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其實最開始是福王派人叫迴來的。


    侯平把袁崇煥打成那德性,福王自然要派人調查他的根底。


    結果就查到了他是董其昌的徒弟。


    福王知道這事自己可能扛不下來,隻能派人緊急通知朱由校迴來擦屁股。


    結果朱由校剛進京沒多久,就被朱常洛傳進宮去。


    都是維護自己的恩師,父子兩人互不相讓,最終鬧了個不歡而散。


    侯平顯然還不知道朱由校那邊發生的事情。


    在洗漱之後,他才慢慢的迴想著醉酒以後發生的事情。


    人在醉酒的狀態下,的確會幹一些平時不敢幹的事情,但是要說完全斷片一點記憶沒有了,那就有些瞎扯蛋了。


    所以此時侯平努力的迴想了一下,他還是能迴憶起很多事情來的。


    包括當時他為什麽要動手,以混亂中如何打鬥,都有印象。


    隻不過他其實打到一半就睡著了,後麵都是被李抱忠、張慶臻等人架著他的身體在打。


    至於再後麵的事,他是真不知道了。


    想通了前因後果,侯平不禁苦笑了一下。


    這一下鬧得,怕是佟玉要恨死自己了。


    侯平歎了口氣,然後整理了一下身上的庶吉士服,出了太孫府,緩緩往長安街方向走去。


    他暫時被安進了翰林院,授庶吉士的頭銜。


    今天,就是要去翰林院報到的日子。


    明太祖洪武初年,選進士於六部諸司及翰林院之下觀政。


    翰林院之下者稱庶吉士,六部之下者稱觀政進士。


    翰林院,唐代初置,宮廷供奉機構,安置文學、經術、卜、醫、僧道、書畫、弈棋人才,陪侍皇帝遊宴娛樂,統稱翰林院,並非正式官署。


    晚唐以後,翰林學士院演變成了專門起草機密詔製的重要機構,有“天子私人”之稱。


    在院任職與曾經任職者,被稱為翰林官,簡稱翰林。


    宋朝後成為正式官職,並與科舉接軌。


    大明立朝以後宰輔被內閣等代替,翰林院成為養才儲望之所,負責修書撰史,起草詔書,為皇室成員侍讀,擔任科舉考官等。


    庶吉士製度,最早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的時候出現。


    太祖製定的庶吉士製度,是為了“讓進士在各個部門去見習”。


    差不多就是讓這些剛考上的人當見習生,借著看看學學,攢攢經驗,給以後當官做鋪墊。


    這一時期的庶吉士並不僅局限於翰林院,基本上各個部門都有。


    到了永樂二年,庶吉士被統一劃歸到了翰林院,人才培養的方式也從洪武那時候的自由觀政,變成了教學,庶吉士製度慢慢就有了“教養儲才”這麽個內涵。


    從此庶吉士專隸於翰林院,由科舉進士中排名前列,有潛質者被授予庶吉士的身份,讓他們先在翰林院內學習,之後再授各種官職。


    庶吉士就相當於後世大學的博士後,是給予再深造學習的重要地方。


    能成為庶吉士的人都是經過千挑萬選,其中最主要的一步就是背景審查。


    基本上會查清進士祖上八代的記錄,如果有任何一處說不清道不明的地方,都不可能充任庶吉士。


    由此便可知道庶吉士對大明朝廷有多麽的重要。


    明英宗以後有了新規定,科舉進士一甲者授予翰林院修撰、編修。


    另外從二甲、三甲中,選擇年輕而才華出眾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稱為“選館”。


    在此之後,大明朝廷就有了慣例: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


    故此庶吉士又號稱“儲相”,也就是說,能成為庶吉士的就有機會平步青雲。


    正德至天順那二十一個閣臣裏,有十八個是從翰林院出來的。


    正統至天順的十三個翰林閣臣呢,有六個是庶吉士出身。


    翰林學士是內閣閣臣的關鍵來源,而庶吉士又是翰林學士的重要來頭。


    張居正當年,就是從庶吉士起步,後經步步高升,最終做到宰輔天下。


    現任首輔方從哲也同樣是從庶吉士起步。


    萬曆朝的時候,針對庶吉士製度做了改革,規定每科不超過三十個進士被進庶吉士。


    侯平被選中庶吉士,說明盡管他的考試排名不高,但是也同樣進入了大明官場的核心培養層。


    這種待遇,袁崇煥和孫傳庭都沒有機會得到。


    庶吉士進了翰林院後,教他們的官兒通常叫“館師”。


    最開始是台閣大臣來當,到宣德年間變成學士當。


    到了萬曆朝,就變成了吏部和禮部侍郎來當了。


    庶吉士管理非常嚴格,考核也很多,平常有館課,每個月還得有兩次閣試呢。


    館課就是平常要做的課業,館師每天都會檢查和催促。


    閣試就跟月考差不多,題目是內閣大學士出的,成績得登記起來。


    過了三年,庶吉士學完就算畢業,叫“散館”。


    庶吉士畢業以後,會依照曆次閣試成績分等安排職位。


    表現好的就能留在翰林院幹活,剩下的還能在京城當給事和禦史之類的科道官。


    除了科道官,也有庶吉士還會到六部衙門當部署官。


    可是這些官比起翰林官和科道官就差遠了。


    至於一般進士得使勁爭取才能得到的州縣官職,但是對於庶吉士來講,那就是被貶官了。


    留在翰林院的通常會幹編修和檢討的事情,這些官兒算是翰林的本職工作。


    能做這些事的人,未來都是皇帝的文學侍從和高級官員的後備力量,能幫著皇帝做決策,所以這些人的升官轉職都得聽皇帝的安排。


    庶吉士一畢業就能當官,而且還是中央的重要職務。


    這些職位對普通進士而言,競爭壓力極大,而且還有資曆方麵的限製,得有三年當官的經曆才有資格去爭。


    也就是說,成為庶吉士,相當於起點就比別人最少高了三年的資曆。


    隻是近些年來,由於萬曆皇帝,不讓庶吉士進補官缺,導致留館的人變得越來越多。


    就有了一些庶吉士實踐本事不行,業務水平不夠的狀況。


    萬曆皇帝就又新增了規定,留館的隻能有七八人,其他的都授官為科道、部署官,還要求以後得一直照著這個規定來。


    然而,這規定就隻被遵守了三年,之後庶吉士留館的人數照樣在日漸增多。


    其實庶吉士製度發展到現在,已經快要崩潰了。


    早在嘉靖朝時,就有過兩次,等庶吉士散館完了後,一個庶吉士都沒留館的情況。


    到了萬曆朝時期,連館師都不能按時任命,散館完了也不給授職的情況也很多。


    盡管如此,成為庶吉士,依舊是踏上通天路的起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學霸穿越大明帶木匠皇帝大殺四方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生活艱難又無限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生活艱難又無限好並收藏學霸穿越大明帶木匠皇帝大殺四方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