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用緊張,看創口就不是狙擊之神下的手。”柯歲寒看姚輝有些驚弓之鳥的樣子,連忙給他打消疑慮。
“那個任務是……”姚輝鬆口氣。
“有個叫做費映東的人,他從昆北來,帶來了一批昆北的文物,在秦都找買家,最近在市麵上鬧得滿城風雨,有不少勢力對這批文物感興趣,連我們局長也驚動了。”
“哦,最近咱們局長對文物收藏感興趣?”姚輝有些詫異。
“據說這批文物是神朝墓葬裏麵挖掘出來的……”柯歲寒有意壓低了聲音。
“神朝?!……難怪……”姚輝差點從座位上站起來,看來他對神朝的事情並非一無所知。
“後來連陳家也都加入進來,就在他們和費映東達成交易的當天,費映東就被劫持了,連那批文物也被搶走,是一個神秘勢力所為。”
“我們得到消息的時候晚了一步,局長派劉宏明去搶人,結果……人是搶到了,但隨即又出現了一夥人,他們發動了突襲,劉宏明和一整個行動隊的弟兄沒了。”
“過後沒多久我們又得到消息,費映東由於傷勢過重,死在一家醫院裏,所有的線索到這裏斷了。”
“是誰把費映東送到醫院的?”姚輝問。
“估計是那夥襲擊我們的人,可能他們並沒有得到什麽,可以肯定,那批文物仍然在銀行門外伏擊陳家的勢力手裏。”
“這是任務的資料,局長讓我交給你……”柯歲寒把桌麵上的一個卷宗交給姚輝,“局長有些擔心你的狀態,他說,趙浩然的事情已經過去了,我們跟狙擊之神的對抗才剛剛開始,心氣就此折了,那我們什麽都不用幹,迴家種紅薯去吧。”
姚輝神情相當複雜,雙手接過卷宗後,似乎下定了決心:“請轉告局長,一定完成任務。”
……
姚輝接受了新的任務,開始忙碌起來。時來新恢複了對紅杉基地的巡查,每天都要派泡影來上幾趟。
柯歲寒也變得正常了,他似乎已經把“擁翠山莊”失竊的事情壓下來了,沒有人會想到昆北諜報網的失陷居然是他這裏出的問題。
第二天,時來新前往陳彌雅的畫室赴約。
在畫室見到陳彌雅,意外看見這裏還有一位客人,是一位男性,年紀與陳彌雅相當,她介紹說是她的一位同學,今天臨時過來造訪。
今天在畫室裏新增添了一套泡茶用的茶具,陳彌雅很有心,知道時來新喜歡喝茶,今天特帶過來的,她並沒有特地說明什麽,但時來新猜得到。
陳彌雅的同學叫張鬱東,在給兩人做介紹的時候,時來新看到她眼裏似乎有一絲抱歉的意味。
第一道茶泡上,畫室裏彌漫著一股茶香,三個人的職業都和藝術有關,自然就聊起藝術方麵的事情。張鬱東表麵上很健談,而且在陳彌雅麵前表現得也比較刻意,主導了大部分的話題。
三人談起新近崛起的一種繪畫流派,張鬱東相當感興趣,說起來更加地興奮,引經據典滔滔不絕地說了有半個小時,時來新這方麵底子很薄,說多就會露怯,到後來隻能點頭聽著,張鬱東見他如此說得更爽,還故意撩撥時來新說話,來個誘敵深入,好最後一番妙論徹底蓋過他。
時來新老江湖了,怎會看不出他的用意,卻又懶得跟這些小孩置氣,隻是點頭話不多說一句,就是不進張鬱東的圈套,急得他抓耳撓腮,隻好自行把準備好的一番精辟言論毫無效果地說出來。
時來新想笑但又忍住,瞥一眼陳彌雅,見她有些嗔怪地看著他,他促狹地眨眨眼睛,兩個人之間的微表情溝通居然很默契。
喝了一會兒茶,自然就提到今天的主題,陳彌雅的新作。
陳彌雅把兩人領到畫布麵前,她的新畫作已經擺好在那裏,時來新與張鬱東都睜大了眼睛細看。
這幅畫的風格比較陳彌雅一貫以來的畫風有所不同,用色沒有那麽熱烈,整體的色調還比較冷,許多細部還做了些模糊處理,有股非真實的寫意感覺。畫中的少女與陳彌雅上一幅畫《熱愛》的模特是同一人,但表情與肢體完全不同。少女表情莊重,大眼睛裏滿載著虔誠,望著遠處的虛空,雙手合十。
背景是一道極為寬闊的江麵,江水洶湧浩蕩,遠到接近天邊才看到對岸那一條江岸線,這樣的兩岸景色時來新隻在一個地方見過,那就是隆江!
莫非畫中的大江就是隆江?看那不見半片帆影的江麵,時來新基本確定自己的判斷。
畫作的技法並不是太成熟,陳彌雅極少采用這種畫法,但當中蘊含著強烈的情感。
“彌雅,這畫你起名字了嗎?”張鬱東問道。
“名字叫祈禱。”
“好名字!”張鬱東語氣略有誇張,“彌雅你的技法越來越好了,你看這構圖這色彩,嘖嘖,用得太好了,這兩年你的進步好大喔。”
“你說呢?魏先生。”張鬱東不忘帶時來新一下。
時來新沒有迴答隻是沉默地端詳著畫作,卻見到陳彌雅一臉希冀地看著他,便問到:“畫裏麵的少女是誰,你好像不是第一次畫她了。”
“是我的侄女,大哥的女兒,很漂亮吧?”
“的確漂亮,”時來新點頭,“難得這一身氣質,眼睛裏麵的那股靈氣,有味道,為這幅畫增添了靈魂。”
“你還看出什麽來了?”陳彌雅追問,她很想聽聽時來新的意見。
“對呀,魏先生多給咱彌雅一些意見。”張鬱東開始大包大攬,使得陳彌雅不容易察覺地皺皺眉,悄悄離他遠一點。
“你在畫裏祈禱的是和平,如果我沒看錯,這裏是在隆江邊上。”
“你看出來了。”陳彌雅略帶驚喜地看著時來新。
“你選的這個題材讓我很意外,兩岸之間的和平並不是一個太多南昊人關心的問題,戰爭似乎離大家還很遠。”時來新以一種平緩的語氣敘述自己的看法。
“但看得出來,你是有感而發,直接的動因,是不是咱們去看雙年展的時候看到的那個作品?”
陳彌雅點頭:“是的。”
“其實你的感覺沒錯,在過去的將近一百年裏,隆江兩岸的確是世界上最容易發生戰爭的地方之一。”
“那個任務是……”姚輝鬆口氣。
“有個叫做費映東的人,他從昆北來,帶來了一批昆北的文物,在秦都找買家,最近在市麵上鬧得滿城風雨,有不少勢力對這批文物感興趣,連我們局長也驚動了。”
“哦,最近咱們局長對文物收藏感興趣?”姚輝有些詫異。
“據說這批文物是神朝墓葬裏麵挖掘出來的……”柯歲寒有意壓低了聲音。
“神朝?!……難怪……”姚輝差點從座位上站起來,看來他對神朝的事情並非一無所知。
“後來連陳家也都加入進來,就在他們和費映東達成交易的當天,費映東就被劫持了,連那批文物也被搶走,是一個神秘勢力所為。”
“我們得到消息的時候晚了一步,局長派劉宏明去搶人,結果……人是搶到了,但隨即又出現了一夥人,他們發動了突襲,劉宏明和一整個行動隊的弟兄沒了。”
“過後沒多久我們又得到消息,費映東由於傷勢過重,死在一家醫院裏,所有的線索到這裏斷了。”
“是誰把費映東送到醫院的?”姚輝問。
“估計是那夥襲擊我們的人,可能他們並沒有得到什麽,可以肯定,那批文物仍然在銀行門外伏擊陳家的勢力手裏。”
“這是任務的資料,局長讓我交給你……”柯歲寒把桌麵上的一個卷宗交給姚輝,“局長有些擔心你的狀態,他說,趙浩然的事情已經過去了,我們跟狙擊之神的對抗才剛剛開始,心氣就此折了,那我們什麽都不用幹,迴家種紅薯去吧。”
姚輝神情相當複雜,雙手接過卷宗後,似乎下定了決心:“請轉告局長,一定完成任務。”
……
姚輝接受了新的任務,開始忙碌起來。時來新恢複了對紅杉基地的巡查,每天都要派泡影來上幾趟。
柯歲寒也變得正常了,他似乎已經把“擁翠山莊”失竊的事情壓下來了,沒有人會想到昆北諜報網的失陷居然是他這裏出的問題。
第二天,時來新前往陳彌雅的畫室赴約。
在畫室見到陳彌雅,意外看見這裏還有一位客人,是一位男性,年紀與陳彌雅相當,她介紹說是她的一位同學,今天臨時過來造訪。
今天在畫室裏新增添了一套泡茶用的茶具,陳彌雅很有心,知道時來新喜歡喝茶,今天特帶過來的,她並沒有特地說明什麽,但時來新猜得到。
陳彌雅的同學叫張鬱東,在給兩人做介紹的時候,時來新看到她眼裏似乎有一絲抱歉的意味。
第一道茶泡上,畫室裏彌漫著一股茶香,三個人的職業都和藝術有關,自然就聊起藝術方麵的事情。張鬱東表麵上很健談,而且在陳彌雅麵前表現得也比較刻意,主導了大部分的話題。
三人談起新近崛起的一種繪畫流派,張鬱東相當感興趣,說起來更加地興奮,引經據典滔滔不絕地說了有半個小時,時來新這方麵底子很薄,說多就會露怯,到後來隻能點頭聽著,張鬱東見他如此說得更爽,還故意撩撥時來新說話,來個誘敵深入,好最後一番妙論徹底蓋過他。
時來新老江湖了,怎會看不出他的用意,卻又懶得跟這些小孩置氣,隻是點頭話不多說一句,就是不進張鬱東的圈套,急得他抓耳撓腮,隻好自行把準備好的一番精辟言論毫無效果地說出來。
時來新想笑但又忍住,瞥一眼陳彌雅,見她有些嗔怪地看著他,他促狹地眨眨眼睛,兩個人之間的微表情溝通居然很默契。
喝了一會兒茶,自然就提到今天的主題,陳彌雅的新作。
陳彌雅把兩人領到畫布麵前,她的新畫作已經擺好在那裏,時來新與張鬱東都睜大了眼睛細看。
這幅畫的風格比較陳彌雅一貫以來的畫風有所不同,用色沒有那麽熱烈,整體的色調還比較冷,許多細部還做了些模糊處理,有股非真實的寫意感覺。畫中的少女與陳彌雅上一幅畫《熱愛》的模特是同一人,但表情與肢體完全不同。少女表情莊重,大眼睛裏滿載著虔誠,望著遠處的虛空,雙手合十。
背景是一道極為寬闊的江麵,江水洶湧浩蕩,遠到接近天邊才看到對岸那一條江岸線,這樣的兩岸景色時來新隻在一個地方見過,那就是隆江!
莫非畫中的大江就是隆江?看那不見半片帆影的江麵,時來新基本確定自己的判斷。
畫作的技法並不是太成熟,陳彌雅極少采用這種畫法,但當中蘊含著強烈的情感。
“彌雅,這畫你起名字了嗎?”張鬱東問道。
“名字叫祈禱。”
“好名字!”張鬱東語氣略有誇張,“彌雅你的技法越來越好了,你看這構圖這色彩,嘖嘖,用得太好了,這兩年你的進步好大喔。”
“你說呢?魏先生。”張鬱東不忘帶時來新一下。
時來新沒有迴答隻是沉默地端詳著畫作,卻見到陳彌雅一臉希冀地看著他,便問到:“畫裏麵的少女是誰,你好像不是第一次畫她了。”
“是我的侄女,大哥的女兒,很漂亮吧?”
“的確漂亮,”時來新點頭,“難得這一身氣質,眼睛裏麵的那股靈氣,有味道,為這幅畫增添了靈魂。”
“你還看出什麽來了?”陳彌雅追問,她很想聽聽時來新的意見。
“對呀,魏先生多給咱彌雅一些意見。”張鬱東開始大包大攬,使得陳彌雅不容易察覺地皺皺眉,悄悄離他遠一點。
“你在畫裏祈禱的是和平,如果我沒看錯,這裏是在隆江邊上。”
“你看出來了。”陳彌雅略帶驚喜地看著時來新。
“你選的這個題材讓我很意外,兩岸之間的和平並不是一個太多南昊人關心的問題,戰爭似乎離大家還很遠。”時來新以一種平緩的語氣敘述自己的看法。
“但看得出來,你是有感而發,直接的動因,是不是咱們去看雙年展的時候看到的那個作品?”
陳彌雅點頭:“是的。”
“其實你的感覺沒錯,在過去的將近一百年裏,隆江兩岸的確是世界上最容易發生戰爭的地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