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杭州的奪取,和潞王的投降,整個江南已經沒大敵。


    更令楊承應感到振奮的消息,從川地傳來。


    張獻忠的大西政權,被孔有德擊潰,並順利奪占成都。


    身為大西皇帝的張獻忠,中流彈身亡。


    其麾下的部眾,除張能奇以外,俘虜了十餘萬。


    其中就包括張可望。


    沒了李自成、張獻忠這樣優秀的統帥,明廷也沒有一位可以獨當一麵的皇帝,天下大局算是基本定鼎。


    楊承應可以放心的迴到京師。


    剩下的事,就交給那些年輕一輩的將領負責吧。


    曆練一下是好事,大不了自己再親自領兵南下征討。


    迴到京師,是兩個月以後的事。


    楊承應迴來時,京師城內是舉城歡騰,百姓奔走相告,戶戶張燈結彩,宛如過節一般。


    無論是舊臣還是遺老,都已經不得不承認一件事,這天下終歸楊家。


    於是,從楊承應迴來的那一天開始,不斷有人上奏疏,勸楊承應登基繼位。


    但都被楊承應擋了迴去。


    “怎麽?殿下也要搞三辭三讓那一套!”


    看到楊承應把奏疏放下,哄著孩子的英娘笑著打趣他。


    本來是看望英娘,不料有本急奏送來了,楊承應還以為是什麽大事,趕忙大開一看,竟是勸進奏章。


    楊承應苦笑道:“稱帝,真有那麽好麽。我倒是覺得,當務之急是恢複生產,讓天下重歸於寧靜。”


    “可是,國不可一日無君,就像天上不能沒有太陽一樣,不是你不想就可以的。”


    英娘一邊哄著孩子一邊說道。


    “這話在理。”楊承應道,“等南邊有了眉目,我再考慮。”


    “可是,你不明確表現出態度,會讓很多官員門閥,不知道何去何從。”


    英娘勸道,“尤其是那些還在支持明軍和農民軍殘餘的士紳,更要明確態度。”


    說到這裏時,英娘笑了:“你不是告訴我,唐朝藩鎮之所以長期無法解決,就是因為他們得到了地方豪強的支持。”


    “很有道理。”楊承應心裏已經有了決斷。


    他站起身,接過英娘懷裏的孩子,低頭看去。


    英娘貼過來,笑道:“你瞧,你兒子真像你。”


    “挺像的。”楊承應點頭,“對了,我當時給小家夥取什麽名字來著。”


    “天啊,你忘了。”英娘捂著嘴。


    “嘿……當時入關在即,我心裏全是入關後該如何應對,早把這事忘幹淨。”


    “當時那麽緊張,也的確容易忘記。”英娘能夠理解,“他的名字叫——楊宗禛。”


    “楊宗禛!”楊承應琢磨著,這名字好耳熟。


    英娘笑道:“你當時說,禛,以真受福也。解釋就是,以至誠感動神靈而得福佑。”


    “是啊,當時期盼自己的兒子是福報,保佑我順利入關。”


    楊承應想起兒子的出生的日子,是正月三十日,正是緊張準備的日子。


    說自己兒子是福報這句話,本來是楊承應有感而發。


    不料,不知道誰傳了出去,傳著傳著成了“我兒子是帶著福氣降生的”。


    甚至影響到了楊宗嗣。


    小家夥站在禦案前磨墨,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


    “你今天是怎麽啦?”楊承應問他。


    “父親,孩兒提不起精神。”楊宗嗣迴答說。


    “什麽事影響到你?”


    “父親,坊間傳聞你說,四弟是帶著福氣降生。”


    “什麽話!我說的是他的名字。”


    “名字也是您取的。”


    “等等,你這話什麽意思?”


    “父……父親,孩兒沒別的意思。”


    “我知道了,你是怕你四弟影響你的地位。你都監國這麽久,還會擔心嗎?”


    楊宗嗣不敢迴答。


    “你放心吧,隻要你認真施政,團結兄弟,就不會出現你擔心的情況。”楊承應自以為給了他一顆定心丸。


    楊宗嗣仍是惴惴不安。


    九月上旬,滿朝文武聯名上表,奏請楊承應登基即位。


    九月十五日,楊承應登基為帝,國號大夏。改年號順德,以明年為順德元年。


    隨後,頒詔:立嫡長子楊宗嗣位太子,朱徽嫻為皇後,田英娘為皇貴妃……


    同時,確定包括政事院首相在內,在京主要官員每五年一換,十年為限。


    施行大裁軍,確定守備區,劃定防禦區域等等。


    多年以後,京師。


    一場大雪剛過,偌大的京師白茫茫的一片。


    一輛黑色的汽車,從積雪的街道上駛過,到寧府門前停下。


    寧府年輕的主人們知道貴人來了,大開中門,出府一裏迎接。


    然後跟著汽車迴到門前。


    車門打開,滿頭白發的楊承應走了出來,扭了扭腰,便信步走進寧府。


    寧府老主人寧完我沒出來迎接,他病了,而且病得很重。


    但是聽聞楊承應親自來探視,也趕忙強撐著病體,出來迎接。


    “你病的這麽重,應該在房間裏待著,怎麽出來吹風。”楊承應把正要行禮的寧完我扶住。


    “房間裏病氣、藥氣太重,怕熏著陛下貴體。”


    “我豈是脆弱之人,你太小心了。”楊承應扶著寧完我,兩個老人走到暖閣,坐下。


    寧完我道:“陛下來看臣,臣早已知道,也盼著陛下來,有些話很想對陛下說。”


    “這裏就隻有你我二人,但說無妨。”


    “陛下今年六十又七,到這個年齡無不以後繼者為先,這是臣的肺腑之言,望陛下恕罪。”


    “你說的很對,你覺得誰合適繼承帝位?”


    “太子年歲最長,經驗最豐富。就是他身邊匯集太多舊臣,這些人又開始不安分。”


    “我知道,打擊他們意味著傷了和太子的情麵。”


    “所以,陛下必要時,該果斷行事。”


    楊承應猶豫了一下,點點頭:“你覺得我剩下的幾個兒子,誰更合適呢?”


    “二殿下性情敦厚,豁達灑脫,是一名賢王。”寧完我迴答。


    楊承應聽了點頭,不讚同立二兒子楊宗謹。


    “五殿下,文采斐然,出使羅刹國,功勞甚大。但是他長期在外出使,不適合做皇帝。”


    “老七呢?”


    “七殿下,蒙莊妃調教,能力出眾,就是圍繞他身邊的蒙古和女真官員頗多。”


    “老九?”


    “九殿下性格刻薄,不能容人。十二殿下俠肝義膽,卻做不了好皇帝,十五殿下身體太弱,難以即位。十七殿下文韜武略,都有陛下當年風采,可惜性格太……哎……”


    “哦,這麽說,你傾向於小十九,他是你寧家的女婿。”


    “不,十九殿下太重情,雖然對我的小女兒極好,卻因多愁善感不適合做帝王。”


    “嗯?我這麽多兒子,你都能說出優缺點,為什麽獨獨老四你卻不說?”


    寧完我正想迴答,卻被楊承應打斷:“我知道,他一直不忮不求的,我早些年都沒有注意到他。”


    “迴陛下,臣不是不瞧他,而是瞧不明白他。四殿下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假以時日,或許陛下能看明白。”


    寧完我的話,惹得楊承應一陣深思。


    全書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遼東雄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秋予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秋予岸並收藏明末:遼東雄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