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感悟了逍遙真義?”
宮千柏呆呆的看著康小健,他手下的一眾半仙境高手沒有一個人能領悟逍遙真義,沒想到被康小健領悟了。
“你不信?你看!”
別人可以不信,宮千柏不能不相信他!康小健深吸了一口氣,全身的氣質發生了明顯變化,仿佛沒有了一絲剛而剩下的全都是柔;又仿佛柔不是柔而隻是剛的另一種形態,手上腳上的一舉一動仿佛天邊的雲卷雲舒,讓人目曠神怡。
啪!
康小健輕輕邁出了一步,瞬間到了一丈之外,收足不穩狼狽在地上。
“這!這!這……”
宮千柏激動的說不出話來,自己的這位發小,修煉什麽功夫都是高不成低不就,以至於自己都著急了,把混元真經都給了他仍然學不會,沒想到在逍遙真義上天賦如此之高,不僅領悟了這逍遙真義,而且一開始就應用在了身法上!
康小健剛剛施展出來的逍遙身法,雖說最終狼狽倒地,但那標誌性的一步,可是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人都奢求不得的一步,簡直可以說跨過了一道天塹!
那可是“一步千丈”的雛形啊!
“兄弟!以後沒人敢再瞧不起你了,因為從現在起你即將站在世界之巔,可以俯瞰所有人……”
宮千柏很認真的對康小健說道。
……
長安城。
如今的長安城已經沒有了前一段時間的安靜祥和,取而代之的是憤怒和慌亂。
長安城的皇宮裏,四大明王正在召集明教的一眾高層,所有人的臉色都不好看。
“各位!我們在並州和冀州的計劃已經徹底宣告失敗,前往滲透的人死了大半,隻有一小部分逃了迴來,原計劃要策反百萬民眾,如今也隻有寥寥幾百個人投來關中!現在並州和冀州已經被宮千柏那小子的部下完全占據,或者說整個大元朝廷,除了西邊的草原和大漠,現在都被宮千柏那小子的勢力占據……眾位有什麽話說?”
話音剛落,有一人已經按捺不住,蹭一下跳了起來,大唿小叫地說道:
“又是這小子!依我說,當初就不應該讓他活著,以至於現在壞了我們的大事!趁他現在還在長安,幹脆也別講誰的人情了,一刀砍了得了!”
咦?誰這麽恨宮千柏?
眾人一看,原來是孫鐵橋,想起上次宮千柏當眾落他的麵子,心裏恍然。
老實說,討厭宮千柏的人在明教內部數不勝數,但真正對他有殺心的人卻不多。這小子雖然自打來長安就很狂傲,但人家有狂妄的資本,小小年紀在她們高手如雲的明教內部,老老少少都算上實力能排得進前十,這讓諸多老不死的都有一些汗顏,心裏多多少少也都有些佩服他。
妒忌的人也有,但到了他們這個層次已經不多,一是修為都已經登峰造極了,對萬事萬物的理解已經超於常人;二是會當淩絕頂,抬眼一看永遠都有比自己強的人,殺也殺不絕,反而落自己的名聲,不劃算!
另外,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宮千柏自打來長安開始,就一直被明教嚴密監視,無論是吃飯還是探視,監管得彼此就老還要嚴格,在這種情況下無論宮千柏的部下做什麽事,都不可能是宮千柏授意的,那麽有什麽理由去怪他?
所以孫鐵橋這話一說,上到四大明王,下到各路明將,基本都沒有人附和,把孫鐵橋又弄了一個臉紅脖子粗。
陸秀夫看他難堪,送了他一個台階:
“說起來這小子的確可恨,來到咱們長安這麽久,好吃好喝的招待,他卻無論如何就是不降,反而願意跟在蒙古人後麵當奴才,果然是辱沒祖宗!當然啦,這是大光明山莊自己家的事,就算要執行家法,也得尊重碣石先生!”
話說一半兒歎了口氣,又繼續說的:“現在咱們明教情況堪憂。據可靠消息,伯顏正在聚集大軍準備攻打關中,單於湖也留下了三十位半仙支援,再加上朝廷的半仙境大將和供奉,咱們就算勝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倘若姓宮的這小子的部下再不講民族大義,幾十位半仙幾十萬精兵橫插一杠子,恐怕咱們關中這基業也就保不住了!所以現在最要緊的就是團結一致,無論如何咱們內部不能亂起來!”
眾人聽得心情頗為沉重,都知道陸秀夫說的是實情,心裏剛才對宮千柏的怨氣也散去了大半,就連孫鐵橋也不敢吭聲了。
陸秀夫說的和當初宮千柏來長安的時候所說的基本一致,也就是說宮千柏這個中間派的偏向非常重要,他倒向誰誰就能贏,他反對誰誰就會輸!
張世傑也歎了口氣:“這小子還真是個人精!剛開始的時候他孤身一人來長安做人質,我們還覺得不可思議,後來一度認為把他留在長安他的那些部下就會投鼠忌器,甚至我們控製他們都有可能!現在想想反倒是我們太天真了,連發幾封書信他的那些部下們都打太極不表態,顯然事先都商議過對我們的策略。所以,把姓宮的這小子留在長安其實沒有絲毫用處!”
“何止是絲毫沒有用處,簡直是還不如不留下來!”文山合也接著發表了意見,“他沒來長安之前,我們雙方還有所合作,再不濟那小子也得看在他爺爺的麵子上不敢做的太過分,而且跟蒙古朝廷也是對立態勢!可現在倒好,他自己被我們看押著,他的那些部下不論做什麽事他都能推脫不知道,行事反而更加肆無忌憚,以至於都跟蒙古朝廷打成了一片,現在時刻都有可能聯合蒙古人攻打關中。到時候即便我們拿著姓宮的這小子做擋箭牌,也得是放人然後和平相處,這跟他來長安做人質之前有什麽區別?”
“沒錯!我現在越想越覺得我們這些人都被他給耍了!這小子殊為可惡,讓人一點辦法都沒有!”
另一個大明王楊鶴也說道。
“現在無非就兩條路:一是永遠監禁他,二是把他放了求和,咱們該選哪條路?”
宮千柏呆呆的看著康小健,他手下的一眾半仙境高手沒有一個人能領悟逍遙真義,沒想到被康小健領悟了。
“你不信?你看!”
別人可以不信,宮千柏不能不相信他!康小健深吸了一口氣,全身的氣質發生了明顯變化,仿佛沒有了一絲剛而剩下的全都是柔;又仿佛柔不是柔而隻是剛的另一種形態,手上腳上的一舉一動仿佛天邊的雲卷雲舒,讓人目曠神怡。
啪!
康小健輕輕邁出了一步,瞬間到了一丈之外,收足不穩狼狽在地上。
“這!這!這……”
宮千柏激動的說不出話來,自己的這位發小,修煉什麽功夫都是高不成低不就,以至於自己都著急了,把混元真經都給了他仍然學不會,沒想到在逍遙真義上天賦如此之高,不僅領悟了這逍遙真義,而且一開始就應用在了身法上!
康小健剛剛施展出來的逍遙身法,雖說最終狼狽倒地,但那標誌性的一步,可是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人都奢求不得的一步,簡直可以說跨過了一道天塹!
那可是“一步千丈”的雛形啊!
“兄弟!以後沒人敢再瞧不起你了,因為從現在起你即將站在世界之巔,可以俯瞰所有人……”
宮千柏很認真的對康小健說道。
……
長安城。
如今的長安城已經沒有了前一段時間的安靜祥和,取而代之的是憤怒和慌亂。
長安城的皇宮裏,四大明王正在召集明教的一眾高層,所有人的臉色都不好看。
“各位!我們在並州和冀州的計劃已經徹底宣告失敗,前往滲透的人死了大半,隻有一小部分逃了迴來,原計劃要策反百萬民眾,如今也隻有寥寥幾百個人投來關中!現在並州和冀州已經被宮千柏那小子的部下完全占據,或者說整個大元朝廷,除了西邊的草原和大漠,現在都被宮千柏那小子的勢力占據……眾位有什麽話說?”
話音剛落,有一人已經按捺不住,蹭一下跳了起來,大唿小叫地說道:
“又是這小子!依我說,當初就不應該讓他活著,以至於現在壞了我們的大事!趁他現在還在長安,幹脆也別講誰的人情了,一刀砍了得了!”
咦?誰這麽恨宮千柏?
眾人一看,原來是孫鐵橋,想起上次宮千柏當眾落他的麵子,心裏恍然。
老實說,討厭宮千柏的人在明教內部數不勝數,但真正對他有殺心的人卻不多。這小子雖然自打來長安就很狂傲,但人家有狂妄的資本,小小年紀在她們高手如雲的明教內部,老老少少都算上實力能排得進前十,這讓諸多老不死的都有一些汗顏,心裏多多少少也都有些佩服他。
妒忌的人也有,但到了他們這個層次已經不多,一是修為都已經登峰造極了,對萬事萬物的理解已經超於常人;二是會當淩絕頂,抬眼一看永遠都有比自己強的人,殺也殺不絕,反而落自己的名聲,不劃算!
另外,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宮千柏自打來長安開始,就一直被明教嚴密監視,無論是吃飯還是探視,監管得彼此就老還要嚴格,在這種情況下無論宮千柏的部下做什麽事,都不可能是宮千柏授意的,那麽有什麽理由去怪他?
所以孫鐵橋這話一說,上到四大明王,下到各路明將,基本都沒有人附和,把孫鐵橋又弄了一個臉紅脖子粗。
陸秀夫看他難堪,送了他一個台階:
“說起來這小子的確可恨,來到咱們長安這麽久,好吃好喝的招待,他卻無論如何就是不降,反而願意跟在蒙古人後麵當奴才,果然是辱沒祖宗!當然啦,這是大光明山莊自己家的事,就算要執行家法,也得尊重碣石先生!”
話說一半兒歎了口氣,又繼續說的:“現在咱們明教情況堪憂。據可靠消息,伯顏正在聚集大軍準備攻打關中,單於湖也留下了三十位半仙支援,再加上朝廷的半仙境大將和供奉,咱們就算勝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倘若姓宮的這小子的部下再不講民族大義,幾十位半仙幾十萬精兵橫插一杠子,恐怕咱們關中這基業也就保不住了!所以現在最要緊的就是團結一致,無論如何咱們內部不能亂起來!”
眾人聽得心情頗為沉重,都知道陸秀夫說的是實情,心裏剛才對宮千柏的怨氣也散去了大半,就連孫鐵橋也不敢吭聲了。
陸秀夫說的和當初宮千柏來長安的時候所說的基本一致,也就是說宮千柏這個中間派的偏向非常重要,他倒向誰誰就能贏,他反對誰誰就會輸!
張世傑也歎了口氣:“這小子還真是個人精!剛開始的時候他孤身一人來長安做人質,我們還覺得不可思議,後來一度認為把他留在長安他的那些部下就會投鼠忌器,甚至我們控製他們都有可能!現在想想反倒是我們太天真了,連發幾封書信他的那些部下們都打太極不表態,顯然事先都商議過對我們的策略。所以,把姓宮的這小子留在長安其實沒有絲毫用處!”
“何止是絲毫沒有用處,簡直是還不如不留下來!”文山合也接著發表了意見,“他沒來長安之前,我們雙方還有所合作,再不濟那小子也得看在他爺爺的麵子上不敢做的太過分,而且跟蒙古朝廷也是對立態勢!可現在倒好,他自己被我們看押著,他的那些部下不論做什麽事他都能推脫不知道,行事反而更加肆無忌憚,以至於都跟蒙古朝廷打成了一片,現在時刻都有可能聯合蒙古人攻打關中。到時候即便我們拿著姓宮的這小子做擋箭牌,也得是放人然後和平相處,這跟他來長安做人質之前有什麽區別?”
“沒錯!我現在越想越覺得我們這些人都被他給耍了!這小子殊為可惡,讓人一點辦法都沒有!”
另一個大明王楊鶴也說道。
“現在無非就兩條路:一是永遠監禁他,二是把他放了求和,咱們該選哪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