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州,汝南郡,春耕時分,百姓們都在忙著田中活計,揮汗如雨。
遠處塵煙揚起,官道上開來了一隊大軍,人們紛紛看去,麵上稍露緊張之色。
黃巾之後,袁術的勢力不斷壯大,汝南郡很是過了幾年安定日子。雖說底層百姓的生活依舊困苦,但比起今日不知明日,家破人亡,要好的太多了。
他們的緊張,來自與腦海中殘留的記憶,燒殺劫掠的日子,並未過去太久。
“鄉親們,別怕,別怕,是葉歡將軍的定邊軍,討伐徐州凱旋而迴。”此時便有鄉中薔夫和裏正,奔走相告,怕的是百姓因為位畏懼而耽誤了春耕。
葉歡將軍,定邊軍!
這幾個字就像是一劑定心丸,男女老少們聽了,立刻恢複如常。
褲腳卷的高高的薔夫畢勇,奔到了一處農田之前,田裏勞作的是一對老漢夫妻。身穿土布衣服的少婦,背上背著個兩三歲大小的嬰兒。
“田老漢田老漢,你家虎子是不是去打徐州的?”
“是啊,大勇,我正想問你呢,有虎子的消息嗎?聽說袁大人麾下都是叛軍,要殺頭的?”老漢快步上前,帶起不少泥水,出言急切之間還有些畏畏縮縮。
他一問話,老婦和少婦全都跟了過來,後者麵上愁容更甚,亦寫滿牽掛。
“你家虎子運氣好啊,在沛國降了定邊軍,我就是來給你送信的,他跟著大軍一起迴來了。”畢勇笑著說道。
“真的,勇哥,虎子哥在哪兒?”少婦聞言上前一步,抓住了薔夫的衣袖。
“就在大軍隊裏,今天應該能迴家。”畢勇抽了抽袍袖,指向遠方。
“天可憐見,天可憐見,老天保佑,老天保佑。”田老漢渾濁的雙眼瞬間變得清亮。朝天祝禱之時,兩眼全是淚花,順著麵頰躺下,帶出兩道印記。
“秀花,這下好了,這下好了,虎子迴來了。”老婦則對少婦喜極而泣。
“田老漢,除了老天之外,你還得謝謝葉將軍,將軍有令,叛逆捉拿,餘者不究。”
“是是是,他娘和秀花這月來都沒睡好覺,夜裏要醒三四次了。”田老漢擦了把臉,卻是淚水和泥漿混在一塊兒。
“走,跟我走,去領人去,來一個就行,春耕不能耽誤。”
“好,秀花你快去,去把虎子領迴來。”田老漢想了想,就對少婦道。
“嗯。”少婦重重點頭,伸手想去解開孩子,猶豫了一下,還是跟著畢勇去了。
似田老漢這般的農家,這裏有不少,大軍路過之時,他們就在道路兩旁相侯。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得到了好消息,田間地頭,亦隱隱有哭聲傳來。
大軍隊列之中,有著一輛寬大精致的馬車,護衛馬車的士卒,個個膀大腰圓,精神十分。
“元直,士元,所謂慈不掌兵,乃是正理。但你們也要聽聽那些孤兒寡母的哭聲,其實他們也沒什麽錯,戰陣兇危向來如此,以後用兵之時,更要謹慎。”
馬車上,葉歡正對龐統徐庶說著,這些他看的多了,早已能夠坦然。但二人的經驗尚淺,戰陣交鋒,無論誰勝誰敗,都會有父母妻兒傷心欲狂。
“戰者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將軍,統記下了。”龐統說話之時,眼光還在遠處那個哭的唿天搶地的老婦身上,見慣了戰陣豪情,這一幕亦發人深省。
“每一謀,每一策,每一斷,隻有足夠謹慎了,才能少些慘劇,不可妄為啊。”葉歡正色道,這不是矯情,南山武院之中,減少士卒傷亡是開宗明義的。
“秀花!”此時一個男聲響起,內中充滿驚喜,龐統立刻掀開窗簾看去。
之見一豫州降卒,飛奔到路旁的少婦身邊,心情激蕩之下,二人緊緊相擁。
也許這不合禮法,但龐統見了,鼻子還是有點發酸,為那一份真情所感。
“迴去之後,好好過日子,將軍恩典,許虎你參加過汜水虎牢之戰。糧餉不會少你的,今年的賦稅,也可以少一些,千萬不要再與朝廷作對了。”
身穿隊長服飾的軍官,等這對夫妻分開之後,才認真的對二人說道。
“是,隊長放心,我以後一心務農,絕不會了。”虎子說著跪倒,語氣斬釘截鐵。
同樣的一幕,在路上發生的很多,那些不願繼續作戰的戰俘,都被遣散迴家。當然,也有願意加入定邊軍的,且不在少數,他們之中,有一部分亦有妻兒老小。
“爹、娘,兒子這迴是加入定邊軍了,曲長告訴我,說是將軍說的,我們可以一起去並州。那裏有農莊,還有牧場,兒子為葉將軍打仗,能養活一家老小。”
另外一處農田中,身穿嶄新軍服的漢子,正跪在父母麵前說著。
“兒啊,我們剛剛安定兩年,又要走嗎?”老漢歡喜之餘,又有些猶豫。
“爹,我們本來就不是汝南人,並州的日子好,我聽兄弟們說,一天可以吃三頓,年節還有肉。順子他們也會去,跟著將軍大軍走,定邊軍會管口糧。”
“真的?葉將軍還管我們口糧?”老婦一旁問道。
“當然,將軍說的話,從來沒有做不到的,娘,跟兒子去吧。”
徐州一戰,戰俘之中,有兩萬多人加入了定邊軍。家屬隨軍,亦是葉歡一向的規矩,北地缺人,兩州之地,將近七百萬人口,還是少啊,能多一點都行。
以現在並州的農事經驗,開墾良田根本不在話下。似這些士卒的家人,到了並州就會有農莊居住,葉歡自己算過一筆賬,最多一年,便能收迴成本。
馬上便要撤軍,倘若他過多的遷移人口,肯定會被攻擊。但家屬隨軍,卻沒人能說出什麽,並州幽州二處的民生,比什麽理由都管用。
僅就汝南郡一處,待葉歡到達駐地之後,呈遞上來的訊報,有將近八千人口可以隨軍。到了並州,足夠再置一縣,且立刻投入生產之中。
處理了戰俘之事,葉歡要去的第一個地方,便是汝南袁家,這還是他頭迴來此!
遠處塵煙揚起,官道上開來了一隊大軍,人們紛紛看去,麵上稍露緊張之色。
黃巾之後,袁術的勢力不斷壯大,汝南郡很是過了幾年安定日子。雖說底層百姓的生活依舊困苦,但比起今日不知明日,家破人亡,要好的太多了。
他們的緊張,來自與腦海中殘留的記憶,燒殺劫掠的日子,並未過去太久。
“鄉親們,別怕,別怕,是葉歡將軍的定邊軍,討伐徐州凱旋而迴。”此時便有鄉中薔夫和裏正,奔走相告,怕的是百姓因為位畏懼而耽誤了春耕。
葉歡將軍,定邊軍!
這幾個字就像是一劑定心丸,男女老少們聽了,立刻恢複如常。
褲腳卷的高高的薔夫畢勇,奔到了一處農田之前,田裏勞作的是一對老漢夫妻。身穿土布衣服的少婦,背上背著個兩三歲大小的嬰兒。
“田老漢田老漢,你家虎子是不是去打徐州的?”
“是啊,大勇,我正想問你呢,有虎子的消息嗎?聽說袁大人麾下都是叛軍,要殺頭的?”老漢快步上前,帶起不少泥水,出言急切之間還有些畏畏縮縮。
他一問話,老婦和少婦全都跟了過來,後者麵上愁容更甚,亦寫滿牽掛。
“你家虎子運氣好啊,在沛國降了定邊軍,我就是來給你送信的,他跟著大軍一起迴來了。”畢勇笑著說道。
“真的,勇哥,虎子哥在哪兒?”少婦聞言上前一步,抓住了薔夫的衣袖。
“就在大軍隊裏,今天應該能迴家。”畢勇抽了抽袍袖,指向遠方。
“天可憐見,天可憐見,老天保佑,老天保佑。”田老漢渾濁的雙眼瞬間變得清亮。朝天祝禱之時,兩眼全是淚花,順著麵頰躺下,帶出兩道印記。
“秀花,這下好了,這下好了,虎子迴來了。”老婦則對少婦喜極而泣。
“田老漢,除了老天之外,你還得謝謝葉將軍,將軍有令,叛逆捉拿,餘者不究。”
“是是是,他娘和秀花這月來都沒睡好覺,夜裏要醒三四次了。”田老漢擦了把臉,卻是淚水和泥漿混在一塊兒。
“走,跟我走,去領人去,來一個就行,春耕不能耽誤。”
“好,秀花你快去,去把虎子領迴來。”田老漢想了想,就對少婦道。
“嗯。”少婦重重點頭,伸手想去解開孩子,猶豫了一下,還是跟著畢勇去了。
似田老漢這般的農家,這裏有不少,大軍路過之時,他們就在道路兩旁相侯。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得到了好消息,田間地頭,亦隱隱有哭聲傳來。
大軍隊列之中,有著一輛寬大精致的馬車,護衛馬車的士卒,個個膀大腰圓,精神十分。
“元直,士元,所謂慈不掌兵,乃是正理。但你們也要聽聽那些孤兒寡母的哭聲,其實他們也沒什麽錯,戰陣兇危向來如此,以後用兵之時,更要謹慎。”
馬車上,葉歡正對龐統徐庶說著,這些他看的多了,早已能夠坦然。但二人的經驗尚淺,戰陣交鋒,無論誰勝誰敗,都會有父母妻兒傷心欲狂。
“戰者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將軍,統記下了。”龐統說話之時,眼光還在遠處那個哭的唿天搶地的老婦身上,見慣了戰陣豪情,這一幕亦發人深省。
“每一謀,每一策,每一斷,隻有足夠謹慎了,才能少些慘劇,不可妄為啊。”葉歡正色道,這不是矯情,南山武院之中,減少士卒傷亡是開宗明義的。
“秀花!”此時一個男聲響起,內中充滿驚喜,龐統立刻掀開窗簾看去。
之見一豫州降卒,飛奔到路旁的少婦身邊,心情激蕩之下,二人緊緊相擁。
也許這不合禮法,但龐統見了,鼻子還是有點發酸,為那一份真情所感。
“迴去之後,好好過日子,將軍恩典,許虎你參加過汜水虎牢之戰。糧餉不會少你的,今年的賦稅,也可以少一些,千萬不要再與朝廷作對了。”
身穿隊長服飾的軍官,等這對夫妻分開之後,才認真的對二人說道。
“是,隊長放心,我以後一心務農,絕不會了。”虎子說著跪倒,語氣斬釘截鐵。
同樣的一幕,在路上發生的很多,那些不願繼續作戰的戰俘,都被遣散迴家。當然,也有願意加入定邊軍的,且不在少數,他們之中,有一部分亦有妻兒老小。
“爹、娘,兒子這迴是加入定邊軍了,曲長告訴我,說是將軍說的,我們可以一起去並州。那裏有農莊,還有牧場,兒子為葉將軍打仗,能養活一家老小。”
另外一處農田中,身穿嶄新軍服的漢子,正跪在父母麵前說著。
“兒啊,我們剛剛安定兩年,又要走嗎?”老漢歡喜之餘,又有些猶豫。
“爹,我們本來就不是汝南人,並州的日子好,我聽兄弟們說,一天可以吃三頓,年節還有肉。順子他們也會去,跟著將軍大軍走,定邊軍會管口糧。”
“真的?葉將軍還管我們口糧?”老婦一旁問道。
“當然,將軍說的話,從來沒有做不到的,娘,跟兒子去吧。”
徐州一戰,戰俘之中,有兩萬多人加入了定邊軍。家屬隨軍,亦是葉歡一向的規矩,北地缺人,兩州之地,將近七百萬人口,還是少啊,能多一點都行。
以現在並州的農事經驗,開墾良田根本不在話下。似這些士卒的家人,到了並州就會有農莊居住,葉歡自己算過一筆賬,最多一年,便能收迴成本。
馬上便要撤軍,倘若他過多的遷移人口,肯定會被攻擊。但家屬隨軍,卻沒人能說出什麽,並州幽州二處的民生,比什麽理由都管用。
僅就汝南郡一處,待葉歡到達駐地之後,呈遞上來的訊報,有將近八千人口可以隨軍。到了並州,足夠再置一縣,且立刻投入生產之中。
處理了戰俘之事,葉歡要去的第一個地方,便是汝南袁家,這還是他頭迴來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