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中常大夫李韜的第一次登場,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與之同時,他那句“頭懸梁,錐刺骨”也不脛而走,流行起來。
據說南山書院之中效法的學子極多,用過的都說好。
葉歡不禁更為讚歎賈詡的用人之準,隻要用對了地方,誰說不學無術之輩就一無是處?李公子的情商和尿性,便在朝堂上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張機擔任巡查使一事,作為葉歡的反製手法,目前隻有他和賈詡郭嘉二人知曉。此事還極有完善之處,大公子開個頭,鬼才毒士立刻就能種種演繹。
至於另一位軍師陳宮,最近則頗為神秘,甘寧也成了他的貼身侍從。
征東將軍府的書房之內,趙雲正襟危坐,讀書習字。
一根繩索穿過發髻,綁在橫梁之上,雙腿之見,則有尖銳的錐子……
“子龍啊,最近頗有進展,好好為之,定可超越公義。”看了看趙雲所書,葉歡讚道,子龍果然不缺苦功,那份讀書的認真和堅持,讓人動容。
“師兄,雲覺得還有不足,請師兄再從嚴督導。”趙雲正色道。
這般苦讀,對別人而言是苦事。但對他來說,卻是樂在其中。
尤其還有葉歡這樣得“名師”指點,更是之前從未想到過的。
“還要從嚴?子龍你可得想好了,不要到時說師兄狠心。”葉歡一愣,還有這種要求啦?不過他能感受到趙雲的誠意,此刻的子龍,猶如一塊海綿。
“師兄放心,雲絕不會如此。”趙雲斷然道,眼神堅定之極。
“好吧,待為兄想想,明日開始實行。”
“是。”後者說著,低下頭又開始專心讀書了。
“子龍這苦功,我都有點感動,要不給他加一點悟性?”葉歡心中暗道。
片刻之後,就見大公子從袖中取出一枚銅錢,拇指一挑,錢幣飛向空中……
與此同時,簡雍離開宛城,在雷薄的護送下抵達南陽。荊州刺史劉表排出主簿蒯良前來迎接,一路坦途到了襄陽之地。
城外五裏的長亭之內,荊州別駕寧遠親自在此相迎。
簡雍急忙上前行禮,一州別駕,出城迎接,這個待遇可不是衝著自己。
“憲和,悅之安好,恩師安好?我這多年不曾相見了。”
“別駕,葉公有書信相與,一切安好。”簡雍說著取出信件雙手呈遞。
寧遠整整衣冠,深深一躬,亦是雙手過頭接了過去。
珍而重之的收好信件,他微笑道:“憲和,使君已在府中相侯,請。”
進了襄陽城,簡雍眼前一亮,說起繁華,所過之處唯有這裏能與晉陽相較。
“憲和久在晉陽,不知眼前如何?”寧遠問道。
“荊襄之地,民生富足,皆使君與別架治政之功也。”
“憲和,如此之地,卻不能再遭兵禍。”
“別駕之言是也,故雍才受天子之命前來。”
寧遠一笑不再多言,荊州本就是他的故鄉,又在此為官多年,豈能不關心?
一行直奔刺史府,劉表帶著一眾官員以禮相待,治中蔡晟亦在當場。
設宴為簡雍接風,酒過三巡劉刺史方才相問。
“憲和,聞君前來先往宛城,不知可有所得?”
劉表發問,眾人盡皆留神,雖有江陵之戰的勝利,但劉表畢竟掌握荊州不久。袁術麾下戰力堅強,更因宗賊之事有不少內應,不可說無憂。
荊州之地,自多年前皇甫中郎和葉歡平叛江夏之後,黃巾動亂亦為受太多所害,一直安定到如今。安樂的日子過得久了,誰又願意再起刀兵?
簡雍聽了起身一禮:“迴稟使君,征東將軍親書與後將軍,詳說其中厲害。袁將軍已然同意,不會再加刀兵與荊州之地,同時南陽六縣亦可歸於使君。”
“憲和,坐下說話,不需如此,憲和一來,便消弭刀兵,表敬你一樽。”劉表聞言微微頷首,欣然舉酒道,他心中清楚,袁術可不是如此易與之輩。
“使君謬讚,此皆天子之令與征東將軍安排,雍不過一些言語罷了。”
聽了此言,在座麵上皆有喜色,原本不起刀兵已然大善,如今更還歸還六縣之地。征東將軍葉歡從無虛言,簡雍此語當足可為憑。
“使君。”簡雍放下酒樽又道:“大公子去晉陽之後,便即拜見天子,此刻已然入南山書院。公子天資聰穎,將軍亦極為欣賞,讓雍言及必會照應妥當。”
劉表擺擺手:“憲和,我當親書一封與悅之,當要從嚴督導才是。”
宴席之後,劉表又請簡雍到偏廳奉茶,此時就隻有他與寧遠相陪。至於蔡晟,那個治中他更多乃為蔡家掛個虛銜,邀請簡雍往家裏去,他便告辭了。
“憲和,後將軍劃出南陽南六縣之地,卻有何求?”上了香茶之後,劉表直入主題,南六縣雖不是什麽富足之地,但戰略位置卻頗為突出。
“使君,豫州張使君這幾年纏綿病榻,深感力不從心,怕辜負天子重托。日前已然上表陛下,請辭刺史之位……”
“哦,原來如此。”劉表聞言拈須沉吟起來,簡雍之言,葉歡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袁術讓出南陽六縣之地,為的便是可以順利登上刺史之位。
說到底,豫州與荊州這場交兵乃是私相攻伐,很可能會成為阻礙袁公路上位的理由。此時若是自己含糊其辭,便再無此事了。
簡雍捧茶輕輕吹拂,也不打攪劉表思慮。
“嗯,後將軍名門之後,之前又曾為國討賊,足可當其位也。”片刻之後劉表言道,有葉歡支持,袁術進位基本板上釘釘,他不如落個順水人情。
且觀征東將軍行事,之前在荊州之位上就與自己頗為默契。他派遣長子去晉陽,就是爭取進一步的支持,而如今這六縣之地,亦算葉歡的迴應。
“使君心胸博大,雍深感敬佩,迴去之後定會向天子盡言使君之意。”
“憲和,卻不知後將軍何時交割六縣之處?”寧遠一旁問道。
“使君,待雍歸時,使君可派人隨我前往接收即可。”
“好,憲和果然妥當,不過君不遠千裏而來,表亦要一盡地主之誼。”劉表欣然道。
與之同時,他那句“頭懸梁,錐刺骨”也不脛而走,流行起來。
據說南山書院之中效法的學子極多,用過的都說好。
葉歡不禁更為讚歎賈詡的用人之準,隻要用對了地方,誰說不學無術之輩就一無是處?李公子的情商和尿性,便在朝堂上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張機擔任巡查使一事,作為葉歡的反製手法,目前隻有他和賈詡郭嘉二人知曉。此事還極有完善之處,大公子開個頭,鬼才毒士立刻就能種種演繹。
至於另一位軍師陳宮,最近則頗為神秘,甘寧也成了他的貼身侍從。
征東將軍府的書房之內,趙雲正襟危坐,讀書習字。
一根繩索穿過發髻,綁在橫梁之上,雙腿之見,則有尖銳的錐子……
“子龍啊,最近頗有進展,好好為之,定可超越公義。”看了看趙雲所書,葉歡讚道,子龍果然不缺苦功,那份讀書的認真和堅持,讓人動容。
“師兄,雲覺得還有不足,請師兄再從嚴督導。”趙雲正色道。
這般苦讀,對別人而言是苦事。但對他來說,卻是樂在其中。
尤其還有葉歡這樣得“名師”指點,更是之前從未想到過的。
“還要從嚴?子龍你可得想好了,不要到時說師兄狠心。”葉歡一愣,還有這種要求啦?不過他能感受到趙雲的誠意,此刻的子龍,猶如一塊海綿。
“師兄放心,雲絕不會如此。”趙雲斷然道,眼神堅定之極。
“好吧,待為兄想想,明日開始實行。”
“是。”後者說著,低下頭又開始專心讀書了。
“子龍這苦功,我都有點感動,要不給他加一點悟性?”葉歡心中暗道。
片刻之後,就見大公子從袖中取出一枚銅錢,拇指一挑,錢幣飛向空中……
與此同時,簡雍離開宛城,在雷薄的護送下抵達南陽。荊州刺史劉表排出主簿蒯良前來迎接,一路坦途到了襄陽之地。
城外五裏的長亭之內,荊州別駕寧遠親自在此相迎。
簡雍急忙上前行禮,一州別駕,出城迎接,這個待遇可不是衝著自己。
“憲和,悅之安好,恩師安好?我這多年不曾相見了。”
“別駕,葉公有書信相與,一切安好。”簡雍說著取出信件雙手呈遞。
寧遠整整衣冠,深深一躬,亦是雙手過頭接了過去。
珍而重之的收好信件,他微笑道:“憲和,使君已在府中相侯,請。”
進了襄陽城,簡雍眼前一亮,說起繁華,所過之處唯有這裏能與晉陽相較。
“憲和久在晉陽,不知眼前如何?”寧遠問道。
“荊襄之地,民生富足,皆使君與別架治政之功也。”
“憲和,如此之地,卻不能再遭兵禍。”
“別駕之言是也,故雍才受天子之命前來。”
寧遠一笑不再多言,荊州本就是他的故鄉,又在此為官多年,豈能不關心?
一行直奔刺史府,劉表帶著一眾官員以禮相待,治中蔡晟亦在當場。
設宴為簡雍接風,酒過三巡劉刺史方才相問。
“憲和,聞君前來先往宛城,不知可有所得?”
劉表發問,眾人盡皆留神,雖有江陵之戰的勝利,但劉表畢竟掌握荊州不久。袁術麾下戰力堅強,更因宗賊之事有不少內應,不可說無憂。
荊州之地,自多年前皇甫中郎和葉歡平叛江夏之後,黃巾動亂亦為受太多所害,一直安定到如今。安樂的日子過得久了,誰又願意再起刀兵?
簡雍聽了起身一禮:“迴稟使君,征東將軍親書與後將軍,詳說其中厲害。袁將軍已然同意,不會再加刀兵與荊州之地,同時南陽六縣亦可歸於使君。”
“憲和,坐下說話,不需如此,憲和一來,便消弭刀兵,表敬你一樽。”劉表聞言微微頷首,欣然舉酒道,他心中清楚,袁術可不是如此易與之輩。
“使君謬讚,此皆天子之令與征東將軍安排,雍不過一些言語罷了。”
聽了此言,在座麵上皆有喜色,原本不起刀兵已然大善,如今更還歸還六縣之地。征東將軍葉歡從無虛言,簡雍此語當足可為憑。
“使君。”簡雍放下酒樽又道:“大公子去晉陽之後,便即拜見天子,此刻已然入南山書院。公子天資聰穎,將軍亦極為欣賞,讓雍言及必會照應妥當。”
劉表擺擺手:“憲和,我當親書一封與悅之,當要從嚴督導才是。”
宴席之後,劉表又請簡雍到偏廳奉茶,此時就隻有他與寧遠相陪。至於蔡晟,那個治中他更多乃為蔡家掛個虛銜,邀請簡雍往家裏去,他便告辭了。
“憲和,後將軍劃出南陽南六縣之地,卻有何求?”上了香茶之後,劉表直入主題,南六縣雖不是什麽富足之地,但戰略位置卻頗為突出。
“使君,豫州張使君這幾年纏綿病榻,深感力不從心,怕辜負天子重托。日前已然上表陛下,請辭刺史之位……”
“哦,原來如此。”劉表聞言拈須沉吟起來,簡雍之言,葉歡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袁術讓出南陽六縣之地,為的便是可以順利登上刺史之位。
說到底,豫州與荊州這場交兵乃是私相攻伐,很可能會成為阻礙袁公路上位的理由。此時若是自己含糊其辭,便再無此事了。
簡雍捧茶輕輕吹拂,也不打攪劉表思慮。
“嗯,後將軍名門之後,之前又曾為國討賊,足可當其位也。”片刻之後劉表言道,有葉歡支持,袁術進位基本板上釘釘,他不如落個順水人情。
且觀征東將軍行事,之前在荊州之位上就與自己頗為默契。他派遣長子去晉陽,就是爭取進一步的支持,而如今這六縣之地,亦算葉歡的迴應。
“使君心胸博大,雍深感敬佩,迴去之後定會向天子盡言使君之意。”
“憲和,卻不知後將軍何時交割六縣之處?”寧遠一旁問道。
“使君,待雍歸時,使君可派人隨我前往接收即可。”
“好,憲和果然妥當,不過君不遠千裏而來,表亦要一盡地主之誼。”劉表欣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