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繼武的學識,太過豐富,觀念太過先進,執政理念也太過意想不到。剛剛掀翻鼇拜,坐穩皇位的康熙,雖然表麵敬重老師,但其實內心相當不踏實。


    精致舒適的養心殿,正在托腮思索的康熙,忽然聽見腳步聲。


    沒有內侍通報,就能直接步入養心殿,一定是親近之人。這串腳步聲,節奏很緩,略有滯頓,但落地卻很幹脆,踏實、穩重,步幅猶如墨鬥標出一般,幾乎沒有絲毫變化。


    康熙急忙起身前去迎接:“瑪法,燁兒給您請安!”


    瑪法,滿語,老爺爺。


    誰這麽大派頭?


    湯若望。


    德意誌傳教士,明朝萬曆年間來華,如今已經八十多歲。在華五十餘年的時間,熟悉華夏學識,可謂是學貫中西,知識極為淵博。


    湯若望是太皇太後的義父,治好了玄燁少時的天花,並在當年順治立儲之時,起到關鍵性作用。因此他是當今大清,康熙最敬重的老人。


    養心殿乃靜心修養之處,私下場合,湯若望略一還禮,便坐了下來。


    然而對康熙來說,猜忌老師,屬於小人行徑,縱使眼前是最敬愛的老人,他也不願表露出來,於是借給湯若望倒茶的機會來掩飾。


    康熙可謂是湯若望看著長大的,所以他的心思,根本瞞不住睿智的老人。所以老人沒有打擾他獻茶的殷勤,而是捋須微笑,欣然接受。


    等康熙坐了下去,氛圍緩衝的差不多了,湯若望抿了一小口茶,捋須微微一笑:“齊桓公與管仲,魏文侯與李悝,楚悼王與吳起,韓昭侯與申不害,秦孝公與公孫鞅,燕昭王與樂毅,此乃先賢之舊事,陛下可曾耳聞?”


    這些典故,乃華夏經典,康熙如何不知?湯若望一連提起這麽多經典,全是明君和名相的典範,明顯是在提醒,當今曹繼武,正是管仲、李悝之流在世。


    康熙恍然大悟,急忙起身,又給湯若望行了大禮,以示感謝。


    然而屁股剛剛坐穩,康熙又有疑惑了:“瑪法,這些經典,距今已有兩千餘年,畢竟年代久遠啊!”


    湯若望笑了:“華夏文明,先秦之後,相對於先秦之前,明顯的倒退,這是有識之士的共識。不知陛下可否認同?”


    先秦之前,百家爭鳴,思想開放,商業發達,軍力強勝。先秦之後,儒家獨大,思想保守,重農抑商,軍力嚴重倒退,先被蒙古人消滅,死灰複燃之後,又被滿洲團滅。無論感情上認不認同,先秦之後的華夏,黃鼠狼下崽子——一代不如一代的事實,板上釘釘。


    康熙不由得點了點頭。


    湯若望點頭:“作為新興的東亞之主,陛下帶領之下的大清,是向先進學習,還是向落後學習?”


    康熙一愣:這不廢話嗎?誰會向落後學習?除非是傻麅子!


    湯若望笑了:“滿洲文明,明顯落後於華夏。然而華夏真正的先進,是在先秦時代。後世華夏的流行觀念,幾乎全部繼承先秦。即便是鼎盛之時的大唐,在思想觀念領域,也沒有超出先秦。


    按照摩西先生的論斷,觀念是認知的綜合,指導行為。所謂方向不對,努力白費。先秦之後,華夏三百年一輪迴的怪圈,一直都在轉來轉去。陛下也想手下的大清,也是這麽白白地轉上一圈嗎?”


    康熙連連搖頭:“先輩無數流血犧牲,換來的卻是白白轉上一圈,如果真是這樣,燁兒也有什麽臉麵,去麵見祖宗?”


    湯若望點頭,慢慢分析:


    君相結合,曆史證明,這是最完美的政體製度。君為首,相為輔。君要明智,維持大體,掌控決斷。相要睿智,經緯大綱,調控政治。齊桓公、魏文侯之流,乃明君之典範。管仲、李悝之流,乃名相之經典。


    明君名相完美結合,都會富國強民,催生繁榮盛世。秦始皇與李斯,隋文帝與高穎,唐太宗與房玄齡,宋太宗與趙普,皆是如此。


    帝王往往出身富貴,位居高層,他能熟悉高層的情況,但作為帝國的基礎——中層和底層,他根本無法親身體會。這就是帝王天生的短板,根基不牢,高層就是空中樓閣。所以在見識和閱曆兩方麵,明君遠遠趕不上名相。


    人生百年,時間和精力都很有限。每個帝國都很龐大,事務繁多,帝王一人,根本無法事無巨細。鑒於見識和閱曆的短板,帝王也根本關注不到中層和底層。所以為了老百姓,華夏的帝王幾乎都會掛在嘴邊,但統統都是廢話。


    所以身居高位的帝王,隻能抓住主幹,掌握決斷。具體的枝葉細節,則有見識和閱曆更為豐富的名相去處理。


    曆史上,凡是君王幹涉相權的時代,往往會給帝國帶來重大失誤,造成災難性後果。比如漢武帝,大權獨攬,手下的丞相猶如走馬燈一般,換了一個又一個。東方不亮西方亮,上帝之鞭匈奴人,在西方同樣創造了輝煌。而反觀大漢帝國,國力斷崖式衰落,直至最終崩潰。


    反觀秦始皇,一世隻有李斯一個丞相。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推行郡縣製,修建秦馳道等等,秦始皇決斷,具體的事務,全部出自李斯之手。比如小篆,正是李斯的手筆。秦始皇沒有因為自己是九五之尊,而把自己的字體作為文字標版。


    不光是秦始皇,齊桓公、魏文侯、楚悼王、韓昭侯、秦孝公和燕昭王,幾乎沒聽他們幹涉過相權。名相主持之下,明君引領之下的國度,幾乎沒有重大失誤發生。


    而反觀先秦之後的華夏,帝王經常性幹涉相權,見識和閱曆方麵的短板,導致帝國失誤連連。尤其是朱元璋,小農思想,根本就沒有見識,直接廢了丞相。閉關鎖國之下的華夏文明,嚴重倒退。最終哥倫布開創大航海時代,西方文明反超華夏,明國卻還在夢中意淫。


    湯若望博古通今,分析得很有道理。可是康熙還有疑惑:“都說老師是曹操在世,瑪法可曾聽聞?”


    湯若望無奈搖頭:“曹操貴為丞相,但陛下是否聽聞,曹操篡位?”


    康熙頓時無言以對。


    篡漢的是曹丕,終曹操一生,他有這個想法,但他卻沒做。曆史上有丞相直接篡位的,幾乎沒有。凡是篡位成功的,都是手握重兵之人。五代十國,就十分的具有代表性。包括明朝的朱棣,清國的皇太極,多爾袞也曾差點奪迴自己的皇位,但他們都不是相。


    鼇拜所以謀反的罪名,全都不成立。康熙與鼇拜之爭,純屬皇權與相權之爭。鼇拜的失誤,正是幹涉了康熙的決斷權。而康熙的失策之處,也正是幹涉了相權,竟然插手具體事務,手伸的也太長了。


    先秦之前,君王才能不如丞相,也是常態,齊桓公、秦始皇等人,都能坦然處之,從不去幹涉相權。先秦之後,帝王才能不如丞相,這也是常態,可是卻成了大忌。所以鼇拜時間,純屬康熙年少輕狂所致。


    說來說去,康熙還是害怕曹繼武搶了他的位置。畢竟齊桓公、秦始皇的心胸坦蕩,成了遠古的傳說。康熙也號稱心胸坦蕩,但他這個坦蕩是嘴上的,是手下一幫嘍囉粉飾出來的。他能坦蕩的,是他能掌控的。


    管仲、李悝、公孫鞅之流,他們的君王,根本無法掌控他們。但齊桓公、魏文侯、秦孝公之流,也沒打算掌控他們。君幹君的決斷,相來處理具體事務,各幹各的,密切配合,所以齊國、魏國、秦國,都先後強大起來。


    失誤是要付出代價的,比如漢武帝的失誤。重大失誤,邦國根本承受不起,比如崇禎的接連失誤。


    有了鼇拜先例的康熙,時刻擔心曹繼武。縱使最為尊敬的湯若望出麵,還是抹不去他心中的陰影。


    可是眼前是救過自己性命的老人,也是扶持自己上位的關鍵人物。康熙在沒良心,也不能是拂了老人的麵子。於是他轉移話題:“聽說路先生等人,身居工部高位,卻隻教數學、物理、化學等等西洋學識,從來不教技術,瑪法,這是怎麽迴事?”


    湯若望搖了搖頭:“摩西先生早就說過,觀念是認知的綜合,指導行為。方向不對,努力白費。華夏的觀念雖然古老,但根本不適合技術發展。所以學了技術,而沒有西洋理念指導,根本沒用。按照華夏的說法,路德威等人,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們是按照上帝的旨意,真心幫助大清,才會如此賣力,陛下萬不可下裏巴人之見,而望斷陽春白雪之音啊!”


    這話說的直接,九五之尊的顏麵有些掛不住:“華夏人很聰明,看一看就會了。目前大清繼續的是技術,路先生等人是固本之策,可是這時間花費也太長了吧?”


    湯若望歎了口氣:“十年種樹,百年育人。淳於髡說齊王,想得到的多,付出的卻少,豈不是癡心妄想?技術的積累,同樣需要時間。華夏是很聰明,簡單的技術,的確看一看就會了。然而技術一旦複雜起來,牽涉的數學、物理等知識支撐的基礎工藝,華夏即使看會了,也造不出來。如今路德威、安瑞鬆等人,帶來的都是我西方最為前沿的科技成果,先進複雜程度,遠遠超過我這五十多年的技術,對於當今的大清來說,可謂是機不可失啊!”


    德意誌人,古板嚴謹。湯若望雖然在華生活了五十餘年,但對華夏的人情學問,還是不上趟。他說話如此直接,九五之尊的康熙,開始有些不耐煩了。


    華夏儒家觀念,隻適合鑽營。所提倡的高尚精神追求,完全脫離民生基礎。君子和小人什麽區別?


    有高尚的就是君子,沒有高尚的就是小人。


    然而評判的標準——高尚,卻是一堆虛偽的玩意。所以朱元璋的八股文,教出了一大堆明國高尚。然而滿洲鐵騎一到,他們誰也沒把高尚當迴事。那些深陷其中的史可法等人,連帶著無數老百姓白白當了炮灰。


    所以按照才能的標準,君子和小人,都是屬於庸人。


    什麽是庸人?


    直觀就是沒本事的人。


    為什麽會有能人和庸人之分?


    有熊氏,熊通能,炎帝、黃帝、帝堯等等,幾乎全部來自有熊氏。所以能人,就代指掌控先進技術和理念之人。而有庸氏的人,後來大多成了奴隸。所以庸人就代表了沒有本事的人。


    所以大清要想改變,急需是能人,而不是庸人。


    然而目前的康熙,最先被熏陶的,就是儒家的經典。雖然他有所防備,但內心深處,還是和高尚們同氣連枝。大清如果有這些把控,能有什麽希望?最多不過把大明的過往,重新走過一遍而已。


    湯若望又引經據典,苦口婆心一番,康熙一直沒說話,明顯是左耳進右耳出。


    老人年齡也大了,沒有那麽多精力幹耗。小皇帝表麵雖然恭敬,但內心卻在抵觸。湯若望不想虛與委蛇,於是起身告辭。


    皇帝表麵很恭敬,親自送出門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鐵血山河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別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別一並收藏鐵血山河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