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走火入魔的執著不如分寸得當的務實

    ◎正確地做事,做正確的事

    正確地做事和做正確的事,表麵看起來沒有任何區別,其實大相徑庭。正確地做事隻是讓我們在做事的時候選擇正確的方法,並不能夠保證有成效。那麽做正確的事就不會發生方向性錯誤,它會告訴你該做什麽,而不是告訴你怎麽做。正確地做事,做正確的事,這兩者比較起來一個是方法與途徑,另一個是方向與目標。

    我們做事情首先要考慮的是做正確的事情,然後才是正確地做事。做正確的事有時候需要放棄一些既得的東西,甚至是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因為是正確的事,意味著要理性對待,不能感情用事。這也正是3號實用主義者的特征,他們做事情,想到的永遠是我該做什麽。

    諾貝爾獎得主萊納斯·波林說:“一個好的研究者知道應該發揮哪些構想,而哪些構想應該丟棄,否則會浪費很多時間在差勁的構想上。”有些事情,你雖然盡了很大的努力,卻發現自己處於一個進退兩難的境地,你所走的研究路線也許隻是一條死胡同。這時候,最明智的辦法就是抽身退出,去研究別的項目,尋找成功的機會。這就是做正確的事。

    牛頓早年是永動機的追隨者,在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失敗之後,他明智地退出了對永動機的研究,轉入力學研究,在力學研究中投入了更大的精力。最終,許多永動機的研究者默默而止,而牛頓卻因及時擺脫了無謂的研究,而在其他方麵脫穎而出。

    在人生的每一個關鍵時刻,我們都要審慎地運用智慧,作最正確的判斷,選擇正確的方向,同時,及時地檢視選擇的角度,適時調整。放掉無謂的固執,冷靜地用開放的心胸作正確的抉擇,每次正確無誤的進退將會指引你走向成功。正確的事情除了意味著你要放棄已有的成果之外,還有可能是“逼迫”自己做不願意做的事情,所幸的是3號實用主義者在這方麵好像很得心應手。

    漢高祖劉邦在天下大定之後,在一片等待論功行賞的氣氛下,卻隻先分封了20多名功勞不大的部將。其他在他眼裏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部將,如何分封都還在斟酌考慮中。

    那些自恃功勞不凡的部將無不伸長脖子,望眼欲穿,而且生怕論功不平、賞賜不公,天天紅著眼珠,大眼瞪小眼,一個個焦慮難安。這些部將不僅同僚之間鉤心鬥角,而且與劉邦之間也形成了相當緊張的氣氛。劉邦非常苦惱,於是便喚張良前來,想聽聽他的想法。張良有些沉重地迴答他說:“陛下來自民間,依靠這些人打得天下。過去大家都是平民百姓,平起平坐。現在你成為天子之後,先分封的人大部分都是你的世交故友,所誅殺的都是與你關係較疏遠的人,不然就是得罪你、讓你看不順眼的人。這樣下去,難免會有人心生反意。”

    劉邦聽了之後,麵色凝重,便問張良如果事態真有這麽嚴重,該怎麽辦?

    張良想了一下,反問劉邦:“在這些一起打天下的部將當中,你最討厭的人是誰?這個人不被陛下喜歡的原因,最好又是大家所熟知的。”

    劉邦迴答說:“雍齒常常捉弄我,他是我最討厭的人,我想這也是大家早就知道的事情。”

    張良馬上提出建議:“那麽今天就先將雍齒封為王侯。這樣一來,就可以解除一些不必要的疑慮,安定大家的心了。”

    劉邦采納了張良的建議,立刻宣布將雍齒封為“什邡侯”。這件事果然產生了良好的效果。在一些人看來,連皇帝最討厭的人都有糖吃了,我們還有什麽好擔心的呢?於是君臣之間的緊張關係自然得到了暫時的緩解。這次封賞讓昔日不滿劉邦的雍齒從此也死心塌地,甘為劉氏天下效犬馬之力。

    張良給劉邦的建議就是做正確的事,盡管劉邦心裏可能百般不願意,但是他為了天下的安穩和更大的利益,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喜好與意願。

    做正確的事需要大智慧,要有大取舍的魄力,沒有這種大氣魄絕不會做到大成就。

    ◎選擇了什麽,也就放棄了什麽

    3號實用主義者是九種人格中最在意名利得失的人,也是最在意自己能否取得成功的人,他們的名利心很重,當然也可以說最有野心和鬥誌。但是,他們常常會因為什麽都想得到,結果卻什麽都得不到。過於貪心,不懂得取舍,這是他們個性中的一大缺陷。

    我們都知道人生有得就有失,得就是失,失就是得,所以人生最高的境界,應該是無得無失。但是人們都患得患失,未得患得,既得患失,而明智的做法是要學會放棄。放棄是一種境界,大棄大得,小棄小得,不棄不得,有棄才有得。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剛剛散盡時,以美、英、法為首的戰勝國首腦們幾經磋商,決定在美國紐約成立一個協調處理世界事務的機構—聯合國。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大家才驀然發現,這個全球至高無上、最權威的世界性組織,竟沒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剛剛成立的聯合國機構還身無分文,根本沒錢買地皮。如果向世界各國籌資,牌子剛剛掛起,就要向世界各國搞經濟攤派,恐負麵影響太大。況且剛剛經曆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浩劫,各國政府都財庫空虛,甚至財政赤字居高不下,在寸土寸金的紐約籌資買下一塊地皮,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聯合國對此一籌莫展。

    聽到這一消息後,美國著名的家族財團洛克菲勒家族經商議,果斷出資870萬美元,在紐約買下一塊地皮,將這塊地皮無條件地贈與了這個剛剛掛牌的國際性組織—聯合國。同時,洛克菲勒家族也將毗連這塊地皮的一大塊區域全部買下。洛克菲勒家族的這一出人意料之舉,令當時許多的美國大財團都吃驚不已。870萬美元對於戰後經濟委靡的美國和全世界,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而洛克菲勒家族卻將它拱手贈出,並且什麽條件也沒有。這條消息傳出後,美國許多財團和地產商都紛紛嘲笑說:“這簡直是蠢人之舉!”並紛紛斷言:“這樣經營下去,不要10年,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財團便會淪落為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貧民集團!”

    但出人意料的是,聯合國大樓剛剛建成完工,與其毗鄰的地皮地價便立刻飆升起來,相當於捐贈款數十倍、近百倍的巨額財富源源不斷地湧進了洛克菲勒家族財團。這種結局,令那些曾經譏諷和嘲笑過洛克菲勒家族捐贈之舉的財團和商人們目瞪口呆。

    這是典型的“因舍而得”的例子。如果洛克菲勒家族沒有做出“舍”的舉動,勇於犧牲和放棄眼前的利益,就不可能有“得”的結果。放棄和得到永遠是辯證統一的。然而現實中許多人卻執著於“得”,常常忘記了“舍”才是至高的人生境界。要知道,什麽都想得到的人,一定會為物所累,最終可能會導致一無所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也”。當我們麵臨選擇時,必須學會放棄。放棄,並不意味著失敗。像下圍棋一樣,放棄小的利益,得到的卻是更大的利益。但如果想兼得“魚和熊掌”,恐怕連魚也不會得到了。

    在滑鐵盧大戰中,大雨造成的泥濘道路使炮兵移動不便。拿破侖不甘心放棄最精銳的炮兵,而如果推遲時間,對方的增援部隊有可能先於自己的援軍趕到,那樣後果將不堪設想。在躊躇之間,幾個小時過去了,對方援軍趕到了。結果戰場形勢迅速扭轉,拿破侖遭到了慘痛的失敗。

    拿破侖的失敗足以證明:在人生緊要關頭,在決定前途和命運的關鍵時刻,我們不能猶豫不決,遲疑彷徨,而必須明於決斷,敢於放棄。卓越的軍事家總是在最重要的主戰場上集中優勢兵力,全力以赴去爭取勝利,而甘願在不重要的戰場上做些讓步和犧牲,坦然接受次要戰場上的損失和敗績。

    人生就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鬥,要想有所獲得,就不能讓誘惑自己的東西太多,不能讓心裏累積的煩惱太雜亂,努力的方向過於分散。我們要簡化自己的人生,把生活中和內心裏的一些雜念斷然放棄掉。我們的生命中會長出一些雜草,侵蝕我們美麗的人生花園,搞亂我們幸福家園的田地,我們要學會將這些雜草鏟除:放棄不適合自己的職業,放棄扭曲自己的職位,放棄暴露你的弱點、缺陷的環境和工作,放棄實權虛名,放棄人事的紛爭,放棄變了味的友誼,放棄失敗的戀愛,放棄破裂的婚姻,放棄沒有意義的交際應酬,放棄壞的情緒,放棄偏見惡習,放棄不必要的忙碌壓力。

    除掉人生田地裏的雜草、害蟲,我們才有機會同真正有益於自己的人和事親近,才會獲得適合自己的東西,才能在人生的土地上播下良種,致力於有價值的耕種,最終收獲豐碩的果實。

    ◎3號實用主義者之特征人物

    奧巴馬

    “我一開始就知道,成為總統是我畢生的夢想。”奧巴馬如是說。

    從九型人格學的角度分析,奧巴馬明顯具有實用主義者的特征。為取得成功,他努力不懈,精力充沛,善於交際,尤其善於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因而總是給人留下積極向上、效率極高的印象。

    奧巴馬曾經說過,一旦擁有了夢想,就會時時刻刻將它捆綁在身上,一刻也不與它分開。夢想對於他就像吃飯睡覺一樣重要,沒有它的指引,所有事情都會失去目標和方向。奧巴馬生命曆程中的幾次大跨越,都帶有明顯的“美國夢”的印跡。州議員、參議員、美國總統,每一次的改變都是為了最終夢想的實現。奧巴馬正是憑借這種帶著目的做事的態度,一步步實現了自己人生的飛越。人們也在這種精神中看到一個一往無前、非同凡響的奧巴馬,所有人都被他感染、感動,並深受鼓舞,都認為這種精神和辦事態度可以將自己帶向成功。奧巴馬也因此受到廣大民眾的支持,在歡唿和喝彩聲中展現出了自己的實力。

    這是典型的3號人格者的表現,目標就是一切,他們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目標。因為對他們而言,實現目標就是實現自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九型人格生存手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亞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亞男並收藏九型人格生存手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