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第一次蛻變是出生後,父母家人的教育,這個時候一些基本規則就會確立,方言,習俗,行為規範。基本表現為父母的地位確立。


    人的第二次蛻變就是上學,也叫青春期蛻變,這個時候的權威由父母轉變為老師,學校的學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叛逆期。


    第三次蛻變是進入社會,這個時候的主要規則就是經濟學,當然沒有接受過係統經濟學的人可能會轉向人情社會和潛規則。人雲亦雲,但不知所雲。


    三次蛻變都很重要。


    第一次蛻變不成功就是嘴裏的野孩子,也叫有人生沒人養,也叫沒家教,但危害不大。


    第二次蛻變是為進入社會做準備,就是脫離父母的老一套,當然原生家庭很成功,還是有借鑒意義的,但原生家庭很失敗,小孩會叛逆,就是父母之言行不通了,在同學中混不下去了,就是轉向老師和學生權威。有的是學霸,有的是有錢的同學,有的是霸淩。


    第三次蛻變非常重要,就是進入社會,這一次是革命式的,一旦走錯,終身遺憾。聽話的孩子會投靠領導,不聽話的孩子會投靠權威和勢力。所以多聽多看,多分析。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經濟學背書。


    經濟學原則,人是自私的,但也有不自私的一麵,人是理性的,但也有不理性的一麵,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就是利益驅動。最核心的就是稀缺,掌握稀缺的概念,你就理解交換的意義,一切都是供給和需求。為什麽說東西明明很多,為什麽還會稀缺。就像人人都想要的東西就會稀缺,你也可以理解為人為製造的稀缺。一個東西在一個地方不稀缺,在其他地方的就稀缺。人的能力也是相對的稀缺。但這已經夠了,隻要你懂得怎麽製造稀缺,你就是稀缺的人。


    為什麽要交換,就是人的比較優勢,自己和自己比,善於做什麽就拿勞動果實交換,你就可以保證利益最大化。利益最大化就是你的核心。什麽都幹,什麽都幹不好。


    邊際效用遞減,水很有用,為什麽不值錢,原因是第一口先用最大,後麵喝飽了,再喝就吐了,然後用來洗澡,澆花,滅火,灑水掃路,這個時候,水的邊際就是灑水掃路,所以它的定價就是最低。這就是邊際價格。


    我之所以混得還不錯,就是我不斷切換效用,在最稀缺的能力間取舍。總是很搶手。也就是我的價值曲線,也就是供給曲線一直在切換,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交叉點就是價格。


    經濟學還有很多更高級的理論,我後麵再講,都是故事驅動的人生,哈哈。


    人生有時就是一盤明棋,就是每個人的欲望,目標,能力,技能人人都看得到,但最關鍵的是你想好了幾步,隻要比人多一步就能贏,跑得比你快,就可以了,就是相對論。


    還有就是工具比較多,不同的經濟學理論解決不同的問題,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其實有時候是相反的,但解決不同的問題就很好用。例如蕭條時用宏觀,繁榮時用微觀。不是說一杆子杵到底,要靈活使用,很多經濟學派的理論都是有矛盾的,但社會不是物理學,人是活的,思想也是活的,哈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職場小聰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翟曉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翟曉鷹並收藏職場小聰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