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哲瀚和羋良策都接到了金晨雲汐傳信,內心是十分震動的。
讓整個東盛軍團全部投靠千羽,這是多大的氣魄!
不過,兩人很快有不同的想法。
旭日的大軍在不斷向東壓來,整整二十五萬的兵力想悄無聲息的向西移動,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對方又不是瞎子,盛州都不知道有多少他們的探子。
況且,旭日的大軍就在西邊,一不小心還跟對方碰上了。
如果後路沒被切斷,二十五萬兵力可以跟對方較量一下。
可這個世上沒有如果,後路已經沒了。
謝哲瀚的想法是,滄瀾城的將士撤退還需要一定的時間,而鹽興城就是對方必經之路,自己是要等到後方的大軍安全撤離後才能撤。
但是這樣一來,鹽興城的守軍就會陷入到對方的包圍之中,就會失去撤退的希望。
二十五萬兵馬想完完整整的全部撤出,是不可能的事情,是要有人留下來阻擋對方的。
謝哲瀚想到了自己要下這麽一個決定,在鹽興城死守,為其他的金晨將士爭取一線生機。
好像在兵力上,金晨的人數比旭日的多一點。
事實上,曲向天手裏的那十萬兵力可是旭日的精銳,能橫掃金晨這二十五萬兵馬。
對方或許都不跟你硬碰硬,直接耗都能把你給耗死。
金晨的大軍中,尤其是滄瀾城的守軍,他們知道通往金州的水路被切斷了,士氣大跌,這仗還怎麽打?
現在的旭日大軍氣勢如虹,想打贏他們很難很難。
唯有保存實力,日後再戰了。
謝哲瀚知道自己的女皇做出這個決定時,心情到底有多複雜。
木千羽會是明主嗎?自己不確定!
隻不過,在沒有更好的選擇之下,這就是最好的選擇。
謝哲瀚決定讓副將司徒正奕帶走五萬兵馬,與羋良策十五萬兵馬會合一同向西投靠千羽。
自己則是帶著剩下的那五萬兵馬死守在鹽興城,戰鬥在最後。
打仗總是要有人犧牲的,自己就是那一個。
司徒正奕一開始對謝哲瀚的決定是堅決不同意的,表示自己要留下來一起死守鹽興城。
在謝哲瀚苦苦相勸,甚至都要下跪了,司徒正奕才答應了這件事情。
謝哲瀚當然不會告訴剩下的將士金晨雲汐的計劃,也封鎖了金晨水師覆滅的消息。
隻是告訴他們,那五萬兵馬是要潛伏在城外做為一支騎兵,到了關鍵時刻在敵人背後捅他們一刀。
留下守城的將士並沒有對謝哲瀚的命令有什麽疑惑,反正服從就是了。
另外一邊,羋良策在接到金晨雲汐的計劃後,讓城裏的駐軍從夜裏秘密撤出。
他有想過,二十五萬的兵力一同安然無恙的到達千羽的地盤,簡直是癡心妄想。
於是,他想到了,謝哲瀚這個家夥一定會選擇留下來死守鹽興,為他們爭取時間。
至於謝哲瀚會留下多少兵馬來防守,羋良策暫時還沒猜到。
羋良策內心是非常糾結的,自己就像一個逃兵,也是一個懦夫。
逃離了戰場,還丟棄了自己的同袍,這對於一個軍人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恥辱。
更大的恥辱還在後麵,根據自己女皇的旨意,是讓自己和麾下的將士們都去投向那個木千羽。
也就是說,他們這些人要換一個皇帝了。
羋良策知道自己的女皇能下這道旨意,已經是無路可走了。
倒向大魏,不確定性因素太多。而千羽,畢竟名義上還是盟友。
況且,木千羽這個人連那些林州人,外族人統統都接納了,再多一些金州人又何妨?
不過,在撤離的過程中,羋良策還是向鹽興城派去斥候,看看謝哲瀚最後的抉擇是什麽。
在金晨大軍緊急調動兵馬和撤離的時候,旭日的武甲軍和輕騎兵快速的向鹽興城接近。
而雲浦澤和曲向天會合後,並沒有催促大軍快速前進。
兩人分析,留在盛州的金晨將士恐怕此時已經軍心大亂,正在謀求出路。
在這種情況下,先讓對方亂一陣子,逐漸放棄抵抗的心理。
不過,就算對方決定要死守,也沒關係,到時候大軍一到,就進行圍城,不跟他們打,慢慢耗著。
曲向天問過雲浦澤,“我們在東線這麽耗著,西線的千羽會不會給我們帶來麻煩?”
“麻煩肯定是有些的,但問題不會大!曲將軍,本將問你,從永康四年到現在,天下亂了多少年?”
“差不多有十一載了吧?”
“是啊,有十一載了!這麽長的時間裏,千羽一直都在對外作戰,你說一個望州還能支撐他們打到什麽時候?”
“雲將軍的意思是,這些年他們已經捉襟見肘了?”
“不是沒有這個可能,或許他們還有什麽秘密我們暫時還沒弄清楚的。畢竟他們居然可以把大榆打的那麽慘,還灰溜溜的滾迴了林州,這就耐人尋味了。”
“沒錯,本將也想不出一個所以然來。梟衛想盡了各種辦法,硬是沒有搞到他們的核心秘密。”
“快了,不用等多久。隻要我們完成對東線的收複,我們就有足夠的兵員和糧草對千羽動兵了。不過,本將更是想把青州給拿下先。望州那些刁民跟望月教一個德性,不服管教的人太多。”
“青州跟我們旭日同根同源,阻力會相對少一些。望州可是讓我們的柴州牧頭疼,使林州人差點栽了一個大跟頭。或許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會給木千羽撿了一個大便宜的。”
“對了,雲將軍。那這些金晨將士有沒有可能去向南邊跑去,投靠魏顧城?”
“凡事都有可能,也有可能跟我們死戰到底。可這些又有什麽關係,都不過是螳臂擋車罷了。跑到青州內,我們就直接動用水師把大軍運到他們後方,或者就直接攻擊他們的青州城。”
一番交談下來,兩人的心情是越發輕鬆的。
盛州東線的所有城池的人都知道旭日大軍壓境,其中大部分人是盼望已久的心情。
感覺朝廷終於要收複盛州了,動亂的日子即將要結束了。
讓整個東盛軍團全部投靠千羽,這是多大的氣魄!
不過,兩人很快有不同的想法。
旭日的大軍在不斷向東壓來,整整二十五萬的兵力想悄無聲息的向西移動,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對方又不是瞎子,盛州都不知道有多少他們的探子。
況且,旭日的大軍就在西邊,一不小心還跟對方碰上了。
如果後路沒被切斷,二十五萬兵力可以跟對方較量一下。
可這個世上沒有如果,後路已經沒了。
謝哲瀚的想法是,滄瀾城的將士撤退還需要一定的時間,而鹽興城就是對方必經之路,自己是要等到後方的大軍安全撤離後才能撤。
但是這樣一來,鹽興城的守軍就會陷入到對方的包圍之中,就會失去撤退的希望。
二十五萬兵馬想完完整整的全部撤出,是不可能的事情,是要有人留下來阻擋對方的。
謝哲瀚想到了自己要下這麽一個決定,在鹽興城死守,為其他的金晨將士爭取一線生機。
好像在兵力上,金晨的人數比旭日的多一點。
事實上,曲向天手裏的那十萬兵力可是旭日的精銳,能橫掃金晨這二十五萬兵馬。
對方或許都不跟你硬碰硬,直接耗都能把你給耗死。
金晨的大軍中,尤其是滄瀾城的守軍,他們知道通往金州的水路被切斷了,士氣大跌,這仗還怎麽打?
現在的旭日大軍氣勢如虹,想打贏他們很難很難。
唯有保存實力,日後再戰了。
謝哲瀚知道自己的女皇做出這個決定時,心情到底有多複雜。
木千羽會是明主嗎?自己不確定!
隻不過,在沒有更好的選擇之下,這就是最好的選擇。
謝哲瀚決定讓副將司徒正奕帶走五萬兵馬,與羋良策十五萬兵馬會合一同向西投靠千羽。
自己則是帶著剩下的那五萬兵馬死守在鹽興城,戰鬥在最後。
打仗總是要有人犧牲的,自己就是那一個。
司徒正奕一開始對謝哲瀚的決定是堅決不同意的,表示自己要留下來一起死守鹽興城。
在謝哲瀚苦苦相勸,甚至都要下跪了,司徒正奕才答應了這件事情。
謝哲瀚當然不會告訴剩下的將士金晨雲汐的計劃,也封鎖了金晨水師覆滅的消息。
隻是告訴他們,那五萬兵馬是要潛伏在城外做為一支騎兵,到了關鍵時刻在敵人背後捅他們一刀。
留下守城的將士並沒有對謝哲瀚的命令有什麽疑惑,反正服從就是了。
另外一邊,羋良策在接到金晨雲汐的計劃後,讓城裏的駐軍從夜裏秘密撤出。
他有想過,二十五萬的兵力一同安然無恙的到達千羽的地盤,簡直是癡心妄想。
於是,他想到了,謝哲瀚這個家夥一定會選擇留下來死守鹽興,為他們爭取時間。
至於謝哲瀚會留下多少兵馬來防守,羋良策暫時還沒猜到。
羋良策內心是非常糾結的,自己就像一個逃兵,也是一個懦夫。
逃離了戰場,還丟棄了自己的同袍,這對於一個軍人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恥辱。
更大的恥辱還在後麵,根據自己女皇的旨意,是讓自己和麾下的將士們都去投向那個木千羽。
也就是說,他們這些人要換一個皇帝了。
羋良策知道自己的女皇能下這道旨意,已經是無路可走了。
倒向大魏,不確定性因素太多。而千羽,畢竟名義上還是盟友。
況且,木千羽這個人連那些林州人,外族人統統都接納了,再多一些金州人又何妨?
不過,在撤離的過程中,羋良策還是向鹽興城派去斥候,看看謝哲瀚最後的抉擇是什麽。
在金晨大軍緊急調動兵馬和撤離的時候,旭日的武甲軍和輕騎兵快速的向鹽興城接近。
而雲浦澤和曲向天會合後,並沒有催促大軍快速前進。
兩人分析,留在盛州的金晨將士恐怕此時已經軍心大亂,正在謀求出路。
在這種情況下,先讓對方亂一陣子,逐漸放棄抵抗的心理。
不過,就算對方決定要死守,也沒關係,到時候大軍一到,就進行圍城,不跟他們打,慢慢耗著。
曲向天問過雲浦澤,“我們在東線這麽耗著,西線的千羽會不會給我們帶來麻煩?”
“麻煩肯定是有些的,但問題不會大!曲將軍,本將問你,從永康四年到現在,天下亂了多少年?”
“差不多有十一載了吧?”
“是啊,有十一載了!這麽長的時間裏,千羽一直都在對外作戰,你說一個望州還能支撐他們打到什麽時候?”
“雲將軍的意思是,這些年他們已經捉襟見肘了?”
“不是沒有這個可能,或許他們還有什麽秘密我們暫時還沒弄清楚的。畢竟他們居然可以把大榆打的那麽慘,還灰溜溜的滾迴了林州,這就耐人尋味了。”
“沒錯,本將也想不出一個所以然來。梟衛想盡了各種辦法,硬是沒有搞到他們的核心秘密。”
“快了,不用等多久。隻要我們完成對東線的收複,我們就有足夠的兵員和糧草對千羽動兵了。不過,本將更是想把青州給拿下先。望州那些刁民跟望月教一個德性,不服管教的人太多。”
“青州跟我們旭日同根同源,阻力會相對少一些。望州可是讓我們的柴州牧頭疼,使林州人差點栽了一個大跟頭。或許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會給木千羽撿了一個大便宜的。”
“對了,雲將軍。那這些金晨將士有沒有可能去向南邊跑去,投靠魏顧城?”
“凡事都有可能,也有可能跟我們死戰到底。可這些又有什麽關係,都不過是螳臂擋車罷了。跑到青州內,我們就直接動用水師把大軍運到他們後方,或者就直接攻擊他們的青州城。”
一番交談下來,兩人的心情是越發輕鬆的。
盛州東線的所有城池的人都知道旭日大軍壓境,其中大部分人是盼望已久的心情。
感覺朝廷終於要收複盛州了,動亂的日子即將要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