就一直訓政下去?
大殿裏這時很寂靜,楊翼一時無語,向太後也不說話,氣氛有點僵持!而出人意料的是,王存這個時候卻決定站出來說話了。沒錯,王存覺得天色好像也不早了,你倆這樣糾纏下去根本就不是辦法!向太後說一切都是高太後的意思,她賴著不走,你楊翼又能怎麽辦?真衝上去動手那天下沒誰能饒得了你!還是俺借著這個機會出來當和事佬!幹這個俺專業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太皇太後這一病,牽涉天下人心!”王存站到殿中,緩緩說道:“病!自有太醫去治!而我等臣子,也該盡心!我等不會醫術,隻能為太皇太後娘娘祈福。自古便有衝喜一說。值此關頭,陛下的喜事才能帶來最大的喜氣。臣議為陛下選後!不日大婚!即可以讓陛下早為天下表率!又可以向天下彰顯陛下之仁德孝心。願這喜氣一衝,我大宋江山從此太平!太皇太後娘娘早日康複!”
殿中群臣頓時動容,這或許也是一個暫且撂置爭議,解決當且僵局的辦法了!再說陛下虛歲十六,宮中也沒有個皇後好像是不太合適,加上大婚也能為娘娘衝喜,當下眾口一詞的讚成。更有甚者當即表了忠心,提議天下能結婚的都結婚,反正喜氣不嫌多!
楊翼差點沒氣暈過去,我說你王存扮烏龜你就扮到底啊!你出來瞎攪和啥呢?佛祖跟你說的話你全忘記了?我管你高太後的死活?我要的是陛下親政啊!向太後可沒有親口迴答說陛下大婚之後她就退位啊!
楊翼認為自己有必要讓向太後確定一下是否皇帝一結婚她就讓位,而向太後當然機警得很,現在有了拖下去的理由,哪能明確表態呢?不等楊翼開口,再不猶豫高聲道:“陛下選後一事,便交給王存、趙瞻負責!退朝!”說罷起身就往後走去…….
元佑三年秋天的這場盛大朝會,就這麽落下了帷幕!向太後沒有馬上就被趕下龍椅,楊翼也沒有得到確切的答複!而皇帝的婚事,則像一個模糊不清的分水嶺,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能從此把混水分開!
當然,皇帝陛下要結婚了!這個消息注定要引起天下的轟動。隻不過楊翼在散朝迴家的路上,一直覺得不太對勁。不知為什麽,他有一種預感,皇帝的婚事會和他有那麽一點關聯。
當然,楊翼絕不甘心就這麽讓向太後糊弄過關!隻有陛下親政,自己的改革才有可能實行,這是不可改變的事實!不管皇帝陛下結不結婚,他都要另想辦法,就是動手拽,也要把向太後這個老無賴從高高的座位上拽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