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庫存
開店(餐飲店)盡享——財務“快餐” 作者:李延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5250,16343.75,24000,李濤本能地覺得它們之間存在著某種聯係。另外,即使是銷售額相同的250份,生產的量不一樣,收益也不同,這是否意味著即使是賣不出去,準備越多越劃算呢?
“越來越上道了,弄明白這個問題你要有點耐心!”媽媽囑咐道。
“那就請您老人家‘多費口舌’了!”李濤貧嘴。
“這些數字之間確實存在內在聯係。如果你生產320份,隻賣出250份,剩下的70份就成了你的存貨,相應的,你的製造成本也將分為‘銷售成本’和‘庫存成本’。”
“庫存成本?”李濤疑問道。
“就是你沒有賣出去的那部分存貨的價值。做生意不就是支付貨幣資金取得所購物品,然後再銷售出去,獲得超出最初支付金額的貨幣收入,從而賺取利潤嗎?生產物品也好,采購物資也罷,都需要支付資金。如果你沒有銷售出去,就把資金換成了存貨,存貨也是錢啊!”
“你看一下24000與16343.75的差額,這也就是你全部售出與留有存貨時的區別!”媽媽問道。
“24000-16343.75=7656.25。”李濤的筆頭很勤快。
“7656.25不就等於(10-5.625)x70份x25天嘛?!5.625x70x25不就是70份存貨的成本(價值)嗎?而10x70x25不就是你按預定的價格10元實現銷售時的收入嗎?兩者之間的差額就是你未實現的收益。存貨之所以為存貨,是因為它沒有通過銷售實現增值,因而根據會計的配比原則,也就不能從本期的收入中扣除,因此,存貨成本在計算本期利潤時被隱藏起來了。不過,即使它是被隱藏的部分,實際上也是購買原材料、支付工人工資等必須付出的資金。”
“同樣,你看看16343.75與15250的差額,這也就是生產320份賣250份與生產250份賣250份的區別!”媽媽繼續說道。
“16343.75-15250=1093.75,這部分又是什麽?”李濤滿臉疑問。
“1093.75=(0.8-0.625)x250x25,怎麽樣?這樣看是不是很眼熟啊?”媽媽笑道。
“是折舊和廚師工資的分攤?”李濤不太肯定地迴答道。
“沒錯,廚房設備的折舊和廚師工資是你製造出成本中固定不變的部分,不管生產250份還是生產320份,其總額是不會變的,這裏也就是4600+400=5000元。因此,生產越多,單位份額分攤得越少,16343.75-15250=1093.75=(0.8-0.625)x250x25就說明了有一部分固定成本被分攤到了存貨中,因此,利潤也就相應大些。”媽媽解釋道。
“那是否意味著即使賣不出去,準備越多越劃算呢?”李濤問。
“存貨也是錢啊!庫存的增加一方麵意味著商品的增加,另一方麵意味著貨幣資金需求的增加。商品的增加導致占用倉庫的空間。如果倉庫不夠用,就得租借倉庫,而租借又需要花錢。因此,庫存商品的增加意味著采購資金的占用和持有成本的上升。由於庫存的增加需要支出大量現金,而且也反映了商品的銷路不暢,所以貨幣資金不能迴流,隻是堆積的商品越來越多而已。如此下去,手中的資金越來越少,購買貨物的現金支付能力越來越差,甚至連正常的原材料采購都可能無法保證。人工費用等固定費用的開支相應的也會出現緊張局麵。另外,放置的庫存越來越舊,必須打折才能銷售出去。最後如果還賣不出去的話,就又變成了損失。如果庫存增加的同時又增加了銀行借款,那麽占用的資金同時還需要支付利息,若借款不能按時償還的話,公司就將被迫破產。其實,盡管庫存理解起來不難,但實際上我們並不能把握其全部內涵。好像企業生產得越多,工廠就越景氣。實際上,固定費用都被隱藏到庫存裏了,在計算利潤時,因為費用少從而容易使人產生企業在不斷賺錢的錯覺。其實相反,庫存占用了大量的資金,導致手中的資金越來越吃緊,最終可能使企業蒙受嚴重的損失。”媽媽一口氣說了這麽多,李濤也聽得很入神。
“你現在應該大致了解庫存的重要性了吧!”媽媽問道。
“越來越上道了,弄明白這個問題你要有點耐心!”媽媽囑咐道。
“那就請您老人家‘多費口舌’了!”李濤貧嘴。
“這些數字之間確實存在內在聯係。如果你生產320份,隻賣出250份,剩下的70份就成了你的存貨,相應的,你的製造成本也將分為‘銷售成本’和‘庫存成本’。”
“庫存成本?”李濤疑問道。
“就是你沒有賣出去的那部分存貨的價值。做生意不就是支付貨幣資金取得所購物品,然後再銷售出去,獲得超出最初支付金額的貨幣收入,從而賺取利潤嗎?生產物品也好,采購物資也罷,都需要支付資金。如果你沒有銷售出去,就把資金換成了存貨,存貨也是錢啊!”
“你看一下24000與16343.75的差額,這也就是你全部售出與留有存貨時的區別!”媽媽問道。
“24000-16343.75=7656.25。”李濤的筆頭很勤快。
“7656.25不就等於(10-5.625)x70份x25天嘛?!5.625x70x25不就是70份存貨的成本(價值)嗎?而10x70x25不就是你按預定的價格10元實現銷售時的收入嗎?兩者之間的差額就是你未實現的收益。存貨之所以為存貨,是因為它沒有通過銷售實現增值,因而根據會計的配比原則,也就不能從本期的收入中扣除,因此,存貨成本在計算本期利潤時被隱藏起來了。不過,即使它是被隱藏的部分,實際上也是購買原材料、支付工人工資等必須付出的資金。”
“同樣,你看看16343.75與15250的差額,這也就是生產320份賣250份與生產250份賣250份的區別!”媽媽繼續說道。
“16343.75-15250=1093.75,這部分又是什麽?”李濤滿臉疑問。
“1093.75=(0.8-0.625)x250x25,怎麽樣?這樣看是不是很眼熟啊?”媽媽笑道。
“是折舊和廚師工資的分攤?”李濤不太肯定地迴答道。
“沒錯,廚房設備的折舊和廚師工資是你製造出成本中固定不變的部分,不管生產250份還是生產320份,其總額是不會變的,這裏也就是4600+400=5000元。因此,生產越多,單位份額分攤得越少,16343.75-15250=1093.75=(0.8-0.625)x250x25就說明了有一部分固定成本被分攤到了存貨中,因此,利潤也就相應大些。”媽媽解釋道。
“那是否意味著即使賣不出去,準備越多越劃算呢?”李濤問。
“存貨也是錢啊!庫存的增加一方麵意味著商品的增加,另一方麵意味著貨幣資金需求的增加。商品的增加導致占用倉庫的空間。如果倉庫不夠用,就得租借倉庫,而租借又需要花錢。因此,庫存商品的增加意味著采購資金的占用和持有成本的上升。由於庫存的增加需要支出大量現金,而且也反映了商品的銷路不暢,所以貨幣資金不能迴流,隻是堆積的商品越來越多而已。如此下去,手中的資金越來越少,購買貨物的現金支付能力越來越差,甚至連正常的原材料采購都可能無法保證。人工費用等固定費用的開支相應的也會出現緊張局麵。另外,放置的庫存越來越舊,必須打折才能銷售出去。最後如果還賣不出去的話,就又變成了損失。如果庫存增加的同時又增加了銀行借款,那麽占用的資金同時還需要支付利息,若借款不能按時償還的話,公司就將被迫破產。其實,盡管庫存理解起來不難,但實際上我們並不能把握其全部內涵。好像企業生產得越多,工廠就越景氣。實際上,固定費用都被隱藏到庫存裏了,在計算利潤時,因為費用少從而容易使人產生企業在不斷賺錢的錯覺。其實相反,庫存占用了大量的資金,導致手中的資金越來越吃緊,最終可能使企業蒙受嚴重的損失。”媽媽一口氣說了這麽多,李濤也聽得很入神。
“你現在應該大致了解庫存的重要性了吧!”媽媽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