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聽出真心,傾聽比說話更有力量
沉默可能比聒噪更有力量。傾聽往往比雄辯更有用。認真地把對方所說的話聽完,既是對別人和自己的尊重,更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溝通技巧。由幹按撩不住激動的心情,無禮地打斷了別人沒有說完的話和沒有發表完的意見,其結果往往隻能是斷章取義,最終鬧得不歡而散。即便說話的人有千般怒氣,但隻要看到你在很真誠地傾聽,他還有什麽理由大發雷霆呢?所以在成為一個優秀的談話者之前,應該先做一個稱職的傾聽者。
傾聽時適當插話避免冷場,讓談話更愉快
口才實例
王瑜和劉淇是大學同班同學,兩人關係非常要好。在校期間,王瑜得到了學校的重用,當上了學生會的主席,而劉淇也很努力,但是最終卻被學校領導拒之門外。按理說,兩人性格都很開朗,劉淇的社交能力更強。可是為什麽王瑜更加受歡迎呢?歸根結底,是劉淇不懂得傾聽。
有一次,王瑜和劉淇一起去找係主任辦事,剛好事情也不是很急,於是係主任便和他們聊了起來。當談到了家庭和孩子的時候,係主任滔滔不絕地說起了自己的妻子和兒子。劉淇時不時打斷係主任的話詢問和發表意見,這讓係主任明顯不悅。而王瑜則靜靜地在傾聽,當談話被劉淇打斷的時候,及時提問,將係主任的熱情再度調動起來。
不久以後,學校在各係院選拔學生會主席,剛好係主任負責本係代表的選派,在一大堆名單中,係主任挑出了王瑜的名字,報給了學校。最後,王瑜當上了學校學生會的主席。
技巧點睛
眾所周知,在對方談話過程中隨意打斷是很不禮貌的行為,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斷了別人交談的熱情。但是,在雙方的談話過程中,如果始終保持沉默,也會讓別人失去談話的熱情,畢竟交流是雙方情感的溝通,別人需要你的反饋。在雙方的談話過程中,到底該不該插話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插話也有一定的技巧。懂得插話的人會讓談話更加融洽,而不懂得插話則可能惹怒對方。那麽,插話到底有哪些技巧呢?
◆ 插話要把握好時機
在雙方談話的過程中,適當地插話可以使談話更加融洽。所以插話一定要把握好時機。一般情況下,在對方陳述的間隙,適當表達自己的觀點。每個人都希望引起別人的注意。當對方擔心你對此不感興趣,有些猶豫和為難的時候,要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感覺。比如,“你能談談那件事嗎?我不十分了解”或者是“請你繼續說”等,這樣可以消除對方的猶豫。當對方心煩、憤怒、控製不了情緒的時候,可以用一兩句話來適當地加以引導,比如,“你一定感到很氣憤。”把對方內心深處的情感“誘導”出來,讓對方適當地發泄。當對方急切地想要得到你的理解和認可的時候,你不妨用一兩句話來概括對方的含義,如“你的意見是……”
◆ 插話不要跳出談話的主題
在插話的時候,所說的話要在談話的主題之內,不要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例如對方在談論他的孩子多麽調皮時,你可以插話說:“孩子很活潑”或者是“孩子嘛,都是這樣的”等。這樣別人會覺得你在認真傾聽,談話的熱情就會增長。切不可對方說的是這次考試,而你插話提及去年的那場大雨。這樣一來,會給別人一種錯覺,認為你對談話的主題很不感興趣,沒興趣傾聽對方。當對方的頭腦中有這種意識之後,談話的熱情就會頓失,對方會很快選擇結束談話。
◆ 插話要順著對方的情感
一般情況下,對方向你傾訴,談話中都會帶有很強的情感色彩。要麽是誇耀自己的得意之作,要麽是炫耀自己的地位和兒女。當你聽到對方在炫耀的時候,一定要給予讚譽,把你的羨慕和欽佩的表達出來,這樣會讓對方滿足內心的虛榮。如果你覺得這樣有拍馬屁的嫌疑,那麽至少應該表示你的認可和肯定。千萬不要提意見和建議,對方需要得到的是肯定,不是在征求你的意見。如果對方在傾訴煩惱和痛苦,插話的時候也要和對方的情感一致。如對方很痛苦,你插話的時候也要把這種痛苦表達出來,讓對方感覺你是在和他一起分擔。這時候,最忌不痛不癢的表態或者幸災樂禍,所以插話的時候,一定要把握準對方的感情基調。
◆ 插話時不可喧賓奪主
每個人都有很強的表達欲望,希望別人更加關注自己。所以,在對方談話停頓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好不容易得到機會得以展示自己了。於是不管對方的談話是否結束,也不管對方願不願意聽,就打開話匣子,滔滔不絕傾瀉而來,讓對方不知所措,覺得不被尊重,受到了嚴重的侵犯。所以,在傾聽對方談話的過程中,一定要明確自己是個傾聽者,除非到了沒話可談的時候,否則不要擅自啟動另外的話題,要讓對方完整地表達完自己的情感,並且在這個表達過程中得到你的情感共鳴。隻有這樣,你的傾聽才有意義。
傾聽時給予迴應,是對他人的尊重
口才實例
薛娜是個非常文靜的女孩子,由於性格內向,總是害怕和別人接觸,所以身邊的朋友也不是很多。
一天傍晚,爸爸媽媽都出門去散步了,薛娜一個人在家裏看電視。突然門鈴響了,薛娜打開門一看,原來是爸爸的老朋友前來串門了。薛娜把客人讓到了屋裏,倒上了茶水。之後她給爸爸打電話,可是爸爸的手機偏偏這時候關機了。沒辦法,她又給媽媽打電話,可是媽媽的手機一直在通話中。這可急壞了薛娜。有客人到訪了,總不能讓人家幹坐著吧。
情急之下,薛娜說:“叔叔,你先坐著,我爸爸的手機不知道怎麽關機了,我下樓去找找。”客人笑嗬嗬地說:“也沒有什麽重要的事情,別去找了,我等一會兒。”薛娜本想借這個機會離開,沒想到客人卻把她留了下來。
一時半會兒,薛娜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好在客人是個非常健談的人,這讓薛娜稍稍平靜了一些。可是剛剛過了5分鍾,氣氛再次陷入尷尬。原來客人盡管健談,但是麵對薛娜的默不作聲,覺得也沒意思,也就不再說話了。頓時,室內的空氣像凝固了一樣。
半個小時過去了,爸爸還沒有迴來,客人起身告辭了。
技巧點睛
每個人說話的時候都希望對方認真地聽,因為隻有對方認真聽了,你才覺得說得有意義。那麽,想要告訴對方你的態度很認真,除了仔細聆聽以外,還要給對方一定的迴應。交流是個互動的過程,對方傳達了他的思想和情感,希望得到你的認可和肯定,適當地迴應就能滿足對方的這種心理需求。對方得到了支持和鼓勵之後,才會有繼續說下去的信心。所以,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適當地迴應對方很有必要。那麽,在迴應的時候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 要保持和對方眼神的交流
和別人交流的時候,要保持和對方眼神的交流。通常情況下,人的注意力在哪裏,眼神就會落在哪裏。如果你在和別人的交流過程中,眼神到處遊走,則等於告訴對方,你對他的談話很沒興趣,渴望早點結束。而看著頭頂和看著腳下,也能傳達這樣的意思。所以,談話的時候,眼神一定要集中在對方的身上。當然也不能直勾勾地盯著對方看,尤其是和異性交流的時候,盯著對方的眼睛看會誘惑對方,傳達錯誤的信息。同時,也不能在對方身上到處遊走,讓對方覺得你很沒有修養。一般情況下,和對方交談的時候,眼神應該掃視對方兩條眉毛的交界處,不宜目不轉睛地盯著看,這樣會表達出質疑對方的神情。
◆ 要在適當的時候點頭微笑
對方陳述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希望得到你的認可和肯定,這時候都會對你有一種期盼的眼神。所以在和對方的交流過程中,如果發現對方有期盼的眼神,那麽不妨習慣性地點一下頭。這樣,對方的心理期待就會得到滿足,就會繼續往下說。即使你並不同意對方的想法,在這個時候也千萬不要抬杠,事實上對方隻需要你的傾聽,並不需要你的建議。除非對方真誠地問你,否則不要輕易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如果你非要把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表達出來,那也要等對方表達完了,在馬上要結束談話的時候告訴對方。這時候,對方的心理已經得到了滿足,對於你的意見也會考慮和接受。
◆ 說話的時候簡單扼要
有時候,對方說了很長的時間,覺得有些累了,這時候有可能對方會征求你的意見和想法。這時候一定要注意了,要清楚對方才是這次談話的主角,發表看法的時候一定要簡單扼要,用最簡潔的言語把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表達清楚就行了。切不可喋喋不休,說個沒完沒了。說不定對方隻是階段性地征求你的意見,之後還有很多的話要說呢。結果被你壟斷了說話權,對方想要表達的東西沒表達出來,試想對方能高興嗎?若你在發表意見的時候,冷不丁把不住口,說幾句和對方意見相悖的話,惹惱了別人,不但給不了別人尊重,還因此而得罪了人。
傾聽要用心,能夠聽出話外之意
口才實例
小趙學習非常刻苦,在高考中考出了優異的成績,被北京大學錄取了。一家人非常高興,但是很快又陷入煩惱中,原來小趙的父親去世早,全憑母親辛苦地操持家務,來支持小趙讀書,家裏窮得快揭不開鍋了,哪裏還有錢供他讀大學啊。
眼看著開學的日子一天天到了,全家人亂得一團糟。為了不讓小趙輟學,母親向親戚朋友借錢,受了不少風涼話和白眼,可是依然還差五百塊。第二天就是開學的日子了,小趙硬著頭皮來找他的舅舅。
進了舅舅的家門,還沒等小趙說明來意,舅舅就開始哭窮:“最近家裏總是不順,你舅媽住了一次醫院,花去了我兩萬多,再加上你那個不爭氣的弟弟又和別人打架,被逮到了派出所,交了五千多塊的罰款。現在又要開學了,昂貴的學費又是我的心頭病啊!”說完後,舅舅問,“家裏都還好著吧,沒什麽事吧?”
小趙聽出了舅舅的話外之意,說這麽多就是想表達現在手頭沒錢。他說:“沒事,我就是來看望一下舅舅,有一段時間沒有見到舅舅了,挺想你們的。”說完後,小趙沒再說什麽,找了個借口,連飯也沒吃,就匆匆地離開了舅舅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技巧點睛
俗話說“打鼓聽聲,說話聽音”,有些時候礙於麵子,有的話不方便明說,但是又不能不表達,很多人往往采用含蓄和委婉的表達方法。所以,在傾聽別人說話的時候,要多留意對方每一句話的所指。尤其是對方著重強調的地方和說出來的話,這樣才能通曉對方的心事,了解對方的意圖。20幾歲的年輕人逐漸地步入社會,更要學會聽懂話外之意,這樣才能在人際交往中如魚得水。那麽,到底如何才能更好地聽懂別人的話外之意呢?
◆ 擴大閱讀麵,多儲備知識
一般情況下,知識儲備越多,越能洞察人心。這是因為很多時候,話外之音多是通過一些言辭隱含表達出來的。這些隱藏的信息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豐富的曆史和人文知識,不了解這些知識,當對方有所指的時候,你就會不知所雲。例如別人說“揮淚斬馬謖”,對方已經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全部表達了出來,如果你不了解相關的典故,就不知道對方在說什麽,更不明白對方的心思和將要采取的措施。由此可見,掌握了豐富的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才能聽明白話外之意,迅速洞察對方的心思。
◆ 多參加實踐,接觸現實生活
說話是為了交流,要交流就離不開人群。所以,要想聽懂言外之意,就要多參加實踐,多接觸現實生活。實際上,很多知識都是來自於生產勞動。多參加勞動實踐,能學到書本上沒有的很多知識和道理。如有人說:“我怎麽覺得你這人長了一個斑馬的腦袋呢?”實際上這是在誇你口才好,因為“斑馬的腦袋——頭頭是道”。如果你不了解這些知識,可能會覺得別人在罵你,因為把你跟馬相提並論了。所以,要多接觸社會,在社會這個大熔爐中汲取營養。洞察的世事越多,你就會越能了解別人的心思。
◆ 多動腦筋,多思考
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話外之音都是有積澱的。很多時候,別人並沒有用典故和雙關等知識,而是就事論事。這時候一定要多動腦子,多思考。比如“指桑罵槐”,盡管表麵上看起來目標是桑樹,可是實際上卻是槐樹。如果不動腦子,不分析,不思考,就不會懂得對方真正的意圖所在。所以,在和別人的談話中,要盡量多搜集對方話中與自己有關的信息,在這些信息中判斷對方的意思。一般情況下,人的言語能掩飾,但是情感卻掩飾不了。所以,在關注對方言語的同時,感受對方情感變化,對於洞悉話外之意也有很大的幫助。
傾聽要客觀,不被主觀情緒影響
口才實例
劉宇和王小慧平日裏一起上學,一起迴家,關係特別好。這天,王小慧哭喪著臉來找劉宇。原來王小慧和男朋友吵架了。
在劉宇麵前,王小慧一個勁兒地罵男朋友,說他花心,說他欺負自己了。劉宇聽後,替王小慧打抱不平,隨即也說了幾句指責王小慧男朋友的話。誰知,當天下午,王小慧和男朋友和好如初了。王小慧一五一十地把早上發生的事告訴了男朋友。由於雙方是戀人,況且又在鬧情緒,男友自然沒有在乎王小慧的發泄。但是對劉宇的指責,卻記在了心裏。
之後,當劉宇和王小慧在一起的時候,王小慧的男朋友就會迅速地前去把王小慧帶走。起初劉宇也覺得沒什麽,畢竟人家是戀人。可是時間一久,劉宇也感覺到了,王小慧的男朋友很討厭她。
王小慧生日那天,她的男朋友在喝酒的時候開始為難劉宇,非要逼著劉宇跟他比酒量。劉宇是一個女孩子,哪能喝得過他啊。結果劉宇喝得大醉,並因此住了一迴醫院。從那之後,劉宇漸漸遠離了王小慧。
技巧點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識,對所見所聞都有自己的判斷和定位,基於人的這種特性,往往很多時候都會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在這些意見和看法中,更多的時候會夾雜著濃厚的主觀情感色彩。這些主觀色彩在與被評論者的感情相一致的時候,就能拉近彼此之間心靈的距離。如果不一致的時候,就會因此而得罪別人。所以,在聆聽別人說話的時候,最好不要表達你的感情色彩,尤其是和對方的想法與看法不一致的時候,主觀色彩往往會暴露你的態度和看法。由此可見,不帶感情色彩是掩飾自己的好辦法。那麽,在談話的時候,如何才能不帶感情色彩呢?
◆ 把自己的角色定位為旁觀者
在大多數情況下,當對方和我們交流的時候,如果說出的想法和觀點與我們不一致的時候,往往會有一種衝動,那就是想要證明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在對與錯、是與非的判斷過程中,往往會夾雜著個人的主觀情感。事實上,每個人的思想不一樣,對問題的看法也不一樣,為什麽一定要統一思想呢?為什麽一定要說服別人呢?根本沒有這個必要。所以,在聽到別人和自己有不同的意見的時候,不妨一笑而過,把自己的角色定位為一個旁觀者。當你明白自己是一個旁觀者的時候,你就不會為了一個沒有實際意義的概念和別人爭吵。
◆ 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要亂發評論
很多時候,人總是喜歡炫耀,總是希望引起別人的注意。所以,在聽到與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不一樣的觀點時,就會指責這個,批評那個。在聆聽對方談話的時候,也會時不時地打斷對方的談話,與之辯論,事實上這是要不得的。這樣做不但讓對方感受不到應有的尊重,即使你把對方辯倒了,你贏了,對方也不會服你,相反還會因此而得罪別人。如果你覺得對方的觀點很精彩,那麽你可以點頭微笑,表示支持和肯定;如果你覺得對方的觀點有問題,那麽你可以給予微笑,並且保持沉默。你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要隨便去發表評論,也不要輕易地表明態度。
◆ 控製好自己的情緒
在與對方交談的時候,你一定要控製好自己的情緒。聽到自己喜歡和肯定的想法時,不歡、不唿、不喜;聽到自己討厭和否定的說法時,不悲、不憤、不怒。每個人都有保持自己想法的權利。即使是錯的,那也是自己的;別人的想法和觀點對與錯,與你沒有多少實際的關係。不要忘了自己是一個聆聽者,是一個學習者;你改變不了別人,別人也改變不了你。所以,在傾聽別人說話的時候,不要輕易帶有主觀色彩,不要把你的感情流露出來。
◆ 盡量用中性詞
如果對方發表完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想要征求你的意見時,那麽你說話的時候可多用一些中性詞,少用一些帶有感情色彩的詞。這樣既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也不會得罪別人。
兼聽則明,不可偏聽一家之言
口才實例
小汪想給自己買一台電腦,但是他對電腦可以說是一竅不通。為此,他特意讓自己的好朋友小華一起前往。小華是專業搞設計的,所以對電腦的要求非常高。在他的建議和參謀下,小汪買了內存8gb的設計師專用電腦。
可是,買了之後,小汪就覺得有些後悔了。因為他買電腦並不是搞專業設計,不需要大內存,大內存對於他來說沒有任何作用。並且由於他在做銷售,需要經常出門,台式機根本用不上。電腦買了之後,一直在家閑著,沒有起到一點兒作用。
為此,小汪非常後悔。他覺得當時要是再諮詢幾個朋友的話,或許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技巧點睛
每個人站的角度不同,所持有的觀點和看法也不相同,可能從你的立場和角度看是正確的,是最好的,但是從別人的角度看有可能是最糟糕的。所以,在你傾聽別人意見的時候,最好多找幾個人,多聽聽從不同角度、不同立場出發的各種想法和看法,然後綜合利弊,再作決定。這樣一來,你作的決定比較理性化。如果僅僅聽一個人的建議,那麽可能最後的決定對他來說是好的,但是對你來說並不適合。在傾聽不同人的意見時,要注意哪些方麵呢?
◆ 態度一定要謙遜
在向別人征求意見的時候,你的態度一定要謙遜,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別人說得對還是錯,好還是不好,都要認真地聽。對於對的看法和想法要及時地吸收,好的建議和意見要及時地采納。即使別人給的建議對於你來說沒有多少實際的意義,也要真誠地表示感謝。畢竟對方給你提建議就是尊重了你的請求,千萬不要因為對方沒有幫到你而心生怨氣,更不可因為對方說話不怎麽好聽而打擊和報複,說不定對方所提的建議和意見正是你需要的呢。
◆ 綜合利弊作決定
別人給予了你建議和意見,究竟該怎麽抉擇還需要你自己拿主意。沒有哪個人的意見是十全十美的。有些人的意見可能是利大於弊,而有些人的意見可能是弊大於利。甚至有時候,站的角度不相同,利弊也會相互轉化,所以需要你綜合利弊作決定。比如說上大學到底是去大城市好呢,還是在小城市好呢?大城市消費水平高,但是將來找工作的機遇多,小城市消費水平低,但找工作的機遇少。如果你想要實現宏圖大業,那麽去大城市利大於弊,在小城市弊大於利。如果你更趨向於過安穩的生活,那麽大城市弊大於利,小城市利大於弊。所以,要明確自己的真實需求,然後作綜合的利弊考慮。
◆ 多聽聽不同的意見
人有趨眾的心理,當某一個意見支持的人多時,為了避免自己被孤立,就會放棄自己的觀點,附和別人。所以,在傾聽別人意見的時候,要多留意那些發表不同意見的人。多聽聽他們的聲音,多考慮一下他們的建議。他們之所以有不同的想法,是因為他們站在獨特的角度上看問題,或許這些角度正是大多數人所忽視的。盡管他們的見解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卻能幫助你在作抉擇的時候考慮得更加全麵。
有重點地傾聽,及時地應用
口才實例
小寧是銷售鋁材的業務員,他一開始接觸業務的時候,什麽也不會,常常被客戶拒之門外。但是小寧做事非常認真,公司的業務會議從來沒有缺席過。事實上,他也學到了不少的東西。
在一次業務會議上,銷售經理給他們講解如何通過秘書聯係老總。這對小寧來說非常重要,因為他在做銷售的過程中,被秘書卡得死死的,根本找不到具體的負責人。經理講解的很多要點,他都認認真真地記在了本子上。同時,他還記下了同事們的一些經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通過一個階段的學習,小寧在業務上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他不但能成功地通過秘書關,而且能在關鍵時候找到負責人,拿下訂單。
技巧點睛
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套獨特的方式方法,或許這些方式方法並不全部適合你。但是,你可以汲取各種觀點中的閃光點,把它們集中起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這些焦點和重點為你所用。當然,在傾聽別人陳述的時候,一定要認真傾聽,弄明白對方的真正意思,讓對方的閃光點凸顯出來。那麽,在博采眾長的時候,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 擴大意見采集的群體
在采取別人意見閃光點的時候,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一定要有足夠的提供看法和想法的群體。如果這個群體隻是一兩個人,那就談不上什麽博采眾長了。所以,我們在作決定的時候,不妨多聽聽家人、朋友、親戚和同學的意見,從眾多的意見中,經過挑選和汲取,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意見作為參考。在顧及各方麵的得失之後,作最後的評估,足夠的意見來源是作出正確決定的前提和保證。
◆ 仔細聆聽,抓住重點
別人提供了建議和意見,對於你來說就是寶貴的經驗。所以,在聆聽對方意見時,一定要認真仔細,弄明白對方建議的重點所在。有些意見可能聽起來滑稽可笑,實用性並不強,這就需要你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將對方的真正意圖挖掘出來。在聆聽的時候,要認真考慮每一個人的意見,不要因為對方是你的上司,你就認真聆聽,對方是你的下屬,你就不屑一顧。事實上,那些看起來無足輕重的小人物可能會給你真正的幫助。
◆ 強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在采集了眾人意見的閃光點之後,還要注意將這些想法和看法應用到實際當中。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所提的建議和意見都有局限性。把這些有局限性的意見集合起來應用,也有很大的弊病,或許並不適合你。比如在結婚這個問題上,有的人會建議你多考慮感情,有的人會建議你多考慮身世,還有的人建議你考慮金錢等。那麽如果你把這三種意見綜合起來,就是既要考慮感情,又要考慮身世,還要考慮金錢,而符合這些條件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可能並不多。所以,在廣集了眾人的意見之後,還要考慮采取的建議是否可行。如果不可行,就失去了實用性。
聽出真心,傾聽比說話更有力量
沉默可能比聒噪更有力量。傾聽往往比雄辯更有用。認真地把對方所說的話聽完,既是對別人和自己的尊重,更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溝通技巧。由幹按撩不住激動的心情,無禮地打斷了別人沒有說完的話和沒有發表完的意見,其結果往往隻能是斷章取義,最終鬧得不歡而散。即便說話的人有千般怒氣,但隻要看到你在很真誠地傾聽,他還有什麽理由大發雷霆呢?所以在成為一個優秀的談話者之前,應該先做一個稱職的傾聽者。
傾聽時適當插話避免冷場,讓談話更愉快
口才實例
王瑜和劉淇是大學同班同學,兩人關係非常要好。在校期間,王瑜得到了學校的重用,當上了學生會的主席,而劉淇也很努力,但是最終卻被學校領導拒之門外。按理說,兩人性格都很開朗,劉淇的社交能力更強。可是為什麽王瑜更加受歡迎呢?歸根結底,是劉淇不懂得傾聽。
有一次,王瑜和劉淇一起去找係主任辦事,剛好事情也不是很急,於是係主任便和他們聊了起來。當談到了家庭和孩子的時候,係主任滔滔不絕地說起了自己的妻子和兒子。劉淇時不時打斷係主任的話詢問和發表意見,這讓係主任明顯不悅。而王瑜則靜靜地在傾聽,當談話被劉淇打斷的時候,及時提問,將係主任的熱情再度調動起來。
不久以後,學校在各係院選拔學生會主席,剛好係主任負責本係代表的選派,在一大堆名單中,係主任挑出了王瑜的名字,報給了學校。最後,王瑜當上了學校學生會的主席。
技巧點睛
眾所周知,在對方談話過程中隨意打斷是很不禮貌的行為,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斷了別人交談的熱情。但是,在雙方的談話過程中,如果始終保持沉默,也會讓別人失去談話的熱情,畢竟交流是雙方情感的溝通,別人需要你的反饋。在雙方的談話過程中,到底該不該插話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插話也有一定的技巧。懂得插話的人會讓談話更加融洽,而不懂得插話則可能惹怒對方。那麽,插話到底有哪些技巧呢?
◆ 插話要把握好時機
在雙方談話的過程中,適當地插話可以使談話更加融洽。所以插話一定要把握好時機。一般情況下,在對方陳述的間隙,適當表達自己的觀點。每個人都希望引起別人的注意。當對方擔心你對此不感興趣,有些猶豫和為難的時候,要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感覺。比如,“你能談談那件事嗎?我不十分了解”或者是“請你繼續說”等,這樣可以消除對方的猶豫。當對方心煩、憤怒、控製不了情緒的時候,可以用一兩句話來適當地加以引導,比如,“你一定感到很氣憤。”把對方內心深處的情感“誘導”出來,讓對方適當地發泄。當對方急切地想要得到你的理解和認可的時候,你不妨用一兩句話來概括對方的含義,如“你的意見是……”
◆ 插話不要跳出談話的主題
在插話的時候,所說的話要在談話的主題之內,不要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例如對方在談論他的孩子多麽調皮時,你可以插話說:“孩子很活潑”或者是“孩子嘛,都是這樣的”等。這樣別人會覺得你在認真傾聽,談話的熱情就會增長。切不可對方說的是這次考試,而你插話提及去年的那場大雨。這樣一來,會給別人一種錯覺,認為你對談話的主題很不感興趣,沒興趣傾聽對方。當對方的頭腦中有這種意識之後,談話的熱情就會頓失,對方會很快選擇結束談話。
◆ 插話要順著對方的情感
一般情況下,對方向你傾訴,談話中都會帶有很強的情感色彩。要麽是誇耀自己的得意之作,要麽是炫耀自己的地位和兒女。當你聽到對方在炫耀的時候,一定要給予讚譽,把你的羨慕和欽佩的表達出來,這樣會讓對方滿足內心的虛榮。如果你覺得這樣有拍馬屁的嫌疑,那麽至少應該表示你的認可和肯定。千萬不要提意見和建議,對方需要得到的是肯定,不是在征求你的意見。如果對方在傾訴煩惱和痛苦,插話的時候也要和對方的情感一致。如對方很痛苦,你插話的時候也要把這種痛苦表達出來,讓對方感覺你是在和他一起分擔。這時候,最忌不痛不癢的表態或者幸災樂禍,所以插話的時候,一定要把握準對方的感情基調。
◆ 插話時不可喧賓奪主
每個人都有很強的表達欲望,希望別人更加關注自己。所以,在對方談話停頓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好不容易得到機會得以展示自己了。於是不管對方的談話是否結束,也不管對方願不願意聽,就打開話匣子,滔滔不絕傾瀉而來,讓對方不知所措,覺得不被尊重,受到了嚴重的侵犯。所以,在傾聽對方談話的過程中,一定要明確自己是個傾聽者,除非到了沒話可談的時候,否則不要擅自啟動另外的話題,要讓對方完整地表達完自己的情感,並且在這個表達過程中得到你的情感共鳴。隻有這樣,你的傾聽才有意義。
傾聽時給予迴應,是對他人的尊重
口才實例
薛娜是個非常文靜的女孩子,由於性格內向,總是害怕和別人接觸,所以身邊的朋友也不是很多。
一天傍晚,爸爸媽媽都出門去散步了,薛娜一個人在家裏看電視。突然門鈴響了,薛娜打開門一看,原來是爸爸的老朋友前來串門了。薛娜把客人讓到了屋裏,倒上了茶水。之後她給爸爸打電話,可是爸爸的手機偏偏這時候關機了。沒辦法,她又給媽媽打電話,可是媽媽的手機一直在通話中。這可急壞了薛娜。有客人到訪了,總不能讓人家幹坐著吧。
情急之下,薛娜說:“叔叔,你先坐著,我爸爸的手機不知道怎麽關機了,我下樓去找找。”客人笑嗬嗬地說:“也沒有什麽重要的事情,別去找了,我等一會兒。”薛娜本想借這個機會離開,沒想到客人卻把她留了下來。
一時半會兒,薛娜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好在客人是個非常健談的人,這讓薛娜稍稍平靜了一些。可是剛剛過了5分鍾,氣氛再次陷入尷尬。原來客人盡管健談,但是麵對薛娜的默不作聲,覺得也沒意思,也就不再說話了。頓時,室內的空氣像凝固了一樣。
半個小時過去了,爸爸還沒有迴來,客人起身告辭了。
技巧點睛
每個人說話的時候都希望對方認真地聽,因為隻有對方認真聽了,你才覺得說得有意義。那麽,想要告訴對方你的態度很認真,除了仔細聆聽以外,還要給對方一定的迴應。交流是個互動的過程,對方傳達了他的思想和情感,希望得到你的認可和肯定,適當地迴應就能滿足對方的這種心理需求。對方得到了支持和鼓勵之後,才會有繼續說下去的信心。所以,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適當地迴應對方很有必要。那麽,在迴應的時候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 要保持和對方眼神的交流
和別人交流的時候,要保持和對方眼神的交流。通常情況下,人的注意力在哪裏,眼神就會落在哪裏。如果你在和別人的交流過程中,眼神到處遊走,則等於告訴對方,你對他的談話很沒興趣,渴望早點結束。而看著頭頂和看著腳下,也能傳達這樣的意思。所以,談話的時候,眼神一定要集中在對方的身上。當然也不能直勾勾地盯著對方看,尤其是和異性交流的時候,盯著對方的眼睛看會誘惑對方,傳達錯誤的信息。同時,也不能在對方身上到處遊走,讓對方覺得你很沒有修養。一般情況下,和對方交談的時候,眼神應該掃視對方兩條眉毛的交界處,不宜目不轉睛地盯著看,這樣會表達出質疑對方的神情。
◆ 要在適當的時候點頭微笑
對方陳述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希望得到你的認可和肯定,這時候都會對你有一種期盼的眼神。所以在和對方的交流過程中,如果發現對方有期盼的眼神,那麽不妨習慣性地點一下頭。這樣,對方的心理期待就會得到滿足,就會繼續往下說。即使你並不同意對方的想法,在這個時候也千萬不要抬杠,事實上對方隻需要你的傾聽,並不需要你的建議。除非對方真誠地問你,否則不要輕易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如果你非要把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表達出來,那也要等對方表達完了,在馬上要結束談話的時候告訴對方。這時候,對方的心理已經得到了滿足,對於你的意見也會考慮和接受。
◆ 說話的時候簡單扼要
有時候,對方說了很長的時間,覺得有些累了,這時候有可能對方會征求你的意見和想法。這時候一定要注意了,要清楚對方才是這次談話的主角,發表看法的時候一定要簡單扼要,用最簡潔的言語把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表達清楚就行了。切不可喋喋不休,說個沒完沒了。說不定對方隻是階段性地征求你的意見,之後還有很多的話要說呢。結果被你壟斷了說話權,對方想要表達的東西沒表達出來,試想對方能高興嗎?若你在發表意見的時候,冷不丁把不住口,說幾句和對方意見相悖的話,惹惱了別人,不但給不了別人尊重,還因此而得罪了人。
傾聽要用心,能夠聽出話外之意
口才實例
小趙學習非常刻苦,在高考中考出了優異的成績,被北京大學錄取了。一家人非常高興,但是很快又陷入煩惱中,原來小趙的父親去世早,全憑母親辛苦地操持家務,來支持小趙讀書,家裏窮得快揭不開鍋了,哪裏還有錢供他讀大學啊。
眼看著開學的日子一天天到了,全家人亂得一團糟。為了不讓小趙輟學,母親向親戚朋友借錢,受了不少風涼話和白眼,可是依然還差五百塊。第二天就是開學的日子了,小趙硬著頭皮來找他的舅舅。
進了舅舅的家門,還沒等小趙說明來意,舅舅就開始哭窮:“最近家裏總是不順,你舅媽住了一次醫院,花去了我兩萬多,再加上你那個不爭氣的弟弟又和別人打架,被逮到了派出所,交了五千多塊的罰款。現在又要開學了,昂貴的學費又是我的心頭病啊!”說完後,舅舅問,“家裏都還好著吧,沒什麽事吧?”
小趙聽出了舅舅的話外之意,說這麽多就是想表達現在手頭沒錢。他說:“沒事,我就是來看望一下舅舅,有一段時間沒有見到舅舅了,挺想你們的。”說完後,小趙沒再說什麽,找了個借口,連飯也沒吃,就匆匆地離開了舅舅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技巧點睛
俗話說“打鼓聽聲,說話聽音”,有些時候礙於麵子,有的話不方便明說,但是又不能不表達,很多人往往采用含蓄和委婉的表達方法。所以,在傾聽別人說話的時候,要多留意對方每一句話的所指。尤其是對方著重強調的地方和說出來的話,這樣才能通曉對方的心事,了解對方的意圖。20幾歲的年輕人逐漸地步入社會,更要學會聽懂話外之意,這樣才能在人際交往中如魚得水。那麽,到底如何才能更好地聽懂別人的話外之意呢?
◆ 擴大閱讀麵,多儲備知識
一般情況下,知識儲備越多,越能洞察人心。這是因為很多時候,話外之音多是通過一些言辭隱含表達出來的。這些隱藏的信息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豐富的曆史和人文知識,不了解這些知識,當對方有所指的時候,你就會不知所雲。例如別人說“揮淚斬馬謖”,對方已經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全部表達了出來,如果你不了解相關的典故,就不知道對方在說什麽,更不明白對方的心思和將要采取的措施。由此可見,掌握了豐富的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才能聽明白話外之意,迅速洞察對方的心思。
◆ 多參加實踐,接觸現實生活
說話是為了交流,要交流就離不開人群。所以,要想聽懂言外之意,就要多參加實踐,多接觸現實生活。實際上,很多知識都是來自於生產勞動。多參加勞動實踐,能學到書本上沒有的很多知識和道理。如有人說:“我怎麽覺得你這人長了一個斑馬的腦袋呢?”實際上這是在誇你口才好,因為“斑馬的腦袋——頭頭是道”。如果你不了解這些知識,可能會覺得別人在罵你,因為把你跟馬相提並論了。所以,要多接觸社會,在社會這個大熔爐中汲取營養。洞察的世事越多,你就會越能了解別人的心思。
◆ 多動腦筋,多思考
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話外之音都是有積澱的。很多時候,別人並沒有用典故和雙關等知識,而是就事論事。這時候一定要多動腦子,多思考。比如“指桑罵槐”,盡管表麵上看起來目標是桑樹,可是實際上卻是槐樹。如果不動腦子,不分析,不思考,就不會懂得對方真正的意圖所在。所以,在和別人的談話中,要盡量多搜集對方話中與自己有關的信息,在這些信息中判斷對方的意思。一般情況下,人的言語能掩飾,但是情感卻掩飾不了。所以,在關注對方言語的同時,感受對方情感變化,對於洞悉話外之意也有很大的幫助。
傾聽要客觀,不被主觀情緒影響
口才實例
劉宇和王小慧平日裏一起上學,一起迴家,關係特別好。這天,王小慧哭喪著臉來找劉宇。原來王小慧和男朋友吵架了。
在劉宇麵前,王小慧一個勁兒地罵男朋友,說他花心,說他欺負自己了。劉宇聽後,替王小慧打抱不平,隨即也說了幾句指責王小慧男朋友的話。誰知,當天下午,王小慧和男朋友和好如初了。王小慧一五一十地把早上發生的事告訴了男朋友。由於雙方是戀人,況且又在鬧情緒,男友自然沒有在乎王小慧的發泄。但是對劉宇的指責,卻記在了心裏。
之後,當劉宇和王小慧在一起的時候,王小慧的男朋友就會迅速地前去把王小慧帶走。起初劉宇也覺得沒什麽,畢竟人家是戀人。可是時間一久,劉宇也感覺到了,王小慧的男朋友很討厭她。
王小慧生日那天,她的男朋友在喝酒的時候開始為難劉宇,非要逼著劉宇跟他比酒量。劉宇是一個女孩子,哪能喝得過他啊。結果劉宇喝得大醉,並因此住了一迴醫院。從那之後,劉宇漸漸遠離了王小慧。
技巧點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識,對所見所聞都有自己的判斷和定位,基於人的這種特性,往往很多時候都會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在這些意見和看法中,更多的時候會夾雜著濃厚的主觀情感色彩。這些主觀色彩在與被評論者的感情相一致的時候,就能拉近彼此之間心靈的距離。如果不一致的時候,就會因此而得罪別人。所以,在聆聽別人說話的時候,最好不要表達你的感情色彩,尤其是和對方的想法與看法不一致的時候,主觀色彩往往會暴露你的態度和看法。由此可見,不帶感情色彩是掩飾自己的好辦法。那麽,在談話的時候,如何才能不帶感情色彩呢?
◆ 把自己的角色定位為旁觀者
在大多數情況下,當對方和我們交流的時候,如果說出的想法和觀點與我們不一致的時候,往往會有一種衝動,那就是想要證明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在對與錯、是與非的判斷過程中,往往會夾雜著個人的主觀情感。事實上,每個人的思想不一樣,對問題的看法也不一樣,為什麽一定要統一思想呢?為什麽一定要說服別人呢?根本沒有這個必要。所以,在聽到別人和自己有不同的意見的時候,不妨一笑而過,把自己的角色定位為一個旁觀者。當你明白自己是一個旁觀者的時候,你就不會為了一個沒有實際意義的概念和別人爭吵。
◆ 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要亂發評論
很多時候,人總是喜歡炫耀,總是希望引起別人的注意。所以,在聽到與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不一樣的觀點時,就會指責這個,批評那個。在聆聽對方談話的時候,也會時不時地打斷對方的談話,與之辯論,事實上這是要不得的。這樣做不但讓對方感受不到應有的尊重,即使你把對方辯倒了,你贏了,對方也不會服你,相反還會因此而得罪別人。如果你覺得對方的觀點很精彩,那麽你可以點頭微笑,表示支持和肯定;如果你覺得對方的觀點有問題,那麽你可以給予微笑,並且保持沉默。你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要隨便去發表評論,也不要輕易地表明態度。
◆ 控製好自己的情緒
在與對方交談的時候,你一定要控製好自己的情緒。聽到自己喜歡和肯定的想法時,不歡、不唿、不喜;聽到自己討厭和否定的說法時,不悲、不憤、不怒。每個人都有保持自己想法的權利。即使是錯的,那也是自己的;別人的想法和觀點對與錯,與你沒有多少實際的關係。不要忘了自己是一個聆聽者,是一個學習者;你改變不了別人,別人也改變不了你。所以,在傾聽別人說話的時候,不要輕易帶有主觀色彩,不要把你的感情流露出來。
◆ 盡量用中性詞
如果對方發表完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想要征求你的意見時,那麽你說話的時候可多用一些中性詞,少用一些帶有感情色彩的詞。這樣既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也不會得罪別人。
兼聽則明,不可偏聽一家之言
口才實例
小汪想給自己買一台電腦,但是他對電腦可以說是一竅不通。為此,他特意讓自己的好朋友小華一起前往。小華是專業搞設計的,所以對電腦的要求非常高。在他的建議和參謀下,小汪買了內存8gb的設計師專用電腦。
可是,買了之後,小汪就覺得有些後悔了。因為他買電腦並不是搞專業設計,不需要大內存,大內存對於他來說沒有任何作用。並且由於他在做銷售,需要經常出門,台式機根本用不上。電腦買了之後,一直在家閑著,沒有起到一點兒作用。
為此,小汪非常後悔。他覺得當時要是再諮詢幾個朋友的話,或許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技巧點睛
每個人站的角度不同,所持有的觀點和看法也不相同,可能從你的立場和角度看是正確的,是最好的,但是從別人的角度看有可能是最糟糕的。所以,在你傾聽別人意見的時候,最好多找幾個人,多聽聽從不同角度、不同立場出發的各種想法和看法,然後綜合利弊,再作決定。這樣一來,你作的決定比較理性化。如果僅僅聽一個人的建議,那麽可能最後的決定對他來說是好的,但是對你來說並不適合。在傾聽不同人的意見時,要注意哪些方麵呢?
◆ 態度一定要謙遜
在向別人征求意見的時候,你的態度一定要謙遜,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別人說得對還是錯,好還是不好,都要認真地聽。對於對的看法和想法要及時地吸收,好的建議和意見要及時地采納。即使別人給的建議對於你來說沒有多少實際的意義,也要真誠地表示感謝。畢竟對方給你提建議就是尊重了你的請求,千萬不要因為對方沒有幫到你而心生怨氣,更不可因為對方說話不怎麽好聽而打擊和報複,說不定對方所提的建議和意見正是你需要的呢。
◆ 綜合利弊作決定
別人給予了你建議和意見,究竟該怎麽抉擇還需要你自己拿主意。沒有哪個人的意見是十全十美的。有些人的意見可能是利大於弊,而有些人的意見可能是弊大於利。甚至有時候,站的角度不相同,利弊也會相互轉化,所以需要你綜合利弊作決定。比如說上大學到底是去大城市好呢,還是在小城市好呢?大城市消費水平高,但是將來找工作的機遇多,小城市消費水平低,但找工作的機遇少。如果你想要實現宏圖大業,那麽去大城市利大於弊,在小城市弊大於利。如果你更趨向於過安穩的生活,那麽大城市弊大於利,小城市利大於弊。所以,要明確自己的真實需求,然後作綜合的利弊考慮。
◆ 多聽聽不同的意見
人有趨眾的心理,當某一個意見支持的人多時,為了避免自己被孤立,就會放棄自己的觀點,附和別人。所以,在傾聽別人意見的時候,要多留意那些發表不同意見的人。多聽聽他們的聲音,多考慮一下他們的建議。他們之所以有不同的想法,是因為他們站在獨特的角度上看問題,或許這些角度正是大多數人所忽視的。盡管他們的見解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卻能幫助你在作抉擇的時候考慮得更加全麵。
有重點地傾聽,及時地應用
口才實例
小寧是銷售鋁材的業務員,他一開始接觸業務的時候,什麽也不會,常常被客戶拒之門外。但是小寧做事非常認真,公司的業務會議從來沒有缺席過。事實上,他也學到了不少的東西。
在一次業務會議上,銷售經理給他們講解如何通過秘書聯係老總。這對小寧來說非常重要,因為他在做銷售的過程中,被秘書卡得死死的,根本找不到具體的負責人。經理講解的很多要點,他都認認真真地記在了本子上。同時,他還記下了同事們的一些經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通過一個階段的學習,小寧在業務上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他不但能成功地通過秘書關,而且能在關鍵時候找到負責人,拿下訂單。
技巧點睛
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套獨特的方式方法,或許這些方式方法並不全部適合你。但是,你可以汲取各種觀點中的閃光點,把它們集中起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這些焦點和重點為你所用。當然,在傾聽別人陳述的時候,一定要認真傾聽,弄明白對方的真正意思,讓對方的閃光點凸顯出來。那麽,在博采眾長的時候,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 擴大意見采集的群體
在采取別人意見閃光點的時候,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一定要有足夠的提供看法和想法的群體。如果這個群體隻是一兩個人,那就談不上什麽博采眾長了。所以,我們在作決定的時候,不妨多聽聽家人、朋友、親戚和同學的意見,從眾多的意見中,經過挑選和汲取,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意見作為參考。在顧及各方麵的得失之後,作最後的評估,足夠的意見來源是作出正確決定的前提和保證。
◆ 仔細聆聽,抓住重點
別人提供了建議和意見,對於你來說就是寶貴的經驗。所以,在聆聽對方意見時,一定要認真仔細,弄明白對方建議的重點所在。有些意見可能聽起來滑稽可笑,實用性並不強,這就需要你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將對方的真正意圖挖掘出來。在聆聽的時候,要認真考慮每一個人的意見,不要因為對方是你的上司,你就認真聆聽,對方是你的下屬,你就不屑一顧。事實上,那些看起來無足輕重的小人物可能會給你真正的幫助。
◆ 強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在采集了眾人意見的閃光點之後,還要注意將這些想法和看法應用到實際當中。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所提的建議和意見都有局限性。把這些有局限性的意見集合起來應用,也有很大的弊病,或許並不適合你。比如在結婚這個問題上,有的人會建議你多考慮感情,有的人會建議你多考慮身世,還有的人建議你考慮金錢等。那麽如果你把這三種意見綜合起來,就是既要考慮感情,又要考慮身世,還要考慮金錢,而符合這些條件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可能並不多。所以,在廣集了眾人的意見之後,還要考慮采取的建議是否可行。如果不可行,就失去了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