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會見陌生人,初次見麵就留下良好印象
人的一生,很多時間都需要和陌生人打交道。和陌生人打交道的關鍵就在幹能否給對方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其中,初次見麵,表現落落大方能給別人一種一見如故的感覺。當然,如何表現得落落大方是有一定技巧和方法的。比如,說話要有禮貌,用“冷熱水效應”以及熱情的寒暄等。隻要用心學習和揣摩,一定能在和陌生人接觸中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為以後的交往作好鋪墊。
說話有禮貌,不做不尊重人的事
口才實例
有一對老夫婦,他們有一個兒子在耶魯大學上學。很不幸的是,他們的兒子意外身亡,老兩口十分悲痛。他們來到學校,受到了校長的熱情接待。
在校長接待室,校長說道:“哦,對不起,對於你們的遭遇我深表同情,這真是一件不幸的事情。你們有什麽困難或者需要,學校會盡力幫助你們的。我們盡量滿足你們的要求。”
隻見老父親緩緩開口說道:“我想在學校給我的兒子留下一點什麽……”不等老父親說完,校長就打斷說:“哦,不,不,如果說,每一位學生都想在學校留下一點紀念的話,那我們就不用辦學校了,直接開博物館算了。”等校長說完,老婦人又開口道:“我們隻是想用一種方式來紀念我們的兒子,隻是……”沒等老婦人說完,校長再次打斷道:“哦,不,夫人,我們可以提供給你們一大筆撫恤金,這是沒問題的。但是,如果你們想在學校為你們的兒子立一座雕像之類的想法,我們是斷不可接受的。”在說這話的同時,校長顯得有些不耐煩,認為這對老夫婦肯定會敲詐學校一筆錢,他甚至想好了如何對付這對老夫婦。
不料,老父親見校長不耐煩的樣子,看看自己的妻子,說道:“既然是這樣,那麽我們為什麽不自己來辦一所學校,以此來紀念我們的兒子呢?”老婦人說道:“親愛的,這是一個好主意。”說完老兩口就走出了校長辦公室。
後來,老夫婦便投資創辦了舉世聞名的斯坦福大學。
技巧點睛
人與人之間進行交流,隨便打斷別人的談話本身就是不禮貌的,而且尊重是相互的,要想獲得別人的尊重,首先你就得先去尊重別人。尊重別人的最好方式就體現在一個人的說話上。不要一提起你感興趣的話題,你就喋喋不休地一直高談闊論下去,容不得別人插話。而你不感興趣的話題,你就會一言不發,你這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這樣對待你。
◆ 用心去傾聽對方的每一句話
如果我們確實不知道該如何說一句話,那麽應該首先學會用心去傾聽對方的每一句話,用心去理解對方的每一句話,也可以順著對方的思路,來和對方溝通。比如,和一個評論家聊天,你也可以發表一點自己淺薄的看法,讓對方有糾正的餘地,不要在專家麵前班門弄斧,即使我們不知道該去怎樣說話,甚至論點錯誤,但至少會讓別人覺得受到了尊重,而不是無視他的存在。同時,注意說話時的語氣。簡言之,就是說話要有禮貌。就算自己是一個駕馭語言的高手,在和別人的談話過程中也應該認真地傾聽別人的每一句話,不要讓自己老是誇誇其談。那樣的話,即使你再有禮貌,也不會被別人尊重。
◆ 不要非爭個孰對孰錯
有的人在與別人的交談中,一旦對某個問題爭起來,就一定要辯個誰對誰錯。這樣的行為也是不禮貌的,久而久之,這種人同樣會被周圍的人孤立起來。用中國古代唯物思想家的話來說,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對與錯,隻有相對的對與錯之分。對於一個你第一次見麵,事事都要和你辯個孰對孰錯的人,他給你留下的印象會好嗎?所以,說話、聊天本來就是一種放鬆休閑的方式,你為此與別人爭個麵紅耳赤,弄得自己心情不好,何必呢?
◆ 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
有的人不分場合、時間,隨便就拿別人來“開涮”,甚至是拿第一次見麵的人來開玩笑,這也是一種極其不禮貌的行為。當出現這種情況時,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想一下,如果我們在這樣的場合、時間被別人“開涮”,自己又會是什麽心情呢?或者想一想,這句話這個時候從我嘴裏說出去,合適嗎?這樣一想,也會使我們在與別人交談的過程中少很多麻煩,使雙方之間的關係更融洽。
用真誠的寒暄贏得他人的喜愛
口才實例
小王從學校畢業以後到南方打工,因為沒有一技之長,一直找不到工作。好不容易找到一家電腦公司,小王好說歹說,老板才將他留了下來。
第一個月的時候,小王平時就是向技術員學技術,然後打掃衛生,沒有為公司掙迴一分錢。到剛滿一個月的時候,老板死活不再要小王。小王央求老板再給自己一次機會,下月不能為公司創收,自己一分錢不要,卷鋪蓋走人。老板勉強答應了。
過了幾天,店裏來了一對老夫婦。小王立刻笑臉相迎,“叔叔阿姨”地叫著,將這對老夫婦讓到了店裏,老夫婦此次的目的是要買十台電腦。
後來,這對老夫婦成了小王公司的常客。當小王問他們為什麽常常隻來他們公司時,那位大叔迴答道:“因為當我第一次踏進你們公司的大門時,我看到的是你的笑容、聽到的是你真誠的話語,知道你是一個不錯的小夥子,我就認定你不會誑我。”
後來,小王也自然成了公司的骨幹。
技巧點睛
寒暄的技巧在於如何去揣摩對方的心理,用真誠去打動對方,以便換取對方的好感,甚至是同情。大多數情況下寒暄和問候是差不多的,都是為了和第一次見麵的人打破僵局,拉近距離,以便表示自己的友好,或者為了表達自己樂於廣交朋友的願望。反之,如果本該是寒暄的時候卻一言不發,那是極其沒有禮貌的,留給別人的印象自然也就是不好的,有人就會說你這個人不真誠。
◆ 尋找共同的話題,自然切題
尋找共同的話題並不是說兩個人都要有共同的愛好,善於說話的高手,在初次見麵的寒暄中,就能看出你的喜好、性格。所以,他們在與別人的相處中就顯得遊刃有餘,得心應手。如果說,和你第一次見麵的人,你對他的話題並不是很感興趣,或者根本就不感興趣,那也沒有關係。因為寒暄的話語可長可短,所以你可以找出一些恭維的話來稱讚對方。比如,“嗯,你的這個觀點很新鮮,我之前還沒有聽過”,或是“你的口才很好啊,和你相比,我就顯得很遜色了”等。然後,找一個對方感興趣的話題,慢慢地自然切題,不要粗魯地打斷對方的談話,那樣很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
◆ 顯示出真誠來
在與別人的交談中,常常會出現這種情況。當你和對方談話的時候,對方不停地一會兒接電話,一會兒又看短信,這使你的談話不得不中止,讓你覺得很不舒服,覺得對方太沒有禮貌了。在與別人的寒暄中也是如此,不能因為寒暄的話語可長可短,就可以隨便敷衍塞責,用一些“嗯”呀、“啊”呀之類的詞語,這也讓人覺得很不舒服。另外,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承認,需要別人的讚美和恭維,但在恭維對方的時候,一定要顯得真心實意,可以表達自己對一個人的敬仰和崇拜之情,但不要一見麵就講出“我對您的敬仰猶如黃河之水,滔滔不絕……”之類的廢話,甚至是諷刺人的話。
◆ 注意細節,不要顯得很魯莽
我們都知道與老外打交道,第一次見麵都喜歡談論一些諸如天氣之類的話題,而且不問女性的年齡,不問男性的收入等。中國人不會有那麽多的禁忌,但是同樣也需要注意。在與別人寒暄的同時,對於人家的個人隱私和個人禁忌等方麵的話語,最好不要拿出來說了,不要讓人家覺得你有刺探人家隱私的嫌疑。比如“我聽說你這病是會傳染的,真的假的?”“你上次帶的女朋友和這次這個不一樣啊”之類。人家聽到這樣的話語,心情還會好得起來嗎?所以,注意細節,顯出自己的真情實意來。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口才實例
小張是一家汽車企業的下崗職工。有一次,小張坐長途車去外地。在車上小張和一位陌生人並排坐在駕駛員的後麵。汽車上路不久就出現故障了,駕駛員忙了一通還是不能將故障排除。
這時,已經有乘客開始提出了抗議。駕駛員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不斷向乘客們道歉。但是其中一位急躁的乘客已經和駕駛員吵了起來。這時隻見這位陌生人建議駕駛員再檢查一遍油路,駕駛員將信將疑地照著他的話去做,果然找到了故障的源頭。
小張立刻猜測到這個陌生人的這一手絕活一定是從他們廠子學來的,於是試探性地問道:“你在某某廠子工作過吧?”陌生人說道:“嗯,工作過一段時間。”“噢,這樣算起來,我們還是同事呢,我也是那個廠的下崗工人啊。”就這樣,小張一路和那個陌生人越聊越熟,小張的長途之旅也不覺得無聊和乏味了。最後,兩人還互相留了電話號碼。
後來,小張自己創業,而那個陌生人則成了小張最重要的合夥人。
技巧點睛
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年輕人剛走上社會做事,有一個良好的開端是十分重要的。一個好的開頭,預示著你已經成功了一半。同樣的道理,當我們有求於別人,第一次見麵攀談時,起一個好的話頭,也會讓別人對你刮目相看,在別人心目中留下很深的印象,那樣即使求人家辦事情也會很順利。很多人與陌生人第一次見麵時,不知道該說什麽,或者說幾句就覺得沒話可說了,那麽以後的事情自然就談不上水到渠成了。這是因為他們不清楚該怎樣起一個好的頭,那麽,我們該如何去起一個好的話頭呢?
◆ 學會善於觀察,從別人的話語中揣摩,找到共同點
說話也是需要觀察力的。我們有時候在和陌生人談話的時候,要善於從別人的話語中試著觀察揣摩出別人和自己的共同點,以此為切入點與別人進行攀談。比如,我們最常見的一個場景是: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當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忽然聽到了熟悉的鄉音,即使沒有“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的情景,至少兩個人很快就會有共同的話題,並且會有惺惺相惜的感覺。這樣,兩個人很快就會熟識,那麽自己的問題就會很快迎刃而解了。試著與第一次見麵的陌生人找到共同點,是能和別人切入話題最快的方式之一。作為年輕人,不要將陌生人拒之門外,應該學著去與陌生人溝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 不要開口就“傷人”,換一種說法
不要開口就傷人,並不是說我們膚淺到去和別人吵架,而是我們和第一次見麵的人談話時,不要人家忌諱什麽,而我們偏偏要往那方麵去扯。那樣談話,人家肯定不願意和我們繼續交流下去,但是我們可以換一種說法來交流。比如,人家孩子今年高考落榜了,我們就不能一開口就說高考,或許你可以說說“榜上無名,腳下有路”的道理。
◆ 重視別人,注意禮貌用語
我們在與人交談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那就是我們一開口都會說“我……”這樣我們一開口說話,就會使別人覺得不尊重人家。所以,我們在與任何人交談時,尤其是第一次見麵的人,應該注意尊重別人,並且要注意禮貌用語的使用。不要讓別人覺得你是妄自尊大的人,那同樣會讓別人看不起你。對於第一次見麵的人,我們可以多用謙辭,諸如“勞駕”“麻煩你”“久仰”之類的,最起碼讓人家覺得你是一個有禮貌的人,別人才樂於與你交談下去。
讓對方產生惺惺相惜的親近感覺
口才實例
林肯做律師時,有一天,一位老態龍鍾的女人來找林肯,哭訴自己被欺侮的事。
這位老婦是獨立戰爭時一位烈士的遺孀,每月靠撫恤金維持生活。不久前,出納員竟要她交付一筆手續費才準領錢,而這筆手續費等於撫恤金的一半,這分明是勒索。
開庭時,被告在法庭上矢口否認,因為這個狡猾的出納員是口頭進行勒索的,沒有憑據,情況顯然對林肯不利。
輪到林肯發言了,林肯不是直接去為老婦辯護,而是用抑揚頓挫的嗓音,首先把聽眾引入對美國獨立戰爭的迴憶中。林肯兩眼閃著淚光,聲淚俱下地述說愛國誌士是怎樣忍饑挨餓在冰天雪地裏戰鬥,為美國的獨立自由流盡了最後一滴鮮血。最後,他作出令人怦然心動的結論:“現在一切都成了往事。1776年的英雄早已長眠地下,可是他那衰老而可憐的遺孀還在我們麵前,要求代她申訴。不消說,這位老婦人從前也是位美麗的少女,曾經有過幸福愉快的家庭生活,不過,她已犧牲了一切,變得貧窮無依,他們不得不依靠先烈,用先烈爭取來的自由,向我們請求援助和保護。試問,我們能熟視無睹嗎?”
發言至此戛然而止。聽眾的心早被感動了,有的捶胸頓足,撲過去要撕扯被告;有的眼圈泛紅,為老婦人流下同情之淚;還有的當場解囊捐款。在聽眾的一致要求下,法庭通過了保護烈士遺孀不受勒索的判決。
技巧點睛
我們要注意在說話場景中的措辭,好的措辭可以立刻引起對方的共鳴,產生良好的感情,一下子拉近你與對方的距離。還有的時候我們不妨“以退為進”,退一步來看問題,想問題,在與別人的言談中使別人產生好感,甚至使對方產生同情的心理,這樣事情就會好辦許多。那麽,我們該如何以退為進呢?
◆ 引起他人對自己的同情心理
對於第一次見麵的人,對方對自己了解甚少,甚至可能是一無所知,那麽我們可以落落大方地介紹自己,並且善於將別人引入自己的話題範圍,引起和自己的共鳴,以此來切入話題。比如,當別人訴說起自己不好的境遇時,我們可以用暗示安慰他,其實我的遭遇比你更慘。這種精神勝利法對於第一次見麵,感覺自己無話可說的人來說不失為一種策略。因為這樣會引起別人對你的同情心理,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惺惺相惜的感覺,才能使對方覺得你和他是“同道中人”,也就覺得和你有共同的語言了,那麽以後的交往就會順利很多。所以,我們在說話的時候,要善於製造惺惺相惜的場景,有時還可以將不能辦到的事情辦得很順利,因為在對方不了解詳情的情況下,對你會有這樣一種感覺:“唉,多麽可憐的人啊!”
◆ 用真情實意來打動人
有些人很會說話,很會營造惺惺相惜的場景,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作秀了。不會說話不要緊,對第一次見麵的人,我們可以用點頭或者微笑的方式來表示同意對方的觀點。但是千萬要注意,不要將另一個場景生搬硬套到這個地方來,那樣就顯得虛情假意了,別人即使嘴上不說,心裏肯定是鄙視你這個人的。所以,我們和第一次見麵的人相處,一定要讓自己的感情真實自然地流露出來,不要讓別人覺得你嘴上一套,心裏又不知道是怎麽想的,那樣你累,對方也累。
◆ 注意場合和時間地點
同樣,如果要製造引起別人同情的“磁場”,同樣需要注意場合和時間。不要不分場合、時間就在別人麵前絮叨你的遭遇,也許人家當時就已經很反感你了,就是在合適的場合下,也不要每次都將自己的遭遇拿來博取別人的同情。一次兩次,別人同情你,三次四次,人們甚至會唾棄你。所以在什麽樣的場景中就要有什麽樣的“磁場”,不要千篇一律。像林肯在法庭上的辯論一樣,如果他直接去控訴那個出納員,不一定會贏官司,因為那樣戰鬥的是他一個人。
從小處著手,逐漸接近主題
口才實例
小薑是一家廣告公司的銷售業務員,她的主要業務是奔走於各公司之間,推銷他們公司的廣告創作方案。
一天,公司派小薑到一家房地產公司競標。和其他廣告公司的業務員一樣,小薑也被安排在會議室,等待公司董事長親自來審核方案。後來,秘書出來告訴大家,讓大家把方案留一份,董事長審核以後,再通知大家。小薑知道,這是公司的推托之詞,說不定方案已經定下來了呢。
就在小薑絕望的時候,忽然,她發現董事長一行人正要坐電梯到地下停車場。於是,小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擠進了電梯。在電梯間裏,小薑對董事長說道:“您好,董事長,我是某某廣告公司的小薑……”話還沒有說完,就被秘書打斷,“對不起,董事長很忙,有什麽事情去公司吧。”
小薑覺得自己必須力挽狂瀾,來之前他聽說董事長喜歡交響樂。於是,她結結巴巴地說道:“董事長,我……我……我想我想請您聽一場明天晚上的音樂會——維也納交響樂團,貝多芬、巴赫……”
董事長笑了:“交響樂?貝多芬?”
“是的,明天晚上。然後我們可以一起吃點東西。”
董事長笑著說道:“那你介意現在和我們一起去吃個飯嗎?我們一起聊聊交響樂……”
後來,小薑公司的方案被這家房地產公司所接納。
技巧點睛
有時候,我們談論一個話題不必直奔主題,可以先從身邊的小事情著手,從對方感興趣的話題談起,慢慢地再深入主題,最終解決問題。有些人喜歡直來直去,一件事情或者一個話題直奔主題,而不知道變通,這樣有時候反而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不能解決問題,最終還會將事情搞砸。有時候,也許一個笑話、一句自嘲的話,都會使別人對你頓生好感。那麽,我們怎樣才能做到適時地從自己的身邊尋找話題來與別人談話呢?
◆ 多去了解對方,談對方感興趣的話題
如果是我們有求於對方,那麽我們在行動前一定要多了解這個人的喜好、性格等。如果是別人第一次介紹認識的朋友,我們也要通過介紹人的介紹盡量了解這個人的性格,以此來進一步增進感情。有求於別人時,我們不可以直奔主題。開門見山固然好,但在這種時候,會顯得有點魯莽和唐突。也會有人在交談之中,大談當下最牛的股市讓自己掙了多少錢,但是,你也許會發現對方的臉色正“由晴變陰”。原來,股市最牛的時候,他賠了很多錢。所以了解對方以後,我們還要談對方比較感興趣的話題,不要貿然地去談論隻是自己感興趣的話題。
◆ 擴大範圍,深入主題
善於說話的人思維是跳躍式的,我們會發現他們喜歡從身邊的話題談起,很快地從一個話題切換到另一個話題,並且還能呈現出連貫性。比如,一個人與第一次見麵的人由工作就可以談到家庭,最後談到自己的個人愛好以及很多事情,並且能在第一次就和對方成為好朋友。而不善於談話的人,由工作開頭,說來說去還是工作,不知道該怎樣去過渡到下一個話題,肯定聊一會兒就會覺得沒有話可說。所以和陌生人交談,要從身邊的話題來談起,自然地過渡和切題,最終的目的是要加深感情,解決問題。
◆ 掌握適當的時機
我們和第一次見麵的朋友不管是以什麽樣的話題起頭,最終的目的是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增進感情,解決問題。那麽,我們應該適時地把握時機,見縫插針地提出自己的問題。例如,故事中的小薑,她隻是來房地產公司推銷她的方案,也許成功也許失敗。但是小薑就是在不成功的情況下,找到了這樣一個成功的機會。按照正常的思維,可以直接去董事長辦公室,但是那樣的話你也許根本進不了辦公室就會被打發走,而小薑則是在電梯裏短短的一兩分鍾一下子抓住了對方的心理。所以說抓住時機來和別人交談,對於我們和陌生人的交流是十分重要的。
會見陌生人,初次見麵就留下良好印象
人的一生,很多時間都需要和陌生人打交道。和陌生人打交道的關鍵就在幹能否給對方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其中,初次見麵,表現落落大方能給別人一種一見如故的感覺。當然,如何表現得落落大方是有一定技巧和方法的。比如,說話要有禮貌,用“冷熱水效應”以及熱情的寒暄等。隻要用心學習和揣摩,一定能在和陌生人接觸中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為以後的交往作好鋪墊。
說話有禮貌,不做不尊重人的事
口才實例
有一對老夫婦,他們有一個兒子在耶魯大學上學。很不幸的是,他們的兒子意外身亡,老兩口十分悲痛。他們來到學校,受到了校長的熱情接待。
在校長接待室,校長說道:“哦,對不起,對於你們的遭遇我深表同情,這真是一件不幸的事情。你們有什麽困難或者需要,學校會盡力幫助你們的。我們盡量滿足你們的要求。”
隻見老父親緩緩開口說道:“我想在學校給我的兒子留下一點什麽……”不等老父親說完,校長就打斷說:“哦,不,不,如果說,每一位學生都想在學校留下一點紀念的話,那我們就不用辦學校了,直接開博物館算了。”等校長說完,老婦人又開口道:“我們隻是想用一種方式來紀念我們的兒子,隻是……”沒等老婦人說完,校長再次打斷道:“哦,不,夫人,我們可以提供給你們一大筆撫恤金,這是沒問題的。但是,如果你們想在學校為你們的兒子立一座雕像之類的想法,我們是斷不可接受的。”在說這話的同時,校長顯得有些不耐煩,認為這對老夫婦肯定會敲詐學校一筆錢,他甚至想好了如何對付這對老夫婦。
不料,老父親見校長不耐煩的樣子,看看自己的妻子,說道:“既然是這樣,那麽我們為什麽不自己來辦一所學校,以此來紀念我們的兒子呢?”老婦人說道:“親愛的,這是一個好主意。”說完老兩口就走出了校長辦公室。
後來,老夫婦便投資創辦了舉世聞名的斯坦福大學。
技巧點睛
人與人之間進行交流,隨便打斷別人的談話本身就是不禮貌的,而且尊重是相互的,要想獲得別人的尊重,首先你就得先去尊重別人。尊重別人的最好方式就體現在一個人的說話上。不要一提起你感興趣的話題,你就喋喋不休地一直高談闊論下去,容不得別人插話。而你不感興趣的話題,你就會一言不發,你這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這樣對待你。
◆ 用心去傾聽對方的每一句話
如果我們確實不知道該如何說一句話,那麽應該首先學會用心去傾聽對方的每一句話,用心去理解對方的每一句話,也可以順著對方的思路,來和對方溝通。比如,和一個評論家聊天,你也可以發表一點自己淺薄的看法,讓對方有糾正的餘地,不要在專家麵前班門弄斧,即使我們不知道該去怎樣說話,甚至論點錯誤,但至少會讓別人覺得受到了尊重,而不是無視他的存在。同時,注意說話時的語氣。簡言之,就是說話要有禮貌。就算自己是一個駕馭語言的高手,在和別人的談話過程中也應該認真地傾聽別人的每一句話,不要讓自己老是誇誇其談。那樣的話,即使你再有禮貌,也不會被別人尊重。
◆ 不要非爭個孰對孰錯
有的人在與別人的交談中,一旦對某個問題爭起來,就一定要辯個誰對誰錯。這樣的行為也是不禮貌的,久而久之,這種人同樣會被周圍的人孤立起來。用中國古代唯物思想家的話來說,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對與錯,隻有相對的對與錯之分。對於一個你第一次見麵,事事都要和你辯個孰對孰錯的人,他給你留下的印象會好嗎?所以,說話、聊天本來就是一種放鬆休閑的方式,你為此與別人爭個麵紅耳赤,弄得自己心情不好,何必呢?
◆ 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
有的人不分場合、時間,隨便就拿別人來“開涮”,甚至是拿第一次見麵的人來開玩笑,這也是一種極其不禮貌的行為。當出現這種情況時,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想一下,如果我們在這樣的場合、時間被別人“開涮”,自己又會是什麽心情呢?或者想一想,這句話這個時候從我嘴裏說出去,合適嗎?這樣一想,也會使我們在與別人交談的過程中少很多麻煩,使雙方之間的關係更融洽。
用真誠的寒暄贏得他人的喜愛
口才實例
小王從學校畢業以後到南方打工,因為沒有一技之長,一直找不到工作。好不容易找到一家電腦公司,小王好說歹說,老板才將他留了下來。
第一個月的時候,小王平時就是向技術員學技術,然後打掃衛生,沒有為公司掙迴一分錢。到剛滿一個月的時候,老板死活不再要小王。小王央求老板再給自己一次機會,下月不能為公司創收,自己一分錢不要,卷鋪蓋走人。老板勉強答應了。
過了幾天,店裏來了一對老夫婦。小王立刻笑臉相迎,“叔叔阿姨”地叫著,將這對老夫婦讓到了店裏,老夫婦此次的目的是要買十台電腦。
後來,這對老夫婦成了小王公司的常客。當小王問他們為什麽常常隻來他們公司時,那位大叔迴答道:“因為當我第一次踏進你們公司的大門時,我看到的是你的笑容、聽到的是你真誠的話語,知道你是一個不錯的小夥子,我就認定你不會誑我。”
後來,小王也自然成了公司的骨幹。
技巧點睛
寒暄的技巧在於如何去揣摩對方的心理,用真誠去打動對方,以便換取對方的好感,甚至是同情。大多數情況下寒暄和問候是差不多的,都是為了和第一次見麵的人打破僵局,拉近距離,以便表示自己的友好,或者為了表達自己樂於廣交朋友的願望。反之,如果本該是寒暄的時候卻一言不發,那是極其沒有禮貌的,留給別人的印象自然也就是不好的,有人就會說你這個人不真誠。
◆ 尋找共同的話題,自然切題
尋找共同的話題並不是說兩個人都要有共同的愛好,善於說話的高手,在初次見麵的寒暄中,就能看出你的喜好、性格。所以,他們在與別人的相處中就顯得遊刃有餘,得心應手。如果說,和你第一次見麵的人,你對他的話題並不是很感興趣,或者根本就不感興趣,那也沒有關係。因為寒暄的話語可長可短,所以你可以找出一些恭維的話來稱讚對方。比如,“嗯,你的這個觀點很新鮮,我之前還沒有聽過”,或是“你的口才很好啊,和你相比,我就顯得很遜色了”等。然後,找一個對方感興趣的話題,慢慢地自然切題,不要粗魯地打斷對方的談話,那樣很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
◆ 顯示出真誠來
在與別人的交談中,常常會出現這種情況。當你和對方談話的時候,對方不停地一會兒接電話,一會兒又看短信,這使你的談話不得不中止,讓你覺得很不舒服,覺得對方太沒有禮貌了。在與別人的寒暄中也是如此,不能因為寒暄的話語可長可短,就可以隨便敷衍塞責,用一些“嗯”呀、“啊”呀之類的詞語,這也讓人覺得很不舒服。另外,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承認,需要別人的讚美和恭維,但在恭維對方的時候,一定要顯得真心實意,可以表達自己對一個人的敬仰和崇拜之情,但不要一見麵就講出“我對您的敬仰猶如黃河之水,滔滔不絕……”之類的廢話,甚至是諷刺人的話。
◆ 注意細節,不要顯得很魯莽
我們都知道與老外打交道,第一次見麵都喜歡談論一些諸如天氣之類的話題,而且不問女性的年齡,不問男性的收入等。中國人不會有那麽多的禁忌,但是同樣也需要注意。在與別人寒暄的同時,對於人家的個人隱私和個人禁忌等方麵的話語,最好不要拿出來說了,不要讓人家覺得你有刺探人家隱私的嫌疑。比如“我聽說你這病是會傳染的,真的假的?”“你上次帶的女朋友和這次這個不一樣啊”之類。人家聽到這樣的話語,心情還會好得起來嗎?所以,注意細節,顯出自己的真情實意來。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口才實例
小張是一家汽車企業的下崗職工。有一次,小張坐長途車去外地。在車上小張和一位陌生人並排坐在駕駛員的後麵。汽車上路不久就出現故障了,駕駛員忙了一通還是不能將故障排除。
這時,已經有乘客開始提出了抗議。駕駛員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不斷向乘客們道歉。但是其中一位急躁的乘客已經和駕駛員吵了起來。這時隻見這位陌生人建議駕駛員再檢查一遍油路,駕駛員將信將疑地照著他的話去做,果然找到了故障的源頭。
小張立刻猜測到這個陌生人的這一手絕活一定是從他們廠子學來的,於是試探性地問道:“你在某某廠子工作過吧?”陌生人說道:“嗯,工作過一段時間。”“噢,這樣算起來,我們還是同事呢,我也是那個廠的下崗工人啊。”就這樣,小張一路和那個陌生人越聊越熟,小張的長途之旅也不覺得無聊和乏味了。最後,兩人還互相留了電話號碼。
後來,小張自己創業,而那個陌生人則成了小張最重要的合夥人。
技巧點睛
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年輕人剛走上社會做事,有一個良好的開端是十分重要的。一個好的開頭,預示著你已經成功了一半。同樣的道理,當我們有求於別人,第一次見麵攀談時,起一個好的話頭,也會讓別人對你刮目相看,在別人心目中留下很深的印象,那樣即使求人家辦事情也會很順利。很多人與陌生人第一次見麵時,不知道該說什麽,或者說幾句就覺得沒話可說了,那麽以後的事情自然就談不上水到渠成了。這是因為他們不清楚該怎樣起一個好的頭,那麽,我們該如何去起一個好的話頭呢?
◆ 學會善於觀察,從別人的話語中揣摩,找到共同點
說話也是需要觀察力的。我們有時候在和陌生人談話的時候,要善於從別人的話語中試著觀察揣摩出別人和自己的共同點,以此為切入點與別人進行攀談。比如,我們最常見的一個場景是: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當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忽然聽到了熟悉的鄉音,即使沒有“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的情景,至少兩個人很快就會有共同的話題,並且會有惺惺相惜的感覺。這樣,兩個人很快就會熟識,那麽自己的問題就會很快迎刃而解了。試著與第一次見麵的陌生人找到共同點,是能和別人切入話題最快的方式之一。作為年輕人,不要將陌生人拒之門外,應該學著去與陌生人溝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 不要開口就“傷人”,換一種說法
不要開口就傷人,並不是說我們膚淺到去和別人吵架,而是我們和第一次見麵的人談話時,不要人家忌諱什麽,而我們偏偏要往那方麵去扯。那樣談話,人家肯定不願意和我們繼續交流下去,但是我們可以換一種說法來交流。比如,人家孩子今年高考落榜了,我們就不能一開口就說高考,或許你可以說說“榜上無名,腳下有路”的道理。
◆ 重視別人,注意禮貌用語
我們在與人交談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那就是我們一開口都會說“我……”這樣我們一開口說話,就會使別人覺得不尊重人家。所以,我們在與任何人交談時,尤其是第一次見麵的人,應該注意尊重別人,並且要注意禮貌用語的使用。不要讓別人覺得你是妄自尊大的人,那同樣會讓別人看不起你。對於第一次見麵的人,我們可以多用謙辭,諸如“勞駕”“麻煩你”“久仰”之類的,最起碼讓人家覺得你是一個有禮貌的人,別人才樂於與你交談下去。
讓對方產生惺惺相惜的親近感覺
口才實例
林肯做律師時,有一天,一位老態龍鍾的女人來找林肯,哭訴自己被欺侮的事。
這位老婦是獨立戰爭時一位烈士的遺孀,每月靠撫恤金維持生活。不久前,出納員竟要她交付一筆手續費才準領錢,而這筆手續費等於撫恤金的一半,這分明是勒索。
開庭時,被告在法庭上矢口否認,因為這個狡猾的出納員是口頭進行勒索的,沒有憑據,情況顯然對林肯不利。
輪到林肯發言了,林肯不是直接去為老婦辯護,而是用抑揚頓挫的嗓音,首先把聽眾引入對美國獨立戰爭的迴憶中。林肯兩眼閃著淚光,聲淚俱下地述說愛國誌士是怎樣忍饑挨餓在冰天雪地裏戰鬥,為美國的獨立自由流盡了最後一滴鮮血。最後,他作出令人怦然心動的結論:“現在一切都成了往事。1776年的英雄早已長眠地下,可是他那衰老而可憐的遺孀還在我們麵前,要求代她申訴。不消說,這位老婦人從前也是位美麗的少女,曾經有過幸福愉快的家庭生活,不過,她已犧牲了一切,變得貧窮無依,他們不得不依靠先烈,用先烈爭取來的自由,向我們請求援助和保護。試問,我們能熟視無睹嗎?”
發言至此戛然而止。聽眾的心早被感動了,有的捶胸頓足,撲過去要撕扯被告;有的眼圈泛紅,為老婦人流下同情之淚;還有的當場解囊捐款。在聽眾的一致要求下,法庭通過了保護烈士遺孀不受勒索的判決。
技巧點睛
我們要注意在說話場景中的措辭,好的措辭可以立刻引起對方的共鳴,產生良好的感情,一下子拉近你與對方的距離。還有的時候我們不妨“以退為進”,退一步來看問題,想問題,在與別人的言談中使別人產生好感,甚至使對方產生同情的心理,這樣事情就會好辦許多。那麽,我們該如何以退為進呢?
◆ 引起他人對自己的同情心理
對於第一次見麵的人,對方對自己了解甚少,甚至可能是一無所知,那麽我們可以落落大方地介紹自己,並且善於將別人引入自己的話題範圍,引起和自己的共鳴,以此來切入話題。比如,當別人訴說起自己不好的境遇時,我們可以用暗示安慰他,其實我的遭遇比你更慘。這種精神勝利法對於第一次見麵,感覺自己無話可說的人來說不失為一種策略。因為這樣會引起別人對你的同情心理,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惺惺相惜的感覺,才能使對方覺得你和他是“同道中人”,也就覺得和你有共同的語言了,那麽以後的交往就會順利很多。所以,我們在說話的時候,要善於製造惺惺相惜的場景,有時還可以將不能辦到的事情辦得很順利,因為在對方不了解詳情的情況下,對你會有這樣一種感覺:“唉,多麽可憐的人啊!”
◆ 用真情實意來打動人
有些人很會說話,很會營造惺惺相惜的場景,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作秀了。不會說話不要緊,對第一次見麵的人,我們可以用點頭或者微笑的方式來表示同意對方的觀點。但是千萬要注意,不要將另一個場景生搬硬套到這個地方來,那樣就顯得虛情假意了,別人即使嘴上不說,心裏肯定是鄙視你這個人的。所以,我們和第一次見麵的人相處,一定要讓自己的感情真實自然地流露出來,不要讓別人覺得你嘴上一套,心裏又不知道是怎麽想的,那樣你累,對方也累。
◆ 注意場合和時間地點
同樣,如果要製造引起別人同情的“磁場”,同樣需要注意場合和時間。不要不分場合、時間就在別人麵前絮叨你的遭遇,也許人家當時就已經很反感你了,就是在合適的場合下,也不要每次都將自己的遭遇拿來博取別人的同情。一次兩次,別人同情你,三次四次,人們甚至會唾棄你。所以在什麽樣的場景中就要有什麽樣的“磁場”,不要千篇一律。像林肯在法庭上的辯論一樣,如果他直接去控訴那個出納員,不一定會贏官司,因為那樣戰鬥的是他一個人。
從小處著手,逐漸接近主題
口才實例
小薑是一家廣告公司的銷售業務員,她的主要業務是奔走於各公司之間,推銷他們公司的廣告創作方案。
一天,公司派小薑到一家房地產公司競標。和其他廣告公司的業務員一樣,小薑也被安排在會議室,等待公司董事長親自來審核方案。後來,秘書出來告訴大家,讓大家把方案留一份,董事長審核以後,再通知大家。小薑知道,這是公司的推托之詞,說不定方案已經定下來了呢。
就在小薑絕望的時候,忽然,她發現董事長一行人正要坐電梯到地下停車場。於是,小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擠進了電梯。在電梯間裏,小薑對董事長說道:“您好,董事長,我是某某廣告公司的小薑……”話還沒有說完,就被秘書打斷,“對不起,董事長很忙,有什麽事情去公司吧。”
小薑覺得自己必須力挽狂瀾,來之前他聽說董事長喜歡交響樂。於是,她結結巴巴地說道:“董事長,我……我……我想我想請您聽一場明天晚上的音樂會——維也納交響樂團,貝多芬、巴赫……”
董事長笑了:“交響樂?貝多芬?”
“是的,明天晚上。然後我們可以一起吃點東西。”
董事長笑著說道:“那你介意現在和我們一起去吃個飯嗎?我們一起聊聊交響樂……”
後來,小薑公司的方案被這家房地產公司所接納。
技巧點睛
有時候,我們談論一個話題不必直奔主題,可以先從身邊的小事情著手,從對方感興趣的話題談起,慢慢地再深入主題,最終解決問題。有些人喜歡直來直去,一件事情或者一個話題直奔主題,而不知道變通,這樣有時候反而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不能解決問題,最終還會將事情搞砸。有時候,也許一個笑話、一句自嘲的話,都會使別人對你頓生好感。那麽,我們怎樣才能做到適時地從自己的身邊尋找話題來與別人談話呢?
◆ 多去了解對方,談對方感興趣的話題
如果是我們有求於對方,那麽我們在行動前一定要多了解這個人的喜好、性格等。如果是別人第一次介紹認識的朋友,我們也要通過介紹人的介紹盡量了解這個人的性格,以此來進一步增進感情。有求於別人時,我們不可以直奔主題。開門見山固然好,但在這種時候,會顯得有點魯莽和唐突。也會有人在交談之中,大談當下最牛的股市讓自己掙了多少錢,但是,你也許會發現對方的臉色正“由晴變陰”。原來,股市最牛的時候,他賠了很多錢。所以了解對方以後,我們還要談對方比較感興趣的話題,不要貿然地去談論隻是自己感興趣的話題。
◆ 擴大範圍,深入主題
善於說話的人思維是跳躍式的,我們會發現他們喜歡從身邊的話題談起,很快地從一個話題切換到另一個話題,並且還能呈現出連貫性。比如,一個人與第一次見麵的人由工作就可以談到家庭,最後談到自己的個人愛好以及很多事情,並且能在第一次就和對方成為好朋友。而不善於談話的人,由工作開頭,說來說去還是工作,不知道該怎樣去過渡到下一個話題,肯定聊一會兒就會覺得沒有話可說。所以和陌生人交談,要從身邊的話題來談起,自然地過渡和切題,最終的目的是要加深感情,解決問題。
◆ 掌握適當的時機
我們和第一次見麵的朋友不管是以什麽樣的話題起頭,最終的目的是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增進感情,解決問題。那麽,我們應該適時地把握時機,見縫插針地提出自己的問題。例如,故事中的小薑,她隻是來房地產公司推銷她的方案,也許成功也許失敗。但是小薑就是在不成功的情況下,找到了這樣一個成功的機會。按照正常的思維,可以直接去董事長辦公室,但是那樣的話你也許根本進不了辦公室就會被打發走,而小薑則是在電梯裏短短的一兩分鍾一下子抓住了對方的心理。所以說抓住時機來和別人交談,對於我們和陌生人的交流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