婿尚美和莊誌城,帶著對明國的忠魂,殉國了,諸葛兌走了,唐天書和宇文慶二人,也沒有必要在打下去。於是二人也抽身而去。


    望著曹繼武的斷袖,二金和楊延壽皆唏噓不已。


    過了很久,楊延壽迴過神來,沒等三兄弟反應過來,六尺苗刀一舉,架在了曹繼武的脖子上。


    二金大驚,急忙拔出轉輪。


    曹繼武忙擺手製止了二金,鎮定自若:“楊大哥,有什麽問題,盡管說。”


    婿尚美的死,讓楊延壽對曹繼武,也是極度的不滿。身為楊令公的後人,雖然不被大明當成自己人,但先祖的榮耀,還是讓楊延壽頗感自豪。無論怎麽說,大明也是自己人,對於大清的定鼎,楊延壽也很不服氣。


    盡管和大明有著血海深仇,但為了華夏的整體利益,他楊延壽,還是放棄了仇恨。盡管被三兄弟說服,但楊延壽和婿尚美等人,早已情同兄弟。他不希望,結果會是這樣。


    對於曹繼武的冷眼旁觀,楊延壽也受不了了:“華夏危在旦夕,盡管作用甚微,但所有有良知的人,都在努力。隻有你,卻一直在冷眼旁觀!”


    金月生聞言,冷笑道:“對於大明的局勢,師兄洞若觀火。他不願意出麵,是因為他不想給無能者當炮灰。”


    金日樂點頭:“誠所謂,無知者無畏。大明那麽多人的努力白費,全因為他們無知。無知產生愚昧,愚昧導致無能。對於生死存亡來說,無能是絕對不可饒恕的。”


    金月生歎了口氣:“俗話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無能的朱由榔,守著位置不拉屎,正是因為瞿式耜等人的無能。無能的結果,仍然是無能,所有位置下麵的人,要麽逃避,要麽給無能當炮灰。炮灰的命運是悲慘的,逃避的命運是淒苦的。”


    金日樂接著道:“這一切的結果,都是因為無能。所以解決不了根本的無能問題,所有的努力全是白費。看不清無能這個根本問題,所有努力的人,全是無知。”


    金月生又歎了口氣:“無論在任何時代,無知都是可憐的,愚昧都是可悲的,而無能則是令人憤怒的。既然令人憤怒,那無能的下場,就是滅亡。”


    金日樂微微一笑:“有沒有能耐,關鍵還要看實力。李定國並沒有主帥的實力,所以他做了帥位,出現致命的失誤,是必然的。所以居帥位的李定國,同樣成了無能者。而朱由榔,則是一個天生的無能者。”


    金月生滿臉都是無奈:“大明的命運,掌握在兩個無能者手裏,所有為大明努力的人,落個悲慘的命運,是必然的。現在的大明是如此,以往的大明同樣如此。所以大師兄一直在充實自己的實力,為你們所謂的自己人,找一條更好的翻身之路。”


    楊延壽疑惑地看著金日樂:“翻身之路?”


    金月生點了點頭,伸手探腰,轉了轉手裏的轉輪。


    楊延壽吃驚:“西洋人的路子?”


    金日樂點了點頭:“所有的人都以為,沒有人能破你的藤甲軍。但西洋人的火器,卻給你破了。你們所謂的自己人,要麽無知地白費努力,要麽早早地屈膝投降。腐爛的程度,簡直無法用語言形容。”


    金月生一臉壞笑:“氣節、骨氣、硬氣、脊梁、可歌可泣等等,所有的破爛玩意,我們清國,都可以給你們。但沒有實力,所有的玩意,除了滿足精神勝利的需求之外,對事實沒有任何幫助。大師兄滿腦子西洋人的鬼觀念,你們受不了,其實我們清國,也受不了。”


    金日樂一臉無奈:“但上至親王,下至普通士卒,還沒見過有哪個八旗旗人,敢對大師兄唿來唿去的。因為大師兄,是名副其實的強者。盡管許多人不喜歡強者,但無論在任何地方,強者都是受尊重的。我們清國,也不例外。”


    身在曹營心在漢,大清的眼睛是雪亮的。之所以沒有拿曹繼武怎麽樣,是因為曹繼武超強的實力。曹繼武的實力,足以讓濟朗、多尼等人忌憚。長沙城的牛刀小試,就連洪承疇也自愧不如。


    所以有實力的曹繼武,盡管是一個小小的千戶,幾乎具備完全的自主權。這一點,楊延壽不得不服。


    對比明清雙方的人員素質來看,洪承疇、濟朗、吳三桂等人,遠遠要比朱由榔、盧莫渝、孫可望等人強得多。明國唯一有利的實力,就是所謂的華夏正統,一堆的仁義道德,大情懷大氣節。然而這些實力,都是虛的,在真正的實力麵前,不堪一擊。


    人的一生,要想有些作為。如果沒有當老大的氣質和能耐,就得想辦法跟對一個老大。這個和民族大義、國家情懷等等仁義道德,都沒有太大的關係。


    願望是美好的,但現實不是靠願望來支撐的。如果硬扯上民族情緒和骨氣熱血,跟了一個無能的老大。其最終悲慘的命運,恐怕是早已預備好了的。


    楊延壽歎了口氣,緩緩收了刀。


    作為楊令公的後人,楊延壽一直生活在先祖的榮耀中。但為了切身利益,大明對楊家的先祖,采取了選擇性遺忘,從來不把楊家,看成漢人,這個令他很是別扭。


    有個光輝的先祖,的確是令人高興的一件事。但先祖畢竟是先祖,和自己的年代相隔太遠。楊延壽從未在外人麵前,提起過先祖。但一到關鍵時刻,被選擇性遺忘的先祖,總是被人們刻意主動拿出來說道。就比如躺在地上的莊誌城。


    曹繼武見識不同凡響,或許他有很好的見解,楊延壽於是問曹繼武道:“對於本家令公的榮耀,曹老弟是怎麽個看法?”


    “這隻是人們,需要強者的一種心理需求。”


    楊延壽聞言,一頭的霧水:“此話怎講?”


    曹繼武整理了一下思路,緩緩道來:“強大,是每個人的心理需求。宋明兩朝,中原人和北方遊牧的征戰中,敗多勝少,一直處於弱勢。既然現實不強大,人們於是就追求精神的強大。這就是典型的精神勝利法。”


    “精神實在太過虛妄,於是和外夷交戰中,不多的強者,如楊令公、唿延讚、嶽飛等人,被加以渲染描繪,就成了人們精神滿足的標杆。”


    金月生接道:“大唐之前,英雄輩出,漢人很強大,所以用不著虛妄的精神勝利法。但自唐之後,漢人以文製武,等同於自廢武功。漢人的文治發達,現實幹不過,於是就在精神上打勝仗。”


    “這種精神勝利法,除了滿足虛妄的精神需求之外,沒有給漢人帶來任何一點好處。重文輕武的趙宋帝國,被蒙古人徹底踩死。以文製武的朱明帝國,就像秋葉掃落葉一般,被大清短時間內掃滅。所以沒有武力支撐的精神勝利,落個悲慘的下場,也是在所難免。”


    金日樂也道:“武功是實打實,真刀真槍流血拚出來的。而文治,說的難聽的,就是蠱惑人心的,和福壽膏的作用差不多。”


    “漢人想翻身,必須拿刀來幹。而現實卻是,投降的比拿刀多。有能耐的洪承疇、範文程等等,都選擇大清。沒能耐的史可法、瞿式耜等人,選擇虛妄的氣節,連帶許多無辜的人,為他們的無能犧牲。這就是文治培養出來的,可笑結局。”


    曹繼武歎了口氣:“國策決定國家的強弱。趙匡胤首開以文製武的先河,自他的趙宋帝國開始,遊牧民族不再將華夏,當成羨慕的對象,精神勝利法由此出現。朱元璋加強了以文製武的力度,竟然將文治深入了人心,精神勝利法由此得到進一步加強。”


    “趙匡胤和朱元璋二人的愚蠢國策,廢了漢人本來具備的強悍武功。從華夏文明的發展曆程來看,趙匡胤和朱元璋,是文明衰落,名副其實的罪魁禍首。我們,包括我們的後代,都將為二人的愚蠢,蒙受著巨大的心理傷痕。”


    實力的標杆就是武功,所以要想翻身,重拾武功,增強實力,乃是唯一的途徑。


    文可以沒有,但武絕對不能丟。當年的匈奴,沒有文治,武力強悍,修理東方打壓西方,橫掃全世界。接下來的突厥、鮮卑、契丹和蒙古,文治同樣不怎麽樣,同樣橫掃全世界。號稱文治發達的華夏,從來沒有過,橫掃全世界的壯舉。


    眼前強如劉玄初,智謀超群,也得依附吳三桂。海內鴻儒,顧炎武、黃宗羲和王夫之等人,對天下大勢,卻是無能為力。所以要想強大,以武為主,以文為輔,才是正路。重拾武功,增強實力,遠遠要比精神勝利法有用得多。


    楊家的先祖是楊令公不假,但大明為了自身的利益,卻把播州楊氏當成苗疆土司。這本身就是對楊令公,精神標杆的一個諷刺。


    所有的爭端都起源於利益,要保護利益,必須要有過硬的實力。所以利益最終的掌控者,是有實力的老大。


    聽了三兄弟的數番經典,楊延壽愣了很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鐵血山河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別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別一並收藏鐵血山河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