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一個思想實驗。
你現在馬路旁等待過馬路,有車穿行,但不多。
天很快就要下雨了,一點點的雨滴落下,過了馬路就有店鋪可以躲雨,陰雲密布。
你該怎麽辦。
第一,下雨,會滿身濕漉漉,可能會感冒。
第二,穿過馬路而沒有紅綠燈有可能被撞。
你怎麽選。
根據知行合一,你知道很多道理,但都不一定有相同的權重。
你淋過雨,很難受,你感過冒,很難受,這你是經曆過的。
但撞車這種事你沒經曆過,雖然看了很多視頻和警告。但你沒有親身經曆過,也就是說你的知僅限於想象。
不過馬路肯定淋雨,但過馬路有一定幾率被撞。其實天下雨也有利率,小雨滴不代表大雨磅礴。
這個問題很容易解決,就是看好車,然後安全的過馬路。
實際上你的安全也是有幾率的。
你之所以這樣選,是因為你對淋雨有感知,而撞車沒有,所以古人一聽說草叢裏有獅子,立馬就跑了,聽說有蛇,跑的慢一點。就是認知對事物的權重不一樣,獅子很可怕,隻要有一定可能,都是致命的。蛇有毒,但很多蛇也沒毒。
大膽的人就去尋找,現代人對於獅子肯定是覺得無稽之談。
但對於古代狩獵時代,就認為是真的。
恐懼會限製想象力,對一個事物的恐懼來自於認知,孩童什麽都不懂,就什麽都不怕。
成人怕,但有權重。
權重不來自真正的危險程度,而在於個人認知。
所以很多人犯罪就是這個原因。
知隨著閱曆增加,而閱曆可以用閱讀來提高,但沒有真正體驗過,大多數都是浮雲。
這也就是一樣米養百樣人,大家在一個科室聽了,聽到的東西其實是不一樣的。
這也就可以引入快樂教育的原因。
既然愛聽的聽到了,不愛聽的聽不到,不如喜歡聽什麽就聽什麽。
發揮個人特長。
喜歡幹嘛就幹嘛,當然一切都有規則,不懂規則老是講經驗肯定是沒人聽。
這就是知其然要知其所以然的原因。
道理懂了一大堆,卻不知道原理。
人雲亦雲,人家做什麽就跟著,不去認真研究原理。
或者原理研究深了得罪人,怕人家惱了,違抗了老師的權威。
告訴你1加1等於2,你非要問為什麽,這是常識啊,不懂人情世故,不解風情。
然後有人真的去證明1加1等於2,然後成了一個案例,成了數學家。
這就是每件事的表麵都隱藏著很深刻的理論。
不是一句懂了就完了,研究萬物太辛苦,不如給個道理解決所有問題。
這就是淺顯的知,而不是真知,王陽明生於明朝,也就是1472年,這個時候有什麽。
亞裏士多德死了1600年,歐幾裏得死了1600年,哥白尼死了1600年,亞當斯密還沒出生,他是1776年出生。
我們用表麵的認知去理解王陽明,現在也一樣,但亞當斯密已經死了300年,經濟學這個大廈很多人還以為是搞錢的東西。哈哈
你現在馬路旁等待過馬路,有車穿行,但不多。
天很快就要下雨了,一點點的雨滴落下,過了馬路就有店鋪可以躲雨,陰雲密布。
你該怎麽辦。
第一,下雨,會滿身濕漉漉,可能會感冒。
第二,穿過馬路而沒有紅綠燈有可能被撞。
你怎麽選。
根據知行合一,你知道很多道理,但都不一定有相同的權重。
你淋過雨,很難受,你感過冒,很難受,這你是經曆過的。
但撞車這種事你沒經曆過,雖然看了很多視頻和警告。但你沒有親身經曆過,也就是說你的知僅限於想象。
不過馬路肯定淋雨,但過馬路有一定幾率被撞。其實天下雨也有利率,小雨滴不代表大雨磅礴。
這個問題很容易解決,就是看好車,然後安全的過馬路。
實際上你的安全也是有幾率的。
你之所以這樣選,是因為你對淋雨有感知,而撞車沒有,所以古人一聽說草叢裏有獅子,立馬就跑了,聽說有蛇,跑的慢一點。就是認知對事物的權重不一樣,獅子很可怕,隻要有一定可能,都是致命的。蛇有毒,但很多蛇也沒毒。
大膽的人就去尋找,現代人對於獅子肯定是覺得無稽之談。
但對於古代狩獵時代,就認為是真的。
恐懼會限製想象力,對一個事物的恐懼來自於認知,孩童什麽都不懂,就什麽都不怕。
成人怕,但有權重。
權重不來自真正的危險程度,而在於個人認知。
所以很多人犯罪就是這個原因。
知隨著閱曆增加,而閱曆可以用閱讀來提高,但沒有真正體驗過,大多數都是浮雲。
這也就是一樣米養百樣人,大家在一個科室聽了,聽到的東西其實是不一樣的。
這也就可以引入快樂教育的原因。
既然愛聽的聽到了,不愛聽的聽不到,不如喜歡聽什麽就聽什麽。
發揮個人特長。
喜歡幹嘛就幹嘛,當然一切都有規則,不懂規則老是講經驗肯定是沒人聽。
這就是知其然要知其所以然的原因。
道理懂了一大堆,卻不知道原理。
人雲亦雲,人家做什麽就跟著,不去認真研究原理。
或者原理研究深了得罪人,怕人家惱了,違抗了老師的權威。
告訴你1加1等於2,你非要問為什麽,這是常識啊,不懂人情世故,不解風情。
然後有人真的去證明1加1等於2,然後成了一個案例,成了數學家。
這就是每件事的表麵都隱藏著很深刻的理論。
不是一句懂了就完了,研究萬物太辛苦,不如給個道理解決所有問題。
這就是淺顯的知,而不是真知,王陽明生於明朝,也就是1472年,這個時候有什麽。
亞裏士多德死了1600年,歐幾裏得死了1600年,哥白尼死了1600年,亞當斯密還沒出生,他是1776年出生。
我們用表麵的認知去理解王陽明,現在也一樣,但亞當斯密已經死了300年,經濟學這個大廈很多人還以為是搞錢的東西。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