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旻青和沈國模要去的地方,是章旻青為了建沼氣係統降低成本而特意建起來的瓷窯。雖然龍山的沼氣建好了,但這裏並沒停工。
王業泓他們看過龍山使用的沼氣後,也都有意效仿,他自己的大菜花山島上接下去也要建。這個窯既然已經建起來了,章旻青就幹脆讓他們多燒製些瓷板、瓷管和瓷閥,儲備著以備以後的需要。
自從把老齊頭他們弄迴來後,章旻青就讓章財生在這裏試製瓷炮芯,他今天是實地來察看進展。
章旻青打算鑄造的第一個規格的炮是六斤炮,炮口直徑九公分,換算成當下的尺寸為二寸七。火炮的長度為二尺七寸,因為這兩個二七,為了稱唿簡便,就稱為二七炮了。
瓷炮芯的燒製,並不是很順利。剛開始,負責瓷窯的陶窯頭是用二寸直徑的毛竹,打穿竹節,削平表麵的竹節隆起後做骨架,外麵包裹上瓷土,晾幹後上釉進行燒製的。
可燒出來的成品總是有各種各樣的變形。因為這樣做,作為骨架的竹子取不出來,在裝窯燒製過程中,高溫使作為骨架的竹子燃燒,這個過程中,燃燒的竹子會產生變形,似的外包的瓷土也跟著變形。
幾次試驗都失敗後,陶窯頭終於想出了辦法。他把作為骨架的竹筒先加長,然後把做骨架的那部分預先劈開,之後在合攏,然後在上麵塗上漿糊,貼上一層布。
這樣,在外層瓷土晾幹後,再鋸斷竹子長出來那部分。瓷胎內的竹子就散成了細竹條。這樣,他就能把這些竹條在不損傷瓷胎的情況下,先取出來,再把瓷胎塗釉裝窯燒製。
這樣一來,除開製作火炮火門的那節細瓷管還會有部分成品變形出問題外,大部分的成品都異常的順直。
“還可以改進下!陶窯頭,你和財叔說,就說是我說的,讓他找個箍桶匠,用木頭來做骨架,這樣,每個骨架都可以重複裝配,多次使用。特別是,這樣能保證你做的這個瓷芯,每一根的規格都幾乎相同。”
聽了陶窯頭近乎表功的陳述他如何想法改進工藝,章旻青從跟著的七斤那裏取來五兩銀子給了陶窯頭做獎賞,隨後給出了他的意見。
用木頭做重複使用的骨架,在成本上比用毛竹高不少。江南的山上,毛竹很多,用毛竹隻需要上山找到合適粗細的毛竹,砍下來拖迴來就行。可用木頭做,既然有精度要求,每個骨架就都要花不少錢。
可就像章旻青對待火槍這件事上一樣,他考慮的是標準化的製造。
相同規格的瓷炮芯,加上重複利用的鐵炮範,他就能鑄造出幾乎相同規格的火炮。
這樣一來,在後麵他就可以通過試射,確定在不同裝藥,不同仰角的情況下,火炮的不同射程。從而確定各個規格火炮的射表,以及配套的定裝藥包。最大限度的提高火炮的精準度,在戰時充分發揮出火炮的優勢。
可在七天後,當第一個青銅炮膛澆鑄出來時,高昂的成本還是讓章旻青吃了一驚。
這個長度二尺七寸,折合900毫米長,壁厚三分,折合10毫米,內徑二寸七,折合90毫米的炮膛,就用掉了青銅五百斤,這算純銅三百五十斤。
這些銅是用章旻青在東霍島上繳獲的那些銅錢熔的,裏麵又添加了一部分錫,大致的銅錫比例在七比三。也就是說,光這一個炮膛,就用掉了近四百斤銅錢。
以東霍島上繳獲的四千斤銅錢算,也就隻夠熔造十個炮膛,造出來的炮都不夠裝備一條船。這讓章旻青第一次切切實實的感受到了,為什麽海軍是個吞金獸了。
以章旻青設想的,初期的炮艦,每條船上裝四十門六斤炮,折合銀子,就要高達八千兩。這還沒有算人工,柴碳,炮芯炮範,以及還在設計中的炮車等等這些的開銷。
按照章旻青原先的計劃,是要把繳獲的三條船都進行改裝的。可現在一看,他手上能動用的全部的錢,能先搞出一條船就已經不錯了。
還是要盡快的搞錢啊!章旻青心裏暗自感歎。
第一門二七炮造出來,章旻青就讓章添丁帶著人,運去了大菜花山島上。
試炮的響動太大,在龍山他可以偷偷的造炮,卻絕不敢在龍山試炮。盡管他有個待襲副千戶的身份,可畢竟是還沒有襲職。私自造炮,就算他襲了職都是件犯禁的事。
跟著章旻青一起去試炮的,除了沈國模和老齊頭父子,還有一個是龍山所的吏目李滄安。
在章旻青連奪縣試和府試的案首之後,李滄安與章旻青之間走得越發近了。在李滄安眼裏,章旻青是龍山所他唯一的同類,一幫軍漢裏唯二的兩個讀書人,而章旻青則看重的是李滄安掌管的龍山所的庫房。
這次試炮,使用的炮彈是老齊頭開模澆鑄的,使用的火藥,則是李滄安利用職務之便,從龍山所的庫房裏拿出來的。
等到李滄安跟著章旻青登上大菜花山島,看到島上的一切,他心裏才迴過味來,他這是算上了章旻青的賊船了。章旻青不僅私自造炮,竟然還在島上藏了一股武裝。
“滄安老弟放心,文靖這是打算做海貿,不是造反。現在還上頗不平靜,近的有王癩痢和劉老倌這樣的海賊,遠的有紅毛的泰西人。要做海貿,沒有自己的武力護航,難免財貨兩空。”
和李滄安並肩走在後麵的沈國模,看著李滄安見到島上的一切,並沒太過驚訝,還是對他做出了解釋。
“看到那裏矗立的定海水師的旗號,我就知道文靖這不是造反。想必這生意,是文靖和定海水師聯手做的吧?就像錢塘水師和孫家那樣。”
李滄安對沈國模的解釋不置可否,而是指著島上飄揚著的定海水師的旗號問道。
“孫家?他們也就偷雞摸狗的做點勾連海賊的走私,文靖可誌不在此。”
沈國模的話,有點莫測高深的味道。章旻青的誌在何處,他卻沒細說。
章旻青的試炮工作做得很繁瑣也很細致。
按照不同的仰角和裝藥量,每次他都要至少試射兩次,並派人拉著繩索做測量,記錄下結果。從一斤火藥的裝藥量開始,一斤四兩,一斤八兩,一斤十二兩,最後到兩斤。
而炮彈也從實心彈的拋射距離測試,到有意識的瞄準射擊,測試火炮的射擊精度。此外則是不同裝藥量下,散彈的射程和散布測試。
從早到晚,共計試射了近百次,把李滄安從龍山所庫房裏拿出來的二百斤火藥幾乎快用完了,才進行了最後一項,也是危險性最大的一項試射。
這次,他先在炮膛裏裝了四斤火藥,這是測試火炮的堅固程度的破壞性測試。
以現在的設計,火炮總壁厚四十毫米,其中青銅炮膛厚度十毫米,全炮重達二千四百斤。這樣重的炮,裝在船上還行,可要運上岸野戰,顯然不合適。
要減重,就要減壁厚,他就需要知道這火炮能承受多大的膛壓。可他不知道相關數據,根本無法計算,就隻能做這種極限測試了。
這種測試,存在極大的炸膛危險,所以在測試前,他讓人挖好了坑道,並用樹幹加固了坑道頂部,作為掩體。
四斤裝藥,五斤裝藥,六斤裝藥。
讓他意外的是,在六斤裝藥的情況下,炮都沒有炸膛。
這不僅讓他意外,就連老齊頭都感到意外。按照老齊頭當年給俞大帥造炮時的經驗,這個厚度的炮,四斤裝藥就會炸膛的,可現在裝藥六斤了也沒事。
“少將軍,小老兒建議,還是這個藥量,多放幾炮,不要再增加裝藥了。若是再放幾炮也沒事,不妨再試下三斤裝藥的射程。”
很明顯,老齊頭想的,和章旻青想的不是一迴事。老齊頭想的是射程還能再遠點,章旻青想的是減重,既降低成本,還能便於攜帶機動。
“這樣的小炮,兩斤裝藥的射程已經足夠好了。我想的是,把炮的重量減下來。迴去後,老齊頭你們再改下炮範,青銅炮膛還可以再薄些,鐵壁厚度也減掉些。
至於減多少,鑄出來後,再拿到這裏來試。到時候,還按照今天的試炮方式,依次試下來,做好記錄交給我。添叔,你到時配合一下,需用的人手,你給調派。隻要能保證六斤裝藥不炸膛就行。”
章旻青把接下去的實驗任務交給了老齊頭和章添丁。
“要不要讓這些學兵們也學一下?他們今天幫著測量,一個個的都很有些摩拳擦掌呢。”
章添丁開口問道。
“這個不急,等我迴去把操炮規範操典定出來,再讓他們學。沒定操典,讓他們隨便操作,一旦養成壞習慣,以後想改就很難。”
章旻青在這點上,頭腦格外清晰。
其實不僅是操炮,就連火槍操作,他也是這麽考慮的,製定操典,然後嚴格依照操典操作。這樣養成習慣後,將來在戰場上遇到敵人時,操作起來才能減少錯誤。
王業泓他們看過龍山使用的沼氣後,也都有意效仿,他自己的大菜花山島上接下去也要建。這個窯既然已經建起來了,章旻青就幹脆讓他們多燒製些瓷板、瓷管和瓷閥,儲備著以備以後的需要。
自從把老齊頭他們弄迴來後,章旻青就讓章財生在這裏試製瓷炮芯,他今天是實地來察看進展。
章旻青打算鑄造的第一個規格的炮是六斤炮,炮口直徑九公分,換算成當下的尺寸為二寸七。火炮的長度為二尺七寸,因為這兩個二七,為了稱唿簡便,就稱為二七炮了。
瓷炮芯的燒製,並不是很順利。剛開始,負責瓷窯的陶窯頭是用二寸直徑的毛竹,打穿竹節,削平表麵的竹節隆起後做骨架,外麵包裹上瓷土,晾幹後上釉進行燒製的。
可燒出來的成品總是有各種各樣的變形。因為這樣做,作為骨架的竹子取不出來,在裝窯燒製過程中,高溫使作為骨架的竹子燃燒,這個過程中,燃燒的竹子會產生變形,似的外包的瓷土也跟著變形。
幾次試驗都失敗後,陶窯頭終於想出了辦法。他把作為骨架的竹筒先加長,然後把做骨架的那部分預先劈開,之後在合攏,然後在上麵塗上漿糊,貼上一層布。
這樣,在外層瓷土晾幹後,再鋸斷竹子長出來那部分。瓷胎內的竹子就散成了細竹條。這樣,他就能把這些竹條在不損傷瓷胎的情況下,先取出來,再把瓷胎塗釉裝窯燒製。
這樣一來,除開製作火炮火門的那節細瓷管還會有部分成品變形出問題外,大部分的成品都異常的順直。
“還可以改進下!陶窯頭,你和財叔說,就說是我說的,讓他找個箍桶匠,用木頭來做骨架,這樣,每個骨架都可以重複裝配,多次使用。特別是,這樣能保證你做的這個瓷芯,每一根的規格都幾乎相同。”
聽了陶窯頭近乎表功的陳述他如何想法改進工藝,章旻青從跟著的七斤那裏取來五兩銀子給了陶窯頭做獎賞,隨後給出了他的意見。
用木頭做重複使用的骨架,在成本上比用毛竹高不少。江南的山上,毛竹很多,用毛竹隻需要上山找到合適粗細的毛竹,砍下來拖迴來就行。可用木頭做,既然有精度要求,每個骨架就都要花不少錢。
可就像章旻青對待火槍這件事上一樣,他考慮的是標準化的製造。
相同規格的瓷炮芯,加上重複利用的鐵炮範,他就能鑄造出幾乎相同規格的火炮。
這樣一來,在後麵他就可以通過試射,確定在不同裝藥,不同仰角的情況下,火炮的不同射程。從而確定各個規格火炮的射表,以及配套的定裝藥包。最大限度的提高火炮的精準度,在戰時充分發揮出火炮的優勢。
可在七天後,當第一個青銅炮膛澆鑄出來時,高昂的成本還是讓章旻青吃了一驚。
這個長度二尺七寸,折合900毫米長,壁厚三分,折合10毫米,內徑二寸七,折合90毫米的炮膛,就用掉了青銅五百斤,這算純銅三百五十斤。
這些銅是用章旻青在東霍島上繳獲的那些銅錢熔的,裏麵又添加了一部分錫,大致的銅錫比例在七比三。也就是說,光這一個炮膛,就用掉了近四百斤銅錢。
以東霍島上繳獲的四千斤銅錢算,也就隻夠熔造十個炮膛,造出來的炮都不夠裝備一條船。這讓章旻青第一次切切實實的感受到了,為什麽海軍是個吞金獸了。
以章旻青設想的,初期的炮艦,每條船上裝四十門六斤炮,折合銀子,就要高達八千兩。這還沒有算人工,柴碳,炮芯炮範,以及還在設計中的炮車等等這些的開銷。
按照章旻青原先的計劃,是要把繳獲的三條船都進行改裝的。可現在一看,他手上能動用的全部的錢,能先搞出一條船就已經不錯了。
還是要盡快的搞錢啊!章旻青心裏暗自感歎。
第一門二七炮造出來,章旻青就讓章添丁帶著人,運去了大菜花山島上。
試炮的響動太大,在龍山他可以偷偷的造炮,卻絕不敢在龍山試炮。盡管他有個待襲副千戶的身份,可畢竟是還沒有襲職。私自造炮,就算他襲了職都是件犯禁的事。
跟著章旻青一起去試炮的,除了沈國模和老齊頭父子,還有一個是龍山所的吏目李滄安。
在章旻青連奪縣試和府試的案首之後,李滄安與章旻青之間走得越發近了。在李滄安眼裏,章旻青是龍山所他唯一的同類,一幫軍漢裏唯二的兩個讀書人,而章旻青則看重的是李滄安掌管的龍山所的庫房。
這次試炮,使用的炮彈是老齊頭開模澆鑄的,使用的火藥,則是李滄安利用職務之便,從龍山所的庫房裏拿出來的。
等到李滄安跟著章旻青登上大菜花山島,看到島上的一切,他心裏才迴過味來,他這是算上了章旻青的賊船了。章旻青不僅私自造炮,竟然還在島上藏了一股武裝。
“滄安老弟放心,文靖這是打算做海貿,不是造反。現在還上頗不平靜,近的有王癩痢和劉老倌這樣的海賊,遠的有紅毛的泰西人。要做海貿,沒有自己的武力護航,難免財貨兩空。”
和李滄安並肩走在後麵的沈國模,看著李滄安見到島上的一切,並沒太過驚訝,還是對他做出了解釋。
“看到那裏矗立的定海水師的旗號,我就知道文靖這不是造反。想必這生意,是文靖和定海水師聯手做的吧?就像錢塘水師和孫家那樣。”
李滄安對沈國模的解釋不置可否,而是指著島上飄揚著的定海水師的旗號問道。
“孫家?他們也就偷雞摸狗的做點勾連海賊的走私,文靖可誌不在此。”
沈國模的話,有點莫測高深的味道。章旻青的誌在何處,他卻沒細說。
章旻青的試炮工作做得很繁瑣也很細致。
按照不同的仰角和裝藥量,每次他都要至少試射兩次,並派人拉著繩索做測量,記錄下結果。從一斤火藥的裝藥量開始,一斤四兩,一斤八兩,一斤十二兩,最後到兩斤。
而炮彈也從實心彈的拋射距離測試,到有意識的瞄準射擊,測試火炮的射擊精度。此外則是不同裝藥量下,散彈的射程和散布測試。
從早到晚,共計試射了近百次,把李滄安從龍山所庫房裏拿出來的二百斤火藥幾乎快用完了,才進行了最後一項,也是危險性最大的一項試射。
這次,他先在炮膛裏裝了四斤火藥,這是測試火炮的堅固程度的破壞性測試。
以現在的設計,火炮總壁厚四十毫米,其中青銅炮膛厚度十毫米,全炮重達二千四百斤。這樣重的炮,裝在船上還行,可要運上岸野戰,顯然不合適。
要減重,就要減壁厚,他就需要知道這火炮能承受多大的膛壓。可他不知道相關數據,根本無法計算,就隻能做這種極限測試了。
這種測試,存在極大的炸膛危險,所以在測試前,他讓人挖好了坑道,並用樹幹加固了坑道頂部,作為掩體。
四斤裝藥,五斤裝藥,六斤裝藥。
讓他意外的是,在六斤裝藥的情況下,炮都沒有炸膛。
這不僅讓他意外,就連老齊頭都感到意外。按照老齊頭當年給俞大帥造炮時的經驗,這個厚度的炮,四斤裝藥就會炸膛的,可現在裝藥六斤了也沒事。
“少將軍,小老兒建議,還是這個藥量,多放幾炮,不要再增加裝藥了。若是再放幾炮也沒事,不妨再試下三斤裝藥的射程。”
很明顯,老齊頭想的,和章旻青想的不是一迴事。老齊頭想的是射程還能再遠點,章旻青想的是減重,既降低成本,還能便於攜帶機動。
“這樣的小炮,兩斤裝藥的射程已經足夠好了。我想的是,把炮的重量減下來。迴去後,老齊頭你們再改下炮範,青銅炮膛還可以再薄些,鐵壁厚度也減掉些。
至於減多少,鑄出來後,再拿到這裏來試。到時候,還按照今天的試炮方式,依次試下來,做好記錄交給我。添叔,你到時配合一下,需用的人手,你給調派。隻要能保證六斤裝藥不炸膛就行。”
章旻青把接下去的實驗任務交給了老齊頭和章添丁。
“要不要讓這些學兵們也學一下?他們今天幫著測量,一個個的都很有些摩拳擦掌呢。”
章添丁開口問道。
“這個不急,等我迴去把操炮規範操典定出來,再讓他們學。沒定操典,讓他們隨便操作,一旦養成壞習慣,以後想改就很難。”
章旻青在這點上,頭腦格外清晰。
其實不僅是操炮,就連火槍操作,他也是這麽考慮的,製定操典,然後嚴格依照操典操作。這樣養成習慣後,將來在戰場上遇到敵人時,操作起來才能減少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