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州登記在冊,有百姓八萬。
本來不止這個數字,不少被努爾哈赤抓來的百姓,想出各種辦法逃迴遼西。
當時鎮守蓋州的孫得功、鮑承先還算有點良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把他們都放了。
走的畢竟是小部分,留下來的依然占大多數。
隨著楊承應強行南遷的文告一發布,立刻引起了蓋州城內一片恐慌。
他們好不容易安定下來,又要被迫去陌生的地方,一個個都選擇不幹。
上午發出文告,中午就有一大群城中百姓,湧到蓋州指揮使司的門口,找楊承應討說法。
由於楊承應嚴令,不許士兵有毆打、嗬斥乃至拔刀等行為,人數雖多,卻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下午時分,楊承應從指揮使司走出來。
“大家靜一靜。”
楊承應站在板凳上,做了個下壓的動作,現場立刻安靜下來。
“諸位有話可以慢慢說,這樣擁擠,會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說到這裏,剛剛安靜下來的現場,一下子炸鍋了。
爭先恐後的表達不滿。
你一言我一語,好不熱鬧。
公孫晟見狀,立即帶著親衛衝了上去,和其他警戒的士兵一道戒備。
楊承應黑著臉喊道:“都給我安靜下來,誰敢喧鬧,立刻給我扔出去。”
“是!”
親衛們齊聲大喝答應,直接把眾人的聲音壓了下去。
百姓們看楊承應真的發脾氣了,那些親衛也一個個兇神惡煞的樣子,都縮著脖子退了迴去。
“請這位老人家,上前說話。”
楊承應隨手指了人群中的老者,說道:“您老有話隻管說,我絕對不報複。”
被點名的老人家,左右看了看,把心一橫,走了出來。
“將軍,老朽有話就直說了。”
老人家冷聲問道:“將軍到底是愛護百姓,還是禍害百姓?”
“當然是愛護百姓。”楊承應毫不遲疑的答道。
“那好,既然是愛護百姓,為什麽要把我們強行南遷?”
“蓋州距離金州太遠,我補給跟不上,隻能撤軍。但我擔心奴酋一旦迴到蓋州,會對諸位不禮貌。”
“我等好不容易安頓下來,將軍又折騰我們,這和奴酋有什麽區別?”
老人家氣鼓鼓的說道:“況且奴酋還沒來,就算來了,我等隻要奉上糧食,他們不會把我們怎樣。”
此話一出,不少百姓紛紛附和。
反正南下也是給楊承應交糧,不如不走,給奴酋交糧,還省了一段路程。
上次努爾哈赤的強行遷徙,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心理陰影,至今揮之不去。
“你們明不明白,自己到底是什麽處境?”
楊承應朗聲道:“蓋州也好,遼西也罷,都是四戰之地。隻有金州地處最南端,不是重點爭奪對象。”
“就算你們交了糧食,一旦大明與奴酋交戰,你們又要遭遇到兵燹,到那時,誰又能救你們。”
接著,楊承應根據記憶,曆數遼西和蓋州、海州衛一帶發生的戰事,講述發生在撫順等城池的真事。
剛介紹完,就有人冷嘲熱諷:“哎喲,將軍你說的到底是不是真的?不會是從女人懷裏聽來的故事吧。”
眾人哈哈大笑。
“你!”
公孫晟把手按在刀柄上,就要拔刀出鞘。
楊承應按住公孫晟的大手,對這人冷笑道:“你父母是不是還活著?沒人教你,讓你變得這麽沒教養!”
“哼!我父母都死了,就死在來的路上。”
那人把頭一昂,一副不怕死的樣子。
現場唏噓聲一片,估計不少人都有類似的遭遇。
楊承應也是心軟了下來,和聲說道:“這的確是個悲劇。可正因為如此,我們才不能讓悲劇重演。”
緊接著,他朗聲道:“相信你們之中有不少親戚去了金州,他們對你們說了什麽?難道告訴你們的是我金州民不聊生!”
對於這點,楊承應很有自信。
自他主政金州以來,分撥出去大量的土地和糧食,冬天還有大量的木炭。
春耕又發放農具和糧食,還從山東等地采購雞鴨鵝,供大家飼養。
果然,百姓們議論紛紛。
“將軍說的對,我的表哥就去了金州,據他說,他得到了一塊土地。”
“是不是真的?去了一個地方的人,總是會吹這個地方有多麽多麽的好,讓你羨慕,就因為你去不了。”
“哎呀,不會有錯的。”
眾人七嘴八舌,態度開始出現鬆動。
“你們心裏肯定在想,去了金州也要交糧食,不如不走。”
楊承應像大夫一樣給他們號脈:“這自然不假。但是,金州的海運貿易發達。
我在金州建立了紡織作坊、縫紉作坊,女子可以去幹活,得到工錢。
孤寡老人去積善堂,失去父母的女孩去幼兒所、男孩去童稚軍學習文化。”
這些話,引起了百姓的興趣。
有人就問,如果父母還健在的,可以去那些地方嗎?
楊承應立刻迴答,太小不行,過了十三歲就可以去作坊,賺了工錢和糧食,為家裏減輕負擔。
又有人問,如果沒有分到土地怎麽辦?
楊承應迴答他們,有商隊去京城,或者江南,還能去國外,還有本地也在大規模基礎建設,也缺人口。
聽到這些話,不少百姓懸著的心總算安定下來。
從下午到天黑,楊承應除了喝口水,連飯都吃一口,耐心的解釋各種情況。
終於說動了百姓。
此時,距離子時也隻有半個時辰。
“扶、扶我下來。”
楊承應頭一迴感覺雙腳發麻,在公孫晟的攙扶下,走下板凳。
鮑承先佩服道:“屬下見過很多將領,第一次見到將軍這樣有耐心的人。”
“就是,要是我的話,誰敢不聽,上去就是一刀。”
孫得功剛說完,就被鮑承先輕踢了一下腳跟,這才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
見孫得功縮頭縮腦的樣子,楊承應苦笑道:“其實,很多事隻要講清楚,就容易得多。”
但他們的話,也給楊承應提了個醒。
等新城築造完畢,自己一定要好好整頓內政,建立一套宣傳機器,加強組織能力建設。需要用的時候,直接派出去,省得像今天這樣麻煩。
越想越覺得這件事很重要,楊承應下意識的看向範文程,他或許合適。
瞅見來自將軍的目光,範文程心生疑惑,將軍幹嘛這樣看我,難道我來的時候沒洗幹淨臉?
本來不止這個數字,不少被努爾哈赤抓來的百姓,想出各種辦法逃迴遼西。
當時鎮守蓋州的孫得功、鮑承先還算有點良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把他們都放了。
走的畢竟是小部分,留下來的依然占大多數。
隨著楊承應強行南遷的文告一發布,立刻引起了蓋州城內一片恐慌。
他們好不容易安定下來,又要被迫去陌生的地方,一個個都選擇不幹。
上午發出文告,中午就有一大群城中百姓,湧到蓋州指揮使司的門口,找楊承應討說法。
由於楊承應嚴令,不許士兵有毆打、嗬斥乃至拔刀等行為,人數雖多,卻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下午時分,楊承應從指揮使司走出來。
“大家靜一靜。”
楊承應站在板凳上,做了個下壓的動作,現場立刻安靜下來。
“諸位有話可以慢慢說,這樣擁擠,會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說到這裏,剛剛安靜下來的現場,一下子炸鍋了。
爭先恐後的表達不滿。
你一言我一語,好不熱鬧。
公孫晟見狀,立即帶著親衛衝了上去,和其他警戒的士兵一道戒備。
楊承應黑著臉喊道:“都給我安靜下來,誰敢喧鬧,立刻給我扔出去。”
“是!”
親衛們齊聲大喝答應,直接把眾人的聲音壓了下去。
百姓們看楊承應真的發脾氣了,那些親衛也一個個兇神惡煞的樣子,都縮著脖子退了迴去。
“請這位老人家,上前說話。”
楊承應隨手指了人群中的老者,說道:“您老有話隻管說,我絕對不報複。”
被點名的老人家,左右看了看,把心一橫,走了出來。
“將軍,老朽有話就直說了。”
老人家冷聲問道:“將軍到底是愛護百姓,還是禍害百姓?”
“當然是愛護百姓。”楊承應毫不遲疑的答道。
“那好,既然是愛護百姓,為什麽要把我們強行南遷?”
“蓋州距離金州太遠,我補給跟不上,隻能撤軍。但我擔心奴酋一旦迴到蓋州,會對諸位不禮貌。”
“我等好不容易安頓下來,將軍又折騰我們,這和奴酋有什麽區別?”
老人家氣鼓鼓的說道:“況且奴酋還沒來,就算來了,我等隻要奉上糧食,他們不會把我們怎樣。”
此話一出,不少百姓紛紛附和。
反正南下也是給楊承應交糧,不如不走,給奴酋交糧,還省了一段路程。
上次努爾哈赤的強行遷徙,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心理陰影,至今揮之不去。
“你們明不明白,自己到底是什麽處境?”
楊承應朗聲道:“蓋州也好,遼西也罷,都是四戰之地。隻有金州地處最南端,不是重點爭奪對象。”
“就算你們交了糧食,一旦大明與奴酋交戰,你們又要遭遇到兵燹,到那時,誰又能救你們。”
接著,楊承應根據記憶,曆數遼西和蓋州、海州衛一帶發生的戰事,講述發生在撫順等城池的真事。
剛介紹完,就有人冷嘲熱諷:“哎喲,將軍你說的到底是不是真的?不會是從女人懷裏聽來的故事吧。”
眾人哈哈大笑。
“你!”
公孫晟把手按在刀柄上,就要拔刀出鞘。
楊承應按住公孫晟的大手,對這人冷笑道:“你父母是不是還活著?沒人教你,讓你變得這麽沒教養!”
“哼!我父母都死了,就死在來的路上。”
那人把頭一昂,一副不怕死的樣子。
現場唏噓聲一片,估計不少人都有類似的遭遇。
楊承應也是心軟了下來,和聲說道:“這的確是個悲劇。可正因為如此,我們才不能讓悲劇重演。”
緊接著,他朗聲道:“相信你們之中有不少親戚去了金州,他們對你們說了什麽?難道告訴你們的是我金州民不聊生!”
對於這點,楊承應很有自信。
自他主政金州以來,分撥出去大量的土地和糧食,冬天還有大量的木炭。
春耕又發放農具和糧食,還從山東等地采購雞鴨鵝,供大家飼養。
果然,百姓們議論紛紛。
“將軍說的對,我的表哥就去了金州,據他說,他得到了一塊土地。”
“是不是真的?去了一個地方的人,總是會吹這個地方有多麽多麽的好,讓你羨慕,就因為你去不了。”
“哎呀,不會有錯的。”
眾人七嘴八舌,態度開始出現鬆動。
“你們心裏肯定在想,去了金州也要交糧食,不如不走。”
楊承應像大夫一樣給他們號脈:“這自然不假。但是,金州的海運貿易發達。
我在金州建立了紡織作坊、縫紉作坊,女子可以去幹活,得到工錢。
孤寡老人去積善堂,失去父母的女孩去幼兒所、男孩去童稚軍學習文化。”
這些話,引起了百姓的興趣。
有人就問,如果父母還健在的,可以去那些地方嗎?
楊承應立刻迴答,太小不行,過了十三歲就可以去作坊,賺了工錢和糧食,為家裏減輕負擔。
又有人問,如果沒有分到土地怎麽辦?
楊承應迴答他們,有商隊去京城,或者江南,還能去國外,還有本地也在大規模基礎建設,也缺人口。
聽到這些話,不少百姓懸著的心總算安定下來。
從下午到天黑,楊承應除了喝口水,連飯都吃一口,耐心的解釋各種情況。
終於說動了百姓。
此時,距離子時也隻有半個時辰。
“扶、扶我下來。”
楊承應頭一迴感覺雙腳發麻,在公孫晟的攙扶下,走下板凳。
鮑承先佩服道:“屬下見過很多將領,第一次見到將軍這樣有耐心的人。”
“就是,要是我的話,誰敢不聽,上去就是一刀。”
孫得功剛說完,就被鮑承先輕踢了一下腳跟,這才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
見孫得功縮頭縮腦的樣子,楊承應苦笑道:“其實,很多事隻要講清楚,就容易得多。”
但他們的話,也給楊承應提了個醒。
等新城築造完畢,自己一定要好好整頓內政,建立一套宣傳機器,加強組織能力建設。需要用的時候,直接派出去,省得像今天這樣麻煩。
越想越覺得這件事很重要,楊承應下意識的看向範文程,他或許合適。
瞅見來自將軍的目光,範文程心生疑惑,將軍幹嘛這樣看我,難道我來的時候沒洗幹淨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