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號

    “灰色”觀察者:冷眼旁觀的裁判

    ◎5號觀察者性格分析

    性格亮點

    ⊙5號很理性,不容易動感情,即使在重壓之下,仍然能保持冷靜的頭腦和清晰的思維。

    ⊙在內心深處,5號時刻提防著別人侵犯自己的疆界。對5號而言,私人的感受及個人空間是非常重要的—不論是他們自己或別人的。

    ⊙他們喜歡獨立作業,不喜歡無聊的規定及過度的會議,更不喜歡受到嚴密的督導。

    ⊙5號喜歡追求他們感興趣的事物,一旦發現自己的興趣點,便會徹底地搜尋網絡資料,並飽讀相關書籍,以使自己獲得全麵的了解。

    性格局限

    ⊙過於理性的5號,常常給人以冷酷、冷漠的感覺。

    ⊙孤僻、自閉的個性,有時會將5號置於孤立無援的境地。

    ⊙用分析、推理的方法對感情求解,往往南轅北轍。

    ⊙5號對時間及金錢很吝嗇。

    ⊙5號總是傾向於自己解決問題,於是容易給人留下固執、專橫的印象。

    /第一章/

    恰到好處地運用理性觀察的優勢

    ◎淡定“灰色”:與人交往,適當保持距離

    九型人格中的觀察者就像是一位冷眼旁觀的裁判,用他(她)的世界觀來替整個世界評斷。他們的性格如果用一種顏色表示的話,應該是灰色。他們如灰色一樣無所不包,也像灰色一樣低調、不張揚,還像灰色一樣與周圍的世界保持距離。他們總是一副不願意與別人“深交”的樣子,保持一種“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往習慣。有的人喜歡和人“自來熟”,他們看不慣觀察者的交往藝術,認為這是種冷漠。其實,這恰恰是觀察者深得與人交往的藝術的地方,因為保持距離是一種安全,也是讓友誼長久的“保鮮法”。

    加西亞·馬爾克斯是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巴爾加斯·略薩則是被人們說成是隨時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西班牙籍秘魯裔作家。這兩個人堪稱世界文壇最令人矚目的一對冤家。

    他倆第一次見麵是在1967年,那年冬天,剛剛擺脫“百年孤獨”的加西亞·馬爾克斯應邀赴委內瑞拉參加一個他從未聽說過的文學獎項的頒獎典禮。

    當時,在委內瑞拉的加拉加斯機場,有兩架飛機同時降落。一架來自倫敦,載著巴爾加斯·略薩,另一架來自墨西哥城,它幾乎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專機。兩位文壇巨匠就這樣開始了他們的曆史性會麵。因為同是拉丁美洲“文學爆炸”的主帥,他們彼此仰慕、神交已久,所以除了相見恨晚,便是一見如故。略薩是作為首屆羅慕洛·加列戈斯國際小說獎的獲獎者前來加拉加斯參加授獎儀式的,馬爾克斯則是專程前來捧場。他們手拉著手登上了同一輛汽車。他們不停地交談。馬爾克斯稱略薩是“世界文學的最後一位遊俠騎士”,略薩迴稱馬爾克斯是“美洲的阿馬迪斯”;馬爾克斯真誠地祝賀略薩榮獲“美洲‘諾貝爾文學獎’”,略薩則盛讚《百年孤獨》是“美洲的《聖經》”。此後,他們形影不離地在加拉加斯度過了“一生中最有意義的4天”,製定了聯合探討拉丁美洲文學的大綱和聯合創作一部有關哥倫比亞與秘魯關係的小說。略薩還對馬爾克斯進行了長達30個小時的“不間斷采訪”,並決定以此為基礎撰寫自己的博士論文。這篇論文也就是後來那部磚頭似的《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弑神者的曆史》。

    基於情勢,拉丁美洲的權威報刊及時推出了《拉美文學二人談》等專題報道,從此兩人會麵頻繁、筆交甚密。於是,全世界的眾多文學愛好者都知道:他倆都是在外祖母的照看下長大的,青年時代都曾流亡巴黎,都信奉馬克思主義,都是古巴革命政府的支持者,又有共同的事業。

    作為友誼的黃金插曲,略薩邀請馬爾克斯順訪秘魯,後者正是求之不得。馬爾克斯在秘魯期間,略薩和妻子為他們的第二個兒子舉行了洗禮儀式;馬爾克斯自告奮勇,做了孩子的幹爹。孩子取名為加夫列爾·羅德裏戈·貢薩洛,即馬爾克斯外加他兩個兒子的名字。

    但是,正所謂太親易疏。多年以後,這兩位文壇夙將終因不可究詰的原因反目成仇、勢不兩立,以至於1982年瑞典文學院不得不取消把諾貝爾文學獎同時授予馬爾克斯和略薩的決定,以免發生其中一人拒絕領獎的尷尬。有人說他倆之所以鬧翻是因為一山難容二虎,有人說他倆在文學觀上發生了分歧或者原本就不是同路,更有甚者說略薩懷疑馬爾克斯看上了他的妻子。後來,沒有人能把他們再撮合在一起。

    這個結局讓我們惋惜,也更加證明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則是友誼天長地久的保證。如同兩隻刺蝟,為了取暖,它們不得不靠近,但是太近了就會刺痛彼此,於是遠離,太遠了又覺得寒冷。隻有保持適當的距離,才能讓彼此既能取暖又不至於傷害對方。

    ◎善於思考,成功之泉將汩汩流出

    觀察者幾乎都是觀察家,他們敏銳的神經讓他們能夠準確地捕捉到有用的信息,觸角多得幾乎可以深入到任何角落。這是他們的優勢,也是其他人格的人無法與之比擬的地方。善於觀察、勤於思考、喜歡總結是觀察者們最好的寫照。他們總是能夠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他們縝密地思考,然後客觀地下結論。

    某大公司招聘人才,應者雲集,其中多為高學曆、多證書、有相關工作經驗的人。

    經過三輪淘汰,還剩11個應聘者,最終將留用6人。因此,第四輪總裁親自麵試,屆時將會出現十分“殘酷”的場麵。可奇怪的是,麵試現場出現了12個應聘者。總裁問:“誰不是應聘的?”坐在最後一排的男士一下子站了起來,說:“先生,我第一輪就被淘汰了,但我想參加一下麵試。”在場的人都笑了,包括站在門口閑看的一個老頭兒。

    總裁饒有興趣地問:“你連第一關都過不了,來這兒又有什麽意義呢?”男士說:“我掌握了很多財富,我本人即是財富。”大家又一次笑了,覺得此人不是太狂妄,就是腦子有毛病。男子接著說:“我隻有一個本科學曆,一個中級職稱,但我有11年的工作經驗,曾在18家公司任過職……”總裁打斷他,說:“你的學曆、職稱都不算高,工作11年倒是很不錯,但先後跳槽18家公司,太令人吃驚了。我不欣賞。”男士站起身,說:“先生,我沒有跳槽,而是那18家公司先後倒閉了。”在場的人第三次笑了,其中一個人說:“你真是倒黴蛋!”男士也笑了,說:“相反,我認為這是我的財富。我不倒黴,我隻有31歲。”

    這時,站在門口的老頭兒走進來,給總裁倒茶。男士繼續說:“我很了解那18家公司,我曾與大夥努力挽救那些公司,雖然不成功,但我從那些公司的錯誤與失敗中學到了許多東西,很多人隻是追求成功的經驗,而我,更有經驗避免錯誤與失敗!”

    男士離開座位,一邊轉身一邊說:“我深知,成功的經驗大抵相似,而失敗的原因卻各不相同。與其用11年學習成功的經驗,不如用同樣的時間去研究錯誤與失敗。別人成功的經曆很難成為我們的財富,但別人的失敗過程卻是難能可貴的財富!”

    男士就要出門了,忽然又迴過頭來說:“這11年經曆的18家公司,培養和鍛煉了我對人、對事、對未來的洞察力。舉個例子吧,真正的考官不是您,而是這位倒茶的老人。”

    其他11個麵試者頓時嘩然,驚愕地盯著倒茶的老頭兒。那老頭兒笑了:“很好!你第一個被錄取了,因為我急於知道,我的表演為何失敗。”

    這個例子可以說是觀察者最好的表演。他們“明察秋毫”的眼睛與縝密思考的心思絕不是一般人能及的。他們若能善加利用自己的這種優勢,便能棋高一著,在成功路上克服許多阻礙。

    ◎用理性指導自己的言行,用感性領悟生活的真諦

    所有的觀察者都是非常理性的,他們有時候嚴謹得像一台電腦或機器。感情極少外露的他們,一生都在進行感性與理性的博弈。與2號給予者的情緒化、4號浪漫主義者的過分感性相比,5號觀察者簡直就像是感性的“絕緣體”。

    英國著名的女作家簡·奧斯汀在她的作品《理智與情感》中,通過細膩的筆觸為我們塑造了一個理性自製的姐姐和一個感性任性的妹妹。過分理性的人並不見得就是好,他(她)可能會因為刻意抑製自己的感情而錯過機會;過分感性的人也會很糟糕,他(她)可能會因為感情太豐富細膩而受傷,也可能因衝動而犯錯。

    理想的狀態自然是感性的生活中有理性的光芒,用理性指導自己的言行,用感性領悟生活的真諦。

    著名女作家三毛的一生就是理性與感性博弈的過程,盡管她最終的離去讓我們看到她仍然是一個感性的女人,但曾經的理性也幫助過她走出生活的泥濘。她的一生充滿挫折,但挫折使她擁有了無比豐富的經驗,使她能夠以更加深邃的目光觀察這個社會,以與眾不同的視角描繪這個世界。

    1964年,得到台灣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均先生的特許,三毛到該校哲學係當旁聽生,課業成績優異。1967年她再次休學,隻身遠赴他國。在3年時間裏,她先後就讀於西班牙馬德裏大學、德國歌德書院,後在美國伊諾大學法學圖書館工作。這些經曆對她累積人生經驗和提高文學素養都有很大助益。

    1970年,三毛受張其均先生之邀聘在文化大學德文係、哲學係任教。後因未婚夫猝逝,她在哀痛之餘,再次離開,又迴到西班牙,並與苦戀她6年的荷西重逢。1974年,在西屬撒哈拉沙漠的當地法院,三毛與荷西公證結婚。在沙漠時期的生活,激發了她潛藏的寫作才華,受當時台灣《聯合報》主編的鼓勵,作品源源不斷,並且開始結集出書。其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1976年5月出版。

    1979年9月30日,荷西因潛水意外喪生,三毛迴到台灣。在這樣愁苦的情緒下,她揮筆寫了《橄欖樹》這首歌,後來這首歌成為台灣電影《歡顏》的主題曲,一時間風靡東南亞,經久不衰。

    在三毛的情感世界裏,最大的一次挫折便是丈夫荷西的去世。荷西的喪生對於三毛的生活來說是一種莫大的不幸,可是對於她的文學創作來說或許有所助益。在荷西死後的一段時間裏,三毛沒有發表作品,但是,荷西的去世為她提供了良好的文學創作素材,她也需要通過自己的著作來表達對丈夫的愛。1981年,她的兩部作品集《夢裏花落知多少》和《背影》由皇冠出版社出版,這裏麵絕大多數的作品都記錄了她和荷西的生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果三毛是個過於感性的人,那麽她很可能經受不住生活的打擊而過早地離世;如果她是個十分理性的人,那麽她就不會寫出那麽感人的文字,更不會用那樣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沒錯,歸根到底她是感性的,但理性的光輝曾經閃現過,並真實地幫助過她的人生。5號觀察者則相反,他們太會“精算”,很少“失算”。他們理性得讓人覺得不太好接近,當然也並非完全如此,有的觀察者還兼有4號浪漫主義者的人格特征。

    但是,絕大多數的觀察者不善於與人交談,他們寧願獨處,有心事的時候自言自語而很少找朋友傾訴。這樣,他們便失去了一次別人了解他們的機會。

    其實人的一生就是不停地抉擇,在判斷一件事或選擇一樣事物的時候,總要進行理性與感性的博弈。著名思想家、美國第三任總統傑斐遜說:“情感固然是一切美德的源泉,但也是釀成許多災難的始因。”情感的泛濫成災、對情緒的不加控製必定會導致悲劇的發生。

    一個擁有健全、完美人格的人,不會甘心淪為感情的奴隸。理性地對情緒加以引導和約束是為了能夠達到一種平衡之美,而這種理性與感性的和諧之美就是生活的藝術與人生的哲學。

    ◎5號觀察者的生存策略

    5號為了保護自己的個人隱私不受外界幹擾,喜歡把自己封閉在私密空間,盡量減少和人的接觸,甚至是盡量減少情感方麵的聯係,或者說脫離情感。他們非常獨立,並且能一個人幸福地生活,從自己的精神生活中找尋樂趣。正是由於這些原因,5號也會對社會關係感到困難,常常因為失去了某個他們依賴的人或物而感到痛苦,害怕自己的自由受到限製。因此,5號要想在已有的基礎上得到提升,就需要在以下方麵多加改善:

    ⊙在情感上,5號人格者需要學會正視自己的感情,而不是逃避自己的感情,不要讓情感被理性分析所取代。

    ⊙在生活中,5號要學會接受突發狀況,學會去冒險,去求助,去讓個人的夢想變成現實。對於別人的情感,也應該學會包容。過於自負、不願意去依賴他人,這是5號的一大缺點,所以一定要避免這樣做,因為很多時候,你也需要他人的幫助。

    ⊙在工作中,5號應該學會全力以赴完成重要的項目,並把它們公之於眾,讓自己的成果被他人看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九型人格生存手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亞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亞男並收藏九型人格生存手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