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刺史出言,少帝劉辯連連頷首,他對李韜這個便宜大舅子的印象本就不錯。而且方才他亦是為了自己說話,更是有理有據。
“文卿之言是也,李卿清廉愛民之名,朕亦有耳聞。”
“陛下太過誇獎了,微臣為天子效力,這一切都是應該做的。”
看看李韜,堂上諸人反應不一,這小子怎麽看都不像個勤政的好官。可看上去沒有用啊,人家的成績擺在那裏,沒聽文刺史說嘛,隨時備查。
董承深吸一口氣,壓製心頭的不爽,又出言道:“李大夫所言查清災情之時,似乎不太信三地刺史之言啊?莫非幾位使君還會欺瞞陛下不成。”
葉歡聞言卻是笑了,李韜雖然不學無術,但那張嘴還是挺厲害的,加上……
“欺瞞陛下?董大人有此疑慮,那真的要好好調查一番。”
“你,我何時有此疑慮了,三位大人都是陛下親選,豈能疑之?”董承聽了胡須飄動,你是故意的吧?當下看著李韜厲聲道。
後者見狀“渾身一顫”,不禁退了一步,卻還是“倔強”的道:“三位使君還未上書,董大人你就知道的這麽清楚?你那位故人也太厲害了吧。”
“這……”董承一時語塞。
“李大夫,董大人說的是假如,其言亦是愛惜百姓。”侍禦史王通說話了。
“哦,原來是假如啊。”李韜恍然大悟一拍腦袋。
“董大人,王大人說你說的都是假如,是不是啊。”
“自然,老夫豈會妄言,百姓受災,要救之自然要趁早。”
“可是假如也不行啊。”李韜脖子一梗。
“我經常和族中子弟說起,假如你們作奸犯科,調戲小娘子……”
“咳。”這一迴輪到袁太傅咳嗽了。
“我去子寧,你這是有了小娘子的病了嘛?天子麵前也說。”葉歡暗道。
“陛下,微臣一時心急,失禮了。”李韜急忙行禮,又拍了拍自己麵頰。
“嗯,各位大人麵前,確是有些失禮,下不為例。”劉辯點點頭道。
“微臣的意思是,沒有發生的事情可以假如,已經發生的當然不行,必須查清。此乃朝堂之上,天子麵前,我等臣子言必有據,豈能假如?”
“你!”董承雙眉一揚,李韜此言就有些誅心了。
“啊……”李大夫被“嚇”的又後退兩步,到了文玨身邊。
“董大人你別生氣啊,韜不過說實話而已,你這樣,我怎麽說?”李韜說著一副很是委屈的樣子,兩隻眼睛弱弱的看向董承。
但下一句話,又讓車騎將軍差點暴走。
“哦,董大人你如此生氣,莫非有什麽緣故?”李韜縮在文玨背後道。
“你……”董承一時有上前打人的衝動,這家夥太欠了。
“陛下,微臣亦隻是為朝廷,為天子著想,豈有他意?李大夫此言過分了。”
不等天子說話,李韜又跳了出來,文刺史連連搖頭,你這兒拿我當柱子了?
“陛下,微臣末進後學,對各位前輩極為尊敬,豈有此意。”
此言一出,堂上搖頭的大臣更多,什麽特麽的末進後學,簡直不學無術。
唯有葉歡不動聲色,這就是李公子的真實水平,乃本色出演。
劉辯亦是深吸一口氣,正色道:“車騎將軍一心為國,朕自知之,李大夫不可如此,待朝後要給大人賠禮才是。”
“微臣遵旨。”李韜接得飛快。
“李大夫,是末學後進,朝堂之上,不能讓各位大人們笑話。”
“是,陛下說的是,微臣以前讀書不怎麽用心,今日聽了陛下之言,迴去之後一定頭懸梁,錐刺骨,日夜苦讀,不再施禮。”李韜誠懇的道。
“頭懸梁,錐刺骨?李卿你此言何意?”少帝問出了很多人的疑問。
“哦,就是把頭發綁在房梁之上,瞌睡一低頭就扯,然後再……”李韜振振有詞的解釋起來,大哥說的故事他向來記得清楚。
大臣們聞言不由頷首,這個讀書的方法卻是極好,可你真能做到嗎?
“嗯,原來如此,李卿此言極是,讀書就該有苦功……”
董承一旁聽不下去了,怎麽著,你們還聊上天呢?
“陛下,方才文刺史言及李大夫善於治政,那以大夫之見又該如何?”
“董車騎所言有理,子寧,如何對之。”天子直接稱了李韜表字。
“陛下說的是,倘若百姓受災而陛下不問,確是不妥。可總得先弄清多少人受災,需要多少糧食,又如何運輸,這才是道理啊。”
“說得好,李卿不愧百姓讚譽之人。”少帝讚了一句,又看向董承。
“嗯……”董車騎清清嗓子:“李大夫之言不無道理,那就等訊報到了再言。”
“既然如此,此事便容後再議。”少帝一笑道。
賑災之論暫且告一段落,又談論了一番政事之後,天子便就散朝。
李韜一本正經的來到了車騎將軍身前,躬身為禮。
“董大人,我奉天子之命給您道歉,言語有所得罪了。”
董承根本不想理他,可此事眾目睽睽之下,又豈能失了風度?
當下伸手很隨便的一扶李韜袍袖,搖頭道:“以後謹言慎行便是。”
“多謝大人教導。”後者一臉誠意,似乎對車騎將軍眼中嘲諷視而不見。
接下來,李韜用力撣了撣自己的袍袖,卻正是方才董承所扶之處。這才昂首闊步而去,看那形容之見卻哪兒有半點愧疚的意思?
董承僵立當場,胡須又被唿吸吹動,你這個紈絝,到底是誰教你的?
“我去你看我做什麽?又不是我教的。”見董承眼光看向自己,葉歡心裏想著,麵上也是一副我什麽都不知道的表情,出殿去了。
當時劉辯還未走到屏風之後,見了這一幕,急忙快行幾步消失不見。到了後殿,他卻是展顏一笑,對身邊的柳遲道:“這李大夫頗有意思啊。”
“陛下,奴婢不該多言,可方才董車騎質問陛下之時,我也想說話。”
“休得亂言,董車騎乃朝中老臣,怕是一時情急而已。”劉辯輕斥道。
“文卿之言是也,李卿清廉愛民之名,朕亦有耳聞。”
“陛下太過誇獎了,微臣為天子效力,這一切都是應該做的。”
看看李韜,堂上諸人反應不一,這小子怎麽看都不像個勤政的好官。可看上去沒有用啊,人家的成績擺在那裏,沒聽文刺史說嘛,隨時備查。
董承深吸一口氣,壓製心頭的不爽,又出言道:“李大夫所言查清災情之時,似乎不太信三地刺史之言啊?莫非幾位使君還會欺瞞陛下不成。”
葉歡聞言卻是笑了,李韜雖然不學無術,但那張嘴還是挺厲害的,加上……
“欺瞞陛下?董大人有此疑慮,那真的要好好調查一番。”
“你,我何時有此疑慮了,三位大人都是陛下親選,豈能疑之?”董承聽了胡須飄動,你是故意的吧?當下看著李韜厲聲道。
後者見狀“渾身一顫”,不禁退了一步,卻還是“倔強”的道:“三位使君還未上書,董大人你就知道的這麽清楚?你那位故人也太厲害了吧。”
“這……”董承一時語塞。
“李大夫,董大人說的是假如,其言亦是愛惜百姓。”侍禦史王通說話了。
“哦,原來是假如啊。”李韜恍然大悟一拍腦袋。
“董大人,王大人說你說的都是假如,是不是啊。”
“自然,老夫豈會妄言,百姓受災,要救之自然要趁早。”
“可是假如也不行啊。”李韜脖子一梗。
“我經常和族中子弟說起,假如你們作奸犯科,調戲小娘子……”
“咳。”這一迴輪到袁太傅咳嗽了。
“我去子寧,你這是有了小娘子的病了嘛?天子麵前也說。”葉歡暗道。
“陛下,微臣一時心急,失禮了。”李韜急忙行禮,又拍了拍自己麵頰。
“嗯,各位大人麵前,確是有些失禮,下不為例。”劉辯點點頭道。
“微臣的意思是,沒有發生的事情可以假如,已經發生的當然不行,必須查清。此乃朝堂之上,天子麵前,我等臣子言必有據,豈能假如?”
“你!”董承雙眉一揚,李韜此言就有些誅心了。
“啊……”李大夫被“嚇”的又後退兩步,到了文玨身邊。
“董大人你別生氣啊,韜不過說實話而已,你這樣,我怎麽說?”李韜說著一副很是委屈的樣子,兩隻眼睛弱弱的看向董承。
但下一句話,又讓車騎將軍差點暴走。
“哦,董大人你如此生氣,莫非有什麽緣故?”李韜縮在文玨背後道。
“你……”董承一時有上前打人的衝動,這家夥太欠了。
“陛下,微臣亦隻是為朝廷,為天子著想,豈有他意?李大夫此言過分了。”
不等天子說話,李韜又跳了出來,文刺史連連搖頭,你這兒拿我當柱子了?
“陛下,微臣末進後學,對各位前輩極為尊敬,豈有此意。”
此言一出,堂上搖頭的大臣更多,什麽特麽的末進後學,簡直不學無術。
唯有葉歡不動聲色,這就是李公子的真實水平,乃本色出演。
劉辯亦是深吸一口氣,正色道:“車騎將軍一心為國,朕自知之,李大夫不可如此,待朝後要給大人賠禮才是。”
“微臣遵旨。”李韜接得飛快。
“李大夫,是末學後進,朝堂之上,不能讓各位大人們笑話。”
“是,陛下說的是,微臣以前讀書不怎麽用心,今日聽了陛下之言,迴去之後一定頭懸梁,錐刺骨,日夜苦讀,不再施禮。”李韜誠懇的道。
“頭懸梁,錐刺骨?李卿你此言何意?”少帝問出了很多人的疑問。
“哦,就是把頭發綁在房梁之上,瞌睡一低頭就扯,然後再……”李韜振振有詞的解釋起來,大哥說的故事他向來記得清楚。
大臣們聞言不由頷首,這個讀書的方法卻是極好,可你真能做到嗎?
“嗯,原來如此,李卿此言極是,讀書就該有苦功……”
董承一旁聽不下去了,怎麽著,你們還聊上天呢?
“陛下,方才文刺史言及李大夫善於治政,那以大夫之見又該如何?”
“董車騎所言有理,子寧,如何對之。”天子直接稱了李韜表字。
“陛下說的是,倘若百姓受災而陛下不問,確是不妥。可總得先弄清多少人受災,需要多少糧食,又如何運輸,這才是道理啊。”
“說得好,李卿不愧百姓讚譽之人。”少帝讚了一句,又看向董承。
“嗯……”董車騎清清嗓子:“李大夫之言不無道理,那就等訊報到了再言。”
“既然如此,此事便容後再議。”少帝一笑道。
賑災之論暫且告一段落,又談論了一番政事之後,天子便就散朝。
李韜一本正經的來到了車騎將軍身前,躬身為禮。
“董大人,我奉天子之命給您道歉,言語有所得罪了。”
董承根本不想理他,可此事眾目睽睽之下,又豈能失了風度?
當下伸手很隨便的一扶李韜袍袖,搖頭道:“以後謹言慎行便是。”
“多謝大人教導。”後者一臉誠意,似乎對車騎將軍眼中嘲諷視而不見。
接下來,李韜用力撣了撣自己的袍袖,卻正是方才董承所扶之處。這才昂首闊步而去,看那形容之見卻哪兒有半點愧疚的意思?
董承僵立當場,胡須又被唿吸吹動,你這個紈絝,到底是誰教你的?
“我去你看我做什麽?又不是我教的。”見董承眼光看向自己,葉歡心裏想著,麵上也是一副我什麽都不知道的表情,出殿去了。
當時劉辯還未走到屏風之後,見了這一幕,急忙快行幾步消失不見。到了後殿,他卻是展顏一笑,對身邊的柳遲道:“這李大夫頗有意思啊。”
“陛下,奴婢不該多言,可方才董車騎質問陛下之時,我也想說話。”
“休得亂言,董車騎乃朝中老臣,怕是一時情急而已。”劉辯輕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