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八年三月中旬,陝西巡撫胡廷宴和延綏巡撫朱童蒙沒有等來朝廷援軍和賑災糧餉,卻先收到來自魏忠賢的嚴厲斥責,隨後才收到皇帝讓其自行剿撫的旨意。
有了之前張輦的成功經驗,朱童蒙信心大增,調動延安府各衛四處出擊,圍剿義軍亂民。
但陝北義軍深得民心,起於百姓又隱於百姓,有事則聚而攻城掠地,無事則迴歸田間山地,官軍們根本無從辨別捕捉義軍蹤跡。
之前,喬應甲在軍事上就是廢人一個,在把王家軍驅趕入延安府後,喬應甲就命令各衛官軍在耀州、同州一帶布防,不繼續北上追擊配合張輦的追剿作戰。
張輦在鄜州大破王家軍時,喬應甲也不發兵幫忙堵截,眼睜睜看著王二、王之爵逃之夭夭,給了王家軍死灰複燃的機會。
事後,張輦氣得上奏折彈劾喬應甲,但同為閹黨的朱童蒙和喬應甲沆瀣一氣,壓下了奏折。
倒不是朱童蒙不敵視張輦,隻是他還需要張輦領兵打仗,所以隻能暫時忍耐。
等到喬應甲死了,胡廷宴接手時,隨著陝西農民起義遍地開花,王家軍也已經從鄜州之戰失敗的陰霾中走出,實力不僅得以恢複,且更勝從前。
而胡廷宴此時已年近六十,過不了幾年就可以提前告老還鄉,秉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理,隻要義軍不進西安府地界,他就直接無視、置之不理。
王嘉胤部被延綏鎮邊軍擊敗,狼狽逃入山西的消息迅速傳遍了陝北。
陝北各路義軍深感不安,誤以為邊軍準備動手鎮剿義軍。
他們分析認為內地衛所軍承平日久、腐朽無能,他們在內地的生存空間會更加廣闊,便紛紛開始南下,一時間,南下的義軍和流民多如牛毛。
此前,張輦率部在延川、延長兩縣一帶清剿,連戰連捷,一路高歌猛進,打得羅汝才部四處逃竄。
胡廷宴收到消息後,嚴令阻止義軍南下,張輦隻能急忙調集兵力迎戰。
南下的義軍,以闖王高迎祥為首,加上李自成部、張獻忠部,還有在府穀被賀人龍擊潰後逃迴綏德的王自用部,以及一些小支義軍和散兵遊勇。
這些南下的義軍雖然兵力不多,但是他們很多都是跟拖家帶口的,聚在一起看上去就是人山人海。
張輦在延長縣東南十五裏的白家川一帶布下防禦,在製高點上看到浩浩蕩蕩而來的義軍時,也是禁不住倒吸一口涼氣。
白家川是南下去往宜川的主要通道,如果不能打通這一道路,陝北義軍流民想要南下將會極為艱難。
所以以高迎祥為首的義軍不得不強行對白家川展開進攻。
官軍這邊早有準備,麵對數倍於己方的義軍,默契配合,協同作戰,既不後撤一步,也不主動出擊,就地堅守。
一時間雙方就在這狹窄的山溝裏展開了艱苦的鏖戰。
雙方激戰兩日,王二、王之爵、羅汝才等部聞訊北上,切斷各條道路,夾擊官軍。
張輦斷糧斷水,被困在白家川,隻能派出斥候突出重圍,緊急對外求援。
胡廷宴獲悉後,督軍行進到甘泉縣,卻停下來駐足觀望,絲毫沒有要救援張輦的意思。
交戰數日,就在張輦近於絕望、即將不支時,朱童蒙督綏德衛南下,突然出現在義軍側後發動襲擊。
義軍大為驚慌,張輦聞訊立即領兵衝陣,義軍全線崩潰,四下奔逃,官兵一鼓作氣,乘勝追擊,大破義軍。
朱童蒙的救援也僅僅隻是幫張輦部解圍,使延安官兵免於被殲滅。
張輦部衝散義軍攻勢後,由於自身傷亡慘重、補給不足,隻能收縮陣線,退迴延長縣,將南下道路拱手相讓。
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王自用等順利打通道路,與王二、王之爵、羅汝才等部會師,然後一路南下去往宜川。
胡廷宴聞訊又急忙督軍返迴西安府地界內,防備義軍繼續南下。
延長白家川一戰,官軍剿滅、斬殺義軍數千人,俘虜數萬人,可以說是重創了陝北義軍,狠狠打擊了義軍的發展勢頭。
但在這一戰中,張輦整備的衛所兵和新招募的鄉勇民壯也死傷了近萬人。
延安府官軍被打殘,已經基本喪失了對陝北義軍的圍剿能力。
戰後,朱童蒙向朝廷上報了戰況戰果。
胡廷宴因怠戰被撤職查辦,楊鶴繼為陝西巡撫;
張輦被封為都察院右副都禦史,經略陝北軍務,確立了張輦在陝北的最高軍事指揮權。
延長一戰後,王二、王之爵、王自用、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等二十餘支義軍會盟於宜川。
各路義軍首領設壇祭天,歃血盟誓,結為同盟,號稱三十萬大軍,並對外高舉“開倉賑災,均田免賦,救濟黎民,推翻暴政”的口號。
消息傳到京師,朝野巨震。
但畢竟,這隻是一個鬆散的聯盟,沒有嚴格有序的領導核心。
各支義軍心思各異,特別是對於未來走向、進軍路線的意見分歧嚴重。
盤踞於涇州一帶的老迴迴馬守應聽聞各路義軍在宜川會盟的消息,於四月末五月初派軍進犯寧州。
馬守應在慶陽通往寧州的路上設下埋伏,發揮優勢兵力和群眾力量,成功擊潰南下救援的慶陽衛,逼降了寧州守軍,隨即遣兵向東進入延安府地界。
王二聞訊,帶著王之爵、王自用西進,先後攻陷洛川縣、中部縣、宜君縣,與馬守應部會師,互為犄角,遙相唿應。
而後,張獻忠、羅汝才見延安府官軍元氣大傷、邊軍也沒有太大動向,便選擇返迴家鄉發展。
張獻忠趁著張輦無力出剿,西安府官軍又停滯不前的時機,一舉攻陷了鄜州,以此為根據地,自號“西王”,所部人稱“大西軍”。
羅汝才為人狡詐多謀、反複無常,人送別號“曹操”,所以其他義軍又稱他的隊伍為“曹營”。他自覺與張獻忠合不來,為免起衝突,就率部北上,迴家鄉延綏一帶活動。
李自成則跟著高迎祥東渡黃河,進入山西平陽府一帶活動,由於高迎祥自稱“闖王”,所以這一路義軍也被稱為“闖軍”。
最後各支義軍盡數離去,各尋生路,分道揚鑣,義軍第一次聯盟就此解散。
此前,臨洮、鞏昌兩府接收了朝廷查抄“天啟第一大案”所得的糧食,甘肅、隴西地區查抄出來近一億石糧食。
一部分匯集到了固原鎮、寧夏鎮和甘肅鎮,用以充實邊軍糧餉,一部分在輸送過程中被義軍、流民劫走,大部分則匯集到臨洮府和鞏昌府的官倉之中。
在得到皇帝自行剿撫的旨意後,臨洮知府陳崇虞和鞏昌知府劉文琦通力合作。
一邊開倉賑濟災民、安撫民心,維持社會秩序穩定,一邊填補之前朝廷拖欠的各衛所士兵的糧餉,招募流民編練成兵。
臨洮、鞏昌官軍合力殲滅靜寧州義軍於巉口後,臨洮府治下各州縣義軍基本被剿滅或招安。秦州義軍合流王大梁竄入漢中府後,鞏昌府地界內的流民也基本肅清。
一時間,隴右無民亂傳為美談。
隴右那些義軍殘餘和流民被驅逐向平涼府、鳳翔府一帶。
平涼府有固原鎮邊軍鎮守,鳳翔知府杜汝愨自行招募鄉勇編練成軍也是防守嚴密,義軍和流民無隙可乘,隻好湧向涇州投靠馬守應。
原本運往平涼的糧餉被馬守應截獲,平涼府各衛所幾乎嘩變崩潰,幸得固原衛勻出糧餉才能暫且穩住軍心。
於是,馬守應攻下寧州後,奪取寧州官倉儲糧,使慶陽府陷入危急,然後乘勢北上圍困安化縣,以糧食引誘城中內訌,慶陽知府被殺,城中官兵向義軍投誠。
至此,慶陽府除環縣守禦千戶所可以得到固原、寧夏兩鎮支援還能堅守外,其餘地方全部落入義軍掌控之中。
此時的馬守應占有一府兩州之地,麾下十二營超過十三萬人馬,兵強馬壯,糧餉充足,那叫一個春風得意!
有了之前張輦的成功經驗,朱童蒙信心大增,調動延安府各衛四處出擊,圍剿義軍亂民。
但陝北義軍深得民心,起於百姓又隱於百姓,有事則聚而攻城掠地,無事則迴歸田間山地,官軍們根本無從辨別捕捉義軍蹤跡。
之前,喬應甲在軍事上就是廢人一個,在把王家軍驅趕入延安府後,喬應甲就命令各衛官軍在耀州、同州一帶布防,不繼續北上追擊配合張輦的追剿作戰。
張輦在鄜州大破王家軍時,喬應甲也不發兵幫忙堵截,眼睜睜看著王二、王之爵逃之夭夭,給了王家軍死灰複燃的機會。
事後,張輦氣得上奏折彈劾喬應甲,但同為閹黨的朱童蒙和喬應甲沆瀣一氣,壓下了奏折。
倒不是朱童蒙不敵視張輦,隻是他還需要張輦領兵打仗,所以隻能暫時忍耐。
等到喬應甲死了,胡廷宴接手時,隨著陝西農民起義遍地開花,王家軍也已經從鄜州之戰失敗的陰霾中走出,實力不僅得以恢複,且更勝從前。
而胡廷宴此時已年近六十,過不了幾年就可以提前告老還鄉,秉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理,隻要義軍不進西安府地界,他就直接無視、置之不理。
王嘉胤部被延綏鎮邊軍擊敗,狼狽逃入山西的消息迅速傳遍了陝北。
陝北各路義軍深感不安,誤以為邊軍準備動手鎮剿義軍。
他們分析認為內地衛所軍承平日久、腐朽無能,他們在內地的生存空間會更加廣闊,便紛紛開始南下,一時間,南下的義軍和流民多如牛毛。
此前,張輦率部在延川、延長兩縣一帶清剿,連戰連捷,一路高歌猛進,打得羅汝才部四處逃竄。
胡廷宴收到消息後,嚴令阻止義軍南下,張輦隻能急忙調集兵力迎戰。
南下的義軍,以闖王高迎祥為首,加上李自成部、張獻忠部,還有在府穀被賀人龍擊潰後逃迴綏德的王自用部,以及一些小支義軍和散兵遊勇。
這些南下的義軍雖然兵力不多,但是他們很多都是跟拖家帶口的,聚在一起看上去就是人山人海。
張輦在延長縣東南十五裏的白家川一帶布下防禦,在製高點上看到浩浩蕩蕩而來的義軍時,也是禁不住倒吸一口涼氣。
白家川是南下去往宜川的主要通道,如果不能打通這一道路,陝北義軍流民想要南下將會極為艱難。
所以以高迎祥為首的義軍不得不強行對白家川展開進攻。
官軍這邊早有準備,麵對數倍於己方的義軍,默契配合,協同作戰,既不後撤一步,也不主動出擊,就地堅守。
一時間雙方就在這狹窄的山溝裏展開了艱苦的鏖戰。
雙方激戰兩日,王二、王之爵、羅汝才等部聞訊北上,切斷各條道路,夾擊官軍。
張輦斷糧斷水,被困在白家川,隻能派出斥候突出重圍,緊急對外求援。
胡廷宴獲悉後,督軍行進到甘泉縣,卻停下來駐足觀望,絲毫沒有要救援張輦的意思。
交戰數日,就在張輦近於絕望、即將不支時,朱童蒙督綏德衛南下,突然出現在義軍側後發動襲擊。
義軍大為驚慌,張輦聞訊立即領兵衝陣,義軍全線崩潰,四下奔逃,官兵一鼓作氣,乘勝追擊,大破義軍。
朱童蒙的救援也僅僅隻是幫張輦部解圍,使延安官兵免於被殲滅。
張輦部衝散義軍攻勢後,由於自身傷亡慘重、補給不足,隻能收縮陣線,退迴延長縣,將南下道路拱手相讓。
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王自用等順利打通道路,與王二、王之爵、羅汝才等部會師,然後一路南下去往宜川。
胡廷宴聞訊又急忙督軍返迴西安府地界內,防備義軍繼續南下。
延長白家川一戰,官軍剿滅、斬殺義軍數千人,俘虜數萬人,可以說是重創了陝北義軍,狠狠打擊了義軍的發展勢頭。
但在這一戰中,張輦整備的衛所兵和新招募的鄉勇民壯也死傷了近萬人。
延安府官軍被打殘,已經基本喪失了對陝北義軍的圍剿能力。
戰後,朱童蒙向朝廷上報了戰況戰果。
胡廷宴因怠戰被撤職查辦,楊鶴繼為陝西巡撫;
張輦被封為都察院右副都禦史,經略陝北軍務,確立了張輦在陝北的最高軍事指揮權。
延長一戰後,王二、王之爵、王自用、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等二十餘支義軍會盟於宜川。
各路義軍首領設壇祭天,歃血盟誓,結為同盟,號稱三十萬大軍,並對外高舉“開倉賑災,均田免賦,救濟黎民,推翻暴政”的口號。
消息傳到京師,朝野巨震。
但畢竟,這隻是一個鬆散的聯盟,沒有嚴格有序的領導核心。
各支義軍心思各異,特別是對於未來走向、進軍路線的意見分歧嚴重。
盤踞於涇州一帶的老迴迴馬守應聽聞各路義軍在宜川會盟的消息,於四月末五月初派軍進犯寧州。
馬守應在慶陽通往寧州的路上設下埋伏,發揮優勢兵力和群眾力量,成功擊潰南下救援的慶陽衛,逼降了寧州守軍,隨即遣兵向東進入延安府地界。
王二聞訊,帶著王之爵、王自用西進,先後攻陷洛川縣、中部縣、宜君縣,與馬守應部會師,互為犄角,遙相唿應。
而後,張獻忠、羅汝才見延安府官軍元氣大傷、邊軍也沒有太大動向,便選擇返迴家鄉發展。
張獻忠趁著張輦無力出剿,西安府官軍又停滯不前的時機,一舉攻陷了鄜州,以此為根據地,自號“西王”,所部人稱“大西軍”。
羅汝才為人狡詐多謀、反複無常,人送別號“曹操”,所以其他義軍又稱他的隊伍為“曹營”。他自覺與張獻忠合不來,為免起衝突,就率部北上,迴家鄉延綏一帶活動。
李自成則跟著高迎祥東渡黃河,進入山西平陽府一帶活動,由於高迎祥自稱“闖王”,所以這一路義軍也被稱為“闖軍”。
最後各支義軍盡數離去,各尋生路,分道揚鑣,義軍第一次聯盟就此解散。
此前,臨洮、鞏昌兩府接收了朝廷查抄“天啟第一大案”所得的糧食,甘肅、隴西地區查抄出來近一億石糧食。
一部分匯集到了固原鎮、寧夏鎮和甘肅鎮,用以充實邊軍糧餉,一部分在輸送過程中被義軍、流民劫走,大部分則匯集到臨洮府和鞏昌府的官倉之中。
在得到皇帝自行剿撫的旨意後,臨洮知府陳崇虞和鞏昌知府劉文琦通力合作。
一邊開倉賑濟災民、安撫民心,維持社會秩序穩定,一邊填補之前朝廷拖欠的各衛所士兵的糧餉,招募流民編練成兵。
臨洮、鞏昌官軍合力殲滅靜寧州義軍於巉口後,臨洮府治下各州縣義軍基本被剿滅或招安。秦州義軍合流王大梁竄入漢中府後,鞏昌府地界內的流民也基本肅清。
一時間,隴右無民亂傳為美談。
隴右那些義軍殘餘和流民被驅逐向平涼府、鳳翔府一帶。
平涼府有固原鎮邊軍鎮守,鳳翔知府杜汝愨自行招募鄉勇編練成軍也是防守嚴密,義軍和流民無隙可乘,隻好湧向涇州投靠馬守應。
原本運往平涼的糧餉被馬守應截獲,平涼府各衛所幾乎嘩變崩潰,幸得固原衛勻出糧餉才能暫且穩住軍心。
於是,馬守應攻下寧州後,奪取寧州官倉儲糧,使慶陽府陷入危急,然後乘勢北上圍困安化縣,以糧食引誘城中內訌,慶陽知府被殺,城中官兵向義軍投誠。
至此,慶陽府除環縣守禦千戶所可以得到固原、寧夏兩鎮支援還能堅守外,其餘地方全部落入義軍掌控之中。
此時的馬守應占有一府兩州之地,麾下十二營超過十三萬人馬,兵強馬壯,糧餉充足,那叫一個春風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