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義不容辭地擔任院長,兼授儒家課程。
然而,蔡邕與敖烈商議後,燕京書院的儒家教育不再隻為統治階級服務,而是側重學術研究,引導學生通過儒家思想思考人生,樹立正確價值觀,類似後世的哲學。
其他學科,敖烈也精心安排。
華佗自然擔任醫術首席講師;王渾任工匠學科首席講師;商業學科暫由敖老丈兼職;因傷退居二線的徐榮擔任軍事學科首席講師;農學科暫無合適人選,劉虞主動請纓,他在幽州任州牧多年,對農務頗有心得,且熟悉幽州氣候,故遊刃有餘;法學由諸葛亮和賈詡暫代,待找到合適接替者後再補位;雜學科則由敖烈親自授課,他擁有後世的各種知識,講解雜學毫不費力。
除上述幾位首席講師外,敖烈不惜重金聘請幽並二州的知名人士擔任各科講師,根據他們的專長安排合適的崗位,真正做到術業有專攻。
隨著燕京書院的正式開學,大批寒門子弟紛至遝來,聚集在各講師門下,期望提升自我。
對於這些貧困的學子來說,能免費得到當代名士的指導,心中充滿感激,因此學習格外刻苦。
此外,許多普通百姓也將孩子送入學院,一方麵學院提供食宿,減輕家庭負擔,另一方麵也希望孩子能學到一技之長,將來有所作為。
半月之間,燕京學府門前,求學者絡繹不絕,人數竟已近千。
然這些人須經嚴格考核與審查,方能踏入學院,研習武學。
敖烈此舉,以防濫竽充數之輩混入,亦要剔除潛伏其中的奸細,以免學院被敵自內而破。
一番篩選,首批正式弟子名單塵埃落定,共七百八十三人。
除求學者外,更有不少名震江湖之士,向蔡邕遞上請帖,欲入院任教。
東觀藏書的副本,便是吸引他們的磁石。
其中三人,令敖烈頗感意外,更覺東觀藏書的魅力非同小可。
首位乃諸葛亮的恩師,水鏡先生司馬徽。
敖烈親自出門迎接,禮遇有加。
交談間,敖烈得知司馬徽此行,一是為東觀藏書,二是掛念諸葛亮,怕他在鹿門山學院中途離校,荒廢武學。
對諸葛亮這等天資過人的弟子,司馬徽甚是喜愛,故追隨而來,欲助其完成武道。
其次,乃是曆史上創設九品中正製的陳群,陳長文。
他來此,自然也是為東觀藏書。
待陳群,敖烈之禮不亞於司馬徽。
他知道,陳群是史書中被忽視的奇才。
曆史學家僅一筆帶過其九品中正製,但敖烈深知,陳群之能豈止於此?能輔佐曹丕建立魏國之人,豈是等閑之輩?
第三位,讓敖烈如獲至寶,此人便是馬鈞。
馬鈞來意單純,久聞王渾鑄技高超,創渾鐵之堅,心生敬仰,此行便是要拜王渾為師,學習鑄造之術。
重視馬鈞,敖烈自有道理。
馬鈞在曆史上以巧匠聞名,曾研發翻水車、織布機等革新之物,更改良了諸葛亮的連弩,若非曹魏朝廷未予重用,馬鈞或許能創造出更多驚人之作。
司馬徽三人到來,燕京學府聲名大噪,師資短缺之困也得以解決。
司馬徽與劉虞共擔農科首席教習,分擔劉虞壓力;諸葛亮與賈詡得以解脫,由陳群接手法學,陳群創九品中正製,講授法學,敖烈深感安心;馬鈞則拜入王渾門下,既學藝又任教,傳授器械知識。
待燕京學府步入正軌,顧雍滿麵愁容,將預算清單遞給敖烈。
身為幽州牧長史,顧雍需負責幽州財賦,擴軍募兵已讓他頭疼,如今又添近千師生開支,顧雍幾近崩潰,何處尋得如此巨款?
顧雍無奈道:“主公,幽州財政已現赤字,照此下去,恐難撐三月。”
敖烈撓頭,歎道:“元歎,若實在無計,你與崔季珪商議,看能否先從並州調撥糧財,暫解燃眉之急。”
他料想,崔琰治理並州,必能井井有條,調運糧財應非難事。
顧雍皺眉道:“主公,僅靠並州糧財非長久之計。
目前擴軍與學府開支已捉襟見肘,魯子敬擴建燕京後,所需更是天文數字,那時又該如何籌措?”
聽顧雍憂慮,敖烈方知當家不易,需麵麵俱到。
幸有麾下能臣輔佐,幽並集團方能穩固,為大漢江山保留一線生機。
“元歎有何良策?”敖烈轉向顧雍詢問。
顧雍沉思片刻,猶豫道:“主公,幽並境內唯有萬通商會一家大商行。
雖在敖老丈經營下,為我軍聚斂財富,但遠不足以支撐全軍開支。
依我之見,主公應在萬通商會未涉足之地引導其他商會入駐,彌補其不足,既能推動幽並經濟發展,又能為我軍帶來更多財源。”
敖烈驚訝地看著顧雍,心中浮現出“招商引資”四字。
顧雍之言,換作現代之語,便是利用本地資源吸引外來投資,促進經濟發展。
這不是典型的招商引資嗎?難怪曆史中,顧雍能坐鎮吳國丞相,執政十九載,其見識確有過人之處,不負後世對其才智的高度評價。
震驚過後,敖烈滿懷期待地看向顧雍,道:“元歎才情出眾,世間罕見。
繼續說,把你的想法都告訴我。”
在財政匱乏的現狀下,顧雍早已憂慮多時,日夜思量對策。
今日敖烈詢問,顧雍便直言不諱:“盟主,如今能為我軍帶來財源,且與幽並最近的巨賈,唯有冀州鄴城的甄家。
家主甄逸,豁達不拘,不染商賈俗氣,乃盟主當務之急的結交對象。
甄家以鹽業為主,兼營茶、絲、銀莊,與敖老丈的萬通商會並無直接利益衝突。”
顧雍抬眸望向敖烈,見他專注傾聽,繼續道:“袁紹因圖謀伏擊盟主,聲譽跌至穀底,冀州尚未完全歸其掌控。
甄家此刻必然猶豫不決,不知是否投靠袁紹。
盟主需速與甄家聯絡,邀請他們遷往燕京,展示燕京的商機潛力,再施以優惠政策,減免賦稅,以甄逸之智,必能洞察其中利弊,八成會答應盟主的邀請,歸附麾下。”
然而,蔡邕與敖烈商議後,燕京書院的儒家教育不再隻為統治階級服務,而是側重學術研究,引導學生通過儒家思想思考人生,樹立正確價值觀,類似後世的哲學。
其他學科,敖烈也精心安排。
華佗自然擔任醫術首席講師;王渾任工匠學科首席講師;商業學科暫由敖老丈兼職;因傷退居二線的徐榮擔任軍事學科首席講師;農學科暫無合適人選,劉虞主動請纓,他在幽州任州牧多年,對農務頗有心得,且熟悉幽州氣候,故遊刃有餘;法學由諸葛亮和賈詡暫代,待找到合適接替者後再補位;雜學科則由敖烈親自授課,他擁有後世的各種知識,講解雜學毫不費力。
除上述幾位首席講師外,敖烈不惜重金聘請幽並二州的知名人士擔任各科講師,根據他們的專長安排合適的崗位,真正做到術業有專攻。
隨著燕京書院的正式開學,大批寒門子弟紛至遝來,聚集在各講師門下,期望提升自我。
對於這些貧困的學子來說,能免費得到當代名士的指導,心中充滿感激,因此學習格外刻苦。
此外,許多普通百姓也將孩子送入學院,一方麵學院提供食宿,減輕家庭負擔,另一方麵也希望孩子能學到一技之長,將來有所作為。
半月之間,燕京學府門前,求學者絡繹不絕,人數竟已近千。
然這些人須經嚴格考核與審查,方能踏入學院,研習武學。
敖烈此舉,以防濫竽充數之輩混入,亦要剔除潛伏其中的奸細,以免學院被敵自內而破。
一番篩選,首批正式弟子名單塵埃落定,共七百八十三人。
除求學者外,更有不少名震江湖之士,向蔡邕遞上請帖,欲入院任教。
東觀藏書的副本,便是吸引他們的磁石。
其中三人,令敖烈頗感意外,更覺東觀藏書的魅力非同小可。
首位乃諸葛亮的恩師,水鏡先生司馬徽。
敖烈親自出門迎接,禮遇有加。
交談間,敖烈得知司馬徽此行,一是為東觀藏書,二是掛念諸葛亮,怕他在鹿門山學院中途離校,荒廢武學。
對諸葛亮這等天資過人的弟子,司馬徽甚是喜愛,故追隨而來,欲助其完成武道。
其次,乃是曆史上創設九品中正製的陳群,陳長文。
他來此,自然也是為東觀藏書。
待陳群,敖烈之禮不亞於司馬徽。
他知道,陳群是史書中被忽視的奇才。
曆史學家僅一筆帶過其九品中正製,但敖烈深知,陳群之能豈止於此?能輔佐曹丕建立魏國之人,豈是等閑之輩?
第三位,讓敖烈如獲至寶,此人便是馬鈞。
馬鈞來意單純,久聞王渾鑄技高超,創渾鐵之堅,心生敬仰,此行便是要拜王渾為師,學習鑄造之術。
重視馬鈞,敖烈自有道理。
馬鈞在曆史上以巧匠聞名,曾研發翻水車、織布機等革新之物,更改良了諸葛亮的連弩,若非曹魏朝廷未予重用,馬鈞或許能創造出更多驚人之作。
司馬徽三人到來,燕京學府聲名大噪,師資短缺之困也得以解決。
司馬徽與劉虞共擔農科首席教習,分擔劉虞壓力;諸葛亮與賈詡得以解脫,由陳群接手法學,陳群創九品中正製,講授法學,敖烈深感安心;馬鈞則拜入王渾門下,既學藝又任教,傳授器械知識。
待燕京學府步入正軌,顧雍滿麵愁容,將預算清單遞給敖烈。
身為幽州牧長史,顧雍需負責幽州財賦,擴軍募兵已讓他頭疼,如今又添近千師生開支,顧雍幾近崩潰,何處尋得如此巨款?
顧雍無奈道:“主公,幽州財政已現赤字,照此下去,恐難撐三月。”
敖烈撓頭,歎道:“元歎,若實在無計,你與崔季珪商議,看能否先從並州調撥糧財,暫解燃眉之急。”
他料想,崔琰治理並州,必能井井有條,調運糧財應非難事。
顧雍皺眉道:“主公,僅靠並州糧財非長久之計。
目前擴軍與學府開支已捉襟見肘,魯子敬擴建燕京後,所需更是天文數字,那時又該如何籌措?”
聽顧雍憂慮,敖烈方知當家不易,需麵麵俱到。
幸有麾下能臣輔佐,幽並集團方能穩固,為大漢江山保留一線生機。
“元歎有何良策?”敖烈轉向顧雍詢問。
顧雍沉思片刻,猶豫道:“主公,幽並境內唯有萬通商會一家大商行。
雖在敖老丈經營下,為我軍聚斂財富,但遠不足以支撐全軍開支。
依我之見,主公應在萬通商會未涉足之地引導其他商會入駐,彌補其不足,既能推動幽並經濟發展,又能為我軍帶來更多財源。”
敖烈驚訝地看著顧雍,心中浮現出“招商引資”四字。
顧雍之言,換作現代之語,便是利用本地資源吸引外來投資,促進經濟發展。
這不是典型的招商引資嗎?難怪曆史中,顧雍能坐鎮吳國丞相,執政十九載,其見識確有過人之處,不負後世對其才智的高度評價。
震驚過後,敖烈滿懷期待地看向顧雍,道:“元歎才情出眾,世間罕見。
繼續說,把你的想法都告訴我。”
在財政匱乏的現狀下,顧雍早已憂慮多時,日夜思量對策。
今日敖烈詢問,顧雍便直言不諱:“盟主,如今能為我軍帶來財源,且與幽並最近的巨賈,唯有冀州鄴城的甄家。
家主甄逸,豁達不拘,不染商賈俗氣,乃盟主當務之急的結交對象。
甄家以鹽業為主,兼營茶、絲、銀莊,與敖老丈的萬通商會並無直接利益衝突。”
顧雍抬眸望向敖烈,見他專注傾聽,繼續道:“袁紹因圖謀伏擊盟主,聲譽跌至穀底,冀州尚未完全歸其掌控。
甄家此刻必然猶豫不決,不知是否投靠袁紹。
盟主需速與甄家聯絡,邀請他們遷往燕京,展示燕京的商機潛力,再施以優惠政策,減免賦稅,以甄逸之智,必能洞察其中利弊,八成會答應盟主的邀請,歸附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