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歡一旁看著,心中暗笑,你別看曹操個頭小,但中氣十足,氣勢不輸。

    “張口古訓,閉口祖製,君不見當年高祖之後,呂後代政,大漢亦是政通人和。百姓受前秦暴政得以緩和,方有日後文景之治的盛況。”曹操揮手道。

    “曹孟德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為何不說外戚之權便是始於呂後?”

    “內舉不避親,外就不避賢,但對國家有利,何以阻之?”

    “我去,有點辯論賽的意思啊,孟德兄固然雄辯,這李吉卻也不差。”葉歡在一旁看得是津津有味,對他而言,這本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全是經驗值啊。

    “何以阻之?昨日之事尚且在目,若非葉將軍領軍到來,豈不鑄成大錯?”

    “娘的又有我事兒?你們說你們的,別特麽帶上我。”葉歡心中暗道。

    李吉一言,曹操也看見了王允身邊的葉歡,後者偷偷做了一個振臂的手勢。

    “哈哈哈,既然說到此處,那操便代廷尉一問悅之,何以能及時趕迴?”

    “行啊,你還會召喚場外支援了?”葉歡想著對眾人一抱拳:“當日正是皇後令薑侍衛冒死出城,給歡傳來旨意,我這才能星夜趕到洛陽,好在還算及時。”

    曹操聞言看了一眼李吉,又道:“昨日之事,的確是險到了極處,倘若稍有差池,或者悅之遲來一步,後果不堪設想。但這一切皆是皇後之為,是也不是?”

    “是!”葉歡一聲答應把一些打瞌睡的都驚醒了,本公子的輔助也是王者。

    “此事我等合該慚愧,若無皇後,昨日便是亂局之始,對也不對?”

    “對!”大公子來勁了,隨著這聲喊,竟有一塊瓦片掉落下來。

    “悅之,此非戰陣之上,你且小點聲。”崔太尉擺手道。

    “末將聽令。”葉歡一抱拳。

    曹操絲毫不受影響,繼續言道:“此事足見何後之沉穩決斷,不輸須眉,有何不可暫代朝政?令大將軍閉門思過,盧中郎代禁軍之首,皆乃明見也。”

    李吉一時語塞,提及昨日原本是想攻擊對方,沒想到卻被曹操一番反唇相譏。

    “first blood!”大公子見狀在心中為後者配上了音效。

    梁頫見狀,上前一步言道:“此事皇後確是處置得當,但凡事不可以偏概全。大漢數百年江山,數千萬百姓,這是何等之重?豈能讓一女子擔當?”

    “非是在下不敬皇後,實是此任太重,加之蛾賊未除,豈能兒戲?”

    盧中郎見狀亦是出列,朗聲言道:“梁太祝,我方剛從前線而迴,蛾賊之亂,已然是強弩之末!隻要朝中安定,延續之前方略,必可定之。”

    “中郎之言極是,必要朝中安定,延續天子之製,皇後乃最佳之人也。”

    不等梁頫出言,曹操又道:“太祝若是有異議,那不如請說出心中人選。”

    後者聞言一愣,人選?我的人選是二皇子啊,可在這裏又如何能出口?

    “double kill,漂亮,這一手連環追擊厲害”葉歡心中暗讚,都說諸葛亮舌戰群儒如何精彩卻未親見,此時曹操與中郎配合亦是相得益彰。

    “子幹公,孟德,汝等之言雖是有理,可名不正則言不順啊。”此時又有人說話,眾人一看乃是學士蔡邕。

    “蔡學士說的是,名不正則言不順。”李吉見狀一喜立刻言道。

    “嗯,蔡邕也姓蔡,看他說話應該不是和曹操葉歡一夥兒的。”梁頫撫須暗想。

    “天子崩殂,大皇子年已十三,此才是名正言順,何故不能繼位?”

    “我……”廷尉一愣,大皇子?合著我剛才誇你誇得早了。

    “嗯,如此看,蔡邕此人也有可能。”梁頫雙眉一挑。

    “蔡學士,不要忘了還有二皇子,陛下生前並無立太子之意。”袁逢終於說話了。

    “袁司空,豈不聞長幼有序?大皇子乃皇後親出。”蔡邕立刻道。

    葉歡見了不由暗中搖頭,蔡學士,咱能不摻和嗎?你一個搞學術研究的,非要論朝中之事。也難怪原本時空之中會有那般不宜之舉,被王司徒找到借口殺了。

    大皇子此時不能繼位的道理很簡單,即使拋開內臣不談,老臣們對何進忌憚之心始終未去,尤其是昨日之事後。袁司空方才之言,是很能代表一部分人心思的。

    “長幼有序不假,但還得有天子詔書,正如學士所言,名不正則言不順。”袁逢迴道。

    二人這麽一說話,眾臣開始各抒己見了,堂中一時便有些混亂。

    “哎,果然是國不可一日無君,這朝堂之上,都有了幾分菜市場的意思。”葉歡心中想著,居然還有人搬出兄終弟及之法,要請魯王劉青入朝。

    正想著呢,老師卻是投來了一個眼神,葉歡會意立刻言道:“停!”

    大公子的喝聲,連瓦片都能震落,眾人聞之皆是一驚,場麵立刻安靜下來。

    隨即,數十道目光皆是投向了葉歡,眼神則各有不同,期待者有,不滿者亦有。

    “平北將軍有何高見?”持金吾趙蘭首先問道。

    葉歡不動聲色,緩緩言道:“各位都是朝中前輩,歡後學末進,哪兒有什麽高見?但天子靈前,諸位議論國事,豈能這般嘈雜?頗有些失禮。”

    眾人聞言一凜,以往天子在時,豈會有這般場麵?

    崔烈微微頷首:“悅之說的是,你也聽了諸位大人之議,卻不知有何見解?”

    大公子一抱拳:“太尉,歡談不上什麽見解,各位大人之言都有些道理,不過還是覺得孟德兄之言最為穩正。既然是朝議,就該各抒己見,一個一個來。”

    “平北將軍之言不可謂無理,可眾人各持己見,又該如何?”李吉一旁問道。

    “那就互相取長補短啊,不一定非得聽誰的,商量嘛。”葉歡笑著答道。

    “取長補短?那敢問君侯,如何個取長補短法?”梁頫接著又問。

    “這麽多前輩在座,隻要抱定維護大漢安定之心,辦法總會有的嘛。”

    “取長補短?嗯,悅之之言很有見解,文饒公,公乃兩朝老臣,卻不知可有所得?”崔太尉說話時連連點頭,眼光則落在了劉寬身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鳳舞九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諸葛不要太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諸葛不要太亮並收藏三國之鳳舞九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