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添加幽默,發掘你體內潛藏的溝通才能
人與人的交往,常常需要一種特殊的語言來消除摩擦,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像是幾個零件之間需要一點油來起潤滑作用一樣。一個會說話的人、懂得幽默的人,在說話的時候往往時機把握得比較準。在一場交流當中,你如果不掌握談話時機,乘人不注意時突然冒出一句與談話主題不相於的話,會讓別人以為你很傻。在充分了解了談話者的目的之後,經過三思凝練出一句令人深思又覺得比較幽默的話,這時你的一句話就起到了潤滑談話過程的作用。恰如其分地把你要表達的話發揮在關鍵時刻,便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何樂而不為呢?
用些歪理傻話引出笑話
口才實例
一次幾個同學聚會,大家坐在一起閑聊。聊到中途,小宋突然說要幾個人的電話號碼。大家都感到莫名其妙,睜大眼睛看著小宋,問道:“你不是都有大家的手機號碼嗎,幹嗎又要我們的號碼啊?”
這時的小宋一臉苦惱,說:“剛買了個新手機,就被小偷偷走了,上麵的電話號碼一個都沒有留下來。”
當時的氣氛大家都感覺有點尷尬。
大家安慰他:“不就是丟了一個手機嘛,還以為你把什麽給丟了呢!”於是,大家紛紛報出自己的手機號碼。細心的小張看到氣氛還是沒有剛才那麽好,眼珠一轉,嗬嗬地笑道:“丟了手機就丟了號碼,那丟了號碼不是把上麵的所有人都給丟盡了嗎?”
“把人丟了啊”“丟人啊”……
大家邊調侃小宋邊哈哈大笑,小宋也隨著大家一起調侃自己,臉上已經多雲轉晴了。
最後,大家在歡樂的氣氛中散去。
技巧點睛
在上麵的小故事中,小宋的一席話語就在整個事件中起了潤滑的作用。小宋用一句調侃的話,給了一個可以讓大家一起歡笑的理由,製造了一種歡樂的氛圍,融洽了大家的關係。試想一下,要是沒有小宋的一句調侃,不知道當時的氣氛要尷尬到何時。在關鍵時刻,用一句話來給別人解圍,給一個讓受困者下來的台階,又可以使大家感到理解,在理解中開懷大笑,這樣的話語往往會起到讓人意想不到的結果。那麽,如何把握這種既讓人容易理解,又能在理解中開懷大笑的歪理呢?
◆ 充分置身事件當中
對一個當事人來說,要充分置身於事件當中。要了解事件的起因、過程和可能導致的結果。你不掌握這個事件的起因和過程,在整個事件中你就沒有權利發言,更沒有權利對這個事件進行評判。你在說話之前應該考慮這句話出口之後的結果,最好要三思,這句話對你的聽眾有什麽影響,對其他的人有什麽壞處,對你自己是否有影響。
隻有在充分置身整個事件中,你才有站到你的聽眾的位置來考慮這件事的機會。所以,我們在任何時候說話都要考慮站在別人的想法。
◆ 陌生人之間交流要保持謹慎
一句調侃的話在朋友之間、在熟悉的人們之間可能會顯示出你的幽默感,如果麵對幾個陌生人而言,你的一句任意調侃可能會降低你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麵對陌生人,大家一般的表現都是比較謹慎的。雙方都不了解對方的情況,尤其是有些話觸及了對方的隱私或者痛心之處,往往會使對方陷入尷尬的境地。
用好歇後語和俗語
口才實例
唐朝的時候,國家昌盛、人丁興旺。到了唐朝後期,在官場上逐漸出現了買官、賣官的現象,導致那時的官場烏煙瘴氣。
在一個偏遠的小縣城,縣太爺為了給自己賺點外快,便開始向下麵的人賣官。好多有錢人都給縣太爺送了銀子,很快就被安排到各個崗位上去了。有一位書生也想當個小官兒,他一直和這位縣太爺關係很好,所以也被列入了候選人名單。可是他就是沒有錢可送,所以遲遲等不到分配的消息。這個書生心裏又急又氣,於是在鞋帶上係了一百多個銅錢,咣當咣當地去見他的老朋友縣太爺。
縣太爺見了很奇怪,指著錢就問:“你為什麽把它係在鞋上呢?”
這個書生迴答:“俗話說‘有錢走遍天下,沒錢寸步難行’,我因為寸步難行才把錢係在鞋上的啊!”
好朋友縣太爺聽了知道是在諷刺他,羞得麵紅耳赤。
技巧點睛
上麵的故事中,書生就是運用了“有錢走遍天下,沒錢寸步難行”這樣的俗語諷刺了縣官隻認錢不認人的醜行。這也和我們現在社會裏所說的“有錢能使鬼推磨”“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這樣一些俗語基本相像。要看一個人掌握的詞匯量有多少,我們可以從與這個人的談話交流當中得知。那麽一個掌握了大量的俗語和歇後語的人,在談話交流的過程中可以把這些詞匯運用自如嗎?不一定。那麽,在人與人的交流過程中我們如何才能掌握並運用好歇後語和俗語呢?
◆ 學習更多的歇後語和俗語
一個富有談話經驗的人會告訴你,在交流的過程中適當運用歇後語和俗語會增加談話的成功率。與別人交流,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學習別人好的談話技巧,學習和不同的人溝通的方式,甚至要學習別人說話的詞匯。同一句話在不同的人口中出現,聽起來卻有不同的味道,這就是需要我們學習的技巧與方法。要想把話說好,就需要大量的詞匯來豐富我們的語言,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各種語言和詞匯。當掌握了大量的歇後語和俗語,並將它們付諸交流之中,方能真正顯示我們談話時表現出來的魅力和風格。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 掌握歇後語和俗語背後的故事
有些歇後語和俗語往往含有深刻的含義,在它們逐漸發展演變的過程中所表達的意義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有時候還需要我們挖掘出這些歇後語和俗語背後的故事,了解它所表達的不同含義,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數、胸有成竹。
◆ 用好歇後語和俗語將會事半功倍
在交流的過程中,運用歇後語和俗語目的就是讓雙方的談話更加融洽、更加和諧。在交流中,如果用直白的話語與對方談話,一場談話結束後,對方對你的談話很可能是像喝了一口白開水一樣,索然無味。談話沒有給對方留下什麽印象,那不是白費口舌了嗎?所以在交流時也要注意語言的潤色,需要歇後語或者俗語來豐富我們的語言了。和別人的談話要注意自己談話時的形象,這種形象不僅包括肢體形象,還包括語言形象。好的肢體形象會給對方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好的語言形象則能給對方留下永遠的心理印象,他人甚至在談話時會提到你的名字,便是提高你在人際交往圈整體形象的最好證明了。
用雙關語引出歡樂話題
口才實例
從前有這樣一個地主,總是肆意揮霍剝削農民得來的血汗錢。這個地主有個嗜好就是愛吃雞。於是在他的土地租賃協議裏便多了這樣一條潛規則,每一個租種他土地的佃戶,在交納地租的同時還要給他送一隻雞。
年終了,有一個佃戶王大嘴去給地主交納地租,並要租種下一年的土地。他把要給地主的那隻雞裝在一個袋子裏,地租交完了,談到下一年的土地租用時,地主見王大嘴兩手空空沒有雞,便心中不悅,兩眼朝天說:“此田不予大嘴種。”王大嘴明白這句話的意思,立刻捉出袋子裏的那隻雞。
地主見了雞,心中大悅,馬上改口說:“不予大嘴卻予誰?”
王大嘴想笑話一下地主,便說:“您的話真是變幻莫測啊!”
此時的地主笑嗬嗬地答道:“方才那句話是無(雞)稽之談,現在這句話才是見(雞)機行事啊!”
技巧點睛
漢語詞匯有個特點就是有很多同音字,這種同音字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碰到。同音字有個優點就是它可以表示諧音,將寫法不同的兩個同音字相互轉化,以表達同樣的意思。上麵小故事中的地主就是運用了漢字的諧音,一語雙關詼諧地迴答了佃戶的詢問,既給自己解了圍,又顯示了自己的說話技巧,所以諧音在我們的交流談話中有著其他詞匯不可比擬的作用。在交談中善於運用諧音或雙關語,常常能使談話起到讓人無法想象的效果。在日常的生活當中,我們少不了要用幾個雙關語來表達自己想要表達而又無法表達的那種感覺語言。那麽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們如何掌握諧音或雙關的運用呢?
◆ 掌握諧音也是一門技巧
掌握一門技巧很難,掌握一門實用的技巧更難。說話的技巧包括方方麵麵,其中諧音或者雙關的使用也是一門技巧。語言的學習是微妙的,不易察覺的。在與人的談話中,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幾種說話的技巧,尤其在和那些談話高手交談之後或者長期交往之後,我們會為自己的談話水平大為驚訝。諧音或者雙關在課堂上雖是常見的,但那些都不是常用的。所以要想掌握更多常用的諧音或者雙關語,就要在與別人尤其是與談話高手們交流中留心學習、吸收那些詞匯。
◆ 雙關用好解難事
一次成功的談話,有時候往往取決於一句話。一句話說好了,說得當了,就會使談話雙方感到很輕鬆,自然而然地談話就成功了。在遇到有些比較棘手、難於開口的事情時,我們不妨使用一些說話技巧,借助於雙關或者諧音,將難以啟齒的事情用很形象的語言轉化成另一種事物來表達,和大家找一種共同的心知肚明的感覺,這樣一來你表達了你的想法,而對方也理解了你的想法。大家相互一笑,便心中豁然開朗了。
◆ 學會站在對麵看風景
雙方的交往談話也是有著相對性的。要理解對方的心態,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整個事件。有的人說話喜歡直來直去,說話從來都不考慮後果。所以,在自己的位置站慣了,看膩了那邊的風景,還需要站到對方的位置去看看這邊的風景,充分考慮一下在對方的位置上,看待同一事物又會有什麽樣的感覺。
把邏輯顛倒過來也是幽默常用法
口才實例
古時候有位老太太,有兩個女兒,一個女兒開了一家鞋店,另一個女兒開了一家傘店。這個老太太為了兩個女兒的生意整天哭哭啼啼的。每當天氣晴朗時,她就想起了賣傘女兒的傘賣不出去,因此傷心地哭。每當下雨的時候,她又想起了賣鞋女兒的鞋不好賣,所以又是傷心地哭泣。
一天,一位智者路過,看見老太太在門前哭泣,就問老太太為什麽哭。老太太將事情一一向智者說明。
智者聽了後,微微一笑,說:“下雨的時候,你要想你賣傘女兒的生意好;天氣晴朗的時候,你要想你賣鞋女兒鞋賣得好,這樣你不就不會傷心了嗎?”
聽了智者的一番話,老太太哈哈大笑起來。從此,不管下雨也好,天氣晴朗也罷,老太太總是樂嗬嗬的,整天快樂地生活著。
技巧點睛
一句話用不同的方法表達出來,就有不同的效果。故事當中的智者,在聽了老太太講話後,認真分析了整個事件的前後邏輯關係。智者在講話的時候又略施小計,將原來的邏輯關係的語言重新排列,講給了老太太,最終使老太太轉憂為喜。從這個小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說話時語言的邏輯關係對談話整個事件的重要性。在談話過程中,我們怎樣才能保證不使自己的思維邏輯發生混亂呢?
◆ 發散思維考慮問題更周全
在麵對困難時,采用傳統的直線思維我們往往會束手無策。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時,我們最常見的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利用逆向思維。逆向思維與我們傳統的思維方式不同,它是從問題的另一端或者另一個側麵思考。這樣一來,那些比較難的問題在我們麵前都顯得不是問題了。而我們僅僅有這兩種思維方式去解決問題還遠遠不夠,那就需要我們用另外一種思維去解決問題——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使人能從各個方麵去看待問題,從而提出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與人交往時,我們要特別重視用發散思維的方式去思考問題。比如,公司要與另一個客戶公司談判,雙方都要製定自己的談判方案,在製定談判方案的時候就得用發散思維的方式去考慮問題。隻有充分考慮了各個方麵的問題時,在談判過程中才能顯得成竹在胸、勝券在握。
◆ 理順邏輯是關鍵
有什麽樣的思維,就有什麽樣的語言。人的思維不亂,語言也不會亂。比如在一場演講中,如果演講者的思維出現了混亂,那他的演講還會精彩嗎?在我們的正常交往中,也會有這樣的感覺,當你的思維比較清晰的時候,你所說出來的話都是有條理的、較為清晰的。一旦你緊張時,思維就會出現一團亂麻,理也理不清楚,說也說不清楚。
為不使自己的思維混亂,自己先要鎮定下來,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有條不紊。麵對再困難的問題,我們隻要靜下心來好好理順邏輯,分析問題,就能有效地解決問題。
◆ 常想常用是方法
邏輯,說白了也就是問題的前後順序。隻是這種邏輯不好掌握,隻有經常從各個方麵去思考問題,並用多種方法去解決問題,才能逐步地掌握邏輯。在正常的交往中,隻要注意說話時的前言和後語就可以了。通常所說的“前言不搭後語”就是邏輯思維出現了混亂所導致的結果,出現這樣的結果往往會鬧出笑話。
在與別人的談話中,不僅要理順自己說話時的思維邏輯,還要掌握別人說話的邏輯關係,從對方的邏輯語言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有時候“前言不搭後語”會鬧笑話,但是有時候我們就需要這種顛倒邏輯的方法去解決問題。一次恰當的顛倒邏輯,反而會給談話中的雙方增添無窮的樂趣。所以,我們也不妨在適當的談話中,用顛倒邏輯的方法來風趣一番吧!
關鍵時刻如何即興調侃
口才實例
在馬戲表演團裏麵,表演馬術的羅伯特喜歡在台上給觀眾來個即興表演。一次大型的表演即將開始,這次表演對馬戲團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次宣傳。馬戲團的導演在羅伯特表演之前鄭重地告訴他:“羅伯特,你知道這次演出對我們戲團有多麽重要嗎?所以我要求你今天不許在台上即興表演。”
羅伯特也知道這次表演對他們整個馬戲團的重要性,就帶著保證的口氣答應了導演。
可誰知,難以預料的事情發生了。
羅伯特剛牽著馬到舞台的中央,馬突然在舞台上當著觀眾的麵撒起了尿。坐在台下的導演遠遠地把這一切看在眼裏,心中很不是滋味兒。
羅伯特不愧為調侃專家,情急之下,羅伯特對著馬大聲說道:“上台前你難道沒有聽到導演說不能在台上撒尿嗎?”隨即,台下的觀眾傳來一片歡笑聲和鼓掌聲。
最後,整個表演在觀眾的一片掌聲中結束了。
技巧點睛
即興表演就是一種臨場發揮,在當事人不知道的前提下,麵對一個突如其來的問題進行“救急”的發揮。即興表演有時候會給定你表演的節目,而有時候則需要你的臨場發揮了。就像案例中的羅伯特,麵對突如其來的馬撒尿事件,鎮定自若發起即興調侃以解困。這次調侃並沒有給導演帶來什麽壞處,相反,它卻給整個表演帶來了高潮,讓人們在歡快的氣氛中記住了羅伯特,也記住了這個馬戲團。
在與人交往時,難免會出現尷尬的局麵,麵對這樣的局麵有的人往往難以應付,而有的人卻能瀟灑自如地應對。這裏就包含了另一種說話技巧——即興調侃。在正常的談話當中,我們怎樣調侃才能顯示自己說話風趣呢?
◆ 即興調侃以樂為主
人在長時間談話後就會出現腦部疲勞,明顯的表現就是精神不集中,甚至語言出現暫時性紊亂。麵對這樣的情況,談話者應稍做休息,但是有時候不能就此而中斷談話,所以就要借助一定的語言來放鬆我們的大腦。這種放鬆,簡單地說就是即興調侃,找個樂子放鬆一下高度緊張的大腦。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但是,有時候我們遇到的調侃卻是被人挖苦,甚至是陷害。這樣的調侃我們在這裏不提倡。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免不了會出現一些令雙方都不愉快的事情,這種情況下的調侃要盡可能地以樂為主。
◆ 顧全大局是關鍵
調侃對於大家來說,都會不經意地發生在正常的交往中,隻是自己沒有注意罷了。一次談話可能是兩個人的談話,也可能是多人的談話。在不同的場合下談話,要講求不同的談話原則。同樣,調侃也不能盲目地進行,更不能無止境地進行。即興調侃的目的是活躍談話氣氛,或者照顧陷入尷尬的受困者。在不同境遇的談話過程中,即興調侃既要做到給受困者解圍,又要做到活躍談話氛圍,更重要的還要顧全大局,照顧在座的所有談話者。所以,不管在任何時候談話調侃,都要牢記顧全大局是關鍵。
◆ 即興調侃是一門藝術
表演本身就是一門藝術,而即興調侃更是一門上乘的表演藝術。談話中,一句恰當的調侃既能顯示你高超的交往能力,又能散發出你與眾不同的表演魅力。掌握一門藝術很難,而掌握一門談話的藝術更難。
即興調侃,首先要把握調侃的時機。好朋友、關係很親密的同事之間隨時都可以調侃一下。但是較陌生一點的人之間的談話,就要特別注意調侃的時機了。其次,要充分了解調侃的對象。有些人喜歡開玩笑,而有些人比較直爽,不喜歡開玩笑,往往把別人的調侃當作實話去對待,這樣就會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衝突。最後,即興調侃時還要分清調侃的場合。一般的談話場合隻要掌握了基本的談話技巧即可,而對於那些較為正式的談話場合,有時候不妨也大膽調侃一下,這樣會給大家抖掉一些思想包袱,讓談話者輕鬆上陣。
幽默的語言要精練,切忌冗長
口才實例
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在大選前到各地進行民意演講。
一次,羅斯福正在台上興高采烈地進行著講演,突然從下麵人群當中傳來一張紙條。寫這張紙條的人是不滿羅斯福當權的人,所以他想在羅斯福的演講上,讓他當眾出醜。
當羅斯福看到紙條上的字時,微微怔了一下,他的這一表現已經被細心的聽眾看在眼裏,大家都為羅斯福捏了一把汗。這張紙條上寫的是罵羅斯福的話,隻有兩個字“蠢豬”。
一個懂得幽默的人在任何困難麵前都是難不倒的。
羅斯福稍微停頓了一下,笑著對大家說道:“剛才的一位聽眾,給我提意見時忘了寫內容,隻署了自己的名字!”
寫那張紙條的人聽了這句話,立即漲紅了臉,不得不佩服羅斯福幽默風趣的風格,也為他投了讚成的一票。
技巧點睛
幽默對大家來說都不陌生,但並不等於會講幾個笑話就是幽默了。幽默往往是精練的一句話或者是風趣的一個動作。就如案例中的羅斯福先生,隻用了一句精練的話便贏得了民心,取得了民意。有時候,一次幽默往往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不管做什麽事情,懂得一點幽默感總是很好的。那麽,我們在正常的交往當中,不妨來一點兒幽默,讓自己也風趣一番吧!
◆ 幽默是慢慢培養出來的
沒有一個人天生就會講笑話,也沒有人天生就懂幽默風趣。一種好的說話技巧通過專門的學習是可以習得的,而一種好的說話方式隻能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下培養出來。在一起同朋友聊天的時候,大家就會發現,有的人說話比較風趣,而有的人則比較沉穩、害羞,怎麽也不會幽默,往往不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老師們都有一種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在他們心目中,讓他們記憶猶新的往往是那些比較調皮的學生。就像我們的相聲演員或者小品演員一樣,要是他們沒有幽默風趣的說話方式,怎麽會被觀眾所記住呢。在平常的交往當中,隻要多注意一下那些說話幽默風趣的人的說話方式,適當地學習一下那些名人名嘴的說話技巧,對培養一個人的幽默感還是有所幫助的。
◆ 話不在多,貴在精辟
說話是要講求語言藝術的。有的人從談話開始就侃侃而談,到大家談話結束了他還“唇唇”欲動沒有說完,其實大家根本就沒有聽他講話或者沒有興趣聽他講話。比如,有的領導講話婆婆媽媽的,從會議一開始就說東道西,會議結束了,與會者竟然不知道他說了什麽。而有的領導講話則比較藝術,往往是一語中的、切中要害,讓與會者聽了很清楚,從而知道了該幹什麽不該幹什麽。大家都有這樣一種經曆,同事或朋友一起聊天,一些沉默寡言者往往會趁大家不在意時講上一兩句話,而正是這一兩句“很經典”的話,使大家一下子輕鬆快樂起來。
“物以稀為貴”,同樣的道理,話應該也是以稀為貴。最重要的是任何時候的講話都要切中要害、一語中的,才能使聽者感到聽得輕鬆,而精練的話語自然而然會讓大家對你產生敬佩之情。
◆ 貧嘴也是一種幽默
“貧嘴”的“貧”就是話多、不值錢,與此相似的還有“話癆”“話簍子”,這種人口才一般都不錯,簡單的話,他們能夠用複雜的語言來表達,賣弄嘴皮子。其實貧嘴就是耍嘴皮子,常常是褒義詞,比如有時女人罵男人貧嘴,就是說他嘴巴甜,盡揀好聽的說。當然,在這裏的耍嘴皮子可不是油嘴滑舌,油嘴滑舌者一般都是喜歡胡攪蠻纏,以推卸責任為目的,而“貧嘴”隻是在關係比較密切者之間一種幽默的交流方式。
一個懂得幽默的人總是幽默的。在我們的日常交往當中,一個有幽默感的人總能給大家帶去輕鬆、帶去歡樂、帶去和諧。
添加幽默,發掘你體內潛藏的溝通才能
人與人的交往,常常需要一種特殊的語言來消除摩擦,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像是幾個零件之間需要一點油來起潤滑作用一樣。一個會說話的人、懂得幽默的人,在說話的時候往往時機把握得比較準。在一場交流當中,你如果不掌握談話時機,乘人不注意時突然冒出一句與談話主題不相於的話,會讓別人以為你很傻。在充分了解了談話者的目的之後,經過三思凝練出一句令人深思又覺得比較幽默的話,這時你的一句話就起到了潤滑談話過程的作用。恰如其分地把你要表達的話發揮在關鍵時刻,便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何樂而不為呢?
用些歪理傻話引出笑話
口才實例
一次幾個同學聚會,大家坐在一起閑聊。聊到中途,小宋突然說要幾個人的電話號碼。大家都感到莫名其妙,睜大眼睛看著小宋,問道:“你不是都有大家的手機號碼嗎,幹嗎又要我們的號碼啊?”
這時的小宋一臉苦惱,說:“剛買了個新手機,就被小偷偷走了,上麵的電話號碼一個都沒有留下來。”
當時的氣氛大家都感覺有點尷尬。
大家安慰他:“不就是丟了一個手機嘛,還以為你把什麽給丟了呢!”於是,大家紛紛報出自己的手機號碼。細心的小張看到氣氛還是沒有剛才那麽好,眼珠一轉,嗬嗬地笑道:“丟了手機就丟了號碼,那丟了號碼不是把上麵的所有人都給丟盡了嗎?”
“把人丟了啊”“丟人啊”……
大家邊調侃小宋邊哈哈大笑,小宋也隨著大家一起調侃自己,臉上已經多雲轉晴了。
最後,大家在歡樂的氣氛中散去。
技巧點睛
在上麵的小故事中,小宋的一席話語就在整個事件中起了潤滑的作用。小宋用一句調侃的話,給了一個可以讓大家一起歡笑的理由,製造了一種歡樂的氛圍,融洽了大家的關係。試想一下,要是沒有小宋的一句調侃,不知道當時的氣氛要尷尬到何時。在關鍵時刻,用一句話來給別人解圍,給一個讓受困者下來的台階,又可以使大家感到理解,在理解中開懷大笑,這樣的話語往往會起到讓人意想不到的結果。那麽,如何把握這種既讓人容易理解,又能在理解中開懷大笑的歪理呢?
◆ 充分置身事件當中
對一個當事人來說,要充分置身於事件當中。要了解事件的起因、過程和可能導致的結果。你不掌握這個事件的起因和過程,在整個事件中你就沒有權利發言,更沒有權利對這個事件進行評判。你在說話之前應該考慮這句話出口之後的結果,最好要三思,這句話對你的聽眾有什麽影響,對其他的人有什麽壞處,對你自己是否有影響。
隻有在充分置身整個事件中,你才有站到你的聽眾的位置來考慮這件事的機會。所以,我們在任何時候說話都要考慮站在別人的想法。
◆ 陌生人之間交流要保持謹慎
一句調侃的話在朋友之間、在熟悉的人們之間可能會顯示出你的幽默感,如果麵對幾個陌生人而言,你的一句任意調侃可能會降低你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麵對陌生人,大家一般的表現都是比較謹慎的。雙方都不了解對方的情況,尤其是有些話觸及了對方的隱私或者痛心之處,往往會使對方陷入尷尬的境地。
用好歇後語和俗語
口才實例
唐朝的時候,國家昌盛、人丁興旺。到了唐朝後期,在官場上逐漸出現了買官、賣官的現象,導致那時的官場烏煙瘴氣。
在一個偏遠的小縣城,縣太爺為了給自己賺點外快,便開始向下麵的人賣官。好多有錢人都給縣太爺送了銀子,很快就被安排到各個崗位上去了。有一位書生也想當個小官兒,他一直和這位縣太爺關係很好,所以也被列入了候選人名單。可是他就是沒有錢可送,所以遲遲等不到分配的消息。這個書生心裏又急又氣,於是在鞋帶上係了一百多個銅錢,咣當咣當地去見他的老朋友縣太爺。
縣太爺見了很奇怪,指著錢就問:“你為什麽把它係在鞋上呢?”
這個書生迴答:“俗話說‘有錢走遍天下,沒錢寸步難行’,我因為寸步難行才把錢係在鞋上的啊!”
好朋友縣太爺聽了知道是在諷刺他,羞得麵紅耳赤。
技巧點睛
上麵的故事中,書生就是運用了“有錢走遍天下,沒錢寸步難行”這樣的俗語諷刺了縣官隻認錢不認人的醜行。這也和我們現在社會裏所說的“有錢能使鬼推磨”“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這樣一些俗語基本相像。要看一個人掌握的詞匯量有多少,我們可以從與這個人的談話交流當中得知。那麽一個掌握了大量的俗語和歇後語的人,在談話交流的過程中可以把這些詞匯運用自如嗎?不一定。那麽,在人與人的交流過程中我們如何才能掌握並運用好歇後語和俗語呢?
◆ 學習更多的歇後語和俗語
一個富有談話經驗的人會告訴你,在交流的過程中適當運用歇後語和俗語會增加談話的成功率。與別人交流,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學習別人好的談話技巧,學習和不同的人溝通的方式,甚至要學習別人說話的詞匯。同一句話在不同的人口中出現,聽起來卻有不同的味道,這就是需要我們學習的技巧與方法。要想把話說好,就需要大量的詞匯來豐富我們的語言,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各種語言和詞匯。當掌握了大量的歇後語和俗語,並將它們付諸交流之中,方能真正顯示我們談話時表現出來的魅力和風格。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 掌握歇後語和俗語背後的故事
有些歇後語和俗語往往含有深刻的含義,在它們逐漸發展演變的過程中所表達的意義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有時候還需要我們挖掘出這些歇後語和俗語背後的故事,了解它所表達的不同含義,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數、胸有成竹。
◆ 用好歇後語和俗語將會事半功倍
在交流的過程中,運用歇後語和俗語目的就是讓雙方的談話更加融洽、更加和諧。在交流中,如果用直白的話語與對方談話,一場談話結束後,對方對你的談話很可能是像喝了一口白開水一樣,索然無味。談話沒有給對方留下什麽印象,那不是白費口舌了嗎?所以在交流時也要注意語言的潤色,需要歇後語或者俗語來豐富我們的語言了。和別人的談話要注意自己談話時的形象,這種形象不僅包括肢體形象,還包括語言形象。好的肢體形象會給對方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好的語言形象則能給對方留下永遠的心理印象,他人甚至在談話時會提到你的名字,便是提高你在人際交往圈整體形象的最好證明了。
用雙關語引出歡樂話題
口才實例
從前有這樣一個地主,總是肆意揮霍剝削農民得來的血汗錢。這個地主有個嗜好就是愛吃雞。於是在他的土地租賃協議裏便多了這樣一條潛規則,每一個租種他土地的佃戶,在交納地租的同時還要給他送一隻雞。
年終了,有一個佃戶王大嘴去給地主交納地租,並要租種下一年的土地。他把要給地主的那隻雞裝在一個袋子裏,地租交完了,談到下一年的土地租用時,地主見王大嘴兩手空空沒有雞,便心中不悅,兩眼朝天說:“此田不予大嘴種。”王大嘴明白這句話的意思,立刻捉出袋子裏的那隻雞。
地主見了雞,心中大悅,馬上改口說:“不予大嘴卻予誰?”
王大嘴想笑話一下地主,便說:“您的話真是變幻莫測啊!”
此時的地主笑嗬嗬地答道:“方才那句話是無(雞)稽之談,現在這句話才是見(雞)機行事啊!”
技巧點睛
漢語詞匯有個特點就是有很多同音字,這種同音字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碰到。同音字有個優點就是它可以表示諧音,將寫法不同的兩個同音字相互轉化,以表達同樣的意思。上麵小故事中的地主就是運用了漢字的諧音,一語雙關詼諧地迴答了佃戶的詢問,既給自己解了圍,又顯示了自己的說話技巧,所以諧音在我們的交流談話中有著其他詞匯不可比擬的作用。在交談中善於運用諧音或雙關語,常常能使談話起到讓人無法想象的效果。在日常的生活當中,我們少不了要用幾個雙關語來表達自己想要表達而又無法表達的那種感覺語言。那麽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們如何掌握諧音或雙關的運用呢?
◆ 掌握諧音也是一門技巧
掌握一門技巧很難,掌握一門實用的技巧更難。說話的技巧包括方方麵麵,其中諧音或者雙關的使用也是一門技巧。語言的學習是微妙的,不易察覺的。在與人的談話中,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幾種說話的技巧,尤其在和那些談話高手交談之後或者長期交往之後,我們會為自己的談話水平大為驚訝。諧音或者雙關在課堂上雖是常見的,但那些都不是常用的。所以要想掌握更多常用的諧音或者雙關語,就要在與別人尤其是與談話高手們交流中留心學習、吸收那些詞匯。
◆ 雙關用好解難事
一次成功的談話,有時候往往取決於一句話。一句話說好了,說得當了,就會使談話雙方感到很輕鬆,自然而然地談話就成功了。在遇到有些比較棘手、難於開口的事情時,我們不妨使用一些說話技巧,借助於雙關或者諧音,將難以啟齒的事情用很形象的語言轉化成另一種事物來表達,和大家找一種共同的心知肚明的感覺,這樣一來你表達了你的想法,而對方也理解了你的想法。大家相互一笑,便心中豁然開朗了。
◆ 學會站在對麵看風景
雙方的交往談話也是有著相對性的。要理解對方的心態,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整個事件。有的人說話喜歡直來直去,說話從來都不考慮後果。所以,在自己的位置站慣了,看膩了那邊的風景,還需要站到對方的位置去看看這邊的風景,充分考慮一下在對方的位置上,看待同一事物又會有什麽樣的感覺。
把邏輯顛倒過來也是幽默常用法
口才實例
古時候有位老太太,有兩個女兒,一個女兒開了一家鞋店,另一個女兒開了一家傘店。這個老太太為了兩個女兒的生意整天哭哭啼啼的。每當天氣晴朗時,她就想起了賣傘女兒的傘賣不出去,因此傷心地哭。每當下雨的時候,她又想起了賣鞋女兒的鞋不好賣,所以又是傷心地哭泣。
一天,一位智者路過,看見老太太在門前哭泣,就問老太太為什麽哭。老太太將事情一一向智者說明。
智者聽了後,微微一笑,說:“下雨的時候,你要想你賣傘女兒的生意好;天氣晴朗的時候,你要想你賣鞋女兒鞋賣得好,這樣你不就不會傷心了嗎?”
聽了智者的一番話,老太太哈哈大笑起來。從此,不管下雨也好,天氣晴朗也罷,老太太總是樂嗬嗬的,整天快樂地生活著。
技巧點睛
一句話用不同的方法表達出來,就有不同的效果。故事當中的智者,在聽了老太太講話後,認真分析了整個事件的前後邏輯關係。智者在講話的時候又略施小計,將原來的邏輯關係的語言重新排列,講給了老太太,最終使老太太轉憂為喜。從這個小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說話時語言的邏輯關係對談話整個事件的重要性。在談話過程中,我們怎樣才能保證不使自己的思維邏輯發生混亂呢?
◆ 發散思維考慮問題更周全
在麵對困難時,采用傳統的直線思維我們往往會束手無策。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時,我們最常見的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利用逆向思維。逆向思維與我們傳統的思維方式不同,它是從問題的另一端或者另一個側麵思考。這樣一來,那些比較難的問題在我們麵前都顯得不是問題了。而我們僅僅有這兩種思維方式去解決問題還遠遠不夠,那就需要我們用另外一種思維去解決問題——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使人能從各個方麵去看待問題,從而提出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與人交往時,我們要特別重視用發散思維的方式去思考問題。比如,公司要與另一個客戶公司談判,雙方都要製定自己的談判方案,在製定談判方案的時候就得用發散思維的方式去考慮問題。隻有充分考慮了各個方麵的問題時,在談判過程中才能顯得成竹在胸、勝券在握。
◆ 理順邏輯是關鍵
有什麽樣的思維,就有什麽樣的語言。人的思維不亂,語言也不會亂。比如在一場演講中,如果演講者的思維出現了混亂,那他的演講還會精彩嗎?在我們的正常交往中,也會有這樣的感覺,當你的思維比較清晰的時候,你所說出來的話都是有條理的、較為清晰的。一旦你緊張時,思維就會出現一團亂麻,理也理不清楚,說也說不清楚。
為不使自己的思維混亂,自己先要鎮定下來,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有條不紊。麵對再困難的問題,我們隻要靜下心來好好理順邏輯,分析問題,就能有效地解決問題。
◆ 常想常用是方法
邏輯,說白了也就是問題的前後順序。隻是這種邏輯不好掌握,隻有經常從各個方麵去思考問題,並用多種方法去解決問題,才能逐步地掌握邏輯。在正常的交往中,隻要注意說話時的前言和後語就可以了。通常所說的“前言不搭後語”就是邏輯思維出現了混亂所導致的結果,出現這樣的結果往往會鬧出笑話。
在與別人的談話中,不僅要理順自己說話時的思維邏輯,還要掌握別人說話的邏輯關係,從對方的邏輯語言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有時候“前言不搭後語”會鬧笑話,但是有時候我們就需要這種顛倒邏輯的方法去解決問題。一次恰當的顛倒邏輯,反而會給談話中的雙方增添無窮的樂趣。所以,我們也不妨在適當的談話中,用顛倒邏輯的方法來風趣一番吧!
關鍵時刻如何即興調侃
口才實例
在馬戲表演團裏麵,表演馬術的羅伯特喜歡在台上給觀眾來個即興表演。一次大型的表演即將開始,這次表演對馬戲團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次宣傳。馬戲團的導演在羅伯特表演之前鄭重地告訴他:“羅伯特,你知道這次演出對我們戲團有多麽重要嗎?所以我要求你今天不許在台上即興表演。”
羅伯特也知道這次表演對他們整個馬戲團的重要性,就帶著保證的口氣答應了導演。
可誰知,難以預料的事情發生了。
羅伯特剛牽著馬到舞台的中央,馬突然在舞台上當著觀眾的麵撒起了尿。坐在台下的導演遠遠地把這一切看在眼裏,心中很不是滋味兒。
羅伯特不愧為調侃專家,情急之下,羅伯特對著馬大聲說道:“上台前你難道沒有聽到導演說不能在台上撒尿嗎?”隨即,台下的觀眾傳來一片歡笑聲和鼓掌聲。
最後,整個表演在觀眾的一片掌聲中結束了。
技巧點睛
即興表演就是一種臨場發揮,在當事人不知道的前提下,麵對一個突如其來的問題進行“救急”的發揮。即興表演有時候會給定你表演的節目,而有時候則需要你的臨場發揮了。就像案例中的羅伯特,麵對突如其來的馬撒尿事件,鎮定自若發起即興調侃以解困。這次調侃並沒有給導演帶來什麽壞處,相反,它卻給整個表演帶來了高潮,讓人們在歡快的氣氛中記住了羅伯特,也記住了這個馬戲團。
在與人交往時,難免會出現尷尬的局麵,麵對這樣的局麵有的人往往難以應付,而有的人卻能瀟灑自如地應對。這裏就包含了另一種說話技巧——即興調侃。在正常的談話當中,我們怎樣調侃才能顯示自己說話風趣呢?
◆ 即興調侃以樂為主
人在長時間談話後就會出現腦部疲勞,明顯的表現就是精神不集中,甚至語言出現暫時性紊亂。麵對這樣的情況,談話者應稍做休息,但是有時候不能就此而中斷談話,所以就要借助一定的語言來放鬆我們的大腦。這種放鬆,簡單地說就是即興調侃,找個樂子放鬆一下高度緊張的大腦。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但是,有時候我們遇到的調侃卻是被人挖苦,甚至是陷害。這樣的調侃我們在這裏不提倡。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免不了會出現一些令雙方都不愉快的事情,這種情況下的調侃要盡可能地以樂為主。
◆ 顧全大局是關鍵
調侃對於大家來說,都會不經意地發生在正常的交往中,隻是自己沒有注意罷了。一次談話可能是兩個人的談話,也可能是多人的談話。在不同的場合下談話,要講求不同的談話原則。同樣,調侃也不能盲目地進行,更不能無止境地進行。即興調侃的目的是活躍談話氣氛,或者照顧陷入尷尬的受困者。在不同境遇的談話過程中,即興調侃既要做到給受困者解圍,又要做到活躍談話氛圍,更重要的還要顧全大局,照顧在座的所有談話者。所以,不管在任何時候談話調侃,都要牢記顧全大局是關鍵。
◆ 即興調侃是一門藝術
表演本身就是一門藝術,而即興調侃更是一門上乘的表演藝術。談話中,一句恰當的調侃既能顯示你高超的交往能力,又能散發出你與眾不同的表演魅力。掌握一門藝術很難,而掌握一門談話的藝術更難。
即興調侃,首先要把握調侃的時機。好朋友、關係很親密的同事之間隨時都可以調侃一下。但是較陌生一點的人之間的談話,就要特別注意調侃的時機了。其次,要充分了解調侃的對象。有些人喜歡開玩笑,而有些人比較直爽,不喜歡開玩笑,往往把別人的調侃當作實話去對待,這樣就會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衝突。最後,即興調侃時還要分清調侃的場合。一般的談話場合隻要掌握了基本的談話技巧即可,而對於那些較為正式的談話場合,有時候不妨也大膽調侃一下,這樣會給大家抖掉一些思想包袱,讓談話者輕鬆上陣。
幽默的語言要精練,切忌冗長
口才實例
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在大選前到各地進行民意演講。
一次,羅斯福正在台上興高采烈地進行著講演,突然從下麵人群當中傳來一張紙條。寫這張紙條的人是不滿羅斯福當權的人,所以他想在羅斯福的演講上,讓他當眾出醜。
當羅斯福看到紙條上的字時,微微怔了一下,他的這一表現已經被細心的聽眾看在眼裏,大家都為羅斯福捏了一把汗。這張紙條上寫的是罵羅斯福的話,隻有兩個字“蠢豬”。
一個懂得幽默的人在任何困難麵前都是難不倒的。
羅斯福稍微停頓了一下,笑著對大家說道:“剛才的一位聽眾,給我提意見時忘了寫內容,隻署了自己的名字!”
寫那張紙條的人聽了這句話,立即漲紅了臉,不得不佩服羅斯福幽默風趣的風格,也為他投了讚成的一票。
技巧點睛
幽默對大家來說都不陌生,但並不等於會講幾個笑話就是幽默了。幽默往往是精練的一句話或者是風趣的一個動作。就如案例中的羅斯福先生,隻用了一句精練的話便贏得了民心,取得了民意。有時候,一次幽默往往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不管做什麽事情,懂得一點幽默感總是很好的。那麽,我們在正常的交往當中,不妨來一點兒幽默,讓自己也風趣一番吧!
◆ 幽默是慢慢培養出來的
沒有一個人天生就會講笑話,也沒有人天生就懂幽默風趣。一種好的說話技巧通過專門的學習是可以習得的,而一種好的說話方式隻能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下培養出來。在一起同朋友聊天的時候,大家就會發現,有的人說話比較風趣,而有的人則比較沉穩、害羞,怎麽也不會幽默,往往不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老師們都有一種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在他們心目中,讓他們記憶猶新的往往是那些比較調皮的學生。就像我們的相聲演員或者小品演員一樣,要是他們沒有幽默風趣的說話方式,怎麽會被觀眾所記住呢。在平常的交往當中,隻要多注意一下那些說話幽默風趣的人的說話方式,適當地學習一下那些名人名嘴的說話技巧,對培養一個人的幽默感還是有所幫助的。
◆ 話不在多,貴在精辟
說話是要講求語言藝術的。有的人從談話開始就侃侃而談,到大家談話結束了他還“唇唇”欲動沒有說完,其實大家根本就沒有聽他講話或者沒有興趣聽他講話。比如,有的領導講話婆婆媽媽的,從會議一開始就說東道西,會議結束了,與會者竟然不知道他說了什麽。而有的領導講話則比較藝術,往往是一語中的、切中要害,讓與會者聽了很清楚,從而知道了該幹什麽不該幹什麽。大家都有這樣一種經曆,同事或朋友一起聊天,一些沉默寡言者往往會趁大家不在意時講上一兩句話,而正是這一兩句“很經典”的話,使大家一下子輕鬆快樂起來。
“物以稀為貴”,同樣的道理,話應該也是以稀為貴。最重要的是任何時候的講話都要切中要害、一語中的,才能使聽者感到聽得輕鬆,而精練的話語自然而然會讓大家對你產生敬佩之情。
◆ 貧嘴也是一種幽默
“貧嘴”的“貧”就是話多、不值錢,與此相似的還有“話癆”“話簍子”,這種人口才一般都不錯,簡單的話,他們能夠用複雜的語言來表達,賣弄嘴皮子。其實貧嘴就是耍嘴皮子,常常是褒義詞,比如有時女人罵男人貧嘴,就是說他嘴巴甜,盡揀好聽的說。當然,在這裏的耍嘴皮子可不是油嘴滑舌,油嘴滑舌者一般都是喜歡胡攪蠻纏,以推卸責任為目的,而“貧嘴”隻是在關係比較密切者之間一種幽默的交流方式。
一個懂得幽默的人總是幽默的。在我們的日常交往當中,一個有幽默感的人總能給大家帶去輕鬆、帶去歡樂、帶去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