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一天的焦慮不安後,金晨雲汐想到了破局的辦法,隻是代價有點大而已。
金晨雲汐深思熟慮之後,做了幾方麵的決定。
首先,傳信給魏顧城,準備與大魏進行結盟。
為了達成結盟,會把樊子濯這支大魏叛軍送給魏顧城。
實際上,金晨方麵已經征集到超過二十五萬的兵力部署在樊子濯這支叛軍的周圍。
就是為了防止他們會對金州造成破壞。
這支叛軍,一直都讓金晨雲汐放心不下。
這世上哪有那麽多巧合的事情。
大魏邊境的主將和副將莫名其妙的就死了,然後莫名其妙的叛亂了。就算魏顧城當時真的沒了,亂也是朝廷中樞先亂起來,再怎麽都不會輪到邊境這邊。
叛亂之後,又敗的那麽迅速。
最後還逃到了金州,這件事情本身就有很多疑點。
隻是,那個時候,金州雖有防備,可沒那麽多兵力來應付,隻好答應樊子濯的條件。
如今的金晨陷入這麽大的危局之中,所有的承諾都先拋棄。
金晨都要快亡了,已經顧不上什麽承諾了。
傳信給魏顧城後,命令殷堅秉將軍火速出動兵馬把樊子濯的軍隊控製住。
之後,讓魏顧城派人到金州邊境接迴這些青州子弟,至於後麵他們怎麽處理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了。
與此同時,傳信給盛州的謝哲瀚和羋良策,讓他們帶領剩下的將士向西移動,向千羽投誠。
這一步棋,是金晨雲汐下的最大膽的一步。
現在旭日還沒完全對盛州的軍團進行合圍,還有逃脫的機會。
所有的人都會認為,這支留守在金晨的軍團要麽向旭日投降,要麽就逃到南邊的大魏。
可金晨雲汐偏不這樣子做,而是劍走偏鋒。
據目前盛州情報,金晨的兵力還有二十五萬。
如果是撤退到大魏,那麽這些兵馬是借助他們地方,還是與他們聯合起來跟旭日開戰?
二十五萬兵馬,需要的糧草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大魏會白白送糧草給金晨嗎?
雖說旭日對大魏同樣形成了威脅,但大魏會放心青州境內有這麽龐大的軍隊?
況且,金晨與大魏都打了這麽長時間,金晨的將領就沒有一點抵觸的心理嗎?
再退一萬步說,魏顧城真的胸襟廣闊,能接納二十五萬兵馬。可是旭日的水師把青州多處截斷之後,那金晨的這支軍團將會是青州西線最有實力的軍團了。
為了平叛,大魏抽調了大部分的精銳兵力到了東線這邊。
除非,整個大魏都能做到對金晨毫毫無保留的相信。
但是這可能嗎?
其實,金晨雲汐內心深處有著另外一層擔憂。
旭日是從青州開始起兵的,從將領到士兵,有很多都是青州人。
一旦旭日的軍隊與大魏開戰了,大魏的內部會不會有人臨陣倒戈?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那二十五兵馬的處境恐怕比現在好不到哪裏去了,或者更加嚴重一點。
反正,最壞的結果無非是全軍覆沒。
因此,金晨雲汐幹脆一不做二不休,把事情給做絕了。
讓這二十五萬兵力先向南,再突然轉向西,徹底投靠千羽。
之所以下這個決定,是考慮到了幾個方麵。
第一個,千羽跟旭日肯定是死戰到底那種,絕沒有緩和的餘地,除非木千羽承認自己是個騙子,不是什麽神明的使者。
從看到《南溪夢錄》的那刻起,金晨雲汐就判斷這木千羽不會甘心的輕易把自己的那些努力的成果拱手相讓的。
這二十五萬兵力能讓千羽實力大大增強,不單能牽製旭日,還能影響到大魏。
第二,金晨和千羽相隔太遠,他們暫時對金晨造不成什麽威脅,而且還是名義上的盟友。
第三,這二十五萬兵力一旦加入到千羽的時候,天下所有的目光將會聚集到千羽,成為旭日重點打擊的對象。這樣一來,金晨受到旭日的影響就會降到最低。
第四,木千羽承了金晨這個人情,想必會對旭日下手更狠一點。
如果有其它更好的辦法,金晨雲汐都不會白白送出這二十五萬的兵力。
旭日的水師已經成為了所有水域的霸主,任誰都不可能在短時間能與之抗衡。
沒有水師的護送,這些金晨將士根本就不可能完完全全的撤迴到金州。
聽說連旭日方麵都有向千羽投降的將士,那麽多一個金晨也無妨。
在解決青州和盛州的事情後,金晨雲汐還決定向浩陽發起一次進攻,把他們的勢頭遏製一下。
隨後,金晨雲汐把自己的決定傳信了出去。
樊子濯一時還沒收到金晨水師和盛州方麵的消息,隻知道大魏暫時停止攻擊,判斷魏顧城在準備下一次的進攻。
隻是他不知道殷堅秉收到金晨雲汐的傳信後,便下令樊子濯周邊的二十五萬大軍向樊子濯他們合圍。
魏顧城也很快收到了金晨雲汐的傳信,感到有點不可思議。
不過,他很快就反應過來了。
現在金晨的局勢到了非常危急的時刻,必須快刀斬亂麻。
魏顧城當即同意了金晨雲汐的提議,派出大軍在金州邊境準備接應。
曲平和晴沂的兩位守將接到命令後,同時派出三萬兵馬向樊子濯這支魏軍進行合圍。
等到樊子濯意識到情況不對的時候,金晨大軍已經完全對他們進行合圍。
樊子濯來到金州之後,也是做了許多防備。他同樣的不相信金晨,與金晨不相信他一樣。
在駐地周圍構建了大量的防禦工事,挖了超多的陷阱壕溝等等。
之前,還想偷偷派出一支兵馬在外圍隨時支援的,隻不過被殷堅秉有所察覺,不得已放棄了。
當然,有五千的兵力被樊子濯偷偷送了出去。
這五千的人馬都是樊子濯心腹,讓他們潛伏在金州,日後等待有人與他們接頭,重新啟用。
在金晨強有力的攻擊下,樊子濯的防禦工事都被破壞了。
眼看就要抵擋不住了,樊子濯幹脆自己就抹了脖子。
最後,叛軍陣亡五萬,投降了四萬多,還有五萬的百姓,至此大魏的叛亂落下帷幕。
魏顧城對於這個結果,沒有喜悅,也沒有悲傷,隻有無奈。
收拾心情後,開始準備應對旭日的威脅。
金晨雲汐深思熟慮之後,做了幾方麵的決定。
首先,傳信給魏顧城,準備與大魏進行結盟。
為了達成結盟,會把樊子濯這支大魏叛軍送給魏顧城。
實際上,金晨方麵已經征集到超過二十五萬的兵力部署在樊子濯這支叛軍的周圍。
就是為了防止他們會對金州造成破壞。
這支叛軍,一直都讓金晨雲汐放心不下。
這世上哪有那麽多巧合的事情。
大魏邊境的主將和副將莫名其妙的就死了,然後莫名其妙的叛亂了。就算魏顧城當時真的沒了,亂也是朝廷中樞先亂起來,再怎麽都不會輪到邊境這邊。
叛亂之後,又敗的那麽迅速。
最後還逃到了金州,這件事情本身就有很多疑點。
隻是,那個時候,金州雖有防備,可沒那麽多兵力來應付,隻好答應樊子濯的條件。
如今的金晨陷入這麽大的危局之中,所有的承諾都先拋棄。
金晨都要快亡了,已經顧不上什麽承諾了。
傳信給魏顧城後,命令殷堅秉將軍火速出動兵馬把樊子濯的軍隊控製住。
之後,讓魏顧城派人到金州邊境接迴這些青州子弟,至於後麵他們怎麽處理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了。
與此同時,傳信給盛州的謝哲瀚和羋良策,讓他們帶領剩下的將士向西移動,向千羽投誠。
這一步棋,是金晨雲汐下的最大膽的一步。
現在旭日還沒完全對盛州的軍團進行合圍,還有逃脫的機會。
所有的人都會認為,這支留守在金晨的軍團要麽向旭日投降,要麽就逃到南邊的大魏。
可金晨雲汐偏不這樣子做,而是劍走偏鋒。
據目前盛州情報,金晨的兵力還有二十五萬。
如果是撤退到大魏,那麽這些兵馬是借助他們地方,還是與他們聯合起來跟旭日開戰?
二十五萬兵馬,需要的糧草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大魏會白白送糧草給金晨嗎?
雖說旭日對大魏同樣形成了威脅,但大魏會放心青州境內有這麽龐大的軍隊?
況且,金晨與大魏都打了這麽長時間,金晨的將領就沒有一點抵觸的心理嗎?
再退一萬步說,魏顧城真的胸襟廣闊,能接納二十五萬兵馬。可是旭日的水師把青州多處截斷之後,那金晨的這支軍團將會是青州西線最有實力的軍團了。
為了平叛,大魏抽調了大部分的精銳兵力到了東線這邊。
除非,整個大魏都能做到對金晨毫毫無保留的相信。
但是這可能嗎?
其實,金晨雲汐內心深處有著另外一層擔憂。
旭日是從青州開始起兵的,從將領到士兵,有很多都是青州人。
一旦旭日的軍隊與大魏開戰了,大魏的內部會不會有人臨陣倒戈?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那二十五兵馬的處境恐怕比現在好不到哪裏去了,或者更加嚴重一點。
反正,最壞的結果無非是全軍覆沒。
因此,金晨雲汐幹脆一不做二不休,把事情給做絕了。
讓這二十五萬兵力先向南,再突然轉向西,徹底投靠千羽。
之所以下這個決定,是考慮到了幾個方麵。
第一個,千羽跟旭日肯定是死戰到底那種,絕沒有緩和的餘地,除非木千羽承認自己是個騙子,不是什麽神明的使者。
從看到《南溪夢錄》的那刻起,金晨雲汐就判斷這木千羽不會甘心的輕易把自己的那些努力的成果拱手相讓的。
這二十五萬兵力能讓千羽實力大大增強,不單能牽製旭日,還能影響到大魏。
第二,金晨和千羽相隔太遠,他們暫時對金晨造不成什麽威脅,而且還是名義上的盟友。
第三,這二十五萬兵力一旦加入到千羽的時候,天下所有的目光將會聚集到千羽,成為旭日重點打擊的對象。這樣一來,金晨受到旭日的影響就會降到最低。
第四,木千羽承了金晨這個人情,想必會對旭日下手更狠一點。
如果有其它更好的辦法,金晨雲汐都不會白白送出這二十五萬的兵力。
旭日的水師已經成為了所有水域的霸主,任誰都不可能在短時間能與之抗衡。
沒有水師的護送,這些金晨將士根本就不可能完完全全的撤迴到金州。
聽說連旭日方麵都有向千羽投降的將士,那麽多一個金晨也無妨。
在解決青州和盛州的事情後,金晨雲汐還決定向浩陽發起一次進攻,把他們的勢頭遏製一下。
隨後,金晨雲汐把自己的決定傳信了出去。
樊子濯一時還沒收到金晨水師和盛州方麵的消息,隻知道大魏暫時停止攻擊,判斷魏顧城在準備下一次的進攻。
隻是他不知道殷堅秉收到金晨雲汐的傳信後,便下令樊子濯周邊的二十五萬大軍向樊子濯他們合圍。
魏顧城也很快收到了金晨雲汐的傳信,感到有點不可思議。
不過,他很快就反應過來了。
現在金晨的局勢到了非常危急的時刻,必須快刀斬亂麻。
魏顧城當即同意了金晨雲汐的提議,派出大軍在金州邊境準備接應。
曲平和晴沂的兩位守將接到命令後,同時派出三萬兵馬向樊子濯這支魏軍進行合圍。
等到樊子濯意識到情況不對的時候,金晨大軍已經完全對他們進行合圍。
樊子濯來到金州之後,也是做了許多防備。他同樣的不相信金晨,與金晨不相信他一樣。
在駐地周圍構建了大量的防禦工事,挖了超多的陷阱壕溝等等。
之前,還想偷偷派出一支兵馬在外圍隨時支援的,隻不過被殷堅秉有所察覺,不得已放棄了。
當然,有五千的兵力被樊子濯偷偷送了出去。
這五千的人馬都是樊子濯心腹,讓他們潛伏在金州,日後等待有人與他們接頭,重新啟用。
在金晨強有力的攻擊下,樊子濯的防禦工事都被破壞了。
眼看就要抵擋不住了,樊子濯幹脆自己就抹了脖子。
最後,叛軍陣亡五萬,投降了四萬多,還有五萬的百姓,至此大魏的叛亂落下帷幕。
魏顧城對於這個結果,沒有喜悅,也沒有悲傷,隻有無奈。
收拾心情後,開始準備應對旭日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