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號
“紫色”浪漫主義者:無法忍受庸俗不堪的現實
◎4號浪漫主義者性格分析
性格亮點
⊙4號對於苦難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熟悉感,他們特別適合與那些處於危難或悲傷情境中的人一起工作。
⊙4號有著非一般的毅力,願意幫助他人走出激烈的情感創傷,而且願意長時間地陪伴在朋友身邊,幫助朋友療傷。
⊙對深層意義的追求常常會讓4號錯誤地認為,輕鬆快樂隻不過是過眼雲煙,是無足輕重、不值得考慮的。
⊙4號更願意去關注那些身處人生巨變中的人。他們覺得隻有這種生死感悟,才能讓他們擁有更真實的感覺。
⊙4號感情豐富,思想浪漫,有創意,擁有敏銳的感覺和較好的審美眼光。
⊙4號會被美麗的東西深深地吸引,不管是人,還是物品。
性格局限
⊙4號心中有很多夢想和理想,但很難去實現它們。
⊙找不到幸福的理由,時常感到無助和虛空。
⊙孤僻、尖銳的個性,往往造成人際關係的困擾。
⊙神經極其敏感,情緒波動很大,愛走極端,自我折磨並折磨親密的人。
⊙和不熟的人交往時,4號會表現得沉默和冷漠;尤其對不合他們品位的人,4號會表現出拒人於千裏之外的態度。
⊙4號總是覺得過去比現在好,經常喜歡緬懷逝去的事物。
/第一章/
讓生活充滿平實的人情味最為可貴
◎浪漫“紫色”:如同“雷達”一樣靈敏的觸覺
紫色,浪漫、高貴、極具美感、憂傷……沒錯,4號浪漫主義者的性格顏色就是紫色。他們卓爾不群的審美情趣讓其他幾種人格的人望塵莫及,同時他們感知他人情感的觸覺極為敏感。他們感情細膩,內心活動異常豐富,總是能夠像雷達一樣迅速捕捉到對方傳遞的信息。
戀愛的時候,4號很快就能夠看出對方對自己是否有興趣,無論對方把自己包裹得怎樣嚴實,他們總能一眼就看穿對方的心思。在工作或其他的人際交往中,別人的“話中話”4號也總是能夠輕而易舉地“破譯”,無論“解碼”起來有多麽麻煩。
捕捉別人的情緒、感知別人的情感是一種能力,尤其在現代社會,每個人都不會把話說得太明白,隻有靠我們各自的“悟性”去領會,而4號天生悟性極高,無人能及。在這方麵,大概隻有5號觀察者能夠與之相比,但浪漫主義者比觀察者又多了一分人情味,因而更易獲得他人的理解和幫助。
約翰有一個年僅16歲卻頑劣的女兒:抽煙、酗酒、亂交男朋友……這一切令約翰夫婦傷透了腦筋。他們不知女兒的問題究竟出在哪兒,因而感到無從下手。約翰想管教女兒,然而她總是神出鬼沒,有時一連幾天都不迴家。終於機會來了。一天,約翰在門外看到女兒迴來了,但是她似乎挑釁般地與送她迴來的男孩親吻!約翰氣得暴跳如雷,打算給女兒一點兒顏色看看。當女兒走進房門時,她看到了父親因為憤怒而發抖的模樣,約翰幾乎是用咆哮的聲音對她吼了起來:“你怎麽能如此放肆?要知道我和你媽媽那麽辛苦把你養大……”但女兒顯然並不買賬,她頭也不迴地往自己的房間走去,隨著“嘭”的一聲,約翰夫婦被擋在了門外。
傷心的約翰夫人小心翼翼地對丈夫說:“約翰,我們也許並不愛她。”“什麽?不愛她為何還要如此管教她?否則,早放任她遊蕩了。”“是這樣的,”約翰夫人說,“我們從未進行過換位思考。我們也許太自私了,總是一味地教訓她,從不考慮她的感受,或許她正為這個惱火呢。”經約翰夫人這麽一說,約翰仿佛看到了希望。他趕快到女兒的房間,為剛才的態度道歉。奇跡出現了,女兒第一次痛哭流涕地說:“我原本以為你們對我很失望,而且也不打算再教我什麽了……”
聽懂他人弦外之音,看透他人肢體語言,這樣深厚的功力著實讓人欽佩。但是4號浪漫主義者除此之外還有換位思考的習慣,這就使得他們更易捕捉到別人的心理活動,從而更為有效地解決問題。他們可能不是用“技巧”和策略去解決麻煩,但是他們誠心誠意為對方考慮的態度往往比任何技巧都有用。就像武俠小說中“無招勝有招”一樣,他們勝在真誠體貼。
◎世俗不是庸俗,平平淡淡才是生活的本色
孤芳自賞、清高、自戀,這些詞匯用來描繪4號浪漫主義者是最合適不過的了,他們無法忍受庸俗不堪的現實生活,所以才會給自己建造一個世外桃源,隻有在那裏才能釋放自己的情感,讓靈魂安放。
《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是浪漫主義者的典型代表。她多愁善感、孤高自許、目下無塵,同時她又真誠、坦率,用寶釵的話說“想讓人恨都恨不起來”。但她孤芳自賞的個性有時候會讓身邊的人吃不消,比如有一次大家吃鹿肉,史湘雲就這樣“諷刺”過林黛玉:“我不像她那樣孤高自許,是真名士自風流!”
在浪漫主義者的心中,世俗的東西是難以接受的,陽春白雪的事物才是他們所愛。其實,浪漫主義者犯了一個常識性錯誤:世俗不是庸俗,就算是庸俗也不是錯,僅僅是每個人選擇的生活方式不同罷了。
浪漫主義者是生活在“雲端”的一族,隻有當他們願意“腳踏實地”地生活時,才會懂得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樸素道理。4號尤其要改變自己對愛情要求過高的“不切實際”的想法,因為他們總是認為愛情是不可戰勝的,天長地久是沒有盡頭的。
季羨林說“愛情可以分為現實主義一派與理想主義一派”,現實主義者認為“愛情沒有永恆的,愛情是靠不住的感情”。理想主義者則認為“愛情是純潔而高尚的,真愛是永恆的”。其實他筆下的理想主義就是我們所說的浪漫主義。
在對待愛情的態度上,現實主義者的代表,在九型人格中就是3號實用主義者,而理想主義者的代表就是4號浪漫主義者。他們彼此打架,難分難解,最終誰也說服不了誰。季羨林在《愛情》一文中,引用了蒙田的一段話:“我承認,愛情之火更活躍,更激烈,更灼熱……但愛情是一種朝三暮四、變化無常的感情,它狂熱衝動,時高時低,忽冷忽熱,把我們係於一發之上。而友誼是一種普遍和通用的熱情……再者,愛情不過是一種瘋狂的欲望,越是躲避的東西越要追求……愛情一旦進入友誼階段,也就是說,進入願意相投的階段,它就會衰弱和消逝。愛情是以身體的快感為目的,一旦享有了,就不複存在。”
蒙田和季羨林在愛情這個問題上都屬於“現實主義”這一派,他們沒有將愛情的功效過分誇大。不過,季羨林說自己並不是要大家對愛情感到絕望,而是告訴大家這是一個事實。因此可以說,真正的愛情或許到了最後都會平平淡淡,激烈的愛不能相守一生,或者說不可能一生都是激情洋溢的愛。
盡管浪漫主義者也懂得這個道理,但他們更願意相信“刹那即是永恆”,他們害怕愛情之火的熄滅,也害怕友誼之情的淡漠,同樣擔心工作激情的喪失。然而,想要讓自己的生活充滿平實的人情味,首先要讓自己放棄固執的偏見。平平淡淡總是真,因為這才是生活的本色。
世俗的東西之所以能夠流行,能夠廣被接受,在於其有著鮮活的生命力。這生命力表現在親切、樸素上,不故作清高,也不故作驚人之語,道出的都是看似平凡但至為深刻的道理。比如有些成語和諺語,能夠穿越上千年的時空與我們相見,並且不因時光的流逝而褪色,憑借的正是一種平淡中見真情、平凡中見真理的優勢。
因而,一向自詡驕傲的4號浪漫主義者,該放下自己的偏見與狹隘了。
◎性格充滿魅力,卻又讓人難以捉摸
4號浪漫主義者盡管可能不是位高權重的高官或家財萬貫的商人,但是他(她)一定是最有人格魅力的人。如果4號是個男人,那麽他的一生會有數不盡的女人為其歡笑流淚。女人天生喜歡浪漫有品位的男人,而4號就像是上帝為女人準備的禮物,他讓女人開心,讓女人感覺到自己是美麗的公主,但是他也很容易沉迷於自己的世界而忽略女人,於是女人的眼淚開始泛濫。如果4號是個女人,那麽她會是很多男人心中永遠聖潔的白玫瑰。浪漫主義者的身上很少有勢利、庸俗的因素存在,她們美麗而簡單,如同空穀幽蘭,很容易令男人對其動情。
張曼玉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說自己是一個為愛奔走的女人,她也曾說自己做事情的終極想法隻有一個:浪漫。她是個典型的浪漫主義者,愛與自由是其人生中最為重要的部分。著名詩人徐誌摩也是這樣的一個人,他一生追尋自由、愛,甚至他的意外死亡也是因其對愛的追逐。因此,用情如此之真的浪漫主義者總是很容易得到大家的愛慕與懷念。
與此同時,他們又是一群讓人難以捉摸的人。因為他們的想象力太豐富,總是活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裏,覺得“千金易得,知己難求”。這樣的他們難以讓人理解,也極易得抑鬱症,他們總是容易表現出憂鬱的一麵,還容易產生悲觀厭世的情緒。4號很少有人成為政治家的,這並不是因為他們缺乏這方麵的才能,而是因為他們大多天生不愛關注政治,他們更願意關心的是人的內心情感。所以,敏感、細膩、多情就是其身上最典型的標簽。
柴可夫斯基是個偉大的天才,他的個人魅力無與倫比,可是他生活得並不快樂。一個多世紀過去了,人們對柴可夫斯基及他的音樂的評說從未止息。柴可夫斯基是19世紀末浪漫主義運動的代表,然而他的音樂從不關涉重大社會問題,他的想象力總是脫離現實生活,而沉溺於虛幻的世界裏。
從青年時代起,他那敏感脆弱的性格,就促使他深切地感覺到現實社會並不像他所希望的那樣。他的浪漫主義和宿命論的思想,使他孤寂地尋找對人生的妥協,音樂成了他蝸居鬥室自我拯救的唯一方式。
藝術天才與精神病之間確實存在著某種關係,這似乎已是老生常談。意大利精神病學家隆布羅索就曾指出大音樂家患病的特別多,包括妄想與幻想綜合征、抑鬱症和狂躁症。翻閱一下柴可夫斯基的書信和日記,我們不難發現,他已經不是自卑、自貶、自我喪失的問題,而是要結束自我。柴可夫斯基有幾次精神崩潰時都想到了自殺。在令人厭煩的社交活動中,抑鬱如鬼魂般死死地與他糾纏。這種性格自然會表現在他的音樂創作上。每逢這時,他總能創作出一些令人眼淚汪汪的調子和傷感情懷的旋律,或是沉入類似“冬日夢幻”那種虛迷的境界中,任自己的感情遊走飄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種又酸又苦的憂傷和哀愁,影響了他創作中後期的許多作品。然而,抑鬱症在某種情形之下,會轉化為與症狀完全相反的狂躁症傾向。這種反差極大、兩極擺動的精神斷裂間接造成柴可夫斯基音樂中的許多斷裂。他很多作品中的一些優美旋律常常被粗暴打斷,接踵而來的往往是跌跌撞撞、迅疾跳躍的不穩定的節奏音型。過去的評論家隻認為他不善於構造交響樂的邏輯大廈,隻是聽憑自己情緒的相互交替,而且把這種交替變成一種性格上的對比。
實際上,這並不是音樂結構的問題,而是音樂家的心理程序對作品程序的一種投射,是一種失去自我控製的斷裂,而非局部和局部之間技巧性的銜接問題。尤其是在柴可夫斯基晚年的作品中,我們能感覺到那種響亮中的空虛,那種緊張中的惶恐,那種狂躁中的沮喪,那種虛假鎮定中真正的絕望!
這就是浪漫主義者的極致表現,當然,如果沒有這種複雜的內心掙紮,也就不會有偉大的作品問世。或許這才可以解釋為什麽浪漫主義者總是容易產生天才的藝術家而鮮有富商和政治家這一疑惑。
◎4號浪漫主義者的生存策略
4號浪漫主義者的腦袋裏會反複出現一個詞:“如果,如果”。他們總是在哀悼生活中失去的東西,他們的整個思想都被這種悲傷情緒所籠罩,以至於很難去關注眼前更積極的事情。
應該說,一個人適當懷舊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但是一味地沉湎於過去而否認現在和將來,就會陷入病態。實際上,這種沉重的情緒是徒勞無益的,它不但不能改變你曾經有過的過去,反而會影響你現在所做的一切。
那麽,怎樣做才能讓4號避免患上“懷舊病”呢?最重要的一種方法就是轉變思考重點:用振奮的詞句取代那些令人退縮的泄氣話。比如,不要再用“如果”“隻要”,而用“下次”來代替。
因為“如果”“隻要”的態度隻能使人遲鈍而不能使人振奮,而“下次”卻表示對時間積極的、勇敢的出擊態度。排除“如果”“隻要”的觀念,采取“下次”這樣的看法,你就會有把事情做到最好的能力,而且不論什麽挫折都不能夠阻礙你的前進。
做完每一天的事,就讓這一天過去吧!以前的事情或許是美好的,或許是悲傷的,但無論如何你都不能把它們放在心靈的主祭台上,因為你不可能再重迴曆史。
“紫色”浪漫主義者:無法忍受庸俗不堪的現實
◎4號浪漫主義者性格分析
性格亮點
⊙4號對於苦難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熟悉感,他們特別適合與那些處於危難或悲傷情境中的人一起工作。
⊙4號有著非一般的毅力,願意幫助他人走出激烈的情感創傷,而且願意長時間地陪伴在朋友身邊,幫助朋友療傷。
⊙對深層意義的追求常常會讓4號錯誤地認為,輕鬆快樂隻不過是過眼雲煙,是無足輕重、不值得考慮的。
⊙4號更願意去關注那些身處人生巨變中的人。他們覺得隻有這種生死感悟,才能讓他們擁有更真實的感覺。
⊙4號感情豐富,思想浪漫,有創意,擁有敏銳的感覺和較好的審美眼光。
⊙4號會被美麗的東西深深地吸引,不管是人,還是物品。
性格局限
⊙4號心中有很多夢想和理想,但很難去實現它們。
⊙找不到幸福的理由,時常感到無助和虛空。
⊙孤僻、尖銳的個性,往往造成人際關係的困擾。
⊙神經極其敏感,情緒波動很大,愛走極端,自我折磨並折磨親密的人。
⊙和不熟的人交往時,4號會表現得沉默和冷漠;尤其對不合他們品位的人,4號會表現出拒人於千裏之外的態度。
⊙4號總是覺得過去比現在好,經常喜歡緬懷逝去的事物。
/第一章/
讓生活充滿平實的人情味最為可貴
◎浪漫“紫色”:如同“雷達”一樣靈敏的觸覺
紫色,浪漫、高貴、極具美感、憂傷……沒錯,4號浪漫主義者的性格顏色就是紫色。他們卓爾不群的審美情趣讓其他幾種人格的人望塵莫及,同時他們感知他人情感的觸覺極為敏感。他們感情細膩,內心活動異常豐富,總是能夠像雷達一樣迅速捕捉到對方傳遞的信息。
戀愛的時候,4號很快就能夠看出對方對自己是否有興趣,無論對方把自己包裹得怎樣嚴實,他們總能一眼就看穿對方的心思。在工作或其他的人際交往中,別人的“話中話”4號也總是能夠輕而易舉地“破譯”,無論“解碼”起來有多麽麻煩。
捕捉別人的情緒、感知別人的情感是一種能力,尤其在現代社會,每個人都不會把話說得太明白,隻有靠我們各自的“悟性”去領會,而4號天生悟性極高,無人能及。在這方麵,大概隻有5號觀察者能夠與之相比,但浪漫主義者比觀察者又多了一分人情味,因而更易獲得他人的理解和幫助。
約翰有一個年僅16歲卻頑劣的女兒:抽煙、酗酒、亂交男朋友……這一切令約翰夫婦傷透了腦筋。他們不知女兒的問題究竟出在哪兒,因而感到無從下手。約翰想管教女兒,然而她總是神出鬼沒,有時一連幾天都不迴家。終於機會來了。一天,約翰在門外看到女兒迴來了,但是她似乎挑釁般地與送她迴來的男孩親吻!約翰氣得暴跳如雷,打算給女兒一點兒顏色看看。當女兒走進房門時,她看到了父親因為憤怒而發抖的模樣,約翰幾乎是用咆哮的聲音對她吼了起來:“你怎麽能如此放肆?要知道我和你媽媽那麽辛苦把你養大……”但女兒顯然並不買賬,她頭也不迴地往自己的房間走去,隨著“嘭”的一聲,約翰夫婦被擋在了門外。
傷心的約翰夫人小心翼翼地對丈夫說:“約翰,我們也許並不愛她。”“什麽?不愛她為何還要如此管教她?否則,早放任她遊蕩了。”“是這樣的,”約翰夫人說,“我們從未進行過換位思考。我們也許太自私了,總是一味地教訓她,從不考慮她的感受,或許她正為這個惱火呢。”經約翰夫人這麽一說,約翰仿佛看到了希望。他趕快到女兒的房間,為剛才的態度道歉。奇跡出現了,女兒第一次痛哭流涕地說:“我原本以為你們對我很失望,而且也不打算再教我什麽了……”
聽懂他人弦外之音,看透他人肢體語言,這樣深厚的功力著實讓人欽佩。但是4號浪漫主義者除此之外還有換位思考的習慣,這就使得他們更易捕捉到別人的心理活動,從而更為有效地解決問題。他們可能不是用“技巧”和策略去解決麻煩,但是他們誠心誠意為對方考慮的態度往往比任何技巧都有用。就像武俠小說中“無招勝有招”一樣,他們勝在真誠體貼。
◎世俗不是庸俗,平平淡淡才是生活的本色
孤芳自賞、清高、自戀,這些詞匯用來描繪4號浪漫主義者是最合適不過的了,他們無法忍受庸俗不堪的現實生活,所以才會給自己建造一個世外桃源,隻有在那裏才能釋放自己的情感,讓靈魂安放。
《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是浪漫主義者的典型代表。她多愁善感、孤高自許、目下無塵,同時她又真誠、坦率,用寶釵的話說“想讓人恨都恨不起來”。但她孤芳自賞的個性有時候會讓身邊的人吃不消,比如有一次大家吃鹿肉,史湘雲就這樣“諷刺”過林黛玉:“我不像她那樣孤高自許,是真名士自風流!”
在浪漫主義者的心中,世俗的東西是難以接受的,陽春白雪的事物才是他們所愛。其實,浪漫主義者犯了一個常識性錯誤:世俗不是庸俗,就算是庸俗也不是錯,僅僅是每個人選擇的生活方式不同罷了。
浪漫主義者是生活在“雲端”的一族,隻有當他們願意“腳踏實地”地生活時,才會懂得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樸素道理。4號尤其要改變自己對愛情要求過高的“不切實際”的想法,因為他們總是認為愛情是不可戰勝的,天長地久是沒有盡頭的。
季羨林說“愛情可以分為現實主義一派與理想主義一派”,現實主義者認為“愛情沒有永恆的,愛情是靠不住的感情”。理想主義者則認為“愛情是純潔而高尚的,真愛是永恆的”。其實他筆下的理想主義就是我們所說的浪漫主義。
在對待愛情的態度上,現實主義者的代表,在九型人格中就是3號實用主義者,而理想主義者的代表就是4號浪漫主義者。他們彼此打架,難分難解,最終誰也說服不了誰。季羨林在《愛情》一文中,引用了蒙田的一段話:“我承認,愛情之火更活躍,更激烈,更灼熱……但愛情是一種朝三暮四、變化無常的感情,它狂熱衝動,時高時低,忽冷忽熱,把我們係於一發之上。而友誼是一種普遍和通用的熱情……再者,愛情不過是一種瘋狂的欲望,越是躲避的東西越要追求……愛情一旦進入友誼階段,也就是說,進入願意相投的階段,它就會衰弱和消逝。愛情是以身體的快感為目的,一旦享有了,就不複存在。”
蒙田和季羨林在愛情這個問題上都屬於“現實主義”這一派,他們沒有將愛情的功效過分誇大。不過,季羨林說自己並不是要大家對愛情感到絕望,而是告訴大家這是一個事實。因此可以說,真正的愛情或許到了最後都會平平淡淡,激烈的愛不能相守一生,或者說不可能一生都是激情洋溢的愛。
盡管浪漫主義者也懂得這個道理,但他們更願意相信“刹那即是永恆”,他們害怕愛情之火的熄滅,也害怕友誼之情的淡漠,同樣擔心工作激情的喪失。然而,想要讓自己的生活充滿平實的人情味,首先要讓自己放棄固執的偏見。平平淡淡總是真,因為這才是生活的本色。
世俗的東西之所以能夠流行,能夠廣被接受,在於其有著鮮活的生命力。這生命力表現在親切、樸素上,不故作清高,也不故作驚人之語,道出的都是看似平凡但至為深刻的道理。比如有些成語和諺語,能夠穿越上千年的時空與我們相見,並且不因時光的流逝而褪色,憑借的正是一種平淡中見真情、平凡中見真理的優勢。
因而,一向自詡驕傲的4號浪漫主義者,該放下自己的偏見與狹隘了。
◎性格充滿魅力,卻又讓人難以捉摸
4號浪漫主義者盡管可能不是位高權重的高官或家財萬貫的商人,但是他(她)一定是最有人格魅力的人。如果4號是個男人,那麽他的一生會有數不盡的女人為其歡笑流淚。女人天生喜歡浪漫有品位的男人,而4號就像是上帝為女人準備的禮物,他讓女人開心,讓女人感覺到自己是美麗的公主,但是他也很容易沉迷於自己的世界而忽略女人,於是女人的眼淚開始泛濫。如果4號是個女人,那麽她會是很多男人心中永遠聖潔的白玫瑰。浪漫主義者的身上很少有勢利、庸俗的因素存在,她們美麗而簡單,如同空穀幽蘭,很容易令男人對其動情。
張曼玉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說自己是一個為愛奔走的女人,她也曾說自己做事情的終極想法隻有一個:浪漫。她是個典型的浪漫主義者,愛與自由是其人生中最為重要的部分。著名詩人徐誌摩也是這樣的一個人,他一生追尋自由、愛,甚至他的意外死亡也是因其對愛的追逐。因此,用情如此之真的浪漫主義者總是很容易得到大家的愛慕與懷念。
與此同時,他們又是一群讓人難以捉摸的人。因為他們的想象力太豐富,總是活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裏,覺得“千金易得,知己難求”。這樣的他們難以讓人理解,也極易得抑鬱症,他們總是容易表現出憂鬱的一麵,還容易產生悲觀厭世的情緒。4號很少有人成為政治家的,這並不是因為他們缺乏這方麵的才能,而是因為他們大多天生不愛關注政治,他們更願意關心的是人的內心情感。所以,敏感、細膩、多情就是其身上最典型的標簽。
柴可夫斯基是個偉大的天才,他的個人魅力無與倫比,可是他生活得並不快樂。一個多世紀過去了,人們對柴可夫斯基及他的音樂的評說從未止息。柴可夫斯基是19世紀末浪漫主義運動的代表,然而他的音樂從不關涉重大社會問題,他的想象力總是脫離現實生活,而沉溺於虛幻的世界裏。
從青年時代起,他那敏感脆弱的性格,就促使他深切地感覺到現實社會並不像他所希望的那樣。他的浪漫主義和宿命論的思想,使他孤寂地尋找對人生的妥協,音樂成了他蝸居鬥室自我拯救的唯一方式。
藝術天才與精神病之間確實存在著某種關係,這似乎已是老生常談。意大利精神病學家隆布羅索就曾指出大音樂家患病的特別多,包括妄想與幻想綜合征、抑鬱症和狂躁症。翻閱一下柴可夫斯基的書信和日記,我們不難發現,他已經不是自卑、自貶、自我喪失的問題,而是要結束自我。柴可夫斯基有幾次精神崩潰時都想到了自殺。在令人厭煩的社交活動中,抑鬱如鬼魂般死死地與他糾纏。這種性格自然會表現在他的音樂創作上。每逢這時,他總能創作出一些令人眼淚汪汪的調子和傷感情懷的旋律,或是沉入類似“冬日夢幻”那種虛迷的境界中,任自己的感情遊走飄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種又酸又苦的憂傷和哀愁,影響了他創作中後期的許多作品。然而,抑鬱症在某種情形之下,會轉化為與症狀完全相反的狂躁症傾向。這種反差極大、兩極擺動的精神斷裂間接造成柴可夫斯基音樂中的許多斷裂。他很多作品中的一些優美旋律常常被粗暴打斷,接踵而來的往往是跌跌撞撞、迅疾跳躍的不穩定的節奏音型。過去的評論家隻認為他不善於構造交響樂的邏輯大廈,隻是聽憑自己情緒的相互交替,而且把這種交替變成一種性格上的對比。
實際上,這並不是音樂結構的問題,而是音樂家的心理程序對作品程序的一種投射,是一種失去自我控製的斷裂,而非局部和局部之間技巧性的銜接問題。尤其是在柴可夫斯基晚年的作品中,我們能感覺到那種響亮中的空虛,那種緊張中的惶恐,那種狂躁中的沮喪,那種虛假鎮定中真正的絕望!
這就是浪漫主義者的極致表現,當然,如果沒有這種複雜的內心掙紮,也就不會有偉大的作品問世。或許這才可以解釋為什麽浪漫主義者總是容易產生天才的藝術家而鮮有富商和政治家這一疑惑。
◎4號浪漫主義者的生存策略
4號浪漫主義者的腦袋裏會反複出現一個詞:“如果,如果”。他們總是在哀悼生活中失去的東西,他們的整個思想都被這種悲傷情緒所籠罩,以至於很難去關注眼前更積極的事情。
應該說,一個人適當懷舊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但是一味地沉湎於過去而否認現在和將來,就會陷入病態。實際上,這種沉重的情緒是徒勞無益的,它不但不能改變你曾經有過的過去,反而會影響你現在所做的一切。
那麽,怎樣做才能讓4號避免患上“懷舊病”呢?最重要的一種方法就是轉變思考重點:用振奮的詞句取代那些令人退縮的泄氣話。比如,不要再用“如果”“隻要”,而用“下次”來代替。
因為“如果”“隻要”的態度隻能使人遲鈍而不能使人振奮,而“下次”卻表示對時間積極的、勇敢的出擊態度。排除“如果”“隻要”的觀念,采取“下次”這樣的看法,你就會有把事情做到最好的能力,而且不論什麽挫折都不能夠阻礙你的前進。
做完每一天的事,就讓這一天過去吧!以前的事情或許是美好的,或許是悲傷的,但無論如何你都不能把它們放在心靈的主祭台上,因為你不可能再重迴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