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七,章旻青和王業泓、杜季新一行人一起動身前往府治寧波。
雖然距文科道試還有些時日,王業泓還是決定提前去府治。他與劉嘉弢要在寧波以文會友,拜訪一些府試的同年,順便想再多發展一些“亞社”社員,擴大“亞社”的名聲。
章旻青他們是去府治參加武試,可以名正言順的騎馬趕路,王業泓他們兩個倒也借光,一同騎馬出行。
待到了寧波,章旻青自然依舊去王家宅第暫居,杜季新卻說什麽也不願意去,自去包下一座客棧住下。
倒是賀家兄弟他們幾個有點兩難,跟著章旻青,他們和王業泓還真沒什麽話說,和杜季新他們一起走,他們這兩夥人也有點互不對眼。
“賀家兄弟,跟我們走啦,晚上,我請你們去翠雲樓喝花酒去。老大還小,那地方就先別去了,將來季新給老大補迴來。”
正在為難的時候,杜季新大手一揮,嘻嘻哈哈的招唿著他們同去喝花酒,隨便還開了章旻青一個玩笑。聽說去喝花酒,賀家兄弟幾個立刻很不義氣的拋棄了章旻青,哄笑著跟著杜季新走了。
不過這樣一來,本來大家一起來,卻分道揚鑣的那點尷尬,不知不覺中就消於無形。不得不說,杜季新雖然紈絝,但在為人處世上,也並非一無是處。
章旻青、王業泓和劉嘉弢到了王家的宅子裏,王業泓他們兩個這才找到一個和章旻青單獨說話的機會。
“文靖,我和俊卿這次來寧波,打算借用天一閣範家的園子搞個文會,順便給文靖揚揚名,為文靖在道試再奪個案首造個勢。我聽說,咱們浙江的提學郭如川郭大人已經到了寧波府了,沒準他聽到消息,也會過來看看呢。”
王業泓這時候才把他跟著到寧波來的打算說了出來。
“天一閣?我聽說他們有個規矩,不是範家人是不許登閣的,他們怎麽會借園子出來?”
章旻青自然知道天一閣,也知道範家立的那個古怪規矩。他有些不解為什麽不讓外人登樓,卻讓外人進園子。
“換一般人借園子當然不行,不過王家出麵借,範家這個麵子還是要給的。讀書人的文會多,隻有放在範家園子,借著天一閣的招牌,這影響才大,才有可能把提學大人引來。
到時候,咱們把求如先生和蘇府台請來做評判。他倆一位是文靖府上的嘉賓,一位是文靖的座師,想必在評判文章的時候,都會傾向文靖的。”
劉嘉弢開口做出了解釋。原來他們選這個地方,還是動了些心機的。目的之一是用看似公正的評判來捧起章旻青,其二就是借天一閣的名聲,把提學郭如川吸引過來。
“咱們亞社,要擴展聲勢,吸引更多誌同道合的人加入,光搞文會是不行的。我覺得還要刊刻一些文章書籍,廣為散布,鼓吹我們的經世致用的理念。嗯,最好是定期刻印。
此外,象玄扈先生的《幾何原本》、《測量法義》、《泰西水法》之類的書籍也可節其概要,以亞社名義鼓吹之,使其盡快的廣為人知。”
章旻青說的玄扈先生就是徐光啟。對於王業泓和劉嘉弢為他揚名搞文會,他心裏是支持的,但卻說不出口。反對的話,當然更不會說,隻得避開這個話題,顧左右而言它了。
眼下他提出的,實際上就是要亞社以亞社的名義,出些期刊,宣傳他們的理念,並把一些實用的書籍在學子們中間進行推介。
“這些書我也聽說過,據說是玄扈先生與泰西教士合著的,並非我中土之法。”
王業泓對章旻青的這個提議,心有疑慮。
“學無先後,達者為師。泰西雖為異域蠻夷,但有長於我中土之學,又何妨習之?隻要是能造福生民之學,便是經世致用之學,師夷長技又有何礙?昔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始有強趙,其胡服即師之於夷,後人何曾鄙之?”
章旻青再次拿出了趙武靈王的例子來說服王業泓認可他的觀點。
“師夷長技有何礙,文靖說得沒錯。想哪朝鮮、倭國有何嚐不是在向我中華學習,但當年,戚少保在浙閩一帶抗倭的時候,軍中打造的戰刀不也借鑒了倭刀的打造之法?至今,倭刀亦是與倭國海貿的一大貨類。
這樣吧,以後文會的事,相美兄主之。以王家聲望,響應者眾。這刊刻之事,小弟我來主辦,隻是我聽文靖的意思,這刊刻的似乎是類似於邸報?向會眾介紹些好書,或是傳播一些會眾撰寫的好文章?到時候,小弟我拿不準主意的時候,文靖可要及時為我解惑。”
對於章旻青“師夷長技又有何礙”的說法,劉嘉弢大為讚賞,他自告奮勇的承擔下編寫會刊的任務。
他這樣做,也是有自己的小心思的。他不象王業泓,出身名門大族,他的父親也隻是個鄉裏社學的教授,一個老童生而已,祖輩更是務農為生。
上次府試迴到慈溪後,他雖然跟著王業泓一起,在慈溪和餘姚搞了幾次小文會,但他都是作為王業泓的助手和跟班的角色。他沒王家顯赫的身世,在和王業泓在一起的時候,別人自然而然就會重視王業泓而輕視他。
承擔下編寫會刊的任務,那麽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他和王業泓之間,在亞社裏的地位就扯平了一些,畢竟他也是獨擋一麵的人了。
這個活計看上去沒有王業泓辦文會那麽風光,可精明的他認為,隻要這會刊廣泛散布,他的名字同樣很快就會廣為人知的。隻要經過一段時間積累,在外界會怎麽樣不好說,可在亞社內部,所有的亞社成員,應該誰也不會再象現在這樣輕視他。
這也算是劉嘉弢心裏一點小小的野心吧。哦,不是,正麵人物通常不叫野心,那叫上進心,叫做有責任心。
章旻青沒想到這劉嘉弢能從他定期刻印這幾個字上就想到了邸報的形式。沒錯,按章旻青心裏真正的想法,就是刊刻報紙。
這個時期的東林黨,他們是通過聚眾講學來抨擊時政,聚攏人才。可章旻青覺得,這樣做,既浪費錢財,影響力也不夠大。
要去書院聽他們這些人講學,參與的人和組織者都需要長途跋涉,將許多時間浪費了在路上。而到了書院,又要吃要住,更是開銷不小。相比之下,刊印幾張紙或者一本小冊子的成本就相對低一些。
章旻青並不知道,雖然他的曆史知識告訴他,活字印刷術在北宋就發明了,可幾百年後的大明,使用活字印刷的刻坊還是很少。而雕版刊刻,他的會刊成本並不比聚眾講學低。
雖然距文科道試還有些時日,王業泓還是決定提前去府治。他與劉嘉弢要在寧波以文會友,拜訪一些府試的同年,順便想再多發展一些“亞社”社員,擴大“亞社”的名聲。
章旻青他們是去府治參加武試,可以名正言順的騎馬趕路,王業泓他們兩個倒也借光,一同騎馬出行。
待到了寧波,章旻青自然依舊去王家宅第暫居,杜季新卻說什麽也不願意去,自去包下一座客棧住下。
倒是賀家兄弟他們幾個有點兩難,跟著章旻青,他們和王業泓還真沒什麽話說,和杜季新他們一起走,他們這兩夥人也有點互不對眼。
“賀家兄弟,跟我們走啦,晚上,我請你們去翠雲樓喝花酒去。老大還小,那地方就先別去了,將來季新給老大補迴來。”
正在為難的時候,杜季新大手一揮,嘻嘻哈哈的招唿著他們同去喝花酒,隨便還開了章旻青一個玩笑。聽說去喝花酒,賀家兄弟幾個立刻很不義氣的拋棄了章旻青,哄笑著跟著杜季新走了。
不過這樣一來,本來大家一起來,卻分道揚鑣的那點尷尬,不知不覺中就消於無形。不得不說,杜季新雖然紈絝,但在為人處世上,也並非一無是處。
章旻青、王業泓和劉嘉弢到了王家的宅子裏,王業泓他們兩個這才找到一個和章旻青單獨說話的機會。
“文靖,我和俊卿這次來寧波,打算借用天一閣範家的園子搞個文會,順便給文靖揚揚名,為文靖在道試再奪個案首造個勢。我聽說,咱們浙江的提學郭如川郭大人已經到了寧波府了,沒準他聽到消息,也會過來看看呢。”
王業泓這時候才把他跟著到寧波來的打算說了出來。
“天一閣?我聽說他們有個規矩,不是範家人是不許登閣的,他們怎麽會借園子出來?”
章旻青自然知道天一閣,也知道範家立的那個古怪規矩。他有些不解為什麽不讓外人登樓,卻讓外人進園子。
“換一般人借園子當然不行,不過王家出麵借,範家這個麵子還是要給的。讀書人的文會多,隻有放在範家園子,借著天一閣的招牌,這影響才大,才有可能把提學大人引來。
到時候,咱們把求如先生和蘇府台請來做評判。他倆一位是文靖府上的嘉賓,一位是文靖的座師,想必在評判文章的時候,都會傾向文靖的。”
劉嘉弢開口做出了解釋。原來他們選這個地方,還是動了些心機的。目的之一是用看似公正的評判來捧起章旻青,其二就是借天一閣的名聲,把提學郭如川吸引過來。
“咱們亞社,要擴展聲勢,吸引更多誌同道合的人加入,光搞文會是不行的。我覺得還要刊刻一些文章書籍,廣為散布,鼓吹我們的經世致用的理念。嗯,最好是定期刻印。
此外,象玄扈先生的《幾何原本》、《測量法義》、《泰西水法》之類的書籍也可節其概要,以亞社名義鼓吹之,使其盡快的廣為人知。”
章旻青說的玄扈先生就是徐光啟。對於王業泓和劉嘉弢為他揚名搞文會,他心裏是支持的,但卻說不出口。反對的話,當然更不會說,隻得避開這個話題,顧左右而言它了。
眼下他提出的,實際上就是要亞社以亞社的名義,出些期刊,宣傳他們的理念,並把一些實用的書籍在學子們中間進行推介。
“這些書我也聽說過,據說是玄扈先生與泰西教士合著的,並非我中土之法。”
王業泓對章旻青的這個提議,心有疑慮。
“學無先後,達者為師。泰西雖為異域蠻夷,但有長於我中土之學,又何妨習之?隻要是能造福生民之學,便是經世致用之學,師夷長技又有何礙?昔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始有強趙,其胡服即師之於夷,後人何曾鄙之?”
章旻青再次拿出了趙武靈王的例子來說服王業泓認可他的觀點。
“師夷長技有何礙,文靖說得沒錯。想哪朝鮮、倭國有何嚐不是在向我中華學習,但當年,戚少保在浙閩一帶抗倭的時候,軍中打造的戰刀不也借鑒了倭刀的打造之法?至今,倭刀亦是與倭國海貿的一大貨類。
這樣吧,以後文會的事,相美兄主之。以王家聲望,響應者眾。這刊刻之事,小弟我來主辦,隻是我聽文靖的意思,這刊刻的似乎是類似於邸報?向會眾介紹些好書,或是傳播一些會眾撰寫的好文章?到時候,小弟我拿不準主意的時候,文靖可要及時為我解惑。”
對於章旻青“師夷長技又有何礙”的說法,劉嘉弢大為讚賞,他自告奮勇的承擔下編寫會刊的任務。
他這樣做,也是有自己的小心思的。他不象王業泓,出身名門大族,他的父親也隻是個鄉裏社學的教授,一個老童生而已,祖輩更是務農為生。
上次府試迴到慈溪後,他雖然跟著王業泓一起,在慈溪和餘姚搞了幾次小文會,但他都是作為王業泓的助手和跟班的角色。他沒王家顯赫的身世,在和王業泓在一起的時候,別人自然而然就會重視王業泓而輕視他。
承擔下編寫會刊的任務,那麽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他和王業泓之間,在亞社裏的地位就扯平了一些,畢竟他也是獨擋一麵的人了。
這個活計看上去沒有王業泓辦文會那麽風光,可精明的他認為,隻要這會刊廣泛散布,他的名字同樣很快就會廣為人知的。隻要經過一段時間積累,在外界會怎麽樣不好說,可在亞社內部,所有的亞社成員,應該誰也不會再象現在這樣輕視他。
這也算是劉嘉弢心裏一點小小的野心吧。哦,不是,正麵人物通常不叫野心,那叫上進心,叫做有責任心。
章旻青沒想到這劉嘉弢能從他定期刻印這幾個字上就想到了邸報的形式。沒錯,按章旻青心裏真正的想法,就是刊刻報紙。
這個時期的東林黨,他們是通過聚眾講學來抨擊時政,聚攏人才。可章旻青覺得,這樣做,既浪費錢財,影響力也不夠大。
要去書院聽他們這些人講學,參與的人和組織者都需要長途跋涉,將許多時間浪費了在路上。而到了書院,又要吃要住,更是開銷不小。相比之下,刊印幾張紙或者一本小冊子的成本就相對低一些。
章旻青並不知道,雖然他的曆史知識告訴他,活字印刷術在北宋就發明了,可幾百年後的大明,使用活字印刷的刻坊還是很少。而雕版刊刻,他的會刊成本並不比聚眾講學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