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說話,全世界就是你的
——職場工作攻心話術
說話心理學——
在職場上總有這樣一類人,他們有令人羨慕的天賦與才華,卻總是在碌碌無為的工作中焦灼不安。他們就像千裏馬,總遇不到真正賞識自己的伯樂,空有滿腹經綸,隻能無奈於“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很多人認為:隻要有能力就可以在職場中立足;隻要勤奮、努力就有機會獲得升遷。但實際情況並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樣,僅有努力和勤奮並不能讓你在職場中立於不敗之地,你還要會說話。職場上能夠伶牙俐齒,全世界都會是你的。
|第十四章|
這樣說話領導最信任
摸透領導的性情愛好
和領導說話,先要摸清領導的性情愛好。要對領導的背景、工作習慣、奮鬥目標及個人的興趣愛好有所了解。這不完全是為了討好對方,而是要明白你該說、該做什麽,不會因不明就裏而有所閃失。
某私企裏,一個能力、業績都很不錯的經理突然被老板辭退了。這個經理很是惱火,跑去找老板理論,結果發現老板其實也是一肚子苦水。原來這個企業是個家族型企業,老板的好幾個親戚在企業裏擔任了一些重要的或不太重要的職位。這個經理前段時間推行了一套全員績效考核製度,員工的工作效率確實得到了提高。但此舉觸犯了這些人的既得利益,特別是一些看似身居閑職卻很有背景的人。老板直言,辭退他也是迫於壓力,實在是無奈之舉。
在抱怨老板沒原則、沒底線的同時,一個出色的職業經理人,首先會反思自己是否真的摸清了老板的底線。老板也是人,而且往往是壓力比你更大的那個人,很多時候身為老板要考慮很多你也許並不考慮的問題,而且作為一個人他也有自己的脾氣、喜好,這一切並不見得都是以企業發展進步為核心的。
沒有底線的老板是可怕的,但無法識別出老板心理底線的職業經理人是可悲的。所以作為一名成熟的職業經理人,要學會主動積極地去分析、了解和探知老板的行事風格、性情愛好和心理底線,這樣,一方麵可以讓自己在作決策的時候更有把握,更重要的一方麵則是,能正確判斷自己是否真正找到了能與之共同幹事業的同“道”中人。這直接決定著在這個企業裏,兩者的合作道路能走多遠。要始終記住老板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如果你動了他靈魂深處那根脆弱、敏感的情感神經,或者讓他陷於什麽糾纏不清的麻煩,他就保不準隻好動你的位子了。尊重老板的情感,獲得老板的認同,事實上也就獲得了個人成功的最大推動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脾氣;每個領導都有自己的領導方式;每一種不同類型的上司,也有自己不同的處事風格。摸透他們的性情愛好、處事風格,你就能在領導麵前應對自如。
1.沉默型上司
你得學會從他的隻言片語中找到他的要求,以及他對你的評價。這就要求你在平時的工作中“少說話,多做事”。
2.挑刺型上司
這樣的上司,很難讓他說一個“好”字,而且就算你盡力了,並自我感覺良好,但他還是會隨時提出一點小缺點來。在他眼中,沒有更好,隻有最好。和這種上司相處,你得力求完美,完美,更完美。但事實上這是很不現實的,所以你在向他匯報一項工作的時候,盡量讓他知道,這項工作是在他的帶領之下完成的,有什麽指示,一定會按他的意思去辦。
3.固執型上司
在這種類型的上司手下做事,請記住一條,他發脾氣的時候千萬別吱聲。等他說完了,你再說:“我一定照您的要求去辦。”
4.直爽型上司
能同這種上司相處,算是比較幸運的,因為原則上這類上司一般不會給你小鞋穿。如果他認為你做得不對,一般他會隨時提出來。所以,你在盡力完成本職工作的時候,一般不需要花時間去猜測上司是怎麽樣一個人,你該如何去做。
5.鼓勵型上司
這種上司心胸一般很寬闊,就算是你一不小心犯了個小錯誤,他也會原諒你。而且他還會適時地對你說:“年輕人,慢慢來。”如果哪次你做得還可以,他會說:“不錯!”
6.笑裏藏刀型的上司
同這類上司相處,是一件非常令人頭疼的事情。你除了小心翼翼做好他所交代的事情外,還得留意他微笑背後的另一種含義。如果他說你“不錯”,你可要當心。當然,這種上司還是很少的。
7.愛大聲嚷嚷的上司
做這種上司的下屬,必須要在他交代什麽時候完成、怎麽完成、要達到什麽效果的時候,努力記好他所說的每一個字。如果你一不留神犯了錯,他會讓全公司的人都知道你的辦事能力如何如何……當然,你工作出色,他也樂於充當“播報員”的角色。因此,對付這種上司,就是讓自己的工作做得很出色。所以,你一定要努力。
8.與你稱兄道弟的上司
這種上司的口頭禪是“兄弟歸兄弟,工作是工作”。因此,你可以在工作之外的地方揣摩他的想法。但當你在工作中真正犯了一些錯的時候,他還是會幫忙解圍的。除非,他那句話是真的界限分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9.吹毛求疵型的上司
這類上司認為下屬做得好是天經地義的,做得不好是十惡不赦的,在他的心中,永沒有失敗兩字。麵對這種對下屬缺乏體諒的上司,你不可抱太大的希望,因為你隻有不出錯才能站得住腳。你要成為核心人物,這才會使他注意你。
帶著自信大方親近老板
在現代辦公室裏,許多非常優秀的員工並沒有得到老板的賞識,其主要原因是與老板過於疏遠,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向老板表現和推銷自己,沒有把自己的能力和才華介紹給自己的老板。
有些人到一家公司上班幾年了,老板對這個人都沒有什麽太深的印象,這往往是因為他們對老板有距離感甚至是有恐懼感導致的。他們見了老板噤若寒蟬,一舉一動要麽不自然,要麽遇上老板就躲開,或者裝作沒有看到。這樣消極地與老板相處,尤其在大公司裏,老板又怎麽可能留意到你呢?
要想得到老板的賞識,就需要平日多與老板接觸和溝通,懂得主動爭取每一個機會。事實證明,很多與老板匆匆一遇的場合,可能決定你的未來。
比如,在電梯間、走廊上,或者是吃工作餐時,遇見你的老板,你要主動迎上去並微笑著閑談幾句,或者說幾句工作上的事。千萬不要像其他同事那樣,極力避免讓老板看見,即使與老板擦肩而過也一言不發。
如果你自信地主動與老板打招唿,主動與老板交談,你大方、自信的形象,會在老板心中留下印象。
有一個員工,工作非常出色,為人老實正直,隻知道埋頭苦幹,缺乏與老板的溝通,因此他幾乎不在老板的視線之內出現。
有一次,公司舉行聯歡會,老板的興致很好,很快加入到了他們中間,這位員工見到老板,一舉一動就不自然起來,沒過多久就逃出老板的視線,獨自坐在一個角落裏喝飲料。不知為什麽,他好像天生就有畏懼老板的毛病。在走廊上、電梯間或在餐廳裏,遇到老板,他都不是主動打招唿,而是迅速離去。即使自己的主管不在,老板找到他們的部門來,他也縮在一旁,一概裝作不知,由其他同事應對了事。這樣一來,他和老板的距離越來越遠,甚至產生了隔膜,他給老板唯一的印象就是怕事和不主動。老板怎麽會把升職的機會給一個不敢和自己說話的人呢?
不主動與老板交往,是一種對自己的前程和發展不負責的態度。一個不出現在老板視線範圍內的員工,根本就沒有擔當重任的機會,又何談成功呢?
人與人之間的好感是通過實際接觸和溝通建立起來的。一個員工,隻有主動與老板麵對麵地接觸,讓自己真實地展現在老板麵前,才能讓老板充分認識到你的才能,你才會有被賞識的機會。
剛畢業的陳娜和另外七八個年輕人一同被一家正向集團化邁進、急需大批新生骨幹力量的公司聘用。為了表示對這批“新鮮血液”的厚望和鼓勵,老板決定單獨宴請他們。
酒店離公司不遠,新人們三三兩兩結伴而行,唯獨將老板拋在了一邊。陳娜看在眼裏,不禁替老板尷尬。進入酒店落座之前,陳娜借故先去了趟洗手間。迴來一看,果然不出她所料,同事們或正襟危坐、謹口慎言,或低頭相互私語竊笑,不僅沒人上前跟老板搭話,更將老板左右兩邊的座位空了出來。看見老板勉強擠出笑容的樣子,陳娜趕緊說:“我建議咱們都往一起湊湊吧!”說完,便很自然地坐在了老板左邊的座位上,並對老板投來的讚許目光報以會心一笑。
怎麽樣,陳娜的做法聰明吧!相信就是再尖酸的人也沒道理指責她在“拍馬屁”了。本來這次老板就是想和新員工親近一下,說不定還想借此發掘人才呢!可多數靦腆木訥的年輕人卻辜負了老板的美意,把他晾在一邊,他能高興嗎?其餘的人可能也想在老板麵前好好表現,但就是礙於臉麵,怕別人說是“馬屁精”才退縮的。
一個不能主動為自己爭取機會的人,如果被提升,將來管理公司、麵對客戶或參加為公司爭取利益的談判時怎麽能有魄力和手段呢?如果換成你是老板,你會提拔這樣的人嗎?
那次晚宴,陳娜給老板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但畢竟隻是一次飯局,何況陳娜初進公司,還隻是一隻“菜鳥”,她實在沒有更多的機會接觸老板。俗話說:“做事不看東,累死也無功。”
要是沒有老板的讚賞和支持,就算拚死拚命地幹,要想超越上麵層層“屏障”,也實在是太難、太慢了。陳娜是個肯幹會幹的人,她知道隻有自己製造機會才能接近老板。經過努力,陳娜不止一次地在電梯裏與老板“不期而遇”。有備而來的陳娜沒有像其他人一樣硬著頭皮和老板沒話找話,而是笑吟吟地和老板打著招唿。要是老板問她最近工作如何,她迴答得有條不紊。但大多時候老板都會和她聊一些輕鬆休閑的話題,陳娜總是表現得很健談,而且還了解了好多老板的個人愛好,更以此加深了老板對她的印象。
聰明的老板是願意給員工留下一個和藹可親的印象的,他也希望員工對他親近追捧。可因為自卑心和恐懼心在作祟,許多人見到老板都避之唯恐不及,何況是在幾尺見方的電梯裏呢?殊不知老板麵對一個拘謹無措、憋得臉紅脖子粗的人,也會覺得尷尬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所以,你根本不用害怕沒話說,因為在這種場合下,老板為了打消你的顧慮是會主動和你交談的,你隻要把這當做是一次親近老板的機會,別戰戰兢兢的就行了。
也許你會覺得陳娜太有心計了,但她的心計是擺在桌麵上的,是充滿智慧的,對自己的職業發展大有好處。老板也是人,也需要在業餘時間輕鬆一下,那些見到老板就像老鼠見到貓,總想繞道走的人,隻會與機遇擦肩而過。
對於陌生的環境,我們常以沉默拘謹應對,遠離同事,尤其是遠離上司,這種做法是不利於個人才能發揮的。如果換個角度思考,能經常有意無意地親近老板,讓他記住你,讓他了解你的意見和想法,你才有可能收獲意外的驚喜。
談吐優雅舉止有風度
風度是一個擺在人們麵前的現實問題。伊莎貝拉曾經說過,美麗的相貌和優雅的風度是一封長期有效的推薦信。風度能給自己帶來自信和幸運,獲得領導的賞識。因此,我們就必須更加講究自己的風度,樹立良好的形象。
風度是人的言談、舉止和態度的綜合體現,更進一步說,是人的精神氣質的外在擴散所形成的魅力。這種魅力給人一種美的懾服力。這種美的懾服力,能使人產生心理的傾慕和震顫。
可見,一個人具備優雅的風度,對自己與他人的交往有很大的影響。那麽,我們要從哪些方麵入手打造自己的優雅風度呢?
1.修煉內心
風度首先表現在豐富的內心世界中。理想則是內心豐富的一個重要方麵。因為理想是人生的動力和目標,沒有理想和追求,內心空虛貧乏,是談不上有風度的。品德是風度的又一重要方麵,為人誠懇、心地善良是不可缺少的。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家庭生活的氣氛和後代的成長。此外還要胸襟廣闊。
因此,從完整的意義上說,風度是一個人內在美與外在美相結合的產物。“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內在美,外在美就無所依托。一個內在精神世界不美的人,長相可能很美,卻無論如何不會長期保持美的風度。
2.完善性格
風度還表現在性格上。這就是要注意自己的涵養,要忌怒、忌狂,能忍讓,會體貼人。溫柔並非沉默,更不是逆來順受、毫無主見,相反,開朗的性格往往透露出天真爛漫的氣息,更能表現內心情感,而富有感情的人更能引起共鳴。
3.尊重對方,嚴謹有致
與領導交往溝通,首先要準確把握雙方關係,給其以相應位置,充分表現出你對他的尊重。這是對雙方關係的確認和定位,也是對對方的一種渴望受尊重願望的滿足,必須嚴謹有致,不可苟且。
小許很得一教委領導的賞識,這位領導很平易近人。他與小許並未謀麵,但他讚賞小許的才華,便約請小許與他聊聊。小許在領導麵前並沒有得意忘形,忘乎所以。他的言談舉止都嚴謹得宜,很有分寸。領導雖性情開朗,多次表示要小許隨意些,但還是對小許的舉動發自內心的高興,他覺得沒有看錯人。就這樣,小許獲得了那位領導的認可和喜歡。
4.坐立行走要文雅大方
與領導交往時,你應自覺地保持一種良好的坐態,以顯示自己應有的文明教養。工作時,要精力充沛,給人一種振奮昂揚的印象;切忌東倒西歪,委靡不振。此外,你還要養成正確的站立姿勢。在領導會議上,要大大方方地起立致意,不要彎著腰、扭著身、束手束腳,要做到從頭到腳成一線。行走時步伐要從容穩健,不要搖頭晃腦、東張西望、勾肩搭背。
5.切忌奉承,不卑不亢
尊重是有原則、見真情的。如果不顧原則,另有目的,人格淪喪,不知廉恥,對領導就會表現出阿諛奉承、虛情假意、誇大其詞和別有用心,隻能讓他們反感、嫌惡甚至是痛恨。
6.態度自然,不必拘謹
領導無論地位還是閱曆,都高我們一籌。與他們交往,有時讓我們有一種威壓感而噤若寒蟬。我們作為平常人,尤其是未見過世麵的青年人,在這種情勢下往往顯得手足無措、言語囁嚅,感覺特別別扭。其實領導也是我們平等的交際對象,我們與領導之間也是一種自然的交往關係,一方麵我們要尊重他,另一方麵也要立足於自己,守住方寸,保持本色,自然而正常地與其交往,不必拘謹。這反倒能顯示自己的交際魅力,贏得對方的認可和尊重,使領導更樂意與我們溝通。
與領導溝通,應當時刻注意自己的風度。不管自己長得怎樣,也不管遇到多大困難與波折,都要顯得豁達、堅定,顯得剛毅果敢、氣宇軒昂,這樣,就自然會有一股英雄氣概,有一種外在魅力。在與領導交往時,舉手投足間盡顯優雅風度的人必然會以其優美的舉止言談、高尚的品德情操贏得領導的喜愛,獲得領導初步的認可。如果妄自菲薄、自慚形穢,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打倒自己,即使五官相貌長得再好,又有什麽風度可言?試想,一個沒有風度的人怎麽能夠在領導麵前表達自己的觀點、展現自己的特長呢?
提建議時使用暗示的方法
偶爾對老板交心是必要的,但要有的放矢。促膝長談是種手段,而不是真的讓你什麽都說。偶爾的交心,說些無關緊要的私己話,能讓老板覺得你貼心。事實上,從沒一個上司會跟你真的交心。切忌一熱淚盈眶,就把心窩子都交出去。被出賣的,往往是交心的那個。
帕特麗夏·科克女士是馬薩諸塞州智囊團的成員,她工作精幹而頗有建樹,但始終沒有提升。終於在某一天,她為這事與上司爭吵了起來。
“在爭論中,我們互不相讓,氣氛十分緊張,”這位女士後來迴憶說,“而且這場唇槍舌劍之後,我就不得不離開這家公司。”
非常遺憾,科克沒有遵守同上司打交道的基本規則:沒有把握取勝,別輕易向上司開戰。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應當盡量避免與上司衝突。
對一位不甘寂寞的下屬來說,至關重要的恰恰不是唯唯諾諾,而是把自己的不同見解恰到好處地向上司表明。而避免矛盾,隻能暫時奏效,長此以往,下屬吃不香睡不甜,人格受貶,上司則耳不聰目不明,指揮失當。
當你想要向上司提建議時,盡量用暗示的方式去說,而不要當麵與上司交涉,要給上司留下足夠的餘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斯大林在軍事上最倚重的人有兩個,一個是軍事天才朱可夫,另一個則是蘇軍大本營的總參謀長華西裏也夫斯基。
斯大林在晚年逐漸變得獨裁,“唯我獨尊”的個性使他不能允許世界上有人比他更高明,更難以接受下屬的不同意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斯大林的這種過分的“自我尊嚴”感曾使紅軍大吃苦頭,遭到不可避免的巨大損失和重創。提出正確建議的朱可夫曾被斯大林一怒之下趕出了大本營,但有一人例外,他就是華西裏也夫斯基,他能使斯大林在不知不覺中采納他的正確的作戰計劃,從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華西裏也夫斯基的進言妙招之一便是潛移默化地在休息中施加影響。在斯大林的辦公室裏,華西裏也夫斯基喜歡同斯大林談天說地地“閑聊”,並且往往還會“不經意”地“順便”說說軍事問題,既非鄭重其事地大談特談,講的內容也不是頭頭是道。
但奇妙的是,等華西裏也夫斯基走後,斯大林往往會想到一個好計劃。過不了多久,斯大林就會在軍事會議上宣布這一計劃。於是大家都紛紛稱讚斯大林的深謀遠慮,但隻有斯大林和華西裏也夫斯基心裏最清楚,誰是真正的發起者。
正是在這些閑聊中,華西裏也夫斯基用自己的思想啟發了斯大林的思想,以至於斯大林本人也認為這些好主意正是他自己想出來的。但不管怎樣,從效果上看,華西裏也夫斯基達到了他的目的,使他的建議能夠被斯大林所采納,並成為斯大林最為倚重的人之一。
有些問題是應該由上級來處理的。事實上,如果這些問題不讓他來處理的話,他會很惱火。因為,這些涉及權力或會產生糾葛的事情是與你不相幹的。
也有些問題在你的職責範圍之內,而你又非常希望得到他的幫助,當你真的要向上級提出這種問題時,最好向他征求建議,而不要向他懇求解決方法。
與其說:“某某公司不願付最後一筆貨款”,然後等他說應該怎麽辦,你還不如說:“我沒有辦法讓某某公司支付最後一筆貨款。如果您有什麽建議的話,我將十分感謝。”
這種方法能誘使上級作出積極的反應,因為你不是要他承擔責任,隻是想獲得他的知識和專長罷了。但是,這種方法也有其局限性。如果你連續不斷地向上級提出建議,他很快會感到厭倦,而且,很可能他對你也會感到不耐煩。所以,如果問題確實是你自己的,最好的辦法是將它留給自己,並且自己去解決它。
具體說來,以下幾種不同的情況要區別對待,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達到你的目的。
當上司的決策出現明顯的錯誤時,可采用以下方法使之改正:
(1)讓上司自己動搖信心。例如,可以說:“您真敢冒險!”或者“哇!您真是勇敢。”語氣裏帶上點懷疑,比直說“你的計劃太冒險”要好得多。
(2)不要怪上司而要怪客觀原因。例如:“要不是形勢變化太快,您的計劃一定會大獲成功。”
(3)表麵恭維,暗中出招。跟上司說:“換成我還真想不出您的辦法來,我原來想……”表麵上說上司比你聰明,經驗豐富,實際上達到說出你自己想法的目的,上司聽了也許會動心。
(4)詢問上司還有沒有別的辦法。或許上司會反問你有什麽想法,也可能上司會產生一些新的構想,而看起來,這一切也是他想出來的。
(5)請上司把他的想法解釋一下。在解釋的過程中,他可能不必等你提出來,自己就察覺有漏洞。
(6)采用假設性暗示。例如,“如果這種產品銷路不好怎麽辦?”你既說得不過火,又能使上司重新考慮。
當上司對你心懷疑慮時,你不妨也用暗示的方式去試探一下:
(1)把握好提出問題的時機。別在他忙得焦頭爛額、心情懊喪或者出了家庭糾紛的時候接近他,最好是在有你參與的某項工作接近成功,大家都心情輕鬆,在一起聊天的時候提出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2)要講究提問的技巧。例如,問他“還需要我做什麽事?”或者“還有什麽要我補充”,上司的迴答可以看出他對你的評價。
(3)不要專門和上司談這個問題,這樣會讓上司覺得不自在,很多上司比你討厭受批評或討厭評價部下。
(4)學會察言觀色。如果上司總是對你冷淡、不耐煩,而對別人卻不是這樣,顯然是因為他對你不滿意。在這種情況下,除非你立下大功,否則不要問上司對你如何評價。
當你對上司的工作有所思考並形成建議時,可以這樣對他善意提醒:
(1)要先試風向,如果發現上司表現出防衛姿態,最好趕快改變話題。
(2)要逐級反映你的意見,越級抱怨會減少你說話的分量,減低別人對你的信任。
(3)提出批評的每句話都要有根據,否則上司會認為你無中生有。
(4)指責上司的錯誤,同時要給他提供如何處理才更好的建議。
(5)提出困難向上司求助,好讓他自己察覺哪裏出了問題,或許你不指出來,他就已經體察到了你的難處了。
(6)批評的目的是為了改善工作,因此問題解決了,功勞歸於上司,你才能永處順境。
遇事商量,不自作主張
上司有時候說他對你很放心,事實可能正好相反。真正的信任,是通過行動表現出來的。說得絕對些,當上司願意把害人的事情,把辦公室裏鬥爭的事情和你一起做,那才是信任的表現。上司口頭說對你放心,你反而要當心,很可能你做了什麽,讓上司產生你不忠誠的懷疑。
“糟了!糟了!”趙經理放下電話,就叫了起來,“那家便宜的東西,根本不合規格,還是原來張總的好。可是,我怎麽那麽糊塗,寫信把他臭罵了一頓,還罵他是騙子,這下麻煩了!”
“是啊!”秘書小王轉身站起來,“我那時候不是說嗎,要您先冷靜冷靜,再寫信,您不聽啊!”
“都怪我在氣頭上,想這小子過去一定騙了我,要不然別人的價格怎麽那樣便宜。”趙經理來迴踱著步子,指了指電話,“把電話告訴我,我親自打過去道歉!”
秘書一笑,走到趙經理桌前:“不用了!告訴您,那封信我根本沒寄。”
“沒寄?”
“對!”小王笑吟吟地說,“嗯……”趙經理坐了下來,如釋重負,停了半晌,又突然抬頭:“可是我當時不是叫你立刻發出嗎?”
“是啊!但我猜到您會後悔,所以壓下了。”小王轉過身,歪著頭笑笑。
“壓了三個星期?”
“對!您沒想到吧?”
“我是沒想到。”趙經理低下頭,翻記事本,“可是,我叫你發,你怎麽能壓?那麽最近發南非的那幾封信,你也壓了?”
“我沒壓。”小王臉上更靚麗了,“我知道什麽該發,什麽不該發……”
“你做主,還是我做主?”沒想到趙經理居然霍地站起來,沉聲問。
小王呆住了,眼眶一下濕了,兩行淚水滾落,顫抖著、哭著說:“我,我做錯了嗎?”
“你做錯了!”趙經理斬釘截鐵地說。
看到小王的遭遇,你會想:明明秘書小王救了公司,上司非但不感謝,還恩將仇報,對不對?如果說“不對”,你就錯了!
正如趙經理說的——“你做主,還是我做主?”
假使一個秘書,可以不聽命令,自作主張地把領導要她立刻發的信,壓了三個星期不發,那她豈不成了領導的領導?如果有這樣的“暗箱作業”,以後交代她做事,誰能放心?所以小王有錯,錯在不懂工作原則。上司畢竟是上司,事情還是得他做主。
僅就工作而言,下屬自作主張帶來的後果,都不會十分嚴重,也並非全都是消極的方麵。可以想象,哪有那麽多員工笨到不知輕重的地步,敢於擅自替上司作出關乎單位整體利益的主張?除非他是個沒有自知之明的人。
然而,這種自作主張所帶來的對職場上的等級關係及人際關係常態的衝擊,是十分明顯的。上司反感下屬的自作主張,其實不在於他的擅自決定給工作帶來的損失——通常來說,這種損失是微小的。上司真正在意的是下屬越權行事的行為,以及這種做事風格所反映的下屬心中對上司的重視程度。盡管這種行為不一定說明下屬不注意上司的存在,不把上司放在眼裏,但在上司的角度理解,會把這種行為與下屬對自己的個人態度聯係起來,最後認定這種做法不僅是對自己的無視,也是下屬工作經驗與能力欠缺、辦事不穩重的表現。這樣一來,你無意中的一次私自定奪行為,帶來的可能就是上司以後的冷遇與不信任。這種誤會與不信任,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的,對你的前途的損害,也是難以彌補的。
不自作主張,是你在處理公司事務時起碼要做到的,而要想在這方麵更進一步,你還需要做到遇事多和上司商量,多讓上司給你做主。
你有沒有常常向上司詢問有關工作上的事?或者是自己有什麽問題,有沒有跟他一起商量?如果沒有,從今天起,你就應該改變方針,盡量地發問。部下向上司請教,並不可恥,而且是理所當然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有心的上司,都希望他的部下來詢問。部下來詢問,一方麵表示部下眼裏有上司,相信上司的決定。另一方麵也表示他在工作上有不明了之處,而上司能夠迴答,才能減少錯誤,上司也能夠放心。
如果員工假裝什麽都懂,一切事都不想問,上司會覺得“這個人恐怕不會是真懂”而感到擔心,也會對你是否會在重大的問題上自作主張而產生擔憂。
在工作上,遇到重大問題的決策時,你不妨問問上司,“關於某件事,某個地方我不能擅自下結論,請您定奪一下”,或者“這件事依我看不這樣做比較好,不知您認為應該如何”,等等。
在辦公室裏,你需時刻牢記一條:上司永遠是決策者和命令的下達者,無論我們有多大的把握相信自己的判斷力,無論你代替上司決定的事情有多細微,都不能忽略上司是否同意這一關鍵步驟。否則,當上司意識到本應由自己拍板的事情被屬下越俎代庖,他所產生的心理上的排斥感和厭惡感,以及對於下屬不懂規矩的氣惱,足以毀掉你平時憑借積極努力所換來的上司對你的認同。所謂“一招不慎,滿盤皆輸”,莫過於此。
準確及時匯報工作
在工作中,領導和下屬往往容易形成一種矛盾,一方麵下屬都願意在不受幹擾的情況下獨立做事,另一方麵領導對下屬的工作總存在不放心的狀態。一般來說,在下屬和領導的關係中,領導總處在主導的地位,下屬的命運掌握在領導手中。在這種情況下,要解決上述矛盾,下屬就應該主動適應領導的願望,凡事多匯報。
對於那些資深且能力很強的下屬來說,需要解決一個心理障礙問題,即:不管你怎樣資深,能力怎樣強,你隻要是一個下屬,你就隻能在領導的支持和允許下工作,如果沒有這種支持和允許,你將無法工作,更別說創出業績了。所以,作為下屬,應該學會凡事多匯報,勤匯報,隻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得到領導的信任與器重,從而打開事業之門。
下屬向領導匯報工作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及時匯報不好的消息
對不好的消息,要在事前主動報告。越早匯報越有價值,這樣領導可以及早采取應對策略以減少損失。如果延誤了時機,就可能鑄成無法挽迴的大錯。報喜不報憂,這是多數人的通病,特別是失敗是由自己造成的情況下。實際上,碰到這種情況,就更加不能隱瞞,隱瞞隻會造成更加嚴重的後果。
2.要在事前主動報告
有的員工做事總是很被動,一般是在領導問起相關事情的時候才會提出報告。孰知,當上級主動問到這件事時,很可能是因為事情出了問題,否則上級是不會注意到的。下屬應遵循這樣一個原則:盡量在上級提出疑問之前主動匯報,即使是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的工作,也應該有情況就報告。以便領導了解工作是否仍是按計劃進行;如果不是,還要作出什麽調整。這樣,在工作不能按原計劃達到目標的情況下,應盡早使領導知道事情的詳細經過,就不致於被責問了。
3.全權委托的事也要報告
在領導已經把事情全權委托給你辦的情況下,不僅要和領導仔細討論各種問題,請示相關情況,而且還要及時匯報各種相關事宜。一般情況下,領導把稍微有些難度的工作交給下屬去辦,是訓練年輕員工最有效的辦法。領導在作出各種布置後,一般會在一旁詳細觀察,在這種情況下,員工最好把事情的前因後果詳細地向領導匯報。
匯報工作時要先說結果,再次說經過,書麵報告也要遵循這一原則。這樣,匯報時就可以簡明扼要,節省時間。
4.匯報工作要嚴謹
在工作報告中,不僅要談自己的想法和推測,還必須說正確無誤的事實。如果報告時態度不嚴謹,在談到相關事實時總是以一些模糊的話語,如“可能是”“應該會”等來描述或推測的話,就會誤導領導,不利於領導作出正確的決策。所以在表明自己意見的時候,最好明確地說“這是我的個人觀點”,以便給領導留下思考空間,這樣對己對領導都會大有裨益。
5.忌攬功推過
下屬向上級匯報工作,無論是報喜,還是報憂,其中最大的忌諱是攬功推過。所謂攬功,即是把工作成績中不屬於自己的內容往自己的功勞簿上記。不少人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他們在向領導匯報工作成績時,往往有意誇大自己的作用和貢獻,以為用這種做法就可以討得領導的歡心與信任。實際上,多數領導都是相當聰明的人,他們並不會因為你喜歡攬功,就把功勞真的記到你的賬上去。即便一時沒有識破你的謊言,他們也多半會憑直覺感到你靠不住。因為人們對言過其實的人,多是比較敏感的。
所謂推過,就是把工作中因自己的主觀原因造成的過錯和應負的責任,故意向別人身上推,以開脫自己。它給人的印象是文過飾非,不誠實。雖然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攬功推過卻是人的劣根性。不攬功,不推過,是喜說喜,是憂報憂,是一種高尚的人品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的體現。采取這種態度和做法的人,可能會在眼前利益上遭受某些損失,但是從長遠看,必定能夠站穩腳跟,並獲得發展的機會。
6.恭請領導評點
當你向領導匯報完工作之後,不可以馬上一走了事。聰明人的做法是:主動恭請領導對自己的工作總結予以評點。這也是對領導的一種尊重和對他比你站得高、看得遠、見識多的能力的肯定。
通常而論,領導對於下屬的工作總結,大多都會有一個評斷,不同的是有一些評斷他可能公開講出來,而有一些評斷他則可能保留在心裏。事實上那些保留在心裏的評斷,有時卻是最重要的評斷,對此,你決不可大意。反之,你應該以真誠的態度去征求領導的意見,讓領導把心裏話講出來。對於領導誠懇的評點,即便是逆耳之言,你也應以認真的精神、負責的態度去細心反思。隻有那些能夠虛心接受領導評點的員工和下屬,才能夠被領導委以重任。
匯報也具有時效性,及時的匯報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效力。當你完成了一件棘手的任務,或者解決了一個疑難問題的關鍵,這時馬上找上司匯報效果最好,拖延一段時間再向上司匯報,上司可能已經失去對這件事情的興趣,你的匯報也有畫蛇添足之嫌。及時向上司匯報,還會使你與上司之間建立良好的互信關係,上司會自動對你的工作進行指導,幫助你盡善盡美地完成工作。
千萬不要忽視請示與匯報的作用,因為它是你和領導進行溝通的主要渠道。你應該把每一次的請示匯報工作都做得完美無缺,這樣領導對你的信任和賞識也就會慢慢加深了。
攻心話術
領導麵前這些話不能說
伴君如伴虎。領導畢竟不像一般同事。何況一般同事之間也應該注意分寸,不能太無所顧忌。所以平時與領導相處、交談和匯報情況時,都要多加小心。
特別是一些讓領導不快的話,就更要注意不能講:
1.不經意地說:“太晚了!”
這句話的意思是嫌領導動作太慢,以至於快要誤事了。在領導聽來,肯定有“幹嗎不早點兒”的責備意味,你看這話能說嗎?
2.對領導說:“這事不好辦。”
領導分配工作任務下來,而下級卻說“不好辦”,這樣會讓領導下不了台,也說明你在推卸責任。
3.對領導說:“您真讓我感動!”
“感動”一詞是上級對下級的用法,例如說:“你們工作認真負責,不怕吃苦,我很感動。”而晚輩對長輩或下級對上級用“感動”一詞,就不太恰當了。
尊重領導,應該說“佩服”。例如:“經理,我們都很佩服您的果斷”,這樣說才算比較恰當。
4.對領導說:“不行是嗎?沒關係!”
這話是對領導的不尊重,缺少敬意。退一步來講,也是說話不講方式方法,說了不該說的話。
5.對上級的問題迴答:“無所謂,都行!”
過度客氣反而會招致誤解。和領導說話應該小心謹慎,顧全大局。但顧慮過多則適得其反,容易遭受誤解。
善於察言觀色,以平常心去應付,對這類情況就可以應付自如了。要想辦法克服膽小怕事的心態,有時越是謹慎小心,反而越容易出錯,會被領導誤認為沒有魄力,不值得重用。
在職場中,沒有幾招保命的本事是不行的,否則,一旦碰上風浪,你會成為首先被犧牲的那一個。
因此,多練幾個絕招,你才能在職場中遊刃有餘。
——職場工作攻心話術
說話心理學——
在職場上總有這樣一類人,他們有令人羨慕的天賦與才華,卻總是在碌碌無為的工作中焦灼不安。他們就像千裏馬,總遇不到真正賞識自己的伯樂,空有滿腹經綸,隻能無奈於“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很多人認為:隻要有能力就可以在職場中立足;隻要勤奮、努力就有機會獲得升遷。但實際情況並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樣,僅有努力和勤奮並不能讓你在職場中立於不敗之地,你還要會說話。職場上能夠伶牙俐齒,全世界都會是你的。
|第十四章|
這樣說話領導最信任
摸透領導的性情愛好
和領導說話,先要摸清領導的性情愛好。要對領導的背景、工作習慣、奮鬥目標及個人的興趣愛好有所了解。這不完全是為了討好對方,而是要明白你該說、該做什麽,不會因不明就裏而有所閃失。
某私企裏,一個能力、業績都很不錯的經理突然被老板辭退了。這個經理很是惱火,跑去找老板理論,結果發現老板其實也是一肚子苦水。原來這個企業是個家族型企業,老板的好幾個親戚在企業裏擔任了一些重要的或不太重要的職位。這個經理前段時間推行了一套全員績效考核製度,員工的工作效率確實得到了提高。但此舉觸犯了這些人的既得利益,特別是一些看似身居閑職卻很有背景的人。老板直言,辭退他也是迫於壓力,實在是無奈之舉。
在抱怨老板沒原則、沒底線的同時,一個出色的職業經理人,首先會反思自己是否真的摸清了老板的底線。老板也是人,而且往往是壓力比你更大的那個人,很多時候身為老板要考慮很多你也許並不考慮的問題,而且作為一個人他也有自己的脾氣、喜好,這一切並不見得都是以企業發展進步為核心的。
沒有底線的老板是可怕的,但無法識別出老板心理底線的職業經理人是可悲的。所以作為一名成熟的職業經理人,要學會主動積極地去分析、了解和探知老板的行事風格、性情愛好和心理底線,這樣,一方麵可以讓自己在作決策的時候更有把握,更重要的一方麵則是,能正確判斷自己是否真正找到了能與之共同幹事業的同“道”中人。這直接決定著在這個企業裏,兩者的合作道路能走多遠。要始終記住老板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如果你動了他靈魂深處那根脆弱、敏感的情感神經,或者讓他陷於什麽糾纏不清的麻煩,他就保不準隻好動你的位子了。尊重老板的情感,獲得老板的認同,事實上也就獲得了個人成功的最大推動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脾氣;每個領導都有自己的領導方式;每一種不同類型的上司,也有自己不同的處事風格。摸透他們的性情愛好、處事風格,你就能在領導麵前應對自如。
1.沉默型上司
你得學會從他的隻言片語中找到他的要求,以及他對你的評價。這就要求你在平時的工作中“少說話,多做事”。
2.挑刺型上司
這樣的上司,很難讓他說一個“好”字,而且就算你盡力了,並自我感覺良好,但他還是會隨時提出一點小缺點來。在他眼中,沒有更好,隻有最好。和這種上司相處,你得力求完美,完美,更完美。但事實上這是很不現實的,所以你在向他匯報一項工作的時候,盡量讓他知道,這項工作是在他的帶領之下完成的,有什麽指示,一定會按他的意思去辦。
3.固執型上司
在這種類型的上司手下做事,請記住一條,他發脾氣的時候千萬別吱聲。等他說完了,你再說:“我一定照您的要求去辦。”
4.直爽型上司
能同這種上司相處,算是比較幸運的,因為原則上這類上司一般不會給你小鞋穿。如果他認為你做得不對,一般他會隨時提出來。所以,你在盡力完成本職工作的時候,一般不需要花時間去猜測上司是怎麽樣一個人,你該如何去做。
5.鼓勵型上司
這種上司心胸一般很寬闊,就算是你一不小心犯了個小錯誤,他也會原諒你。而且他還會適時地對你說:“年輕人,慢慢來。”如果哪次你做得還可以,他會說:“不錯!”
6.笑裏藏刀型的上司
同這類上司相處,是一件非常令人頭疼的事情。你除了小心翼翼做好他所交代的事情外,還得留意他微笑背後的另一種含義。如果他說你“不錯”,你可要當心。當然,這種上司還是很少的。
7.愛大聲嚷嚷的上司
做這種上司的下屬,必須要在他交代什麽時候完成、怎麽完成、要達到什麽效果的時候,努力記好他所說的每一個字。如果你一不留神犯了錯,他會讓全公司的人都知道你的辦事能力如何如何……當然,你工作出色,他也樂於充當“播報員”的角色。因此,對付這種上司,就是讓自己的工作做得很出色。所以,你一定要努力。
8.與你稱兄道弟的上司
這種上司的口頭禪是“兄弟歸兄弟,工作是工作”。因此,你可以在工作之外的地方揣摩他的想法。但當你在工作中真正犯了一些錯的時候,他還是會幫忙解圍的。除非,他那句話是真的界限分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9.吹毛求疵型的上司
這類上司認為下屬做得好是天經地義的,做得不好是十惡不赦的,在他的心中,永沒有失敗兩字。麵對這種對下屬缺乏體諒的上司,你不可抱太大的希望,因為你隻有不出錯才能站得住腳。你要成為核心人物,這才會使他注意你。
帶著自信大方親近老板
在現代辦公室裏,許多非常優秀的員工並沒有得到老板的賞識,其主要原因是與老板過於疏遠,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向老板表現和推銷自己,沒有把自己的能力和才華介紹給自己的老板。
有些人到一家公司上班幾年了,老板對這個人都沒有什麽太深的印象,這往往是因為他們對老板有距離感甚至是有恐懼感導致的。他們見了老板噤若寒蟬,一舉一動要麽不自然,要麽遇上老板就躲開,或者裝作沒有看到。這樣消極地與老板相處,尤其在大公司裏,老板又怎麽可能留意到你呢?
要想得到老板的賞識,就需要平日多與老板接觸和溝通,懂得主動爭取每一個機會。事實證明,很多與老板匆匆一遇的場合,可能決定你的未來。
比如,在電梯間、走廊上,或者是吃工作餐時,遇見你的老板,你要主動迎上去並微笑著閑談幾句,或者說幾句工作上的事。千萬不要像其他同事那樣,極力避免讓老板看見,即使與老板擦肩而過也一言不發。
如果你自信地主動與老板打招唿,主動與老板交談,你大方、自信的形象,會在老板心中留下印象。
有一個員工,工作非常出色,為人老實正直,隻知道埋頭苦幹,缺乏與老板的溝通,因此他幾乎不在老板的視線之內出現。
有一次,公司舉行聯歡會,老板的興致很好,很快加入到了他們中間,這位員工見到老板,一舉一動就不自然起來,沒過多久就逃出老板的視線,獨自坐在一個角落裏喝飲料。不知為什麽,他好像天生就有畏懼老板的毛病。在走廊上、電梯間或在餐廳裏,遇到老板,他都不是主動打招唿,而是迅速離去。即使自己的主管不在,老板找到他們的部門來,他也縮在一旁,一概裝作不知,由其他同事應對了事。這樣一來,他和老板的距離越來越遠,甚至產生了隔膜,他給老板唯一的印象就是怕事和不主動。老板怎麽會把升職的機會給一個不敢和自己說話的人呢?
不主動與老板交往,是一種對自己的前程和發展不負責的態度。一個不出現在老板視線範圍內的員工,根本就沒有擔當重任的機會,又何談成功呢?
人與人之間的好感是通過實際接觸和溝通建立起來的。一個員工,隻有主動與老板麵對麵地接觸,讓自己真實地展現在老板麵前,才能讓老板充分認識到你的才能,你才會有被賞識的機會。
剛畢業的陳娜和另外七八個年輕人一同被一家正向集團化邁進、急需大批新生骨幹力量的公司聘用。為了表示對這批“新鮮血液”的厚望和鼓勵,老板決定單獨宴請他們。
酒店離公司不遠,新人們三三兩兩結伴而行,唯獨將老板拋在了一邊。陳娜看在眼裏,不禁替老板尷尬。進入酒店落座之前,陳娜借故先去了趟洗手間。迴來一看,果然不出她所料,同事們或正襟危坐、謹口慎言,或低頭相互私語竊笑,不僅沒人上前跟老板搭話,更將老板左右兩邊的座位空了出來。看見老板勉強擠出笑容的樣子,陳娜趕緊說:“我建議咱們都往一起湊湊吧!”說完,便很自然地坐在了老板左邊的座位上,並對老板投來的讚許目光報以會心一笑。
怎麽樣,陳娜的做法聰明吧!相信就是再尖酸的人也沒道理指責她在“拍馬屁”了。本來這次老板就是想和新員工親近一下,說不定還想借此發掘人才呢!可多數靦腆木訥的年輕人卻辜負了老板的美意,把他晾在一邊,他能高興嗎?其餘的人可能也想在老板麵前好好表現,但就是礙於臉麵,怕別人說是“馬屁精”才退縮的。
一個不能主動為自己爭取機會的人,如果被提升,將來管理公司、麵對客戶或參加為公司爭取利益的談判時怎麽能有魄力和手段呢?如果換成你是老板,你會提拔這樣的人嗎?
那次晚宴,陳娜給老板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但畢竟隻是一次飯局,何況陳娜初進公司,還隻是一隻“菜鳥”,她實在沒有更多的機會接觸老板。俗話說:“做事不看東,累死也無功。”
要是沒有老板的讚賞和支持,就算拚死拚命地幹,要想超越上麵層層“屏障”,也實在是太難、太慢了。陳娜是個肯幹會幹的人,她知道隻有自己製造機會才能接近老板。經過努力,陳娜不止一次地在電梯裏與老板“不期而遇”。有備而來的陳娜沒有像其他人一樣硬著頭皮和老板沒話找話,而是笑吟吟地和老板打著招唿。要是老板問她最近工作如何,她迴答得有條不紊。但大多時候老板都會和她聊一些輕鬆休閑的話題,陳娜總是表現得很健談,而且還了解了好多老板的個人愛好,更以此加深了老板對她的印象。
聰明的老板是願意給員工留下一個和藹可親的印象的,他也希望員工對他親近追捧。可因為自卑心和恐懼心在作祟,許多人見到老板都避之唯恐不及,何況是在幾尺見方的電梯裏呢?殊不知老板麵對一個拘謹無措、憋得臉紅脖子粗的人,也會覺得尷尬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所以,你根本不用害怕沒話說,因為在這種場合下,老板為了打消你的顧慮是會主動和你交談的,你隻要把這當做是一次親近老板的機會,別戰戰兢兢的就行了。
也許你會覺得陳娜太有心計了,但她的心計是擺在桌麵上的,是充滿智慧的,對自己的職業發展大有好處。老板也是人,也需要在業餘時間輕鬆一下,那些見到老板就像老鼠見到貓,總想繞道走的人,隻會與機遇擦肩而過。
對於陌生的環境,我們常以沉默拘謹應對,遠離同事,尤其是遠離上司,這種做法是不利於個人才能發揮的。如果換個角度思考,能經常有意無意地親近老板,讓他記住你,讓他了解你的意見和想法,你才有可能收獲意外的驚喜。
談吐優雅舉止有風度
風度是一個擺在人們麵前的現實問題。伊莎貝拉曾經說過,美麗的相貌和優雅的風度是一封長期有效的推薦信。風度能給自己帶來自信和幸運,獲得領導的賞識。因此,我們就必須更加講究自己的風度,樹立良好的形象。
風度是人的言談、舉止和態度的綜合體現,更進一步說,是人的精神氣質的外在擴散所形成的魅力。這種魅力給人一種美的懾服力。這種美的懾服力,能使人產生心理的傾慕和震顫。
可見,一個人具備優雅的風度,對自己與他人的交往有很大的影響。那麽,我們要從哪些方麵入手打造自己的優雅風度呢?
1.修煉內心
風度首先表現在豐富的內心世界中。理想則是內心豐富的一個重要方麵。因為理想是人生的動力和目標,沒有理想和追求,內心空虛貧乏,是談不上有風度的。品德是風度的又一重要方麵,為人誠懇、心地善良是不可缺少的。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家庭生活的氣氛和後代的成長。此外還要胸襟廣闊。
因此,從完整的意義上說,風度是一個人內在美與外在美相結合的產物。“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內在美,外在美就無所依托。一個內在精神世界不美的人,長相可能很美,卻無論如何不會長期保持美的風度。
2.完善性格
風度還表現在性格上。這就是要注意自己的涵養,要忌怒、忌狂,能忍讓,會體貼人。溫柔並非沉默,更不是逆來順受、毫無主見,相反,開朗的性格往往透露出天真爛漫的氣息,更能表現內心情感,而富有感情的人更能引起共鳴。
3.尊重對方,嚴謹有致
與領導交往溝通,首先要準確把握雙方關係,給其以相應位置,充分表現出你對他的尊重。這是對雙方關係的確認和定位,也是對對方的一種渴望受尊重願望的滿足,必須嚴謹有致,不可苟且。
小許很得一教委領導的賞識,這位領導很平易近人。他與小許並未謀麵,但他讚賞小許的才華,便約請小許與他聊聊。小許在領導麵前並沒有得意忘形,忘乎所以。他的言談舉止都嚴謹得宜,很有分寸。領導雖性情開朗,多次表示要小許隨意些,但還是對小許的舉動發自內心的高興,他覺得沒有看錯人。就這樣,小許獲得了那位領導的認可和喜歡。
4.坐立行走要文雅大方
與領導交往時,你應自覺地保持一種良好的坐態,以顯示自己應有的文明教養。工作時,要精力充沛,給人一種振奮昂揚的印象;切忌東倒西歪,委靡不振。此外,你還要養成正確的站立姿勢。在領導會議上,要大大方方地起立致意,不要彎著腰、扭著身、束手束腳,要做到從頭到腳成一線。行走時步伐要從容穩健,不要搖頭晃腦、東張西望、勾肩搭背。
5.切忌奉承,不卑不亢
尊重是有原則、見真情的。如果不顧原則,另有目的,人格淪喪,不知廉恥,對領導就會表現出阿諛奉承、虛情假意、誇大其詞和別有用心,隻能讓他們反感、嫌惡甚至是痛恨。
6.態度自然,不必拘謹
領導無論地位還是閱曆,都高我們一籌。與他們交往,有時讓我們有一種威壓感而噤若寒蟬。我們作為平常人,尤其是未見過世麵的青年人,在這種情勢下往往顯得手足無措、言語囁嚅,感覺特別別扭。其實領導也是我們平等的交際對象,我們與領導之間也是一種自然的交往關係,一方麵我們要尊重他,另一方麵也要立足於自己,守住方寸,保持本色,自然而正常地與其交往,不必拘謹。這反倒能顯示自己的交際魅力,贏得對方的認可和尊重,使領導更樂意與我們溝通。
與領導溝通,應當時刻注意自己的風度。不管自己長得怎樣,也不管遇到多大困難與波折,都要顯得豁達、堅定,顯得剛毅果敢、氣宇軒昂,這樣,就自然會有一股英雄氣概,有一種外在魅力。在與領導交往時,舉手投足間盡顯優雅風度的人必然會以其優美的舉止言談、高尚的品德情操贏得領導的喜愛,獲得領導初步的認可。如果妄自菲薄、自慚形穢,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打倒自己,即使五官相貌長得再好,又有什麽風度可言?試想,一個沒有風度的人怎麽能夠在領導麵前表達自己的觀點、展現自己的特長呢?
提建議時使用暗示的方法
偶爾對老板交心是必要的,但要有的放矢。促膝長談是種手段,而不是真的讓你什麽都說。偶爾的交心,說些無關緊要的私己話,能讓老板覺得你貼心。事實上,從沒一個上司會跟你真的交心。切忌一熱淚盈眶,就把心窩子都交出去。被出賣的,往往是交心的那個。
帕特麗夏·科克女士是馬薩諸塞州智囊團的成員,她工作精幹而頗有建樹,但始終沒有提升。終於在某一天,她為這事與上司爭吵了起來。
“在爭論中,我們互不相讓,氣氛十分緊張,”這位女士後來迴憶說,“而且這場唇槍舌劍之後,我就不得不離開這家公司。”
非常遺憾,科克沒有遵守同上司打交道的基本規則:沒有把握取勝,別輕易向上司開戰。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應當盡量避免與上司衝突。
對一位不甘寂寞的下屬來說,至關重要的恰恰不是唯唯諾諾,而是把自己的不同見解恰到好處地向上司表明。而避免矛盾,隻能暫時奏效,長此以往,下屬吃不香睡不甜,人格受貶,上司則耳不聰目不明,指揮失當。
當你想要向上司提建議時,盡量用暗示的方式去說,而不要當麵與上司交涉,要給上司留下足夠的餘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斯大林在軍事上最倚重的人有兩個,一個是軍事天才朱可夫,另一個則是蘇軍大本營的總參謀長華西裏也夫斯基。
斯大林在晚年逐漸變得獨裁,“唯我獨尊”的個性使他不能允許世界上有人比他更高明,更難以接受下屬的不同意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斯大林的這種過分的“自我尊嚴”感曾使紅軍大吃苦頭,遭到不可避免的巨大損失和重創。提出正確建議的朱可夫曾被斯大林一怒之下趕出了大本營,但有一人例外,他就是華西裏也夫斯基,他能使斯大林在不知不覺中采納他的正確的作戰計劃,從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華西裏也夫斯基的進言妙招之一便是潛移默化地在休息中施加影響。在斯大林的辦公室裏,華西裏也夫斯基喜歡同斯大林談天說地地“閑聊”,並且往往還會“不經意”地“順便”說說軍事問題,既非鄭重其事地大談特談,講的內容也不是頭頭是道。
但奇妙的是,等華西裏也夫斯基走後,斯大林往往會想到一個好計劃。過不了多久,斯大林就會在軍事會議上宣布這一計劃。於是大家都紛紛稱讚斯大林的深謀遠慮,但隻有斯大林和華西裏也夫斯基心裏最清楚,誰是真正的發起者。
正是在這些閑聊中,華西裏也夫斯基用自己的思想啟發了斯大林的思想,以至於斯大林本人也認為這些好主意正是他自己想出來的。但不管怎樣,從效果上看,華西裏也夫斯基達到了他的目的,使他的建議能夠被斯大林所采納,並成為斯大林最為倚重的人之一。
有些問題是應該由上級來處理的。事實上,如果這些問題不讓他來處理的話,他會很惱火。因為,這些涉及權力或會產生糾葛的事情是與你不相幹的。
也有些問題在你的職責範圍之內,而你又非常希望得到他的幫助,當你真的要向上級提出這種問題時,最好向他征求建議,而不要向他懇求解決方法。
與其說:“某某公司不願付最後一筆貨款”,然後等他說應該怎麽辦,你還不如說:“我沒有辦法讓某某公司支付最後一筆貨款。如果您有什麽建議的話,我將十分感謝。”
這種方法能誘使上級作出積極的反應,因為你不是要他承擔責任,隻是想獲得他的知識和專長罷了。但是,這種方法也有其局限性。如果你連續不斷地向上級提出建議,他很快會感到厭倦,而且,很可能他對你也會感到不耐煩。所以,如果問題確實是你自己的,最好的辦法是將它留給自己,並且自己去解決它。
具體說來,以下幾種不同的情況要區別對待,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達到你的目的。
當上司的決策出現明顯的錯誤時,可采用以下方法使之改正:
(1)讓上司自己動搖信心。例如,可以說:“您真敢冒險!”或者“哇!您真是勇敢。”語氣裏帶上點懷疑,比直說“你的計劃太冒險”要好得多。
(2)不要怪上司而要怪客觀原因。例如:“要不是形勢變化太快,您的計劃一定會大獲成功。”
(3)表麵恭維,暗中出招。跟上司說:“換成我還真想不出您的辦法來,我原來想……”表麵上說上司比你聰明,經驗豐富,實際上達到說出你自己想法的目的,上司聽了也許會動心。
(4)詢問上司還有沒有別的辦法。或許上司會反問你有什麽想法,也可能上司會產生一些新的構想,而看起來,這一切也是他想出來的。
(5)請上司把他的想法解釋一下。在解釋的過程中,他可能不必等你提出來,自己就察覺有漏洞。
(6)采用假設性暗示。例如,“如果這種產品銷路不好怎麽辦?”你既說得不過火,又能使上司重新考慮。
當上司對你心懷疑慮時,你不妨也用暗示的方式去試探一下:
(1)把握好提出問題的時機。別在他忙得焦頭爛額、心情懊喪或者出了家庭糾紛的時候接近他,最好是在有你參與的某項工作接近成功,大家都心情輕鬆,在一起聊天的時候提出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2)要講究提問的技巧。例如,問他“還需要我做什麽事?”或者“還有什麽要我補充”,上司的迴答可以看出他對你的評價。
(3)不要專門和上司談這個問題,這樣會讓上司覺得不自在,很多上司比你討厭受批評或討厭評價部下。
(4)學會察言觀色。如果上司總是對你冷淡、不耐煩,而對別人卻不是這樣,顯然是因為他對你不滿意。在這種情況下,除非你立下大功,否則不要問上司對你如何評價。
當你對上司的工作有所思考並形成建議時,可以這樣對他善意提醒:
(1)要先試風向,如果發現上司表現出防衛姿態,最好趕快改變話題。
(2)要逐級反映你的意見,越級抱怨會減少你說話的分量,減低別人對你的信任。
(3)提出批評的每句話都要有根據,否則上司會認為你無中生有。
(4)指責上司的錯誤,同時要給他提供如何處理才更好的建議。
(5)提出困難向上司求助,好讓他自己察覺哪裏出了問題,或許你不指出來,他就已經體察到了你的難處了。
(6)批評的目的是為了改善工作,因此問題解決了,功勞歸於上司,你才能永處順境。
遇事商量,不自作主張
上司有時候說他對你很放心,事實可能正好相反。真正的信任,是通過行動表現出來的。說得絕對些,當上司願意把害人的事情,把辦公室裏鬥爭的事情和你一起做,那才是信任的表現。上司口頭說對你放心,你反而要當心,很可能你做了什麽,讓上司產生你不忠誠的懷疑。
“糟了!糟了!”趙經理放下電話,就叫了起來,“那家便宜的東西,根本不合規格,還是原來張總的好。可是,我怎麽那麽糊塗,寫信把他臭罵了一頓,還罵他是騙子,這下麻煩了!”
“是啊!”秘書小王轉身站起來,“我那時候不是說嗎,要您先冷靜冷靜,再寫信,您不聽啊!”
“都怪我在氣頭上,想這小子過去一定騙了我,要不然別人的價格怎麽那樣便宜。”趙經理來迴踱著步子,指了指電話,“把電話告訴我,我親自打過去道歉!”
秘書一笑,走到趙經理桌前:“不用了!告訴您,那封信我根本沒寄。”
“沒寄?”
“對!”小王笑吟吟地說,“嗯……”趙經理坐了下來,如釋重負,停了半晌,又突然抬頭:“可是我當時不是叫你立刻發出嗎?”
“是啊!但我猜到您會後悔,所以壓下了。”小王轉過身,歪著頭笑笑。
“壓了三個星期?”
“對!您沒想到吧?”
“我是沒想到。”趙經理低下頭,翻記事本,“可是,我叫你發,你怎麽能壓?那麽最近發南非的那幾封信,你也壓了?”
“我沒壓。”小王臉上更靚麗了,“我知道什麽該發,什麽不該發……”
“你做主,還是我做主?”沒想到趙經理居然霍地站起來,沉聲問。
小王呆住了,眼眶一下濕了,兩行淚水滾落,顫抖著、哭著說:“我,我做錯了嗎?”
“你做錯了!”趙經理斬釘截鐵地說。
看到小王的遭遇,你會想:明明秘書小王救了公司,上司非但不感謝,還恩將仇報,對不對?如果說“不對”,你就錯了!
正如趙經理說的——“你做主,還是我做主?”
假使一個秘書,可以不聽命令,自作主張地把領導要她立刻發的信,壓了三個星期不發,那她豈不成了領導的領導?如果有這樣的“暗箱作業”,以後交代她做事,誰能放心?所以小王有錯,錯在不懂工作原則。上司畢竟是上司,事情還是得他做主。
僅就工作而言,下屬自作主張帶來的後果,都不會十分嚴重,也並非全都是消極的方麵。可以想象,哪有那麽多員工笨到不知輕重的地步,敢於擅自替上司作出關乎單位整體利益的主張?除非他是個沒有自知之明的人。
然而,這種自作主張所帶來的對職場上的等級關係及人際關係常態的衝擊,是十分明顯的。上司反感下屬的自作主張,其實不在於他的擅自決定給工作帶來的損失——通常來說,這種損失是微小的。上司真正在意的是下屬越權行事的行為,以及這種做事風格所反映的下屬心中對上司的重視程度。盡管這種行為不一定說明下屬不注意上司的存在,不把上司放在眼裏,但在上司的角度理解,會把這種行為與下屬對自己的個人態度聯係起來,最後認定這種做法不僅是對自己的無視,也是下屬工作經驗與能力欠缺、辦事不穩重的表現。這樣一來,你無意中的一次私自定奪行為,帶來的可能就是上司以後的冷遇與不信任。這種誤會與不信任,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的,對你的前途的損害,也是難以彌補的。
不自作主張,是你在處理公司事務時起碼要做到的,而要想在這方麵更進一步,你還需要做到遇事多和上司商量,多讓上司給你做主。
你有沒有常常向上司詢問有關工作上的事?或者是自己有什麽問題,有沒有跟他一起商量?如果沒有,從今天起,你就應該改變方針,盡量地發問。部下向上司請教,並不可恥,而且是理所當然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有心的上司,都希望他的部下來詢問。部下來詢問,一方麵表示部下眼裏有上司,相信上司的決定。另一方麵也表示他在工作上有不明了之處,而上司能夠迴答,才能減少錯誤,上司也能夠放心。
如果員工假裝什麽都懂,一切事都不想問,上司會覺得“這個人恐怕不會是真懂”而感到擔心,也會對你是否會在重大的問題上自作主張而產生擔憂。
在工作上,遇到重大問題的決策時,你不妨問問上司,“關於某件事,某個地方我不能擅自下結論,請您定奪一下”,或者“這件事依我看不這樣做比較好,不知您認為應該如何”,等等。
在辦公室裏,你需時刻牢記一條:上司永遠是決策者和命令的下達者,無論我們有多大的把握相信自己的判斷力,無論你代替上司決定的事情有多細微,都不能忽略上司是否同意這一關鍵步驟。否則,當上司意識到本應由自己拍板的事情被屬下越俎代庖,他所產生的心理上的排斥感和厭惡感,以及對於下屬不懂規矩的氣惱,足以毀掉你平時憑借積極努力所換來的上司對你的認同。所謂“一招不慎,滿盤皆輸”,莫過於此。
準確及時匯報工作
在工作中,領導和下屬往往容易形成一種矛盾,一方麵下屬都願意在不受幹擾的情況下獨立做事,另一方麵領導對下屬的工作總存在不放心的狀態。一般來說,在下屬和領導的關係中,領導總處在主導的地位,下屬的命運掌握在領導手中。在這種情況下,要解決上述矛盾,下屬就應該主動適應領導的願望,凡事多匯報。
對於那些資深且能力很強的下屬來說,需要解決一個心理障礙問題,即:不管你怎樣資深,能力怎樣強,你隻要是一個下屬,你就隻能在領導的支持和允許下工作,如果沒有這種支持和允許,你將無法工作,更別說創出業績了。所以,作為下屬,應該學會凡事多匯報,勤匯報,隻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得到領導的信任與器重,從而打開事業之門。
下屬向領導匯報工作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及時匯報不好的消息
對不好的消息,要在事前主動報告。越早匯報越有價值,這樣領導可以及早采取應對策略以減少損失。如果延誤了時機,就可能鑄成無法挽迴的大錯。報喜不報憂,這是多數人的通病,特別是失敗是由自己造成的情況下。實際上,碰到這種情況,就更加不能隱瞞,隱瞞隻會造成更加嚴重的後果。
2.要在事前主動報告
有的員工做事總是很被動,一般是在領導問起相關事情的時候才會提出報告。孰知,當上級主動問到這件事時,很可能是因為事情出了問題,否則上級是不會注意到的。下屬應遵循這樣一個原則:盡量在上級提出疑問之前主動匯報,即使是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的工作,也應該有情況就報告。以便領導了解工作是否仍是按計劃進行;如果不是,還要作出什麽調整。這樣,在工作不能按原計劃達到目標的情況下,應盡早使領導知道事情的詳細經過,就不致於被責問了。
3.全權委托的事也要報告
在領導已經把事情全權委托給你辦的情況下,不僅要和領導仔細討論各種問題,請示相關情況,而且還要及時匯報各種相關事宜。一般情況下,領導把稍微有些難度的工作交給下屬去辦,是訓練年輕員工最有效的辦法。領導在作出各種布置後,一般會在一旁詳細觀察,在這種情況下,員工最好把事情的前因後果詳細地向領導匯報。
匯報工作時要先說結果,再次說經過,書麵報告也要遵循這一原則。這樣,匯報時就可以簡明扼要,節省時間。
4.匯報工作要嚴謹
在工作報告中,不僅要談自己的想法和推測,還必須說正確無誤的事實。如果報告時態度不嚴謹,在談到相關事實時總是以一些模糊的話語,如“可能是”“應該會”等來描述或推測的話,就會誤導領導,不利於領導作出正確的決策。所以在表明自己意見的時候,最好明確地說“這是我的個人觀點”,以便給領導留下思考空間,這樣對己對領導都會大有裨益。
5.忌攬功推過
下屬向上級匯報工作,無論是報喜,還是報憂,其中最大的忌諱是攬功推過。所謂攬功,即是把工作成績中不屬於自己的內容往自己的功勞簿上記。不少人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他們在向領導匯報工作成績時,往往有意誇大自己的作用和貢獻,以為用這種做法就可以討得領導的歡心與信任。實際上,多數領導都是相當聰明的人,他們並不會因為你喜歡攬功,就把功勞真的記到你的賬上去。即便一時沒有識破你的謊言,他們也多半會憑直覺感到你靠不住。因為人們對言過其實的人,多是比較敏感的。
所謂推過,就是把工作中因自己的主觀原因造成的過錯和應負的責任,故意向別人身上推,以開脫自己。它給人的印象是文過飾非,不誠實。雖然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攬功推過卻是人的劣根性。不攬功,不推過,是喜說喜,是憂報憂,是一種高尚的人品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的體現。采取這種態度和做法的人,可能會在眼前利益上遭受某些損失,但是從長遠看,必定能夠站穩腳跟,並獲得發展的機會。
6.恭請領導評點
當你向領導匯報完工作之後,不可以馬上一走了事。聰明人的做法是:主動恭請領導對自己的工作總結予以評點。這也是對領導的一種尊重和對他比你站得高、看得遠、見識多的能力的肯定。
通常而論,領導對於下屬的工作總結,大多都會有一個評斷,不同的是有一些評斷他可能公開講出來,而有一些評斷他則可能保留在心裏。事實上那些保留在心裏的評斷,有時卻是最重要的評斷,對此,你決不可大意。反之,你應該以真誠的態度去征求領導的意見,讓領導把心裏話講出來。對於領導誠懇的評點,即便是逆耳之言,你也應以認真的精神、負責的態度去細心反思。隻有那些能夠虛心接受領導評點的員工和下屬,才能夠被領導委以重任。
匯報也具有時效性,及時的匯報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效力。當你完成了一件棘手的任務,或者解決了一個疑難問題的關鍵,這時馬上找上司匯報效果最好,拖延一段時間再向上司匯報,上司可能已經失去對這件事情的興趣,你的匯報也有畫蛇添足之嫌。及時向上司匯報,還會使你與上司之間建立良好的互信關係,上司會自動對你的工作進行指導,幫助你盡善盡美地完成工作。
千萬不要忽視請示與匯報的作用,因為它是你和領導進行溝通的主要渠道。你應該把每一次的請示匯報工作都做得完美無缺,這樣領導對你的信任和賞識也就會慢慢加深了。
攻心話術
領導麵前這些話不能說
伴君如伴虎。領導畢竟不像一般同事。何況一般同事之間也應該注意分寸,不能太無所顧忌。所以平時與領導相處、交談和匯報情況時,都要多加小心。
特別是一些讓領導不快的話,就更要注意不能講:
1.不經意地說:“太晚了!”
這句話的意思是嫌領導動作太慢,以至於快要誤事了。在領導聽來,肯定有“幹嗎不早點兒”的責備意味,你看這話能說嗎?
2.對領導說:“這事不好辦。”
領導分配工作任務下來,而下級卻說“不好辦”,這樣會讓領導下不了台,也說明你在推卸責任。
3.對領導說:“您真讓我感動!”
“感動”一詞是上級對下級的用法,例如說:“你們工作認真負責,不怕吃苦,我很感動。”而晚輩對長輩或下級對上級用“感動”一詞,就不太恰當了。
尊重領導,應該說“佩服”。例如:“經理,我們都很佩服您的果斷”,這樣說才算比較恰當。
4.對領導說:“不行是嗎?沒關係!”
這話是對領導的不尊重,缺少敬意。退一步來講,也是說話不講方式方法,說了不該說的話。
5.對上級的問題迴答:“無所謂,都行!”
過度客氣反而會招致誤解。和領導說話應該小心謹慎,顧全大局。但顧慮過多則適得其反,容易遭受誤解。
善於察言觀色,以平常心去應付,對這類情況就可以應付自如了。要想辦法克服膽小怕事的心態,有時越是謹慎小心,反而越容易出錯,會被領導誤認為沒有魄力,不值得重用。
在職場中,沒有幾招保命的本事是不行的,否則,一旦碰上風浪,你會成為首先被犧牲的那一個。
因此,多練幾個絕招,你才能在職場中遊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