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宣道和李思敬率領兩萬騎兵迴到了檀州。薛訥和杜賓客等一百七十多個殘兵敗將,也隨後趕迴了檀州。
薛訥和杜賓客帶領迴來的士兵,也多多少少受了傷,但都不是重傷,有的胳膊傷了,有的後背傷了,有的臉傷了,有的腿傷了。薛訥的左肩頭受傷了,插了一支箭。在跑到安全地帶後,杜賓客幫薛訥拔出了那支箭。幸虧薛訥穿的盔甲防護性能好,他左肩頭隻是被箭頭傷了一點,絕大部分箭頭是紮在盔甲中的。
薛訥在檀州的軍營裏,既焦慮又氣憤,他質問崔宣道和李思敬,為何沒跟契丹軍戰鬥就跑了?
崔宣道和李思敬說,看到薛將軍和杜賓客撤退了,以為是收兵了,所以他們就一起撤退了。
薛訥很氣憤,但是也沒有繼續說什麽。他在想著如何向皇上交代啊?
陳玄禮派出去的兩位偵察兵,裝扮成兩位仙風道骨的道士,在檀州城的北城門處,親眼目睹了跑迴城的崔宣道和李思敬,以及他們所帶的兩萬士兵。他們接下來又看到了薛訥和杜賓客等,一百七十多個殘兵敗將,迴檀州城了。
兩個偵察兵了解到薛訥兵敗歸來的情況後,就到客棧騎上自己的駿馬,一溜煙跑迴長安城了。他們沒有讓幽州的通信兵迴長安匯報情況,而是選擇了快馬加鞭地迴長安,親自匯報情況。
玄宗正和武惠妃在興慶宮東殿內喝茶聊天,聽到楊公公詳細稟報了兩個偵察兵帶來的消息後,得知薛訥大敗,氣得用手直拍桌子:“怎麽會敗得如此殘?六萬騎兵迴去了兩萬多一點,而且是無功而返!”
楊公公說:“陛下您要保重龍體,不要讓前線的事,影響了健康。”
武惠妃也勸說道:“陛下,薛將軍前線失利,事已至此,陛下如果因生氣而影響了龍體,臣妾會傷心的。”
玄宗沒有理會武惠妃,他跟楊公公說:“你去問一下姚崇,薛訥那邊有匯報過戰鬥情況嗎?讓姚崇到興慶宮大殿見朕。”
楊公公說:“老奴這就去通知姚大人。”
楊思勖出去後,玄宗也起身到了隔壁的大殿內,坐在那把專屬於他的龍椅上,等姚大人過來。
過了一會兒,姚崇和楊思勖一起過來了。楊公公站在一邊,沒有說話。姚崇緊走幾步,到了玄宗跟前,鞠躬行禮道:“微臣拜見陛下。”
“嗯,請坐吧。”
姚崇坐在長桌北麵西側的椅子上:“陛下,您召見微臣,是要問薛訥討伐奚和契丹的情況嗎?”
“是的,薛訥有沒有發迴戰報來?”
“迴稟陛下,薛訥並沒有發迴戰報來。所以微臣對薛訥討伐奚和契丹的情況,暫時並不了解。”
玄宗陰沉著臉,用緩慢低沉的語氣說:“朕已經獲悉了消息,薛訥已經大敗而歸了,我大唐軍隊損失了近四萬騎兵。”
姚崇小心翼翼地說:“是嗎?是不是契丹和奚也傷亡挺大啊?”
玄宗說:“契丹和奚的傷亡,朕目前不清楚。但是從薛訥和杜賓客丟盔卸甲的狼狽樣子看,契丹和奚應該是在這次戰鬥中,占了很大的上風。況且,薛訥到現在還沒發戰報,說明真是敗得一塌糊塗。”
“唉,微臣還沒有得到通信兵的匯報呢,幽州的通信輕騎兵,是受薛訥指揮的,薛訥不讓他們來長安匯報情況,他們就不會來匯報情況的。”
玄宗氣憤地自言自語說:“薛——訥,你給大唐失去了這麽多騎兵,還不趕緊寫戰報講明情況,簡直讓朕失望!”
“陛下,薛訥將軍有可能是正在考慮如何寫戰報吧。微臣這就迴到兵部等候他寫的戰報,戰報一來,就立即過來呈給陛下過目。”
“嗯,你去吧,朕在這裏等著你。”
姚崇離開了興慶宮,朝兵部走去。
玄宗鬱悶地坐在那裏,克製著自己不要發火。雖然他知道陳玄禮所領導的北衙羽林禁軍,能力是很出眾的,這兩個偵察兵偵查的結果應該不會有太大偏差,但是在沒有得到前線傳來的戰報之前,他還是心存一絲希望的,希望唐軍在這次戰鬥中沒有那麽大的傷亡。
玄宗想,假如今天不來戰報,就讓陳玄禮親自帶兵去檀州,如果薛訥真得是敗得一塌糊塗,就讓陳玄禮奉旨臨時接管檀州和幽州的所有部隊,控製薛訥等相關責任人。
玄宗身邊的十二位近身護衛,今天是由陳玄禮推薦的護衛班長牛力高帶隊的。牛力高和其他護衛們,站在大殿內的四周,隨時等待玄宗的吩咐。
玄宗身邊的護衛,和宦官都是很有能力的。玄宗用人是很講究的,喜歡讓有多方麵能力的人在身邊。比如說身邊拿著拂塵站立著的楊思勖,看上去貌不驚人,卻也有敏銳的洞察力,領兵能力,在萬騎營誅殺韋後時,他配合鍾紹京出動了宮廷裏的太監,和侍衛,誅殺了保護韋後的護衛和太監們。
在太平公主擅權時,楊思勖和高力士為保護玄宗做了很多工作,正是因為有他們和李守德,王毛仲等人的存在,太平公主才不敢對玄宗進行暗中傷害。楊思勖在玄宗誅除太平公主集團的最後時刻,也就是先天政變的時刻,因迴家給母親辦後事,而不在場,但這不影響玄宗對他功勞的認可。
在公元707年時,李多祚協助太子李重俊發動“景龍政變”,殺了有重權的武三思一黨,準備誅殺韋後,逼迫中宗退位時,中宗登上玄武門城樓,聲討太子李重俊與大將李多祚謀反,並讓身邊的宦官楊思勖帶護衛攻擊李多祚。李多祚和太子的士兵,也因懼怕皇威,臨陣反戈,李多祚被殺。太子李重俊率百餘護衛逃進終南山,在唐中宗的圍捕壓力下,李重俊被護衛殺死。
楊思勖因武力對抗叛將李多祚,與眾士兵合力殺死李多祚立功,被越級封為銀青光祿大夫,行內常侍。在後來的“唐隆政變”時,楊思勖在協助玄宗誅除韋氏後,就成為玄宗的心腹了,封為右監門衛將軍。
楊思勖,高力士,這樣的宦官,外表看著溫順,實際都是玄宗的殺手鐧。
薛訥和杜賓客帶領迴來的士兵,也多多少少受了傷,但都不是重傷,有的胳膊傷了,有的後背傷了,有的臉傷了,有的腿傷了。薛訥的左肩頭受傷了,插了一支箭。在跑到安全地帶後,杜賓客幫薛訥拔出了那支箭。幸虧薛訥穿的盔甲防護性能好,他左肩頭隻是被箭頭傷了一點,絕大部分箭頭是紮在盔甲中的。
薛訥在檀州的軍營裏,既焦慮又氣憤,他質問崔宣道和李思敬,為何沒跟契丹軍戰鬥就跑了?
崔宣道和李思敬說,看到薛將軍和杜賓客撤退了,以為是收兵了,所以他們就一起撤退了。
薛訥很氣憤,但是也沒有繼續說什麽。他在想著如何向皇上交代啊?
陳玄禮派出去的兩位偵察兵,裝扮成兩位仙風道骨的道士,在檀州城的北城門處,親眼目睹了跑迴城的崔宣道和李思敬,以及他們所帶的兩萬士兵。他們接下來又看到了薛訥和杜賓客等,一百七十多個殘兵敗將,迴檀州城了。
兩個偵察兵了解到薛訥兵敗歸來的情況後,就到客棧騎上自己的駿馬,一溜煙跑迴長安城了。他們沒有讓幽州的通信兵迴長安匯報情況,而是選擇了快馬加鞭地迴長安,親自匯報情況。
玄宗正和武惠妃在興慶宮東殿內喝茶聊天,聽到楊公公詳細稟報了兩個偵察兵帶來的消息後,得知薛訥大敗,氣得用手直拍桌子:“怎麽會敗得如此殘?六萬騎兵迴去了兩萬多一點,而且是無功而返!”
楊公公說:“陛下您要保重龍體,不要讓前線的事,影響了健康。”
武惠妃也勸說道:“陛下,薛將軍前線失利,事已至此,陛下如果因生氣而影響了龍體,臣妾會傷心的。”
玄宗沒有理會武惠妃,他跟楊公公說:“你去問一下姚崇,薛訥那邊有匯報過戰鬥情況嗎?讓姚崇到興慶宮大殿見朕。”
楊公公說:“老奴這就去通知姚大人。”
楊思勖出去後,玄宗也起身到了隔壁的大殿內,坐在那把專屬於他的龍椅上,等姚大人過來。
過了一會兒,姚崇和楊思勖一起過來了。楊公公站在一邊,沒有說話。姚崇緊走幾步,到了玄宗跟前,鞠躬行禮道:“微臣拜見陛下。”
“嗯,請坐吧。”
姚崇坐在長桌北麵西側的椅子上:“陛下,您召見微臣,是要問薛訥討伐奚和契丹的情況嗎?”
“是的,薛訥有沒有發迴戰報來?”
“迴稟陛下,薛訥並沒有發迴戰報來。所以微臣對薛訥討伐奚和契丹的情況,暫時並不了解。”
玄宗陰沉著臉,用緩慢低沉的語氣說:“朕已經獲悉了消息,薛訥已經大敗而歸了,我大唐軍隊損失了近四萬騎兵。”
姚崇小心翼翼地說:“是嗎?是不是契丹和奚也傷亡挺大啊?”
玄宗說:“契丹和奚的傷亡,朕目前不清楚。但是從薛訥和杜賓客丟盔卸甲的狼狽樣子看,契丹和奚應該是在這次戰鬥中,占了很大的上風。況且,薛訥到現在還沒發戰報,說明真是敗得一塌糊塗。”
“唉,微臣還沒有得到通信兵的匯報呢,幽州的通信輕騎兵,是受薛訥指揮的,薛訥不讓他們來長安匯報情況,他們就不會來匯報情況的。”
玄宗氣憤地自言自語說:“薛——訥,你給大唐失去了這麽多騎兵,還不趕緊寫戰報講明情況,簡直讓朕失望!”
“陛下,薛訥將軍有可能是正在考慮如何寫戰報吧。微臣這就迴到兵部等候他寫的戰報,戰報一來,就立即過來呈給陛下過目。”
“嗯,你去吧,朕在這裏等著你。”
姚崇離開了興慶宮,朝兵部走去。
玄宗鬱悶地坐在那裏,克製著自己不要發火。雖然他知道陳玄禮所領導的北衙羽林禁軍,能力是很出眾的,這兩個偵察兵偵查的結果應該不會有太大偏差,但是在沒有得到前線傳來的戰報之前,他還是心存一絲希望的,希望唐軍在這次戰鬥中沒有那麽大的傷亡。
玄宗想,假如今天不來戰報,就讓陳玄禮親自帶兵去檀州,如果薛訥真得是敗得一塌糊塗,就讓陳玄禮奉旨臨時接管檀州和幽州的所有部隊,控製薛訥等相關責任人。
玄宗身邊的十二位近身護衛,今天是由陳玄禮推薦的護衛班長牛力高帶隊的。牛力高和其他護衛們,站在大殿內的四周,隨時等待玄宗的吩咐。
玄宗身邊的護衛,和宦官都是很有能力的。玄宗用人是很講究的,喜歡讓有多方麵能力的人在身邊。比如說身邊拿著拂塵站立著的楊思勖,看上去貌不驚人,卻也有敏銳的洞察力,領兵能力,在萬騎營誅殺韋後時,他配合鍾紹京出動了宮廷裏的太監,和侍衛,誅殺了保護韋後的護衛和太監們。
在太平公主擅權時,楊思勖和高力士為保護玄宗做了很多工作,正是因為有他們和李守德,王毛仲等人的存在,太平公主才不敢對玄宗進行暗中傷害。楊思勖在玄宗誅除太平公主集團的最後時刻,也就是先天政變的時刻,因迴家給母親辦後事,而不在場,但這不影響玄宗對他功勞的認可。
在公元707年時,李多祚協助太子李重俊發動“景龍政變”,殺了有重權的武三思一黨,準備誅殺韋後,逼迫中宗退位時,中宗登上玄武門城樓,聲討太子李重俊與大將李多祚謀反,並讓身邊的宦官楊思勖帶護衛攻擊李多祚。李多祚和太子的士兵,也因懼怕皇威,臨陣反戈,李多祚被殺。太子李重俊率百餘護衛逃進終南山,在唐中宗的圍捕壓力下,李重俊被護衛殺死。
楊思勖因武力對抗叛將李多祚,與眾士兵合力殺死李多祚立功,被越級封為銀青光祿大夫,行內常侍。在後來的“唐隆政變”時,楊思勖在協助玄宗誅除韋氏後,就成為玄宗的心腹了,封為右監門衛將軍。
楊思勖,高力士,這樣的宦官,外表看著溫順,實際都是玄宗的殺手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