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椒江口一戰,二金的火炮本領,大顯神威。眾人紛紛讚歎不已。然而雜牌清軍,也太不經打了,二金有些掃興。


    行船大約一個時辰,寬闊無垠的海麵,撲麵而來。眾人正在歡唿之時,前方突然出現一隻巡邏哨船。曹繼武吃了一驚,急令眾人落入炮位。


    哨船挑的是大明的旗號,黃忠義看的真切。於是指揮台上的曹繼武,急忙打旗語。


    對方果然是張煌言的部下,曹繼武於是以黃宗羲的名義迴旗。哨船一見旗語,立即靠了過來。


    趁他們靠過來的空當,眾人連忙將清軍衣服換掉,扯開了大辮子。


    哨船將士,看到了眾人換衣服。為了保險起見,他們停在了三百步之外,不肯近前。


    曹繼武於是拿紙筆,寫了張紙條:曹繼武特來拜見。


    章祥瑞將一隻火箭的火藥磕出,將紙條塞入了藥筒。李文章膀大腰圓,渾身千鈞之力,拿了一張硬弓,隔海三百步,“嗖”一聲,羽箭就釘在了哨船桅杆上。


    哨船上義軍大驚,連忙拔下箭,立即調轉船頭,去了江山島。


    約莫半個時辰,海麵上五艘戰艦,呈品字形直撲而來。中間旗艦桅杆上,大大的張字旗號,十分的顯眼。原來是張煌言親自率船,來接曹繼武。


    雙方隔著海麵,用旗幟行了禮,於是張煌言調轉船頭引路,蒼山鐵跟隨艦隊,趕往江山島義軍大本營。


    一路之上,張煌言水師戰艦,陣型極為整齊。然而各艦軍士,一個二個,臉顯菜色,士氣不高。


    看來清軍禁海,對義軍影響挺大。他們之所以能夠支撐下來,全靠著對大明的一腔熱血。但是缺資少糧的日子,如此長久消耗下去,義軍最終,還是免不了失敗。


    曹繼武嗟歎不已,一路思索,要為張煌言謀劃一條,好的出路。


    周崔芝、陳天書和阮春雷三人,此時也在江山島上。黃宗羲和張煌言二人,曾對曹繼武讚不絕口,三人早有耳聞。


    兵部尚書親自前往迎接,一下子把曹繼武的勢場,抬得很高。張煌言如此看待曹繼武,周崔芝三人,自然不敢怠慢。見艦隊返迴,三人連忙率一幫骨幹,到岸迎接。


    張煌言將周崔芝三人,一一介紹給曹繼武,眾人寒暄了好一陣子。


    清國禁海,義軍物資困乏。但張煌言還是拿出不多的物資,擺宴熱情招待曹繼武一行人。


    酒過三巡,張煌言急不可耐,極力邀請曹繼武加入義軍。周崔芝三人,也紛紛附和,但曹繼武隻是含含糊糊應付。


    張煌言如果緊緊追問,曹繼武就顧左右而言他。


    見曹繼武不上趟,周崔芝於是給二金使眼色,希望他們倆幫襯。


    但此時的周崔芝,並不知道二金的身份。這可是敵人的陣營,所以二金隻顧開吃開喝,幾乎一言不發。


    見張煌言麵色不悅,曹繼武眼睛一轉,斜挑眼眉,神秘問道:“尚書大人,聽說您有件寶貝,甚是珍惜,可否引我一觀?”


    開什麽玩笑,荒涼海上,我哪裏有什麽寶貝?如果真有寶貝,早就拿來換糧食了!張煌言暗歎一聲。


    待要出口解釋,張煌言一看曹繼武斜著眼,一臉神秘的笑容,頓時又疑惑起來:這小子剛才的語氣,似乎是故意的。


    閱曆豐富的張煌言,立即明白了曹繼武的用意,於是堆起了笑容:“這事你也知道了,真不愧是地裏鬼。既然你知道了,那本閣就讓你看看。”


    “本閣和曹兄弟去去就來,你等且自便。”


    張煌言起身,安排完眾人,立即給周崔芝三人,分別使了眼色。


    三人會意,紛紛起身。張煌言伸手,請曹繼武離去。


    曹繼武起身正要走,佟君蘭和沈婷婷也起身要去。二金皆明白曹繼武的意思,於是連忙對佟君蘭和沈婷婷分別附耳。兩個少女,這才又坐了迴去。


    張煌言帶頭,引著四人,穿過軍營,進了一間密室。


    五人紛紛坐定,張煌言開門見山:“曹老弟有話就直說,這是密室,也沒有外人。”


    曹繼武也不囉嗦,直接反問:“以四位大哥來看,你們還能堅持多久?”


    四個人聞言,一下子就愣住了。


    其實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他們。但他們沒有答案,一直在竭力迴避。然而迴避就是得過且過,抗清的大業,如果是這個樣子,最終的結果,四人不敢想象。曹繼武一句話,就點中了他們的死穴,張煌言四人,沒有答案,低頭不語。


    看他們凝重的臉色,曹繼武就知道他們心裏沒底。


    曹繼武整理了思路,於是征詢意見:“沒有過不去的坎,隻有過不完的坎。問題永遠存在,如果不去麵對,甚至是逃避。那問題永遠都是問題,他總有一天會爆發。壓抑的越久,爆發的威力就越大。其中最壞的結果,就是身心絕望。”


    “如果你們不想要這個結果,那就先放下個人好惡。我們接下來,就一起來麵對問題,分析問題,最終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曹繼武的這個建議,四位大哥,以為如何?”


    關鍵是問題太過殘酷,能把人心給生生敲碎。所以張煌言四人,不敢麵對問題。然而不麵對問題,他就不存在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俗話說,觀局者迷,旁觀者清。曹繼武一定會有獨到的見解。他隻是怕四人情緒激動,到時做出不理智的瘋狂,所以要提前打預防針。


    過了一會兒,四人準備好了心態,相互對視,輪流向曹繼武點了頭。


    曹繼武很滿意,繼續說道:“我先來幫你們分析一下,你們的對手清軍。”


    清國的主力部隊,是八旗軍。而真正的滿洲八旗軍,隻有二十多萬,加上漢八旗和蒙古八旗,也就四十萬人。這四十萬人,對於偌大的華夏來說,實在是太少,而且他們不善海戰。所以張煌言等人,接觸到他們的機會,幾乎渺茫。


    李自成和張獻忠的農民軍部隊,選擇投降的,倒不是很多。清國之所以能夠風卷殘雲,席卷全國,幾乎全靠著大明反水的百萬大軍。


    關外的八旗軍,其實對關內的情況,並不了解。但反水的大明軍隊,就不一樣了。這幫人原本就是大明的子民,他們幾乎熟悉大明的每一寸土地。有了這些人作為帶路黨,所以大清幾乎每戰必勝,打得大明毫無招架之功。


    而且原來大明的絕大多數重臣,丟棄仁義道德,轉而屈膝大清。這樣以來,大清文武並用,以漢製漢,所以很快就平定中原,席卷江南。


    目前義軍直接的對手,就是大明原來的一幫人,如範文程、洪承疇、吳三桂,孔有德、李成棟等等。這幫人原本在大明,屬於懷才不遇,皆不是什麽顯要人物,甚至是名不見經傳的小角色。但他們一旦到了滿清,卻個個身手不凡。


    為什麽換了主人,他們就爆發了?這問題的根源,隻能在大明自己身上找。


    拆穿的太多,曹繼武怕他們受不了,所以沒有指出明國無能的原因,隻說大明氣數已盡,無力迴天。他拿天意搪塞,並直言,義軍支持不了多久了。


    曹繼武一席話,說的張煌言無言以對,周崔芝三人,也隻有長籲短歎。


    過了一會兒,等四人神色緩和了,曹繼武問張煌言:“請問尚書大人,劉邦之所以能勝項羽,主要的原因是什麽?”


    張煌言不假思索:“當然是知人善用,項羽剛愎自用,連一個範增也給氣跑了,不敗才怪。”


    曹繼武直搖頭,張煌言甚是奇怪:“那你認為是什麽原因?”


    曹繼武神秘一笑:“因為劉邦有根,而項羽卻沒有。”


    周崔芝疑惑不解:“什麽意思?”


    曹繼武不再繞他們,直接說出自己的觀點:


    關中千裏沃野,蜀中天府之國。這是大秦帝國興旺的根基,而劉邦正是占據了這兩塊地盤。所以即使他經常敗的一塌糊塗,也能迅速組建軍隊,從新再來。


    而項羽的彭城,四戰之地,無險可守。楚漢相爭的主戰場,幾乎全在項羽的家門口。所以項羽根本無暇安心修養,時間一長,就耗不起了,最終敗亡。所以楚漢之爭,就是消耗戰,誰能耗得起,誰就能勝。


    劉邦此人,並不是君子,曆來也被人瞧不起。可就是這個流氓,開創了前漢兩百年的基業。他靠的就是,蕭何幫他守住了根。


    所以前漢曆代君王,皆找到蕭何的後代封侯,不讓他斷後。而反觀韓信被殺,張良二世而亡。這足以見得,漢家皇帝對蕭何功績的認可。所以根基,才是立足之本。


    四人聞言,恍然大悟:義軍奮鬥海上,無依無靠。本來靠著和岸上百姓互通有無,尚可緩解一下物資緊缺。結果清軍禁海,交往斷絕。沒有岸上百姓的支援,在這荒涼的海上,隻能一天天衰落下去,最終消亡。


    曹繼武以楚漢之爭,暗指義軍無根。無根之木,豈能長久?


    想起海上的日子,越來越艱難,張煌言傷心不已。周崔芝三人,心情也是相當的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鐵血山河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別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別一並收藏鐵血山河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