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聲名鵲起(1)
新宋·大結局(全15冊) 作者:阿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曆史有無數種可能,因此人類的生活才變得充滿意義。
——佚名
1
時間倒溯五個月。熙寧二年十月,如果用耶元紀年的話,是1069年,距離第一次十字軍東征還有二十六年。
這是一個大雪紛飛的冬天,飄飄茫茫的大雪給古老的開封城裹上了銀裝,來往於汴京城的人都一無例外的戴著鬥笠,穿著蓑衣,在深達一尺的雪中艱難跋涉,曾經人來人往的官道上,馬車也已經不可通行了。號稱“人口上百萬,富麗甲天下”的汴京,因著這嚴酷的天氣,便是連那汴河之上,也缺少了以往的熱鬧與喧囂。
因為行人稀少,守護開封外城的士兵們也變得非常的懈怠,他們把兵器斜靠在城門的洞壁之上,不停的搓著雙手,來迴走動,咒罵這個倒黴的天氣,偶爾有幾個賣柴賣炭的農夫挑著柴炭經過,兵丁們也懶得去檢查,隨他們通過了。大宋建國一百多年,東京城從未發生過什麽亂子,在這承平的年代,更加沒有什麽好擔心的!守城的士卒們隻盼著能迴去喝一口熱酒,躲在火坑邊美美的休息。
但是,此時在汴京南城牆最西邊的戴樓門下,士兵們卻不得不勉強拿起冰冷的兵器,警惕的望著眼前的裝束奇特的男子。白色光滑的奇異衣服,淺淺的平頭,頭上卻沒有戒疤,身材高大,皮膚白晳,真是個非僧非俗的怪人!
穿著白色羽絨大衣的石越,望著這些目光中充滿警惕的士兵,也開始不安起來,戴樓門前的行人不過稀稀數人,怎麽看他們也像是針對自己來的。兩天之前,石越莫名其妙的出現在距離開封六十裏的一個小村莊邊上時,那些村民們看著他的表情,與這些兵丁們一模一樣。
使勁晃了一下頭,“這裏不是西元二零零四年,這裏是西元十一世紀!”石越在心裏默默的重複著,強迫自己接受一個不可思議的事實:自己現在所處的時代,如果不是做夢的話,的的確確是西元十一世紀,做為一個曆史係畢業的學生,對於熙寧二年,他有深刻的印象——這一年,王安石開始變法!這兩天以來,石越一直在強迫自己接受這個事實,如果是個夢的話就好了,但是夢裏為什麽會有冷餓痛疼呢?
石越控製著自己零亂的思緒,抬頭打量眼前的開封古城。一眼望不到邊的高牆被刻意砌得彎彎曲曲的,像一條白脊背的巨龍,伸向遠遠的煙靄裏;寬達十餘丈的護城河邊種滿了楊柳,樹上掛滿了臃腫的“銀條”,真是雄偉的城市!既便在這樣的時刻,石越也忍不住在心裏發出一聲讚歎。
若不是身處如此吊詭的境地,能夠親眼目睹開封古城,這會是多麽讓人陶醉的事情呀?但在這個時候,石越卻隻盼著這個遊戲快點結束。“我真的快要瘋了,愛因斯坦!耶穌基督!真主安拉!如來佛祖!玉皇大帝!”石越低聲嘶吼著,抑製不住的蹲下身子,抓起一大把雪,使勁抹在自己的臉上。刺骨的冰涼,讓石越慢慢的又冷靜下來。
“問題沒有解決之前,總得先活下去。”正是抱著這個信念,石越才決定冒著嚴寒大雪,來到開封。“我不會垮在開封城外的。”他站起身來,拍去身上的落雪,抬頭望了一眼這座千年後隻存現於典籍中的偉大都市的城樓,從容的迎著那些守城卒走了過去。
士兵們正在交頭接耳,猜測著石越剛才舉動的意義,見“怪人”朝城門走來,一個小頭目徑直走到石越跟前,缺少中氣的喝道:“你是什麽人?有路引沒有?”
宋代的官話,發音與普通話很不相同,懂得許多方言的石越也隻能夠勉強聽懂。他停下腳步,傲慢的迴道:“我從華山來,我家世代隱居華山,不知道什麽路引。”這是早就想好的托辭,但是發音卻頗顯怪異,倒似帶有濃重地方口音的開封官話。
小頭目細細打量著石越:“怪人”雖然裝飾奇特,但是那件衣服,看起來卻不是一般人穿得起的;他態度傲慢,想來必有所恃;此人又自稱是來自華山的隱士,但凡隱士,與朝中的大官們,十之八九都有牽扯不清的聯係——最起碼,也是讀書人,這年頭最難料的,就是讀書人了,自己可不好得罪,混口飯吃也不容易。而且這個“怪人”眉清目秀,膚色白得像個女人,更不可能是黨項人、契丹人。
想通這些要緊處,小頭目立即做了決定——請示上官。有什麽不對的,由上官負責去,誰叫他們每個月的薪俸拿得比自己多呢,這責任也由他們負吧。當下便客氣的對石越說道:“這位公子,你先這邊請,我得請上官做主,不敢私自放行,你體諒則個。”
說完也不管石越答不答應,便把他請到了城邊,早有一個士卒去最近的一個戰棚[1]裏請正在烤火的長官。
石越默默的站在一邊,竟然背著手欣賞起這千年以後難得一見的大雪來——難道這個世界上還會有什麽更壞的狀況嗎?石越不覺自嘲的冷笑著。這個表情落在小頭目眼中,更讓他覺得這個“怪人”高深莫測。
一片片有如鵝毛的大雪從天空慢慢的飄落,伴著西風在半空中翻滾、跳動,然後靜靜無聲的落在大地上,把剛剛被行人踩出的腳印覆蓋掉……
石越突然想起了小時候,父親抱著他坐在膝上看雪,一麵教他讀詩,彼情彼景,竟如同昨日發生的一般。隻是自己如今的處境,與父母雙親竟是隔絕兩世,重逢的機會極其渺茫,不由讓他黯然神傷。在心中默默念了幾遍那首在父親膝上學來的詩,一時間積鬱難當,竟忍不住低聲吟了出來:“一片一片又一片,飛入泥潭皆不見;前消後繼不斷飛,……”
剛剛想把最後一句詠出來的石越猛然覺悟,幾乎嚇出一身冷汗。他吟的,是一首革命詩,在古代,便是“反詩”。這首詩的最後一句是“終叫河山顏色變”,這樣的詩句,自己當著這些士卒的麵詠出來,不是等於自殺嗎?
小頭目饒有興趣的聽著石越詠詩,心裏暗暗稱讚自己剛才的決定英明果斷——這畢竟是一個讀書人受到過份尊重的時代,在下層百姓的心中,有才華的讀書人,就意味著前途無量……不過小頭目的自得隻保留了短暫的時間,當他見石越久久不能吟出最後一句來時,自得之情立刻轉化成了對蹩腳書生的嘲笑——雖然他自己是絕不會作詩的,不過這一點也不妨礙他嘲笑人家作不出詩來。
石越怔怔的站在那兒,完全沒有去想如何把最後一句吟完,這句“終叫河山顏色變”讓他的心髒劇烈的跳動。這個時代!這段曆史!也許、也許……在那一瞬間,一種被稱為“野心”的東西,悄悄的浮了出來,自己曾經讀過多少改變曆史的故事,也許……
但也就是一瞬間,他就冷靜了下來,這幾天連吃飯也是那些善良的老百姓們周濟,沒有餓死就算不錯了,居然還去胡思亂想。石越搖搖頭,自嘲的一笑。小頭目卻不免會錯了意,歪著嘴朝一個同伴擠擠眉毛,心道:“原來果真是個三句詩書生!”
就在這當兒,去請示的士卒已經迴來,不過長官卻沒有跟他一起來,這麽冷的天氣,長官連動都懶得動一下,反而把這個來請示的士兵給臭罵了一頓。小頭目在心裏咒罵了一句,畢竟不願意得罪一個讀書人,想了一迴,無可奈何,隻得揮手放行。放一個奸細入汴京城,不見得就一定能追究到自己的責任;而得罪一個可能有“前途”的讀書人,自己就肯定慘了。這點子利害,他還是想得明白的。
2
即便是過了五個月後,石越還清楚的記得,自己是從戴樓門順著筆直的道路,一直往北,經過“新門”進入內城的。之後又走了一段時間,在赫赫有名的開封府外麵稍做停留,便順著一條東西走向、寬二百餘步、用磚石砌得整整齊齊的禦街往東走,途中經過一座叫“州橋”的石橋,又穿過一個叫“土市子”的所在,走了沒多久,一座大寺廟赫然入目。
石越見寺牆之外遍種柳樹,雖然天降大雪,可是香客依然進進出出,車馬不絕於道,而廟外更有無數店鋪依然開張營業,一路所見,竟以此地最為繁華,想像平時天氣晴朗時,這裏真不知是如何個熱鬧法——他哪裏知道這個地方,本是當時全球最繁華的所在,心中不免要暗暗稱奇,連忙抬起頭來,往寺門望去——這一望之下,石越心裏便不由得“啊”了一聲,“原來這就是魯智深拔柳樹的大相國寺呀!”好奇心起,石越抬腿便往寺中走去。
這大相國寺本是戰國時信陵君住宅,到宋朝時,便成了皇室禮佛之所,廟中盡是些富貴和尚,他們的方丈喚作“智緣禪師”,是當朝宰相王安石的方外之交。有了皇室這樣的大靠山,這一座寺廟,竟是修得無比的輝煌瑰麗。其中樓台殿閣,朱欄玉戶,畫棟雕梁,與宮殿無二;正中間白石的甬路,兩邊皆是蒼鬆翠柏,此時盡皆為白雪所覆,玉樹瓊枝後的殿內,隱隱的傳出鍾磬的悠揚之音。
信步走進大雄寶殿,這樣的大雪天,依然有十數個和尚在那裏念經誦佛,還有一些善男信女在虔誠的禱告著。釋迦牟尼微笑著注視著這些芸芸眾生,似乎能夠看透這人世間的一切苦難。一向抱持“敬鬼神而遠之”的信念的石越,在嫋嫋香煙、喃喃梵音中,也情不自禁的跪了下來,恭恭敬敬的叩了三個頭,低聲禱告:“佛祖,你要幫幫我,我從哪裏來,你老人家大發慈悲,便把我送迴哪裏去吧……”
幾個香客好奇的看了石越一眼,不知道這個打扮奇特的怪人在說些什麽……石越完全沒有在意他們的眼光,隻是誠懇的望著大雄寶殿中央的釋迦牟尼金像,佛祖依然和藹的微笑,似乎是在嘲笑著石越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又似乎是在鼓勵石越什麽。他正猶疑著要不要繼續對佛祖說些什麽,忽然聽到肚子“咕咕”一聲……這才想起,自己已經在雪中走了整整一個上午了。
石越下意識的摸了摸自己的口袋,口袋裏隻有幾百塊人民幣,除此以外,再無他物。想起帶著無數設備迴到古代的眾多小說,對比自己一無所有的窘態,他隻得苦笑著歎了口氣,又朝釋加牟尼叩了幾個頭,靜靜地退出了大雄寶殿。無論如何,餓死不是一種體麵的死法,在祈禱中餓死,更加不體麵。
石越強忍著饑餓,在大相國寺內信步走著,一麵思考著自己日後的謀生之道。大相國寺占地五百多畝,有六十多座禪院,可以說規模極其宏大。石越一麵走一麵想,穿牆過院,信步而行,早已不知身在何處,那謀生之法,卻是一個也沒有想出來。
如此又走得五六十步,曲徑數轉,忽然一陣酒香撲鼻而來,誘得石越饑火大盛。他抬起頭來,眺目而望,卻見前麵有一個水池,池邊種著稀稀疏疏十數樹梅花,此時大雪壓枝下,雪白的梅花在枝頭迎著嚴寒怒放,讓人望之精神一振。又有四五個人圍成一圈,坐在雪中飲酒,身上的鬥笠蓑衣上,都積滿了厚厚的一層雪,若不是見這些人偶爾還會動一動,遠遠望去,便是幾個雪人。那酒香便是從那裏傳來!
石越這也是第一迴見到有人有這樣的雅興,心中半是好奇,半是為酒香所誘,雙腳不自覺就朝著那邊走了過去。他故意放重腳步,在雪裏踩出“哢嚓”、“哢嚓”的聲音,走得近了,果然那幾個人便循聲望了過來。石越這才看得清楚,那些全是年輕的儒生,一共五人。他學著電視裏看到的情形,抱拳朗聲說道:“有擾各位的雅興。”那些人也連忙站起身來,還禮道:“無妨。”五人見石越雖然容貌清秀,似是讀書之人,但是裝束卻如此奇特,心中也不禁十分好奇。
其中一人似是極為豪爽,當下便出言相邀:“相逢就是有緣,兄台若無他事,何不一起飲酒賞花,也好不辜負了這美景?”
石越心中雖然求之不得,卻也不願被人小看了去,他生性本是沉穩之人,臉上便絲毫不動聲色,隻淡淡說道:“如此多有打擾。”
那五人見他對答之間,氣度不凡,心中更是暗暗稱奇。便給石越讓出位置,又有不知從哪裏鑽出來的小僮給他把酒給添上。石越走了半天路,腹中饑寒,也不客氣,接過酒來一口喝了,隻覺得酒味極淡,他知道古時候的酒就是如此,也不品評,不過腹裏終是有了一點暖氣上來。那幾人見他豪爽,便又給他滿上一杯。
石越這一杯卻不就飲。他心裏暗暗思忖:所謂“出門靠朋友”,如今自己的處境,若不在古代交幾個朋友,斷然難以立足。當下一麵心中計議,一麵遊目四顧,忽地瞥見十數步遠的地方,放有一個小壺,眾人身前的小案上,各有一把好像短箭的竹棍,一個書僮手裏拿著筆硯,另一個書僮手裏捧著一疊紙,紙上還有筆跡。他心中一動,立時想起古人的一種遊戲來——投壺。那是幾個人輪流將那些竹棍投入壺中,若是不中,或者罰酒,或是罰詩的遊戲——此時之事,更不用說,便是在罰詩無疑了。石越眼珠一轉,立時計上心來。他指著那些疊詩稿,操著口音怪異的開封官話,淡淡笑道:“諸位仁兄是在詠雪,還是詠梅?”
五人相顧一笑,先前相邀的那個書生開口答道:“見笑了,我們是在詠梅。”
石越微微頷首,站起身來,稍一沉吟,指著一樹梅花,朗聲吟道:“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裏春。”
這首詩本是元末著名詩人王冕之作,本是詠梅的名篇,石越記憶力頗佳,這些詩詞一向記得甚熟,突然拿出來賣弄,頓時語驚四座!
——佚名
1
時間倒溯五個月。熙寧二年十月,如果用耶元紀年的話,是1069年,距離第一次十字軍東征還有二十六年。
這是一個大雪紛飛的冬天,飄飄茫茫的大雪給古老的開封城裹上了銀裝,來往於汴京城的人都一無例外的戴著鬥笠,穿著蓑衣,在深達一尺的雪中艱難跋涉,曾經人來人往的官道上,馬車也已經不可通行了。號稱“人口上百萬,富麗甲天下”的汴京,因著這嚴酷的天氣,便是連那汴河之上,也缺少了以往的熱鬧與喧囂。
因為行人稀少,守護開封外城的士兵們也變得非常的懈怠,他們把兵器斜靠在城門的洞壁之上,不停的搓著雙手,來迴走動,咒罵這個倒黴的天氣,偶爾有幾個賣柴賣炭的農夫挑著柴炭經過,兵丁們也懶得去檢查,隨他們通過了。大宋建國一百多年,東京城從未發生過什麽亂子,在這承平的年代,更加沒有什麽好擔心的!守城的士卒們隻盼著能迴去喝一口熱酒,躲在火坑邊美美的休息。
但是,此時在汴京南城牆最西邊的戴樓門下,士兵們卻不得不勉強拿起冰冷的兵器,警惕的望著眼前的裝束奇特的男子。白色光滑的奇異衣服,淺淺的平頭,頭上卻沒有戒疤,身材高大,皮膚白晳,真是個非僧非俗的怪人!
穿著白色羽絨大衣的石越,望著這些目光中充滿警惕的士兵,也開始不安起來,戴樓門前的行人不過稀稀數人,怎麽看他們也像是針對自己來的。兩天之前,石越莫名其妙的出現在距離開封六十裏的一個小村莊邊上時,那些村民們看著他的表情,與這些兵丁們一模一樣。
使勁晃了一下頭,“這裏不是西元二零零四年,這裏是西元十一世紀!”石越在心裏默默的重複著,強迫自己接受一個不可思議的事實:自己現在所處的時代,如果不是做夢的話,的的確確是西元十一世紀,做為一個曆史係畢業的學生,對於熙寧二年,他有深刻的印象——這一年,王安石開始變法!這兩天以來,石越一直在強迫自己接受這個事實,如果是個夢的話就好了,但是夢裏為什麽會有冷餓痛疼呢?
石越控製著自己零亂的思緒,抬頭打量眼前的開封古城。一眼望不到邊的高牆被刻意砌得彎彎曲曲的,像一條白脊背的巨龍,伸向遠遠的煙靄裏;寬達十餘丈的護城河邊種滿了楊柳,樹上掛滿了臃腫的“銀條”,真是雄偉的城市!既便在這樣的時刻,石越也忍不住在心裏發出一聲讚歎。
若不是身處如此吊詭的境地,能夠親眼目睹開封古城,這會是多麽讓人陶醉的事情呀?但在這個時候,石越卻隻盼著這個遊戲快點結束。“我真的快要瘋了,愛因斯坦!耶穌基督!真主安拉!如來佛祖!玉皇大帝!”石越低聲嘶吼著,抑製不住的蹲下身子,抓起一大把雪,使勁抹在自己的臉上。刺骨的冰涼,讓石越慢慢的又冷靜下來。
“問題沒有解決之前,總得先活下去。”正是抱著這個信念,石越才決定冒著嚴寒大雪,來到開封。“我不會垮在開封城外的。”他站起身來,拍去身上的落雪,抬頭望了一眼這座千年後隻存現於典籍中的偉大都市的城樓,從容的迎著那些守城卒走了過去。
士兵們正在交頭接耳,猜測著石越剛才舉動的意義,見“怪人”朝城門走來,一個小頭目徑直走到石越跟前,缺少中氣的喝道:“你是什麽人?有路引沒有?”
宋代的官話,發音與普通話很不相同,懂得許多方言的石越也隻能夠勉強聽懂。他停下腳步,傲慢的迴道:“我從華山來,我家世代隱居華山,不知道什麽路引。”這是早就想好的托辭,但是發音卻頗顯怪異,倒似帶有濃重地方口音的開封官話。
小頭目細細打量著石越:“怪人”雖然裝飾奇特,但是那件衣服,看起來卻不是一般人穿得起的;他態度傲慢,想來必有所恃;此人又自稱是來自華山的隱士,但凡隱士,與朝中的大官們,十之八九都有牽扯不清的聯係——最起碼,也是讀書人,這年頭最難料的,就是讀書人了,自己可不好得罪,混口飯吃也不容易。而且這個“怪人”眉清目秀,膚色白得像個女人,更不可能是黨項人、契丹人。
想通這些要緊處,小頭目立即做了決定——請示上官。有什麽不對的,由上官負責去,誰叫他們每個月的薪俸拿得比自己多呢,這責任也由他們負吧。當下便客氣的對石越說道:“這位公子,你先這邊請,我得請上官做主,不敢私自放行,你體諒則個。”
說完也不管石越答不答應,便把他請到了城邊,早有一個士卒去最近的一個戰棚[1]裏請正在烤火的長官。
石越默默的站在一邊,竟然背著手欣賞起這千年以後難得一見的大雪來——難道這個世界上還會有什麽更壞的狀況嗎?石越不覺自嘲的冷笑著。這個表情落在小頭目眼中,更讓他覺得這個“怪人”高深莫測。
一片片有如鵝毛的大雪從天空慢慢的飄落,伴著西風在半空中翻滾、跳動,然後靜靜無聲的落在大地上,把剛剛被行人踩出的腳印覆蓋掉……
石越突然想起了小時候,父親抱著他坐在膝上看雪,一麵教他讀詩,彼情彼景,竟如同昨日發生的一般。隻是自己如今的處境,與父母雙親竟是隔絕兩世,重逢的機會極其渺茫,不由讓他黯然神傷。在心中默默念了幾遍那首在父親膝上學來的詩,一時間積鬱難當,竟忍不住低聲吟了出來:“一片一片又一片,飛入泥潭皆不見;前消後繼不斷飛,……”
剛剛想把最後一句詠出來的石越猛然覺悟,幾乎嚇出一身冷汗。他吟的,是一首革命詩,在古代,便是“反詩”。這首詩的最後一句是“終叫河山顏色變”,這樣的詩句,自己當著這些士卒的麵詠出來,不是等於自殺嗎?
小頭目饒有興趣的聽著石越詠詩,心裏暗暗稱讚自己剛才的決定英明果斷——這畢竟是一個讀書人受到過份尊重的時代,在下層百姓的心中,有才華的讀書人,就意味著前途無量……不過小頭目的自得隻保留了短暫的時間,當他見石越久久不能吟出最後一句來時,自得之情立刻轉化成了對蹩腳書生的嘲笑——雖然他自己是絕不會作詩的,不過這一點也不妨礙他嘲笑人家作不出詩來。
石越怔怔的站在那兒,完全沒有去想如何把最後一句吟完,這句“終叫河山顏色變”讓他的心髒劇烈的跳動。這個時代!這段曆史!也許、也許……在那一瞬間,一種被稱為“野心”的東西,悄悄的浮了出來,自己曾經讀過多少改變曆史的故事,也許……
但也就是一瞬間,他就冷靜了下來,這幾天連吃飯也是那些善良的老百姓們周濟,沒有餓死就算不錯了,居然還去胡思亂想。石越搖搖頭,自嘲的一笑。小頭目卻不免會錯了意,歪著嘴朝一個同伴擠擠眉毛,心道:“原來果真是個三句詩書生!”
就在這當兒,去請示的士卒已經迴來,不過長官卻沒有跟他一起來,這麽冷的天氣,長官連動都懶得動一下,反而把這個來請示的士兵給臭罵了一頓。小頭目在心裏咒罵了一句,畢竟不願意得罪一個讀書人,想了一迴,無可奈何,隻得揮手放行。放一個奸細入汴京城,不見得就一定能追究到自己的責任;而得罪一個可能有“前途”的讀書人,自己就肯定慘了。這點子利害,他還是想得明白的。
2
即便是過了五個月後,石越還清楚的記得,自己是從戴樓門順著筆直的道路,一直往北,經過“新門”進入內城的。之後又走了一段時間,在赫赫有名的開封府外麵稍做停留,便順著一條東西走向、寬二百餘步、用磚石砌得整整齊齊的禦街往東走,途中經過一座叫“州橋”的石橋,又穿過一個叫“土市子”的所在,走了沒多久,一座大寺廟赫然入目。
石越見寺牆之外遍種柳樹,雖然天降大雪,可是香客依然進進出出,車馬不絕於道,而廟外更有無數店鋪依然開張營業,一路所見,竟以此地最為繁華,想像平時天氣晴朗時,這裏真不知是如何個熱鬧法——他哪裏知道這個地方,本是當時全球最繁華的所在,心中不免要暗暗稱奇,連忙抬起頭來,往寺門望去——這一望之下,石越心裏便不由得“啊”了一聲,“原來這就是魯智深拔柳樹的大相國寺呀!”好奇心起,石越抬腿便往寺中走去。
這大相國寺本是戰國時信陵君住宅,到宋朝時,便成了皇室禮佛之所,廟中盡是些富貴和尚,他們的方丈喚作“智緣禪師”,是當朝宰相王安石的方外之交。有了皇室這樣的大靠山,這一座寺廟,竟是修得無比的輝煌瑰麗。其中樓台殿閣,朱欄玉戶,畫棟雕梁,與宮殿無二;正中間白石的甬路,兩邊皆是蒼鬆翠柏,此時盡皆為白雪所覆,玉樹瓊枝後的殿內,隱隱的傳出鍾磬的悠揚之音。
信步走進大雄寶殿,這樣的大雪天,依然有十數個和尚在那裏念經誦佛,還有一些善男信女在虔誠的禱告著。釋迦牟尼微笑著注視著這些芸芸眾生,似乎能夠看透這人世間的一切苦難。一向抱持“敬鬼神而遠之”的信念的石越,在嫋嫋香煙、喃喃梵音中,也情不自禁的跪了下來,恭恭敬敬的叩了三個頭,低聲禱告:“佛祖,你要幫幫我,我從哪裏來,你老人家大發慈悲,便把我送迴哪裏去吧……”
幾個香客好奇的看了石越一眼,不知道這個打扮奇特的怪人在說些什麽……石越完全沒有在意他們的眼光,隻是誠懇的望著大雄寶殿中央的釋迦牟尼金像,佛祖依然和藹的微笑,似乎是在嘲笑著石越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又似乎是在鼓勵石越什麽。他正猶疑著要不要繼續對佛祖說些什麽,忽然聽到肚子“咕咕”一聲……這才想起,自己已經在雪中走了整整一個上午了。
石越下意識的摸了摸自己的口袋,口袋裏隻有幾百塊人民幣,除此以外,再無他物。想起帶著無數設備迴到古代的眾多小說,對比自己一無所有的窘態,他隻得苦笑著歎了口氣,又朝釋加牟尼叩了幾個頭,靜靜地退出了大雄寶殿。無論如何,餓死不是一種體麵的死法,在祈禱中餓死,更加不體麵。
石越強忍著饑餓,在大相國寺內信步走著,一麵思考著自己日後的謀生之道。大相國寺占地五百多畝,有六十多座禪院,可以說規模極其宏大。石越一麵走一麵想,穿牆過院,信步而行,早已不知身在何處,那謀生之法,卻是一個也沒有想出來。
如此又走得五六十步,曲徑數轉,忽然一陣酒香撲鼻而來,誘得石越饑火大盛。他抬起頭來,眺目而望,卻見前麵有一個水池,池邊種著稀稀疏疏十數樹梅花,此時大雪壓枝下,雪白的梅花在枝頭迎著嚴寒怒放,讓人望之精神一振。又有四五個人圍成一圈,坐在雪中飲酒,身上的鬥笠蓑衣上,都積滿了厚厚的一層雪,若不是見這些人偶爾還會動一動,遠遠望去,便是幾個雪人。那酒香便是從那裏傳來!
石越這也是第一迴見到有人有這樣的雅興,心中半是好奇,半是為酒香所誘,雙腳不自覺就朝著那邊走了過去。他故意放重腳步,在雪裏踩出“哢嚓”、“哢嚓”的聲音,走得近了,果然那幾個人便循聲望了過來。石越這才看得清楚,那些全是年輕的儒生,一共五人。他學著電視裏看到的情形,抱拳朗聲說道:“有擾各位的雅興。”那些人也連忙站起身來,還禮道:“無妨。”五人見石越雖然容貌清秀,似是讀書之人,但是裝束卻如此奇特,心中也不禁十分好奇。
其中一人似是極為豪爽,當下便出言相邀:“相逢就是有緣,兄台若無他事,何不一起飲酒賞花,也好不辜負了這美景?”
石越心中雖然求之不得,卻也不願被人小看了去,他生性本是沉穩之人,臉上便絲毫不動聲色,隻淡淡說道:“如此多有打擾。”
那五人見他對答之間,氣度不凡,心中更是暗暗稱奇。便給石越讓出位置,又有不知從哪裏鑽出來的小僮給他把酒給添上。石越走了半天路,腹中饑寒,也不客氣,接過酒來一口喝了,隻覺得酒味極淡,他知道古時候的酒就是如此,也不品評,不過腹裏終是有了一點暖氣上來。那幾人見他豪爽,便又給他滿上一杯。
石越這一杯卻不就飲。他心裏暗暗思忖:所謂“出門靠朋友”,如今自己的處境,若不在古代交幾個朋友,斷然難以立足。當下一麵心中計議,一麵遊目四顧,忽地瞥見十數步遠的地方,放有一個小壺,眾人身前的小案上,各有一把好像短箭的竹棍,一個書僮手裏拿著筆硯,另一個書僮手裏捧著一疊紙,紙上還有筆跡。他心中一動,立時想起古人的一種遊戲來——投壺。那是幾個人輪流將那些竹棍投入壺中,若是不中,或者罰酒,或是罰詩的遊戲——此時之事,更不用說,便是在罰詩無疑了。石越眼珠一轉,立時計上心來。他指著那些疊詩稿,操著口音怪異的開封官話,淡淡笑道:“諸位仁兄是在詠雪,還是詠梅?”
五人相顧一笑,先前相邀的那個書生開口答道:“見笑了,我們是在詠梅。”
石越微微頷首,站起身來,稍一沉吟,指著一樹梅花,朗聲吟道:“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裏春。”
這首詩本是元末著名詩人王冕之作,本是詠梅的名篇,石越記憶力頗佳,這些詩詞一向記得甚熟,突然拿出來賣弄,頓時語驚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