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想到,民間富豪如此之多,實力如此強勁。”


    一次革命公債,讓張學文見識到了一幫士紳的實力。


    隻是召集了那些富豪,但在短時間之內,張學文就籌集了一千八百萬的超級數目,遠遠超過張學文本來預想過的數目。和孫中山在南京發行革命公債,最後成為廢紙完全兩迴事情。


    在華之鴻購買五十萬的革命公債之後,號稱地產大王的劉歆生更是直接買了八十萬的革命公債。


    連張學文都是大吃一驚。


    這些人太有錢。


    後來一了解才知道,劉歆生的強悍已經是一個傳說,是湖北富商的一個傳說。此人眼光獨到,在漢口還沒有開發的時候,就在這裏囤積了大批土地。等到漢口開埠,成為湖北的中心,甚至是南方的中心城市,劉歆生就大發橫財。就算是現在劉歆生也是號稱擁有漢口四分之一的土地,可以想象這位地產大亨的實力。畢竟現在的漢口已經是寸土寸金。他目前光是欠銀行的錢,就超過五百多萬。但那些銀行從來都不擔心自己拿不到錢。因為他有這麽多的土地。


    有些貸款到期,他手上不寬裕,就出手一些地皮還債。他目前手上擁有的地皮如果全部出手,那麽甚至能夠達到兩千多萬。雖然現金實力並不強悍,但是他擁有的土地卻是相當值錢。隨著這幾年漢口的開發,他手上的土地價格是繼續攀升,甚至是幾倍幾倍的往上漲。這是清末的地產大亨,這是清末的房地產商人。雖然因為他手上的都是土地,所以很難計算他真正的財產。但很多人都說他才是真正的西南首富。


    劉歆生之後,張其鍠的小舅子聶其傑也是買了五十萬的公債。雲南商會總理王筱齋,也是一口氣拍下五十萬。接下去西南五省的士紳,有的是幾十萬、有的是幾萬、短時間之內公債就賣出近兩千萬。


    不僅僅是如此。


    這一次的公債,張學文還弄到了六十萬畝的地。


    雖然不能說很多,但也絕對不少。張學文對於耕地的渴望,絕對不是其他人能夠了解的。


    這些都是借款,以後是要還的。


    而且從今年開始,每年都要還利息。但張學文依舊很高興。因為有了這筆錢,張學文很多計劃已經可以開始。


    “朝廷之所以沒錢,就是因為稅製的原因。從那些低層百姓手中搜刮錢,當然沒有多少。真正該交稅,而且能交稅的,其實就是這些人。”


    陳炳煥立馬說出了原因。


    然後指了指這些人道:“這裏麵很多人都是靠著官商合作,才能夠迅速聚斂這麽多財富。而他們聚斂財富的過程當中,卻沒有正經交過什麽稅。我知道李夑和的公司資產積累那麽快,湖南那麽多產業他都插手,但也沒有正經交過稅。因為他背後站著你和軍方的仇亮。”


    “這你也知道。”


    張學文哈哈大笑。


    的確是如此。


    李夑和的公司在幾年之內,能夠在湖南商界排的上號,靠的就是官商勾結。後麵有張學文這個湖南巡警係統的頭頭,還有仇亮這個當時軍方人物。


    包括他公司當中,有龍家、譚家這些湖南士紳的股份。


    弄得他的公司在湖南橫行無忌,什麽行業都插一腳。而且官府很多生意,他都第一時間拿到手。短短幾年積累上百萬的資產。


    從來就沒有正經交過稅。


    誰敢收稅。


    不說其他的,光是他的商隊過路費,那些厘金局就不敢收很多。哪個厘金局的腦袋有問題,敢要張學文的商隊收過路費,除非是不想活了。


    李夑和幾年當中應該是少交了十多萬的稅。


    其實這樣的商隊不是一個兩個。


    那些大富豪,哪一個是正經好好交過稅的。如果都正常交稅,估計湖南的歲入立馬可以翻一倍。


    “樹藩先生,這就是大問題。現在我就給你這個權利。任何人都不用管,該是多少就是多少。稅一分錢不能少。以後敢偷稅漏稅的,就直接讓警察管。”


    “好。”


    陳炳煥點點頭,道:“隻要能夠完整的收稅,那麽我們湖南省的財政就一下能夠多幾百萬。我們政府再進行節流,那麽這一年就比往年多出上千萬。長沙碼頭和湘潭碼頭如果正經收稅,也會有一大筆錢。”


    張學文很高興。


    陳炳煥這個財政廳長是選對了。


    雖然才半年時間,但是他一邊丈量土地,一邊還在改革稅收。短時間之內就讓湖南的財政開始穩定,比1910年多出來了超過七百萬的收入。


    而今年因為革命,張學文停了旗民的錢,降低了官員的工資。一下就比去年多出來上千萬。當然這筆錢都沒有剩下,因為軍費大大增加。


    “這還不夠。這些錢要重新投入經濟當中,然後大力發展經濟。隻有經濟上去了,我們的稅收才能夠上去。”


    “是。”


    陳炳煥想了想道:“巡閱使,這筆錢應該怎麽使用。”


    “這還需要大家商量。新成立的鋼鐵公司、煤炭公司、銻礦公司等等,都需要大筆資金注入。還有基礎建設更是一大筆錢,需要統籌規劃一下。不過這筆錢當中截留三百萬,這筆錢誰也不許動。這筆錢我要全都投入教育當中,在川湘滇黔鄂五省當中辦理足夠的學校。”


    教育乃救國之本。


    對於這一點張學文深信不疑。


    也願意為這個目標努力。現在隻能是投入三百萬,如果可以張學文是真的想投入三千萬,迅速改變目前中國教育落後的局麵。


    但那不現實。


    張學文也隻能是一口一口的吃。


    “這是不是太多。”


    “不多。等到南京臨時政府撤銷,那邊會有一大批的學生沒地方去。我們這裏正好敞開大門歡迎這些學生。如果要歡迎他們,當然是需要足夠的資金。”


    “好吧。”


    等到南京臨時政府撤銷,那些革命青年都沒地方去。那些人可都是一群讀書人,張學文這裏正缺少讀書人。南京那邊可是有幾千人、上萬人甚至可能是幾萬人的學生。


    三百萬其實也一點不多。看看今年各省的財政收入,如果不錯的話,張學文是還會增加投入的。


    “巡閱使,李書城部長等候。”


    “我馬上過去。”


    李書城目前是總參謀部學務部部長,專門規劃的就是軍校。目前川湘滇黔鄂準備裁撤所有的陸軍小學和陸軍中學,隻留下兩所軍校。


    一個是在武昌陸軍中學的基礎上升級為武昌陸軍大學,一個是在雲南講武堂的基礎上升級為西南國防大學。


    以後還會有海軍大學、空軍大學。


    當然目前並不需要。


    “樹藩先生,這筆錢你就交給李龢陽,讓他存進西南銀行當中。其中三百萬就直接以教育基金的名義存進去。”


    “我知道了。”


    “那麽我先過去。”


    “你忙。”


    張學文離開陳炳煥這裏,心中再考慮如何使用這筆錢。近兩千萬的錢,加上幾十萬畝的地,這筆錢的使用張學文不可能獨斷專行。


    而且張學文也沒想過獨斷專行。


    對於地方的治理、對於軍隊的開支這些,張學文隻能是說一些大方向。具體如何使用,還是要過問地方政府人員。隻有教育方麵,張學文願意獨斷一次。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這一點張學文是清楚明白。


    未來的中國想要在世界列強當中立足,想要擠進世界強國當中,就需要足夠的人才。慢慢想著,張學文來到了李書城這裏。


    “曉園兄,我聽說你正在頭疼沒有教官。不去招攬教官,到我這裏幹什麽。”


    李書城是比較頭疼的。


    因為現在軍隊膨脹太快,張學文手底下的軍隊已經是膨脹到了十五萬。軍隊膨脹太快,就缺乏太多的軍事將領。因此原來陸軍小學、陸軍中學、講武堂這些軍校的學生都被拉進了軍隊當中,更何況是軍校的教官。


    一個個都進入軍隊開始擔任軍事將領。


    李書城現在準備成立一個綜合性的,強大的兩所軍事大學,卻找不到太多優秀的教官。想要從軍隊搶人,李書城還不願意。因為那樣得罪太多的軍隊高層。那些一線將領都為軍官的事情頭疼,李書城要是敢挖他們的人,他們還不得拚命。


    而且不少一線軍官都等著立下戰功,可不願意這個時候迴家教書。


    因此這幾天他頭都大了。


    “子清,你就在這裏開玩笑。這可是一個大問題。”


    “曉園兄,這個我現在真沒有辦法。不過你在日本上學,應該有不少同學。召喚他們過來當教官。”


    李書城是士官學校第五期的學生,比程潛他們早了一期。第六期的中國學生最多,大約有兩百人。第五期就少了很多,但也不在少數。


    “難。現在我去那裏弄出士官學校的畢業生。”


    “不說這個。曉園兄,說說你今天找我是什麽事情。是不是聽說我籌集了大筆資金,想到我這裏來化緣。”


    “沒有沒有。”


    李書城擺擺手,道:“我現在不缺錢。我先去缺的是人。不說這個,我今天找你是因為有重要事情。我有一個同鄉,同學,想要推薦給你。”


    “哦,何人?”


    張學文非常感興趣。


    能夠讓李書城親自過來介紹的,肯定是大人物。不然如果是普通人,根本就沒有資格讓李書城過來介紹。李書城此人不說現在在同盟會西南支部的地位,光是他在同盟會的資曆和地位,就不是一般人。


    “你應該知道。陳宧,陳養銛。”


    “湖北三傑,我當然知道。怎麽,他要來投奔我們?”


    張學文大喜。


    這可是陳宧。陳宧和吳祿貞、藍天蔚稱之為湖北三傑,三個人是湖北軍界最出名的人。陳宧此人在湖北武備學堂,也就是後來的武昌陸軍中學學習多年。


    不過真正讓他成名的事情是庚子之亂的時候,他作為一名營管帶後撤的過程當中,撿到了一大筆錢。足足有十三萬七千兩,是袁世凱送到朝廷的。可是在大亂當中丟掉了。


    而陳宧帶著這筆錢後撤,最後交給軍機大臣榮祿。榮祿查看之後發現竟然是一兩不少,讓他立馬是驚為天人。對於陳宧立馬是高看一眼,而這個時候的陳宦已經是三十一歲。


    正是這件事情,讓陳宧名氣大增。


    當時全國實力派人物爭相要陳宦進入自己麾下。名氣最大的當屬錫良和岑椿萱兩個人。後來陳宧選擇跟隨錫良,隨他進入四川。四川新軍的前身就是陳宧訓練的。


    後來又跟著錫良進入東北,成為了二十鎮統製。隻不過他在今年年初得罪人,所以丟失了二十鎮統製的位置,張紹曾接替陳宧。


    而陳宧則是去德國觀操。


    因為國內革命,陳宧觀操結束之後,悄悄地迴到了天津。觀察一段局勢之後,南下來到了武昌。先是和自己的老朋友見麵。


    麵對陳宧如此人物,李書城立馬就給張學文引薦。


    “是。我準備介紹你們認識,你覺得如何?”


    “當然好了。”


    張學文大喜。


    那可是陳宧。而且陳宧此人給別人當過多年的師爺,幕僚,是一個非常出色的人。錫良在四川的時候,很多事情無法解決,都是陳宧代表他過去,能夠輕易解決。


    甚至錫良屬下的矛盾,錫良都是派陳宧去調節。在四川是調節很多地方上的矛盾,等到去東北則是要調節新軍和巡防營的矛盾,要調節日本人和俄羅斯的矛盾。


    可是陳宧每次出馬,都能夠非常完美的解決很多矛盾。讓錫良對於陳宧是喜愛的不得了。是錫良最欣賞的一員大將。


    更重要的是陳宧在錫良這裏多年,而且在二十鎮統製兩年,和北洋軍高層上上下下都非常熟悉。雖然張學文不想承認,但目前來說出色的人才,還是北洋軍更多。甚至滿清陸軍部當中,也有很多的人才。


    張學文希望以陳宧為引子,引進北洋軍的不少人才。像陸軍部雲集中國很多人才,但他們很多位置都不高。相信隻要張學文願意器重他們,他們是會投奔張學文的。


    “曉園兄,我隨時都有時間。不,還是我親自去見見這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辛亥英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隨遇而安寫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隨遇而安寫手並收藏辛亥英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