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方平的問題,廖永渚苦笑一聲。
說道:“說沒想過,那肯定是騙人。”
“但方道友有所不知,想要獲取塔內機緣,不是那麽容易的。任何想要嚐試的修士,都必須支付五萬塊下品靈石,才能開啟入內的通道。”
“除了靈石外,每名修士僅有一次挑戰機會。若不能一次成功,日後就再也沒有資格進入了。”
“正因此,一般至少要築基後期,甚至築基圓滿境界的修士,才會選擇動用那僅有一次的機會,進入塔內挑戰。”
每人僅可挑戰一次?
這個限製倒沒什麽,不少前輩修士留下的傳承之地,都有類似的規矩和限製。
天風老祖當年布下的傳承之地也是如此。
不過,這五萬靈石的門票,就的確有些過分了。
除非是方平這等丹術精湛的丹師,其他築基修士搞不好要傾家蕩產,才能換取這麽一次虛無縹緲的挑戰機會。
但仔細想想,此舉倒也不無道理。
那位廣進真人,顯然是看不上這點靈石的。
此舉最可能的用意,還是為了補充塔內靈氣,維持傳承之地的運轉。
與此同時,這等硬性門檻,也能讓那些實力普通、隻是抱著僥幸心態進來挑戰的修士知難而退,免得好好的寶塔淪為菜市場。
“五萬靈石,對秦師兄來說顯然不算什麽。以他天靈根之資,又修煉了我落陽宗鎮宗功法,說不定還真有幾分可能挑戰成功,獲得結丹機緣。或許,隻要一年半載後,咱們落陽宗便能新添一位金丹老祖了!”
說到這裏,廖永渚眼中有著掩飾不住的羨慕。
明知結丹機緣就在那裏,但自己卻沒有那個實力,更舍不得拿出五萬靈石碰運氣,隻能眼睜睜看著其他天驕之子朝金丹道途大步前進,自己隻能遠遠旁觀。
那種悵然和失落的心情,但凡對長生有些野望的修士,想必都能理解。
方平的確能理解廖永渚的感受,但兩人的處境終究不同。
靈石對他來說不算什麽,築基圓滿的修為,對他來說同樣隻是時間問題。
反倒是塔內剩餘結丹機緣的數量,看上去更要命一些。
倘若秦同越這次無功而返,那結丹之前,方平肯定也是要往那會真山的塔中走上一遭的。
退一步講,就算最後的機緣被取走,那也沒什麽。
方平自然會嚐試從其他地方搜尋結丹機緣,絲毫不會影響成就金丹的道心。
廖永渚倒沒覺得身邊修士還有這種野心,據他所知,方平雖然丹術精湛,鬥法也不弱,但終究靈根資質太差,據說是快過了築基大限才堪堪成就築基的。
若無意外,終其一生,大概率也就停留在築基境界了。
有這層因素,在他眼中,自己跟方平大致還算是同類人,彼此間能同病相憐。
好在,成就築基這麽多年,對於自己無望結丹的事,廖永渚早就有了充分的認知和心理準備。
些許觸景生情、自怨自艾,來的快,去的也快。
須臾間,他便調整過來,朝方平擺了擺手,步入自己的艙室中。
空曠的飛舟甲板之上,隻剩下方平一人。
至於普通的練氣弟子,為了防止他們中混內萬魔盟內應,在途中傳遞情報,飛舟啟程之後,一直到抵達前,都是不許前往甲板的,隻能在飛舟艙內停留。
這規定,對練氣弟子未免有些不近人情,但考慮到沿途安全,又是必須之舉。
此刻,他獨自一人立於穿行於雲中的飛舟船頭,透過飛舟自帶的禁製,眺望著遠處的雲海和地平線。
一時間,竟然有了一種高處不勝寒的寂寥。
與此同時,也不禁生出一種無拘無束、逍遙自在之意。
從另一個世界降臨到這方天地,若非機緣巧合,成為一名仙門修士,而是不幸以凡人之軀,過了這碌碌一生,又如何能體驗到此方世界的浩瀚廣博?
然而,築基境修士,也不過短短兩百年,跟這曆經滄海桑田而不變的天地相比,簡直渺小的不值一提。
“金丹境界啊!”
方平再度迴身,看了一眼西南方,些許感歎盡數恢複平靜。
………
一晃又是數日。
飛舟越過綿延數萬裏的伏涼山脈,進入了梁國北地、藏劍樓的地盤。
到了這裏,已經進入整條行程中最危險的區域——至少過去數年如此。
潛入梁國的魔修,就有部分活躍在這片區域,專門襲擊前往明雲仙城的飛舟。雖然不是每次襲擊都能得手,但還是給仙盟造成了不少損失。
為此,藏劍樓甚至組織了一批築基修士,依靠劍修的速度和戰力,專門在幾條飛舟常走的路線上巡查,但仍舊無法杜絕這種襲擊。
負責此次任務的江衝,顯然也知道這裏可能有危險。
不惜消耗靈石,讓三艘飛舟加快速度,全速朝庵名山大營行進。
若保持這個速度,快則五日,慢則六七日,他們便能抵達此行的終點。
或許是運氣不錯,接下來兩日,途中仍舊風平浪靜。
眼瞅著距離明雲仙城的後方防線越來越近,即便是最為謹慎的修士,也不由逐漸放下心來,認為魔修應該不敢襲擊了。
這也很正常,元極真人的歸來,極大動搖了魔修的士氣。
他們此刻忙著收縮防線,應對不久後的反攻,哪還敢潛入梁國偷襲運輸人手的飛舟呢?
就在這種氛圍中,飛舟又安然度過了半日,接近了岱淵山山口。
這時,一隊築基劍修,從遠處山口的方向飛來。
看到數道劍光接近,坐鎮最前方【天蟬舟】甲板上的劉姓築基修士打量幾眼,心中剛升起的警惕,頓時消去許多。
那幾名築基劍修,身著藏劍樓弟子的道袍,腰間係著藏劍令,人數也是五人一隊,不管怎麽看都是藏劍樓派來這片區域巡邏的劍修。
不過,劉姓築基也是走南闖北之輩,深知看著像,並不代表就一定是。
他按照約定的應對之法,及時傳訊,將遭遇的情形告知艙室內和後方兩艘飛舟上的其他築基修士。
五名藏劍樓修士,似乎也知道迎麵而來的飛舟可能對他們的身份有所警惕。還在數百丈外,就主動放慢了速度。
僅有領頭的築基劍修一人駕馭劍光而來,似是有什麽話要問。
這副舉動,很明顯在表明己方並無敵意。
畢竟,區區一名築基修士,如何能威脅到三艘飛舟?
劉姓築基基本確認,這五人就是藏劍樓的劍修了。
他緩緩從甲板上起身,準備迎接這位上前敘話的道友。
說道:“說沒想過,那肯定是騙人。”
“但方道友有所不知,想要獲取塔內機緣,不是那麽容易的。任何想要嚐試的修士,都必須支付五萬塊下品靈石,才能開啟入內的通道。”
“除了靈石外,每名修士僅有一次挑戰機會。若不能一次成功,日後就再也沒有資格進入了。”
“正因此,一般至少要築基後期,甚至築基圓滿境界的修士,才會選擇動用那僅有一次的機會,進入塔內挑戰。”
每人僅可挑戰一次?
這個限製倒沒什麽,不少前輩修士留下的傳承之地,都有類似的規矩和限製。
天風老祖當年布下的傳承之地也是如此。
不過,這五萬靈石的門票,就的確有些過分了。
除非是方平這等丹術精湛的丹師,其他築基修士搞不好要傾家蕩產,才能換取這麽一次虛無縹緲的挑戰機會。
但仔細想想,此舉倒也不無道理。
那位廣進真人,顯然是看不上這點靈石的。
此舉最可能的用意,還是為了補充塔內靈氣,維持傳承之地的運轉。
與此同時,這等硬性門檻,也能讓那些實力普通、隻是抱著僥幸心態進來挑戰的修士知難而退,免得好好的寶塔淪為菜市場。
“五萬靈石,對秦師兄來說顯然不算什麽。以他天靈根之資,又修煉了我落陽宗鎮宗功法,說不定還真有幾分可能挑戰成功,獲得結丹機緣。或許,隻要一年半載後,咱們落陽宗便能新添一位金丹老祖了!”
說到這裏,廖永渚眼中有著掩飾不住的羨慕。
明知結丹機緣就在那裏,但自己卻沒有那個實力,更舍不得拿出五萬靈石碰運氣,隻能眼睜睜看著其他天驕之子朝金丹道途大步前進,自己隻能遠遠旁觀。
那種悵然和失落的心情,但凡對長生有些野望的修士,想必都能理解。
方平的確能理解廖永渚的感受,但兩人的處境終究不同。
靈石對他來說不算什麽,築基圓滿的修為,對他來說同樣隻是時間問題。
反倒是塔內剩餘結丹機緣的數量,看上去更要命一些。
倘若秦同越這次無功而返,那結丹之前,方平肯定也是要往那會真山的塔中走上一遭的。
退一步講,就算最後的機緣被取走,那也沒什麽。
方平自然會嚐試從其他地方搜尋結丹機緣,絲毫不會影響成就金丹的道心。
廖永渚倒沒覺得身邊修士還有這種野心,據他所知,方平雖然丹術精湛,鬥法也不弱,但終究靈根資質太差,據說是快過了築基大限才堪堪成就築基的。
若無意外,終其一生,大概率也就停留在築基境界了。
有這層因素,在他眼中,自己跟方平大致還算是同類人,彼此間能同病相憐。
好在,成就築基這麽多年,對於自己無望結丹的事,廖永渚早就有了充分的認知和心理準備。
些許觸景生情、自怨自艾,來的快,去的也快。
須臾間,他便調整過來,朝方平擺了擺手,步入自己的艙室中。
空曠的飛舟甲板之上,隻剩下方平一人。
至於普通的練氣弟子,為了防止他們中混內萬魔盟內應,在途中傳遞情報,飛舟啟程之後,一直到抵達前,都是不許前往甲板的,隻能在飛舟艙內停留。
這規定,對練氣弟子未免有些不近人情,但考慮到沿途安全,又是必須之舉。
此刻,他獨自一人立於穿行於雲中的飛舟船頭,透過飛舟自帶的禁製,眺望著遠處的雲海和地平線。
一時間,竟然有了一種高處不勝寒的寂寥。
與此同時,也不禁生出一種無拘無束、逍遙自在之意。
從另一個世界降臨到這方天地,若非機緣巧合,成為一名仙門修士,而是不幸以凡人之軀,過了這碌碌一生,又如何能體驗到此方世界的浩瀚廣博?
然而,築基境修士,也不過短短兩百年,跟這曆經滄海桑田而不變的天地相比,簡直渺小的不值一提。
“金丹境界啊!”
方平再度迴身,看了一眼西南方,些許感歎盡數恢複平靜。
………
一晃又是數日。
飛舟越過綿延數萬裏的伏涼山脈,進入了梁國北地、藏劍樓的地盤。
到了這裏,已經進入整條行程中最危險的區域——至少過去數年如此。
潛入梁國的魔修,就有部分活躍在這片區域,專門襲擊前往明雲仙城的飛舟。雖然不是每次襲擊都能得手,但還是給仙盟造成了不少損失。
為此,藏劍樓甚至組織了一批築基修士,依靠劍修的速度和戰力,專門在幾條飛舟常走的路線上巡查,但仍舊無法杜絕這種襲擊。
負責此次任務的江衝,顯然也知道這裏可能有危險。
不惜消耗靈石,讓三艘飛舟加快速度,全速朝庵名山大營行進。
若保持這個速度,快則五日,慢則六七日,他們便能抵達此行的終點。
或許是運氣不錯,接下來兩日,途中仍舊風平浪靜。
眼瞅著距離明雲仙城的後方防線越來越近,即便是最為謹慎的修士,也不由逐漸放下心來,認為魔修應該不敢襲擊了。
這也很正常,元極真人的歸來,極大動搖了魔修的士氣。
他們此刻忙著收縮防線,應對不久後的反攻,哪還敢潛入梁國偷襲運輸人手的飛舟呢?
就在這種氛圍中,飛舟又安然度過了半日,接近了岱淵山山口。
這時,一隊築基劍修,從遠處山口的方向飛來。
看到數道劍光接近,坐鎮最前方【天蟬舟】甲板上的劉姓築基修士打量幾眼,心中剛升起的警惕,頓時消去許多。
那幾名築基劍修,身著藏劍樓弟子的道袍,腰間係著藏劍令,人數也是五人一隊,不管怎麽看都是藏劍樓派來這片區域巡邏的劍修。
不過,劉姓築基也是走南闖北之輩,深知看著像,並不代表就一定是。
他按照約定的應對之法,及時傳訊,將遭遇的情形告知艙室內和後方兩艘飛舟上的其他築基修士。
五名藏劍樓修士,似乎也知道迎麵而來的飛舟可能對他們的身份有所警惕。還在數百丈外,就主動放慢了速度。
僅有領頭的築基劍修一人駕馭劍光而來,似是有什麽話要問。
這副舉動,很明顯在表明己方並無敵意。
畢竟,區區一名築基修士,如何能威脅到三艘飛舟?
劉姓築基基本確認,這五人就是藏劍樓的劍修了。
他緩緩從甲板上起身,準備迎接這位上前敘話的道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