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皇城,四月的天。
太和保殿,科舉殿試的現場。
王太後自簾幕布後一步一步走出,緩步踏下寶座,走至秦思揚跟前站定。
她的正前方,李超塵伏首跪於地上,動都不敢動上一動。
伸手接過秦思揚抓在手上的卷子,王太後粗略的看了一遍。
“嗯,答得是不錯,”王太後點點頭,放下卷子,接著又道,“但要想當狀元,單憑這樣的迴答,還差得遠了。”
“草民不敢奢望成為狀遠。”李超塵低首迴道。
“那你想什麽?”王太後冷聲問道。
李超塵又拜了一拜:“一紙官印,榮歸故裏。”
王太後冷哼:“多大的官印?”
李超塵頓了半晌,才低聲答道:“七品。”
“七品太低了,”王太後冷笑,“依哀家看一品才剛剛好。”
李超塵一驚,顫抖著聲迴道:“草民不敢。”
王太後又是一聲冷哼:“那皇上呢,以為如何?”
秦思揚愣了一愣,答道:“嗯,朕也覺得一品最好。”
不可思議的迴答,令若大的太和保殿內皆隱入了怪異的沉默中。
誰都聽得出太後適才說是的反話。誰都聽得出太後的話中壓著不小的火氣。也誰都猜想得知,端莊拿捏的太後,既然在外人麵前端了這麽個大架子,那麽就算傳言中的她再看重李超塵的貌美,看重到要把自己的公主許配於他,也不會公然違背祖宗國法,在科舉取士上以貌取人。
所以,按照再正常不過的思維,任誰接到太後剛剛那個問話後,都會選擇毫不猶疑的反對。
誰也沒想到,皇上卻正好相反,竟然傻傻的表示了讚同。
這是在鬧什麽?難道當今的皇上。真是個傻子?
在場的貢生們,一時間都為這個突然的認識,而暗暗的倒吸了口涼氣。
而此時的王太後,也因著過度的震怒。一張臉由青變紫,再由紫轉成了黑色。她深吸了口氣,高昂著頭,突的大聲喝道:“都跪著幹什麽,起來,都給我坐起來接著答題。今日是大殿舉士,你們是我大周朝未來的臣子。都給我好好答題去,朝廷取士,豈能兒戲。”
眾考生一時愣住,跪伏在地上麵麵相覷。無人敢動。雖是太後發的話,也威嚴赫赫。但現在皇上和太後都站著,卻要他們坐下,這誰人敢動。
又愣了好半天,還是無人敢動。太後臉上的怒容已盡顯臉上:“還不起來答題。”大喝之聲再度響徹殿宇。
位於右側第一排的孫進終於當先一個叩首應了一聲。從地上趴起坐迴小凳上,執起筆來繼續答題。
其他考生見了,也隨之應聲坐迴小凳,繼續未完的答題。
不一時,若大的殿內,隻有李超塵一人還跪趴在地上,沒有坐起來。而他的身旁。皇上秦思揚怔怔的站著,也不知在想著什麽。
王太後迴身掃了李超塵一眼,隨後望向秦思揚,厲聲道:“皇上,請迴您的位上。”
怔愣著的秦思揚這才迴過神來,低頭迴道:“是。”剛走出一步。身後的李超塵突的拜首道:“迴稟皇上,草民的文已寫好。”
秦思揚驚迴過頭來,還未迴話,王太後就已搶先道:“禮部堂官收卷。”說完即走也不迴的走迴簾幕後坐下。
躬身立於一角的禮部堂官,急忙趕過來收了李超塵的卷子。
秦思揚見此。也悶聲不響的跟在王太後身後迴至他的寶座。
沒人叫李超塵起身,他不敢擅自坐起,隻能這麽跪著。直至殿內容的其他考生都陸陸續續的答完題交了卷。殿試全麵結束,他才其他考生一起恭送皇上和太後起駕離去,早已酸麻的腳才以動了一動,卻是半天都站不起來了。
孫進最先看出了他有問題,走上前來問道:“子凡兄,怎麽了?”
李超塵苦笑道:“腳麻得動不了了。”說著他整個人就一下斜趴到了地上。
孫進忙上前蹲下替他揉捏起雙腳來。一旁還未離開的考生也紛紛湊上前來,或淡笑或取樂或揶揄或逗趣的嘲弄著李超塵。
果真是人如其名,超凡脫塵啊。
日入後的慈寧宮寢殿外窒,王太後孤坐在一把椅子上,她的隨身太監高月明和趙升分立左右。
“心怡還沒來嗎?”王太後問道。
高月明躬身迴道:“司儀府上有事,今日請請辭出了宮,還未見迴。”
“她府上能有什麽事,”王太後冷笑,“跟哀家一樣,寡婦一個,兩個女兒又都遠嫁了他地。哼,是工部尚書舅舅或是刑部的表弟找她有事吧。”
“應該是刑部的方大人,”趙升接言道:“聽宮門的侍衛說,來接司儀的是刑部的主事。”
“是刑部有什麽要緊的事?”王太後皺眉道,“方越飛是分管陝西一部的刑部郎中,那裏出了什麽大案嗎?”
高月明和趙升對望了一眼,最後還是趙升低首迴道:“迴娘娘,聽說是陝西巡撫府上的一個師爺,莫名其妙的在一夜之間死了。”
“陝西巡撫?”王太後眉頭緊皺,“是什麽人?”
“迴娘娘,陝西巡撫吳有鏡,表字明照。”高月明迴道。
“什麽出身?”王太後接著問道。
“這——”高月明答不上來,不得不望向趙升。
趙升沉思半響,迴道:“聽說這吳有鏡原是貧寒子弟,先帝慶陽二年二甲進士出身。”
“嗯。”王太後點了點頭,沒再繼續尋問。
趙升卻遲疑了片刻,又道:“這吳有鏡——”
“怎麽?”王太後盯著趙升。
趙升再一拜首道:“據說和雲太上妃是舊識。”
“舊識?怎樣的舊識?”
“吳有鏡和雲太上妃是一個村的人,從小一起長大。”
王太後一挑眉頭:“你是說青梅竹馬。”
“是。”趙升應道。
王太後聽著一時默然。
時辰已滑入了黃昏,王太後命人去傳的方心怡這才姍姍來到慈寧宮。
“娘娘急傳心怡是有何事?”方心怡垂手問道。
雖是尋問,但其實不用問,方心怡也知道太後傳她是為了何事。今日一早太和殿殿試考場上,皇上整出的一場鬧劇,她早在未迴宮時。就聽人說起。
王太後微顰雙眸,緩聲道:“今日殿試,你聽說了嗎?”
“臣有聽說一點,”方心怡迴道。“聽說皇上迷上了那個貢生李超塵,要封他做狀元。”
“這個皇上,是發的什麽昏。”王太後咬牙道,“才隔不了幾天,就給哀家整出這麽個事來,一下子失蹤,一下子迷於男色,他究竟想怎樣?”
方心怡靜立於一旁,直聽王太後怨念了好半天,才問道:“娘娘是真有心把五公主嫁於那李超塵嗎?”
王太後柳眉一豎:“嫁靜兒?哼。這都胡傳的什麽。是,哀家是很中意那李超塵的模樣兒,想和他靠近些。但那又如何?他貧士出身,沒有一點背景,要讓靜兒嫁了她。豈不委曲了靜兒。”
“那娘娘是?”
王太後微揚雙眉:“貞兒是四公主,要嫁也是先嫁的貞兒。”
“四公主?”方心怡明了的點了點頭,“確實四公主更合適些。”
四公主秦思貞,先帝寧妃所出,母妃背景不厚,為人溫靜賢良安份守己。
王太後瞅著方心怡,又道:“心怡以為皇上會怎麽想?”
“皇上?”方心怡略一思索。“娘娘很在乎皇上的想法嗎?”
“他是皇上。”王太後冷哼。
方心怡覷眼而道:“娘娘最想的不是駕空皇上嗎,那又何必去在乎皇上想的什麽?”
王太後柳眉橫起:“哀家是不在乎,但那些大臣們去在乎啊。”
方心怡輕聲一笑:“即是如此,那娘娘又何必去多管,讓那些大臣們對皇上徹底失望不更好嗎?”
“徹底失望?”王太後一詫。
“是,”方心怡點點頭。“以皇上現在這情形看來,他不好女色,卻是很是好男色,此風雖不為我大周朝所好,但祖製上也並未有所言明要限製。下去采選秀女。皇上多半不會喜歡。大臣們在這事上多半會不斷上奏本,指責皇上。君臣之間隔閡必然因此漸漸加深。娘娘,你何不乘此拉攏皇上。”
“拉攏皇上?”王太後聽著有些新鮮。
“是,”方心怡再度點點頭,“皇上懼怕娘娘,這是很明顯的。而娘娘又一直在限製著皇上的自由,監視著皇上的一舉一動。這些種種,讓皇上在懼怕娘娘的同時,還加深了對娘娘的怨恨。所以,皇上的內心深處必然覺得壓抑無比。他很孤立,在宮中沒有一個可以說話的人。上一迴他喜歡那個唱曲的高寧遠,卻又因為五公主的關係,不得不轉送給了六皇子。所以,這一迴——”
王太後眉頭一挑,盯著方心怡道:“你是說在這事上,讓哀家由著皇上?”
方心怡輕聲一笑:“是的。但娘娘也不能太過明白的由著皇上,娘娘表麵上還是要讓大臣們看到,你是希望皇上往好處上走的,但無奈皇上不聽,娘娘你也沒法,這是皇上的一意孤行。”
“這樣——”王太後沉思著。
方心怡接著再道:“下去,娘娘不妨明裏的放著些奏本讓皇上自己親批,娘娘不必管,也不要再指責皇上的不對,給皇上些真正的自由。六部之中,娘娘也不必想著全數掌握,放大半給皇上去管都無妨,娘娘隻需把握好一部就行。”
王太後一怔,略一思索,道:“你說的是六部之首吏部?”
“是。”
太和保殿,科舉殿試的現場。
王太後自簾幕布後一步一步走出,緩步踏下寶座,走至秦思揚跟前站定。
她的正前方,李超塵伏首跪於地上,動都不敢動上一動。
伸手接過秦思揚抓在手上的卷子,王太後粗略的看了一遍。
“嗯,答得是不錯,”王太後點點頭,放下卷子,接著又道,“但要想當狀元,單憑這樣的迴答,還差得遠了。”
“草民不敢奢望成為狀遠。”李超塵低首迴道。
“那你想什麽?”王太後冷聲問道。
李超塵又拜了一拜:“一紙官印,榮歸故裏。”
王太後冷哼:“多大的官印?”
李超塵頓了半晌,才低聲答道:“七品。”
“七品太低了,”王太後冷笑,“依哀家看一品才剛剛好。”
李超塵一驚,顫抖著聲迴道:“草民不敢。”
王太後又是一聲冷哼:“那皇上呢,以為如何?”
秦思揚愣了一愣,答道:“嗯,朕也覺得一品最好。”
不可思議的迴答,令若大的太和保殿內皆隱入了怪異的沉默中。
誰都聽得出太後適才說是的反話。誰都聽得出太後的話中壓著不小的火氣。也誰都猜想得知,端莊拿捏的太後,既然在外人麵前端了這麽個大架子,那麽就算傳言中的她再看重李超塵的貌美,看重到要把自己的公主許配於他,也不會公然違背祖宗國法,在科舉取士上以貌取人。
所以,按照再正常不過的思維,任誰接到太後剛剛那個問話後,都會選擇毫不猶疑的反對。
誰也沒想到,皇上卻正好相反,竟然傻傻的表示了讚同。
這是在鬧什麽?難道當今的皇上。真是個傻子?
在場的貢生們,一時間都為這個突然的認識,而暗暗的倒吸了口涼氣。
而此時的王太後,也因著過度的震怒。一張臉由青變紫,再由紫轉成了黑色。她深吸了口氣,高昂著頭,突的大聲喝道:“都跪著幹什麽,起來,都給我坐起來接著答題。今日是大殿舉士,你們是我大周朝未來的臣子。都給我好好答題去,朝廷取士,豈能兒戲。”
眾考生一時愣住,跪伏在地上麵麵相覷。無人敢動。雖是太後發的話,也威嚴赫赫。但現在皇上和太後都站著,卻要他們坐下,這誰人敢動。
又愣了好半天,還是無人敢動。太後臉上的怒容已盡顯臉上:“還不起來答題。”大喝之聲再度響徹殿宇。
位於右側第一排的孫進終於當先一個叩首應了一聲。從地上趴起坐迴小凳上,執起筆來繼續答題。
其他考生見了,也隨之應聲坐迴小凳,繼續未完的答題。
不一時,若大的殿內,隻有李超塵一人還跪趴在地上,沒有坐起來。而他的身旁。皇上秦思揚怔怔的站著,也不知在想著什麽。
王太後迴身掃了李超塵一眼,隨後望向秦思揚,厲聲道:“皇上,請迴您的位上。”
怔愣著的秦思揚這才迴過神來,低頭迴道:“是。”剛走出一步。身後的李超塵突的拜首道:“迴稟皇上,草民的文已寫好。”
秦思揚驚迴過頭來,還未迴話,王太後就已搶先道:“禮部堂官收卷。”說完即走也不迴的走迴簾幕後坐下。
躬身立於一角的禮部堂官,急忙趕過來收了李超塵的卷子。
秦思揚見此。也悶聲不響的跟在王太後身後迴至他的寶座。
沒人叫李超塵起身,他不敢擅自坐起,隻能這麽跪著。直至殿內容的其他考生都陸陸續續的答完題交了卷。殿試全麵結束,他才其他考生一起恭送皇上和太後起駕離去,早已酸麻的腳才以動了一動,卻是半天都站不起來了。
孫進最先看出了他有問題,走上前來問道:“子凡兄,怎麽了?”
李超塵苦笑道:“腳麻得動不了了。”說著他整個人就一下斜趴到了地上。
孫進忙上前蹲下替他揉捏起雙腳來。一旁還未離開的考生也紛紛湊上前來,或淡笑或取樂或揶揄或逗趣的嘲弄著李超塵。
果真是人如其名,超凡脫塵啊。
日入後的慈寧宮寢殿外窒,王太後孤坐在一把椅子上,她的隨身太監高月明和趙升分立左右。
“心怡還沒來嗎?”王太後問道。
高月明躬身迴道:“司儀府上有事,今日請請辭出了宮,還未見迴。”
“她府上能有什麽事,”王太後冷笑,“跟哀家一樣,寡婦一個,兩個女兒又都遠嫁了他地。哼,是工部尚書舅舅或是刑部的表弟找她有事吧。”
“應該是刑部的方大人,”趙升接言道:“聽宮門的侍衛說,來接司儀的是刑部的主事。”
“是刑部有什麽要緊的事?”王太後皺眉道,“方越飛是分管陝西一部的刑部郎中,那裏出了什麽大案嗎?”
高月明和趙升對望了一眼,最後還是趙升低首迴道:“迴娘娘,聽說是陝西巡撫府上的一個師爺,莫名其妙的在一夜之間死了。”
“陝西巡撫?”王太後眉頭緊皺,“是什麽人?”
“迴娘娘,陝西巡撫吳有鏡,表字明照。”高月明迴道。
“什麽出身?”王太後接著問道。
“這——”高月明答不上來,不得不望向趙升。
趙升沉思半響,迴道:“聽說這吳有鏡原是貧寒子弟,先帝慶陽二年二甲進士出身。”
“嗯。”王太後點了點頭,沒再繼續尋問。
趙升卻遲疑了片刻,又道:“這吳有鏡——”
“怎麽?”王太後盯著趙升。
趙升再一拜首道:“據說和雲太上妃是舊識。”
“舊識?怎樣的舊識?”
“吳有鏡和雲太上妃是一個村的人,從小一起長大。”
王太後一挑眉頭:“你是說青梅竹馬。”
“是。”趙升應道。
王太後聽著一時默然。
時辰已滑入了黃昏,王太後命人去傳的方心怡這才姍姍來到慈寧宮。
“娘娘急傳心怡是有何事?”方心怡垂手問道。
雖是尋問,但其實不用問,方心怡也知道太後傳她是為了何事。今日一早太和殿殿試考場上,皇上整出的一場鬧劇,她早在未迴宮時。就聽人說起。
王太後微顰雙眸,緩聲道:“今日殿試,你聽說了嗎?”
“臣有聽說一點,”方心怡迴道。“聽說皇上迷上了那個貢生李超塵,要封他做狀元。”
“這個皇上,是發的什麽昏。”王太後咬牙道,“才隔不了幾天,就給哀家整出這麽個事來,一下子失蹤,一下子迷於男色,他究竟想怎樣?”
方心怡靜立於一旁,直聽王太後怨念了好半天,才問道:“娘娘是真有心把五公主嫁於那李超塵嗎?”
王太後柳眉一豎:“嫁靜兒?哼。這都胡傳的什麽。是,哀家是很中意那李超塵的模樣兒,想和他靠近些。但那又如何?他貧士出身,沒有一點背景,要讓靜兒嫁了她。豈不委曲了靜兒。”
“那娘娘是?”
王太後微揚雙眉:“貞兒是四公主,要嫁也是先嫁的貞兒。”
“四公主?”方心怡明了的點了點頭,“確實四公主更合適些。”
四公主秦思貞,先帝寧妃所出,母妃背景不厚,為人溫靜賢良安份守己。
王太後瞅著方心怡,又道:“心怡以為皇上會怎麽想?”
“皇上?”方心怡略一思索。“娘娘很在乎皇上的想法嗎?”
“他是皇上。”王太後冷哼。
方心怡覷眼而道:“娘娘最想的不是駕空皇上嗎,那又何必去在乎皇上想的什麽?”
王太後柳眉橫起:“哀家是不在乎,但那些大臣們去在乎啊。”
方心怡輕聲一笑:“即是如此,那娘娘又何必去多管,讓那些大臣們對皇上徹底失望不更好嗎?”
“徹底失望?”王太後一詫。
“是,”方心怡點點頭。“以皇上現在這情形看來,他不好女色,卻是很是好男色,此風雖不為我大周朝所好,但祖製上也並未有所言明要限製。下去采選秀女。皇上多半不會喜歡。大臣們在這事上多半會不斷上奏本,指責皇上。君臣之間隔閡必然因此漸漸加深。娘娘,你何不乘此拉攏皇上。”
“拉攏皇上?”王太後聽著有些新鮮。
“是,”方心怡再度點點頭,“皇上懼怕娘娘,這是很明顯的。而娘娘又一直在限製著皇上的自由,監視著皇上的一舉一動。這些種種,讓皇上在懼怕娘娘的同時,還加深了對娘娘的怨恨。所以,皇上的內心深處必然覺得壓抑無比。他很孤立,在宮中沒有一個可以說話的人。上一迴他喜歡那個唱曲的高寧遠,卻又因為五公主的關係,不得不轉送給了六皇子。所以,這一迴——”
王太後眉頭一挑,盯著方心怡道:“你是說在這事上,讓哀家由著皇上?”
方心怡輕聲一笑:“是的。但娘娘也不能太過明白的由著皇上,娘娘表麵上還是要讓大臣們看到,你是希望皇上往好處上走的,但無奈皇上不聽,娘娘你也沒法,這是皇上的一意孤行。”
“這樣——”王太後沉思著。
方心怡接著再道:“下去,娘娘不妨明裏的放著些奏本讓皇上自己親批,娘娘不必管,也不要再指責皇上的不對,給皇上些真正的自由。六部之中,娘娘也不必想著全數掌握,放大半給皇上去管都無妨,娘娘隻需把握好一部就行。”
王太後一怔,略一思索,道:“你說的是六部之首吏部?”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