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宗和姚崇在興慶宮大殿裏議事時,吩咐姚崇密切關注薛訥討伐奚和契丹的情況。這次在東北方向,討伐奚與契丹的行動,出動了六萬騎兵,對於對付奚與契丹這樣的小國來說,已經是聲勢浩大了。


    玄宗在薛訥,杜賓客離開後,就召見了北衙禁軍——羽林軍首領陳玄禮,讓他派兩位偵查兵,監視戰場情況,如有重大情況,及時讓幽州的通信輕騎兵,匯報給高力士或楊思勖。


    玄宗本來想通過比武選拔的方式,招一位宿衛軍將領,也就是皇宮內的禁軍首領,但是考慮到流程複雜,他就讓北衙禁軍羽林軍首領陳玄禮,兼任宿衛軍首領了。玄宗讓陳玄禮挑選了一位武功高,品德好,忠誠度高的士兵和陳曉禮倒班,各自帶十二位護衛保護玄宗。從此以後,李守德隻是管理南衙禁軍了。


    薛訥、杜賓客、崔宣道、李思敬,在檀州集結六萬騎兵,出發前薛訥開了一次陣前會議,做了以下簡單的安排:


    薛訥安排自己身先士卒,率三萬騎兵,衝鋒在前。


    杜賓客帶一萬騎兵,作為第二梯隊,跟在薛訥後麵。


    胡將李思敬,也是薛訥將軍的一位副將,帶一萬騎兵,作為第三梯隊,跟在杜賓客身後。


    同州刺史崔宣道,帶著他所管轄的一萬騎兵,作為第四梯隊跟在最後麵。


    薛訥在出發前跟幾位副將說,他打頭陣,如果被敵軍包圍,後麵的三個梯隊三萬騎兵進行反包圍,展開決戰。薛訥還說:“據情報了解,契丹和奚鼎盛時有四萬兵力。如今突厥剛打服了契丹,契丹兵力有損失。突厥內部發生了內戰,已經從契丹撤兵,並無暇顧及契丹和奚。所以,我估計契丹和奚總共也就三萬左右兵力。所以說不用怕,我們直搗契丹老巢。”


    薛訥講完話後,六萬騎兵從檀州浩浩蕩蕩出發了。大軍尾部崔宣道的軍隊中,前麵是騎兵,後麵是馬車隊。馬車上裝了一些糧食,幹糧和優質苜蓿草,是人和馬的食物。


    天氣太炎熱了,每一個在戰馬上騎行的人都熱得暈乎乎的,盔甲裏麵的衣服被汗水濕透了。薛訥騎馬衝在隊伍的前麵,左右和身後是他的近身護衛。


    隊伍進入的這片區域,本是大唐故土,屬於農耕區,可是現在已經被奚人侵占。薛訥看到一些奚人的官兵,站在路邊不遠處的打麥場上,耀武揚威地指揮老弱年少的農民攤曬麥粒。因為契丹比奚強大,奚隻是攀附於契丹的存在,所以薛訥一開始就是奔著直擊契丹老巢去的,根本沒理會奚人部落。契丹在奚的北麵,所以大軍還要北上。


    薛訥的盔甲裏麵,衣服也被汗水濕透了。他想到往北攻克了契丹老巢後,就可以獲得很多糧食,和壯碩的馬匹,所以就有了繼續策馬前進的動力。


    一些百姓看到唐軍都紛紛躲避,前麵迎麵衝來了大約兩千人的奚族騎兵部隊。這支奚族部隊,身穿鎧甲,頭盔,和唐軍一樣使用的是長矛。薛訥和身邊的護衛,在最前麵,把一個奚兵挑下馬,其他奚兵看到唐軍人數太多了,就調轉馬頭四散而逃了。


    薛訥帶領大軍繼續北上。前麵又出現了一支四五千人的軍隊,看鎧甲和兵器,這支軍隊仍然是奚軍。這支軍隊同樣是和薛訥率領的先頭部隊,打了幾下,就四散而逃了。不過這支四五千人的軍隊,有七八成是往前跑了。


    薛訥帶領的三萬騎兵前行速度越來越慢了,因為自從這天早晨從檀州出發,到現在已經一個半時辰了,快要到中午了,將士們是又熱,又累,又餓,連戰馬也熱得不想走了,慢吞吞地行進。


    這時候部隊早已進入山區,路也變得沒那麽寬闊了。薛訥帶兵進入了一處山穀。因為他們北上的道路,就通往山穀裏麵了。如果不走這條路,其他北上的路也是在山穀裏麵,因為這裏很多南北排列的山穀。這條大路通往的山穀,算是最寬的山穀了。


    山穀的盡頭,橫著一條河流,河流對麵又是同樣的南北走向的山穀。河流上麵有石橋,如果過了河還需要順著山穀裏的路北上,才能到達契丹的老巢。


    薛訥和身邊的護衛說:“我們行軍有二百八十多裏路了,這條河就是灤河。”


    護衛說:“薛將軍,這裏地形太複雜了,繼續北上就沒有其他平原上的路了嗎?”


    薛訥皺著眉頭說:“這一片是山區,找平原的路北上,要饒好遠,這是最近的路了。士兵們都累了,也太熱了,我們過了河就地休息吧,河對麵的山穀樹蔭更多一些。士兵們都渴了,這河水清澈應該能喝。”


    薛訥帶領的三萬騎兵,有的經過石橋過了河,有的騎馬涉水過了河。三萬騎兵進入了北麵南北向的山穀,那山穀的溪流嘩嘩流著匯入灤河。士兵們就此安營了。


    士兵們開始喝溪水,吃著隨身攜帶的幹饅頭,坐在地上休息。馬也喝溪水,吃著河邊的草。


    薛訥跟身邊的四位護衛說:“杜賓客,怎麽還沒趕過來?後麵的李思敬和崔宣道,就更不用說了,連影子都沒見。”


    護衛說:“半個時辰前,我迴頭看了一下,杜賓客率領的一萬騎兵,在後麵六裏路的位置。”


    這時候從灤河的南麵衝出一支上萬人的軍隊,喊殺聲四起,北麵也有喊殺聲由遠及近。


    薛訥喊道:“快,都起來,準備戰鬥!”


    躺在河邊草叢裏正準備休息的唐軍,又驚恐地起身,操起長矛來。有的士兵捉了魚,正用樹枝穿著烤,但是長矛隨手一放,不知道放在哪裏了。有的士兵的戰馬還在談戀吃草,根本沒有進入戰鬥狀態。


    三萬唐軍騎兵混亂了,在這個流著小溪的山穀中,被契丹軍隊南北夾擊。薛訥喊:“殺啊,殺契丹賊寇。”


    四位護衛保護著薛訥,和薛訥騎著戰馬成一個五人小隊列,契丹軍要殺薛訥也不容易得手。很短的時間內,唐軍傷亡慘重。這時候,杜賓客率領的一萬兵力總算是趕過來了。當他看到眼前的一幕時,他就知道薛訥被契丹軍隊前後夾擊了。杜賓客正想著帶兵衝入北麵山穀,加入戰鬥,沒想到河兩岸的叢林中射出無數支箭。杜賓客趕忙喊:“衝到敵軍裏麵!加入混戰!”


    杜賓客所帶士兵有些被射中落下了馬,其他的士兵則是衝到混戰的戰場裏。杜賓客這一招是管用的,衝到一起,敵我廝殺在一起,弓箭手就無法射擊了。


    杜賓客沒想到的是,南麵又來了幾千人的契丹步兵。在山穀裏,有一條小溪,有樹木,溪邊道路並不太寬,騎兵反而行動沒有步兵靈活。


    這些契丹步兵拿著長矛和盾牌,三個人一組,相互背靠背,把盾牌擋在外麵,用長矛攻擊。這樣的三個步兵,三把長矛,很快就把一個跑了三百裏路,並且饑餓的唐軍騎兵戳落馬下了。


    兩側山坡上的契丹弓箭手,麵對與契丹步兵對戰的唐軍,也有了射擊的機會。因為,騎兵比步兵高很多,契丹射手的射擊精準度很高,很多與契丹步兵作戰的唐軍被射殺。


    後來山穀兩邊,又來了一些契丹步兵,薛訥看到峽穀兩邊來勢洶洶的契丹步兵,他徹底絕望了。薛訥喊:“向南撤,快,向南撤!”


    薛訥的四位近身護衛,已經有兩個戰死。剩下的兩個護衛,和幾百個唐軍騎兵,圍著薛訥開始向南突圍。唐軍的旗手還沒有戰死,他左手握著薛字旗,右手揮舞著橫刀,也在突圍的隊列裏。杜賓客看到薛訥開始突圍了,他也喊道:“撤!”


    杜賓客軍隊裏的幾十人,也跟著杜賓客向南撤了。杜賓客怕薛訥突圍中戰死,就主動帶著士兵與薛訥周圍的契丹兵廝殺,邊打邊撤。


    薛訥衝出包圍以後,杜賓客才加快速度策馬突圍。


    在薛訥和杜賓客所率領的四萬騎兵中,最後成功衝出契丹軍隊包圍圈,和山穀兩側契丹弓箭手射擊的,僅有不足二百人。


    當薛訥和杜賓客,帶著這不足二百人,丟盔卸甲跑到南麵的時候,崔宣道和李思敬帶領的二萬軍隊才到。


    崔宣道和李思敬,看到薛訥和杜賓客敗得一塌糊塗,拚命往南逃,他們也怕了,趕緊調轉馬頭,帶兩萬兵力逃跑了。


    薛訥彎著腰忍著肩膀上的疼痛,氣唿唿地說:“你們給我頂住啊!”


    可是早已不見崔宣道和李思敬的身影了,隻見兩萬騎兵在塵土飛揚中絕塵而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盛唐風雲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如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如風並收藏盛唐風雲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