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地不留頭”
“要銀不要命”
雖然口號幹脆粗暴,但是的確效果非常明顯,有地主害怕了,主動來找農政軍,要求談條件。
因為皇族勳貴大多都不需要納稅,所以這些富商就把自己的土地全部掛到了皇族勳貴的名下。
按照現在的說法,這屬於陰陽合同,表麵一套背地一套。
與其留著這些皇室上層被建奴屠殺,不如留給自家解決,自家的事還是自家解決。
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1368年稱帝,建立大明朝,建都於南京。
後來開了掛的李自成帶著農民起義軍攻入京城,崇禎皇帝朱由檢被迫自縊於景山壽皇亭,大明朝壽終正寢。
清兵入關之後,曆時276年大明朝覆滅。
兩百多年來,明皇族驕奢淫逸、為所欲為,明末,朱元璋的子孫繁衍近百萬人。
作為大明王朝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團,皇族是‘最幸福’的群體。
隨李自成兵鋒所至,朱姓王爺幾乎沒有人能活下來。
曆史再一次證明,明皇族兩百多年的狂歡盛宴,原來不是免費的......天下並沒有免費的午餐。
無利不起早,老朱在當上皇帝以後,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為自己的這些兒子謀取一些福利。朱元璋在開國不久,便急不可待地把所有兒子都封為親王,那時最小的兒子才一歲。並且規定,皇族子孫不受普通法律約束,不歸當地官府管製。
而大明王朝的官員們的俸祿卻是各個朝代中最低的。老朱家的親王們最大的悲哀就在於不能隨便走動,想要下江南遊玩?沒那麽容易,他們無論去哪裏都必須要打報告,在封地裏的親王們沒有得到皇帝的允許哪裏也不能去。
朱元璋的皇族政策,是充滿著幻想的,以為可以以此通過藩王掌握軍隊來捍衛朱家天下。
然而到了永樂年起,親王引兵作亂不斷。
為了彌補漏洞,皇帝不得不想辦法。可是皇族生活依舊窮奢極欲,另一方麵則開始極力強化對皇族特別是藩王的控製。
怎麽控製呢?
親王們被明令終生隻能生活在王府裏,這是很悲慘的,就像是一個圍城。
如果沒有皇帝的許可,親王連出城掃墓都不行,還想要下江南,簡直就是做白日夢!
皇帝也害怕親王作亂,曆史上這樣的例子可不少。
所謂人多口雜,見麵次數多了,就必定有話題,特別是親王們,更不能讓他們在一起。為了防止親王們有串通的機會,皇帝又規定,親王們終生不得相互見麵,這等於斷絕了他們的往來。
在這樣情況下,親王們想要增加收入就隻有一個渠道,那就是多生孩子。
生的越多越好,因為每多生一個孩子就能多得一份錢,不要白不要,也沒有人為朝廷考慮,至於朝廷能不能拿得出來這麽多銀子,他們也不管了。
隻要有了孩子,朝廷就按等級多發放一份奉祿。
在這“製度”決定下,明代中後期,皇族們展開了激烈的生殖競賽,說白了就是比誰的後代多。
於是王爺的增多,必然導致王府的增加。
王府可不是一般的地方,必須高端大氣上檔次,誰也不能落後於誰。
王爺們加入到圈地的行列,於是天下最好的土地越來越集中到皇族手中,許多王府擁有的土地動輒萬頃。
皇族人口的幾何式增長,意味著財政幾十倍、上百倍的增加,國家財富分配中,權貴們的比重迅速擴大,而底層百姓的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
受壓迫的農民成為無地的流民,不得不背井離鄉。
從明代中葉開始,各地的財政收入已不夠供養居住在本地的皇族。
比如,山西地方財政收入為152石,而山西王爺們每年消耗的奉祿為312石,王爺們所消耗的奉祿超過一個省的財政收入,這不得不說實在令人發指。
即使國家規定已如此豐厚,皇子龍孫們猶有不足,他們如饕餮一般,想要把所有的東西都吞噬進去。
他們運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影響力,把觸角伸向一切有油水的領域,無利不取,無所不為,他們可以無所不能。想要睡哪個妹子,就睡哪個妹子,還不怕人家懷孕,要是有了後代,他們保賺不賠。
皇族想要發財往往與富商勾結,他們進行行業壟斷,用自己的關係,向朝廷要到特殊政策,轉手批給商人,再從商人那裏分得巨額利益。
地方上所有最賺錢的行業,都被其壟斷。許多地方的藩王利用特權,控製當地食鹽銷售,他們不顧百姓的承受能力,任意抬高鹽價,以至最底層的老百姓長年買不起鹽吃。
所有稀缺的自然資源,如土地、山林、礦山,隻要證明有利可圖,皇族都會搶占到自己手裏,當然普通老百姓也不可能有這個能力,也隻有皇族和富商有這個能力。
壟斷集團暴利滾滾的直接後果自然是民生的日益困頓,有農民甚至“廢箸、鬻舍、捐妻,以供王國之祿”......
在缺乏約束的情況下,特權總要走向極端。明代皇族超越法律,為非作歹,窮兇極惡為他們積累了更大的民怨。因為享有司法特權,有罪時“罰而不刑”,許多王府成為地方黑惡勢力的保護傘,甚至自身也淪為黑社會頭目。至於強占民女之類的經典橋段更是無地無之。在特權庇護下,皇族已成為大明社會道德水準最為低下的一個群體。
當李自成、張獻忠等明末“七十二家”起義軍橫掃大地後,朱元璋的子孫們突然發現,他們的宴席不僅僅是被打擾了一下,而是宣告永遠的終結。更可怕的是,他們到這時才發現,這場兩百年的宴席不是免費的,結帳的時候到了。這些姓朱的親王、郡王、將軍們是農民最有興趣的獵物。大大小小的農民軍所過之處,皇族們均在劫難逃。那些各地最壯麗的王府,在連綿全國的戰爭中,幾乎無不灰飛煙滅。
李自成每到一處,首先捕殺皇族,僅在山西一地,就殺掉朱姓子孫10000多人,山西一地僅是縮影。事實上,盡管李自成以“不嗜殺”聞名,但是他兵鋒過處,那些朱姓王爺幾乎沒有活下來的。而張獻忠軍本以玉石俱焚為特長,所到之處,諸王掃滅,更是題中之義。
與和平時期皇族的生育率最高相匹配,在明末戰亂之中,皇族的死亡率也創了社會各階層之最。明末起義軍誅戮明皇室成員,一個最大的特點是堅決、徹底。隻要是朱元璋的後代,不論主動投降還是被動俘獲、不論立地不跪還是苦苦求生、不論拒不交代藏寶地點還是痛痛快快地獻出所有財富,結果都一樣:一律誅滅。史書中涉及王府在兵鋒下的遭遇,所用的詞都是“盡”、“皆”、“合族”。
明皇族的後裔們經過兩百多年的為所欲為,積累了無數的民憤。他們已經完全站到普通民眾的對立麵,不得不以自己這一代的鮮血和生命,為自己,也為以前數十代的“幸福生活”買單,就像以前每一個王朝的末期一樣。
或許,老朱家的後代已經忘記了,朱元璋正是高舉“打倒元朝特權階級”的大旗建立了明朝。
明王朝這座大廈建立的地基,正是元王朝巨室、權貴、官宦之家的累累屍骨!
而現在,一切都還沒有到最嚴重的地步,一切都還有挽迴的餘地,對於執迷不悟的人來說,已經沒有多少道理可以講,對於他們也不必講道理。
而這些,並非是危言聳聽,大明已經到了非常危急的時刻,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如今真正憂患的卻隻有極少的一部分人。
天下,是崇禎的天下,而百姓也是崇禎的子民,一個皇帝如果不能讓自己的子民填飽肚子,他的仁政再怎麽華麗也是徒有其表。
“留地不留頭,殺!”
崇禎下達了最嚴厲的詔令。
“要銀不要命”
雖然口號幹脆粗暴,但是的確效果非常明顯,有地主害怕了,主動來找農政軍,要求談條件。
因為皇族勳貴大多都不需要納稅,所以這些富商就把自己的土地全部掛到了皇族勳貴的名下。
按照現在的說法,這屬於陰陽合同,表麵一套背地一套。
與其留著這些皇室上層被建奴屠殺,不如留給自家解決,自家的事還是自家解決。
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1368年稱帝,建立大明朝,建都於南京。
後來開了掛的李自成帶著農民起義軍攻入京城,崇禎皇帝朱由檢被迫自縊於景山壽皇亭,大明朝壽終正寢。
清兵入關之後,曆時276年大明朝覆滅。
兩百多年來,明皇族驕奢淫逸、為所欲為,明末,朱元璋的子孫繁衍近百萬人。
作為大明王朝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團,皇族是‘最幸福’的群體。
隨李自成兵鋒所至,朱姓王爺幾乎沒有人能活下來。
曆史再一次證明,明皇族兩百多年的狂歡盛宴,原來不是免費的......天下並沒有免費的午餐。
無利不起早,老朱在當上皇帝以後,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為自己的這些兒子謀取一些福利。朱元璋在開國不久,便急不可待地把所有兒子都封為親王,那時最小的兒子才一歲。並且規定,皇族子孫不受普通法律約束,不歸當地官府管製。
而大明王朝的官員們的俸祿卻是各個朝代中最低的。老朱家的親王們最大的悲哀就在於不能隨便走動,想要下江南遊玩?沒那麽容易,他們無論去哪裏都必須要打報告,在封地裏的親王們沒有得到皇帝的允許哪裏也不能去。
朱元璋的皇族政策,是充滿著幻想的,以為可以以此通過藩王掌握軍隊來捍衛朱家天下。
然而到了永樂年起,親王引兵作亂不斷。
為了彌補漏洞,皇帝不得不想辦法。可是皇族生活依舊窮奢極欲,另一方麵則開始極力強化對皇族特別是藩王的控製。
怎麽控製呢?
親王們被明令終生隻能生活在王府裏,這是很悲慘的,就像是一個圍城。
如果沒有皇帝的許可,親王連出城掃墓都不行,還想要下江南,簡直就是做白日夢!
皇帝也害怕親王作亂,曆史上這樣的例子可不少。
所謂人多口雜,見麵次數多了,就必定有話題,特別是親王們,更不能讓他們在一起。為了防止親王們有串通的機會,皇帝又規定,親王們終生不得相互見麵,這等於斷絕了他們的往來。
在這樣情況下,親王們想要增加收入就隻有一個渠道,那就是多生孩子。
生的越多越好,因為每多生一個孩子就能多得一份錢,不要白不要,也沒有人為朝廷考慮,至於朝廷能不能拿得出來這麽多銀子,他們也不管了。
隻要有了孩子,朝廷就按等級多發放一份奉祿。
在這“製度”決定下,明代中後期,皇族們展開了激烈的生殖競賽,說白了就是比誰的後代多。
於是王爺的增多,必然導致王府的增加。
王府可不是一般的地方,必須高端大氣上檔次,誰也不能落後於誰。
王爺們加入到圈地的行列,於是天下最好的土地越來越集中到皇族手中,許多王府擁有的土地動輒萬頃。
皇族人口的幾何式增長,意味著財政幾十倍、上百倍的增加,國家財富分配中,權貴們的比重迅速擴大,而底層百姓的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
受壓迫的農民成為無地的流民,不得不背井離鄉。
從明代中葉開始,各地的財政收入已不夠供養居住在本地的皇族。
比如,山西地方財政收入為152石,而山西王爺們每年消耗的奉祿為312石,王爺們所消耗的奉祿超過一個省的財政收入,這不得不說實在令人發指。
即使國家規定已如此豐厚,皇子龍孫們猶有不足,他們如饕餮一般,想要把所有的東西都吞噬進去。
他們運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影響力,把觸角伸向一切有油水的領域,無利不取,無所不為,他們可以無所不能。想要睡哪個妹子,就睡哪個妹子,還不怕人家懷孕,要是有了後代,他們保賺不賠。
皇族想要發財往往與富商勾結,他們進行行業壟斷,用自己的關係,向朝廷要到特殊政策,轉手批給商人,再從商人那裏分得巨額利益。
地方上所有最賺錢的行業,都被其壟斷。許多地方的藩王利用特權,控製當地食鹽銷售,他們不顧百姓的承受能力,任意抬高鹽價,以至最底層的老百姓長年買不起鹽吃。
所有稀缺的自然資源,如土地、山林、礦山,隻要證明有利可圖,皇族都會搶占到自己手裏,當然普通老百姓也不可能有這個能力,也隻有皇族和富商有這個能力。
壟斷集團暴利滾滾的直接後果自然是民生的日益困頓,有農民甚至“廢箸、鬻舍、捐妻,以供王國之祿”......
在缺乏約束的情況下,特權總要走向極端。明代皇族超越法律,為非作歹,窮兇極惡為他們積累了更大的民怨。因為享有司法特權,有罪時“罰而不刑”,許多王府成為地方黑惡勢力的保護傘,甚至自身也淪為黑社會頭目。至於強占民女之類的經典橋段更是無地無之。在特權庇護下,皇族已成為大明社會道德水準最為低下的一個群體。
當李自成、張獻忠等明末“七十二家”起義軍橫掃大地後,朱元璋的子孫們突然發現,他們的宴席不僅僅是被打擾了一下,而是宣告永遠的終結。更可怕的是,他們到這時才發現,這場兩百年的宴席不是免費的,結帳的時候到了。這些姓朱的親王、郡王、將軍們是農民最有興趣的獵物。大大小小的農民軍所過之處,皇族們均在劫難逃。那些各地最壯麗的王府,在連綿全國的戰爭中,幾乎無不灰飛煙滅。
李自成每到一處,首先捕殺皇族,僅在山西一地,就殺掉朱姓子孫10000多人,山西一地僅是縮影。事實上,盡管李自成以“不嗜殺”聞名,但是他兵鋒過處,那些朱姓王爺幾乎沒有活下來的。而張獻忠軍本以玉石俱焚為特長,所到之處,諸王掃滅,更是題中之義。
與和平時期皇族的生育率最高相匹配,在明末戰亂之中,皇族的死亡率也創了社會各階層之最。明末起義軍誅戮明皇室成員,一個最大的特點是堅決、徹底。隻要是朱元璋的後代,不論主動投降還是被動俘獲、不論立地不跪還是苦苦求生、不論拒不交代藏寶地點還是痛痛快快地獻出所有財富,結果都一樣:一律誅滅。史書中涉及王府在兵鋒下的遭遇,所用的詞都是“盡”、“皆”、“合族”。
明皇族的後裔們經過兩百多年的為所欲為,積累了無數的民憤。他們已經完全站到普通民眾的對立麵,不得不以自己這一代的鮮血和生命,為自己,也為以前數十代的“幸福生活”買單,就像以前每一個王朝的末期一樣。
或許,老朱家的後代已經忘記了,朱元璋正是高舉“打倒元朝特權階級”的大旗建立了明朝。
明王朝這座大廈建立的地基,正是元王朝巨室、權貴、官宦之家的累累屍骨!
而現在,一切都還沒有到最嚴重的地步,一切都還有挽迴的餘地,對於執迷不悟的人來說,已經沒有多少道理可以講,對於他們也不必講道理。
而這些,並非是危言聳聽,大明已經到了非常危急的時刻,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如今真正憂患的卻隻有極少的一部分人。
天下,是崇禎的天下,而百姓也是崇禎的子民,一個皇帝如果不能讓自己的子民填飽肚子,他的仁政再怎麽華麗也是徒有其表。
“留地不留頭,殺!”
崇禎下達了最嚴厲的詔令。