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形多變,不可捉摸,因而產生數。數者,物之量化,據乃依據。所以數據作為依據,最有說服力。”
曹繼武說完,將桌子上的一本簿子,推給耿介,“曹某這裏,做了一部《水田綱要》,一畝地施肥多少,播種多少,間苗多少,產量多少等等,你都要親自試驗,並將數據,一一記錄在案。如果有不足之處,你要補充上去。”
耿介雖然當世大儒,但哪裏會知道數據?因此《水田綱要》上的一列列數字,讓他極為困惑。
大儒不懂數字,曹繼武知道解釋了也沒用,於是對他說道:“數你雖看不懂,但字你一定懂得。你到了田間,老百姓會告訴你,是什麽意思。”
耿介聞言,不再遲疑,將《水田綱要》揣了起來。
交代完了《水田綱要》,曹繼武又將一幅圖遞給了範承謨。
大儒範承謨,哪裏懂得圖紙?他一臉懵逼地看著曹繼武。
“有收無收在於水,收多收少在於肥。”
金月生鄭重對範承謨道:“長沙府各州縣,往年的水渠,早已破敗不可用。這是師兄根據地勢,重新設計的水渠網。不過農田水利,這是一件浩大的工程,因此必須有你布政使,親督不可。”
這幅《長沙府塘渠網圖》,是曹繼武用西洋製圖法,畫出來的。西洋製圖法,采用大量的數字、線條和比例等等製圖技法,其精確度,遠遠高過用傳統手法畫出的圖紙。
範承謨看了半天,仍然一臉懵逼:“這哪裏有水渠模樣,全是線條。”
金日樂聞言,腳尖一指:“這個吳油子能看懂。”
大儒顧炎武,曾經跟曹繼武學過西洋圖紙。他湊過來一看,圖紙畫的甚是精妙,讚不絕口。經顧炎武大致一說,範承謨大致明白了些。
範乘遼望著秘密麻麻的線條,很是不解:“這長沙府到處是水,為什麽還要修這麽複雜的塘渠?”
在場的北方人氏,也都很疑惑,金日樂不耐煩地叫道:“你們這幫旱鴨子,洞庭八百裏,湘江兩千多裏,都是水,能直接往田裏放嗎?”
眾人聞言,麵麵相覷。
長沙府這裏,都是水田,和北方旱田截然不同。範乘遼等北方人氏不知道,不足為奇。南方水雖然多,但多是江河野水,不能直接往田裏灌,否則將會連同莊稼,一並被衝走。
所以要用水渠,將野水引入水塘,再由水塘引入水田。旱時,水塘能夠將水存起來,澇時,又能將田中多餘的水,引入江河流走。所以水塘對於水田而言,起著旱澇保收的作用,因此非常重要。
經顧炎武一番解釋,範承謨兄弟、耿介等北方人,皆恍然大悟。
範承謨忽然疑惑:“這麽大工程,得要耗費多少民力?”
金月生聞言,微微一笑:“一人三丈,四十萬人,民力綽綽有餘了。”
曹繼武收繳大明藩王的良田,百姓要想得到,可不是白送的。想要得到一畝良田,就得替官府修三丈水渠。四十萬畝良田,換取一百二十萬丈水渠,對長沙府的農田水利渠網,已經足夠了。
範承謨追問:“那又要多久才能完成?”
金日樂笑了:“往常的經驗,老百姓都拿官府的告示當屁話。因此,我們哥仨一旦離開長沙城,他們一定會怕你們變卦。所以為了盡快把田地弄到手,他們一定更加賣力氣。不出兩個月,水網就能建成。到時候你再出點錢,小修小補,基本上就差不多了。”
範承謨聞言,吃了定心丸。
然而王夫之又不高興了,衝三兄弟罵道:“你們三個化孫伢子,朱家的地,本就是百姓的,如今還給他們,那也是天經地義。可是你們卻變著戲法,讓他們白出力氣,真不要臉!”
顧炎武聞言,也來指責曹繼武:“王兄說的沒錯,百姓的地,還給百姓就是了,你們卻忽悠他們白出力,這也太不應該了!”
“不錯!”
耿介可逮住一次揚眉吐氣的機會,“官府要這麽多地,也沒什麽用,最終還是要還給百姓。既然這樣,就不如直接還給他們,也落個好名聲。可是你們這麽一來,百姓不但不感激你們,反而會恨你們入骨。”
“哎呀!你們這幫拱嘴的家夥,懂個屁啊!”
金日樂不耐煩地叫道,“天下這麽大,有沒有不幹活白吃飯的?”
眾人聞言,皆很不高興。
金月生掃了眾人一眼:“百姓無能,土地被朱家搶了去。然而朱家倒了,還是因為他們無能,竟然搶不過一群爛豆子。大清把朱家幹了,百姓不感激、我們把爛豆子幹了,百姓還不感激。似這等不知恩情的家夥,你們有什麽臉麵替他們說話?”
金日樂點頭:“土地是我們從爛豆子手裏奪來的,給與不給,那是我們的自由,你們又有什麽資格,來說三道四?我們把土地還給他們,順便讓他們幹點活。不想要地,就不要幹活。這多簡單的事,你們瞎嚷嚷什麽?”
金月生開罵了:“你們這幫道德婊子,真他娘的一副豬嘴,到處蝦球子亂拱。朱元璋搶地的時候,你們幹什麽去了?你們不但連個屁也不敢放,反而舔著老朱家的屁股,一起跟著欺負老百姓。”
金日樂接著來:“大清把朱家幹了,爛豆子得勢了,你們同樣不敢吱聲。朱元璋和爛豆子,都把刀架著,有誰膽敢放屁就剁了誰。所以你們這幫嘴皮子,都不敢瞎嚷嚷。是不是也想讓我們,把刀架在你們脖子上?”
眾人被二金一頓罵,都不敢抬頭。
曹繼武攔退了二金,鄭重叮囑右布政使司,各級官吏:
清國官府,要對整個長沙府負責,修塘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將水引入田中。然而百姓和官府,站的位置不同。百姓目光短淺,他們眼裏,隻有自己的利益。
盡管修渠的最終目的,是服務於百姓。盡管百姓也明白這個道理,但與自身的眼前利益相比,修渠的利益相關性不強。所以單獨修渠的話,他們會偷懶耍滑,幹勁不足,嚴重影響工程質量。
工程質量沒有保證,旱時引不來水,澇時又排不出水。這樣一來,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最終會坑了百姓自己。如今以土地作為誘餌,激發他們的動力,保證工程的質量。
等渠網修完了,他們也得到了田地和種子。有了質量過關的渠網,旱澇保收,對官府和百姓來說,都是皆大歡喜。
聽了曹繼武的一番人性分析,布政使司各級官吏,皆點頭稱是,大為佩服。
對於農業來說,最根本的兩項關鍵,就是水和肥。解決了這兩大難題,農業基本上也就沒什麽大的問題。
而儒家學士,讀的書雖多,但絕大多數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因此他們對農業,也是一竅不通。經過曹繼武的連番點撥,右布政使司的各位大員,明白了接下來的做法。
然而範承謨還有些疑問,但說出來,害怕二金的冷嘲熱諷,因此遲疑不定。
曹繼武見狀,給二金遞了個眼色。二金皆笑,退到一邊,假裝不理會眾人。
範承謨見狀,壯了壯膽,對曹繼武道:“曆代以來,大多重農抑商,然而本使大致看了看,公子的農業政策,好像是在為商業打基礎。本使學疏才淺,還請公子明示。”
曹繼武點了點頭,反問道:“繁華和什麽有關?”
凡是繁華的地方,都在城鎮。隻有城鎮才有繁華,然而城鎮的人口,卻不種地。因此農業興旺,但再怎麽興旺,和繁華卻搭不上關係。做官的人員,整日規規矩矩,呆在衙門裏做事,這跟繁華也聯係不大。
因此範承謨想來想去,還是覺得繁華,和商業有著很大的關聯性。
“隻有商業興旺,才有繁華。商業不興,繁華二字就是扯淡。因此長沙府要想繁華,必須興商。而農業是各業的基礎,農業的關鍵又是水和肥,所以解決了水和肥的問題,就能基本解決農業問題。”
曹繼武著重強調,“農業興旺,其他行業,才有興旺的基礎。趨利避害,追求好的生活,這是人的本性。因此繁華是每個人的夢想,所以長沙府的百姓,要想衣食無憂,精神富足,固農興商,是唯一的途徑。”
眾人連連點頭稱是。
王夫之卻不以為然,上前質疑:“商業是逐利的,大多商人見利忘義。鼓勵經商,這長沙府豈不成了趨炎附勢,追名逐利之城?”
曹繼武反問:“商業不旺,長沙城就是死氣沉沉,你是不是想要這個結果?”
王夫之急忙解釋:“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說商業的勢頭,不能蓋過基本的農業。”
“陰陽之道,每件事都有兩麵性。農業過旺,糧食產量大增,沒有商業進行調節,多餘的糧食就會爛掉。所以如果農業過於興旺,而商業卻止步不前,也不是一件好事情。農有農規,商有商規,各行各業都有規則。因此隻要把控好這些規則,就能避免陽極生陰之趨勢。”
曹繼武說完,轉頭盯著王夫之,“四書五經雖好,但那些東西,和商業不搭邊,所以你拿那裏的觀念,來揣度商業,是不合適的。”
曹繼武說完,將桌子上的一本簿子,推給耿介,“曹某這裏,做了一部《水田綱要》,一畝地施肥多少,播種多少,間苗多少,產量多少等等,你都要親自試驗,並將數據,一一記錄在案。如果有不足之處,你要補充上去。”
耿介雖然當世大儒,但哪裏會知道數據?因此《水田綱要》上的一列列數字,讓他極為困惑。
大儒不懂數字,曹繼武知道解釋了也沒用,於是對他說道:“數你雖看不懂,但字你一定懂得。你到了田間,老百姓會告訴你,是什麽意思。”
耿介聞言,不再遲疑,將《水田綱要》揣了起來。
交代完了《水田綱要》,曹繼武又將一幅圖遞給了範承謨。
大儒範承謨,哪裏懂得圖紙?他一臉懵逼地看著曹繼武。
“有收無收在於水,收多收少在於肥。”
金月生鄭重對範承謨道:“長沙府各州縣,往年的水渠,早已破敗不可用。這是師兄根據地勢,重新設計的水渠網。不過農田水利,這是一件浩大的工程,因此必須有你布政使,親督不可。”
這幅《長沙府塘渠網圖》,是曹繼武用西洋製圖法,畫出來的。西洋製圖法,采用大量的數字、線條和比例等等製圖技法,其精確度,遠遠高過用傳統手法畫出的圖紙。
範承謨看了半天,仍然一臉懵逼:“這哪裏有水渠模樣,全是線條。”
金日樂聞言,腳尖一指:“這個吳油子能看懂。”
大儒顧炎武,曾經跟曹繼武學過西洋圖紙。他湊過來一看,圖紙畫的甚是精妙,讚不絕口。經顧炎武大致一說,範承謨大致明白了些。
範乘遼望著秘密麻麻的線條,很是不解:“這長沙府到處是水,為什麽還要修這麽複雜的塘渠?”
在場的北方人氏,也都很疑惑,金日樂不耐煩地叫道:“你們這幫旱鴨子,洞庭八百裏,湘江兩千多裏,都是水,能直接往田裏放嗎?”
眾人聞言,麵麵相覷。
長沙府這裏,都是水田,和北方旱田截然不同。範乘遼等北方人氏不知道,不足為奇。南方水雖然多,但多是江河野水,不能直接往田裏灌,否則將會連同莊稼,一並被衝走。
所以要用水渠,將野水引入水塘,再由水塘引入水田。旱時,水塘能夠將水存起來,澇時,又能將田中多餘的水,引入江河流走。所以水塘對於水田而言,起著旱澇保收的作用,因此非常重要。
經顧炎武一番解釋,範承謨兄弟、耿介等北方人,皆恍然大悟。
範承謨忽然疑惑:“這麽大工程,得要耗費多少民力?”
金月生聞言,微微一笑:“一人三丈,四十萬人,民力綽綽有餘了。”
曹繼武收繳大明藩王的良田,百姓要想得到,可不是白送的。想要得到一畝良田,就得替官府修三丈水渠。四十萬畝良田,換取一百二十萬丈水渠,對長沙府的農田水利渠網,已經足夠了。
範承謨追問:“那又要多久才能完成?”
金日樂笑了:“往常的經驗,老百姓都拿官府的告示當屁話。因此,我們哥仨一旦離開長沙城,他們一定會怕你們變卦。所以為了盡快把田地弄到手,他們一定更加賣力氣。不出兩個月,水網就能建成。到時候你再出點錢,小修小補,基本上就差不多了。”
範承謨聞言,吃了定心丸。
然而王夫之又不高興了,衝三兄弟罵道:“你們三個化孫伢子,朱家的地,本就是百姓的,如今還給他們,那也是天經地義。可是你們卻變著戲法,讓他們白出力氣,真不要臉!”
顧炎武聞言,也來指責曹繼武:“王兄說的沒錯,百姓的地,還給百姓就是了,你們卻忽悠他們白出力,這也太不應該了!”
“不錯!”
耿介可逮住一次揚眉吐氣的機會,“官府要這麽多地,也沒什麽用,最終還是要還給百姓。既然這樣,就不如直接還給他們,也落個好名聲。可是你們這麽一來,百姓不但不感激你們,反而會恨你們入骨。”
“哎呀!你們這幫拱嘴的家夥,懂個屁啊!”
金日樂不耐煩地叫道,“天下這麽大,有沒有不幹活白吃飯的?”
眾人聞言,皆很不高興。
金月生掃了眾人一眼:“百姓無能,土地被朱家搶了去。然而朱家倒了,還是因為他們無能,竟然搶不過一群爛豆子。大清把朱家幹了,百姓不感激、我們把爛豆子幹了,百姓還不感激。似這等不知恩情的家夥,你們有什麽臉麵替他們說話?”
金日樂點頭:“土地是我們從爛豆子手裏奪來的,給與不給,那是我們的自由,你們又有什麽資格,來說三道四?我們把土地還給他們,順便讓他們幹點活。不想要地,就不要幹活。這多簡單的事,你們瞎嚷嚷什麽?”
金月生開罵了:“你們這幫道德婊子,真他娘的一副豬嘴,到處蝦球子亂拱。朱元璋搶地的時候,你們幹什麽去了?你們不但連個屁也不敢放,反而舔著老朱家的屁股,一起跟著欺負老百姓。”
金日樂接著來:“大清把朱家幹了,爛豆子得勢了,你們同樣不敢吱聲。朱元璋和爛豆子,都把刀架著,有誰膽敢放屁就剁了誰。所以你們這幫嘴皮子,都不敢瞎嚷嚷。是不是也想讓我們,把刀架在你們脖子上?”
眾人被二金一頓罵,都不敢抬頭。
曹繼武攔退了二金,鄭重叮囑右布政使司,各級官吏:
清國官府,要對整個長沙府負責,修塘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將水引入田中。然而百姓和官府,站的位置不同。百姓目光短淺,他們眼裏,隻有自己的利益。
盡管修渠的最終目的,是服務於百姓。盡管百姓也明白這個道理,但與自身的眼前利益相比,修渠的利益相關性不強。所以單獨修渠的話,他們會偷懶耍滑,幹勁不足,嚴重影響工程質量。
工程質量沒有保證,旱時引不來水,澇時又排不出水。這樣一來,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最終會坑了百姓自己。如今以土地作為誘餌,激發他們的動力,保證工程的質量。
等渠網修完了,他們也得到了田地和種子。有了質量過關的渠網,旱澇保收,對官府和百姓來說,都是皆大歡喜。
聽了曹繼武的一番人性分析,布政使司各級官吏,皆點頭稱是,大為佩服。
對於農業來說,最根本的兩項關鍵,就是水和肥。解決了這兩大難題,農業基本上也就沒什麽大的問題。
而儒家學士,讀的書雖多,但絕大多數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因此他們對農業,也是一竅不通。經過曹繼武的連番點撥,右布政使司的各位大員,明白了接下來的做法。
然而範承謨還有些疑問,但說出來,害怕二金的冷嘲熱諷,因此遲疑不定。
曹繼武見狀,給二金遞了個眼色。二金皆笑,退到一邊,假裝不理會眾人。
範承謨見狀,壯了壯膽,對曹繼武道:“曆代以來,大多重農抑商,然而本使大致看了看,公子的農業政策,好像是在為商業打基礎。本使學疏才淺,還請公子明示。”
曹繼武點了點頭,反問道:“繁華和什麽有關?”
凡是繁華的地方,都在城鎮。隻有城鎮才有繁華,然而城鎮的人口,卻不種地。因此農業興旺,但再怎麽興旺,和繁華卻搭不上關係。做官的人員,整日規規矩矩,呆在衙門裏做事,這跟繁華也聯係不大。
因此範承謨想來想去,還是覺得繁華,和商業有著很大的關聯性。
“隻有商業興旺,才有繁華。商業不興,繁華二字就是扯淡。因此長沙府要想繁華,必須興商。而農業是各業的基礎,農業的關鍵又是水和肥,所以解決了水和肥的問題,就能基本解決農業問題。”
曹繼武著重強調,“農業興旺,其他行業,才有興旺的基礎。趨利避害,追求好的生活,這是人的本性。因此繁華是每個人的夢想,所以長沙府的百姓,要想衣食無憂,精神富足,固農興商,是唯一的途徑。”
眾人連連點頭稱是。
王夫之卻不以為然,上前質疑:“商業是逐利的,大多商人見利忘義。鼓勵經商,這長沙府豈不成了趨炎附勢,追名逐利之城?”
曹繼武反問:“商業不旺,長沙城就是死氣沉沉,你是不是想要這個結果?”
王夫之急忙解釋:“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說商業的勢頭,不能蓋過基本的農業。”
“陰陽之道,每件事都有兩麵性。農業過旺,糧食產量大增,沒有商業進行調節,多餘的糧食就會爛掉。所以如果農業過於興旺,而商業卻止步不前,也不是一件好事情。農有農規,商有商規,各行各業都有規則。因此隻要把控好這些規則,就能避免陽極生陰之趨勢。”
曹繼武說完,轉頭盯著王夫之,“四書五經雖好,但那些東西,和商業不搭邊,所以你拿那裏的觀念,來揣度商業,是不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