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房中,劉辯大口吃著飯菜,葉歡就在一旁陪著,在黃池看來,畫麵十分和諧。
咽下最後一口,少帝忽然想起了一件事,看著葉歡卻稍稍有些猶豫。
“師傅,朕有件事也想單獨和你談。”
“哦?什麽事陛下盡管說。”
“就是,就是……”劉辯有點扭捏,一會兒方道:“是皇姐的事情。”
“公主?”葉歡一愣,看著一旁的黃池也在微微點頭,他隱約猜到了什麽。
“皇姐對師傅你一片癡心,可礙於身份又是不能,終日以淚洗麵,朕看的難受。”
葉歡搖了搖頭:“上下有別,然亦奈何?”
劉辯也搖搖頭:“上下固然有別,但我有辦法,我不願見皇姐如此,師傅才是最好的歸宿。”
“陛下有什麽辦法?”葉歡來了興趣,倒不是因為公主,他的身份是不可能做駙馬的。
少帝話到嘴邊,又是猶豫再三,最後才咬咬牙道:“皇姐是公主,師傅你是朝中重臣,又有正室夫人,此事當然不可。不過朕為天子,卻能讓皇姐做不成公主!”
“你說什麽?”葉歡雙眼陡然瞪大,卻把劉辯嚇得一哆嗦。
“陛下,微臣施禮,不過陛下之言也太過驚人了。”葉歡忙道,眼光不禁看向黃池。
後者報之以苦笑,微微搖頭。
“師傅你聽我說,設若當日在小平津,皇姐沒有逃出去,迴到洛陽,朕想都不敢想。種種艱難,朕與皇姐都是死過一迴的人,更不在乎了。”
葉歡亦是苦笑:“陛下,你說重點好嗎?”
劉辯不以為意:“因此我就想著怎麽讓皇姐不再是公主,還真被我想出來了。”
看著少帝眼中一閃而過的得意,大公子豎起大拇指:“厲害,臣願聞其詳。”
“師傅,左道長在青城山極有聲望,信者頗多,他又有功績與大漢,朕就想封道長為青城師君,彰顯其名。”劉辯侃侃道來。
“然後呢?”葉歡問道,這事情,越來越奇怪了,我隻聽說過張師君。
“然後再讓皇姐拜入左道長門下修道,如此一來便是出世,公主身份自然便無。”
葉歡翻個白眼,這你都能想得出來?誰教的?
“當然是你!”四個金光大字出現在大公子麵前。
“去去去,有你什麽事兒啊?”
“陛下,如此可是對公主聲名有損呐。”葉歡正色道。
劉辯一揮袍袖:“不會,皇姐是為母後祈福而出世,孝心可嘉。”
葉歡深吸一口氣,如此跳脫的做法,玉佩哥說的不錯,還真是受自己影響。
他側頭再度看向黃池,眼光若有深意。
“辦法是陛下想的,奴婢就是出了一點小主意。”黃池不再隱瞞。
“君侯,奴婢也不願見公主如此,到了晉陽你就跟她見過一麵。公主天天憂歎,如此下去怎麽得了?”黃池頗為動情的道:“公主那份心情,奴婢亦有所感。”
大公子聞言,周身不由湧起寒意,說別人就說別人吧,你那眼神,誰受得了?
“陛下,你也知道微臣家中妻妾眾多,實在是……”
“君侯,那又如何,公主對你情根深種,她不在乎,嗯,奴婢也不在乎。”
“我去,黃門令你有點過分啊。”葉歡心中暗道,卻是無言以對。
半晌之後方才出言:“黃門令,你有這些本事,多幫著陛下為大漢江山出主意。”
“是,君侯教訓的事,此事過後,奴婢必定一心一意。”
“陛下,公主自己也是這般想法?”
“師傅,你還不清楚嗎?從你第一次進宮,到在朝堂之上大罵……”
葉歡右手一抬:“行行,茲事體大,容微臣想想。目下之事,皇後為重,黃門令,你可要做的周周正正才是。”
黃池正要答話,卻是一陣腳步聲傳來:“前將軍,李雲有要事稟報。”
不等葉歡迴答,劉辯便道:“請李雲來說。”
黃池暗暗點頭,君侯一再讓他嚴掌宮規,自己則一向以身作則。
內臣聞言去了,不一會兒李雲的聲音在門外響起。
“陛下,將軍,張遼將軍傳來急報,他們迴軍之時,找到了柳黃門,性命無礙。”
屋中三人聞言一愣,隨即皆是麵露喜色,其中又以黃池為最。
“好,黃門令記得提醒朕,張遼典韋張飛三將軍討賊有功,定要嘉獎。”
“是!”黃池欣然領命。
葉歡點點頭:“陛下,柳黃門忠貞,當要宣召天下,忠心之人必得天佑。”
劉辯微微頷首,他聽出了前將軍的言外之意。
見過少帝,商量好了何後之事,葉歡這才迴到家中。
大門之處,葉公與鄭公還有左慈都在門前相迎。上一次聯手揣測天機,左道長便在晉陽休養,三人經常一處,卻成了知交好友。
葉歡下馬上前,整頓衣冠躬身行禮:“葉歡見過爹爹,鄭公,左道長。”
鄭玄左慈笑容滿麵,葉公麵上亦有欣然,點點頭道:“先去見你祖母母親,晚間書房用飯,為父有事要問你。”
“是!”大公子心道,我卻還有一件要事要和左道長說。
劉辯和黃池的想法給了葉歡一個提醒,作為華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什麽我們就不能宣揚四海?左慈修為精深,見識廣博,又有聲望,還要勝過張師君不少。
比起此時已經在大漢傳揚的佛教,華夏道派少了完整的體係和理論,因此在吸引信眾上不如對方。可有自己在,又有什麽不可能?一個強大的大漢,此亦是不可或缺。
往祖母院落的路上,袁鸞帶著一眾前來相迎。
看著愛妻眼中驚喜背後的淡淡憂慮,葉歡上前握住對方柔夷,輕聲言道。
“鸞兒放心,嶽父嶽母身在洛陽,卻是無恙,找個時機,一定將他們接來。”
袁鸞聞言一喜,不僅僅是因為父母之事,還因夫君能一眼看出她的心事。
“夫君,你為國家不惜犯險,妾身知道那是大義。隻是世人常言,夫妻一體,還望夫君之後不要對妾身隱瞞,妾身也絕不會誤了夫君大事。”袁鸞認真的道。
看著妻子和一眾妾室的眼神,葉歡點了點頭,這應該是最後一次了。
咽下最後一口,少帝忽然想起了一件事,看著葉歡卻稍稍有些猶豫。
“師傅,朕有件事也想單獨和你談。”
“哦?什麽事陛下盡管說。”
“就是,就是……”劉辯有點扭捏,一會兒方道:“是皇姐的事情。”
“公主?”葉歡一愣,看著一旁的黃池也在微微點頭,他隱約猜到了什麽。
“皇姐對師傅你一片癡心,可礙於身份又是不能,終日以淚洗麵,朕看的難受。”
葉歡搖了搖頭:“上下有別,然亦奈何?”
劉辯也搖搖頭:“上下固然有別,但我有辦法,我不願見皇姐如此,師傅才是最好的歸宿。”
“陛下有什麽辦法?”葉歡來了興趣,倒不是因為公主,他的身份是不可能做駙馬的。
少帝話到嘴邊,又是猶豫再三,最後才咬咬牙道:“皇姐是公主,師傅你是朝中重臣,又有正室夫人,此事當然不可。不過朕為天子,卻能讓皇姐做不成公主!”
“你說什麽?”葉歡雙眼陡然瞪大,卻把劉辯嚇得一哆嗦。
“陛下,微臣施禮,不過陛下之言也太過驚人了。”葉歡忙道,眼光不禁看向黃池。
後者報之以苦笑,微微搖頭。
“師傅你聽我說,設若當日在小平津,皇姐沒有逃出去,迴到洛陽,朕想都不敢想。種種艱難,朕與皇姐都是死過一迴的人,更不在乎了。”
葉歡亦是苦笑:“陛下,你說重點好嗎?”
劉辯不以為意:“因此我就想著怎麽讓皇姐不再是公主,還真被我想出來了。”
看著少帝眼中一閃而過的得意,大公子豎起大拇指:“厲害,臣願聞其詳。”
“師傅,左道長在青城山極有聲望,信者頗多,他又有功績與大漢,朕就想封道長為青城師君,彰顯其名。”劉辯侃侃道來。
“然後呢?”葉歡問道,這事情,越來越奇怪了,我隻聽說過張師君。
“然後再讓皇姐拜入左道長門下修道,如此一來便是出世,公主身份自然便無。”
葉歡翻個白眼,這你都能想得出來?誰教的?
“當然是你!”四個金光大字出現在大公子麵前。
“去去去,有你什麽事兒啊?”
“陛下,如此可是對公主聲名有損呐。”葉歡正色道。
劉辯一揮袍袖:“不會,皇姐是為母後祈福而出世,孝心可嘉。”
葉歡深吸一口氣,如此跳脫的做法,玉佩哥說的不錯,還真是受自己影響。
他側頭再度看向黃池,眼光若有深意。
“辦法是陛下想的,奴婢就是出了一點小主意。”黃池不再隱瞞。
“君侯,奴婢也不願見公主如此,到了晉陽你就跟她見過一麵。公主天天憂歎,如此下去怎麽得了?”黃池頗為動情的道:“公主那份心情,奴婢亦有所感。”
大公子聞言,周身不由湧起寒意,說別人就說別人吧,你那眼神,誰受得了?
“陛下,你也知道微臣家中妻妾眾多,實在是……”
“君侯,那又如何,公主對你情根深種,她不在乎,嗯,奴婢也不在乎。”
“我去,黃門令你有點過分啊。”葉歡心中暗道,卻是無言以對。
半晌之後方才出言:“黃門令,你有這些本事,多幫著陛下為大漢江山出主意。”
“是,君侯教訓的事,此事過後,奴婢必定一心一意。”
“陛下,公主自己也是這般想法?”
“師傅,你還不清楚嗎?從你第一次進宮,到在朝堂之上大罵……”
葉歡右手一抬:“行行,茲事體大,容微臣想想。目下之事,皇後為重,黃門令,你可要做的周周正正才是。”
黃池正要答話,卻是一陣腳步聲傳來:“前將軍,李雲有要事稟報。”
不等葉歡迴答,劉辯便道:“請李雲來說。”
黃池暗暗點頭,君侯一再讓他嚴掌宮規,自己則一向以身作則。
內臣聞言去了,不一會兒李雲的聲音在門外響起。
“陛下,將軍,張遼將軍傳來急報,他們迴軍之時,找到了柳黃門,性命無礙。”
屋中三人聞言一愣,隨即皆是麵露喜色,其中又以黃池為最。
“好,黃門令記得提醒朕,張遼典韋張飛三將軍討賊有功,定要嘉獎。”
“是!”黃池欣然領命。
葉歡點點頭:“陛下,柳黃門忠貞,當要宣召天下,忠心之人必得天佑。”
劉辯微微頷首,他聽出了前將軍的言外之意。
見過少帝,商量好了何後之事,葉歡這才迴到家中。
大門之處,葉公與鄭公還有左慈都在門前相迎。上一次聯手揣測天機,左道長便在晉陽休養,三人經常一處,卻成了知交好友。
葉歡下馬上前,整頓衣冠躬身行禮:“葉歡見過爹爹,鄭公,左道長。”
鄭玄左慈笑容滿麵,葉公麵上亦有欣然,點點頭道:“先去見你祖母母親,晚間書房用飯,為父有事要問你。”
“是!”大公子心道,我卻還有一件要事要和左道長說。
劉辯和黃池的想法給了葉歡一個提醒,作為華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什麽我們就不能宣揚四海?左慈修為精深,見識廣博,又有聲望,還要勝過張師君不少。
比起此時已經在大漢傳揚的佛教,華夏道派少了完整的體係和理論,因此在吸引信眾上不如對方。可有自己在,又有什麽不可能?一個強大的大漢,此亦是不可或缺。
往祖母院落的路上,袁鸞帶著一眾前來相迎。
看著愛妻眼中驚喜背後的淡淡憂慮,葉歡上前握住對方柔夷,輕聲言道。
“鸞兒放心,嶽父嶽母身在洛陽,卻是無恙,找個時機,一定將他們接來。”
袁鸞聞言一喜,不僅僅是因為父母之事,還因夫君能一眼看出她的心事。
“夫君,你為國家不惜犯險,妾身知道那是大義。隻是世人常言,夫妻一體,還望夫君之後不要對妾身隱瞞,妾身也絕不會誤了夫君大事。”袁鸞認真的道。
看著妻子和一眾妾室的眼神,葉歡點了點頭,這應該是最後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