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勵精圖治(2)
新宋·大結局(全15冊) 作者:阿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耶律孝傑沒料想耶律綏也竟如此放肆,倒不由吃了一驚。他一向的名言,是“無百萬兩黃金,不足為宰相家”,一貫貪汙受賄、厚顏無恥。耶律濬柄政之後,大大阻了他的財路,早被他恨之入骨。更何況還杖殺他侄兒——張思平血脈上自然不親,可是每年的孝敬,卻從來沒有少過。此時耶律乙辛主動要求聯手,他豈有拒絕之理?隻是他生性謹慎,若非萬全之策,也斷然不會輕易下水。當下笑道:“廢立大事,若無萬全之策,不可輕言。”
耶律綏也顯然也早已摸透耶律孝傑的性情了,笑道:“自古以來,欲謀廢太子,必先廢其母。而且宮闈床第之事,向來最易構事,當今又善妒,從此下手,絕無不成者。”
耶律孝傑卻不置可否,沉吟道:“皇後一貫甚受寵愛……”耶律濬的生母皇後蕭觀音,是遼國有名的美女、才女,一向得到寵愛,耶律孝傑不能不有所忌憚。
耶律綏也笑道:“丞相有所不知——當年耶律重元謀反,有奴婢名單登,精擅箏與琵琶,號為國手,後重元事敗被沒為宮婢。皇後素來精通音樂,宮中有伶人趙惟一最為得寵,單登每與趙惟一爭勝,總是因皇後偏袒而不能勝,早有不滿之心。其後皇上召單登彈箏,又為皇後所阻,不得入內宮。單登因此深怨皇後,偏偏世事極巧,單登的妹夫教坊朱頂鶴,頗得我父王喜愛。若定計讓單登與朱頂鶴揭發皇後與趙惟一的私情,皇上必然大怒……”
“此事若無證據,皇上如何肯信?”耶律孝傑皺眉道。
耶律綏也從袖中取出一頁紙來,笑道:“丞相請看——”
耶律孝傑接過來一看,見上麵寫著一首《懷古詩》:“宮中隻數趙家妝,敗雨殘雲誤漢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窺飛燕入昭陽。”當下微微一笑,道:“僅憑這片紙,隻怕動不了聖聽。除非是皇後手書……”
“正想誑得皇後手書。”耶律綏也笑道。
“這首詩裏藏了趙惟一的名字,皇後也是聰明人,豈能不知?若用此計,隻怕壞事!”耶律孝傑沉吟半晌,忽然走到書案邊,鋪紙沾墨,提筆書道:“青絲七尺長,挽作內家裝。不知眠枕上,倍覺綠雲香。”寫完之後,又看了看,頗覺滿意,又繼續寫道:“紅綃一幅強,輕闌白玉光。試開胸探取,尤比顫酥香……”他是狀元之材,寫這些豔詞自不在話下,當下筆不加點,連寫十首,總名之曰“十香詞”。
耶律綏也早已離座,探頭看耶律孝傑的詞稿,一麵搖頭晃腦地低聲吟哦著,當讀到“解帶色已戰,觸手心愈忙。哪識羅裙內,消魂別有香”之句,不由伸出舌頭舔了舔嘴唇,笑道:“丞相果真是才高八鬥,倚馬書成,隻怕曹子建也有所不及。”
耶律孝傑笑道:“皇後最喜歡這些詩詞曲賦,隻須讓宮人哄得她手書《十香詞》,再呈給皇上,皇上大怒之下,再背一下《懷古詩》——若說皇上會不窮治其事,那便是神仙也不肯相信。”
“正是,正是。”耶律綏也喜笑顏開,道:“隻要皇上窮治……如是我父王上奏此事,必由丞相治獄。到時候……”
耶律孝傑冷笑一聲,道:“隻要趙惟一落到我手中,我讓他寫什麽供詞,還怕他竟會寫不出來麽?”
19
正當耶律濬誌得意滿的準備對朝政進行進一步的整頓之時。從蕭忽古那裏傳來的信息卻讓他徹底的懵了。
原來耶律乙辛密奏皇帝,說單登與朱頂鶴舉報皇後蕭觀音與伶官趙惟一有私情,奏折之中,將通奸過程講得繪聲繪色,當晚皇後所穿衣裙等細節都有描繪,並且還拿出皇後賜給趙惟一的手書《十香詞》為證,更另有一首藏名的《懷古詩》。耶律洪基聞後果然大怒,立即下令耶律乙辛與耶律孝傑窮治此事。二人遂立即逮捕趙惟一,用酷刑使其誣服。為了使此事更加可信,又將教坊高長命也牽連進來,屈打成招。樞密副使蕭素與蕭惟信前去講理,耶律孝傑冷然不聽。當日即將供詞交給耶律洪基。因見耶律洪基尚有猶豫之色,耶律孝傑惟恐有變,立時再審,鍛煉證實。於是耶律洪基終於悖然大怒,便即日下令,族誅趙惟一,斬高長命,並賜皇後蕭觀音自盡。
於是事涉當朝皇後的大案,從案發到案結,前後竟然不過兩日!而耶律濬遠在中京,促不及防。公主在行宮中乞代母死,也被耶律洪基拒絕。
當日蕭觀音便賦絕命詩自縊而死。
耶律濬自接到信的一刻起,臉色便由鐵青轉為蒼白,渾身顫抖,最後整個人都跪到了地上,緊緊咬住嘴唇,鮮血竟從嘴角溢出。
“殿下!”蕭佑丹見狀大驚,慌忙扶起耶律濬。耶律濬木然半晌,才將手中的信遞給蕭佑丹,蕭佑丹略掃一眼,臉色立時大變。好半晌,才顫聲說道:“殿下節哀!”
司馬夢求聽到此語,也是大吃一驚,不過他還以為是耶律洪基駕崩了,於此時也顧不上收斂形跡,忙上前問道:“蕭兄,發生什麽事了?”
蕭佑丹微一遲疑,便將手中的信遞給司馬夢求,司馬夢求匆匆掃了一眼信件,也是被這突如其來的事情震驚了。他正要說話,便聽耶律濬低聲抽泣起來。司馬夢求心中一動,上前一步,冷冷道:“殿下,此時非悲傷之時!母仇不共戴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耶律濬聞言先是一怔,隨即咬牙恨聲道:“不錯,殺吾母者,耶律乙辛也!”說話間,突然一把拔出腰刀,狠狠的劈在地上,厲聲高唿道:“不殺耶律乙辛、張孝傑二賊,誓不為人!”
司馬夢求是局外之人,一驚之下,心中便已有計議。當下一心想挑起遼國貴族內訌,好讓他們無力南顧,於是更是刻意火上澆油,挑撥道:“自古以來,母後慘死,太子能久居其位者,十中無一,殿下不可不防!今日之事,若不早作決斷,莫說報仇,隻怕他日死無葬身之地!”
耶律濬如被冷水澆身,霍地站起身來,狠狠盯著司馬夢求,獰聲道:“馬先生有何良策教我?”
“當日耶律重元如何謀反?”司馬夢求知此時不能有絲毫遲疑,直視他目光,毫不退縮的逼問道。
“以四百餘人誘脅弩手攻擊帷宮!”
“為何失敗?”
“其軍心不穩,臨戰動搖。”
“若不動搖,又當如何?”
“勝負難知!”耶律濬此時已經知他話中之意,不由栗然一驚,已經動搖起來。
“今太子若親率二百親衛,以奔母喪之名,直取行宮。蕭大人率親軍占據中京,隨後而至。舉清君側之名,縱不能一舉而成大事,然誅耶律乙辛、耶律孝傑不在話下。好過坐而待斃百倍!”司馬夢求聲色俱厲。
耶律濬不由得悚然動容,但茲事體大,心中卻不免遲疑,道:“然一切皆無準備。”
司馬夢求聽出他的猶豫,森然道:“正是沒有準備,才能事起突然。殿下與臣白衣而行,若能成功,則大事可定,效唐太宗故事,遵皇上為太上皇即可。若不成功,蕭大人還控製中京,中京、西京、南京三道百姓皆知殿下之明、皇後之冤,民心豈不可用?”司馬夢求到了這個時候,也已沒有退路。
蕭佑丹一直冷眼旁觀,揣摩司馬夢求的用心。他雖不能深信司馬夢求,但知此刻決斷當速,否則必有後禍,細想司馬夢求之言,似乎眼前形勢也的確可以一搏,否則若容耶律乙辛返迴中京,隻怕便再也沒有任何機會。當下說道:“殿下現在總北南樞密院事,一道令書,臣可以控製中京,先將耶律乙辛等賊子家人誅殺殆盡。然後遣親信之大臣矯詔前往上京,二京在手,則朝中貴幸之家屬盡在掌握之中。屆時再下詔大敕,免稅,以清君側之名行大事,向天下白二賊之奸,皇後之冤,既便正麵對決,也未必沒有機會。隻是奇襲行宮……”
“欲得奇功者,不可不冒奇險。何況當年耶律重元一擊不中,尚可遠走大漠。臣拚一已之力報殿下相遇之恩,敢以性命保殿下平安返迴中京!”司馬夢求慨聲說道,他現在隻求挑起遼國內亂,對耶律濬的生命安全,卻是毫不在意。
耶律濬微一沉吟,隨即緊握刀柄,斷然說道:“事已如此,便冒一迴險——或者為人上人,或者死無葬身之所!”
耶律洪基行宮所在,有近三萬大軍,附近的州縣尚有兩萬馬軍駐紮,隨時策應。自重元之亂後,若有人再想謀反,已是千難萬難。耶律濬精挑細選了兩百名衛士,外著縞衣,內著軟甲。距行宮二十裏左右時,耶律濬下令留下了一百五十名衛士策應,自己隻率著撒撥、司馬夢求等五十名身懷短刃的衛士前往行宮。一路之上,想起無辜慘死的母後,耶律濬忍不住淚流滿麵,整隻隊伍都不停的低聲哭泣著。
整個行宮的人都知道太子為何而來!
看著這些人人數不多,又沒帶兵器,沒有任何人不識相的出來阻攔。這時候激怒太子,和自殺又有什麽區別?
自然早有人報給大帳內的耶律洪基:“太子前來奔喪。”
“讓他去看一眼他母後便是,朕就不見他了。”耶律洪基心中也有幾分黯然,他與蕭觀音,也有幾十年的夫妻情份,年青的時候,那個如觀音般美貌的女子也是曾經得到過他全心全意的寵愛的。
但耶律濬一行卻向著耶律洪基的金帳而來。在距耶律洪基的金帳不過兩裏的地方,耶律孝傑與蕭十三等一批侍衛將耶律濬攔住了。“太子殿下,陛下說不想見你。”耶律孝傑恭謹的語氣中帶著一絲嘲弄。
“我要見陛下!我要替我母後申冤!”耶律濬高聲唿號道。
耶律孝傑沉下臉來,厲聲喝道:“太子殿下,皇後是你的母親,可是皇上才是你的父親!你難道要違抗聖旨不成?”
耶律濬紅著眼睛望著耶律孝傑,厲聲道:“你們這些奸人,難道要阻止我和父皇相見不成?我是皇上的兒子,為什麽不可以見皇上?”
耶律孝傑的目光中似乎有無比同情,卻隻能無奈的望著耶律濬,假惺惺的勸慰道:“殿下,你應當冷靜一點。你以後要紹繼大統的,須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為萬民表率!”
耶律濬怒視耶律孝傑,忽然揚聲吼道:“阿斯憐,你在哪裏?你出來替我稟報!”
蕭十三上前一步,笑道:“殿下,阿斯憐不在這裏。”
“誰說的?!”一個沉厚的聲音從耶律孝傑等人的身後傳來,蕭忽古身披重甲,大步走上前來。耶律孝傑與蕭十三都是一怔,迴頭望去。便在此時,司馬夢求忽然飛身上馬,拔出短刃,從耶律孝傑身邊掠過,隻見刀鋒一閃,一道鮮血噴灑而出,耶律孝傑當場斃命。司馬夢求突起發難,便是耶律濬也始料未及。好在撒撥反應十分神速,見司馬夢求動手,便也斜衝上前,搶了蕭十三的腰刀,一刀便將其斬成兩段。耶律濬再也沒有猶豫的機會,長嘯一聲,縱身上馬,率著眾侍衛向金帳衝去。
蕭忽古事先也毫不知情,奪過一匹馬來,追上耶律濬,厲聲問道:“殿下,這是怎麽迴事?”
“清君側!替我母後報仇!”耶律濬側首怒視蕭忽古,低聲吼道:“阿斯憐,你去替我殺了耶律乙辛。”
當侍衛驚慌失措的闖進帳中時,耶律洪基知道自己又一次麵臨一場叛亂。此時外麵的喧囂與馬蹄聲,隻有叛亂才可以解釋。“太子謀反!請陛下先離開此處。”侍衛們牽了馬過來,慌亂的說道。耶律洪基被這消息驚呆了,“太子謀反?”自己的兒子什麽時候養成了謀反的膽子?!“阿斯憐,蕭十三!”耶律洪基怒吼道。
“陛下,蕭忽古與太子是同謀,蕭十三已經殉國了。”侍衛們焦急萬分。太子打著“清君側”的名義一路攻來,侍衛們軍心極不穩固,他們不過出於本能在抵抗。隻有一部分最忠心的侍衛組成一道防線在距金帳不到五十米的地方守衛——他們甚至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攻來了。
“朕要去見見那個逆子!”耶律洪基並沒有遲疑,就站起身來,大步走出帳外。對付叛亂,他早有豐富的經驗。果然,眾侍衛見到皇帝威風凜凜的出帳,立時響起一片“萬歲”之聲!耶律洪基躍身上馬,上前幾步,厲聲喝道:“耶律濬,你出來見朕!”
耶律濬的衛隊此時距他不過百米之遙,耶律洪基的聲音清晰的傳入每一個人耳中,長期積威之下,耶律濬身子都震了一下,幾乎便要下馬認錯。
司馬夢求早已經驅馬近前,沉聲道:“殿下,迴答他,切不可散了軍心!”耶律濬哪裏知道司馬夢求打的如意算盤?那裏知道他正是想要讓遼國長期兩方內戰?還道他感激自己的知遇,所以忠心耿耿,他感激的望了司馬夢求一眼,收斂心神,高聲迴應道:“父皇,兒臣在此!”
“你還敢叫朕父皇麽?快讓你的人住手!你可知這是在謀逆!”
“兒臣並非謀逆,兒臣是清君側!待陛下身邊的奸臣死盡,兒臣自會向陛下自縛謝罪!”耶律濬毫不示弱,抗聲說道。
“你……”耶律洪基的話沒有說完,一支羽箭已經準確的射中這位遼國皇帝的額心。
耶律洪基魁偉的身軀在馬上一晃,倒下馬去。
“弑君!”“弑父!”——相同的念頭泛上不同人的心中,耶律濬臉色立時蒼白,幾乎要與耶律洪基一起倒下馬去。便在此時,南麵有人厲聲喝道:“皇上被魏王耶律乙辛刺客所弑!兒郎們,快護衛太子,誅殺刺客!”緊接著數十個士兵高聲呐喊道:“皇上被魏王刺客所弑!快護衛太子,誅殺刺客!”耶律濬迴頭望去,卻是蕭素領兵到了。
蕭素是老於謀略之人,他遠遠望見耶律濬與耶律洪基正在說話,不料不知從哪裏飛來一枝長箭,正中耶律洪基——蕭素立時想到嫁禍江東之計,這數十兒郎喊將出去,不知底細的人自然要信以為真。至於事後是否經得起推敲,卻並非此時要考慮的了。
司馬夢求眼見耶律洪基剛剛被弑,蕭素就帶著數千精騎,風卷而至,將金帳團團圍住,若讓太子耶律濬穩定了遼國局勢,隻怕為他人做嫁衣裳,心中暗暗焦急。
耶律綏也顯然也早已摸透耶律孝傑的性情了,笑道:“自古以來,欲謀廢太子,必先廢其母。而且宮闈床第之事,向來最易構事,當今又善妒,從此下手,絕無不成者。”
耶律孝傑卻不置可否,沉吟道:“皇後一貫甚受寵愛……”耶律濬的生母皇後蕭觀音,是遼國有名的美女、才女,一向得到寵愛,耶律孝傑不能不有所忌憚。
耶律綏也笑道:“丞相有所不知——當年耶律重元謀反,有奴婢名單登,精擅箏與琵琶,號為國手,後重元事敗被沒為宮婢。皇後素來精通音樂,宮中有伶人趙惟一最為得寵,單登每與趙惟一爭勝,總是因皇後偏袒而不能勝,早有不滿之心。其後皇上召單登彈箏,又為皇後所阻,不得入內宮。單登因此深怨皇後,偏偏世事極巧,單登的妹夫教坊朱頂鶴,頗得我父王喜愛。若定計讓單登與朱頂鶴揭發皇後與趙惟一的私情,皇上必然大怒……”
“此事若無證據,皇上如何肯信?”耶律孝傑皺眉道。
耶律綏也從袖中取出一頁紙來,笑道:“丞相請看——”
耶律孝傑接過來一看,見上麵寫著一首《懷古詩》:“宮中隻數趙家妝,敗雨殘雲誤漢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窺飛燕入昭陽。”當下微微一笑,道:“僅憑這片紙,隻怕動不了聖聽。除非是皇後手書……”
“正想誑得皇後手書。”耶律綏也笑道。
“這首詩裏藏了趙惟一的名字,皇後也是聰明人,豈能不知?若用此計,隻怕壞事!”耶律孝傑沉吟半晌,忽然走到書案邊,鋪紙沾墨,提筆書道:“青絲七尺長,挽作內家裝。不知眠枕上,倍覺綠雲香。”寫完之後,又看了看,頗覺滿意,又繼續寫道:“紅綃一幅強,輕闌白玉光。試開胸探取,尤比顫酥香……”他是狀元之材,寫這些豔詞自不在話下,當下筆不加點,連寫十首,總名之曰“十香詞”。
耶律綏也早已離座,探頭看耶律孝傑的詞稿,一麵搖頭晃腦地低聲吟哦著,當讀到“解帶色已戰,觸手心愈忙。哪識羅裙內,消魂別有香”之句,不由伸出舌頭舔了舔嘴唇,笑道:“丞相果真是才高八鬥,倚馬書成,隻怕曹子建也有所不及。”
耶律孝傑笑道:“皇後最喜歡這些詩詞曲賦,隻須讓宮人哄得她手書《十香詞》,再呈給皇上,皇上大怒之下,再背一下《懷古詩》——若說皇上會不窮治其事,那便是神仙也不肯相信。”
“正是,正是。”耶律綏也喜笑顏開,道:“隻要皇上窮治……如是我父王上奏此事,必由丞相治獄。到時候……”
耶律孝傑冷笑一聲,道:“隻要趙惟一落到我手中,我讓他寫什麽供詞,還怕他竟會寫不出來麽?”
19
正當耶律濬誌得意滿的準備對朝政進行進一步的整頓之時。從蕭忽古那裏傳來的信息卻讓他徹底的懵了。
原來耶律乙辛密奏皇帝,說單登與朱頂鶴舉報皇後蕭觀音與伶官趙惟一有私情,奏折之中,將通奸過程講得繪聲繪色,當晚皇後所穿衣裙等細節都有描繪,並且還拿出皇後賜給趙惟一的手書《十香詞》為證,更另有一首藏名的《懷古詩》。耶律洪基聞後果然大怒,立即下令耶律乙辛與耶律孝傑窮治此事。二人遂立即逮捕趙惟一,用酷刑使其誣服。為了使此事更加可信,又將教坊高長命也牽連進來,屈打成招。樞密副使蕭素與蕭惟信前去講理,耶律孝傑冷然不聽。當日即將供詞交給耶律洪基。因見耶律洪基尚有猶豫之色,耶律孝傑惟恐有變,立時再審,鍛煉證實。於是耶律洪基終於悖然大怒,便即日下令,族誅趙惟一,斬高長命,並賜皇後蕭觀音自盡。
於是事涉當朝皇後的大案,從案發到案結,前後竟然不過兩日!而耶律濬遠在中京,促不及防。公主在行宮中乞代母死,也被耶律洪基拒絕。
當日蕭觀音便賦絕命詩自縊而死。
耶律濬自接到信的一刻起,臉色便由鐵青轉為蒼白,渾身顫抖,最後整個人都跪到了地上,緊緊咬住嘴唇,鮮血竟從嘴角溢出。
“殿下!”蕭佑丹見狀大驚,慌忙扶起耶律濬。耶律濬木然半晌,才將手中的信遞給蕭佑丹,蕭佑丹略掃一眼,臉色立時大變。好半晌,才顫聲說道:“殿下節哀!”
司馬夢求聽到此語,也是大吃一驚,不過他還以為是耶律洪基駕崩了,於此時也顧不上收斂形跡,忙上前問道:“蕭兄,發生什麽事了?”
蕭佑丹微一遲疑,便將手中的信遞給司馬夢求,司馬夢求匆匆掃了一眼信件,也是被這突如其來的事情震驚了。他正要說話,便聽耶律濬低聲抽泣起來。司馬夢求心中一動,上前一步,冷冷道:“殿下,此時非悲傷之時!母仇不共戴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耶律濬聞言先是一怔,隨即咬牙恨聲道:“不錯,殺吾母者,耶律乙辛也!”說話間,突然一把拔出腰刀,狠狠的劈在地上,厲聲高唿道:“不殺耶律乙辛、張孝傑二賊,誓不為人!”
司馬夢求是局外之人,一驚之下,心中便已有計議。當下一心想挑起遼國貴族內訌,好讓他們無力南顧,於是更是刻意火上澆油,挑撥道:“自古以來,母後慘死,太子能久居其位者,十中無一,殿下不可不防!今日之事,若不早作決斷,莫說報仇,隻怕他日死無葬身之地!”
耶律濬如被冷水澆身,霍地站起身來,狠狠盯著司馬夢求,獰聲道:“馬先生有何良策教我?”
“當日耶律重元如何謀反?”司馬夢求知此時不能有絲毫遲疑,直視他目光,毫不退縮的逼問道。
“以四百餘人誘脅弩手攻擊帷宮!”
“為何失敗?”
“其軍心不穩,臨戰動搖。”
“若不動搖,又當如何?”
“勝負難知!”耶律濬此時已經知他話中之意,不由栗然一驚,已經動搖起來。
“今太子若親率二百親衛,以奔母喪之名,直取行宮。蕭大人率親軍占據中京,隨後而至。舉清君側之名,縱不能一舉而成大事,然誅耶律乙辛、耶律孝傑不在話下。好過坐而待斃百倍!”司馬夢求聲色俱厲。
耶律濬不由得悚然動容,但茲事體大,心中卻不免遲疑,道:“然一切皆無準備。”
司馬夢求聽出他的猶豫,森然道:“正是沒有準備,才能事起突然。殿下與臣白衣而行,若能成功,則大事可定,效唐太宗故事,遵皇上為太上皇即可。若不成功,蕭大人還控製中京,中京、西京、南京三道百姓皆知殿下之明、皇後之冤,民心豈不可用?”司馬夢求到了這個時候,也已沒有退路。
蕭佑丹一直冷眼旁觀,揣摩司馬夢求的用心。他雖不能深信司馬夢求,但知此刻決斷當速,否則必有後禍,細想司馬夢求之言,似乎眼前形勢也的確可以一搏,否則若容耶律乙辛返迴中京,隻怕便再也沒有任何機會。當下說道:“殿下現在總北南樞密院事,一道令書,臣可以控製中京,先將耶律乙辛等賊子家人誅殺殆盡。然後遣親信之大臣矯詔前往上京,二京在手,則朝中貴幸之家屬盡在掌握之中。屆時再下詔大敕,免稅,以清君側之名行大事,向天下白二賊之奸,皇後之冤,既便正麵對決,也未必沒有機會。隻是奇襲行宮……”
“欲得奇功者,不可不冒奇險。何況當年耶律重元一擊不中,尚可遠走大漠。臣拚一已之力報殿下相遇之恩,敢以性命保殿下平安返迴中京!”司馬夢求慨聲說道,他現在隻求挑起遼國內亂,對耶律濬的生命安全,卻是毫不在意。
耶律濬微一沉吟,隨即緊握刀柄,斷然說道:“事已如此,便冒一迴險——或者為人上人,或者死無葬身之所!”
耶律洪基行宮所在,有近三萬大軍,附近的州縣尚有兩萬馬軍駐紮,隨時策應。自重元之亂後,若有人再想謀反,已是千難萬難。耶律濬精挑細選了兩百名衛士,外著縞衣,內著軟甲。距行宮二十裏左右時,耶律濬下令留下了一百五十名衛士策應,自己隻率著撒撥、司馬夢求等五十名身懷短刃的衛士前往行宮。一路之上,想起無辜慘死的母後,耶律濬忍不住淚流滿麵,整隻隊伍都不停的低聲哭泣著。
整個行宮的人都知道太子為何而來!
看著這些人人數不多,又沒帶兵器,沒有任何人不識相的出來阻攔。這時候激怒太子,和自殺又有什麽區別?
自然早有人報給大帳內的耶律洪基:“太子前來奔喪。”
“讓他去看一眼他母後便是,朕就不見他了。”耶律洪基心中也有幾分黯然,他與蕭觀音,也有幾十年的夫妻情份,年青的時候,那個如觀音般美貌的女子也是曾經得到過他全心全意的寵愛的。
但耶律濬一行卻向著耶律洪基的金帳而來。在距耶律洪基的金帳不過兩裏的地方,耶律孝傑與蕭十三等一批侍衛將耶律濬攔住了。“太子殿下,陛下說不想見你。”耶律孝傑恭謹的語氣中帶著一絲嘲弄。
“我要見陛下!我要替我母後申冤!”耶律濬高聲唿號道。
耶律孝傑沉下臉來,厲聲喝道:“太子殿下,皇後是你的母親,可是皇上才是你的父親!你難道要違抗聖旨不成?”
耶律濬紅著眼睛望著耶律孝傑,厲聲道:“你們這些奸人,難道要阻止我和父皇相見不成?我是皇上的兒子,為什麽不可以見皇上?”
耶律孝傑的目光中似乎有無比同情,卻隻能無奈的望著耶律濬,假惺惺的勸慰道:“殿下,你應當冷靜一點。你以後要紹繼大統的,須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為萬民表率!”
耶律濬怒視耶律孝傑,忽然揚聲吼道:“阿斯憐,你在哪裏?你出來替我稟報!”
蕭十三上前一步,笑道:“殿下,阿斯憐不在這裏。”
“誰說的?!”一個沉厚的聲音從耶律孝傑等人的身後傳來,蕭忽古身披重甲,大步走上前來。耶律孝傑與蕭十三都是一怔,迴頭望去。便在此時,司馬夢求忽然飛身上馬,拔出短刃,從耶律孝傑身邊掠過,隻見刀鋒一閃,一道鮮血噴灑而出,耶律孝傑當場斃命。司馬夢求突起發難,便是耶律濬也始料未及。好在撒撥反應十分神速,見司馬夢求動手,便也斜衝上前,搶了蕭十三的腰刀,一刀便將其斬成兩段。耶律濬再也沒有猶豫的機會,長嘯一聲,縱身上馬,率著眾侍衛向金帳衝去。
蕭忽古事先也毫不知情,奪過一匹馬來,追上耶律濬,厲聲問道:“殿下,這是怎麽迴事?”
“清君側!替我母後報仇!”耶律濬側首怒視蕭忽古,低聲吼道:“阿斯憐,你去替我殺了耶律乙辛。”
當侍衛驚慌失措的闖進帳中時,耶律洪基知道自己又一次麵臨一場叛亂。此時外麵的喧囂與馬蹄聲,隻有叛亂才可以解釋。“太子謀反!請陛下先離開此處。”侍衛們牽了馬過來,慌亂的說道。耶律洪基被這消息驚呆了,“太子謀反?”自己的兒子什麽時候養成了謀反的膽子?!“阿斯憐,蕭十三!”耶律洪基怒吼道。
“陛下,蕭忽古與太子是同謀,蕭十三已經殉國了。”侍衛們焦急萬分。太子打著“清君側”的名義一路攻來,侍衛們軍心極不穩固,他們不過出於本能在抵抗。隻有一部分最忠心的侍衛組成一道防線在距金帳不到五十米的地方守衛——他們甚至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攻來了。
“朕要去見見那個逆子!”耶律洪基並沒有遲疑,就站起身來,大步走出帳外。對付叛亂,他早有豐富的經驗。果然,眾侍衛見到皇帝威風凜凜的出帳,立時響起一片“萬歲”之聲!耶律洪基躍身上馬,上前幾步,厲聲喝道:“耶律濬,你出來見朕!”
耶律濬的衛隊此時距他不過百米之遙,耶律洪基的聲音清晰的傳入每一個人耳中,長期積威之下,耶律濬身子都震了一下,幾乎便要下馬認錯。
司馬夢求早已經驅馬近前,沉聲道:“殿下,迴答他,切不可散了軍心!”耶律濬哪裏知道司馬夢求打的如意算盤?那裏知道他正是想要讓遼國長期兩方內戰?還道他感激自己的知遇,所以忠心耿耿,他感激的望了司馬夢求一眼,收斂心神,高聲迴應道:“父皇,兒臣在此!”
“你還敢叫朕父皇麽?快讓你的人住手!你可知這是在謀逆!”
“兒臣並非謀逆,兒臣是清君側!待陛下身邊的奸臣死盡,兒臣自會向陛下自縛謝罪!”耶律濬毫不示弱,抗聲說道。
“你……”耶律洪基的話沒有說完,一支羽箭已經準確的射中這位遼國皇帝的額心。
耶律洪基魁偉的身軀在馬上一晃,倒下馬去。
“弑君!”“弑父!”——相同的念頭泛上不同人的心中,耶律濬臉色立時蒼白,幾乎要與耶律洪基一起倒下馬去。便在此時,南麵有人厲聲喝道:“皇上被魏王耶律乙辛刺客所弑!兒郎們,快護衛太子,誅殺刺客!”緊接著數十個士兵高聲呐喊道:“皇上被魏王刺客所弑!快護衛太子,誅殺刺客!”耶律濬迴頭望去,卻是蕭素領兵到了。
蕭素是老於謀略之人,他遠遠望見耶律濬與耶律洪基正在說話,不料不知從哪裏飛來一枝長箭,正中耶律洪基——蕭素立時想到嫁禍江東之計,這數十兒郎喊將出去,不知底細的人自然要信以為真。至於事後是否經得起推敲,卻並非此時要考慮的了。
司馬夢求眼見耶律洪基剛剛被弑,蕭素就帶著數千精騎,風卷而至,將金帳團團圍住,若讓太子耶律濬穩定了遼國局勢,隻怕為他人做嫁衣裳,心中暗暗焦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