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聞言心中一凜,再見葉歡,眼光又是直勾勾的看向自己。
“幹什麽?你還讓不讓人說話了?”廷尉心中叫苦。
“對,我等就是怕皇後擔不起江山之重,會失陛下之望。”想了想他還是言道。
本來準備與劉寬辯論一番,誰知老太尉問過他,卻看向了司空袁逢。
“袁司空,尊意是天子生前未立太子,此時無論大皇子還是二皇子都有不順?”
“文饒公,擔當江山之重,還需好生斟酌。”後者沉吟半晌方道。
“那各位還有何顧慮,盡管言之,集思廣益方能取長補短。”劉寬撚須道。
這一下有了次序,大臣們說話也輕鬆了許多,不少人都說出了心中所想。
老太尉靜靜聆聽,不置可否,時不時輕拈一下胡須,狀甚悠然。
梁頫還想再強調一下,但沒等他開口,葉歡卻是雙目如電的射來。
“算了,算了,反正李廷尉也說了,今天我惹不起你。”梁太祝隻能偃旗息鼓。
等到眾人各抒己見,再無人出言之後,老太尉才緩緩的道:
“諸位之見不外有三,其一擔心皇後難荷江山之重,其二顧忌昨日宮中之事重演,這其三嘛,便是大漢外患未除,需得保證朝堂安定,再謀天下太平。”
太尉崔烈聞言首先頷首,袁司徒緊隨其後,眾人亦跟著點頭。
“老夫聽諸位之言皆是有理,但要保朝堂安定,皇後當政乃最為穩定之法。有盧中郎統領禁軍,葉平北率領西園,又有何人可再禍亂東都?”
“江山之重,此為必要,任誰也不能輕忽。皇後代政的確未必周全,可若輔以似太尉,司徒,廷尉這般重臣,凡事細細議及,豈不是兩全其美?”
“各位放心,此言是老夫所出,寬絕不會身在其中,輔政人選,自是眾人商議。”
大臣們聞言亦是眼中一亮,此倒不失為辦法,輔政之臣,亦可牽製皇後。
曹操不由看了葉歡一眼,大公子是坦然相對,那眼光的意思就是不是我的主意。
見大家安靜了很長時間卻無人出言,劉寬又道:“國不可一日無主,老夫覺得此事已經可以細細商議了,各位選出輔政人選,再往毓秀宮請皇後代政。”
李吉梁頫對視一眼,皆是眉頭微揚。看今日形勢,劉寬之言已經得到了太尉和司徒的支持,其餘大臣們似乎也無異議,他們若是再提?倒不如爭取輔政之位。
葉歡冷眼旁觀,看著一眾大臣麵上神情的變化,再想起太尉昨日在司徒府中和自己的耳語。不由心中暗歎薑到底還是老的辣,此刻的焦點已經轉化到人選上了。
“朝堂相爭,除了權謀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妥協,內中卻有千變萬化,值得深思。”
大公子心中不無感慨,這輔政之法乃是自己提出,到了老師口中卻成了他的想法。劉寬此舉便是出於對自己的保護之意,且老師德高望重,更是順理成章。
果不其然,接下來的朝議成了輔政大臣的探討和人選的爭奪,其激烈程度一點也不比剛才遜色。而此時,老太尉再不發一言,給人的感覺就是一片公心。
“k.o!”葉歡心中默念,眼前的爭執已經與他無幹,主要目的達成就行。
上元閣的這番朝議又足足繼續了一個多時辰,最後確定了太尉崔烈,司徒袁隗,中郎盧植,廷尉李吉以及禦史秦華這五人組,重臣之中,清流占據了上風。
但內臣並非沒有所得,至少李吉在人選之中,且最為重要的一點則是大皇子沒有立刻繼位。那邊意味著他們今後還有機會,至於禦史秦華,則是公認的剛直。
司空袁逢稍稍有些失落,可他心中清楚,自己一來閱曆還淺。二來隻要有兄長袁隗在,他便難入輔政之列,但今後,還需看天下之變。
眾人商議完成,又請書記官錄之成文,五人便前往毓秀宮與皇後商議。
何後對此很是欣然,稍稍推辭之後亦認可了大臣們的商議。
於是靈帝身後,大漢以皇後代政,大臣輔政的形式暫時確定下來,待得皇子長成,再行歸權。
作為第一個提出以皇後代政的曹操,何後自然不會薄待。加之為平南將軍領休城侯,輔佐盧植統領禁軍,原本西園的典軍校尉一職由馮芳頂替,調淳於瓊為助軍左校尉。
至於立下大功的葉歡,皇後本欲加之為征北大將軍!卻是司徒袁隗進言,葉平北自討賊以來,數度升遷,此時天下未定,待其再建功勳不遲。
後然其言,亦對葉歡厚加撫慰,經此一事,何後對葉歡的信任更上了一個台階。
天子的喪事按禮持續之中,大將軍何進一時沒了聲音,朝中何後代政,重臣議事也頗為和諧。
大漢東都暫時安定下來,可內臣外戚也都在暗中謀劃,風雨仍舊未過。
半月之後,涼州鎮將董卓收到了何進的八百裏快馬密傳,開始整合人馬。
與此同時,並州晉陽,並州牧丁原也得到了大將軍的傳書。
書房之內,丁州牧麵有凝重之色,案頭的信件早就被他收起。
必要之時起兵洛陽?可他手中又有多少人馬?除了一些郡國,護烏桓所部和邊軍他這個州牧根本調不動。
不單單如此,行政方麵亦有困擾,葉家和葉歡在並州的影響力實在太大!且這幾年前任劉刊治政有方,他要想在短時間內拿出成績收攏人心,談何容易?
“義父!孩兒求見。”此時屋外一個雄壯的聲音響起,透著興奮之意。
丁原皺起的眉頭舒展開來,自己這個義子,可能是來到並州最大的收獲。
“奉先我兒,快進來。”丁州牧笑著言道。
大門打開,一人昂首闊步帶風而入!但見他身長九尺掛零,生得是劍眉星目,猿臂蜂腰!此刻一身披掛,無比英風銳氣,雙目炯炯有神,臂彎之上,居然掛著一隻斑斕猛虎!
丁原見了一驚,隨即才見那虎頭軟軟的垂下,早就死去多時了。
“幹什麽?你還讓不讓人說話了?”廷尉心中叫苦。
“對,我等就是怕皇後擔不起江山之重,會失陛下之望。”想了想他還是言道。
本來準備與劉寬辯論一番,誰知老太尉問過他,卻看向了司空袁逢。
“袁司空,尊意是天子生前未立太子,此時無論大皇子還是二皇子都有不順?”
“文饒公,擔當江山之重,還需好生斟酌。”後者沉吟半晌方道。
“那各位還有何顧慮,盡管言之,集思廣益方能取長補短。”劉寬撚須道。
這一下有了次序,大臣們說話也輕鬆了許多,不少人都說出了心中所想。
老太尉靜靜聆聽,不置可否,時不時輕拈一下胡須,狀甚悠然。
梁頫還想再強調一下,但沒等他開口,葉歡卻是雙目如電的射來。
“算了,算了,反正李廷尉也說了,今天我惹不起你。”梁太祝隻能偃旗息鼓。
等到眾人各抒己見,再無人出言之後,老太尉才緩緩的道:
“諸位之見不外有三,其一擔心皇後難荷江山之重,其二顧忌昨日宮中之事重演,這其三嘛,便是大漢外患未除,需得保證朝堂安定,再謀天下太平。”
太尉崔烈聞言首先頷首,袁司徒緊隨其後,眾人亦跟著點頭。
“老夫聽諸位之言皆是有理,但要保朝堂安定,皇後當政乃最為穩定之法。有盧中郎統領禁軍,葉平北率領西園,又有何人可再禍亂東都?”
“江山之重,此為必要,任誰也不能輕忽。皇後代政的確未必周全,可若輔以似太尉,司徒,廷尉這般重臣,凡事細細議及,豈不是兩全其美?”
“各位放心,此言是老夫所出,寬絕不會身在其中,輔政人選,自是眾人商議。”
大臣們聞言亦是眼中一亮,此倒不失為辦法,輔政之臣,亦可牽製皇後。
曹操不由看了葉歡一眼,大公子是坦然相對,那眼光的意思就是不是我的主意。
見大家安靜了很長時間卻無人出言,劉寬又道:“國不可一日無主,老夫覺得此事已經可以細細商議了,各位選出輔政人選,再往毓秀宮請皇後代政。”
李吉梁頫對視一眼,皆是眉頭微揚。看今日形勢,劉寬之言已經得到了太尉和司徒的支持,其餘大臣們似乎也無異議,他們若是再提?倒不如爭取輔政之位。
葉歡冷眼旁觀,看著一眾大臣麵上神情的變化,再想起太尉昨日在司徒府中和自己的耳語。不由心中暗歎薑到底還是老的辣,此刻的焦點已經轉化到人選上了。
“朝堂相爭,除了權謀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妥協,內中卻有千變萬化,值得深思。”
大公子心中不無感慨,這輔政之法乃是自己提出,到了老師口中卻成了他的想法。劉寬此舉便是出於對自己的保護之意,且老師德高望重,更是順理成章。
果不其然,接下來的朝議成了輔政大臣的探討和人選的爭奪,其激烈程度一點也不比剛才遜色。而此時,老太尉再不發一言,給人的感覺就是一片公心。
“k.o!”葉歡心中默念,眼前的爭執已經與他無幹,主要目的達成就行。
上元閣的這番朝議又足足繼續了一個多時辰,最後確定了太尉崔烈,司徒袁隗,中郎盧植,廷尉李吉以及禦史秦華這五人組,重臣之中,清流占據了上風。
但內臣並非沒有所得,至少李吉在人選之中,且最為重要的一點則是大皇子沒有立刻繼位。那邊意味著他們今後還有機會,至於禦史秦華,則是公認的剛直。
司空袁逢稍稍有些失落,可他心中清楚,自己一來閱曆還淺。二來隻要有兄長袁隗在,他便難入輔政之列,但今後,還需看天下之變。
眾人商議完成,又請書記官錄之成文,五人便前往毓秀宮與皇後商議。
何後對此很是欣然,稍稍推辭之後亦認可了大臣們的商議。
於是靈帝身後,大漢以皇後代政,大臣輔政的形式暫時確定下來,待得皇子長成,再行歸權。
作為第一個提出以皇後代政的曹操,何後自然不會薄待。加之為平南將軍領休城侯,輔佐盧植統領禁軍,原本西園的典軍校尉一職由馮芳頂替,調淳於瓊為助軍左校尉。
至於立下大功的葉歡,皇後本欲加之為征北大將軍!卻是司徒袁隗進言,葉平北自討賊以來,數度升遷,此時天下未定,待其再建功勳不遲。
後然其言,亦對葉歡厚加撫慰,經此一事,何後對葉歡的信任更上了一個台階。
天子的喪事按禮持續之中,大將軍何進一時沒了聲音,朝中何後代政,重臣議事也頗為和諧。
大漢東都暫時安定下來,可內臣外戚也都在暗中謀劃,風雨仍舊未過。
半月之後,涼州鎮將董卓收到了何進的八百裏快馬密傳,開始整合人馬。
與此同時,並州晉陽,並州牧丁原也得到了大將軍的傳書。
書房之內,丁州牧麵有凝重之色,案頭的信件早就被他收起。
必要之時起兵洛陽?可他手中又有多少人馬?除了一些郡國,護烏桓所部和邊軍他這個州牧根本調不動。
不單單如此,行政方麵亦有困擾,葉家和葉歡在並州的影響力實在太大!且這幾年前任劉刊治政有方,他要想在短時間內拿出成績收攏人心,談何容易?
“義父!孩兒求見。”此時屋外一個雄壯的聲音響起,透著興奮之意。
丁原皺起的眉頭舒展開來,自己這個義子,可能是來到並州最大的收獲。
“奉先我兒,快進來。”丁州牧笑著言道。
大門打開,一人昂首闊步帶風而入!但見他身長九尺掛零,生得是劍眉星目,猿臂蜂腰!此刻一身披掛,無比英風銳氣,雙目炯炯有神,臂彎之上,居然掛著一隻斑斕猛虎!
丁原見了一驚,隨即才見那虎頭軟軟的垂下,早就死去多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