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也就是說,現在和那個時候,相比較,隻是工業化更加智能化了,他的理論,應該是適用。
他在書中就列舉了一些這樣的假愛情。比如有一種假愛情就是結伴思想。
也就是說,夫妻生活在一起,就是不想一個人孤獨,所以模範夫妻應該相敬如賓,彼此寬容,沒有任何摩擦爭吵。
對此,楚麗華有些不明白:“這難道不好嗎?”
確實,弗洛姆認為,這種結伴思想下的婚姻其實隻是表麵融洽,夫妻二人其實永遠不會對對方敞開心扉,也不會互相了解。
它的本質反映的是資本主義社會中生產協調性的要求。就像一個公司裏的員工要彼此合作、減少摩擦、實現高效化一樣,家庭成員之間的要求也變成了這樣。
這樣的思想主導的婚姻,必然是陳腐和了無生趣的,是愛情的墳墓。
另一種流行的愛情公式,就是認為愛情來自性~生活的滿足。夫妻之間婚姻的不幸,可能就是因為性~生活不夠美滿。
直到今天,這種想法仍然很有市場,你看有些性~保健品的廣告不就在宣揚,“讓對方滿足可以讓婚姻更和諧”嘛?
這有什麽不對呢?性能力不也是一種愛的能力嗎?但弗洛姆所說的愛的能力,是一種全麵的人格發展,而不僅僅是生理能力。
至於借助保健品或者***就能讓婚姻美滿的想法,其實和工業社會中流行的幻想完全一致,那就是認為借助正確的工具和技巧,一切問題都能解決。
還有一種假愛情,是偶像化的愛情。就是把自己所愛的人“神化”,把他視為一切愛情、光明和祝福的源泉。
現在不少人動不動就封一堆“女神”“男神”,其實也是這種情況。
弗洛姆認為,這其實是一種偶像崇拜,在這個過程中,戀愛者是把自己的力量投射到了他愛的對象身上,結果對方成了女神,他自己卻失去了愛的力量。
這種虛假的愛,讓他失去了自己,而不是找到了自己。而且,現實中沒有人能真正符合他對偶像的要求,所以他就要不停更換對象,不管這對象是真實的還是虛擬的。
弗洛姆提到的最後一種假愛情,是多愁善感的愛情。
這種愛情隻存在於想象中,存在於愛情小說和電影裏,但現實中反而不存在。
現在不少人看韓劇日劇國產劇,被裏麵各種悲歡離合、風花雪月、山盟海誓感動得一塌糊塗,可對自己的生活卻完全無感,就是如此。
弗洛姆指出,這種做法是通過消費愛情的代用品,來滿足對真正愛情的向往,但其實這並不是真正的愛。
那在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真愛還存在嗎?
弗洛姆也給出了迴答,真愛還在,但是很稀缺。在一個人被異化為物,在一個對人性發展缺乏真正關注和認識的社會中,真正的愛情必然是一種稀缺品,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假愛情。
楚麗華認為,雖然弗洛姆致力批判的是西方工業社會,但對當代社會也一樣。
因為我們所處的社會,也越來越成為一個以商品交易和金錢價值衡量一切的社會。
麵對此情此景,我們不免有些灰心喪氣,難道真正的愛情已經注定難以找到了嗎?其實也不必如此悲觀,因為無論社會是什麽樣子,人和人相結合的渴望並不會變,所以愛的潛力也就始終存在。
我們要做的,就是從自身開始去實踐愛。
愛的藝術,那可能要失望了。因為在弗洛姆看來,愛是一種個人的體驗,隻有自己去探索。
不過呢,既然愛可以被看作一門藝術,那我們還是可以把握一些最基本的原則的。這樣,才會在這一門藝術上取得好成績。
首先,愛情作為一門藝術,也和繪畫、雕塑這些藝術一樣,需要一些共通的基本的條件。
從書裏,楚麗華歸納了四點:
一個是紀律,意思是你對自己有要求,不是憑一時興趣,把談情說愛當成一場遊戲,如果這樣,你的愛情不會成熟。
第二個是集中,也就是要專心致誌,一心一意,而不是三心二意,見異思遷。
第三個是耐心,這也好理解,就像藝術家雕刻一個塑像,可能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如果不能持之以恆怎麽行呢?
最後一點,是極大的興趣。如果你對一門藝術沒有熱忱,那你是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大師的。
所以,和其他所有藝術一樣,要掌握愛情這門藝術,就必須具備紀律、集中、耐心和興趣這四個條件。
但是,愛情畢竟不是畫畫或者雕塑,它有自己的獨特性,掌握愛情藝術也需要一些特殊的條件。
其中,最主要的條件,就是要克服自戀。
所謂自戀,並不是自愛,而是隻關注自己的內心活動,以自我為中心。
楚麗華內心唏噓,雖然不想承認,但,自己好像真的是隻關注自己的內心活動了。
楚麗華學到,這樣的人,不能客觀地看待世界,也不能平等地對待別人。
書中舉了個例子。一個婦女打電話給她的醫生,想當天下午去看病。醫生告訴她今天診所很忙,沒空。
結果那個婦女說“可是醫生啊,我住的地方離你的診所才五分鍾的路”。
問題在哪裏?就是她沒有意識到自己離診所近,和醫生忙不忙沒有關係,而是認為自己有時間,所以醫生也應該騰出時間。
在生活中,其實經常碰到這種自戀傾向的人,隻是程度各有不同罷了。
弗洛姆認為,自戀傾向對愛的傷害是很大的。因為既然隻有“我”才是唯一的現實,別人自然隻是我用來滿足自己的對象罷了,為什麽要關心和尊重呢?
那麽,怎麽才能克服自戀?楚麗華繼續追尋答案。
書裏說,這就要求發展你的理智和客觀性,同時,要把愛情看作一種信仰。
弗洛姆說的信仰,並不是宗教信仰,而是建立在自己人生基礎上的一種信念。
他在書中就列舉了一些這樣的假愛情。比如有一種假愛情就是結伴思想。
也就是說,夫妻生活在一起,就是不想一個人孤獨,所以模範夫妻應該相敬如賓,彼此寬容,沒有任何摩擦爭吵。
對此,楚麗華有些不明白:“這難道不好嗎?”
確實,弗洛姆認為,這種結伴思想下的婚姻其實隻是表麵融洽,夫妻二人其實永遠不會對對方敞開心扉,也不會互相了解。
它的本質反映的是資本主義社會中生產協調性的要求。就像一個公司裏的員工要彼此合作、減少摩擦、實現高效化一樣,家庭成員之間的要求也變成了這樣。
這樣的思想主導的婚姻,必然是陳腐和了無生趣的,是愛情的墳墓。
另一種流行的愛情公式,就是認為愛情來自性~生活的滿足。夫妻之間婚姻的不幸,可能就是因為性~生活不夠美滿。
直到今天,這種想法仍然很有市場,你看有些性~保健品的廣告不就在宣揚,“讓對方滿足可以讓婚姻更和諧”嘛?
這有什麽不對呢?性能力不也是一種愛的能力嗎?但弗洛姆所說的愛的能力,是一種全麵的人格發展,而不僅僅是生理能力。
至於借助保健品或者***就能讓婚姻美滿的想法,其實和工業社會中流行的幻想完全一致,那就是認為借助正確的工具和技巧,一切問題都能解決。
還有一種假愛情,是偶像化的愛情。就是把自己所愛的人“神化”,把他視為一切愛情、光明和祝福的源泉。
現在不少人動不動就封一堆“女神”“男神”,其實也是這種情況。
弗洛姆認為,這其實是一種偶像崇拜,在這個過程中,戀愛者是把自己的力量投射到了他愛的對象身上,結果對方成了女神,他自己卻失去了愛的力量。
這種虛假的愛,讓他失去了自己,而不是找到了自己。而且,現實中沒有人能真正符合他對偶像的要求,所以他就要不停更換對象,不管這對象是真實的還是虛擬的。
弗洛姆提到的最後一種假愛情,是多愁善感的愛情。
這種愛情隻存在於想象中,存在於愛情小說和電影裏,但現實中反而不存在。
現在不少人看韓劇日劇國產劇,被裏麵各種悲歡離合、風花雪月、山盟海誓感動得一塌糊塗,可對自己的生活卻完全無感,就是如此。
弗洛姆指出,這種做法是通過消費愛情的代用品,來滿足對真正愛情的向往,但其實這並不是真正的愛。
那在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真愛還存在嗎?
弗洛姆也給出了迴答,真愛還在,但是很稀缺。在一個人被異化為物,在一個對人性發展缺乏真正關注和認識的社會中,真正的愛情必然是一種稀缺品,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假愛情。
楚麗華認為,雖然弗洛姆致力批判的是西方工業社會,但對當代社會也一樣。
因為我們所處的社會,也越來越成為一個以商品交易和金錢價值衡量一切的社會。
麵對此情此景,我們不免有些灰心喪氣,難道真正的愛情已經注定難以找到了嗎?其實也不必如此悲觀,因為無論社會是什麽樣子,人和人相結合的渴望並不會變,所以愛的潛力也就始終存在。
我們要做的,就是從自身開始去實踐愛。
愛的藝術,那可能要失望了。因為在弗洛姆看來,愛是一種個人的體驗,隻有自己去探索。
不過呢,既然愛可以被看作一門藝術,那我們還是可以把握一些最基本的原則的。這樣,才會在這一門藝術上取得好成績。
首先,愛情作為一門藝術,也和繪畫、雕塑這些藝術一樣,需要一些共通的基本的條件。
從書裏,楚麗華歸納了四點:
一個是紀律,意思是你對自己有要求,不是憑一時興趣,把談情說愛當成一場遊戲,如果這樣,你的愛情不會成熟。
第二個是集中,也就是要專心致誌,一心一意,而不是三心二意,見異思遷。
第三個是耐心,這也好理解,就像藝術家雕刻一個塑像,可能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如果不能持之以恆怎麽行呢?
最後一點,是極大的興趣。如果你對一門藝術沒有熱忱,那你是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大師的。
所以,和其他所有藝術一樣,要掌握愛情這門藝術,就必須具備紀律、集中、耐心和興趣這四個條件。
但是,愛情畢竟不是畫畫或者雕塑,它有自己的獨特性,掌握愛情藝術也需要一些特殊的條件。
其中,最主要的條件,就是要克服自戀。
所謂自戀,並不是自愛,而是隻關注自己的內心活動,以自我為中心。
楚麗華內心唏噓,雖然不想承認,但,自己好像真的是隻關注自己的內心活動了。
楚麗華學到,這樣的人,不能客觀地看待世界,也不能平等地對待別人。
書中舉了個例子。一個婦女打電話給她的醫生,想當天下午去看病。醫生告訴她今天診所很忙,沒空。
結果那個婦女說“可是醫生啊,我住的地方離你的診所才五分鍾的路”。
問題在哪裏?就是她沒有意識到自己離診所近,和醫生忙不忙沒有關係,而是認為自己有時間,所以醫生也應該騰出時間。
在生活中,其實經常碰到這種自戀傾向的人,隻是程度各有不同罷了。
弗洛姆認為,自戀傾向對愛的傷害是很大的。因為既然隻有“我”才是唯一的現實,別人自然隻是我用來滿足自己的對象罷了,為什麽要關心和尊重呢?
那麽,怎麽才能克服自戀?楚麗華繼續追尋答案。
書裏說,這就要求發展你的理智和客觀性,同時,要把愛情看作一種信仰。
弗洛姆說的信仰,並不是宗教信仰,而是建立在自己人生基礎上的一種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