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葉歡旁征博引,侃侃而言,一舉定王邑幽州別架之位。
李大人心中暗爽,對大哥的佩服無以複加。
至於葉歡,則毫無得意之情,隻有警醒。
不是裝那啥,此次他準備妥當,又借天子司空之勢,有此局麵不足為喜。
而王允的深沉,喜怒不形於色,他知道,在朝堂,這便是強勁的對手!
李韜所想的那一幕,葉歡不是沒有想過,大鬧朝堂?他的拿手好戲。
可想想不對,本公子十五歲入邊軍,十幾年風雨,明年就三十了。
三十而立,豈能還似從前?朝堂之爭講的是含蓄,殺人與無形。內臣外戚之時?那不一樣,當時葉歡是天子的利劍,必要鋒利,此刻則要收斂鋒芒。
“主公,宮隻有一言,便是主公要以戰陣入朝爭。”眼看幽州刺史與別架之位塵埃落定,葉歡耳中卻想起了當日陳宮之言。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王叔父,讓我看看你有多大氣量。”
“陛下,微臣還有一事啟奏。”葉歡想著抱拳道。
“葉將軍有話,但說無妨。”天子此刻心情極好,想也不想便道。
“謝陛下,微臣先言,此番隻對事,不對人!”葉歡說話之間,麵容沉肅。
大臣們見了暗暗好奇,方才刺史之位何等之重?征東將軍卻不失灑脫風度。此刻卻如此嚴肅,想來他要言及之事,定是非同小可。
“大漢自高祖開國,便有祖訓,內臣不言外事,外臣不言內事,職責分明。”
“但昨日,歡受天子之命迎陳留王與郊外,卻有人以十常侍為禍就在不遠為名,阻攔宮中黃門令柳遲行事,此事歡思慮良久,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葉歡說著,眼光在眾人麵上掃過,大臣們多有茫然之色,唯有董承目光閃躲。
“十常侍確是奸佞誤國,但亦有所根由,當引以為戒,卻不能因噎廢食,以偏概全。更不能因此而違背曆朝之訓,否則禮數何在?法度何在?”
聽了葉歡之言,大臣們表現不一,有的微微頷首,亦有隱藏的不以為然。
天子和黃池柳遲則是心中頗為感激,也隻有葉歡敢於直言了。
“大人們心存顧忌,人之常情,歡不以為念,這才有對事不對人之言。”
“內宮總管黃池,黃門令柳遲,當年隨侍天子身邊,先帝稱之為善。與華內相一般,皆是誌慮忠純之人,絕不能與十常侍混為一談。”
葉歡言語之中提到先帝,提起華育,大臣之中麵露尊敬之人多了起來。
此時朝中大臣,比葉歡歲數大,資曆老的有不少。可要說得先帝信任,常伴身邊的,還真一個沒有,包括三公在內。尤其先帝對葉歡,無人不知。
至於華育,以身相殉,就算他是內臣,也為人所欽佩。
說道此處,征東將軍麵上一派緬懷之色,真情流露。
“先帝有識人之明,歡今思之,尤是感懷,各位可記得當日小平津?”
最後三字,葉歡的音量提高了三度:“陛下蒙難,為內臣裹挾之時,黃總管,柳黃門,以殘缺之身,卻奮然與賊以死相拚,大丈夫之為,葉某慚愧啊……”
大公子連連搖頭,其情之真,其意之誠,令人動容。
天子想到當日,看了一眼二人,眼眶不禁微紅。
柳遲側首,黃池雙眼掛著淚珠,急忙用袍袖擦拭。
“我去,黃總管你可以啊,不過你擦早了,本公子還沒煽夠了。”葉歡心中暗道,就憑黃池現在的表現,夢戲裏也能演個主角。
“悅之,你當日身患重病,卻也無可奈何。”袁司空歎道,卻是真心實意。當年葉歡在關鍵時刻暴病,不光是司空,也是很多老臣的遺憾。
葉歡連連擺手:“司空,正因如此,歡才更為心痛!”
“哎,往事不必再提,迴首幾多風雨,之前種種,該要以此為戒。”
“其後葉某身入東都,仗天子洪福,僥幸得脫。世人皆以為乃歡之功,其實背後多有黃總管出力之處,有他掌管內宮,必能使內外和睦。”
“前有先帝之明,後有忠君之舉,似此言行,亦是內臣典範!”
“陛下,微臣多言,一切還當由陛下決斷。”說道最後,葉歡麵對天子。
“將軍所言極是,黃柳二人確是忠良,朕自今日始,當秉持祖訓。”劉辯不無感慨的道。
身為內臣,黃池在朝堂之上不能多言,一雙眼睛隻落在葉歡身上,目光熾熱。
大公子被看的有些吃不消,一禮之後迴到班中。
餘光掃過王允董承二人,前者的目光有些凝重。
朝議至此,大事已定,退朝之後,天子留了葉歡用膳。大臣們並不以為意,當年冠軍侯乃是少帝與陳留王的教習,如今後者前來,應有此義。
“君候,多謝君候仗義執言,奴婢實是心中感動,不知該如何言語。”到了中元閣,黃池柳遲皆深深一禮,前者出言語帶哽咽。
“行了,行了,你哭個錘子啊?在公在私,葉某都不會讓人欺負你!”
“嗯,奴婢就知道君候對奴婢是真情實感。”黃池不住點頭。
“真實你妹,你今後要真的像張讓趙忠等人一般,本公子弄不死你。”
說話之時,少帝劉辯帶著陳留王劉協到了,後者看見葉歡,快行幾步躬身為禮:“劉協見過葉博士。”
葉歡側身一讓:“陳留王,隻此一迴,下不為例。”
今天的劉協衣衫周整,精神振奮,與那日長亭所見,不可同日而語。
中元閣中,三人相聚,備述離別之事,與此同時,司徒府上。
“司徒,此次行事是承有所疏漏,未料葉悅之辭鋒如此犀利。但就內宮之事,以他之能,還可借題發揮,可大可小,卻不知為何?”董承麵有思索之色。
王允搖搖頭,歎道:“卻也怪不得你,世人皆知葉悅之統軍戰陣,唯霍景桓可比,但亦因其戰場之上太過耀眼,而有所忽略,不要忘了,他是晉陽葉家之後。”
董承聽了微微頷首,司徒說的不錯,如今葉歡坐論立議,已有當年葉公之風。
李大人心中暗爽,對大哥的佩服無以複加。
至於葉歡,則毫無得意之情,隻有警醒。
不是裝那啥,此次他準備妥當,又借天子司空之勢,有此局麵不足為喜。
而王允的深沉,喜怒不形於色,他知道,在朝堂,這便是強勁的對手!
李韜所想的那一幕,葉歡不是沒有想過,大鬧朝堂?他的拿手好戲。
可想想不對,本公子十五歲入邊軍,十幾年風雨,明年就三十了。
三十而立,豈能還似從前?朝堂之爭講的是含蓄,殺人與無形。內臣外戚之時?那不一樣,當時葉歡是天子的利劍,必要鋒利,此刻則要收斂鋒芒。
“主公,宮隻有一言,便是主公要以戰陣入朝爭。”眼看幽州刺史與別架之位塵埃落定,葉歡耳中卻想起了當日陳宮之言。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王叔父,讓我看看你有多大氣量。”
“陛下,微臣還有一事啟奏。”葉歡想著抱拳道。
“葉將軍有話,但說無妨。”天子此刻心情極好,想也不想便道。
“謝陛下,微臣先言,此番隻對事,不對人!”葉歡說話之間,麵容沉肅。
大臣們見了暗暗好奇,方才刺史之位何等之重?征東將軍卻不失灑脫風度。此刻卻如此嚴肅,想來他要言及之事,定是非同小可。
“大漢自高祖開國,便有祖訓,內臣不言外事,外臣不言內事,職責分明。”
“但昨日,歡受天子之命迎陳留王與郊外,卻有人以十常侍為禍就在不遠為名,阻攔宮中黃門令柳遲行事,此事歡思慮良久,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葉歡說著,眼光在眾人麵上掃過,大臣們多有茫然之色,唯有董承目光閃躲。
“十常侍確是奸佞誤國,但亦有所根由,當引以為戒,卻不能因噎廢食,以偏概全。更不能因此而違背曆朝之訓,否則禮數何在?法度何在?”
聽了葉歡之言,大臣們表現不一,有的微微頷首,亦有隱藏的不以為然。
天子和黃池柳遲則是心中頗為感激,也隻有葉歡敢於直言了。
“大人們心存顧忌,人之常情,歡不以為念,這才有對事不對人之言。”
“內宮總管黃池,黃門令柳遲,當年隨侍天子身邊,先帝稱之為善。與華內相一般,皆是誌慮忠純之人,絕不能與十常侍混為一談。”
葉歡言語之中提到先帝,提起華育,大臣之中麵露尊敬之人多了起來。
此時朝中大臣,比葉歡歲數大,資曆老的有不少。可要說得先帝信任,常伴身邊的,還真一個沒有,包括三公在內。尤其先帝對葉歡,無人不知。
至於華育,以身相殉,就算他是內臣,也為人所欽佩。
說道此處,征東將軍麵上一派緬懷之色,真情流露。
“先帝有識人之明,歡今思之,尤是感懷,各位可記得當日小平津?”
最後三字,葉歡的音量提高了三度:“陛下蒙難,為內臣裹挾之時,黃總管,柳黃門,以殘缺之身,卻奮然與賊以死相拚,大丈夫之為,葉某慚愧啊……”
大公子連連搖頭,其情之真,其意之誠,令人動容。
天子想到當日,看了一眼二人,眼眶不禁微紅。
柳遲側首,黃池雙眼掛著淚珠,急忙用袍袖擦拭。
“我去,黃總管你可以啊,不過你擦早了,本公子還沒煽夠了。”葉歡心中暗道,就憑黃池現在的表現,夢戲裏也能演個主角。
“悅之,你當日身患重病,卻也無可奈何。”袁司空歎道,卻是真心實意。當年葉歡在關鍵時刻暴病,不光是司空,也是很多老臣的遺憾。
葉歡連連擺手:“司空,正因如此,歡才更為心痛!”
“哎,往事不必再提,迴首幾多風雨,之前種種,該要以此為戒。”
“其後葉某身入東都,仗天子洪福,僥幸得脫。世人皆以為乃歡之功,其實背後多有黃總管出力之處,有他掌管內宮,必能使內外和睦。”
“前有先帝之明,後有忠君之舉,似此言行,亦是內臣典範!”
“陛下,微臣多言,一切還當由陛下決斷。”說道最後,葉歡麵對天子。
“將軍所言極是,黃柳二人確是忠良,朕自今日始,當秉持祖訓。”劉辯不無感慨的道。
身為內臣,黃池在朝堂之上不能多言,一雙眼睛隻落在葉歡身上,目光熾熱。
大公子被看的有些吃不消,一禮之後迴到班中。
餘光掃過王允董承二人,前者的目光有些凝重。
朝議至此,大事已定,退朝之後,天子留了葉歡用膳。大臣們並不以為意,當年冠軍侯乃是少帝與陳留王的教習,如今後者前來,應有此義。
“君候,多謝君候仗義執言,奴婢實是心中感動,不知該如何言語。”到了中元閣,黃池柳遲皆深深一禮,前者出言語帶哽咽。
“行了,行了,你哭個錘子啊?在公在私,葉某都不會讓人欺負你!”
“嗯,奴婢就知道君候對奴婢是真情實感。”黃池不住點頭。
“真實你妹,你今後要真的像張讓趙忠等人一般,本公子弄不死你。”
說話之時,少帝劉辯帶著陳留王劉協到了,後者看見葉歡,快行幾步躬身為禮:“劉協見過葉博士。”
葉歡側身一讓:“陳留王,隻此一迴,下不為例。”
今天的劉協衣衫周整,精神振奮,與那日長亭所見,不可同日而語。
中元閣中,三人相聚,備述離別之事,與此同時,司徒府上。
“司徒,此次行事是承有所疏漏,未料葉悅之辭鋒如此犀利。但就內宮之事,以他之能,還可借題發揮,可大可小,卻不知為何?”董承麵有思索之色。
王允搖搖頭,歎道:“卻也怪不得你,世人皆知葉悅之統軍戰陣,唯霍景桓可比,但亦因其戰場之上太過耀眼,而有所忽略,不要忘了,他是晉陽葉家之後。”
董承聽了微微頷首,司徒說的不錯,如今葉歡坐論立議,已有當年葉公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