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乃朝製,國家大事要立即讓皇帝知道,不管他在做什麽,任何試圖隱瞞、拖延的宮人,經查實後,那是“杖斃”的下場。
果不其然,皇帝聽得兩個重臣聯袂而來,肯定有要緊事,不禁苦笑。
正在興頭的時候被打攏,任誰都是不爽的。
可是他能不見嗎?
肯定不行!
他立即下旨召見,不過也沒停了歌舞,而是讓臣子到偏殿見他。
懶得挪地方,來者亦是心腹重臣,讓他們看看歌舞也無妨。
明朝隨著國力漸長,一到重大節日便是一片鶯歌燕舞,歌舞升平,除夕之夜更是精彩紛呈,這天晚上,太常寺會在保和殿舉行大型的“團拜會”,皇帝邀請文武百官和嬪妃等參加。
在團拜會上,大型歌舞是重頭戲,皇家歌舞樂隊組織演出,另外,晚會上還有一些雜技、滑稽戲等內容,讓皇帝和大臣們一直狂歡到天明。
所以,大臣看看歌舞真沒什麽,主要是這批秀女還沒有確定身份,要是有了身份,她們就不能讓外臣見到她們的演出,隻能是皇帝獨享了。
且說王堅與李庭芝奉詔前去晉見,聽到裏麵鑼啊鼓啊等八音齊奏,煞是熱鬧,王堅笑道:“看來我們打攏了陛下的好事了!”
他見多識廣,知道皇帝素來不會這麽早看戲聽音樂,肯定事出有音。
果不其然,當他們進入偏殿,見到一名麗姝在演刀馬旦《梨花掛帥》,乃樊梨花歸順大唐,並登壇掛帥,助丈夫薛丁山征西平叛。
演出的美女身材健美,相貌端莊,柳葉彎眉,鳳眼上揚,俊美中不失英氣,再配以雙鳳、瑞草裝飾的頭盔和耳翅,更顯其英姿颯爽,正在熟練地操練花槍讓營中官兵信服。
看她的花槍耍得讓人眼花了亂,音樂也很好,戰鼓擂擂,鐵蹄雜遝,兵戈相擊,嬌叱陣陣,旌旗烈烈,刀槍磕碰迴蕩於耳畔不絕,極為精神!
這是京湖行省選送的秀女潘月如,一身的刀馬旦功夫,身材又好,容光煥發,全然沒有了昨天風塵仆仆的憔悴樣兒。
兩總管參拜皇帝畢,孟之祥給他們賜座,賞下茶水點心,君臣一邊觀看,一邊理事。
王堅把情報交給tj,再轉呈皇帝,他飛快地看畢,即問道:“你們的對策?”
王堅說道:“迴陛下的話,臣以為,經過一年的戰爭,我軍已經極大的削弱了韃軍,宜趁韃子未曾大集,力量不全時,發動全麵進攻!”
李庭芝則認為韃子漢軍被削弱了不少,但韃子尚有餘力,可逐步加強攻擊,不宜全線壓上,保持相應壓力,迫使韃子不斷增兵,形成“添油”打法,利於我軍作戰。
王堅是急攻派,他認為我軍蓄銳日久,可以速戰速決,避免夜長夢多。
李庭芝是緩攻派,他覺得王堅的作法哪怕取勝,也是擊潰戰,韃子繼續流竄,北逃迴草原,一樣是麻煩,不如趁著後勤接近我方區域,緩攻敵人,但不是不攻,而是不斷壓迫韃軍,迫使韃軍投入兵力,我軍多殺些韃子,消滅他們的有生力量。
孟之祥緊張地思索著,兩位大臣都認為必須進攻,隻不過是急與緩之分。
李庭芝補充道:“我們現在軍費充裕,可以打下去,造成韃子財政崩潰,他們把錢花掉,即使逃迴草原,也成了窮光蛋,還能有什麽作為!”
王堅笑道:“人家光腳的可不怕你穿鞋的,沒東西就來搶,搶得更厲害!”
李庭芝嘿嘿笑道:“窮鬼才好收買,我們可以去收買克烈、乃蠻部族(蒙古低等部族)去打乞顏孛兒隻斤氏部族(蒙古黃金部族),給他們提供軍械,告訴他們說,打贏的話不僅他們可以把乞顏孛兒隻斤氏部族當成他們的奴隸,我們還有錢給他們花,看他們幹不幹!”
他頓了一下,慨言道:“如蒙陛下不棄,攻略草原,臣在所不辭,願盡綿薄之力!如若不勝,甘當軍令!”
言訖,自座位站起來,向皇帝一揖到底,李庭芝這是立軍令狀,他要深入草原,掃穴犁庭,封狼居胥!
說實在話,別人怕草原遊牧部族,聞部族鐵騎南下,南朝皇帝以下,日夜不安,難以安寢。
然而,李庭芝則把草原遊牧部族視為豬狗,吾盡可屠之!
當然他不是狂妄自大,而是擁有第一手資料後給他的信心。
李庭芝飽讀曆史,看過大量的南北戰事資料和北方草原部族資料,其中皇帝四叔南宋孟珙所注的《蒙韃備錄》:大抵韃人身不甚長,不過五尺一二,亦無肥厚者....惟今韃主忒沒真(鐵木真),人物雄壯,所以異也。這說明遊牧民族身高並不高大。
意思是說,蒙古人個子都偏矮,最高的也不過162-165厘米,而且都是瘦子。他們臉很寬,顴骨很明顯,都是單眼皮,頭發胡子稀疏。隻有首領鐵木真身材魁梧,被視作異相。對比宋軍的征兵標準要求五尺二寸至五尺八寸(約162-181厘米),蒙古人大部分不能達到宋軍入伍要求。
不僅僅紙上寫出來,實際上捉到韃子真韃俘虜,也多數矮,頂多是壯一點。
在人們的習慣思維中,遊牧民族天天吃肉、塊吃肉,牛羊馬肉吃飯滿嘴流油,以致於身材高大,體能碾壓漢族?
那是不可能的!
蒙古典型的遊牧族群漠北遊牧民族,長期都是部落氏族社會,各級貴族頭人掌握著畜群的分配權,普通族人除了負責征戰打獵的戰士,能吃肉的機會並不多。
古代遊牧民平時的食物主要有:(1)小規模的粗放農耕所生產的耐旱雜糧,如蒙古的糜子;(2)采集到的草籽、野果野菜、根莖和菌類。(3)牛奶,羊奶,馬奶和駱駝奶或加工過的奶製品。(4)狩獵所得的肉類,多數情況下是小型的齧齒類兔類和鳥類。
換言之遊牧民族普羅大眾吃得並不好,正因為過得不好,他們唯有憑著一股血勇之氣,去打,去搶。
如成吉思汗搶得到,搶得成功是偶然,更多的是遊牧民族打不過,舉族消失!
漢朝時期南匈奴內附,就是因為“人民畜產死者十之六七”,沒轍了跑到長城根下求收留,他們最終融入中華大家庭,而北匈奴頭鐵不願意內附,於是直接消失了……
李庭芝得出了遊牧民族的真相:命隻有一條,我但凡能在草原上天天牛羊肉馬奶酒管飽的,我會跑幾千裏去爬長城搶你們的東西?我就是因為吃不飽,才來搶你的!
果不其然,皇帝聽得兩個重臣聯袂而來,肯定有要緊事,不禁苦笑。
正在興頭的時候被打攏,任誰都是不爽的。
可是他能不見嗎?
肯定不行!
他立即下旨召見,不過也沒停了歌舞,而是讓臣子到偏殿見他。
懶得挪地方,來者亦是心腹重臣,讓他們看看歌舞也無妨。
明朝隨著國力漸長,一到重大節日便是一片鶯歌燕舞,歌舞升平,除夕之夜更是精彩紛呈,這天晚上,太常寺會在保和殿舉行大型的“團拜會”,皇帝邀請文武百官和嬪妃等參加。
在團拜會上,大型歌舞是重頭戲,皇家歌舞樂隊組織演出,另外,晚會上還有一些雜技、滑稽戲等內容,讓皇帝和大臣們一直狂歡到天明。
所以,大臣看看歌舞真沒什麽,主要是這批秀女還沒有確定身份,要是有了身份,她們就不能讓外臣見到她們的演出,隻能是皇帝獨享了。
且說王堅與李庭芝奉詔前去晉見,聽到裏麵鑼啊鼓啊等八音齊奏,煞是熱鬧,王堅笑道:“看來我們打攏了陛下的好事了!”
他見多識廣,知道皇帝素來不會這麽早看戲聽音樂,肯定事出有音。
果不其然,當他們進入偏殿,見到一名麗姝在演刀馬旦《梨花掛帥》,乃樊梨花歸順大唐,並登壇掛帥,助丈夫薛丁山征西平叛。
演出的美女身材健美,相貌端莊,柳葉彎眉,鳳眼上揚,俊美中不失英氣,再配以雙鳳、瑞草裝飾的頭盔和耳翅,更顯其英姿颯爽,正在熟練地操練花槍讓營中官兵信服。
看她的花槍耍得讓人眼花了亂,音樂也很好,戰鼓擂擂,鐵蹄雜遝,兵戈相擊,嬌叱陣陣,旌旗烈烈,刀槍磕碰迴蕩於耳畔不絕,極為精神!
這是京湖行省選送的秀女潘月如,一身的刀馬旦功夫,身材又好,容光煥發,全然沒有了昨天風塵仆仆的憔悴樣兒。
兩總管參拜皇帝畢,孟之祥給他們賜座,賞下茶水點心,君臣一邊觀看,一邊理事。
王堅把情報交給tj,再轉呈皇帝,他飛快地看畢,即問道:“你們的對策?”
王堅說道:“迴陛下的話,臣以為,經過一年的戰爭,我軍已經極大的削弱了韃軍,宜趁韃子未曾大集,力量不全時,發動全麵進攻!”
李庭芝則認為韃子漢軍被削弱了不少,但韃子尚有餘力,可逐步加強攻擊,不宜全線壓上,保持相應壓力,迫使韃子不斷增兵,形成“添油”打法,利於我軍作戰。
王堅是急攻派,他認為我軍蓄銳日久,可以速戰速決,避免夜長夢多。
李庭芝是緩攻派,他覺得王堅的作法哪怕取勝,也是擊潰戰,韃子繼續流竄,北逃迴草原,一樣是麻煩,不如趁著後勤接近我方區域,緩攻敵人,但不是不攻,而是不斷壓迫韃軍,迫使韃軍投入兵力,我軍多殺些韃子,消滅他們的有生力量。
孟之祥緊張地思索著,兩位大臣都認為必須進攻,隻不過是急與緩之分。
李庭芝補充道:“我們現在軍費充裕,可以打下去,造成韃子財政崩潰,他們把錢花掉,即使逃迴草原,也成了窮光蛋,還能有什麽作為!”
王堅笑道:“人家光腳的可不怕你穿鞋的,沒東西就來搶,搶得更厲害!”
李庭芝嘿嘿笑道:“窮鬼才好收買,我們可以去收買克烈、乃蠻部族(蒙古低等部族)去打乞顏孛兒隻斤氏部族(蒙古黃金部族),給他們提供軍械,告訴他們說,打贏的話不僅他們可以把乞顏孛兒隻斤氏部族當成他們的奴隸,我們還有錢給他們花,看他們幹不幹!”
他頓了一下,慨言道:“如蒙陛下不棄,攻略草原,臣在所不辭,願盡綿薄之力!如若不勝,甘當軍令!”
言訖,自座位站起來,向皇帝一揖到底,李庭芝這是立軍令狀,他要深入草原,掃穴犁庭,封狼居胥!
說實在話,別人怕草原遊牧部族,聞部族鐵騎南下,南朝皇帝以下,日夜不安,難以安寢。
然而,李庭芝則把草原遊牧部族視為豬狗,吾盡可屠之!
當然他不是狂妄自大,而是擁有第一手資料後給他的信心。
李庭芝飽讀曆史,看過大量的南北戰事資料和北方草原部族資料,其中皇帝四叔南宋孟珙所注的《蒙韃備錄》:大抵韃人身不甚長,不過五尺一二,亦無肥厚者....惟今韃主忒沒真(鐵木真),人物雄壯,所以異也。這說明遊牧民族身高並不高大。
意思是說,蒙古人個子都偏矮,最高的也不過162-165厘米,而且都是瘦子。他們臉很寬,顴骨很明顯,都是單眼皮,頭發胡子稀疏。隻有首領鐵木真身材魁梧,被視作異相。對比宋軍的征兵標準要求五尺二寸至五尺八寸(約162-181厘米),蒙古人大部分不能達到宋軍入伍要求。
不僅僅紙上寫出來,實際上捉到韃子真韃俘虜,也多數矮,頂多是壯一點。
在人們的習慣思維中,遊牧民族天天吃肉、塊吃肉,牛羊馬肉吃飯滿嘴流油,以致於身材高大,體能碾壓漢族?
那是不可能的!
蒙古典型的遊牧族群漠北遊牧民族,長期都是部落氏族社會,各級貴族頭人掌握著畜群的分配權,普通族人除了負責征戰打獵的戰士,能吃肉的機會並不多。
古代遊牧民平時的食物主要有:(1)小規模的粗放農耕所生產的耐旱雜糧,如蒙古的糜子;(2)采集到的草籽、野果野菜、根莖和菌類。(3)牛奶,羊奶,馬奶和駱駝奶或加工過的奶製品。(4)狩獵所得的肉類,多數情況下是小型的齧齒類兔類和鳥類。
換言之遊牧民族普羅大眾吃得並不好,正因為過得不好,他們唯有憑著一股血勇之氣,去打,去搶。
如成吉思汗搶得到,搶得成功是偶然,更多的是遊牧民族打不過,舉族消失!
漢朝時期南匈奴內附,就是因為“人民畜產死者十之六七”,沒轍了跑到長城根下求收留,他們最終融入中華大家庭,而北匈奴頭鐵不願意內附,於是直接消失了……
李庭芝得出了遊牧民族的真相:命隻有一條,我但凡能在草原上天天牛羊肉馬奶酒管飽的,我會跑幾千裏去爬長城搶你們的東西?我就是因為吃不飽,才來搶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